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Chang’an University)座落於世界歷史名城古都西安,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陝西省人民政府“四部一省”共建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入選“111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招收留學生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學生的高校之一,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備警官選拔培訓基地,擁有世界高校唯一的汽車綜合試驗場。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歷史沿革圖歷史沿革圖
1951年,在蘭州市郊的一片荒灘上,創辦了西北交通學校,奠定了長安大學的第一塊基石。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質部西安地質學校和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西安建築工程學校先後成立。
1952年,西北交通學校東遷西安,更名為西安公路學校。
1955年,再次更名為交通部西安汽車機械學校。
1958年,國家將北京公路學院籌備委員會的教師和設備調往西安,在交通部西安汽車機械學校的基礎上,創辦了西安公路學院,成為亞洲第一所專門培養公路交通高級人才的高等學府。
2000年4月18日組建長安大學,劃歸教育部管理。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2018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21個教學院(系),40個專業類別,77個本科專業 。
二級學院 專業 科類
公路學院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理工類
理工類
理工類
交通工程 理工類
交通工程(城市軌道交通) 理工類
工程管理(公路工程管理) 理工類
汽車學院 車輛工程 理工類
交通運輸(汽車運用工程) 理工類
交通運輸(交通安全工程) 理工類
市場行銷 理工類
熱能與動力工程 理工類
汽車服務工程 理工類
物流工程 理工類
工程機械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理工類
機械電子工程 理工類
交通建設與裝備 理工類
工業設計 理工類
經濟與管理學院 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管理) 理工類
工商管理 理工類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理工類
國際經濟與貿易 理工類
電子商務 理工類
物流管理 理工類
會計學 文史類
理工類
經濟統計學 理工類
財務管理 理工類
電子與控制工程學院 自動化(交通信息與控制) 理工類
自動化 理工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理工類
電子科學與技術 理工類
建築設施智慧型技術 理工類
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理工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信息工程) 理工類
電子信息工程 理工類
通信工程 理工類
軟體工程 理工類
網路工程 理工類
地質工程與測繪工程學院 地質工程(工程地質) 理工類
地質工程(岩土工程) 理工類
勘查技術與工程 理工類
地球物理學 理工類
地理信息系統 理工類
測繪工程 理工類
遙感科學與技術 理工類
安全工程 理工類
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 地質學 理工類
資源勘查工程(固體礦產) 理工類
資源勘查工程(油氣) 理工類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理工類
土地資源管理 理工類
礦物加工工程 理工類
地理信息系統 理工類
旅遊管理 文史類
建築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理工類
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管理) 理工類
工程造價 理工類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工程 理工類
給水排水工程 理工類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理工類
化學工程與工藝 理工類
生物工程 理工類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理工類
環境科學 理工類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理工類
建築學院 建築學(五年制) 理工類
城市規劃(五年制) 理工類
藝術設計 藝術類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道路工程材料) 理工類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理工類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理工類
政治與行政學院 行政管理 文史類
思想政治教育 文史類
法學 文史類
公共事業管理 文史類
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 廣告學 文史類
新聞學 文史類
漢語言文學 文史類
戲劇影視文學 文史類
廣播電視編導 藝術類
理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 理工類
數學與套用數學 理工類
工程力學 理工類
外國語學院 英語 文史類
日語 文史類
體育部 社會體育 體育類 [6]

師資力量

2018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校本部和渭水2個校區、太白山和梁山2個教學實習基地,校園面積3745畝,下設21個教學院(系)、40個專業類別77個本科專業;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6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5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6個部省級重點學科;專任教師2000多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長江學者6人;全日制學生330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外國留學生9000餘人 。
截至2018年4月,學校有專任教師2027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長江學者6人,教授、副教授1100餘人,博士生導師166人,碩士生導師755人;有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5位,80餘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和教育部、交通運輸部、陝西省等各類高層次人才計畫。兩院院士
姓名 所屬類別 專職/兼職院士
湯中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 專職院士
李佩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 專職院士
徐冠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 專職院士
周緒紅 中國工程院院士 兼職院士
楊元喜 中國科學院院士 兼職院士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4月,學校擁有5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6個部省級重點學科,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國家級重點學科

一級重點學科 交通運輸工程
二級重點學科 道路與鐵道工程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地質工程

省部重點學科

省部級重點學科 交通運輸工程 車輛工程 礦產普查與勘探 礦物學 岩石學
礦床學 岩土工程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地球化學 結構工程
地質工程 古生物學與地質學 市政工程 道路與鐵道工程 構造地質學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第四紀地質學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橋樑與隧道工程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機械電子工程 水文學及水資源
環境工程 機械設計及理論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交通運輸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機械工程 測繪科學與技術
地質學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博士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地質學 水利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 機械工程 測繪科學與技術
環境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礦產普查與勘探 交通新能源與節能工程 地球化學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地質工程 智慧型交通與信息系統工程 構造地質學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環境工程 第四紀地質學 地學信息系統 工程機械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地質災害科學與工程 建築安全工程 機械電子工程 油氣田地質與開發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機械設計及理論 資源與環境遙感 水工結構工程 車輛工程
環境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 岩土工程 資源與深部地球物理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結構工程 道路與鐵道工程 攝影測量與遙感 市政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環境科學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機械工程材料 橋樑與隧道工程 物流工程與管理 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工程
水文學及水資源 交通環境與安全技術 計算結構力學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交通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環境科學與工程 地質學 建築學 工商管理 機械工程
水利工程 哲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馬克思主義理論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公共管理 數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統計學
地球物理學 土木工程 城鄉規劃學 力學 測繪科學與技術
風景園林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地質工程 軟體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

教學建設

據2018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實驗中心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個,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總計13個。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國家級教學團隊 負責人 所屬高校
車輛工程教學團隊 馬 建 長安大學
公路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沙愛民 長安大學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劉建朝 長安大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地質工程 交通運輸
機械電子工程 資源勘查工程 土木工程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交通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自動化 車輛工程 熱能與動力工程
環境科學
國家級教學實驗中心
中心名稱 負責人
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沙愛民
道路交通運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國家級精品課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名稱 負責人 所屬高校
路基路面工程 沙愛民 長安大學
GPS原理與套用 張 勤 長安大學
道路建築材料 申愛琴 長安大學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名稱 負責人 所屬高校
Delphi計算機高級編程技術 孫朝雲 長安大學
交通規劃 王元慶 長安大學
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交通工程、交通運輸、車輛工程、地質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環境科學、熱能與動力工程。
對外交流
截至2011年,長安大學與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烏克蘭、韓國、荷蘭等國家和地區的110多所高等學校及科研機構開展了交流與合作,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與俄羅斯國立羅斯托夫建築大學等成立國際大學聯合體。
長安大學合作辦學協定簽署單位統計(2002年--2011年)
時間 單位 合作名稱
2011.4.17 中交西安築路機械公司 戰略合作
2011.4.17 徐工集團 戰略合作
2011.4.17 陝西建工集團 戰略合作
2011.4.17 青海省地質礦產局 戰略合作
2011.4.17 中交通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戰略合作
2011.4.15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戰略合作
2011.4.15 寶雞市人民政府 戰略合作
2011.4.12 陝西汽車集團 戰略合作
2011.4.11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 戰略合作
2011.4.09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 戰略合作
2011.4.08 西安滻灞生態區管理委員會 大學科技園
2011.1.21 陝西省測繪局 戰略合作
2010.11.24 中國新興保信集團總公司 戰略合作
2010.11.16 中國公路諮詢集團公司 戰略合作
2009.11.27 陝西省地礦局 成人教育
2009.3.11 福建省地礦局 辦學、科技
2007.1.07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
2007.3.24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全面合作
2007.3.24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全面合作
2007.10.24 安徽科力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 合作意向書
2007.11.16 甘肅建工集團 合作
2006.12.08 群光實業(武漢)有限公司 群光獎學金
2006.12.08 台灣藍天集團 合作
2004.5.24 武警部隊 聯合培養國防生
2002.5.15 江蘇省徐州市人民政府 合作
長安大學長安大學
學校1956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先後培養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越南、坦尚尼亞、葉門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近2000人,有在校留學生300多人。學校還是中國承擔援外教育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學生的高校之一。
學校主辦、承辦了“2010中國--泛俄地區交通鋪面國際學術會議”、“第五屆創新計算、信息與控制國際學術會議”“歐亞國際地理資訊理論壇”、“高校領導與戰略高級國際研討會”、“關學·南冥學與東亞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幾十個國際學術會議。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根據2014年10月官網顯示,學校擁有擁有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3個、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3個、住房與城鎮建設部重點實驗室1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4個、陝西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2個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名稱 所屬高校
橋樑結構安全技術 長安大學
道路養護技術與裝備 長安大學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稱 所屬高校
特殊地區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道路施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西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旱區地下水文與生態效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名稱 所屬高校
公路大型結構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長安大學
高速公路築養裝備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長安大學
道路鋪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長安大學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名稱 所屬高校
道路結構與材料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汽車運輸安全保障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舊橋檢測與加固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名稱 所屬高校
岩土工程開放研究實驗室 長安大學
成礦作用及其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 長安大學
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與國土環境開放研究實驗室 長安大學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重點實驗室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重點實驗室名稱 所屬高校
給水排水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陝西省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名稱 所屬高校
公路橋樑與隧道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交通新能源開發、套用與汽車節能陝西省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高速公路施工機械陝西省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環境保護水土污染與修復陝西省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陝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陝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名稱 所屬高校
道路交通智慧型檢測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長安大學
陝西省地下水與生態環境工程研究中心 長安大學
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名稱 所屬高校
綜合運輸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 長安大學
長安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長安大學

科研成果

教育部與國土資源部共建長安大學簽字儀式教育部與國土資源部共建長安大學簽字儀式
“十一五”期間,科技創新能力快速增強,承擔了包括國家“973”計畫、“86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國土資源調查項目在內的科研項目3800餘項,七年總額突破29億元。獲得國家專利370項,發表學術論文9900餘篇,SCI、EI、ISTP收錄論文2700餘篇。2006年以來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51項,其中榮獲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國家科技獎勵14項。
國家級科技獎項一覽
冷彎薄壁型鋼住宅結構體系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 周緒紅(主持)、劉永健、周天華 2006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汽車綜合性能檢測關鍵技術研究、系列產品開發及其產業化 馬建(主持)、趙祥模 2007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成礦體系與區域成礦評價 湯中立 2007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沙漠地區公路建設成套技術研究 折學森 2007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基於認知與非歐氏框架的數據建模基礎理論研究 馬江洪 2007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 胡長順、馬驫、竇明健 2008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公路半剛性基層材料結構理論、多指標控制設計方法及工程套用 沙愛民(主持) 2009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公路在用橋樑檢測評定與維修加固成套技術 徐岳 2009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建設及運營管理關鍵技術 謝永利 2010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永久性瀝青路面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關鍵技術及工程套用 劉洪海 2010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鄂爾多斯盆地生態脆弱區煤炭開採與生態環境保護關鍵技術 王文科 2011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複雜鋼結構施工過程時變分析及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套用 周緒紅 2011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隧道含水構造等不良地質超前預報定量識別及其災害防治關鍵技術 李貅 2011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西安地裂縫成因與減滅關鍵技術 彭建兵(主持)、張勤、黃強兵等 2012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環保型路面技術體系、設計方法及工程套用 沙愛民(主持) 2013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鹽漬土地區公路建設成套技術及工程套用 高江平、楊曉華 2013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長大跨橋樑結構狀態評估關鍵技術與套用 王春生 2013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速鐵路修建關鍵技術 馮忠居 2013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汽車制動與ABS多工況整車智慧型檢測技術及裝備開發 馬建、趙祥模 2014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根據2014年10月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藏書227萬冊,其中期刊合訂本94591冊;中外文現刊3170種,超星北大方正等40.77萬種電子圖書。萬方數據資源、中國期刊網(清華同方)、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重慶維普)、IEEE、Ei(工程索引)、UMI(美國博碩士論文全文資料庫)、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資料庫)、CSA劍橋科學文摘等四十一種國內外中外文資料庫系統。
●學術期刊
長安大學編輯出版《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築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汽車駕駛員》等8種全國性期刊,其中2種為國家重點建設期刊,3種Ei資料庫收錄期刊,4種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連續入選“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期刊列表

期刊名稱 主管部門 主辦
《中國公路學報》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長安大學、中國公路學會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教育部 長安大學
《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 教育部 長安大學、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教育部 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教育部 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教育部 長安大學
《築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 交通部 長安大學
《汽車駕駛員》 交通部 長安大學

學校標識

校徽

校徽校徽
長安大學的校徽由城牆圖案環狀包圍,裡面由繁體字“長”和“安”上下壘砌。其中城牆代表著學校位於著名古都西安,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長安”二字一是代表“長安大學”,二是形似一把鑰匙,寓示著長安大學像一把開啟智慧的“金鑰匙”,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的神聖使命。

校歌

《長安大學之歌》
長安大學之歌長安大學之歌

詞:段聯合
曲:張藝凡
歌詞
秦嶺蒼蒼,八水泱泱,古城之南,有我上庠。特色立校,譽播四方。
志士弘毅路修遠,賢才明德天地長。激流千帆競,長大當自強。
黌宇輝輝,書聲朗朗,渭河之濱,有我上庠。英才薈萃,海納三江。
一生篤學礪干將,矢志創新育棟樑。雄鷹蓄勢久,展翅當高翔。

校賦

長安大學賦長安大學賦
長安大學賦主要是對長安大學的描述和讚美,長安大學賦的作者魏明倫,是著名劇作家、雜文家、辭賦家。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劇文學會會長,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組部優秀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四川省優秀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校園環境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2005年,學校大力整治校園環境,先後投入近5000餘萬元用於校園環境建設,拆除了舊房和臨時建築面積達20000平方米,修幽徑、設拱橋、造湖亭、建廣場、塑雕像,先後建成了雁塔文化廣場、朱雀花園、南苑花園廣場等一批綠化廣場、校內花園、休讀園林和富含教育意義的標誌性人文景觀。翻新了設施齊備、可容納3000名觀眾的大型體育館,新建了8000平方米的燈光球場和18000平方米的塑膠運動場。新建了雁塔學生活動中心,建成了2個陝西省高校標準化食堂、1個陝西省高校標準化公寓。對校醫院、附屬中學、幼稚園等設施進行了改造,新建了五座總計建築面積達101000平方米。
長安大學在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北側征地2100畝,規劃建設渭水新校區,使學校總占地面積達到3800畝。渭水新校區一、二期工程規劃建築面積達36萬平方米,建成後可容納學生20000人。渭水校區的設計理念先進,建設標準一流,教學、科研、生活、服務設施完備,其中,建築面積58000平方米的主教學樓、建築面積42000平方米的圖文信息中心以及面積56000平方米的標準體育場。

學校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杜向民
校長、黨委副書記 陳峰
黨委副書記 白華、孟德勇、沙愛民、彪曉紅
副校長 趙祥模、賀拴海、朱傑君、王建偉、範文
紀委書記 孟德勇

知名校友

黨政校友 馬爾立 陝西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李愛民 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全國勞動模範。
王磊 新疆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全國勞動模範。 馬天嘏 新疆地礦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小民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得者。 胡健民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參加中國第22次南極科學考察獲國家海洋局通報嘉獎者。
徐張建 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余秋生 寧夏地質工程勘察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寧夏“十大傑出青年”“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省部級校友 劉鶴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家審計署原副審計長。 孟憲來 中國地質調查局原局長。
李登武 陝西省軍區原副政委少將。 劉光中 青海省政協原副主席、黨組成員。
蘇喜春 解放軍運輸工程學院副院長少將。 樊根深 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少將。
高校校友代表 魏志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 梁金喜 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
梁乃興 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 秦慶華 天津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郭小宏 重慶交通大學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 仵彥卿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導。
丁漢 上海交通大學第四批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關宏志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顏東煌 長沙理工大學橋樑與結構工程學院院長、教授。 郝際平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鋼結構研發中心主任。

陝西高校一覽表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