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實驗中心

土木工程實驗中心,依託於3個一級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包括土木工程一級重點學科),以及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鐵道部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台;擁有一支由長江學者和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牽頭的優秀教學團隊;建有包括亞洲獨有的雙層地下工程實驗室等在內的一流實驗環境;順應國家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高速發展的需求,培養造就了一批“具有軌道交通特色的土木工程創新型”人才。中心的建設伴隨著學科的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
. 起步和奠基階段——1956年建系至1976年
1956年學校成立鐵道建築系,經過最初的發展,橋樑工程方向於1961年開始招收研究生。在這段起步創業時期,相繼建立了鐵道建築專業和橋樑與隧道工程專業及相關的實驗室,包括材料力學、水力學、測量、地質和土力學等實驗室,這些最早的實驗室構成了今日實驗中心的前身。
恢復和初步發展階段——1977年恢復高考至1996年
這期間首先恢復了鐵道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2個專業的招生。在王竹亭、鍾桂彤、朱成磷、陳英俊、張慶珩、張清等老一輩專家的帶領下,學科建設得到快速發展:鐵道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岩土工程、實驗力學等專業相繼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鐵道工程、橋樑與隧道工
程獲得 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被評為鐵道部重點學科,設立了鐵路
公路水利 博士後流動站。進入90年代後,加強年輕學者的引進,教師隊伍質量迅速提到,逐漸形成了橋樑振動、軌道動力學等頗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具有軌道交通特色的土木工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這期間還先後主持了秦皇島-山神廟地方鐵路設計、參與了京九鐵路、秦嶺隧道等鐵路重大工程項目,為鐵路行業培養輸送了大量人才。
快速發展和成熟階段——1997年成立學院至現在
1997年土建系合併工程力學研究所成立土木建築工程學院,2003年環境工程系併入,至此土建學院已經成為涵蓋土木工程、軌道交通、力學、環境工程等多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人才培養基地。這一時期,國家鐵路和城市軌道建設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順應時代的需求,學院逐漸形成了寬口徑土木工程專業教育基礎上的軌道交通特色教育模式。在高玉臣、王夢恕、施仲衡三位院士的培養和帶領下,一批年輕學者逐漸成長起來,形成了由院士牽頭,長江學者、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優秀人才計畫支持的年輕學者為骨幹的學術梯隊,使學科建設在短短的10年內得到迅速發展:
2000年土木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5年力學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力學博士後流動站;
2007年橋樑與隧道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8年和2002年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和固體力學學科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至今學院已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北京市重點學科等較完整的學科群,在青藏鐵路、高速客運專線、城市軌道工程、跨海越嶺隧道等重大軌道交通工程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學科發展的帶動下,經過“九五”、“十五”兩期“211工程”建設,學院實驗室得到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為了整合學院實驗教學資源,2004年組建了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於一體的土木工程實驗中心。中心覆蓋土木工程、力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市政與環境工程、地質勘測等多個學科和專業群。
自實驗中心成立以來,依託相關學科優勢,不斷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和實驗條件。創建了亞洲獨有的“雙層地下工程實驗室”等兼具教學科研功能的特色實驗設施,在此基礎上2006年建立了“隧道與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實驗中心建築面積4982平方米,儀器設備2140台套,設備總值4580萬元。形成了由專業基礎實驗平台、專業實驗平台、特色創新平台等構成的校內實驗平台體系和5個校外實習基地構成的校外實踐教學平台,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實驗環境。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