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設定
學校設有電子信息技術類、計算機技術類、機電技術類和經濟管理類等四大專業門類,電子與信息技術、辦公自動化設備套用、計算機及套用、微電子技術與器件、電子專用設備、電子技術套用、電子商務等專業,其中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被評為北京市現代化標誌專業;辦公自動化設備套用專業被評為北京市骨幹特色專業。
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開發了“應職能力目標教學體系”,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首都特點的“資格導向開放式課程模式”,對北京市職業教育改革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和示範作用。
辦學特色
該校舉辦職業技術教育近30年,具有較強的辦學實力,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第一、學校教學設施齊全, 校園環境優美。占地面積70餘畝,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有完善的實驗和實訓室、計算機房、電化教室、多媒體教室、專業教室、語音教室,還有寬敞明亮的圖書館、閱覽室和設備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建有四個水泥球場和一個現代化人工草坪足球運動場。
第二、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中具有高、中級職稱的占80%。教師責任心強,既教書又育人。
第三、辦學思想端正,注意在高中文化課基礎上進行專業教育。部分學生經過考核可以升入高職班。
第四、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嚴格、規範,有良好的校風和學風。近年來在校生的發明創造有50多項在全市、全國和國際發明競賽評比中獲獎。
第五、凡被錄取的,均屬國家計畫統一招生,享受國家給予中專學生的一切待遇。學生學完全國家承認的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書,由市人事局頒發就業報到證、具有國家幹部身份。
第六、畢業生去向為本市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合資企業及各類公司等。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在全市中等職業學校中始終保持前列。
該校是紐西蘭CPIT職教項目發展中心、英國C&G職業技能認證項目中心校,是北京市“軟體藍領”示範培訓中心,為學生的成才成長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發展歷程
1979-1989 創建鞏固期
北京市無線電元件技術學校為了服務首都經濟建設,培養無線電元件技術緊缺人才。
1979 年2 月,北京市電子儀表局決定關閉北京宣武電容器廠成立北京市無線電元件技術學校。學校位於宣武區廣外南濱河路 7 號,開設電子機械、無線電元件兩個專 業,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 2 年。建校初期僅有 2 間教室,教學使用面積 120m2 ;
1981 年學校自籌資金建新校舍,使建築面積達到 3797m2 ;
1984 年改為招收國中畢業生,學制 4 年;
1 985 年9 月經市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1987 年學校在北京市電子儀表局和電子行業的大力支持下,擴建校舍 2140 m2 ,學校建築面積達到 6100 m2 。
北京市廣播電視工業學校
北京市廣播電視工業學校成立於1979 年5 月,隸屬北京市電子儀表工業局。學校位於宣武區前孫公園胡同 28 號,開設工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 2 年。建校初期,教學及辦公用房面積共 957 m2 ; 1985 年改招國中畢業生,學制 4 年; 1985 年對校舍進行擴建,使建築面積達到 1558 m2 。
1989-1992 合併調整期
為了提高辦學效益和辦學規模, 1989 年 9 月市政府決定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與北京市廣播電視工業學校合署辦學, 11 月 10 日 正式宣布合併,成立了新的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1991 年 10 月,學校被北京市經委確定為“八五”期間重點發展建設的中專學校之一,校區專業分工是:前孫公園(原北京市廣播電視工業學校校址)以“機械類專業”為中心進行建設,廣安門(原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校址)以“基礎課”和“電子類專業”為中心進行建設。
1992-1996 中轉辦學期
1992 年北京市西廂工程占用學校部分場址。為確保學校的發展,同年 5 月經市計委、經委、首規委的考察,在 高教局中專處的大力支持下,同意學校遷址建校的立項。
1992 年 9 月開始在豐臺區西羅園豐臺區教師進修學校中轉辦學。
1993 年 , 市政府同意學校在豐臺區花鄉征地 90 畝作為新校址,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新校區的總體規劃和 12800 m2 教學樓的設計。
1994 年 10 月破土動工,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學校的一期工程(含教學樓、鍋爐房、配電室、食堂)於 1995 年 12 月竣工。在中轉辦學期間,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狠抓領導班子建設,發揮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為實現學校中轉辦學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組織、思想保證,全體教職工心繫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團結一心、克服困難。
歷經三年半的中轉辦學之後,於 1996 年初搬入新校舍。
1996-至今 跨越式發展期
學校自 1996 年遷入花鄉新址後,進入了跨越式發展期。學校堅定不移地貫徹“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緊緊抓住發展的機遇,確定了“積極進取、奮力拚搏、自強不息、勇攀高峰、千方百計謀求發展”的方針,實施了“一、三、四”改革與發展工作思路,促進學校整體工作不斷前進。學校七年跨越了三大步:
1997 年通過了辦學條件合格評估與教學管理評估;
2000 年通過了辦學水平選優評估,被確定為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骨幹示範學校,跨入了省部級重點中專行列;
2003 年順利地通過了國家級重點學校的評估,成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被確定為北京市現代化標誌性學校。
2003 年 8 月,在北京電控系統教育資源整合後,成為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在舉辦中專教育的同時,還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目前學校設有高中後三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國中後五年一貫制高等職業教育、國中後四年制中等職業教育三種教育層次。
跨越式發展
學校加強基礎建設,狠抓教育教學改革,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被教育部授予國家級重點中專,並被北京市教委批准為現代化標誌學校。是北京首批校園網建設A級校、北京市職業教育綜合督導評估優秀學校、北京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十五”繼續教育的依託校、“整體構建德育體系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先進學校、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自1997年以來連續多年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學校設有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機電技術類和經濟管理類等四大門類七大專業十幾個專門化及發展方向,其中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被評為北京市現代化標誌專業;辦公自動化設備套用專業被評為北京市骨幹特色專業。 學校實行多層次辦學,2003年8月在北京電控系統教育資源整合後,成為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在舉辦中專教育的同時,還舉辦高等職業教育。 學校教學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高度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我校學生科技發明成果有50多項在國內國際獲獎。學生畢業時持有多種職業技能證書,為擇業提供了多種選擇;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0%以上,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並湧現出了許多企業領導和自主創業成績斐然的民營企業家。舉世矚目的“神舟”四號、五號飛船的調試、發射工作中都有我校畢業生參加。 貫徹“引進來、走出去”戰略,開展多渠道多層次辦學,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先後同美國、德國、紐西蘭、新加坡、越南等職業同行進行交流與合作。學校紐西蘭基督城理工學院合作舉辦的CPIT職教項目班運轉良好,學校是英國C&G職業技能考試和亞洲LINUX協會項目中心校、美國SUN公司SCJP認證項目試點校。學校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2003年8月,與新加坡特許科技學院聯合在新加坡舉辦了手機維修工程師培訓班,開創了中國職業學校在國外開展職業培訓的先例。
高校任務(一)
該任務主要用於盤點全國各大高校。高校是高等學校的簡稱,泛指對公民進行高等教育的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