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南京工業大學具有百年辦學歷史,是國家首批入選“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2011計畫)”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江蘇省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江蘇省人才強校試點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試點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設有11個學部,29個學院,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高校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2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一期工程4項、二期工程6項,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3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104個,本科專業(含方向)84個,跨工、理、管、經、文、法、醫、藝術8個學科門類。具有留學生招生資格和教授審定權。目前,各類學生3萬餘人。教職工28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8人,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8人,國家"千人計畫"人選1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畫”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人,中組部“萬人計畫”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十二五”“863”計畫專家委員會專家1人,主題專家組專家3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擁有高級職稱人員1200餘人。
學校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不動搖,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著力構築並不斷最佳化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4個,滾動支持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教材1門,“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8部,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2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5個,江蘇省品牌專業8個,江蘇省特色專業10個,江蘇省重點專業類12個(涵蓋30個專業),江蘇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軟體類)試點專業2個,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8個,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提名5篇。2006年,學校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等級。
學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設有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熱管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等國家級科研機構5個,江蘇省非金屬複合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級研究中心24個,江蘇省土木工程與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2個。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4人、創新獎1人。“十一五”以來,學校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6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
學校重視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堅持產學研互動發展。南京工業大學科技園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南京工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為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擁有國家智慧財產權培訓(江蘇)基地。“十一五”以來,承擔了包括國家“973”計畫項目、“863”計畫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級各類課題近9000項,科技經費30多億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為相關行業、江蘇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將面向國家急需,聚焦“兩個一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協同創新,開拓進取,向著“綜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大學穩步邁進,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南京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的省屬重點建設的多科性大學,由南京化工大學、南京建築工程學院於2001年5月合併組建而成。南京化工大學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師範學南京工業大學校徽堂,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金陵大學、南京工學院等歷史時期,1958年從南京工學院分出建立南京化工學院。
198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95年4月更名為南京化工大學,1998年7月由化學工業部管理劃轉歸江蘇省管理。南京建築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同濟醫工學堂1915年創建的附設機師科,歷經同濟高級職業學校、同濟高級工業學校、南京建築工程學校等歷史時期,1980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並定名為南京建築工程學院,1997年通過了國家教委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199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0年2月由建設部管理劃轉歸江蘇省管理。
2012年,南京工業大學與同根同源的在寧高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舉行110周年校慶。
南京工業大學成立以來,學校辦學規模得到擴大,各項事業快速發展,以“大化工、大建築”等優勢工科專業為主,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醫學等專業門類兼備的學科布局和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不斷提高,初步實現了建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多科性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辦學目標。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止2017年1月,學校有教職工28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8人,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8人,國家“千人計畫”入選1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畫”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人,中組部“萬人計畫”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十二五”“863計畫”專家委員會專家1人,主題專家組專家3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擁有高級職稱人員1200餘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4個。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平凱、唐明述、徐南平、周廉
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方岱寧
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團隊、生物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4個):
生物煉製化學品(應漢傑團隊)
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套用(沈曉冬團隊)
特種分離膜(金萬勤團隊)
材料化學工程(陸小華團隊)
院系設定
序號 | 學院 | 序號 | 學院 |
---|---|---|---|
1 | 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15 | 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
2 | 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16 | 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與安全工程學院 |
3 | 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 17 | 南京工業大學環境學院 |
4 | 南京工業大學生物與製藥工程學院 | 18 | 南京工業大學理學院 |
5 | 南京工業大學藥學院 | 19 | 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6 | 南京工業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 20 | 南京工業大學法律與行政學院 |
7 | 南京工業大學食品與輕工學院 | 21 | 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
8 | 南京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22 | 南京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
9 | 南京工業大學建築學院 | 23 | 南京工業大學力學部 |
10 | 南京工業大學工業與藝術設計學院 | 24 | 南京工業大學體育部 |
11 | 南京工業大學能源學院 | 25 | 南京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12 | 南京工業大學交通學院 | 26 | 南京工業大學技術學院 |
13 | 南京工業大學測繪學院 | 27 |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 |
14 | 南京工業大學政治教育學院 | 28 | 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獨立學院) |
學科建設
截止2014年6月,學校建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一期工程4項、二期工程6項;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3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101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1個):化學工程與技術
教育部特色重點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
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材料科學與工程
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材料科學與工程
江蘇省重點學科(8個):生物化工、工業催化、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岩土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發酵工程、化工過程機械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10個):工業生物技術與醫藥製造、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公共安全與節能、化學工程與技術、輕工技術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先進能源技術與裝備、土木工程防災與節能
“十一五”校級重點學科(8個):化學化工、工業生物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機電控制工程、土木建築、人文社科與管理、安全能源環境、醫藥食品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礦業工程、土木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
博士學位授權學科一覽表(44個)
學術研究
科研概況
學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擁有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生化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熱管技術推廣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及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28個;擁有國家建築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國家建築工程勘察乙級資質和國家建設工程監理甲級資質。科技創新大樓歐陽平凱院士提出“工業生物技術”的概念,主持有關前沿科學問題的國家973計畫項目;創建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形成的20多項專利技術已在社會企業得到套用。“工業生物技術”也已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03年,南京工業大學成立了“一園兩區”的大學科技園。
2008年,南京工業大學的大學科技園被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
“企業研發過程中缺少的設備、人才、環境,正是學校所具備的優勢。讓企業把研發中心建到高校,還能充分利用高校的資源為其服務,企業省心學校省錢,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截止到2012年,已有35家企業以這種模式與南工大合作建立了研發中心。
南京科技廣場“一園三區”建設大學科技園,助推師生創新創業;持續拓展發展外圍,構建高校—政府—企業三螺鏇體系。與無錫、泰州、宿遷等10多個地方政府全面合作。南京科技廣場、連雲港海洋工程研究院、鹽城海洋產業研究院、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常熟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實體運行;與赫克力士公司、中國石化集團、中國建材集團、中國化工集團、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等國內外大型企業院所戰略合作,共建研發中心100多家。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成立國家智慧財產權人才培訓基地、江蘇省科技創新協會、省級技術轉移中心、紫金科技呼叫中心。建成國家大學科技園,培育100多家學科型公司,以學校為科技支撐的常茂集團、中聖集團、康力電梯、九九久科技等公司成功上市,九吾高科、同凱兆業、工大數控等企業進入上市輔導。
2009年11月29日,溫家寶總理親臨學校視察。總理在講話中指出:”這所大學很有特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課程、實驗與科研都凸顯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會被社會所需要,這種辦學的方向也是對的”。
在新的發展時期,學校將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問題,搶抓江蘇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建設機遇,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創新體制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社會服務功能,彰顯產學研用結合特色,努力走出一條美國斯坦福和加拿大滑鐵盧式的創新創業型大學發展之路,打造最適宜創新創業的高校品牌,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同時,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有特色高水平創新創業型大學。
科研機構
國家級科研基地(4個)
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熱管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省部級科研基地(36個)
省級重點實驗室 | |
---|---|
省部共建教育部材料化學工程重點實驗室 | 工業節水減排重點實驗室 |
工業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共性技術實驗室 | 過程強化與新能源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 |
材料化學工程重點實驗室 | 精細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
工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 化工減排技術工程實驗室 |
無機及其複合新材料重點實驗室 | 水化學與工業水處理工程實驗室 |
土木工程與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 | 危險化學品本質安全與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 |
工業裝備數字製造及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 | 滲透汽化膜與膜過程重點實驗室 |
城市與工業安全重點實驗室 |
省部級研究中心 | |
---|---|
化學工業(全國)工業生物工程技術中心 | 江蘇省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 |
化學工業(全國)膜工程技術中心(南京) | 江蘇省綠色建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建設廳) |
江蘇省膜工程研究中心 | 江蘇省化工污染控制與事故應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江蘇省非金屬複合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江蘇省特種分離膜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風險分析技術研究中心 | 化學工業水處理技術培訓中心 |
中石化南京工業生物技術聯合研發中心 | 江蘇省(中聖)工業節能技術研究院 |
中石化總公司南京設備失效分析及預防研究中心 | 江蘇省綠色建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科技廳) |
建材行業集料鹼活性研究測試中心 | 江蘇省土木工程防震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輕工業電光源材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 江蘇省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公共技術服務中心 |
江蘇省藥物新製劑研究及工程化技術服務中心 | 江蘇省中小企業培訓服務中心 |
江蘇省海內外領軍人才“三創”科技服務中心 |
市級科研中心 | |||||
---|---|---|---|---|---|
江蘇省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南京市開放實驗室) | 南京市化工污染事故應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南京市氫能關鍵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南京市工業過程裝置再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南京市化工過程強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南京吸附分離工程技術中心 | ||||
南京市萃取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南京生物反應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生化工程中心) | ||||
南京市膜材料與膜過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2011年-2014年,學校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7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承擔了包括國家“973”計畫項目、“863”計畫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級各類課題近8000項,科技經費近30億元。
截止2012年6月,申請專利1574項,授權專利637項,其中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占總申請量的80%左右,專利的申請數量與質量位居省內高校前列。SCIE論文1633篇,2010年排名上升到47位,EI論文1565篇,排名上升到54位。
2010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居全國高校第37名,位居江蘇省高校第5名。
2011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居全國高校第36名,位居江蘇省高校第5名。
獲國家級獎勵情況:
項目名稱 | 獲獎等項 | 時間 | 主要完成人 |
有機半導體的設計原理、高效製備與光電器件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2013年 | 黃維等 |
反應分離耦合技術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中的套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00年 | 歐陽平凱等 |
多通道多孔陶瓷膜成套裝備與套用技術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2年 | 徐南平等 |
工業循環水用新型緩蝕阻垢殺菌劑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3年 | 王錦堂等 |
化工設備預測性維修規劃關鍵技術的研究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4年 | 塗善東等 |
連續陶瓷膜反應器的研製與工程套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1年 | 邢衛紅等 |
高危險性化工裝置重大事故預防與控制技術裝備及其工程套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2年 | 蔣軍成等 |
低鈣水泥體系及其在重點工程中防治鹼集料反應的套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2年 | 許仲梓等 |
面向超細顆粒懸浮液固液分離的陶瓷膜設計與套用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05年 | 徐南平等 |
生物磷醯化新技術製備高能磷醯化合物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07年 | 應漢傑等 |
不同工況反應與蒸餾集成技術及其在化工中間體生產中的套用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08年 | 喬 旭等 |
超細耐磨鈦酸鹽纖維製備新技術及其套用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09年 | 陸小華等 |
高效節能的新型緊湊式換熱器及工業化套用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2年 | 凌 祥等 |
生物法生產富馬酸及其衍生物的關鍵技術及套用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3年 | 黃 和等 |
壓力容器極限與安全定性分析及體積型缺陷安全評估工程方法研究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合作) | 2001年 | 沈士明等 |
在役重要壓力容器壽命預測與安全保障技術研究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合作) | 2005年 | 周昌玉等 |
********研究(保密)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合作) | 2008年 | 陳國興等 |
大型複雜結構隔震減震關鍵技術及工程套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合作) | 2010年 | 劉偉慶等 |
特色專業
本科生專業(本科生專業的詳細內容可以根據參考資料進入官網閱讀)
“十一五”國家特色專業
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金屬材料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
江蘇省品牌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安全工程,製藥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江蘇省特色專業
自動化,建築學,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套用化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城市規劃,環境工程。
校級品牌、特色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無機非金屬材料,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套用化學,會計學,自動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勘查技術與工程,安全工程,英語,金屬材料工程,建築學,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繪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工業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國際貿易,城市規劃,藝術設計,地理信息系統,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關於各個特色專業對應的學院,立項具體時間,可以根據相對應的參考資料進入官網進行詳細閱讀。)
錄取招生
錄取分數
年份 | 最低 | 最高 | 平均 | 投檔 | 錄取人數 | 錄取批次 |
---|---|---|---|---|---|---|
2012 | -- | 489 | 471 | -- | -- | 第二批 |
2011 | -- | 522 | 502 | -- | 9 | 本科二批 |
2010 | -- | 512 | 494 | -- | 9 | 本科二批 |
2009 | 489 | 530 | 515 | -- | 10 | 本科二批 |
2008 | 477 | 500 | 488 | -- | 10 | 本科二批 |
2007 | 488 | 518 | 501 | -- | 12 | 本科二批 |
2006 | 479 | 505 | 485 | -- | 8 | 本科二、三批 |
2006 | 479 | 505 | 486 | -- | 8 | 本科二批 |
2005 | 443 | 483 | 475 | -- | 11 | 本科二批 |
2002 | 433 | -- | -- | -- | -- | 不詳 |
2001 | -- | -- | 432 | -- | -- | 不詳 |
專業大類 | 專業小類 | 專業名稱 | 最低 | 最高 | 平均 |
---|---|---|---|---|---|
經濟學 | 經濟學類 | 金融學 | -- | 506 | 497 |
法學 | 法學類 | 法學 | -- | 517 | 511 |
管理學 | 工商管理類 | 人力資源管理 | -- | 529 | 527 |
管理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 | -- | 519 | 516 |
管理學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 | -- | 530 | 526 |
收費標準
學費:4600元/人/年,其中藝術類6800元/人/年、嵌入式軟體人才培養方向專業6440元/年、中外合作辦學專業21600元/人/年。住宿費:1500元/人/年。
學校已實行學分制收費管理,按學年學費預繳,學年末按實際選修課程結算,具體按照蘇價費[2006]319號檔案及學校《學分制收費管理辦法》執行收費及相關退費。
獎學金制
獎學金學校建立了完善的“獎、貸、助、補、減”多元配套資助體系,激勵學生勤奮學習,確保每一名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切實幫助和有力保障。學校有各類獎助學金近80餘項,還專門設立了校長獎學金和新生創新基金,為優秀新生提供學術和科技創新經費,每年有20000餘人次獲校內外獎助學金2000餘萬元,人均獲獎助近1000元。學校大力開展勤工助學工作,積極為家庭貧困的學生提供助學崗位,全校勤工助學固定崗位數保持在1000餘個。學校為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開設“綠色通道”,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後,可申請國家及學校補助、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對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學生學校實行“先貸後免”措施。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芮鴻岩校長:黃維
黨委副書記:朱躍釗、高明
紀委書記:朱躍釗
副校長:高明、劉偉慶、喬旭、蔣軍成、崔益虎、張進明、鞏建鳴、邢衛紅
校長助理:吳勝紅
知名校友
江建人 建築業的驕子,上海市第五建築工程公司總經理。
李玉林 南京大地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盧正剛於1995年創辦了水晶石電腦圖像開發有限公司。
錢培全國勞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全國質量先進個人。
錢增德任江蘇中淮建設工程公司總經理。
秦引林 雲南柯菲平醫藥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南京柯菲平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南京互贏信息諮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眾志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和浙江分院、上海分院院長,高級工程師。
閔恩澤 中國工程院院士,“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化工界一代大師。
江東亮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曹湘洪石油化工專家,中國石化董事,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吳新雄江西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被選舉為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
蘇宏業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獲得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方玉根中國服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
譚仲明全國勞動模範、中材料集團總經理
劉燕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中國絕熱隔音材料協會副會長、中國建材建設工程協會副會長、“保溫材料與節能技術”主編。
汪世宏中國寰球工程公司總裁兼黨委副書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顧宗勤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
邵寅初 江蘇省化肥公司總經理。
王林建合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
楊建龍,1984年7月畢業於南京建工學院工民建專業。現任江蘇省送變電公司總經理兼黨委副書記。
柏岡曾任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南京營業部總經理。
包耕莘紹興縣中景建築設計院院長。獲浙江省勘察設計優秀設計獎,2001年獲國家建設部三等獎,“中國2001年建築表現展”一等獎
陳偉北京聚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任公司董事長。
方小朋 成立了上海亞太嘉園數碼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並使其成長為華東地區前幾強的建築表現公司
校園文化
學校文化
辦學宗旨:立人立學立業辦學方針:育人為本學術領先科學發展
校風:誠樸自強
精神:忠誠精實
文化標誌
校訓
明德厚學沉毅篤行明德:崇尚精神,彰明美德。學以人為本,人以德為尚:知識之道,重在人文,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靈明。
厚學:學識廣博,厚積薄發。學問之道,在於多思多問,在於扎紮實實,在於兼收並蓄,在於融會貫通。
沉毅:靜穆剛毅,沉著勇敢。砥礪意志,堅韌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撓,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上善若水,大道無言。
篤行:注重實踐,知行合一。理論聯繫實際。言行表里如一,善行終生不怠君子也。
校徽
南京工業大學校徽標識採用傳統盾形徽章紋樣,總體結構“T”和“U”組成。內部圖案分別有龍、虎、青銅鼎、人形紋、1902和書。龍和虎代表學校所在地南京(南京素有“龍盤虎踞”的美譽),同時表達了南京工業大學人才薈萃,藏龍臥虎之義,青銅鼎是江蘇省政府2002年為祝賀學校辦學百年所贈,象徵著學校踏實嚴謹的學風與雄厚的科研實力,並傳達了“一言九鼎,誠實守信,努力拚搏,問鼎科學巔峰”的治學精神,鼎內部的人形紋由“工”和“大”組合而成,又形似漢字“天”,傳達“教育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並蘊藏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內涵,1902傳達學校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書象徵著教育機構。
中文字型採用“毛體”,雄渾有力,符合學校的定位;英文字型採用“古羅馬體”,古樸大方。
色彩選用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藍,色彩值取自中山陵的藍色琉璃瓦,同時也勾勒出學校所在地終年青山環抱,碧水蕩漾的自然環境與悠久歷史,大氣磅礴的人文環境,藍色具有冷峻大方與科學嚴謹的氣質,並且具有開明的精神,故選用藍色作為學校的形象色。
百年歷史,百年滄桑,百年學府業績輝煌;桃李滿天下,為國育棟樑,為國育棟樑!
明德厚學,沉毅篤行,催我奮進,心雄志壯,啊!南京工業大學,我們成長的搖籃,張開那理想的翅膀!
新的世紀,新的篇章,新的校園,青春蕩漾,科教興中華,同心齊開創,同心齊開創!
明德厚學,沉毅篤行,代代相承,揚帆遠航,啊!南京工業大學,我們共同的名字,張開那理想的翅膀!
共同的名字,永恆的太陽!共同的名字永恆的太陽,永恆的太陽!
社團組織
黨委宣傳部兩大組織:校報記者團、校園電視台
校團委五大組織:學生會、科學技術協會、社團聯合會、青年志願者協會、廣播台[52]
校級藝術類組織:舞蹈團、管樂團、話劇團(德毅劇社)、禮儀隊
圖書館
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是在原南京化工大學圖書館和原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圖書館基礎上,於2002年合併而成的。現有江浦校區逸夫圖書館、模範馬路校區圖書館、浦江學院圖書館三個分館,館舍面積4.5萬平方米,在編工作人員79人,主要閱覽室周開放時間達98小時。館內設定辦公室、信息系統部、信息諮詢部、數字圖書館服務部、文獻資源建設部、讀者服務部等部門。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是江蘇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成員館以及江蘇省工程文獻中心核心成員館。圖書館館藏文獻種類廣泛,涵蓋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諸門類。其中化學工程、材料工程、土木工程等學科文獻收藏頗豐,形成館藏特色,在國內高校有一定影響。目前,圖書館館藏總量168萬冊,電子圖書165萬冊。在數位化建設方面,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是江蘇省高校第一家超星電子圖書鏡像站點、國內第一批清華學術期刊中國期刊網鏡像站點。目前擁有國內外大型光碟和網路資料庫30多種。這些電子資源的引進,進一步完善了館藏資源的結構和配置,並實現了校園網上資源的共享,在教學和科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網路以千兆接入校園網,並配置高性能的伺服器及其他的大容量的存儲設備。我校圖書館自動化建設起步較早,1992年即採用圖書自動化管理系統;1999年起,採用國內先進的“匯文”圖書信息管理系統,開通了OPAC在線上公共檢索系統,提供館藏書目查詢。
逸夫圖書館是南京工業大學江浦校區的標誌性建築,坐落於江浦校區中心位置,以現代新穎的立面造型、功能完備的平面布局,成為現代化的信息中心。中央空調、通透式大開間,集藏借閱檢一體的服務模式,充分體現著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
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除了為讀者提供文獻外借、閱覽、複印、檢索、館際互借等傳統服務外,還提供了通借通還、專家送書上門等特色服務。通過集約式管理,三校區圖書館已經實現資源共享,無縫連結,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
學校地址
詳細地址
南京工業大學江浦校區(主校區):南京市浦口區浦珠南路30號。郵編:211816南京工業大學模範馬路校區(丁家橋部分):南京市鼓樓區新模範馬路5號。郵編:210009
南京工業大學模範馬路校區(虹橋部分):南京市鼓樓區中山北路200號。郵編:210009
乘車路線
南京火車站、中央門汽車站到南京工業大學江浦校區火車站西廣場157路到浦廠小區轉漢江線、浦新線、江揚線或者603路工業大學站(龍華廣場站)下。中央門汽車站起點為157路金橋市場站,接下來與南京火車站坐法一樣。
南京工業大學南京火車南站、南京汽車南站到南京工業大學江浦校區
搭乘捷運,在捷運二號線興隆大街站下,換乘D7線、浦新線閱景龍華站(龍華廣場站)下。
以下線路閱景龍華站即到南京工業大學江浦校區
D7線西水灣站→江東萬達廣場站(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5:45-21:3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00-22:30)
以下線路龍華廣場站即到南京工業大學江浦校區
603路浦口區中心醫院站→浦口區浦東路站(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00-20:0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20:30)
浦新線浦東路站→新和源裝飾城站(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5:30-21:3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45-22:30)
以下線路工業大學站即到南京工業大學江浦校區
漢江線鹽倉橋站→江浦客運站(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5:30-21:0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4:30-20:00)
江揚線江浦客運站站→揚子五村站(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00-18:0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10-18:00)
以下線路青石村站、東柏果園站即到南京工業大學丁家橋校區
32路、45路、83路、156路、162路青石村站下。95路、318路東柏果園站下步行400米。
以下線路虹橋站即到南京工業大學虹橋校區
13路、16路、31路、34路、45路、67路、73路、83路、100路、151路、156路、162路、168路、D1線、D2線。
捷運交通
丁家橋校區/虹橋校區:南京火車站、南京火車南站乘捷運1號線至新模範馬路站,出站沿新模範馬路向西。
江浦校區:捷運10號線南京工業大學站。(捷運10號線在建、2014年青奧會前建成通車)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二)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