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15年,時任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局總裁的張謇主持創立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由黃炎培任學校籌備主任,3月15日正式開學,由許肇南任第一任校長,被中國水利界公認是理論和實踐上貢獻最大的近代水利專家李儀祉任學校教務主任。這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水利技術人才的高等學校,隸屬於全國水利局並報教育部備案。
1924年,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與併入的國立東南大學工科成立河海工科大學,仍隸屬於全國水利局,茅以升任首屆校長。
1927年6月,河海工科大學與國立東南大學等校合組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改稱國立江蘇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河海工科大學全部學生以及圖書器材併入工學院土木科(1928年改為土木系),部分教師繼續應聘任教,其中盧恩緒為工學院院長,張謨實為土木系主任。中央大學工學院土木系下設水利組,1937年6月成立水利系,但此后土木系水利組仍繼續存在。
1939年中央大學成立工學研究所,其中土木工程部下設水利工程組。
1941年水利組劃歸水利系。1949年5月成為南京大學工學院水利系。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南京大學工學院水利系、交通大學水利系、同濟大學土木系水利組、浙江大學土木系水利組以及華東水利專科學校水利工程專修科合併成立華東水利學院。建院初設水文、水利土壤改良、水利發電和水工結構等4系。1953年,廈門大學土木系水利技術建築專業、山東農學院農田水利系、淮河水利學校水利工程專修科併入。1955年,華東水利學院的水利土壤改良專業與武漢水利學院的水道及港口水工專業對調。1960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
1985年,即河海學校建校70周年時,華東水利學院更名為河海大學,恢復了“河海”傳統校名,鄧小平親筆題寫校名。
1995年,河海大學80周年校慶時,江澤民為學校題詞:“面向未來,開拓進取,進一步發展水利教育事業”,李鵬、李嵐清、錢正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為學校題詞,對學校的事業發展予以肯定、寄予厚望。
2005年10月23日,學校90周年大慶,溫家寶總理視察河海大學發表重要講話並提出“獻身,求實,負責”六字要求,對學校寄予了殷切期望。
2009年11月24日,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河海大學協定簽字儀式在河海大學隆重舉行,河海大學成為江蘇省第四所教育部、江蘇省共建高校。
2010年,教育部和國家海洋局合作共建河海大學等17所教育部直屬高校。
2014年5月22日,河海大學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等13家單位獲得“人才理論研究基地”稱號。
河海大學曾長期是水利部所屬高校,2000年劃歸教育部管理,2001年、2005年、2011年,教育部與水利部三次簽訂共建河海大學協定。 (圖冊: )
2017年9月,河海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11月,學校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截至2014年8月,河海大學承擔了一大批國家層面重點、重大研究計畫和重點、重大工程科研項目。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畫、973前期專項、948項目等國家層面科技計畫項目;三峽、南水北調、小浪底、長江口航道治理、淮河入海水道、二灘、溪洛渡、龍灘等重大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南京捷運、滬寧高速公路、廣東汕汾高速公路、南京長江二橋、潤揚長江大橋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設項目。其中一批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20項,部省級科技成果獎265項。
科研平台
國家級研究機構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水資源高效利用與工程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
省部級研究機構 | 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海岸災害及防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岩土力學與堤壩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南方地區高效灌排與農業水土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水利水電工程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疏浚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交通基礎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岩土工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循環經濟工程中心 江蘇省水災害監控與決策支持系統工程中心 東部資源環境與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江蘇省輸配電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大型工程地基基礎穩定性與安全監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建築物裂縫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水利經濟研究所 水利部水工金屬結構安全檢測中心 水利部水庫移民經濟研究中心 水利部人力資源研究院 水利政策法制研究與培訓中心 江蘇省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江蘇企業國際化發展研究基地—江蘇省決策諮詢基地 教育部城市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聯合研究中心 水利部水力發電工程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結構力學與水工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岩土工程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機電控制及自動化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河口海岸工程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節水園區 | |
國際合作科研機構 | 中德水資源研究所 中港水利建設3S技術套用聯合實驗室 中-荷環境岩土工程合作研究中心 中加瞬變流仿真與控制研究中心 中德海岸工程研究所 中美全球變化與水循環聯合研究中心 | |
市級科研機構 | 南京市土工合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常州市數位化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常州市輸配電及節電技術重點實驗室 常州市感測網與環境感知重點實驗室 南通河海大學海洋與近海工程研究院 | |
校內主要研究機構 | 新材料新能源研究開發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 水文預報研究所 工程水文及水文氣象研究所 |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河海大學公開出版的刊物有《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水利水電科技進展》、《水資源保護》、《水利經濟》、“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
圖書館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8月,河海大學圖書館紙質文獻館藏量240餘萬冊,其中現刊2000多種。另有48種網路資料庫和光碟資料庫,其中含電子圖書200餘萬冊,電子期刊8萬種。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序號 | 學院 | 序號 | 學院 |
1 |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 | 11 | 河海大學商學院 |
2 | 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 | 12 |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3 | 河海大學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 | 13 | 河海大學法學院 |
4 | 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 14 | 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5 | 河海大學環境學院 | 15 | 河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
6 | 河海大學能源與電氣學院 | 16 | 河海大學大禹學院 |
7 | 河海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 17 | 河海大學體育系 |
8 | 河海大學力學與材料學院 | 18 | 河海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
9 | 河海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 19 | 河海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 |
10 | 河海大學理學院 | 20 | 河海大學企業管理學院 |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8月,河海大學擁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水利工程),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10個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50個二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6個國家級以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級以及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12個博士後流動站;1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6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9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1種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涉及18個工程領域;51個本科專業。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學科綜合實力處於全國領先位置,水利工程學科總體實力最強,支撐及相關學科門類眾多。2013年,各類學歷教育在校學生46921名,其中研究生14750名,普通本科生19871名,成人教育學生11998名,留學生302名。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水利工程學科以優異成績獲評A+。土木工程和環境科學與工程2個學科位列A類,躋身全國前10%。
馬克思主義理論、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3個學科獲評B+,位列全國前20%。力學、農業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社會學5個學科獲評B,位列全國前30%。電氣工程等5個學科獲評B-,位列全國前40%。超過三分之一的參評學科躋身全國前30%。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類別 | 序號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備註 |
一級學科 | 1 | 0815 | 水利工程 | |
二級學科 | 1 | 080104 | 工程力學 | |
2 | 081401 | 岩土工程 | ||
3 | 081501 | 水文學及水資源 | ||
4 | 081502 |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 ||
5 | 081503 | 水工結構工程 | ||
6 | 081504 | 水利水電工程 | ||
7 | 081505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
8 | 083002 | 環境工程 | 培育 | |
9 | 120204 | 技術經濟及管理 | 培育 |
博士點:
序號 |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二級學科代碼 | 二級學科名稱 |
1 | 03法學 | 0303 | 社會學 | 030301 | 社會學 |
2 | 030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030501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
3 | 030505 | 思想政治教育 | |||
4 | 07理學 | 0707 | 海洋科學 | 070701 | 物理海洋學 |
5 | 08工學 | 0801 | ▲力學 | 080101 |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
6 | 080102 | 固體力學 | |||
7 | 080103 | 流體力學 | |||
8 | 080104 | 工程力學 | |||
9 | 0801Z1 | 材料與結構安全* | |||
10 | 0801Z2 | 現代力學數學基礎* | |||
11 | 0808 | ▲電氣工程 | 080801 | 電機與電器 | |
12 | 080802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 |||
13 | 080803 |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 |||
14 | 080804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
15 | 080805 |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 |||
16 | 0810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081001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
17 | 081002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
18 | 0810Z1 | 遙測與信息網路* | |||
19 | 0810Z2 | 物聯網技術與套用* | |||
20 | 08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081201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
21 | 081202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
22 | 081203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
23 | 0812Z1 | 水信息學* | |||
24 | 0814 | ▲土木工程 | 081401 | 岩土工程 | |
25 | 081402 | 結構工程 | |||
26 | 081403 | 市政工程 | |||
27 | 081404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 |||
28 | 081405 |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
29 | 081406 | 橋樑與隧道工程 | |||
30 | 0814Z1 | 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 | |||
31 | 0814Z2 | 土木工程材料* | |||
32 | 0815 | ▲水利工程 | 081501 | 水文學及水資源 | |
33 | 081502 |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 |||
34 | 081503 | 水工結構工程 | |||
35 | 081504 | 水利水電工程 | |||
36 | 081505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
37 | 0815Z1 | 城市水務* | |||
38 | 0815Z2 | 水利水電建設工程管理* | |||
39 | 08工學 | 0816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081601 | 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 |
40 | 0818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081801 | 礦產普查與勘探 | |
41 | 081802 |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 |||
42 | 081803 | 地質工程 | |||
43 | 0818Z1 |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 |||
44 | 0818Z2 | 地學信息工程* | |||
45 | 0828 | ▲農業工程 | 082801 | 農業機械化工程 | |
46 | 082802 | 農業水土工程 | |||
47 | 082803 |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 |||
48 | 082804 |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 |||
49 | 0828Z1 | 農業水土資源保護* | |||
50 | 0828Z2 | 水利機械* | |||
51 | 0830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083001 | 環境科學 | |
52 | 083002 | 環境工程 | |||
53 | 0830Z1 | 生態水利學* | |||
54 | 0830Z2 | 海岸帶資源與環境* | |||
55 | 0835 | ▲軟體工程 | 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 | ||
56 | 12管理學 | 1201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 | |
57 | 1201Z1 | 管理科學理論與套用* | |||
58 | 1201Z2 | 工程管理與項目管理* | |||
59 | 1201Z3 | 信息管理與電子商務* | |||
60 | 1201Z4 | 金融工程與投資管理* | |||
61 | 1201Z5 | 移民科學與管理* | |||
62 | 1202 | ▲工商管理 | 120201 | 會計學 | |
63 | 120202 | 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學) | |||
64 | 120203 | 旅遊管理 | |||
65 | 120204 | 技術經濟及管理 | |||
66 | 1202Z1 | 遊艇管理* | |||
註:▲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為自主設定學科專業。 |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8月,河海大學擁有教職工3409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1079名,博士生導師364名;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雙聘院士15名。“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千人計畫)”入選者8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6名、講座教授1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3名,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9名,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等省級人才計畫培養對象近300人次。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5個、“江蘇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3個、“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5個。
教學建設
1997年至2007年,學校獲國家及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優秀重點課程獎、優秀教材獎等60多項;學校被評為全國以及江蘇省的“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多次被評為水利部、江蘇省文明單位,連續12年被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5次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稱號。
•國家級專業
序號 | 專業名稱 | 備註 |
1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第一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2 | 水利水電工程 | 第一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3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 第一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4 | 土木工程 | 第二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5 | 環境工程 | 第二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6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第三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7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第三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8 | 工程力學 | 第四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9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第四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10 | 通信工程 | 第六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11 | 農業水利工程 | 第六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12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第七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13 | 物聯網工程 | 第七批特色專業建設點 |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名 稱 | 中心主任姓名 |
力學實驗教學中心2007 | 趙振興 |
水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陳元芳 |
水利學科專業實驗教學中心 | 陳元芳 |
名 稱 | 中心主任姓名 |
力學實驗教學中心 | 趙振興 |
水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2005 | 陳元芳 |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 朱衛華 |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2010 | 李志華 |
電子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2005 | 朱昌平 |
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2007 | 廖華麗 |
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 楊高升 |
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心2007 | 許 峰 |
測繪實驗教學中心2009 | 何秀鳳 |
工程材料實驗教學中心 | 吳玉萍 |
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2011 | 余湘娟 |
工程訓練中心2011 | 包曄峰 |
•精品課程
序號 | 獲獎年度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1 | 2003年 | 水力學 | 趙振興 |
2 | 2006年 | 工程水文學 | 徐向陽 |
3 | 2007年 | 理論力學 | 武清璽 |
4 | 水文統計 | 黃振平 | |
5 | 海岸動力學 | 嚴以新 | |
6 | 2008年 | 彈性力學及有限單元法 | 邵國建 |
7 | 水工建築物 | 任旭華 | |
8 | 2009年 | 土力學 | 盧廷浩 |
9 | 結構力學 | 楊海霞 | |
10 | 2010年 | 水輪機 | 鄭源 |
11 | 電力工程 | 鞠平 | |
12 | 水電站 | 胡明 |
國際交流
河海大學具有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國家首批授權可授予外國留學生博士、碩士、學士學位的學校,與美、英、法、俄、德、荷、澳、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70多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截至2014年8月)
文化傳統
•河海文化
上善若水,篤學敦行。
•辦學理念
致高 致用 致遠
•河海精神
我飲河海一滴水,我獻祖國一生情。
•水利精神
獻身、求實、負責(河海大學90周年校慶溫家寶提出)
•“三愛”
愛國 愛水 愛校
•校歌
河海大學未確定校歌。原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校歌由著名文學家柳詒徵作詞,河海教師劉文海作曲,曲譜散失只留歌詞。另有河海大學90周年校慶所作的校園歌曲《水之子》等。
(一)原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校歌
鍾靈毓秀石頭城,人才蒸蔚起。河疏湖蓄水利興,工學昌明時。
橫流浩劫永斷絕,拯救數兆黎。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負邦人期。
普下利物沐群生,智者惟樂水。乘輦山行乘橇泥,祖述神禹績。
天下有溺猶己溺,此志毋稍馳。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負邦人期。
(二)水之子
依石城,飲長江;弦歌清涼,報效國邦
河海人,水之子;奔騰浩瀚靈動飛揚
華夏水利千秋業,河清海晏民安康
育成萬千棟樑才,世紀桃李芳
依石城,飲長江;弦歌清涼,報效國邦
河海人,水之子;奔騰浩瀚靈動飛揚
立志修身業精工,躋身世界一流強
大哉河海奮前程,禹鼎更輝煌
•校訓
“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於探索”
1982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名譽校長嚴愷教授提出。
校訓內涵:“艱苦樸素”是學校在創業和奮鬥歷程中的精神寫照,也是對全校師生員工提出的生活準則,只有能吃苦的人才能在水利水電事業上有所作為。“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也是在全校科研工作者中倡導的科研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嚴格要求”是對全校師生員工提出的工作標準,就是對待學習和工作要有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勇於探索”是在全校師生員工中倡導的精神風貌,只有不斷探索,克難奮進,才能大膽創新,取得卓越成就。
嚴愷院士曾多次陳述校訓含義:“水利是艱苦的事業,所以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在生活上一定要艱苦樸素。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科學是嚴肅認真的,不能馬虎,所以還要嚴格要求,要有創新精神,才能取得獨特成就。”
•校徽
河海大學校徽為梅花形圖案。校徽中間的“河海”篆字和白底藍字的整體色系是繼承1915年學校創建時期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的校徽圖樣和色系,選取河海藍為標準色,體現了河海大學具有大江大海的寬廣胸懷和磅礴氣勢,代表了河海大學緣水而生、因水而為、順水而長的水利專業辦學特色。篆字圖樣的上方是1985年恢復傳統校名時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校名標準字,圖樣下方是學校的建校年份“1915”和英文名稱,凸顯了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校徽外圈是繼承1924年河海工科大學時期校徽外圈的梅花瓣形圖樣,象徵河海大學傲雪凌霜、堅韌不拔的崇高品質,梅花是南京市市花,喻示了學校所在地,同時梅花瓣形圖樣與水波浪圖樣暗合,也喻示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 朱拓 |
校長 | 徐輝 |
黨委副書記 | 郭繼超 |
黨委副書記 | 王濟乾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孟新 |
副校長 | 鞠平、朱躍龍、唐洪武、王超、陳星鶯 |
歷任領導
校名 | 職務 | 姓名 | 任職時間 |
河海工程專門學校 | 校長(主任) | 許肇南 | 1915.1.~1921.9. |
河海工程專門學校 | 代校長 | 嚴善坊 | 1921.12.~1922.3. |
河海工程專門學校 | 副校長、校長 | 沈祖偉 | 1922.2~1924.7. |
河海工科大學 | 校長 | 茅以升 | 1924.7.~1925.8. |
河海工科大學 | 校長 | 楊孝述 | 1925.8.~1927.6. |
華東水利學院 | 籌委會主任 | 劉寵光(兼) | 1952.8.~1952.12. |
華東水利學院 | 院長 | 錢正英(兼) | 1952.12.~1955.3. |
華東水利學院 | 院長 | 馮仲雲(兼) | 1955.3.~1958.3. |
華東水利學院 | 院長 | 嚴 愷 | 1958.3.~“文革” |
華東水利學院 | 革委會主任 | 梅 冰 | 1969.10.~1972. (軍宣隊) |
華東水利學院 | 革委會主任 | 胡畏 | 1972.5.~1973.11. |
華東水利學院 | 革委會主任 | 嚴愷 | 1973.11.~1979.7. |
華東水利學院 | 院長 | 嚴愷 | 1979.7.~1983.12. |
華東水利學院 | 名譽院長 | 嚴愷 | 1983.12.~1985.9. |
華東水利學院 | 院長 | 左東啟 | 1983.12.~1985.9. |
河海大學 | 名譽校長 | 嚴愷 | 1985.9.~ - |
河海大學 | 校長 | 左東啟 | 1985.9.~1986.12. |
河海大學 | 校長 | 梁瑞駒 | 1986.12.~1993.8. |
河海大學 | 校長 | 姜弘道 | 1993.8.~2003.3. |
河海大學 | 校長 | 張長寬 | 2003.3.~2009.2 |
河海大學 | 校長 | 王乘 | 2009.2~2013.9 |
河海大學 | 校長 | 徐輝 | 2013.9~ |
校名 | 職務 | 姓名 | 任職時間 |
華東水利學院 | 書記 | 張長高 | 1952.10~1954.04 |
華東水利學院 | 書記 | 鄧潔 | 1953.04~1956.06 |
華東水利學院 | 書記 | 汪大年 | 1956.06~1958.03 |
華東水利學院 | 書記 | 胡叔度 | 1958.03~1965.05 |
華東水利學院 | 書記 | 趙湘荃 | 1965.05~1965.10 |
華東水利學院 | 書記 | 梅冰 | 1970.09~1972.04 |
華東水利學院 | 書記 | 胡畏 | 1972.05~1983.12 |
華東水利學院 | 書記(代) | 李法順 | 1983.12~1985.04 |
河海大學 | 書記 | 李法順 | 1985.04~1992.09 |
河海大學 | 書記 | 楊景星(代) | 1992.09~1993.8. |
河海大學 | 書記 | 姜弘道 | 1993.08 ~2001.07 |
河海大學 | 書記 | 林萍華 | 2001.07 ~2009.02 |
河海大學 | 書記 | 朱拓 | 2009.2 ~ |
校園環境
校區環境
河海大學校本部位於南京市鼓樓區,設有江寧校區和常州校區,總占地面積2300餘畝。
•校本部
河海大學校本部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清涼山北麓,占地800餘畝,校園環境優美,綠樹成蔭,花香四季,參天法桐夾道而立。學校先後榮獲全國部門綠化“三百佳”和江蘇省“花園式高校”、“園林式單位”稱號。多次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其中工程館建成後成為江蘇省當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1959年入選建築工程部建築科學研究院編輯出版的《建築十年——中國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紀念(1949-1959)》圖冊,為華東水利學院時期老建築之一。
•常州校區
1986年河海大學在江蘇省常州市設立分校,後改為校區。常州校區是河海大學具有較完整辦學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建設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支撐。校區地處江蘇省蘇錫常經濟高速發展地區,位於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常州市行政中心比鄰,占地436畝。
•江寧校區
據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網站介紹:河海大學江寧校區教學區位於南京市江寧開發區,占地面積863畝,學生生活區占地面積134畝,教職工住宅占地80畝,總面積1077畝。江寧校區臨近將軍山、秦淮新河,是南京新時期發展的前沿,並與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相鄰。
•文天學院
河海大學文天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由河海大學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獨立學院,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高校在安徽省舉辦的唯一一所獨立學院。
校園建築
•圖書館
河海大學圖書館由3個校區圖書館組成,總面積約41000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及江寧校區圖書館面積約31000平方米,常州校區圖書館面積約9000平方米,另有資料室1000平方米,生均圖書館舍面積為1.76平方米。
知名校友
張謇(1853-1926) | 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創辦者。 |
張聞天(1900-1976) | 1917年考入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南京及江蘇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 |
茅以升(1896-1989) | 河海工科大學校長、教授。 |
黃炎培(1878-1965) | 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籌備主任。 |
許肇南(1886-1960) | 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第一任校長。 |
李儀祉(1882-1938) | 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教務主任、教授。 |
汪胡楨(1897-1989) | 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建國後任華東水利部副部長、水利部顧問、一級工程師。 |
須愷(1900-1970) | 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後任第四中山大學教授、中央大學水利系主任等職。 |
沈澤民(1902-1933) | 1916年考入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共青團第一屆中央委員和中共第六屆中央委員。 |
姓名 | 簡述 | 河海淵源 |
茅以升 | 中國科學院院院士,原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 河海工科大學校長、教授 |
汪胡楨 | 建國後任華東水利部副部長、水利部顧問;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首批院士 | 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專門學校;1923年獲美國碩士學位後回“河海”任教 |
徐芝綸 | 中國科學院院士,其《彈性力學》教材在國內被廣泛採用 | 華東水利學院副院長,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嚴愷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墨西哥科學院外籍院士 | 華東水利學院院長,河海大學名譽校長、博士生導師 |
黃文熙 |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 1924-1929學生,1952-1956教授 |
汪聞韶 |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水利水電科學院高工 | 1938-1943學生 |
文伏波 |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長江水利委員會技術委員會主任 | 1944-1949年學生 |
茆智 |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雙聘院士,博士生導師 | 1950年考入南京大學水利系(1952年併入華東水利學院,現為河海大學),1953年7月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 |
沈珠江 | 中國科學院院士,河海大學兼職博導 | 1951-1953年學生 |
陸佑楣 | 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國家水電部副部長、能源部副部長; | 1948-1956年學生 |
吳中如 |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導 | 1979年至今教授、博導 |
鄭守仁 |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 | 1958-1963年學生 |
張建雲 |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 1982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本科、1987年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專業研究生畢業 |
鈕新強 |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現任長江委設計院院長,國家大壩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 於1983年畢業於原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農田水利工程專業,1989年7月河海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 |
王超 | 中國工程院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現任河海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 先後於1984年,1990年,1995年分獲河海大學本科,碩士,博士學位 |
王思敬 |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主任,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學會理事長(1999-2002),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 | 2001年5月正式受聘於河海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任河海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
盧耀如 |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 | 河海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
梁應辰 |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道與港口工程專家,高級工程師(教授級) |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兼職教授,博導 |
汪集暘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特聘首席科學家、廣東省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 2004年11月25日始,擔任河海大學教授,博導,並幫助學校申請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的CT項目。 |
陳厚群 |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學位委員會副主席、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 | 2001年開始任河海大學結構工程教授,博士生導師。 |
李圭白 |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高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學會副理事長、我國著名水處理專家。 | 2006年12月12日開始任河海大學 河海大學飲用水安全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
張耀明 |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 | 2004年三月始,任河海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導 |
王浩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06年6月2日始,任河海大學教授,博導 |
符淙斌 | 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國際科聯理事會執行局成員、季風亞洲區域集成研究”(MAIRS)科學指導委員會主席。 | 2005年10月24日始擔任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周豐峻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河海大學兼職教授,博導 |
洪廣文 | 河海大學海岸及海岸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獲英國“國際傳記中心”收入1996年“世界傑出成就名人錄” | 1956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水道及港口水工建築專業 |
楊針娘 | 中國傑出的冰川與寒區水文學家,國際冰川學會授予楊針娘終身榮譽會員稱號,她成為獲此殊榮的唯一中國人。該稱號是國際冰川學會的最高榮譽稱號,被授予對社會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 印度尼西亞華僑,1953年回國就學,1960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水文專業 |
梁瑞駒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顧問 | 1950-1993年,學生、教授、博導、副校長、校長 |
葉舟 |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校長 | 1986年畢業於河海大學水利工程專業、河海大學浙江校友會常務副會長 |
周本寬 | 1997年12月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校黨委副書記,2007年1月卸任 | 1970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水港系 |
周創兵 | 現任南昌大學校長,曾任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 1980年9月至1987年6月在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學習 |
余鍾波 | 世界著名的水文水資源學家,國際水文大會主席 | 1983年畢業於河海大學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專業 |
秦伯強 | 中國著名環境學家“,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 | 1984年畢業於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專業 |
姓名 | 公職成就 | 河海淵源 |
沈澤民 | 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13名成員之一 | 1916年考入河海工程專門學校 |
張聞天 |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 | 1917年考入河海工程專門學校 |
馮仲雲 | 1958年後任水利部部長、水利電力部部長 | 1955年至1958年兼任華東水利學院院長 |
王鶴亭 | 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1933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土木系水利組 |
錢正英 | 原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院士 | 1952-1955華東水利學院首任校長 |
馮友松 | 原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194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土木水利系 |
婁溥禮 | 原水利部副部長 | 1955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 |
何璟 | 原水利部副部長 | 1956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河川系水工專業 |
朱爾明 | 原水利部總工程師、俄羅斯科學工程院外籍院士 | 1958年-1963年學生 |
朱熹能 | 原海軍後勤部副部長、少將 | 1957-1962年學生 |
黎安田 | 原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副部長級) | 1958-1963年學生 |
李京武 | 海軍少將 | 1961-1966年學生 |
張曄 | 原南京市政協主席 | 1959-1964年學生 |
王守強 | 原任水利部副部長 | 1962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河川系水工專業 |
汪峽 | 原山東省政協副主席 | 1964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河川樞紐及水電站水工建築專業 |
楊進國 | 原武警水電指揮部副政治委員;武警少將 | 1963年考入華東水利學院(河川系) |
索麗生 | 原水利部副部長、部科技委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 | 1961-1966年,1978-1981年學生;歷任院長、副校長 |
周保志 | 原水利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級)、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黨組書記(副部長級) | 華東水利學院水利工程專業畢業 |
張基堯 | 原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水利部副部長 | 1962-1967年學生 |
金忠青 | 原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 1962-1967年學生,1978-1997年研究生、教授、博導、副校長 |
梅錦煜 | 2002年8月1日被授予少將警銜 | 1968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水工專業 |
翟浩輝 | 原水利部副部長 | 1965-1970年學生 華東水利學院水道及港口水工建築專業畢業 |
嚴以新 | 2007年12月至今為致公黨中央副主席 | 1974-1981年學生;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 |
張世英 | 原北海艦隊副司令員,海軍後勤部副部長,少將 | 1975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軍港建築專業 |
張春發 | 原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少將 | 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 |
張立強 | 海軍某部司令員,少將 | 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 |
胡四一 | 現任水利部副部長 | 1974-1978年學生 |
周學文 | 現任水利部黨組成員、總規劃師兼規劃計畫司司長 | 1980年9月-1987年7月於河海大學完成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習; |
劉永忠 | 現任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 1981年-1984年就讀於華東水利學院農田水利專業 |
吳存榮 | 現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副省級) | 1982-1985年學生 |
周英 | 現任環境保護部黨組成員、中紀委駐環境保護部紀檢組組長;原水利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 1998年起攻讀河海大學水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 |
呂振霖 |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 | 1983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農田水利工程 |
李亞平 | 江蘇省水利廳廳長 | 1985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水動專業 |
孫曉山 | 江西省水利廳長 | 1983年畢業與河海大學水工建築專業 |
錢敏 | 水利部淮河委員會黨組書記、淮委主任 | 1982年畢業於河海大學水電學院 |
任憲韶 | 水利部海河委員會黨組書記、海委主任 | 1982年畢業於河海大學 |
葉建春 |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 1984年畢業於河海大學水工建築專業 |
姓名 | 公職成就 | 河海淵源 |
周大兵 | 2002年12月出任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等職務,2008年4月離任 | 1968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河川系水電站動力裝置專業 |
曹廣晶 | 2010年2月被任命為中國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正部級);十八大中央候補委員;現任湖北省副省長。 | 1985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港口及航道工程專業 |
施洪祥 |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副總裁、黨組成員 | 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 |
王野平 | 大唐集團總經理、副董事長、黨組副書記黨組副書記;原電監會副主席、黨組成員 | 1990年畢業於河海大學管理工程專業。 |
李新宇 | 湖南拓維信息集團總裁 | 1988年畢業於河海大學套用計算機專業 |
段紅飆 | 南京新華海電子集團公司董事長 | 1986-1990年就讀於河海大學計算機系 |
劉波 | 安徽諾漢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 畢業於河海大學工程管理學專業,管理學學士學位。 |
周海江 |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無錫市工商聯主席,紅豆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黨委書記。 中共十七、十八大代表,第十屆全國工商聯常委,全國青聯常委,江蘇省人大常委、省工商聯副主席。 | 1987年08月—1987年12月 河海大學任教 |
李菊根 |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黨組書記,中國水力發電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 | 1969年畢業於河海大學河川系 |
吳春利 |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黨委常委、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黨組書記、總經理 | 1977年考入華東水利學院水文專業 |
游贊培 | 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黨委書、董事長 | 1977年考入華東水利學院水動專業 |
蔣建平 | 大唐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1977年考入華東水利學院水動專業 |
袁文亞 | 遠航船用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 | 1983年考入華東水利學院水自專業 |
劉澤剛 | 北京合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1985年考入河海大學水動專業 |
季侃 | 國電南瑞集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1987年考入河海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
曹國順 | 三峽發展公司總經理 | 1984年畢業於河海大學水工專業 |
沈德才 | 中國電建集團中水電海外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 1994 年 7 月畢業於河海大學水電系 |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二)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