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北京舞蹈學院,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學制式專業舞蹈院校。學院前身“北京舞蹈學校”,始建於1954年。文化部於1978年正式批准學校為北京舞蹈學院,並直屬文化部。1999年,獲得舞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藝術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北京舞蹈學院由直屬文化部轉為“中央和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同年被北京市評為“文明校園”,同時獲文化部、人事部頒發的“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14人,其中高級職稱75人。全日制在校大學生總數1804人,其中本科生1175 人,研究生138 人,繼續教育學院在校生 491 人。另外,附中還有學生近千人。學院現設有表演、舞蹈編導、舞蹈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公共事業管理五個專業,有九系(中國古典舞系、中國民族民間舞系、芭蕾舞系、編導系、舞蹈學系、社會舞蹈系、音樂劇系、藝術傳播系、藝術設計系)、兩部(公共基礎部、音樂部)十一個教學單位,共十八個專業方向。還有繼續教育學院、舞蹈考級教育管理中心、青年舞團和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中專的附屬中等舞蹈學校。學院擁有舞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下設36個研究方向,擁有藝術碩士(MFA)的培養資格。作為中國舞蹈教育最高學府,北京舞蹈學院一直以來倍受黨和國家的重視,學院先後得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毅等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進入新世紀以來,李嵐清、賈慶林、李長春、劉淇、陳至立、布赫、鐵木爾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視察和關心學院。特別是2004年9月,溫家寶總理在學院50周年校慶前夕,親自看望了學院第一任校長戴愛蓮女士及部分教師代表,並作了熱情洋溢的批示:“該非常關心被稱為舞蹈家搖籃的北京舞蹈學院,衷心祝願北京舞蹈學院永遠年輕,藝術家的藝術生命之樹常青。” 建校50多年來,學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努力弘揚“愛國、愛校、愛舞蹈”,“傳承創新、追求卓越”的傳統精神,秉承“文舞相融、德藝雙馨”的校訓,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高質量發展,不斷探索獨具中國特色的舞蹈教育辦學之路,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教育體系為弘揚和傳播舞蹈文化,為該國舞蹈事業輸送了大批高素質的一流人才,為振興與發展舞蹈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以卓越的辦學成績不斷引領著中國舞蹈教育的發展。面對新世紀的機遇與挑戰,北京舞蹈學院將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努力構建和諧舞院,實現學院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學府,為振興祖國舞蹈事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北京舞蹈學院以兩場專場演出慶祝50周年校慶,一場是與中央芭蕾舞團合作的芭蕾精品,一場是古典舞專場演出。《走向明星之路》北京舞蹈學院附中芭蕾舞專場之《阿拉貢·霍塔》。
建校典禮
1954年9月6日,北京舞蹈學校在白家莊舉行了建校典禮。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無數的“第一”從這裡誕生,發展和壯大,成為中國舞蹈界、文藝界、教育界永遠銘記的歷史瞬間。無數個“第一”載入了北京舞蹈學院改革和發展的史冊;無數個“第一”奠定了北京舞蹈學院厚積薄發的堅實基礎;無數個“第一”使北京舞蹈學院從一個中等舞蹈學校轉變成了中國舞蹈教育最高學府、世界舞蹈教育名校;無數個“第一”成為幾代“舞院人”立志為中國舞蹈教育事業奮鬥終身的精神動力。教員
1954年2月在新中國舞蹈教育的第一批教員在東城區香餌胡同一個四合院裡接受了蘇聯專家的系統訓練,拉開了中國舞蹈教育的序幕。1954年2月,在新中國黨和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在東城區香餌胡同一個四合院裡,新中國舞蹈教育的第一批教員在這裡接受了蘇聯專家的系統訓練,從此拉開了中國舞蹈教育的序幕。學生
1954年9月,北京舞蹈學校錄取了第一批學生。1955年,學校代表中國第一次參加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的比賽,由賈作光編導的《鄂爾多斯》獲得了第一枚國際金質獎章。1956年,學校上演了第一部完整的芭蕾舞劇《無益的謹慎》,芭蕾舞教學初見成效。1958年7月,學校第一次成功公演了世界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誕生了由學校自己培養的第一位白天鵝:白淑湘,成為轟動世界舞壇的“奇蹟”。1959年,學校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實驗芭蕾舞團——北京舞蹈學校附屬實驗芭蕾舞團,並先後成功上演了多部世界經典芭蕾舞劇,它也是中央芭蕾舞團的前身。同年,學校推出了第一部自編自演的民族舞劇《魚美人》,標誌著中國民族舞劇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60年,學校推出了第一批教材:《中國古典舞教學法》、《古典芭蕾基本訓練》、《古典芭蕾雙人舞教學法》。這些教材不但規範了學校自身的教學方法,也在日後成為全國舞蹈院校的示範教材。舞蹈班
同年,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東方音樂舞蹈班,該班的學生曾多次隨總理出訪東南亞國家,成為國家文化外交中的主力軍,北京舞蹈學校也在當時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該班也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歌舞團的前身。同年,學校的骨幹教師和優秀畢業生第一次支援地方,成立了國家級重點中專——上海舞蹈學校。1962年,在世界青年聯歡節的舞蹈比賽中,學生陳愛蓮第一次為中國在世界大賽中一人獨得兩枚金質獎章。中國舞蹈界又誕生了一位天才舞蹈家。1978年,北京舞蹈學校改制成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蹈教育從此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2000年,北京舞蹈學院劃轉為北京市管理,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心。學院也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在辦學規模、硬體設施、教學質量、師資隊伍、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向著教學研究型和世界一流舞蹈名校的發展目標努力奮鬥著。 2001年,北京舞蹈學院進行了一次跨時代的重大改革,重新梳理了學院的辦學理念,並新增了音樂劇、藝術傳播和藝術設計等學科,從而完成了從一個中等專業學校到世界上規模最大,舞種設定最為齊全的舞蹈大學的徹底轉變。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
為弘揚和傳播舞蹈文化,學院師生或隨國家領導人出訪,或應邀赴美、英、法、德、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等幾十個國家參加文化交流,或邀請國際知名舞蹈專家來院講學,廣泛開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為不同歷史時期國家的文化外交做出了重要貢獻。學報簡介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是北京舞蹈學院主辦的全國唯一的以舞蹈基礎理論與套用理論研究為宗旨的學術期刊,現為中國國家級刊物和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經過多年完善,學報欄目不斷豐富發展,已涵蓋舞蹈基礎理論研究、舞蹈教育研究、舞蹈創作與表演研究、舞蹈科學研究等欄目。1957年北京舞蹈學校創辦了學報的開端《舞校建設》,1985年由科研處創辦的《舞蹈教學與研究》為學報的前身。1991年12月,學報編輯委員會和學報編輯部正式成立,呂藝生任主編,副主編朱立人,李正一、彭松任學報顧問。1992年,經北京市新聞出版局批准,以《北京舞蹈學院》為刊名的學報正式出版,這是舞院教學研究和理論研究達到一個新階段、新水平的重要標誌。1998年,《北京舞蹈學院學報》正式升格為中國國家級刊物和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開始了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新篇章。2004年起,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與“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報核心期刊”。2013年起,為縮短舞蹈學術論文發表周期,擴大期刊年載文量,及時刊載、交流舞蹈研究的成果,充分發揮本刊的學術影響力及傳播載體的作用,經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新聞出版局批准,《北京舞蹈學院學報》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北京舞蹈學院學報》是中國高等舞蹈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專業學術性刊物,體現了多角度、高深度、寬視野的專業水準,本著對舞蹈藝術與理論研究不懈追求,不斷探索舞蹈藝術的前進道路,為中國舞蹈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院系概況
學院下設中國古典舞系、中國民族民間舞系、芭蕾舞系、編導系、舞蹈學系、社會舞蹈系、音樂劇系、藝術傳播系、藝術設計系、公共基礎部、音樂部、研究生部、國家重點附屬中等舞蹈學校、繼續教育學院、舞蹈考級教育管理中心、青年舞團等教學及演出單位,涵蓋舞蹈表演、舞蹈編導、舞蹈史論及相關的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公共事業管理等五個專業共十八個專業方向。舞蹈編導專業和舞蹈學專業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舞蹈表演專業為市級特色專業;中國古典舞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及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國際標準舞及附中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級優秀教學團隊。學院經歷50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從中專、本科到研究生層次的專業舞蹈教育和校外舞蹈素質教育的較為完善的舞蹈教育體系,引領著中國舞蹈教育的發展方向。學校領導
歷任領導
校 長:戴愛蓮1954.09 —— 1956.02;副校長:陳錦清 1954.09 —— 1956.02;尼尼 1954.05 —— 1954.10;周家洛 1954.10 —— 1956.02;校 長:戴愛蓮 1956.02 —— 1958;副校長:陳錦清 1956.02 —— 1958;周家洛 1956.02 —— 1958;肖孟1957.11 —— 1958;校 長:戴愛蓮 1958 —— 1964.02;副校長:陳錦清 1958 —— 1964.02;肖孟 1958 —— 1964.02;魯方 1962.12 —— 1964.02;校 長:戴愛蓮 1964.02 —— 1966.06;副校長:魯方 1964.02 —— 1966.06;校 長:陳錦清 1964.02 —— 1966.06;副校長:李紹英 1964.02 —— 1966.06;中央五七藝術學校舞劇系:1972.02 —— 1973.11(略);中央五七藝術大學舞蹈學校:1973.11 —— 1977.11;北京舞蹈學院籌建期間:1978.01 —— 1978.11(略);院 長:陳錦清 1978.11 —— 1983.12;副院長:賈作光 1978.11 —— 1983.12;李正一 1978.11 —— 1983.12;鄭維榮 1978.11 —— 1983.12;院 長:李正 1983.12 —— 1987.02;副院長:楊鳳竹 1983.12 —— 1987.09;呂藝生 1985.02 —— 1987.02;院 長:呂藝生 1987.02 —— 1996.04;副院長:許定中 1987.02 —— 1992.04;黃振炎 1987.12 —— 1992.08;熊家泰 1992.04 —— 1996.04;王國賓 1992.06 —— 1996.04;副院長:於平 1996.04 —— 2001.06;熊家泰 1996.04 —— 2001.06;余遜明 1996.12 —— 2005.04;院 長:王國賓 2001.06 —— 至今;副院長:鄧一江 2001.06 —— 2007.07;余遜明 1996.12 —— 2005.04;明文軍 2004.11 —— 至今;張光一 2004.11 —— 至今;郭磊 2007.09 —— 至今;黨委書記:王光 1980.06 —— 1984.05;副 書 記:楊鳳竹 1979.06 —— 1983.12;黨委書記:王光 1984.05 —— 1985.11;副 書 記:呂藝生 1985.11 —— 1987.03 ;陸澤群 1984.05 —— 1987.05;黨委書記:魏德俊 1987.05 —— 1996.04;副 書 記:陸澤群 1987.05 —— 1993.04;谷長江 1992.06 —— 1994.12;王均廣 1993.10 —— 1996.12;黨委書記:王國賓 1996.04 —— 2006.03;副 書 記:鄧一江 1997.04 —— 2001.06;副 書 記:陳志剛 2001.06 —— 至今;黨委書記:王傳亮 2006.03 —— 至今。領導班子
學校現任黨委書記王傳亮,院長李續,副書記陳志剛,副院長明文軍、郭磊、鄧佑玲。歷屆英才
執教人員
在北京舞蹈學院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先後有一批著名的專家、學者在學院執教。包括歐陽予倩、吳曉邦、彭松、盛婕、葉寧、陳錦清、高連甲、栗承廉、候永奎,前蘇聯功勳演員伊麗娜、查普林、古雪夫等;還有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各學科的創始人如李正一、唐滿城、孫穎、許淑英、羅雄岩、曲皓、陸文鑒等。中央芭蕾舞團和東方歌舞團的前身都誕生在北京舞蹈學院。培養明星
建校50多年來,學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弘揚“愛國、愛校、愛舞蹈”的舞院傳統,秉承“文舞相融、德藝雙馨”的校訓,先後培養了賈作光、白淑湘、陳愛蓮、趙青、薛菁華、斯琴塔日哈、張均以及李仲林、黃伯壽、白水、李群、房進激、張毅、章民新、王世琦、李承祥、蔣祖慧、沈培藝等眾多蜚聲海內外的著名舞蹈藝術家;培養了一批如呂藝生、熊家泰、許定中、潘志濤、尹佩芳、王佩英、肖蘇華、馬力學、劉友蘭、賈美娜、沈元敏、孟廣城等知名舞蹈教育家;學院還培養了一大批活躍在舞壇上的中青年舞蹈藝術家,如張繼剛、陳維亞、馮瑛、王才軍、沈培藝、黃豆豆、劉震、朱妍、黃啟誠、山翀、邢亮、汪冽、王亞彬、武巍峰、劉岩、王艷﹑汪子涵、邵俊婷、孫銳、唐詩逸、華宵一等。還有在學院附中和大學學習過的:章子怡、王力可、叢薇、李輝、馬羚、蓋麗麗、陳肖依、李小冉、檀健次 、劉孜、趙濤、姚晨、喬振宇、宋茜、彭丹、孫菲菲、劉希媛、遲帥、陳數、張延、劉詩詩、于小彤、蔣夢婕﹑江鎧同、呂一、景甜(大二因拍戲缺課被開除)﹑檀健次﹑金晨、王麗坤、高洋、李欣汝、苗洛依等一批影視明星。
校友明星
入學年份 | 民間舞系 | 民族舞系 | 音樂劇系 | 古典舞系 | 芭蕾舞系 | 其他專業 |
---|---|---|---|---|---|---|
1984級 | 王艷【附中】 | |||||
1986級 | 李小冉 | |||||
1987級 | 【中國舞】劉孜 | |||||
1988級 | 孫儷 | |||||
1990級 | 章子怡【附中】 | 王艷 | ||||
1993級 | 姚晨 | |||||
1993級 | 孫菲菲【附中】 | |||||
1996級 | 趙濤 | |||||
1997級 | 喬振宇 | |||||
1998級 | 江一燕【附中】 | 孫菲菲 | 楊志剛【進修】 | |||
1998級 | 遲帥 | 張璇【附中】 | ||||
1999級 | 喬振宇 王亞彬 | 【中國舞】苑冉 | ||||
1999級 | 劉岩 | |||||
2000級 | 王力可 | |||||
2001級 | 景甜 | 李泰 | 蔣夢婕【附中】 | |||
2001級 | 王麗坤 | |||||
2001級 | 呂一 | |||||
2002級 | ||||||
2003級 | 高洋 | 李欣汝 | 檀健次【拉丁舞】附中 | |||
2003級 | 管樂 | |||||
2003級 | 黃軒 | |||||
2005級 | 宋茜 | 于小彤(附中) | ||||
2006級 | 唐詩逸 | 劉詩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