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Chongqing University),簡稱重大,坐落於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美麗的山水都市以及中央直轄市重慶,是中共中央直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2011計畫”、“111計畫”主要入選高校,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大學聯盟”、“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改革試點高校。重慶大學創辦於1929年,經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重大在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截止2014年6月,學校占地面積近5500畝,有四個校區,校舍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累計藏書420萬冊;全日制在校學生50000餘人,其中有碩士、博士研究生近20000人,本科生近30000人,留學生1200餘人。建校七十餘年來,有40多位兩院院士從這裡走出,從事社會科學的知名人士有著名詩人楊明照、著名詞作家閆肅、著名經濟學家錢榮堃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著名的經濟學家馬寅初教授、著名比較文學家吳宓、著名法學家潘大逵等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重慶大學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共有A、B、C和虎溪四個校區,校園環境優雅,彰顯深厚底蘊,享有 “嘉陵與長江相匯而生重慶,人文與科學相濟而衍重大”的美譽。學校創辦於1929年,創建之初先賢們就提出了與現代大學職能基本一致的辦學宗旨“研究學術、造就人才、佑啟鄉邦、振導社會”和“耐勞苦、尚儉樸、勤學業、愛國家”的校訓,成為一代代重大人的精神核心。學校在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建校100周年時將學校建成“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的辦學目標。1929年,重慶大學創建;1935年,重慶大學更名為省立重慶大學;1942年,省立重慶大學更名為國立重慶大學;1950年,國立重慶大學更名為重慶大學;1952年,四川大學(地質系部分)、貴州大學(地質系)、川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和電機科)、西南石油專科學校(鑽探和機械科)、西南工業部工業學校(機械科)(西南石油工業專科學校即今重慶科技學院前身)、西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和電機科)併入重慶大學;1952年,重慶大學醫學院調入華西大學,即後來的華西醫科大學,今四川大學;文學院併入四川大學,部分老師調入當時的西南師範學院,今西南大學;鐵道工程專業調入西南交通大學;商學院調入當時的西南財經學院和四川財經學院,今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組成當時的西南政法學院,今西南政法大學;體育系科調入西南師範學院,即後來的西南師範大學,今西南大學;農業系科調入西南農學院,即後來的西南農業大學,今西南大學;化學化工系調入四川化學工業學院,即後來的成都科技大學,今入四川大學。1953年,重慶大學理學院併入四川大學;1955年,重慶大學無線電系電報電話專業與天津大學兩個專業組成北京郵電學院,今北京郵電大學;1956年,在重慶大學地質系的基礎上成立四川地質學院,今成都理工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以後,學校大力恢復、重建、調整和發展人文、法學、經濟、管理、教育、藝術等學科專業,促進了多學科協調發展,恢復發展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大學。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81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1996年,通過教育部“211工程”部門預審,同年被正式列入國家“211工程”和“九五”建設規劃,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2000年,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新的重慶大學。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關於重點共建重慶大學的協定》,國家教育部和重慶市政府在2001-2003年期間給新重大投入5.4億人民幣的建設資金。2001年,經部市共建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2004年,被確定為中央直管高校。2008年,教育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訂協定繼續重點共建重慶大學。2011年,牽頭建立了重慶大學聯盟,並同北京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6月份,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建立,積聚了大批知名學者。2012年7月6日,重慶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聯合學院成立,是重慶市6所大學自2011年6月合作構建“大學聯盟”後邁出的實質性步伐。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04年2009年,學校共承擔科研項目223項,“山地城市生態化規劃建設關鍵技術與套用”的研究成果被國內數名院士綜合評定認為居國際領先水平,200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中國建築學學科首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006年-2014年,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973項目、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防科研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600餘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200餘項。學校”十五“期間,申請專利521項(其中發明專利373項),獲得專利授權171(其中發明專利91項);發表中文學術論文1.3萬篇,其中被SCIE收錄的論文522篇,被EI收錄論文592篇,出版各類科技專著123部。

科研機構

截止2014年6月,學校建有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10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其他省部級及各類研究基地180餘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國防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15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基地(“111計畫”)3個。
  • 國家級
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複雜煤層瓦斯抽采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科技部、發改委等研究平台(5個):微納系統及新材料技術國際研發中心 、低碳綠色建築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重慶海特克製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國家級示範基地 、重慶大學科技園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公共實驗中心
  • 部級
創新引智基地(“111計畫”)(3個):輸變電設備與系統安全創新引智基地 、生物力學與組織修復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低碳綠色建築人居環境質量保障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光電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飛行器測控與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信息物理社會可信服務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
  • 重慶市級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7個):輸變電安全科學與電工新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輕金屬科學與技術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水環境安全與生態環境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現代物流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軟體理論與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非均質材料力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數字影視藝術理論與新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輕合金(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網路化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微光機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殺蟲真菌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醫療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特種摩擦副與傳動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交通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血液淨化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工程實驗室(6個):重慶市環保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光電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血管植入物工程實驗室、控制與智慧型系統新技術工程實驗室、化工過程強化及反應工程實驗室、山地人居環境工程與綜合技術重慶市工程實驗室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17個):冶金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新型建築材料與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軟體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能礦資源開發及三峽庫區環境損傷與工程災害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污染防治與廢物資源化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岩土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市政與環境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運載器測控及遙感技術信息傳輸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熱工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自動化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建築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電工新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高電壓技術與系統信息監測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功能基因及調控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高性能網路計算及安全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製造系統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結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重慶大學語言認知及語言套用研究基地、重慶大學西部環境資源法制建設研究中心、重慶大學人口資源環境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重慶大學建設經濟與管理中心、重慶大學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其他科研平台轉基因生物產品成分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重慶)、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研究中心、重慶寬頻無線接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網路測試工程技術中心、重慶市現代物流生產力促進中心、重慶市製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重慶市數學科學研究所、重慶市信息安全技術中心、重慶市兩江融合促進和服務中心、重慶市鈉米材料與技術工程中心、重慶市清潔生產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三峽庫區生態環境遙測遙感監控實驗室、重慶市虛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止2014年6月,重慶大學圖書館累計藏書近420萬冊,中外期刊6500餘種,數字圖書館擁有各類權威文獻資料庫100餘個,其中,電子圖書近280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近90000種。中國教育科研網路重慶中心節點站設在學校。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 學術期刊
《重慶大學學報》是教育部主管、重慶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已被Elsevier Scopus資料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資料庫、萬方數據系統數位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收錄;榮獲第一屆重慶出版政府獎優秀期刊獎,連續三屆獲評為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重慶市一級期刊。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在職教職工5200餘人,其中教師2700餘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外聘兩院院士2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6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級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0餘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7人、講座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5人,國家“四個一批人才”1人,部、市重點人才工程人選240餘人,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1800餘人,博士生導師700餘人。專職兩院院士(4人):楊士中、鮮學福、李曉紅、周緒紅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1人):李文沅“973”首席科學家(4人):劉 慶、楊春和、唐炬、溫志渝長江學者(20人):冉立、秦大同、楊春和、劉 慶、廖瑞金、司馬文霞、陳偉根、廖 強、王時龍、魏子棟、廖曉峰 盧義玉、秦勇、李衛東、徐潔、Teik C.Lim、聶建峰、周小平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人):李曉紅、劉 慶、廖瑞金、張宗益、張永興、潘復生、楊春和、廖強、王時龍、林建華、秦勇、李衛東等國家教學名師(3人):何玉林、張興國、曾孝平(信息來源:重慶大學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

院系設定

截止2014年6月,學校設有文理學部、工程學部、建築學部、信息學部,共31個學院,以及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和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設有本科專業95個。
  • 教學單位
學部 學院 系名
文理學部 重慶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數學系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統計與精算學系
重慶大學物理學院 物理系
套用物理系
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重慶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聯合學院 生物工程系
生物醫學工程系
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
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公共經濟學系
公共管理學系
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語系
日語系
德語系
研究生公共英語系
重慶大學藝術學院 美術館
繪畫系
工業設計系
藝術設計系
音樂系
舞蹈系
動畫設計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 新聞傳播學系
漢語言文學系
重慶大學體育學院 公共體育一系
公共體育二系
公共體育三系
體育教育系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 表演系
導演系
攝影系
文學系
美術系
工程學部 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電機與電器系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系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系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系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系
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系
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系
機電工程系
機械基礎系
汽車工程系
工業工程系
製造工程研究所
風力發電技術及裝備研究所
現代機械基礎技術研究所
工業工程研究所
車輛工程研究所
機電工程研究所
機械設計製造研究所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 動力機械系
熱能工程系
可再生能源系
熱物理系
製冷與低溫工程系
核能工程系
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 基礎力學系
工程力學系
採礦工程系
環境科學系
安全工程系
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冶金工程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
材料加工工程系
材料科學系
建築材料工程系
裝飾材料與工程系
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工程力學系 
基礎力學系
空天工程系 
建築學部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建築系
城市規劃系
景觀系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建築工程系
岩土工程系
路橋工程系
安裝工程系
測繪工程系
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系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系
環境工程系
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信息學部 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光電信息工程系
測控技術與儀器系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重慶大學通信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系
通信工程系
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 自動化系
物流工程系
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科學系
計算機工程系
信息技術系
計算機基礎系
重慶大學軟體學院 軟體技術系
套用軟體系
 法學部 重慶大學法學院 私法系
公法系
經濟法與環境法系
理論法與國際法系
 工商管理學部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經濟學系
金融系
企業管理系
會計系
信息管理系
市場學系
其他學院/部 重慶大學弘深學院 經管大類
機械大類
電子信息大類
電氣大類
土建大類
重慶大學國際學院
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 本科生教學部
研究生教學部
積體電路與信息工程學院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獨立學院) 電氣信息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
建築管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人文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
重慶大學博雅學院 數學系
  • 專業設定
學部 學院 招生專業(大類) 專業(方向) 科類
文理學部 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 體育
藝術學院 設計學類 環境設計 藝術
視覺傳達設計 藝術
產品設計 藝術
繪畫 油畫、中國畫方向 藝術
動畫 藝術
舞蹈表演 藝術
音樂表演 聲樂方向 藝術
美視電影學院 表演 藝術
播音與主持藝術 藝術
戲劇影視導演 藝術
廣播電視編導 藝術
戲劇影視文學 藝術
影視攝影與製作 藝術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數字影視舞美設計、人物造型設計方向 藝術
新聞學院 新聞學 文史
廣播電視學 文史
外國語學院 日語 文史
英語 文理
德語 文史
公共管理學院 經濟學類 經濟學 文理
國際經濟與貿易
公共管理類 行政管理 文理
城市管理
數學與統計學院 理科試驗班類(數學和統計學類) 信息與計算科學 理工
數學與套用數學
統計學
物理學院 理科試驗班類(物理與電子信息科學類)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理工
套用物理學
物理學
化學化工學院 材料化學 理工
化學工程與工藝 理工
套用化學 理工
藥學 理工
製藥工程 理工
生物工程學院 生物工程 理工
生物醫學工程 理工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理工
工程學部 電氣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理工
動力工程學院 能源動力類 能源與動力工程 理工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核工程與核技術 理工
機械工程學院 車輛工程 理工
工業工程 理工
機械電子工程 理工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理工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理工
冶金工程 理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理工
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 安全工程 理工
環境科學 理工
採礦工程 理工
航空航天學院 工程力學 含航空航天工程方向 理工
建築學部 建築城規學院 城鄉規劃 理工
建築學 理工
風景園林 理工
土木工程學院 測繪工程 理工
土木工程 理工
勘查技術與工程 理工
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理工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理工
工科試驗班類(環境工程大類) 環境工程 理工
環境生態工程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財務管理 理工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理工
工程管理 理工
工程造價 理工
信息學部 光電工程學院 測控技術與儀器 理工
電子科學與技術 理工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理工
通信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理工
通信工程 理工
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理工
自動化學院 自動化 理工
物流工程 理工
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科學技術 理工
網路工程 理工
信息安全 理工
物聯網工程 理工
軟體學院 軟體工程 理工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能源經濟 理工
工商管理 理工
會計學 理工
會計學(ACCA方向) 文理
金融學 理工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理工
物流管理 理工
市場行銷 文理
法學院 法學 文理
博雅學院 人文科學試驗班 直接招生與面向新生二次選拔結合
弘深學院 設經管、機械、電氣、土建和電子信息大類實驗班(面向新生二次選拔)
重慶大學-辛辛那提大學聯合學院 重慶大學-辛辛那提大學聯合辦學項目:設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專業(面向新生二次選拔)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9個、重慶市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國家級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2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含網路)20門、市級精品課程47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3門、市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立項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含網路)11門、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6門。國家級特色專業(19個)
序號 專業名稱 所屬學院 獲批年份
1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機械工程學院 2007年
2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電氣工程學院 2007年
3 建築學 建築城規學院 2007年
4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學院 2008年
5 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學院 2008年
6 熱能與動力工程 動力工程學院 2008年
7 工程管理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2009年
8 工商管理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2009年
9 測控技術與儀器 光電工程學院 2009年
10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學院 2008年
11 城市規劃 建築城規學院 2009年
12 市場行銷 貿行與行政學院 2007年
13 採礦工程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2007年
14 軟體工程(兩個方向) 軟體工程學院 2007年
15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 2010年
16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0年
17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學院 2010年
18 環境工程 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 2011年
19 車輛工程 機械工程學院 2011年
重慶市級特色專業(8個)
序號 專業名稱 所屬學院 備註
1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2008年批准
2 會計學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2009年批准
3 英語 外國語學院 2008年批准
4 表演 美視電影學院 2009年批准
5 法學 法學院 2009年批准
6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理學院 2008年批准
7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9年批准
8 自動化 自動化學院 2009年批准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工程材料實驗教學中心、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能源動力電氣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現代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語言語音實驗教學中心、數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建築學實驗教學中心、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工程培訓中心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7)、電工電子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建築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8)、大學英語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工程管理專業平台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9)、電子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10)國家級創新實驗區(3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軟體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複合型視覺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010年)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2個):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國家級精品課程(20門)
序號 課程名稱 所屬院系 課程層次 所屬學科 負責人
1 工程項目管理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本科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任宏
2 房屋建築學 建築城規學院 本科 土建類 李必瑜
3 電路原理 電氣工程學院 本科 電氣信息類 周雒維
4 數學實驗 數學與統計學院 本科 數學類 龔劬
5 大學英語 外國語學院 本科 外國語言文學類 鄒曉玲
6 建築構造 建築城規學院 本科 土建類 魏宏楊
7 機械基礎實驗 機械工程學院 本科 機械類 宋立權
8 工程地質(網路) 土木工程學院 本科 土建類 劉新榮
9 網際網路及其套用(網路) 軟體學院 本科 電氣信息類 吳中福
10 大學化學 化學化工學院 本科 化學類 甘孟瑜
11 建築物理 建築城規學院 本科 土建類 楊春宇
12 工程建設契約管理(網路)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本科 土建類 張仕廉
13 經濟法(網路) 法學院 本科 法學類 宋宗宇
14 Java程式設計(網路) 計算機學院 本科 電氣信息類 朱慶生
15 機械原理 機械工程學院 本科 機械類 秦偉
16 岩石力學 土木工程學院 本科 土建類 張永興
17 電子技術實驗 通信工程學院 本科 電氣信息類 曾孝平
18 土木工程材料(建築材料)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本科 土建類 彭小芹
19 高電壓技術 電氣工程學院 本科 電氣信息類 司馬文霞
20 工程製圖 土木工程學院 本科 土建類 何玉林
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3門)
序號 課程名稱 所屬院系 課程層次 所屬學科 負責人
1 信息安全導論(雙語) 軟體學院 本科 電氣信息類 向宏
2 信號與系統(雙語) 通信工程學院 本科 電氣信息類 蔡坤寶
3 鋼鐵冶金學(雙語)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本科 材料類 白晨光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企業合作的奧秘》(龍勇、孟衛東)
  • 教學成果
截止2014年6月,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21項,其中2014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4項):面向建設工程全壽命期執業能力的工程管理專業教學體系、面向創新型人才培養需求,構建“認知、體驗、探索”一體的數學實踐教學體系、面向“因材施學”的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構建漸進性階梯式工程實踐教學體系,造就實用型軟體工程創新人才。
  • 學生獲獎
學校近五年學科競賽成績統計(2009-2013年)
年份 全國特等獎 全國一等、二等、三等獎 重慶市特等獎 省級一等、二等獎 合計
2009年 5 196 1 73 275
2010年 9 232 1 52 294
2011年 7 207 0 124 338
2012年 10 188 0 148 346
2013年 6 212 2 211 431
學校學生每年參與國家大學生創新計畫、大學生科研訓練計畫(SRIT)、創新實踐班(人文社科、機械、材料、軟體)及創新團隊(機器人、方程式賽車)的學生人數達到 2190餘人,每屆學生覆蓋率達31.3%。學校學生每年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結構及力學、節能減排、軟體設計競賽等 23 項學科競賽的學生達 4800餘人次。2012-2013學年865人次獲獎422項,其中國際獎41項、全國獎185項、省級獎176項。學校學生獲第九屆“挑戰杯”多米諾骨牌挑戰賽全國總冠軍,2013年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個特等獎、兩個二等獎、三個三等獎、一個累進創新獎銅獎;連續十餘年獲全國高校建築學專業大學生建築作業觀摩與評選優秀獎(每年10個優秀獎)總數居全國第一,"UIA-霍普杯"2013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兩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等;作品《渝躍》榮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竟賽一等獎;獲2007CCTV中國大學網路辯論賽全國亞軍,2013年第六屆亞太大專華語辯論賽季軍;獲國際法模擬法庭中國第七屆、第十屆全國選拔賽中國賽區一等獎;微系統中心“窗寶”團隊研製的作品榮獲國際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特等獎;原創動畫短片《販·管》獲“中國動畫短片奧斯卡”大學生動畫“學院獎”最佳影像獎;群舞《漢風儷影》榮獲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表演銀獎”;原創話劇《重慶往事·紅色戀人》以非藝術類院校第二名的成績榮獲校園戲劇最高獎 “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中建杯”第六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特等獎。獲2013年“中國石化-三井化學杯”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特等獎;獲2013年第六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一等獎。獲2014年第二屆國際青年創新大賽國際金獎。

學科建設

截止2014年6月,學校設有博士後流動站2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0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05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9種(含建築學學士、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工程博士)。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4個,省部級一級重點學科37個、立項建設1個。
  • 重點學科
國家級
門類 一級學科(3個) 二級學科(17個)
工學 機械工程*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設計及理論
車輛工程
精密儀器及機械
材料學
工程熱物理
電氣工程* 電機與電器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岩土工程
採礦工程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培育)
鋼鐵冶金(培育)
管理學 技術經濟及管理
註:*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該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省部級重慶市高等學校"十二五"市級重點學科名單
序號 學科大類 一級學科
1 法學 法學
2 工學 力學
3 機械工程
4 光學工程
5 儀器科學與技術
6 材料科學與工程
7 冶金工程
8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9 電氣工程
10 電子科學與技術
11 信息與通信工程
12 控制科學與工程
13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4 建築學
15 土木工程
16 化學工程與技術
17 礦業工程
18 核科學與技術
19 環境科學與工程
20 生物醫學工程
21 城鄉規劃學
22 風景園林學
23 軟體工程
24 安全科學與工程
25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26 工商管理
27 公共管理
28 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
29 套用經濟學
30 理學 物理學
31 化學
32 生物學
33 數學
34 統計學(立項建設)
35 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
36 藝術學 戲劇與影視學
37 美術學
38 設計學
註:19個一級學科共覆蓋72個二級學科,共重點二級學科數80個。
  • 學科排名
第三輪學科排名結果發布,重慶大學共有34個學科參評,4個學科排在前5位,10個學科排在前10位,22個學科排在前20位,其中,礦業工程與城鄉規劃學均排在第4位。
序號 學科名稱 排名 序號 學科名稱 排名
1 礦業工程 4 18 公共管理 18
2 城鄉規劃學 4 19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18
3 電氣工程 5 20 化學工程與技術 19
4 儀器科學與技術 5 21 管理科學與工程 19
5 生物醫學工程 6 2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
6 冶金工程 6 23 環境科學與工程 21
7 風景園林學 7 24 材料科學與工程 23
8 建築學 8 25 音樂與舞蹈學 23
9 機械工程 8 26 力學 24
10 土木工程 8 27 信息與通信工程 26
11 安全科學與工程 11 28 套用經濟學 26
12 軟體工程 11 29 新聞傳播學 30
13 戲劇與影視學 13 30 設計學 31
14 測繪科學與技術 14 31 物理學 32
15 法學 16 32 統計學 32
16 美術學 17 33 控制科學與工程 33
17 工商管理 17 34 數學 36
35 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36
  • 碩博士學位授予
博士後流動站
序號 流動站 所在二級單位 二級學科博士點
1 機械工程 機械學院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
2 電氣工程 電氣學院 電機與電氣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3 儀器科學與技術 光電學院 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4 光學工程 光電學院
5 工商管理 經管學院 會計學;企業管理;旅遊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
6 管理科學與工程 經管學院
7 套用經濟學 經管學院 產業經濟學;數量經濟學;金融學
8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學院
9 生物學 生物學院 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
10 礦業工程 資環學院 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
11 土木工程 土木學院 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
12 建築學 建築學院 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築技術學
13 城鄉規劃學 建築學院 區域發展與規劃、城鄉規劃、城鎮設計、社區發展與住房建設規劃、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城鄉規劃管理
14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學院 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
15 冶金工程 材料學院 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
16 控制科學與工程 自動化學院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17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
18 力學 航空航天學院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
19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動力工程學院 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製冷及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
20 環境科學與工程 城環學院 環境工程、環境科學
21 信息與通信工程 通信學院 通信與信息系統
22 電子科學與技術 通信工程學院 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23 法學 法學院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民商法學;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國際法學;軍事法學;智慧財產權法
24 化學工程與技術 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工業催化;生物化工;套用化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序號 學科大類 一級學科 批次
1 法學 法學 11(2011)
2 工學 力學 9(2003)
3 機械工程 7(1998)
4 儀器科學與技術 7(1998)
5 電氣工程 7(1998)
6 生物醫學工程 7(1998)
7 光學工程 8(2000)
8 材料科學與工程 8(2000)
9 冶金工程 8(2000)
1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9(2003)
11 土木工程 8(2000)
12 礦業工程 9(2003)
13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10(2005)
14 環境科學與工程 10(2005)
15 化學工程與技術 11(2011)
16 建築學 對應調整(2011)
17 城鄉規劃學 對應調整(2011)
18 風景園林學 對應調整(2011)
19 軟體工程 對應調整(2011)
20 安全科學與工程 對應調整(2011)
21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9(2003)
22 工商管理 9(2003)
23 經濟學 套用經濟學 11(2011)
24 理學 數學 11(2011)
25 物理學 11(2011)
26 生物學 11(2011)
27 生態學 對應調整(2011)
28 統計學 對應調整(2011)
一級學科碩士點
序號 學科大類 一級學科 批次
1 法學 法學 10
2 馬克思主義理論 11
3 工學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10
4 電子科學與技術 10
5 控制科學與工程 10
6 信息與通信工程 10
7 測繪科學與技術 10
8 化學工程與技術 10
9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10
10 交通運輸工程 10
11 環境科學與工程 10
12 力學 10
13 機械工程 10
14 儀器科學與技術 10
15 電氣工程 10
16 生物醫學工程 10
17 光學工程 10
18 材料科學與工程 10
19 冶金工程 10
2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0
21 土木工程 10
22 礦業工程 10
23 核科學與技術 11
24 建築學 對應調整(2011)
25 城鄉規劃學 對應調整(2011)
26 風景園林學 對應調整(2011)
27 軟體工程 對應調整(2011)
28 安全科學與工程 對應調整(2011)
29 管理學 公共管理 10
30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10
31 管理科學與工程 10
32 工商管理 10
33 教育學 心理學 10
34 體育學 10
35 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 10
36 套用經濟學 10
37 理學 數學 10
38 物理學 10
39 化學 10
40 生物學 10
41 生態學 對應調整(2011)
42 統計學 對應調整(2011)
43 文學 新聞傳播學 10
44 中國語言文學 11
45 外國語言文學 11
46 醫學 藥學 10
47 藝術學 音樂與舞蹈學 對應調整(2011)
48 戲劇與影視學 對應調整(2011)
49 美術學 對應調整(2011)
50 設計學 對應調整(2011)
51 哲學 哲學 10

對外合作

截止2014年6月,學校與美、英、法、德、俄等20多個國家的125所知名高校,以及美國PARC研究中心、Rockwell、Microsoft、利寶集團、德國Siemens、香港美視電力集團等多家國外及境外公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時任WTO總幹事拉米、時任英國保守黨領袖、現任首相卡梅隆、奧地利共和國駐華大使艾琳娜等多位國家政要、知名人士、國際知名大學校長曾先後來校訪問,諾貝爾獎獲得者John Hall、Ada Yonath、Robert Mundell等國際知名學者多次來訪講學。學校作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生的院校,已接受來自美國、比利時、法國、義大利、英國、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越南、坦尚尼亞等五大洲的123個國家留學生,並被教育部列為中國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重慶大學義大利比薩孔子學院、泰國勿洞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孔子學院的成立,促進了學校對外開展漢語教學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歐可平校長林建華
常務副校長張四平黨委副書記陳德敏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舒立春黨委副書記肖鐵岩
副校長張衛國副校長楊天怡
副校長黃宗明副校長張宗益
副校長楊丹副校長白晨光

歷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任期
第一任校長 劉湘 1929年10月-1935年8月
第二任校長 胡庶華 1935年8月-1938年7月
第三任校長 葉元龍 1938年10月-1941年7月
第四任校長 張洪沅 1941年9月-1949年11月
第五任校長 何魯 1950年3月-1952年11月
第六任校長 鄭思群 1956年7月-1966年8月
第七任校長 曾德林 1978年4月-1980年5月
第八任校長 何文欽 1980年 5月-1982年 4月
第九任校長 江澤佳 1982年12月-1986年12月
第十任校長 顧樂觀 1986年12月-1992年 8月
第十一任校長 吳雲鵬 1992年 8月-1996年 8月
第十二任校長 劉飛 1996年 8月-1997年 7月
第十三任校長 吳中福 1997年 7月-2003年 1月
第十四任校長 李曉紅 2003年 2月-2010年12月
第十五任校長 林建華 2010年12月-2013年6月
第十六任校長 周緒紅 2013年6月-至今

校園文化

校歌

作詞:胡庶華作曲:許可經
歌詞
江漢思禹功,教化溯文翁。
學府宏開,濟濟隆隆。
考四海而為俊,障百川而之東。
研究人文,振興理工。
啟茲天府,積健為雄。
復興民族兮,誓作前鋒。

校訓

耐勞苦、尚儉樸、勤學業、愛國家
釋義:它概述了人才成長的前提是吃苦耐勞,成長的關鍵在於崇尚生活簡樸,成才的途徑唯有勤於學業,做人的根本則是熱愛祖國。

校徽

校徽校徽

團委

共青團重慶大學委員會是重慶大學先進青年的民眾性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是學校黨政聯繫廣大團員青年的橋樑和紐帶,擔負著團結、教育、培養全校廣大團員青年的重要職責,承擔著緊扣黨政中心工作,結合團員青年成長成才的需要,創造性地開展有益於提高團最青年綜合素質的各項活動的職能。

學生會

重慶大學學生會是在校黨委領導、團委直接指導下的學生自治組織。這是一個精英薈萃的學生組織,努力培養會員良好的能力、全面的素質、健康的個性和偉大的人格是我們的責任;"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我們的工作與學校教育、其他學生工作融為一體,以學生為本,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圖)重慶大學重慶大學

研究生團委

共青團重慶大學研究生委員會(簡稱重慶大學研究生團委),是校黨委領導下的、並在研究生院、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團委指導下的研究生團群組織。以“加強團的思想教育功能,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為指導原則,以“高素質、高層次、複合型、創造性”人才塑造為目標,代表廣大研究生同學的切身利益,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教育、鍛鍊作用,努力營造一個“積極進取、奮發成才”的校園文化氛圍……

研究生會

重慶大學研究生會是校黨委直接領導下的全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全校性學生組織,現為重慶市學生聯合會主席團單位。我們通過積極努力,塑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科研文化氛圍,增進研究生之間、研究生與學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全心全意為全校博士生、碩士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才服務;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為把我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研究型綜合性大學而貢獻力量!
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
根據國家及高校對研究生教育的總體要求,“重慶大學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宗旨為: 適應21世紀研究生知識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形成有利於研究生創新的新型體系,培養研究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任務驅動式學習、研究性學習,顯著改善學校研究生教學實驗條件,有效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使其成為重慶直轄市、西部地區的示範性創新實踐基地,並在某些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為國家特別是西部地區和重慶市培養更多更好的高層次創新性人才……
學生社團學生通訊社
重慶大學學生通訊社(簡稱學通社)是黨委學生工作部下設的學生組織,是我校學生工作宣傳機構之一。自1967年成立以來已走過了34年的風雨歷程,學通社已由最初建立時的幾人發展壯大到今天的幾十人;所承辦的學校指定對外交流刊物也由成立時的《學生工作簡報》發展成為現在的《重慶大學學生工作》……

虎溪校區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
為實現重慶大學“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具有鮮明自身特色的研究型綜合性大學”的辦學目標,在教育部和重慶市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於2004年啟動了新校區建設工程。新校區位於重慶市規劃中的西部新城的重要區域――重慶大學城內,因選址在重慶市沙坪壩區虎溪鎮,故名虎溪校區(以下簡稱虎溪校區)。虎溪校區離位於沙坪壩正街的老校區約20公里,車程30分鐘。
虎溪校區占地3670畝,其中,教學用地2628畝,教職工住宅用地和發展用地1042畝。校區淺丘地形,視線開闊,東望歌樂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西靠縉雲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虎溪河沿校區南邊界蜿蜒流過,自然環境良好。
虎溪校區於2004年12月18日開始動工修建,計畫分三期實施,到2010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設施齊全、高標準、園林式、現代化的一流校園。現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建成近40萬平方米的建築及配套設施,2005年10月,首批7000名學生入住,2006年9月,第二批7000名學生入住,目前,總計14000名一、二年級本科學生在此學習、生活。虎溪校區環境優美,校內花木繁茂,山林湖泊點綴其間,各類教學、生活、體育運動設施先進齊全,已成為一個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著名校友

  • 政府領導
向巴平措:197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系,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晉升為國家領導人行列。秦宜智:現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劉鵬: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黨組書記,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蒲海清:曾擔任重慶市市長、國家冶金局局長,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聶衛國:197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三峽工程稽察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陳邦柱:1954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土木系,1993.1任湖南省省長,1995.2任國內貿易部部長,第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志強:195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1985年至1998年任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雲南省人民政府省長,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王秀智:1957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冶金系,1993.2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楊志文:1970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機系,四川省副省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碧蓮:1962.9-1967.7在重慶大學電機系發電廠電力網及電力系統專業學習,1998.1任甘肅省副省長、黨組成員。李玉光:1973.9-1977.7在重慶大學冶金與材料工程系學習,2003.09.16任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李先逵:196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建築學專業,1982年該校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曾任建設部科技司司長。
高峰:1987.08-1990.07重慶大學電氣工程系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1991.09-1995.11重慶大學電氣工程系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2006.04任雲南省副省長。李樹基:1951年進入重慶大學礦冶系學習,一年後因全國院系調整轉到雲南大學礦冶系就讀,1989-1993年雲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康綱有:196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無線電專業,2000.1-2007.1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秘書長。秦敏:1979-1983年在重慶大學熱力工程系熱能動力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現擔任重慶市涪陵區區委書記。吳剛:1978—1982年在重慶大學金屬礦開採專業學習,1982.03—1984.07 重慶大學礦山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1988.09—1992.12 重慶大學工程力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11.2,重慶市副市長。王曉東:1978-1982年重慶大學鍛壓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2011年2月張家口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陳重:1982年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畢業,工學學士學位,高級工程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
  • 高校領導
陳德文:198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系,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李曉紅:198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採礦系礦山機械工程專業,原重慶大學校長,現武漢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歐可平:197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工程系,現任中共重慶市委委員,重慶大學黨委書記。張國林:1982.1畢業於重慶大學冶金系,現任西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張衛國:重慶大學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原重慶大學副校長,現任西南大學校長。張宗益: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1988年,1993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原重慶大學副校長,現西南財經大學校長。陳流汀:198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系,重慶郵電大學黨委書記。朱祥華:1953-1955年在重慶大學通信專業學習,後因院系調整於北京郵電學院畢業。原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劉伯權:198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現長安大學常務副校長。張湘偉:1981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固體力學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廣東工業大學校長。彭小奇:198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計算機與自動化系,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院長。
張文衛:1982年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西南石油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校工會主席。嚴欣平:1982.1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氣工程系,現任重慶科技學院院長。賀建民:1988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重慶理工大學副校長。呂明1999年獲重慶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太原理工大學校長。何建平1982.1、1986.6本科及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機系,西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胡丹:1985.7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儀表專業,1990.4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光電精密儀器專業,西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柯玲:1988.7、1995.4本科及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熱力工程系熱能工程專業,成都大學副校長。劉清友:199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精密製造專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西南石油大學副校長。伍維根:1984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礦山工程物理專業,攀枝花市政協副主席,民盟攀枝花市委主委,攀枝花學院副院長。周哲瑋:1982.1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中國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劉倫:197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港口與航道工程專業,重慶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黃明:1982.7畢業於重慶大學,現任重慶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周直:男,1982.7畢業於重慶大學港口與航道工程專業,1985-1988在重慶大學建築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2003.12任重慶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易志堅:1985年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套用力學專業,2003.12任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施進發:1994年重慶大學機械製造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省管優秀專家,現任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鄭旭煦:女,1999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張學洪:重慶大學博士後,桂林理工大學校長。馮濤:1982年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後在重慶大學做博士後研究,2003.7任湖南科技大學副校長。
  • 專家學者
錢榮堃:194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銀行系,曾任南開大學金融學系教授,中國金融學會名譽副會長。楊明照:1930年進入重慶大學文科預科,1932年升入重慶大學國文系本科,著作《文心雕龍校注》1958年出版,曾任全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被譽為“龍學泰斗”。
陳重穆:九三學社社員,中共黨員。1949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數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78年晉升為教授,歷任西南師範大學校長,中國數學會理事,重慶市數學會理事長。李星學:194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其韓:194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院士。盛金章:194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學錦:1947-1948年就讀重慶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尚平:1951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礦冶系,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忠厚:1951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採礦系,中國工程院院士。邱中建:195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方定:1948.9-1952.11就讀於重慶大學化工系,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明鎮:194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效祥:1939-1941年在重慶大學電機系學習,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知禮:195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烏茲別克共和國自然科學院院士和國際礦產資源科學院院士。黃尚廉:1954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工程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林華寶:1949.9-1950.8在重慶大學土木系學習,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士中:1960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無線電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才新:1969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機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茂才:195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康來明:1962年重慶大學汽車系畢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著名汽車專家,一汽汽車研究院(機械工業第九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馬庭林:1967.7.畢業於重慶大學,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吳禮運:1956.7畢業於重慶大學鋼鐵冶金專業,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徐尚志:1939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土木工程系,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熊顯彬:畢業於重慶大學熱能動力專業,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李文沅:1981和1987年獲重慶大學電氣工程 碩士和博士學位,被IEEE授予最高學術稱號—IEEEFellow,1996年榮獲全加拿大IEEE唯一的“傑出工程師”獎,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唐遠炎:1966 年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無線電系。現任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康可迪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國際模式識別學會會士(IAPR Fellow),國際IEEE SMC機器學習委員會主席 (EEE SMC)。
何金良:1991年碩士畢業於重慶大學。現為清華大學電機系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電力系統安全與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交直流輸變電技術與電磁環境分室主任。段文波:1979年10月出生,男,漢族,江蘇省連雲港東海縣人。現任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民事訴訟法教研室副主任,支部書記。2004-2007年,在重慶大學法學院就讀博士研究生,獲法學博士學位。冉克平:1978年出生,漢族,湖北枝江市人,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996.9—2000.7 就讀於重慶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李世蓉:1978.07-1982.01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工民建專業學習,1984.09-1987.07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建築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2009.6.24,李世蓉被選為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CIOB)全球主席(2009—2010)。盛湘渝:1989-1996年在重慶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學習,英國皇家氣象學會高級專業會員,英國環境科學研究所專業會員。
  • 企業精英
任正非:畢業於重慶大學暖通專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石啟榮:195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冶金系,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總經理。
劉明忠:1982畢業於重慶大學冶金系,新興鑄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新興鑄管股份公司董事長。王國春:1970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系,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易軍:198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工民建專業,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陳玉東:198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機系,博世中國總裁。梁尤平:1957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採礦工程系,平頂山煤業(集團)有限會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全國優秀企業家。尹家緒:1998.4-2002.1在重慶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學習,2003.3-2008.6在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學習,中國南方工業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景柱:1988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學院,海汽集團董事長、海馬股份董事長、海南金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海南海馬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畢亞雄:1998.6-2001.7在重慶大學工業工程專業學習,獲得碩士學位,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兼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呂華祥:1982.7畢業於重慶大學焊接工藝及設備專業,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張良:碩士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洪:1988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鋼鐵冶金專業,新疆八一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代德:198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冶金系鋼鐵冶金專業,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勁:1987年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鍛壓專業,2002年重慶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川威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劉加才:1988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壓力加工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向德洪:1969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熱能動力專業,貴州金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全國勞動模範。黃運飛:1983、1986本科及碩士畢業於重慶大學礦山工程物理專業,北京土博士企業機構董事局主席。游忠慧,女,畢業於重慶大學自動化專業,深圳市海雲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高:1989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光電精密機械專業,1992、1995年分別在重慶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天極網總裁。蘭曉華:1999.9-2003.7在重慶大學計算機專業學習,香港商報傳媒公司副總裁。顏艷春:男,1988年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1991年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機器視覺專業,富基鏇風科技有限公司(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董事長兼CEO。唐立新:重慶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新尚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在重慶大學85周年校慶典禮現場,81級校友唐立新宣布捐贈3億元,為母校新建一棟信息博覽大樓,選址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面積約12.5萬平方米,涵蓋學術交流、信息技術、博覽等功能。李濤:重慶大學研究生畢業,昆明船舶設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 文藝名家
張國立:國家一級演員,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院長。代表作有電視劇《金婚》,《鐵齒銅牙紀曉嵐》等。閻肅:畢業於重慶大學工商管理系。作品有《江姐》、《敢問路在何方》、《唱臉譜》、《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霧裡看花》、《紅燈照》、《紅色娘子軍》、《紅岩》、《年年有餘》等。李元勝:198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氣工程系,著作有《李元勝詩選》、《城市玩笑》,組詩《景象》獲2003年度人民文學獎。
  • 英雄烈士
趙化宇:1994.7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工程一系,二級警督警銜,中國第七支駐海地維和警隊隊長,台北時間2010.1.13,趙化宇在地震中犧牲,烈士。劉波濤:重慶大學2007級化學套用系學生,2009.7.21,救起了落水女童劉天艷,自己光榮犧牲,重慶大學黨委追認劉波濤為中共黨員。孔琳:199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汽車工程專業,2005.9.18夜,在重慶沙坪壩區石門大橋下的漢渝路碼頭,兩名大學生失足掉入湍急的江水中,孔琳與18歲青年李俊超立即跳入江中施救,將落水的兩人救起,孔琳因體力不支被江水捲走而犧牲,2005.9.23,重慶市沙坪壩區委、區政府授予孔琳“捨己救人英雄”稱號。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一)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天津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東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吉林大學
中南大學
武漢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同濟大學
四川大學
北京大學
山東大學
重慶大學
南京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湖南大學
東北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江南大學
燕山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廈門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江蘇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蘇州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蘭州大學
南昌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長安大學
暨南大學
西北大學
河北大學
寧波大學
揚州大學
廣西大學
華僑大學
湘潭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深圳大學
安徽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瀋陽工業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西南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重慶市高校一覽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