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縣

旬陽縣

旬陽縣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秦巴山區東段,漢江橫貫其中。縣境地貌以中山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海拔185-2358米,屬北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區,年均降雨量851毫米,年平均氣溫15.4℃。縣城位於漢江、旬河交匯處,曲水環流,形似太極,被譽為“天然太極城”。全縣總面積3554平方公里,轄28個鄉鎮319個村(社區),總人口45萬人,是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區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國文明村鎮建設示範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省級治安模範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獨特。

基本信息

縣情概覽

旬陽縣位於陝西省東南部,地處關中、成渝、江漢三大經濟區交匯地帶,具有承東啟西、連通南北的區位優勢。
旬陽秦時設旬關,西漢置縣,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的影響,形成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民風民俗。境內出土文物不乏稀世國寶,高山草甸、田園風光、溶洞瀑布、蜀河古鎮、紅軍老祖等自然人文景觀眾多。近代史上,紅25軍、紅3軍在旬陽創建革命根據地,賀龍徐海東李先念、程子華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旬陽浴血戰鬥,播下革命的火種。承東啟西,區位優勢明顯。

旬陽生物水能、礦產資源豐富。縣內農作物29類385個品種,中藥材達496種。大宗特色農副產品有獅頭柑、櫻桃、核桃柿子拐棗花椒油桐等。境內水能資源豐富,主要河流196條,水能蘊藏量80餘萬千瓦。漢江流經縣境84公里,旬陽、蜀河兩座中型電站列入漢江梯級開發規劃,蜀河電站建設已經進點,旬河5級梯級開發中鍾家坪電站已建成運營,壩河桂花電站正在建設。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汞、銻、、鋅、、銅、、石灰石、重晶石、白雲石等39種,其中汞銻礦為全國特大型礦床,保有儲量近15萬噸,居全國之首,被譽為“中國汞都”;鉛鋅礦床綿延百餘里,遠景儲量200萬噸以上。多元並舉,縣域經濟獨具特色。

旬陽縣旬陽縣

多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緊緊依託生物、水能、礦產、旅遊四大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烤菸、黃姜蠶桑畜牧青竹主導產業,壯大菸草、水電、礦產、醫藥、建材工業支柱,大力實施工業強縣、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經過多年不懈努力,一個依靠主導產業支撐、工業項目拉動、具有旬陽特色的縣域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形成,並彰顯出廣闊的發展前景。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32.97億元,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02億元,財政總收入5.0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98元。
襄渝、西康鐵路及316、210國道在旬陽交匯,境內鐵路128公里,設站14個。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3000公里,已基本實現鄉鄉村村“通路、通電、通電話”的“三通”目標。隨著西康高速公路西康鐵路複線襄渝鐵路複線的建設、漢江四級航線的開通,旬陽將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資源富集,開發前景廣闊。

行政區劃

旬陽縣轄14個鎮、14個鄉:城關鎮、棕溪鎮、關口鎮、蜀河鎮、雙河鎮、小河鎮、趙灣鎮、麻坪鎮、甘溪鎮、白柳鎮、呂河鎮、神河鎮、赤岩鎮、段家河鎮、構元鄉、蘭灘鄉、仙河鄉、廟坪鄉、紅軍鄉、公館鄉、仁河口鄉、桐木鄉、張坪鄉桂花鄉、石門鄉、金寨鄉、銅錢關鄉、沙陽鄉

城關鎮 轄5個社區、25個村委會:老城社區、魯家社區、下菜灣社區、小河北社區、劉灣社區、鴨溝村、魯家壩村、青泥村、草坪村、党家壩村、劉店村、晏坪村、雙埡村、木廠村、顏坡村、龍頭村、殿灣村、無梁殿村、磨溝村、河灣村、爛灘村李家台村兩岔河村宋家河村、岩灣村、瓦渣河村、龔家莊村、龍王廟村、廟河村、李家坪村。
棕溪鎮 轄20個村委會:棕溪村、楊河村、棗園村、長沙村、獅子岩村、華峽村、華坪村、康莊村、呂槽村、王家院子村、礬石村、展元村、瓦房村、紅號村、黃土村、敖家河村、陳河村、隆家河村、車家坡村、姚家溝村
關口鎮 轄10個村委會:關坪村、西坡村、泥溝村、張嶺村、蒿塔村、宋坪村、鋪溝村、大廟村、薛莊村、江北村。
蜀河鎮 轄1個社區、17個村委會:蜀河鎮社區、高橋村、傅家灣村、七家窪村、呂關村、觀堂溝村、郅家灣村、三官村、寨坡村、黃場村、施家溝村、曼灣村文家山村大東溝村羅家坡村、小山岔村、沙溝村、渡口村。
雙河鎮 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雙河居委會、雙鎮村、謝家老莊村、水洞村、金竹村、蓮花台村、鴉坪村、廟溝村、三岔村、早陽坪村、卷棚村、馬家溝口村、胡坪村、鍋廠村
小河鎮 轄18個村委會:小河村、膀子村、張家溝村、龍王灘村、雙泥村、陽坡河村小陽村、周家莊村、東河村、大南溝村、東溝村、兩河關村、陳家坡村金坡村、東山村、棋盤村、坪槐村、陽坡村。
趙灣鎮 轄31個村委會:金坪村、范家莊村、華家山村、王長溝村、塘興村、全嶺村、金園村、閔家莊村、雙坪村、王莊村、關家坡村、馬家坪村、楸樹坪村、碌碡壩村、樺樹樑村、高家坡村、龍園村、郭家碥村、白楊坪村、帽頂村、邱家坡村、高東村、咀子村、雷家莊村、中溝村、紅嶺村、胡家莊村、紅岩灘村、中山村、郭家老院村、馬蹄溝村
麻坪鎮 轄14個村委會:麻坪村、李家河村、錢河梁村、鐵山村、南家莊村、海棠寺村、梨灣村關埡村寨灣村、楓樹村、瓦窯溝村、柳池村、老莊溝村、絲鋪村。
甘溪鎮 轄17個村委會:河沿村、唐坡村、單寨村、紅花坪村、袁灣村、關溝村、高家莊村、張嶺子村、梯岩村、劉家院村、十字嶺村、大嶺台村、沙溝塘村、桂花樹村、張家河村、柏木埡村、施家坡村。
白柳鎮 轄11個村委會:柳村壩村、前坪村、十里窪村、白岩村、西溝河村陳家庵村、老龍溝村、雙廟埡村、白桑園村柳村村、唐家院村。
呂河鎮 轄19個村委會:雙井村、冬青樹村、東壩村、江家店村、李家溝村、瓦房坡村、劉家灣村、二佛寺村、田灣村、周家陽坡村、澗溝村、敖家院子村、養馬溝村、袁家上灣村、梨河村、東槽村、任家灣村、險灘村、呂河街村。
神河鎮 轄1個社區、19個村委會:街道社區、牛家溝村、黑溝村、豐家嶺村、馮家莊村、江家坪村、小水溝村、金河口村、王義溝村、雙潭村、寺院村、槐樹村、夏家院村、七里碥村、灣寺村、台子村、秦家埡村、柳林村、屋場村、水庫村。
赤岩鎮 轄10個村委會:赤岩村、趙家碥村、馬家塔村、林家溝村、黃泥坪村、香爐村、金盆灣村、馬保村、閔家河村、水磨河口村。
段家河鎮 轄19個村委會:薛家灣村、高灣村、李家莊村、彌陀寺村、高埡村、高鼻樑村、殿溝村、文雅村、北庵村、早陽村、向家莊村、廟咀村、廟梁村白果樹村、小廟溝村、唐家莊村、桃園村、大嶺村、黃家橋村。
構元鄉 轄13個村委會:構元村、樊坡村、王河村、趙河村、馬胄河村、金馬塔村、開花莊村、西口村、陳家河村、林相村、中溝埡村、羊山村。
蘭灘鄉 轄7個村委會:蘭灘村、龍池村、新莊村、茅坡村、王老莊村、祝家村、紅岩村。
仙河鄉 轄19個村委會:觀莊村、仙河口村、吉家莊村、柯家坪村、竹園河村、龔家坡村、何家坡村、馬家埡村、王坪村、瓦窯場村黃泥溝村紅花溝村、西溝口村、寨子溝村、尖山溝村、老秧田村、大龍王溝村、沈家河村、天花溝村。
廟坪鄉 轄8個村委會:高坪村、竹園子村、金盆村、石圈村、擅木村、平河村、望月村、焦山碥村。
紅軍鄉 轄9個村委會:豐積村、紅軍村、中灣村周家河村、莊院村、茨坪村、柳樹村、廟灣村、上馬村。
公館鄉 轄13個村委會:康家坪村、南坡村、爐子坡村、寨子溝村、屈家溝村、落駕村、中心村、栗扒村、北溝村、鐵廠村、張良村、西溝村、新田灣村
仁河口鄉 轄8個村委會:仁河口村、橋上村、水泉村、王莽山村、瓦屋場村、楓坪村、段家溝村、方家灣村
桐木鄉 轄13個村委會:桐木村、椒園村、沙溝村、立石灘村、磨場溝村、石板溝村、青山村、油房村、湧泉村、松樹灣村、梅花村、岔園村、白石河村。
張坪鄉 轄5個村委會:子房村、周莊村、峰溪村、西台村、佛洞村
桂花鄉 轄8個村委會:梁河村、花坪村、秦家塔村、剝鹿溝村、梨樹塔村、岩屋溝村、十八盤村、吳場村。
石門鄉 轄12個村委會:諶家院村、秧田壩村、曹家溝村、薛家莊村、白廟村、青蛇溝村傅家莊村、石門村、崔家堡村、王家坪村、樓房河村、木瓜村。
金寨鄉 轄10個村委會:寨河村、郭家灣村、小營村、觀音堂村、花房村、權口村、珍珠村、譚家院村、廟子埡村、神仙洞村
銅錢關鄉 轄7個村委會:雙河村、大坪村、安然寨村、銅錢村、蓮花山村、孫家坡村、太山廟村。
沙陽鄉 轄5個村委會:雙河口村、沙陽河村、連橋村、水磨村、康坪村。

歷史沿革

旬陽因旬水得名。秦時設旬關,漢以旬關置旬陽縣,西魏改旬陽為洵陽,因“洵”字生僻難認,1964年經國務院批准,復改為旬陽縣。1981年,甘溪鎮紅花坪出土的古劍齒象牙化石表明,在數十萬年前的遠古時代,旬陽就具有氣候溫和、林木茂盛、水源充足的自然條件,適宜於古人類生活。

旬陽縣旬陽縣
經過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的幾次文物普查,僅縣城及城關附近,就發現了龔家梁陳家坎、李家那三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各個遺址出土了內容比較豐富的遺物。這些遺物基本上屬於仰韶文化的範疇,其中個別器物具有江漢流域的屈家嶺和大溪文化的特徵。這表明,遠在六七千年之前,就有先民在旬陽地區生息。旬陽屬於新石器時代南北文化接觸地帶之一。
商朝末年,武王伐紂之時,其聯軍中的“庸”人,就活動在今湖北省鄖陽西部的堵水盆地及包括今旬陽在內的陝西省安康市。
春秋時期,庸人一度為大巴山區先進的族落之一。之後,隨著熊繹受封,楚國日益強盛,庸人逐漸衰弱。公元前611年(楚莊王三年)楚國大飢,庸人叛逃,楚人依葛賈之計,聯合秦人、巴人,攻滅了庸國。從此,旬陽地區歸屬楚國。
公元前312年(周赧王三年),秦楚戰於丹陽,楚敗,秦乘機奪楚漢水上游之地,新置漢中郡(治今安康市),旬陽地區遂歸於秦。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二年)秦楚和好,第二年,楚懷王與秦昭王結盟,秦歸還了原屬於楚國的上庸六縣,旬陽地區又重歸於楚。公元前280年(楚頃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敗,割上庸及漢水以北之地子秦,此後,旬陽地區復歸於秦。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旬陽地區屬漢中郡(治今安康市)有秦一代,在今旬陽縣城設有旬關,以關尹守之。
公元前209年,劉邦部下酈商遣將攻克旬關,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始置旬陽縣。公元8年,新都侯王莽代漢立新,曾改漢中郡為新成郡,旬陽屬之。
公元25年,東漢建立,其時,今安康地區為公孫述勢力範圍。30年,光武帝劉秀李通攻克西城縣(今安康市),旬陽地區歸於東漢。東漢時期,廢旬陽縣,以其地併入西城縣,隸於漢中郡(治今漢中市)。191年,張魯攻取漢中郡,旬陽地區歸屬張魯。211年,曹操打敗張魯,於西城縣治置西城郡,旬陽地區屬之。219年,旬陽地區為益州牧劉備所有。
220年(東漢延康元年),隨著關羽兵敗身死和孟達投降曹魏,西城郡歸屬曹魏。三國時期,旬陽地區一直屬於曹魏。魏文帝曹丕即位初,並西城、上庸諸郡置上庸郡(治今湖北省竹山縣上庸故城),由孟達任郡太守。不久復於原西城郡地設魏興郡,移治洵口(今旬陽縣城)。魏興郡在三國時,隸屬於魏之荊州(治今河南省新野縣)。
265年,晉王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280年(太康元年),復置洵陽縣,並於洧溪口(今蜀河鎮)置興晉縣(一作“晉興”),洧溪(蜀河)以西屬旬陽縣,清溪以東屬興晉縣。旬陽、興晉二縣,在西晉時,先屬荊州(治今湖北省江陵縣),繼屬涼州(治今陝西省漢中市),一直隸於魏興郡(治今湖北省鄖西縣上津)。西晉末年,巴氐族豪強李特率領蜀地流民起義,占據益、涼二州,旬陽地區一度歸屬李特及其子李雄的成國(十六國之一)。
317年,東晉建立。東晉時期,旬陽、興晉二縣,仍屬晉魏興郡(移治西城縣)。379年,前秦(十六國之一)帝苻堅大將韋鍾攻陷魏興郡,旬陽地區歸屬前秦漢中郡。384年,東晉車騎將軍桓沖部將郭寶北伐,收復了魏興郡。旬陽地區重歸於晉。
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改國號為宋。不久,北魏統一北方,中國出現了南北兩個政權對峙的局面,即所謂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旬陽地區歸屬多變,沿革紛繁。
420—479年(宋),旬陽的南區、中西區、北區為旬陽縣,東區屬興晉縣,均隸於魏興郡(治西城縣)。
479—502年(齊),旬陽境內的旬陽縣和興晉縣仍隸於魏興郡。
502年蕭衍齊內亂,奪取帝位,改國號為梁。自宋至梁,旬陽地區一直歸屬南朝的梁州(治南鄭縣,即今漢中市)。
503年(梁天監二年)底,梁州刺吏翟遠投降北魏,旬陽地區改歸北朝,屬北魏之東梁州(以安康郡治置,治今石泉縣東南石泉嘴)。535年(梁大同元年)底,北魏東梁州刺史元羅降梁,旬陽地區又歸於南朝。梁不久改東梁州為南梁州。552年(梁承聖元年),西魏大冢宰宇文泰遣大將王雄侵略山南1秦嶺以南),攻陷魏興郡(治西城縣),以其地置東梁外卜旬陽地區復歸北朝。
當時,由大巴山一帶進入旬陽境內的巴族流民很多,其酋帥杜清和自稱巴州刺史,統帥其眾。朝廷因其所據之地授之,劃歸東梁州都督管轄。因東梁州都督劉孟良“在職貪婪”,而南洛州(治今鄖西上津)刺史仲遵“出自巴夷”,且“善於撫御”,杜清和遂請求改隸於南洛州。朝廷因“山川不便”,沒有準許,杜清和便與安康(今石泉、漢陰一帶)夷族酋帥黃眾寶等舉兵,共圍東梁州。朝廷雖然復遣王雄討平了叛亂,但還是作出妥協,“改巴州為洵州,隸於仲遵”。(《周書·企泉傳》)。
552年,西魏於洧溪口置洧陽縣,又以洧陽縣置洧陽郡,並於涫陽縣西16公里之漢江南岸黃土山西置黃土縣。同時,以洵州為洵陽縣,並以洵陽縣治置洵陽郡。554年(西魏廢帝三年)改東梁州為金州(州治及西城縣治由今安康市漢江北岸移至南岸今址)。洵陽郡及洧陽郡均屬之。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宇文氏代西魏稱天王,建國號為周,史稱北周。北周初,改洧陽郡為長岡郡,並改洧陽縣為長岡縣,翌年廢長岡郡及長岡縣,將赤石縣、甲縣、臨江縣(均在今湖北省鄖西縣及陝西省白河縣之間)併入黃土縣,移黃土縣治於原長岡郡地,隸於甲郡(治今鄖西縣甲河關)。北周時期,洵陽郡所轄之洵陽縣及甲郡所轄之黃土縣,均隸於新置之金州總管府(治金州)。
南北朝後期,史稱當時洵陽境內“俗雜責、渝”(“責”、“渝”均為巴族),“夏夷”並居(《周書·陽雄傳》)。黃土縣境,是巴人“白虎蠻”(即白虎部落,屬巴族的一支)聚居之地。
581年隋朝建立,583年,罷天下郡,洵陽郡和甲郡俱廢。607年,以郡統縣,洵陽、黃土二縣分隸於西城郡、上津郡
617年底,唐王李淵遣李孝恭為山南道招慰使,占領西城郡。618年,李淵逼恭帝楊侑讓位,建立唐朝,當年(武德元年)改西城郡為金州,洵陽縣屬之,改上津郡為上州,黃土縣屬之。其年,分洵陽縣為三縣:一曰洵城(轄境相當於今旬陽縣北區旬河流域),一日洵陽(轄境相當於今旬陽縣縣城周圍),一日驢川(一作“閭川”,轄境相當於今旬陽縣南區呂河流域),並於洵陽縣治置洵州,以洵陽、洵城、驢川三縣屬之。624年,廢洵州,其地隸屬金州。627年省驢川縣,併入洵陽縣。634年省洵城縣入洵陽縣。同年,以已廢上州之黃土縣隸屬金州。
742年,改金州為安康郡,黃土縣為洧陽縣。757年,肅宗李亨憎惡安祿山,厭見“安”字,改安康郡為漢南郡(又稱漢陰郡)。758年,復改漢南郡(漢陰郡)為金州。771年省涫陽縣。821年復置清陽縣。有唐一代,金州先後隸屬山南道、山南西道(治興元府,即今漢中市)、京畿道(治長安,即今西安市)及昭信軍防禦使。
唐朝末年,朱溫篡唐後,王建於成都稱帝,建立前蜀(十國之一),洵陽縣、洧陽縣為前蜀所有,隸屬金州雄武軍節度使。925年,後唐中宗滅蜀,洵陽、洧陽二縣歸於後唐,隸屬金州戎昭軍節度使。936年,石敬瑭滅後唐,建號為晉,洵陽、洧陽二縣改屬後晉。947年,劉知遠代後晉稱帝,建號為漢,洵陽洧陽二縣歸於後漢。951年,劉知遠部將郭威代漢,建號為周,洵陽、洧陽二縣又歸於後周。後晉後漢、後周時,洵陽、洧陽 二縣均隸屬金州懷德軍節度使。
960年(後周顯德七年),掌握兵權的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策動“陳橋兵變”,代周稱帝,建立宋朝,是為北宋。966年,省洧陽縣入洵陽縣,今旬陽縣境域蓋從此略定。北宋時期,洵陽縣一直隸於金州,屬京西南路,改昭化軍節度。
南宋時,洵陽縣仍一直隸於金州,先後屬利州路金均房州鎮撫使、京西南路、西川宣撫司、金房開達宣撫使及利州路。其間,雖處於宋金兩國分界線邊緣,但自1146年(即紹興十六年)以後,以縣東北鶻嶺關之卓馱坪(今山陽縣南)和縣北乾佑河之清風關(今鎮安縣青銅關)為界,一直為宋所有,未陷入金人之手。(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六)
南宋末年,洵陽縣為蒙古所有。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是為元朝。1279年,南宋滅亡。元朝滅宋之後,因洵陽縣境民居寥落,遂廢縣,設洵陽巡檢司,隸於金州,屬陝西行中書省興元路總管府。 1368年,明朝建國之後,派鄧愈率軍由均州、房州一路西進,攻下洵陽縣東部牛心石諸山寨,在蜀河迫使陳友諒“漢''政權平章張子貴投降,占領洵陽。1370年(洪武三年),復置洵陽縣。縣治設今旬陽縣城,轄今旬陽、白河二縣全境及湖北省鄖西縣西部金錢河流域。
1372年,洵陽還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漢中府金州。1376年t改陝西等處行中書省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1476年,以洵陽縣白河堡析置白河縣,析洵陽縣東部漢江以北金錢河流域入新置之鄖西縣。第二年,以金州兼屬鄖陽巡撫。1583年(萬曆十一年)以水毀州城,改金州為興安州。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改興安州為直隸州,直隸於陝西承宣布政使司,不再屬漢中府。有明一代,曾於洵陽縣東區龍家河與蜀河匯合處設閶關巡檢司,於北區乾佑河與洵河匯合處設三岔巡檢司。明代中期以後,洵陽縣一直是農民起義軍活動頻繁的地區。
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建立。明清之際,洵陽地區抗清鬥爭彼伏此起,接連不斷,直至1646年(順治三年)前後,清軍才占領了興安州及所屬的洵陽縣。1662年,興安州不再兼屬鄖陽巡撫。1673年(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起兵反清。1675年,清興安游擊王可成起兵回響,洵陽縣遂為吳三桂所有。1679年冬,清撫遠大將軍圖海率兵由商州1B縣關南下,在洵陽兩河關出其不意,一舉攻破吳三桂部將韓晉卿七營,乘勝收復了洵陽縣及興安州。興安州於1782年升為興安府,洵陽縣屬之。自乾隆末年以後,洵陽縣境農民戰爭接連不斷,川楚白蓮教起義軍、太平天國西路軍、藍二順農民軍等,均在這裡進行過激烈鬥爭。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清朝的最後一位洵陽縣知事白玉昆(滿族)被逐。同年11月底,陝西軍政府南路安撫招討使張寶麟率部由白河縣西上,派方斌為辛亥革命後首任洵陽縣知事。民國初年,洵陽縣隸屬陝西省漢中道。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廢道,直隸於省。1935年設陝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後改為陝西省安康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洵陽縣屬之。
1934年底至1936年間,洵陽縣東北部聖駕河竹筒河一帶,曾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開創的鄂豫陝革命游擊根據地的一部分。194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洵陽縣 東區,中共上關縣委、上關縣政府遷至蜀河鎮。至當年8月,洵陽縣境以大棕溪泥溝羊山洛河一線為界,東部為上關縣人民民主政府領導,西部仍屬國民黨洵陽縣政府管 轄。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東區蜀河、雙河一帶是共產黨和國民黨武裝力量激烈爭奪的地區。1949年5月,洵陽縣民主政府在湖北省鄖西縣境成立。7月13日,中國人民 解放軍由湖北西進,再次解放洵陽縣東區,8月10日,洵陽縣民主政府由鄖西移治蜀河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年11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五十七師解放洵陽縣城。洵陽縣民主政府隨之遷至縣城,隸於陝甘寧邊區安康分區行政督 察專員公署。1950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成立,洵陽縣改隸於陝西省安康分區專員公署。1959年改屬陝西省安康地區。“文化大革命”中,地、縣行政機構改稱革命委員會。1980年,旬陽縣革委會改為旬陽縣人民政府。

農業資源

地質地貌:旬陽縣位於陝西省東南部,川、陝、鄂交界處,地處東經103°58′一109°48′、北緯32°29′一33°13′之間,全縣總面積3554平方公里,轄28個鄉鎮431個村,總人口45萬人。位於秦巴山地,北倚秦嶺,南踞巴山,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橫貫全境,將縣境天然分割為南北兩大自然區,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南北向地形剖面呈“V’型,地圖似不規則三角形,北寬南窄,南北長82、東西寬79公里(水平距離),周長約390公里,故明代即有“八百里旬陽”之稱;境內山川縱橫,風光旖旎,物產豐繞,資源富集,有“北國江南”之譽。

旬陽縣旬陽縣
土地資源:旬陽國土總面積3554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16萬畝。獨特的區位造就了旬陽以中山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的地形,境內重巒疊嶂,溝壑密布。中山海拔在800m以上,低山、丘陵、谷地占全縣總面積的74.8%,土層深厚,是旬陽農業的高產地區。地處亞熱帶北緣,因秦嶺屏障,阻住了北來的冷空氣,截住了漢江河谷北上的暖濕氣流,故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
土壤資源:土壤種類多,垂直分布明顯;土薄石頭多,質地粘重,缺、極缺,土壤鈣源豐富,酸鹼度適中。由於鈣質片岩,石灰岩分布廣泛,土壤膠體吸附陽離子以鈣鎂為主。

氣候資源:旬陽地處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由於地形高低懸殊,兼有暖溫帶和中溫帶山地氣候特徵,光照中度偏低,熱量較足,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地域差異極為明顯。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90.4小時,年平均氣溫15.4oC;最高7月平均為26.9oC,極端最高溫41.5oC;最低1月平均為3.3oC,極端最低溫-9.6oC。由於受海拔高度和環流地形的綜合影響,北部羊山是一個冷中心,海拔2200M處年平均溫只有5.2oC。川道河谷是一個暖區,年均溫在15.oC ——16.5oC之間。全年無霜期平均252天,最長年為304天,最短216天;年平均降雨量為777.1MM。

水資源:本縣水資源豐富,有長江流域漢江水系,流域面積在4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旬河蜀河仙河壩河呂河

旬陽縣旬陽縣

農作物品種資源本縣農作物種植種類:共有29種類,385個品種。有小麥、玉米、水稻、蕎麥高梁大麥、燕麥、莞豆、大豆、綠豆、小豆、蠶豆、紅小豆、四季豆、紅苕、洋芋、油菜、芝麻;經濟作物中的菸草、蔬菜等作物共36個品種。

畜牧資源:本縣畜禽品種有牛、、雞、、蜂等。八、能源資源 我縣農村能源主要有薪柴20萬噸、秸桿15萬沌、沼氣184萬㎡、小水電年77.7萬度,年可提供能源量標準煤18.59萬噸。九、礦產資源 本縣礦產資源種類多,已發現的的有三十餘種,主要的礦產有汞、、金、、重晶石、銅、錳、石煤、鈦、鈷、石灰石

經濟情況

2005年,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兩乾會、人代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發展機遇,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堅持城鄉統籌發展,著力推進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奮力戰勝特大洪災的影響,全縣經濟保持了較快的發展態勢。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但規模以上工業欠帳較大

旬陽縣旬陽縣
1-11月,預計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21.7億元,同比增長16.0%,完成計畫的86.4%,其中,寶雞煙廠旬陽分廠完成產值4013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完成計畫的89.2%。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6059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8905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完成計畫的79.5%。
預計規模以下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7萬元,同比增長23.7%,完成計畫的92.0%。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11月份,新開工項目1個。1-11月全縣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6327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5%,完成計畫的79.4%,其中城鎮投資40358萬元,農村投資6810萬元,房地產投資2050萬元。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
1-11月,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6676萬元,較上年增長12.9%,其中縣的零售額23068萬元,同比增長12.7%;縣以下零售額23608萬元,同比增長13.0%。

物價水平小幅上揚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消費價格保持穩定。1-11月,全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6%,其中鮮菜價格上漲6.0%;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1.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上漲12.1%。

財政收支穩步增長
全縣上下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增收節支的原則,財政收支穩步增長。1-11月,全縣財政收入完成3404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38萬元,下降13.5%;上劃稅完成27910萬元,增長24.5%。

旬陽縣旬陽縣

1-11月,全縣財政支出2057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1%,其中縣級支出16128萬元,增長10.0%;鄉鎮支出4450萬元,增長20.7%。

金融存貸繼續增加
11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6945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5%,其中:企業存款46084萬元,同比增長24.7%;儲蓄存款120821萬元,同比增長23.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2619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其中短期貸款11596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

當前,我縣經濟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但三季度至四季度初的特大洪水災害給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造成了很大影響,一產和三產預計能夠按期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但二產中規模以上工業預計全年欠產1.2億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也有難度。

交通狀況

旬陽縣北依秦嶺,南托巴山,東接荊襄,西通隴蜀。漢江穿境而過,襄渝、西康鐵路及316國道、102省道在此交匯。縣域幅員3554平方公里,人口45人,轄區28個鄉鎮,309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社區)。境內生物、礦產、水能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汞銻儲量居亞洲第一,菸葉產量屬全國十強,黃姜面積為陝西第一大縣,是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截止2005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達4000公里,公路密度1.12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國省道三級油路169公里(二級公路20公里),縣鄉四級公路519公里(油路86公里,乳化瀝青路面70公里,砂石路363公里),通村公路3321公里。

景區景點

香溪洞
位於安康城南郊,南依巴山,北臨漢水,相傳曾是呂洞賓修煉會仙之地。景區總面積10餘平方公里,又分為香溪洞、三天門、文武山、蜈蚣山、牛蹄嶺5個景區,景區內層巒迭嶂,植被茂密,有珍貴樹木12種,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還有許多始建於唐代、重修於明清的古代建築,是一處融人文自然於一體的園林式景區。

香溪洞風景區總面積10餘平方公里,分香溪洞三天門蜈蚣山牛蹄嶺五個景區,有50多個景點。森林覆蓋率85%以上。稀有珍貴樹木12種,被謂之“活化石”,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989年12月,香溪洞風景區被列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香溪洞風景區,四面群山環抱,翠屏相列,草木葳蕤,亭宇林立,一派綺麗明媚的風光!小溪、流水清澈,懸簾掛布。溪水兩岸,綠樹馥郁,清馨氣爽,碧草香花,平鋪如茵。溪旁長有奇花“香團刺”(俗稱七里香),每逢春季盛開之時,花隨水轉,水播花香,香味遠揚,令人陶醉,故名“香溪洞”。

香溪洞歷經各代修葺後,規模巨觀。樓閣、亭宇、天梯,金碧輝煌;洞穴、石刻、石雕,雅俗共賞。特別是放置在那裡的道教人物雕塑,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映成趣。景區內的三道門純陽洞煉丹爐龍門谷架雲橋玉皇閣望江亭,一處一個傳奇,一物一個典故。香溪八景、香溪八洞,更富有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古往今來,香溪洞風景區以其優美的天資風韻,古雅的建築和神奇的傳說,吸引無數遊人,留下許多珍貴文物遺蹟。現存有宋代興安太守希舜題寫的《游香溪》、明代詩人普輝的七言絕句和清末最後一任知縣林煬光的撰文石碑。解放後,中省領導和國外遊人多次來香溪觀賞。近年來,安康城建部門又復修了玉皇閣、天梯、雲橋、樓閣、亭宇洞穴塑像;並且廣植林木花草,面貌更煥然一新。人稱這裡是“樓閣雲中建,竹木遍山叢,花草迎賓笑,溪水四季清”的仙境。

巴山秋池
巴山秋池有大水溝走廊度假村、李商隱後裔古墓遺址、冠冕鎦金山、烏龜朝陽、巴山深處有仙家、神農補鍋台、觀景台看日出、巴山池等八大景點。
唐朝詩人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為巴山秋池留下了最精彩的一筆。
史書載:“水池寬數畝,且終年渾濁,若投石,頃刻大雨,故名神田”。神河源不足千米,河道峰迴路轉,99道灣和神田草原99個山包形成一道絕妙的參照系。土包之間形成了大小不等的32塊草坪,10多個水池,最大的草坪約有1000至2000畝。最大的水池約有3000平方米。奇怪的是這裡周圍都是石山,唯獨草原上是深厚的土地,幾乎不見石頭,人走在草地上有如踏在海綿上一樣鬆軟。

旬陽縣旬陽縣

南宮山
又名“筆架山”,是巴山深處罕見的古冰川及火山遺址。這裡森林環境優美,古樹參天,野趣天成,集雄、奇、秀、險為一體。知名的景點有仙女石蓮花盆清泉千年鐵堅古樹等景觀上百處。同時這裡亦為消夏避暑的好去處。有數萬畝原始次森林和遍布山野的溪流飛瀑,更增添了南宮山的雄姿與魅力。
以原始奇特的自然山巒,林壑奇石溪泉雲海為主要景觀特色。由基性熔岩石林、奇石獨特地質景觀,呈帶狀分布於南宮山側嶺脊附近,怪石嶙峋、石柱林立,最高達百米。奇石熊貓、鱷魚石八戒石天象石等,為北方地區罕見。區內森林茂密,林相豐富,氣候宜人。有植物千餘種,其中珍貴稀有樹木有珙桐、楠木紅椿、玉蘭、杜娟等。珍貴的大鯢等鳥獸百餘種。還有武學館、寶蓮洞、雙河古橋和百子洞古文化遺址等名勝古蹟。是開展旅遊觀光、森林浴、避署休憩和科學考察的理想場所。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山上始建道觀,至清代逐漸演變成佛教勝地。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七月初二,高僧弘一在金頂蓮花盆中圓寂,真身百年不腐,為南宮山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
主峰金頂海拔2267.4米,旁列兩峰,三峰聳峙,形如筆架,直插雲表。兩側遍布4.2億年前火山多次噴發形成的石林,崢嶸嵯峨,鬼斧神工,姿態萬千。在飄蕩的雲霧中,如佛如仙,似人似獸。流連其中,如到人間仙境。海螺石,吹之能響,聲震幽谷;磬石,擊之有聲,悅耳動聽;無源方池,久旱不涸,久澇不溢;千年古櫟,佯死復生,樹上長樹。高山飄雪花,低山開桃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溪流飛瀑,雲嵐蔚蒸,空山靈雨,氣象萬千。
山之南坡,巨礫堆壘,冰斗角峰圍谷槽谷冰磧物,面積大,保留完整,為大巴山第四紀冰川最典型的遺蹟。
這種集古生代火山和第四紀冰川地貌於一山的奇異特徵是國內罕見的,因此具有極高的旅遊和科研價值。
這裡森林環境優美,生物種類繁多,風景資源豐富。有種子植物1800多種,野生動物300多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有珙桐(中華鴿子樹)、紅豆杉、麥吊雲杉、鵝掌楸、銀杏、延齡草野大豆等31種;珍貴野生動物有金錢豹、蘇門羚靈貓金雕錦雞、大鯢等28種。

瀛湖
瀛湖,是省級風景區之一,位於市區西南18公里處的的天柱山腳下,是安康水電站建成後形成的西北地區最大的綠色淡水人工湖,周長540公里,水域面積77.5平方公里。

旬陽縣旬陽縣

驅車觀光,首先搶眼的是雄踞火石岩峽谷中巋然鎖蛟龍的電站大壩,壩頂總長541.5米,壩高128米,故有“陝西第一壩”的美稱。固若金湯,氣勢宏偉,引人矚目。當泄洪時,飛瀑高懸,噴珠濺玉 ,雷霆萬鈞,蔚為壯觀,萬丈豪情油然而生。壩側是久負盛名的佛教勝地天柱山白雲寺,壩下不遠是一座我國自行設計並建造的特大鋼構斜拉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瀛湖,銜秦巴,吞漢江,浩渺煙波,混無際涯。它不僅廣闊,而且秀麗,湖中波光瀲灩,迭翠堆玉,島嶼棋布,相映成趣。客來江河千里外,山在水天一色中;朝看彩霞浮湖面,暮觀紅日融浪中,有登泰山觀日出之妙;午間,魚帆點點,白鷺行行,群山蔥蘢,成千上萬魚群追戲游往;晚上,明燈萬盞如星漢,星月同明水映星,無異於洞庭風光。如今,金螺、翠屏、玉興等島嶼投入巨資興建,精巧別致的亭、台、樓、閣和獨具匠心的殿、堂、廊、榭及其動物園釣魚台、水上運動場等景觀點綴其間,使這裡的秦風楚韻與現代時尚、綽綽倒映與山鄉野趣交相輝映,構成壯美畫卷,更富詩情畫意,無不令人心曠神怡。

瀛湖是文人聚集和吟詩作畫及拍攝節目的場所。安康詩人楊禮元遊覽瀛湖後,詩興大發,揮筆填詞《永遇樂 瀛湖頌》受到推崇。詞曰:極目瀛湖,雲橫天際,帆鼓江浪。漫岸蔥蘢,花燃絕壁,綠島鶯啼爽。縱艇騰雪,激珠濺玉,一片鷺飛霞漾。憑游處,風光旖旎,萬頃碧紅搖盪。群峰映翠,漁舟依暖,秀嶺茶歌翠唱。洞壑林森,溪泉瀉瀑,灘躍晶鱗亮。田疇阡陌,欣菌聯 ,裊裊沙洲曠朗。秦巴美,雄奇錦繡,萬千氣象。

旬陽縣旬陽縣
瀛湖是聚寶盆。湖中生存著113種具有較大開發價值的魚類。如價格昂貴,晶瑩透明的銀魚等,年產數十萬斤;湖畔產茶,“安康銀峰”毛尖茶茶品高潔,茶香味真。湖岸還盛產柑橘,年產量在百萬噸以上。
近幾年,瀛湖管理處加快了游、樂、行、住、娛成龍配套設施建設,使這個鑲嵌於秦嶺巴山之間的旅遊明珠,集發電、旅遊農灌養殖、生態為一體的山水風光景區,“年年攬勝人如蟻,波隱瀛湖小蓬菜。”

擂鼓台
擂鼓台號稱"南關第一峰",位於安康紫陽縣城北,屬於秦嶺支脈鳳凰山的支峰,相傳漢代張飛曾在此擂鼓退敵,故得名。山嶺起伏,群峰林立,擂鼓台峰頂怪石嶙峋,松柏修竹相映。每當秋高氣爽之際,晴空萬里,這時登上頂峰,可眺望方圓數百里。附近的山崖上,還保存著明代古建築,雖已部分崩塌,仍可見當時之勢。擂鼓台的周圍有保存較好的原始森林,可發展森林專項旅遊。

人口

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洵陽縣有民2396戶,19885人。隆慶五年(1571),有民2231戶,21331人;萬曆九年(1581),有民2770戶,26150人。崇禎七年至十七年(1634~1644)遭受連年旱災和戰亂,縣內人口驟減,縣以下里級政區也由15個裁減為4個。

清乾隆三十七、八年(1772、1773),洵陽人口的驟增期。乾隆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770~1773),因湖廣、河南、江西、安徽等省連年大旱,發生饑荒,大量饑民扶老攜幼到災象較輕的秦巴山區認地開荒,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旬陽縣人口上升到67680人。嘉慶十七年(1812)旬陽縣有民18174戶,83972人;道光三年(1822)增至243500餘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旬陽縣共有民18566戶,92996人。

民國初年(1912),洵陽縣133030人。1940年,旬陽縣有民41168戶,202209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旬陽縣總人口人口259598人,1985年增長到413451人,淨增159853人,年平均增長率為14.31‰。1950至1985年總計出生305724人,年平均出生8492人;總計死亡141728人,年平均死亡3937人。1980年以前總人口大約以每10年50000人的速度增長。[7]2010年,旬陽縣戶籍人口為452553人,其中農業人口395108人。出生人口5442人,出生率為12.03‰;死亡人口4907人,死亡率為10.84‰;自然增長率為1.18‰。[8]境內有漢族、回族、滿族、朝鮮族、土家族、納西族、蒙古族、苗族、侗族、彝族等民族分布。

政治

旬陽縣縣委領導 中共旬陽縣委書記鄒俊傑

中共旬陽縣委副書記張益民、田麗萍

中共旬陽縣常委鄒俊傑、張益民、田麗萍、王道祥、王武臣、程海林、張世波、范傳斌、陳剛、曾煒、李濤

旬陽縣人大領導 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德智

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熊生明、華開鋒、楊紀元、周廣清

旬陽縣政府領導 縣長張益民

副縣長王道祥、王武臣、李萍、鄒偉、王擁軍、夏錫寶

旬陽縣政協領導 縣政協委員會主席王惠

縣政協委員會副主席王成書、朱遠勝、向敏毅

教育

初等教育

1956年10月,縣成立示範動兒園。有工作人員5人,入托幼兒16名。各地利用祠堂、廟宇,興辦了民辦國小27所,民辦班12個。

1958年“大躍進”,旬陽縣統計共建幼稚園、託兒所4539處,入園(所)幼兒29171人,多數幼托不分。國小陡增到611所,學生上升到35588人。

1971年2月,幼稚園188個,入園幼兒3555名,占應入園幼兒的14.92%。託兒所、組2515處,入托幼兒11268名,占應入托幼兒的44.56%。旬陽縣各類國小達1446所,在校學生達56047人。

1990年旬陽縣有幼稚園1處,入園幼兒181人;學前班27處,入班幼兒771人。各類國小890所,在校學生45518人。[19]2010年,普通國小招生3878人,在校生24618人。幼稚園入園人數3897人,在園幼兒5714人。

中等教育

民國十三年(1924),洵陽縣曾在縣城高級國小校內附設國中班,後因戰亂停辦。

1949年12月,人民政府接管洵陽縣立初級中學,1951年更名為洵陽縣初級中學校。1956年更名為“洵陽縣第一初級中學”。1958年校名改為“陝西省洵陽縣中學”。成為洵陽縣第一所完全中學。1956年,洵陽縣第二初級中學在蜀河鎮建立,同時趙灣國小始設國中班。1958年,神河國小始設國中班,第二初級中學更名為“洵陽縣蜀河鎮初級中學”,同時成立“洵陽縣趙灣初級中學”、“洵陽縣神河初級中學”。1960年,增設棕溪、雙河、小河、呂河4所初級中學。在校學生由上年1520人增至2214人,增長了45.6%。

城關一中
1961年到1962年,棕溪、小河、雙河、呂河初級中學先後停辦。1962年,城關鎮民辦中學成立,1965年第一屆學生畢業後併入旬中。

1970年,實行國小“戴帽”,大辦國中班。到1977年,旬陽縣有高中10所、53班,在校學生3216人;國中85所、268班,在校學生2531人。1985年,旬陽縣高中由10所壓縮為4所(旬中、蜀中、趙中、神中)。國中由75所壓縮到35所。

1990年,旬陽縣有完全中學3所,單設高中1所,單設國中22所,九年制學校13所。[21]2012年,旬陽縣高考省線以上人數1262人。各類學校招生數15743人,在校生59223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3803人,在校生10372人,畢業生2851人;普通國中招生5599人,在校生19927人,畢業生8225人;職業中學招生2463人,在校生4306人,畢業生978人。

文化藝術

漢調二簧

又名“陝二簧”、“土二簧”或“山二簧”,是旬陽縣流行最廣的戲曲劇種,民間俗稱“大戲”。漢調二簧劇目有《智取生辰綱》、《李逵下山》、《北京四十天》、《九件衣》、《解珍、解寶》、《高唐州》、《唇亡齒寒》等。

曲子

旬陽“曲子”與漢中、安康流行之“俗曲”同出一系,唱腔分“月背調”和“正弓調”兩類,旬陽“曲子”的主要曲目有《秦瓊觀陣》、《賢士嘆漢》、《擋曹》、《烤紅》、《閨怨》等。

漁鼓

漁鼓是旬陽一部分農村流行的一種曲藝音樂形式。漁鼓的唱腔多為上下句結構,具有板腔體特點,下句尾用襯詞組成甩腔,多以對口或眾人幫腔的形式演唱。漁鼓以唱為主,說白又有散白、韻白之分。漁鼓書目有《唐傳》、《征東》、《王婆罵雞》、《貴香推磨》、《荒年記》、《小姑賢》、《白扇記》等

衛生

民國二十二年(1933),縣政府指令教育科兼管衛生,商會兼管藥店的審批辦照及賦稅。民國二十八年(1939),縣政府內始設1名衛生助理員。民國三十二年(1943),衛生行政交民政科代管。

1950年衛生行政由縣民政科兼管。1953年4月成立了洵陽縣文教衛生科。1954年10月1日分設為洵陽縣衛生科。1960年6月21日易名為洵陽縣衛生局。1962年精簡機構與文教局合併為洵陽縣文教衛生局。

1980年5月旬陽縣革命委員會衛生局更名為旬陽縣衛生局。1985年11月,政府將行政股改為政辦股,增設藥政股。局內人員定編20人,其中行政12人,事業8人,後增編專職藥品監督員1名。[23]2010年,旬陽縣共有各類醫院數32個,各類醫院擁有床位數1006張;衛生技術人員1283人,其中醫師581人。旬陽縣共有衛生防疫人員422人。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