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夏商(前22世紀~前12世紀)地為梁州之域。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合梁州於雍州,地在雍州域內。
東周(前770年~前221年,即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時(前770年~前476年),地為蜀地。
戰國時(前475年~前221年),周貞定王十八年(前451年,秦厲共公二十六年),秦“左庶長城南鄭”,地屬秦地。
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秦躁公二年),南鄭反秦歸蜀,地屬蜀。
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派司馬錯領兵滅蜀,地復歸秦。
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秦敗楚於丹陽,取楚漢中地600里,置漢中郡,縣屬漢中郡。秦縣屬漢中郡。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縣地屬漢。漢高祖五年(前202)高祖即帝位,縣屬漢中郡。
新莽時(公元9年~23年),改漢中郡為新城郡,縣屬新城郡。
淮陽王更始二年(公元24年),劉玄都長安,封宗室大將劉嘉為漢中王,縣屬之。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公孫述龍興二年),公孫述取漢中,郡縣歸“成家”。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龍興十二年)漢滅“成家”,恢復漢中郡,縣屬漢中郡。獻帝初平中,張魯依靠劉焉勢力據漢中。
建安六年(201年),改漢中郡為漢寧郡,縣屬漢寧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伐張魯,張魯降,恢復漢中郡,縣屬漢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取漢中,稱漢中王,縣屬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10月漢禪位於魏。翌年(221年)劉備稱帝,改元章武,史稱蜀漢,地屬蜀漢益州漢中郡。
蜀漢炎興元年(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分益州東北為梁州,地屬魏梁州漢中郡。
晉初,縣屬梁州漢中郡。太康十年(289年)封司馬迪為漢王,改梁州為漢國(諸侯國),縣屬漢國。愍帝建興元年(313年),仇池氐王楊茂搜遣子揚難敵占據漢中,建興二年(成—漢玉衡四年,314年),梁州人張鹹起兵逐楊難敵,以州降李雄(國號成—漢),縣地歸成—漢。
東晉初,縣仍屬成—漢。穆帝永和二年(成—漢嘉寧元年,346年)晉派桓溫伐蜀,次年(347年)滅成—漢,縣地屬東晉梁州漢中郡。
孝武帝寧康元年(前秦苻堅建元九年,373年),前秦攻占梁州,縣地屬前秦。孝武帝太元九年(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桓沖收復梁州,縣地復歸東晉。
安帝義熙元年(後秦姚興弘始七年,405年),氐王楊盛占據漢中,後秦遣俱斂攻漢中,楊盛降,縣地遂屬後秦。義熙九年(後秦姚興弘始十五年,413年),劉裕遣將平蜀,收復漢中,縣地復歸東晉。
南北朝,宋、齊沿用晉制,置梁州漢中郡,縣屬漢中郡。
齊和帝中興二年(502年),蕭衍自立為帝,建立梁朝,縣地屬梁。
梁武帝天監三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年),梁州刺史夏侯道遷降北魏,縣地屬北魏梁州漢中郡。
西魏文帝大統元年(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北魏開始分裂為東魏、西魏、縣地屬西魏。當年梁北梁州刺史蘭欽攻漢中,西魏梁州刺史元羅降,縣地復屬梁。
梁元帝承聖元年(西魏廢帝元年,552年),西魏宇文護遣大將軍達奚武攻占梁州,縣地屬西魏梁州漢中郡。
北周改漢中郡為漢川郡,縣屬梁州漢川郡。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撤郡留州,縣屬梁州。煬帝大業二年(606年),廢州改郡,縣屬漢川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廢郡復州、縣屬梁州。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縣屬山南道梁州。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因涼梁聲相近,改梁州為褒州,縣屬褒州。二十年(732年)復名梁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山南道為東、西兩道,縣屬山南西道梁州。天寶元年(742年)廢州,改梁州為漢中郡,縣屬山南西道漢中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漢中郡為梁州,縣屬山南西道梁州。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改梁州為興元府,縣屬山南西道興元府。昭宗天復二年(902年),西川節度使王建奪興元,縣地歸前蜀。
後唐莊宗同光三年(前蜀王衍鹹康元年,925年),後唐伐前蜀取興元,縣地歸後唐。後唐閔帝應順元年(孟知祥後蜀明德元年,934年),後蜀奪興元,縣地歸後蜀。
太祖乾德二年(後蜀孟昶廣政二十七年,964年),宋伐後蜀,翌年(965年)滅後蜀,縣地歸宋。
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分全國為15路,縣地屬陝西路興元府。
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劃全國為23路,縣屬利州路興元府。
南宋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年),分利州為東西兩路,縣屬利州東路興元府。
理宗端平三年(元太宗八年,1236年),蒙古汗國攻占興元,縣屬蒙古汗國。
元世祖中統三年(1262年),蒙古汗國設陝西四川行中書省,縣屬之。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陝西四川行中書省分設,縣屬陝西行中書省興元路。
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夏天統三年,1364),夏帝明玉珍遣將軍萬勝取興元,縣地歸夏。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明將徐達取漢中,改興元路為漢中府,縣屬陝西行中書省漢中府。
九年(1376年)改陝西行中書省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縣屬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漢中府。
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入漢中,縣地歸清。縣初屬陝西布政使司漢中府。後撤布政使司,設巡撫,縣屬陝西漢中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縣屬陝西省漢中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撤銷漢中道,縣直屬陝西省。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陝西省下設行政督察區,縣屬陝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7日城固縣解放,縣屬陝甘寧邊區漢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署及漢中地委機關設城固縣(委機關西部)。1950年4月,撤銷漢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縣直屬陝南行政公署。
1951年初行署撤銷,設陝西省人民政府南鄭區專員公署。
1954年1月,改為陝西省人民政府漢中區專員公署。
1955年6月改為陝西省漢中專員公署。
1968年9月,改為陝西省漢中專區革命委員會。
1969年10月更名為陝西省漢中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9月改為陝西省漢中地區行政公署,俱轄城固縣。
1996年7月至今屬於漢中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4月19日,城固縣轄18個鎮:博望鎮、龍頭鎮、沙河營鎮、文川鎮、柳林鎮、老莊鎮、崔家山鎮、桔園鎮、原公鎮、上元觀鎮、天明鎮、二里鎮、五堵鎮、雙溪鎮、小河鎮、五郎廟鎮、三合鎮、董家營鎮。縣政府駐博望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固縣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北居秦嶺南坡,南處巴山北坡,中為漢中盆地東域。地理位置:北緯32°45′~33°40′;東經107°03′~107°30′。東西寬42公里,南北長101公里。西鄰漢中市,西北接留壩縣,西南界南鄭縣,東及東北連洋縣,東南聯西鄉縣。土地面積2265平方公里。
自唐代,城固縣即為漢江航運和梁(州)洋(州)陸上交通要道。現陽安鐵路、漢白公路過境,且為周(至)城(固)公路終點,並有五曲寺飛機場。按公路里程,縣城(老城區)距漢中市31公里,洋縣24公里,西鄉64公里,周至262公里。
地形地貌
秦嶺南坡中、低山區
秦嶺南坡中、低山區指城固縣的桔園鄉升仙村、陳家灣鄉郭家山和老莊鎮娘娘廟一線以北的秦嶺山地區。山勢崢嶸巍峨,陡岩峭壁毗連,溝深谷狹,山體高度一般為1000~2500米。在地殼內部運動營力和流水沖刷的共同影響下,形成由北向南的縱谷——文川河、湑水河、板凳河,以及很多東西走向的橫谷——石槽河、西翻河、北溪河、磚溪河、桃園河、西公河、沙坪河、南溝河、高凳河、水磑河等。順流有許多串珠狀小盆地,星散分布二、三級基座階地,是居民點和主要耕地。
本區土地面積975.45平方公里①,占全縣土地面積44.13%。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沿山勢又稍為翹起。按海拔高度分中山與低山。中山包括石槽河、中坪、盤龍、磚溪鄉和小河、桃園、板凳鄉的部分村。面積491.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67.9米,最高2602.8米,最低641.9米,相對高差1960.9米,平均坡度29.6度。山體主要為花崗岩,其次為千枚岩、片麻岩、砂岩和大理岩。低山包括畢家河、濫壩、雙溪鄉和小河、桃園、板凳、垣山、桔園、陳家灣鄉及老莊鎮的部分村。面積483.8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18.6米,最高2037.6米,最低509.8米,相對高差1527.8米,平均坡度27.1度。岩荇主要為千枚岩、頁岩、大理岩、石灰岩。
秦嶺南麓丘陵坡地區
秦嶺南麓丘陵坡地區本區域界於秦嶺山區和江河平壩區之間,有毛家嶺鄉和寶山、垣山、桔園、許家廟、陳家灣、呂村、龍頭、熊家山、謝何、文川、崔家山、老莊等鄉(鎮)的部分村。面積151.84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面積6.87%。本區為古土壤堆積層,堆積之後又經切割,形成今東西寬、南北寬窄不等的四級階地。階地上經長期水蝕,形成許多由北向南呈指狀排列的長梁狀緩坡低丘,丘頂寬多100~200米,且有相當一致的高程。丘間為半封閉型的長槽狀窪地,窪地一般寬平,深度也多較一敦。丘、槽形成波狀地貌,平均海拔594.7米,最高1174.0米,最低495.5米,相對高差678.5米,平均坡度9度。地表覆蓋物為紅褐色重亞粘土及粘土湖相沉積物。區內有石灰岩構成的數座低山。
氣候
城固縣地處內陸,在大氣候帶位於北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是冬季極地大陸氣團與夏季熱帶海洋氣團交匯的地區。北有東西走向、高大的秦嶺,可阻擋由西北南下的寒冷氣流;南部米倉山屏障,減緩夏季由西南和東南北上的暖濕氣流。秦嶺阻攔起著保溫護濕作用。加之中部一江四河調節本地水分。總的氣候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四季濕潤,雨熱同季,乾濕交替。但因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高,中間低,地貌類型多樣,形成以垂直差異為主兼有水平差異的多種多樣的氣候特色,時空分布不均勻,各區域間亦有較大差異。在時序上,冬季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影響,陰冷天多,降水稀少;春季西風帶低槽高脊活動,西南暖濕氣流逐漸北移,降水增多,氣溫回升快,但變幅大;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降水多,強度大,雨熱同季,但分布不均;秋季暖氣團減弱南退,冷空氣南下,降溫早,易形成陰雨低溫天氣。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徑流
境內徑流主要由降水形成,由地表水、地下水兩部分組成,並以地表水為主。地下徑流在秦巴山區匯入河流;平壩、丘陵坡地區潛入漢江,入滲排瀉活躍。由於平壩分別向南北(即巴山、秦嶺)降水各呈遞增趨勢,蒸發量呈遞減趨勢,因而年徑流深從山區向平壩呈遞減,平壩屬低產流區,其時空分布與降水基本一致。年內豐水期(5—8月)徑流占年總量55.1%(漢江南)和46.3%(漢江北),其中嵌入一個枯水月(6月)。枯水期(12月—翌年3月)徑流占年總量10.6%左右。時空分布差異基本吻合植物生長的生態要求。
水能
城固縣水能蘊藏量22.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有9.13萬千瓦,占蘊藏量40.4%。水能蘊藏主要在湑水流域,可開發利用量占全縣97.02%,其可開發利用係數0.556。
植物資源
城固縣植被類型屬北亞熱帶含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帶。因境內地貌、海拔、高程差異大,森林垂直分布差異明顯,並呈規律性分布。
冷杉林帶:分布於秦嶺中山海拔2500米的地方。區間冷杉占較大優勢,伴生有紅毛樺等。樹種相對單純,生長也較好。下木主要是箭竹、杜鵑等。地被物主要有苔蘚、禾本科、莎草科草類。
樺木林帶:分布於秦、巴山區海拔1900~2500米的地方,主要樹種為紅樺和毛樺。伴生樹種有冷杉、鐵杉、華山松、油松等。下木為松花竹、六道木、胡枝子、胡頹子等。地被物多為禾本科、忍冬科草類。
松櫟林帶:處於秦、巴山區海拔1200~1900米之間。以松、櫟、楊為主。樹種複雜,分布面廣,純林較少,一般為塊狀或帶狀混生。樹種有華山松、油松、光皮樺、槭類、千斤榆、櫟類等。除針葉樹外,其餘多屬萌生,乾形不良,生長低矮。下木主要有松花竹、杜鵑、胡頹子、八仙花、野薔薇等。地被植物為藤類和茜草科植物。
含常綠闊葉落葉針葉混交林帶:處於秦、巴山區海拔600~1200米的低山區。主要樹種有栓皮櫟、馬尾松、麻櫟、漆樹、棕樹、油松、女真、板栗、棕、柏樹,以及麻柳、黃檀、楓楊、楠木、杉木、青膚楊等樹種。下木為馬桑、竹子、三尖杉、獼猴桃等。地被物多豆科、菊科和荊棘植物。
動物資源
城固縣境內鳥類中,屬國家一級保護鳥有朱䴉,1980年在板凳鄉梨子坪村發現三隻。其鳥栖息洋縣窯坪鄉,常來板凳鄉飛游。
屬國家二級保護鳥有:鴛鴦,在漢江河和南沙河水庫棲息。錦雉,亦稱金雞、紅腹錦雞,常見棲息秦、巴山區半坡懸崖、矮樹或竹林。天鵝,棲息塘庫和山區河旁、冬水田。白肩雕,棲息境內秦、巴山區。竹雞,棲息山區叢林中。環頸雉,山區廣為分布。金雕,多棲息秦、巴。
屬國家三級保護鳥有:貓頭鷹,過去山區、平壩分布較多,現多棲息山區。蒼鷹,現多棲息秦、巴山區。鷂子,棲息山區、平壩樹林。鳶,亦稱老鷹,棲息平壩、山區樹林間。灰鶴,1985年12月,在湑水河與漢江河交匯處有80多隻群棲。石雞,棲息秦、巴高山岩坡林間,成對活動。夜鷹,亦稱“紋田鳥”,晝伏山林間,黃昏時外出捕食。
獸類根據1988年陝西省公布的獸類保護對象,境內屬陝西一級保護獸有:虎,明、清時期,虎曾出沒在現今博望、呂村鄉。1951年一隻進入曾肖營鄉淡家營村袞民家中,以步槍擊斃。1966年11月在小盤公社堵山大隊集體山坡上,被民眾槍殺一隻。羚牛,亦稱“扭角羚”,棲息於秦嶺的中山區。1990年4月根據國家林業部及省、地安排,在中坪鄉組織捕捉兩隻,送北京飼養於北京動物園,供11屆北京亞運會期間國內外遊客觀賞。羚羊,分布於本縣為原羚,常在秦嶺中山區棲息,活動範圍較廣。
屬陝西省二級保護獸有:金錢豹,常出沒於五里、大盤、畢家河、石槽河等鄉。黑熊,分布秦、巴中山區。獼猴,分布中山區,以五里鄉較多見。水獺,分布湑水河山區段。
屬陝西省三級保護動物有獐,亦稱林麝,分布秦嶺中低山區和二里區五里鄉。
兩棲類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大鯢,即娃娃魚,湑水河山區段分布較多。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7月,城固縣戶籍總人口54萬人,是漢中第二人口大縣和副中心城市。
民族
截至2015年城固共有少數民族28個,1632人,主要包括回族、滿族、壯族等。其中回族最多741人,其次是滿族229人,其他少數民族大部分人口較少,居住也較為分散。
經濟
概述
2017年實現生產總值246.74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93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29.19億元,增長14.2%;第三產業增加值70.62億元,增長7.5%。人均生產總值為52228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為49.4%。
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為19.0%、52.4%、28.6%,第一產業占比較上年下降2.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占比較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較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
財政總收入完成56366萬元,增長1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9122萬元,同口徑增長12.5%。財政支出340164萬元,增長10.8%,其中教育支出78436萬元,增長11.7%;醫療衛生支出51709萬元,增長15.1%。
第一產業
2017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81.94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農業產值57.50億元,增長6.5%;林業產值2.90億元,增長3.6%;牧業產值17.94億元,增長0.8%;漁業產值0.96億元,增長4.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64億元,增長0.8%;“豬、藥、茶、果、菜、漁”產業產值63.01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為76.9%。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9.25萬畝,糧食總產14.15萬噸,增長0.07%。其中,夏糧2.25萬噸,秋糧11.90萬噸。油菜種植面積14.74萬畝,產量2.08萬噸,增長1.1%。
全年中藥材種植面積12.31萬畝,產量5.74萬噸,增長14.0%;茶葉種植面積9.15萬畝,產量2714噸;蔬菜種植面積18.95萬畝,產量77.07萬噸,增長5.0%;柑桔種植面積17.31萬畝,產量27.79萬噸,增長5.6%。
全年大牲畜出欄1.7萬頭,增長2.0%,家禽出欄175.72萬隻,增長0.02%。肉、蛋產量分別為47490噸和10079噸,其中豬肉產量41934噸,下降2.9%。全年生豬飼養量90.31萬頭,比上年減少0.31萬頭,其中生豬出欄60.07萬頭,比上年減少1.21萬頭。
2017年末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0.95萬畝;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實物量)13.58萬噸;農村用電量12828萬千瓦時。
第二產業
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309.14億元,比上年增長26.5%。其中,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111.77億元,增長15.5%;重工業完成產值197.37億元,增長33.8%。全部工業增加值111.46億元,增長15.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4%。分行業,規模以上工業22個大類行業有21個保持增長,其中7個行業增幅超過30%。分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製造工業完成產值153.54億元,增長40.5%;綠色食藥工業完成產值91.44億元,增長17.5%。
中、省屬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136.58億元,增長36.4%;市、縣屬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172.56億元,增長19.7%。
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96.6%。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98億元,增長19.4%。
規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18.48萬噸標煤,增長1.91%。工業用電量4億千瓦時,增長6.29%。
第三產業
2017年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38億元,比上年增長33.2%;本年新開工面積14萬平方米,增長195%;商品房銷售額3.3億元,增長26%。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4億元,比上年增加5.83億元,增長14.1%,其中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07億元,增長18.3%,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6.07億元,增長12.9%,農村市場需求增速比城鎮快5.4個百分點。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41.75億元,增長13.6%,住宿餐飲收入5.39億元,增長18.4%。
全年接待遊客37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6%,旅遊總收入21.06億元,增長31.6%,旅遊總收入占生產總值比重8.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7年全縣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招生894人,在校生2292人,畢業生1066人。全縣共有國中、高中29所,高中招生3554人,在校生10662人,畢業生3486人;國中招生4598人,在校生13514人,畢業生4494人,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普通國小95所(其中教學點24個),招生5002人,在校生28602人,畢業生4597人。科技發展
2017年共取得科技成果8項,全年專利申請量144件,其中發明專利95件、實用新型40件、外觀設計9件。專利授權100件,其中發明專利8件,實用新型62件,外觀設計30件。文化事業
2017年全縣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8.5萬冊;全年共流通圖書2.5萬冊,共接待讀者4.8萬人次,電子閱覽0.9萬人次。全縣農家書屋272個,藏書6.2萬冊;全年共流通圖書6.8萬冊,共接待讀者7.5萬人次,電子閱覽1.9萬人次。擁有廣播及電視發射台1座,全縣5.6萬戶接入有線電視,電視人口覆蓋率99.3%,廣播人口覆蓋率98.8%。
醫療衛生
2017年全縣擁有各類衛生機構564個,床位數2345張。全縣衛生技術人員307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39人,註冊護士1155人,藥師(士)144人,技師(士)1833人。年末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44.09萬人,參合率100%。體育事業
2017年成功舉辦了花海毅行、桔海毅行、釣魚等12項群體活動(全國級別的賽事活動1項,全省級別的活動1項,全市級別的賽事5項)。縣青少年體育學校成功創建“國家田徑單項奧林匹克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和“陝西省縣(區)級示範性體校”。新增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22人,累計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1043名;新增體彩投注站1個,完成31個投注站星級評定工作,銷售體育彩票1537萬元。城建環保
2017年全縣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19800萬元。新增城鎮建成區面積0.92平方公里,新增、改建道路6.9公里,新增公園綠地面積5.1公頃。中心城市城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8億元,11條市政道路拓寬改造完成。7個重點鎮建設共開工93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7.8億元。縣城空氣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年均值為68ug/m3,二氧化氮濃度為30ug/m3,二氧化硫濃度均值13ug/m3。全年二級以上優良天數293天(任務指標為286天),降塵強度年均值5.97噸/平方公里·月,空氣品質綜合指數5.19%。
縣城主要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低於65.9分貝,縣城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低於51.2分貝。
人民生活
2017年全年新增城鎮就業7018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098人,困難人員再就業198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勞動力轉移就業12.96萬人、創經濟收入31.66億元;全年舉辦創業培訓6期12班,培訓學員259人;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7207人,貧困勞動力職業培訓347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2112人;審核發放小額貸款5515萬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6元,增長9.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50元,增長8.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2元,增長9.2%。
社會保障
2017年五大社保新增參保782人。其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新增參保111人,累計參保27618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增參保295人,累計參保46816人;失業保險新增參保115人,累計參保15515人;工傷保險新增參保150人,累計參保23422人;生育保險新增參保111人,累計參保20476人。城鎮職工已參加養老保險27273人,農村已納入養老保險295821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累計參保296915人,參保率達99.7%。
城市低保0.44萬人,發放保障金0.22億元,農村低保0.94萬人,發放保障金0.34億元。優撫補助5260人,發放撫恤金3710萬元。全縣各類社會養老服務機構10個,床位1579張,年末在院人數912人。其中,公辦養老機構7個,床位896張,供養563人;民辦養老機構3個,床位683張,供養349人。
歷史文化
文化遺產
城固縣是陝西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境內名勝古蹟、人文景觀、文化遺址達437處,擁有五門堰、張騫墓、寶山遺址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李固墓、蕭何墓等10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出土殷商青銅器文物36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00多件,位居全國縣級第二。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張騫墓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地方風俗
獅舞祥瑞
城固有在春節、元宵節及其他重大活動時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舞獅都是兩人合演獅子,一人裝笑和尚,表演形式上分為高台獅子、平地獅子、高蹺獅子三類,風格上分為文獅、武獅兩種。文獅主要表演抖毛、翻滾、跌扑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武獅主要表演擺陣和破陣,舞姿粗獷,動作勇猛,常見的有《蘇武牧羊》、《岳母刺字》等。
曲子坐唱
俗稱“念曲子”或“板登曲子”,清代多為文人自娛,故有“室內雅樂”之稱,是城固說唱文化的代表。曲子演出形式為坐唱,只唱不說,沒有表演;選材廣泛、講究文辭,力求詩情畫意;調詞鏇律精雕細琢,形成獨立格律,二人對唱或眾人同唱更是別有一番情趣。至今廣為流傳的有《十勸郎》、《十字歌》、《哭七七》等。
耕讀傳家
城固“仕敦禮讓,守詩書”。“世間好事忠與孝,天下良圖讀與耕”。耕讀傳家在城固代代相傳、影響深遠。張騫、李固出自城固,明清平均2.6年出一舉人、十年出一進士也就不足為奇。
子孫行孝
百行之首,以孝為先。城固自古民間尊老、愛老、敬老、孝老蔚然成風,祖輩垂範,兒孫效仿,《孝經》、《地藏經》、《三字經》等爭相學傳,孝行美德世代傳承。
酒肆茶坊香
城固酒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殷商開始釀酒,至今已有3700多年的歷史,劉邦被封為漢中王時飲城固酒慶功,唐宋明清年間就出現了“酒肆玉液飄香,農家自釀常醉”的局面,成為名副其實的“酒鄉”。今天,陝西名牌“城古特曲”聲名遠揚,“城古牌”系列酒已成為陝西省著名商標品牌。
名優特產
城固麵皮
城固麵皮相傳始於秦漢,它是以大米為原料,經過浸泡,磨成米漿,加水稀調相宜,上特製的籠蒸熟,待冷卻後切成細條,具有白、薄、光、嫩、細、柔、韌、香等特點,再輔以豆芽、菠菜、胡籮卜絲,調配入芝麻醬、辣椒醬、大蒜汁、生薑汁、芥末、五香粉、精鹽等佐料,拌後紅綠相映,黃白互襯,色澤鮮亮,食之爽口,氣味芳香,風味獨特。麵皮吃法很多,除涼食外,還可晾乾油炸,還有炒、燴等吃法。它早以是人們喜愛的,風味獨特的地方名小吃。多被外地人稱為“漢中麵皮”。是城固人摯愛的美食,當地人稱之為“城固料理”。城固柑橘
城固柑桔栽培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城固柑桔甜中帶酸,風味獨特,品質優良,深受以西北為主的北方消費者青睞。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柑桔產業,有效的促進了優勢產業的形成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全縣柑桔總面積達20多萬畝,16個鄉鎮209個行政村、5.5萬戶14.9萬農民從事柑桔種植,10萬畝柑桔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2000畝柑桔通過國家良好農業操作規範認證,培育出了泛亞、東升兩個省市級柑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華源、鄭家坡、三和等10多個柑桔專業合作社。柑桔產業已成為城固縣農村經濟中效益最好、潛力最大的強勢特色產業。
2001年,城固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中國柑桔之鄉”。2002年城固生產的“宮川”、“興津”、“城蜜02”經農業部柑桔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被認定為“優質果品”,並頒發了“優質柑桔果品證書”和“品種登記證書”。建成10萬畝柑桔綠色果品基地,“泛亞牌”和“昇仙牌”城固柑桔通過了綠色食品A級認證。2005年在北京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城固柑桔被評為“最暢銷產品獎”。2006年1月,城固縣被評為“十五陝西果業強縣”,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果業先進縣”的光榮稱號。
風景名勝
城固油菜花海
自2010年起,漢中市每年都要舉辦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活動。活動由陝西省旅遊局和漢中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漢中市文物旅遊局和城固縣人民政府承辦,以“金色花海·魅力漢中”為主題。活動主會場設在城固縣,漢台區、洋縣、南鄭縣、勉縣等縣同時設立分會場。活動期間將舉行百公里毅行(健步走)、千車萬人自駕游花海、攝影大賽及優秀攝影作品展、美文大賽、漢中美食節暨地方名優土特產展銷等一系列參與性強、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張騫紀念館
張騫紀念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為紀念西漢著名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而建,包含有張騫墓(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等文物景點位於城固縣城以西三公里處的博望鎮饒家營村。張騫墓座北朝南,東西寬15米,南北長15米,高8米,呈覆斗形,周圍有古柏環繞,墓前有石碑四通、漢代石虎一對。大門前豎高8米、由座杵、斗三部分組成的石華表一對。1988年修起了雄偉壯麗的漢代闕式大門門樓,鋪設了墓園甬道,栽種了名貴花木。1991年又修建了氣勢雄偉的三間獻殿,東西牆壁上懸掛有“張騫出使西域圖”和“鑿空圖”。1993年7月,又修起了長3公里、寬10米的城固縣第一條旅遊專線公路,可由縣城直達紀念館。南沙河風景區
南沙河風景區是全省有名的七大風景名勝區之一,距縣城15公里,距柳林機場3.5公里,與漢中市,城固縣城,南鄭大河坎形成圈狀交通網路,並且緊靠108國道南複線,即將建設的“漢中——西安”高速公路,從景區擦邊而過,交通非常便利。是度假旅遊和宗教旅遊的好地方。城固鳥山
城固鳥山位於三合鄉二嶺溝西,占地約1500畝,為一天然禽鳥園,此地樹木繁茂,隱蔽性好,加之北臨漢江,西靠南沙河,東界堰溝河,溝渠縱橫,塘庫成片,是鳥類繁衍生息的天堂。在此活動的鳥類不下18種,除喜鵲、畫眉、柳鶯鳥類之外,有4種鷺鳥是這裡的主要“居民”,它們大約有1萬2千多隻。主要包括四種鳥類:夜鷺(喜晝伏夜出)牛背鷺(善於歇在牛背上啄食牛背上的寄生蟲),白鷺(全身羽毛潔白如銀、性情溫順、惹人喜愛),池鷺(因迂入林區較晚,比較知趣,從不和同胞爭地盤,只在山坡高處和山坡下邊緣營巢,因生活環境較差,其數量遠比前三種鷺鳥少。
洞陽宮
洞陽宮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城固縣畢家河鄉東北側的一座山巔上,在縣城西北25公里處,始建於北魏前。明英宗天順元年(1459年)被皇帝封為“通微顯化真人”的著名道長張三豐重建洞陽宮。1937年,道徒魏成新在此修靈官崖3間,張爺洞、太白廟4間,黑虎泉1間。1985年又修復三清殿,玉皇殿、十王殿、和土地廟、洞陽宮分上下院,有房64間,占有山地七、八百畝。這裡群峰拱首、蒼松溢翠,頭枕秦嶺重巒,面臨靈崖、古觀,張爺洞、逼火城、拔池獻花、離奇傳說至今仍膾炙人口,嘉靖香爐、萬曆鐵鐘以及匾額、碑文、登山石階等文物古蹟猶存。桔園景區
城固桔園景區屬國家AAAA級景區,是我國地理界線最北的最大柑橘生產基地,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距離縣城17公里的桔園鎮,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神奇典故的發源地。景區以巍巍秦嶺為體,萬頃桔園為裙,升仙文化為魂,藉助河水流太極,群山呈五行之勢,被譽為“中國根據生態觀光第一園”。景區內有伏牛山、鷺鳥群、橘頌長廊、攬勝台、升仙大道、會仙閣、升仙台等景觀,也有柑橘採摘、野外攀岩、桔林滑索、胥水漂流、大鯢養殖等參觀遊玩項目。寶山遺址
寶山遺址位於城固縣城東南6公里處的寶山村,經過系統考古發掘1700餘平方米,發現新石器時期陶窯十餘處,商代燒烤坑三十餘處,商代墓葬,漢代灰坑二十餘處,由西北大學趙叢蒼教授主持發掘,已出版考古報告《寶山遺址》。遺址旁邊為寶山寺,寺內有陶塑十八羅漢,形象各異,栩栩如生。古路壩大教堂
古路壩大教堂(國立西北工學院舊址)位於縣城12公里處的董家營鄉古路壩村,省級重點文保單位。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荷蘭人設計,我國優秀工匠修建,整個建築群設計獨特,構思巧妙,用料講究,工藝高超。現存有主教公館和修女院,全部保存完好。抗戰爆發後,西方傳教士紛紛回國,而漢中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國內諸多高校西遷首選之地。在此期間,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文學院、東北大學文學院、私立焦作工學院合併成國立西北聯大工學院,工設8個學系,原址即在古路壩天主教堂。辦學八年,培養本科生一萬三千餘人,新中國成立後成為兩院院士的畢業生有二十五人。
五門堰
五門堰屬於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離桔園景區2公里,由唐工昉創建於王莽居攝二年(公元7年),還在發揮作用的古老水利工程,距今發揮水裡設定作用已兩千餘年,被稱為陝西的都江堰,對地方農業、水利事業功勞巨大。景區內有千年皂樹、金桂飄香等景觀。地母廟
地母廟位於省級名勝南沙河風景區內的佛教聖地五郎關,距縣城約20公里,相關古建築有“回龍寺”,大雄寶殿等。城固地母廟興建於東漢獻帝二年(公園19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朝歷代民眾虔誠拜竭,香火鼎盛。清代後期信奉地母傳入台灣,蜚聲海內外。地母,是中國農耕民族在原始宗教中對土地的崇拜而所信仰的大地女神,是大地之母,是萬物的生靈,在人們心目中倍覺親切和崇高,被視為“萬物之母,大地母親”。千百年來,民眾為了生存達到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之目的,建廟塑像祭祀地母,以求賜福滅災,給眾生帶來吉祥康泰。敬奉祈祀地母神已成為歷代民眾極為虔誠的宗教信仰之盛舉。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 、 縣級市 、 縣 |
西安市 | 蓮湖區 | 新城區 | 碑林區 | 雁塔區 | 灞橋區 | 未央區 | 閻良區 |臨潼區 | 長安區 | 高陵縣 | 藍田縣 | 戶縣 | 周至縣 |
銅川市 | 耀州區 | 王益區 | 印台區 | 宜君縣 |
寶雞市 | 渭濱區 | 金台區 | 陳倉區 | 岐山縣 | 鳳翔縣 | 隴縣 | 太白縣 | 麟遊縣 | 扶風縣 | 千陽縣 | 眉縣 | 鳳縣 |
鹹陽市 | 秦都區 | 渭城區 | 楊陵區 | 興平市 | 禮泉縣 | 涇陽縣 | 永壽縣 | 三原縣 | 彬縣 | 旬邑縣 | 長武縣 | 乾縣 | 武功縣 | 淳化縣 |
渭南市 | 臨渭區 | 韓城市 | 華陰市 |蒲城縣 | 潼關縣 | 白水縣 | 澄城縣 | 華縣 | 合陽縣 | 富平縣 | 大荔縣 |
延安市 | 寶塔區 | 安塞縣 | 洛川縣 | 子長縣 |黃陵縣 | 延川縣 | 富縣 | 延長縣 | 甘泉縣 | 宜川縣 | 志丹縣 | 黃龍縣 | 吳起縣 |
漢中市 | 漢台區 | 留壩縣 | 鎮巴縣 | 城固縣 | 南鄭縣 | 洋縣 | 寧強縣 | 佛坪縣 | 勉縣 | 西鄉縣 | 略陽縣 |
榆林市 | 榆陽區 | 清澗縣 |綏德縣 | 神木縣 | 佳縣 | 府谷縣 | 子洲縣 | 靖邊縣 | 橫山縣 | 米脂縣 | 吳堡縣 | 定邊縣 |
安康市 | 漢濱區 | 紫陽縣 | 嵐皋縣 | 旬陽縣 | 鎮坪縣 | 平利縣 | 石泉縣 | 寧陝縣 | 白河縣 | 漢陰縣 |
商洛市 | 商州區 | 鎮安縣 | 山陽縣 | 洛南縣 | 商南縣 | 丹鳳縣 | 柞水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