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樹村

在濟寧市任城區長溝鎮的白果樹村,有兩棵古老而富有傳奇色彩的銀杏樹,它也是該莊得名的由來。
較大的一棵是雌樹,樹高5米,乾圍8.5米,樹幹乾枯,無皮,無頭冠,只有東北方向的一塊殘存的樹皮發出一枝,夏天枝繁葉茂,果實纍纍。窺其一斑,足見當年的丰采雄姿。據說一百多年前此樹高達20米左右,直徑3米多,蒼勁雄偉,當地老人說,常有人們在離地兩米多的樹杈中打牌。此樹生長茂盛,參天蔽日,出濟寧城西門北望可見其綠蔭一片,各種鳥栖息其間,真是一片美好的生態環境。
較小的一棵是雄性樹,破土成兩枝,每枝幹圍兩米,高18米,長得蒼勁雄偉,雖滄桑幾易,卻風華猶存。
據考古學家研究,這兩棵樹系天然長成,雌樹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小樹也有三四百年了。據傳這兒古時曾經發過大水,大水過後,有村夫王桂良發現一棵小樹苗破土而出,生長旺盛,但不知其名。他出於好奇,精心管理,樹由小而大,枝繁葉茂,而後結果,果大於棗,熟後透白,因而取名“白果樹”,即今日人們所見的雌性白果樹。而後又生出一株雄性小樹。此樹從不結果,1989年,政府組織人手對其嫁接,現在每年都碩果纍纍。
後來,人們知道了白果樹可以入藥,迷信的人們就把白果樹看成“神樹”,每逢疾病流行,便有不少人來上供求神,祈禱去疾免災,曾一度形成香火盛會。正因如此,還給白果樹帶來一場滅頂之災。光緒二十三年(即1896年)正月19日從濟寧城來了一位富家老太太前來燒香,因天色已晚,又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遂把成捆的香點燃放在樹窟中,結果引起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一株乾高枝茂的大樹燒得只剩半截樹樁,今天所見的東北一枝,僅是樹枝杈中的倖存者。
白果樹村位於鎮駐地東北,據說此村當年曾有七十二族長,七十二姓氏,現有崔、王、屈、劉、陳、杜等姓計200餘戶,1400餘人。樹茂村盛,相映生輝,為長溝鎮一景。
以往,人們對於白果樹和白果樹村,誰先誰後,多有爭議,據當地老年人說,還是先有樹,後有村,早先人們因為這裡有棵白果樹,才逐漸把這個村叫做“白果樹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