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岔村

山岔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風景區東南麓黃山區湯口鎮,下轄有13個村民組,分別為田段、苦竹溪、舒家、寨頭、方家、上張、下東坑、烏泥關、黃獅讜、蘇坑、楊家坪、河東、直坑,共有人口2251人。山岔村呈東南 -西北走向的橢圓形,區域面積3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米—1200米之間,土壤多為發育在花崗岩的山地黃壤,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14.7度,年平均降水2241.6毫米,年無霜期221天.山岔東北鄰黃山區譚家橋鎮,東南與黃山茶林場、徽州區富溪鄉交界,南至湯口鎮湯口村,西北止黃山風景區,共有水田388.7畝,茶園1893畝,旱地138.87畝,山場40430畝(其中林山31267畝,毛竹8948畝),木材蓄積量5.12萬立方米,毛竹200萬株。

基本信息

簡介

山岔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風景區東南麓黃山區湯口鎮。全村13個村民組,分別為:田段、苦竹溪、舒家、寨頭、方家、上張、下東坑、烏泥關、黃獅讜、蘇坑、楊家坪、河東、直坑,目前共750餘戶,人口2251人。

山岔村呈東南 -西北走向的橢圓形,區域面積3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米—1200米之間,土壤多為發育在花崗岩的山地黃壤,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14.7度,年平均降水2241.6毫米,年無霜期221天.山岔東北鄰黃山區譚家橋鎮,東南與黃山茶林場、徽州區富溪鄉交界,南至湯口鎮湯口村,西北止黃山風景區,共有水田388.7畝,茶園1893畝,旱地138.87畝,山場40430畝(其中林山31267畝,毛竹8948畝),木材蓄積量5.12萬立方米,毛竹200萬株。

村域內205國道以西屬峰林地貌,苦竹溪、翡翠谷、鳳凰源均屬於冰川移動刨蝕而形成的U型谷,烏泥關、黃獅黨等河床階地中分布著冰川搬運堆積的大量冰嘖石,相傳為黃帝煉丹的“丹井”和“藥臼”在幾條峽谷中隨處可見,冰川谷和冰川支谷形成的冰川懸谷如九龍瀑、三疊泉瀑布等;205國道以東屬中高山地貌,南北之間形成狹小的塊狀盆地,村民均散居於此,形成13個自然村落,中低山丘陵地帶為村民的生產區。

境內小溪眾多,其中丞相源、丞相東源(翡翠谷)在村中心匯入香溪河,流經石門水電站,名為麻川河,為黃山區最大河流麻川河的主源頭之一。

發展

1986年上張村民組抓住黃山旅遊發展契機,借款開發了翡翠谷景區,1987年8月1日黃山區旅遊局批准成立翡翠谷旅遊公司,這是全國第一家農民興辦的旅遊公司;在其帶動下1992年7月19日黃山區旅遊局批准成立了九龍瀑旅遊景區管理處,1997年11月15日黃山區批准成立了香河景區、天湖景區、黃山奇物園景區,2001年黃山區旅遊局批准成立了黃山鳳凰源旅遊服務有限公司;自1986年開始山岔逐漸進入了以旅遊為發展龍頭的時期,經濟迅速發展,農民人均收入增加很快,1990年人均收入556元,1995年達到1449元,2000年達3125元,1990年——2000年十年內農民人均收入翻了兩番以上,2000年旅遊收入占經濟總收入的52%,其中上張村民組占到約70%,2003年8月1日九龍瀑的統一經營工作完成,註冊成立了黃山九龍瀑旅遊服務有限公司,自此山岔村“龍鳳呈祥”的東海一日游的大旅遊格局形成,因山岔生態較好,綠色復蓋率達92%,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深厚,極其適合發展生態、觀光、度假休閒旅遊,目前已初步形成生態旅遊雛形,現在正在著手旅遊資源整合,制定科學的規劃;2004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4051元,旅遊收入占經濟總收入的65%,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茶葉、竹筍直接銷售到消費者手中的比例逐年加大,價格也大大提高,運輸業、服務業等也得到長足發展,根據2003年3月調查資料顯示,我村共有各類車輛262輛(其中轎車22輛,中巴車10輛,面的27輛,運輸車31輛),共有住房616幢(其中樓房575幢),總住房面積9.59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43平方米,購買電腦12台,攝象機9台,電冰櫃86台,洗衣機175台,電話345門,手機304部,電視機717台(其中彩電664台),空調100台。村民收入的增加,集體經濟也隨即壯大,2000年——2003年,全村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3310萬元,完成了翡翠新村、中業山岔學校、自來水廠、省網有線電視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