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

銅川市

銅川市是陝西省省轄市,地處陝西省中部、關中盆地和陝北高原的接交地帶,與延安、渭南、鹹陽3個地市毗鄰。面積3882平方公里,全市下轄宜君縣、王益區、印台區、耀州區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22個鎮、6個鄉、13個街道、543個村委會、57個居民委員會。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72萬。 銅川,原名“同官”,因與“潼關”同音,治所又設在銅水之川,故更名銅川,歷史源遠流長。銅川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溫月季變化明顯。銅川交通便利,是關中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黃帝陵及革命聖地延安的必經之地,銅川新區距西安市區68公里、距西安鹹陽國際機場72公里,西安至黃陵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鹹銅、梅七兩條支線鐵路與隴海大動脈相連。 銅川市先後獲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第二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市、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古代時期
銅川,原名“同官”,因與“潼關”同音,治所又設在銅水之川,故更名銅川。銅川夏、商隸屬古雍州。秦屬內史地。前155年(西漢景帝二年)開始設定縣,隸屬左馮翊。三國魏時隸屬北地郡。446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設定銅官縣,隸屬北地郡。575年(北周建德四年),銅官縣改名同官縣,隸屬宜州。隋、唐曾隸屬雍州、京兆郡。從925年(五代後唐同光三年)起,歷經,均隸屬耀州
中華民國時期

銅川城區銅川城區
民國初年,同官屬西安府。1913年(2年),屬陝西省關中道。1927年(16年),屬關中區。1936年(25年)7月,屬陝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區。1940年(29年)初,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44年(33年)4月,屬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35年)7月,同官改稱銅川。1947年(36年)10月,屬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8年5月,根據中共路東工委指示,成立同官縣政府,歸屬陝甘寧邊區政府領導;11月,歸屬關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領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4月銅川解放,5月,關中分區行政督察專署改為三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官縣歸其領導。7月7日,縣名改稱銅川。1950年5月1日,銅川縣改屬鹹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銅川市地圖銅川市地圖
1953年1月20日,銅川縣改屬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1958年4月5日,國務院決定,撤銷銅川縣建制,成立銅川市,歸省管轄,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銷富平縣、耀縣建制,將富平縣、耀縣的行政區域及宜君縣部分地方併入銅川市。1961年8月,中共陝西省委通知,恢復富平縣、耀縣建制,銅川市改屬渭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1966年8月1日,銅川市改為省轄市。
1980年1月1日,將蒲城縣的廣陽、高樓河、阿莊、肖家堡4個鄉和耀縣劃歸銅川市,同年5月1日,分設縣級建制的城區、郊區。
1983年10月25日,又將宜君縣劃歸銅川市。
1992年7月,創建銅川市新區,1993年11月,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設新區並享受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切優惠政策。2000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銅川市城區更名為銅川市王益區,銅川市郊區更名為銅川市印台區。

行政區劃

銅川市現轄3區1縣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20個鎮、1個鄉、17個街道、359個建制村、73個社區,面積3882平方公里。

地區名稱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數量(萬人) 郵政編碼 行政區劃代碼 政府所在地
銅川市 3884.81 83 727000 610200 耀州區
王益區 157.06 20 727000 610202 紅旗街道
印台區 607.46 21 727000 610203 城關街道
耀州區 1608.47 32 727100 610204 永安路街道
宜君縣 1511.83 9 727200 610222 城關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銅川市位居陝西中心,陝北黃土高原的南緣,東經108°35′20"—109°29′04",北緯34°48′16″—35°35′16″。東和東南與渭南地區的白水縣、蒲城縣、富平縣接壤,西和南與鹹陽地區的旬邑縣、淳化縣、三原縣毗連,北和西北與延安地區的洛川縣、黃陵縣相鄰。
東西最寬為80.97公里,南北最長為84.025公里。區劃總面積3882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1.9%。
市區處於全市中部偏東南方向的丘陵山地狹谷,是溝通關中和陝北的交通要衝。

地質

在大地構造上,銅川屬於中朝準地台(一級構造單元)上的鄂爾多斯台向斜(二級構造單元)東南緣渭北隆起帶(三級構造單元)。近東西向的渭河地塹切割了鄂爾多斯台向斜與“秦嶺地軸”(二級構造單元)之間的固有聯繫,使銅川地區形成具有地台與斷陷構造過渡性質的疊瓦式斷塊和南升北降的斷階;在地貌上形成南部、西部低山與該區的殘原梁峁。
銅川既有鄂爾多斯台向斜南移和“秦嶺地軸”南北向側壓,又有渭河地塹張力影響,在區域應力場作用下,構造形跡方向紛紜。其基本構造格架是:以東西向(280—300°)和南北向(10—30°)構造帶為主體,將銅川分為大小不等的塊狀鑲嵌而成的斷塊式構造。由於塊體深層的構造差異和物質組成及各塊區邊界條件的不同,在演變的地應力場作用下,形成了多方向性的構造帶,其規模不一,序次不同。

地貌

銅川地貌結構比較複雜,山、原、梁、峁、溝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內山巒縱橫,峪谷相間,台原廣布,梁峁交錯,形成一個不規則的網狀結構。最高點位於市轄區北部、宜君縣境內的廟山,海拔1734.2米;最低點位於耀縣樓村鄉張家坪的趙氏河谷地,海拔536米。全市呈西北高、東南低的傾斜地勢。

氣候

銅川年平均氣溫為8.9—12.3℃,由東南向西北呈遞減趨勢。極端最高溫度出現在南部台原區,為39.7℃(1972年6月11日);極端最低溫度出現在西北部山區,為—21℃(1956年1月7日)。山區氣溫隨地勢升高而遞減:地勢每升高100米,平均氣溫下降0.59℃。銅川氣溫的特點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春季升溫較快,秋季降溫迅速,氣溫日較差大,晝夜溫差大。
銅川日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0℃的時期為喜涼作物生長季節,積溫3546.4—4613.9℃;大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喜溫作物生長期,積溫為2814.6—4013.2℃;大於或等於20℃的時期為作物迅速積累乾物質的時期,積溫為620—2474.6℃。在地區分布上,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南北相差懸殊。年內分布不勻,年際波動較大,等於或大於0℃的積溫年較差在557.2—604.4℃之間。大於或等於0℃的積溫84%集中於4—9月;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90%集中於5—9月。

河流水系

銅川山高溝深,河流均是源頭或上游,其特點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漲落,能利用者甚微。主要分為兩大水系:石川河水系、洛河水系。

銅川山高溝深,河流均是源頭或上游,其特點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漲落,能利用者甚微。銅川境內的河流分為石川河洛河兩大水系。
石川河水系主要由漆、沮二水組成,市內流域面積2240.8平方公里。石川河水系中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7條,主要河流有漆河、沮河、趙氏河、濁峪河、清峪河、趙老峪河等。洛河為銅川東北部的界河,境內流程35公里,流域面積1648.8平方公里。洛河水系中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78條,主要河流有白水河、清河、五里鎮河、雷塬河等。

土壤土質

銅川市土壤分為9個土類、15個亞類、25個土屬、73個土種。9個土類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比例分別是:褐土為53.72%、黃綿土為30.3%、紅粘土為8.1%、黑壚土為4.23%、新積土為2.02%、壚土為1.52%、潮土為0.06%、水稻土為0.03%、紫色土為0.02%,其分布規律是由南向北依次為褐土、黑壚土、黃綿土,山間河谷地多為沙壤質新積土、砂礫質新積土、壤質新積土、衝擊型潮土、洪樹型潮土、壤質新潮土、沖積型濕潮土;梁峁殘原分布著白土、紅粘土;原區分布著黑壚土、壚土;土石山地分布著砂礫岩褐土性土、泥質岩褐土性土。銅川的土質屬微鹼性,不僅適合於大多數農作物生長需要,而且有利於固氮菌類活動,能夠增加固氮能力。[7]

自然資源

野生植物資源

銅川境內有維管束植物為106科、384屬,618種、5個亞種、38個變種。其中,蕨類植物為9科13屬16種;裸子植物2科3屬3種;被子植物95科318屬599種,5亞種,38變種。

森林資源

全市林地面積24.5萬公頃,有林地13.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6.5%。主要樹種有油松、山楊、刺槐、側柏、桐樹蘋果核桃、柿子、、桃等。

草地資源

銅川境內共有草地面積152萬畝,可利用面積136萬畝,多呈大面積連片分布。在300畝以上的草地105塊,計100萬畝,且等級較高。其中萬畝以上的草場29塊,面積59.3萬畝。牧草67科、308種,主要有牡羊草、鐵掃帚、蒲公英、硬質苔草等。草場分為農林隙地和山坡灌木叢兩類,草質優良,可載畜19.98萬個羊單位,發展牧業條件優越。

中草藥資源

銅川境內有中草藥683種,已大量採集收購的有164種,主要為黨參、黃芪、柴胡、黃芩、連翹、丹參等。 

野生動物資源

銅川境內有野生動物141種,分屬24目55科,其中獸類5目12科26種,主要為中華鼠、花鼠、岩松鼠、艾虎、水獺、草兔、野豬、狍等;禽類動物15目36科101種,主要有石雞、環頸雉、喜鵲、鳶、樓燕、啄木鳥杜鵑麻雀等。

水資源

銅川境內水資源總量2.29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88億立方米。目前,已探明的地下水可開採量0.59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耀州區漆、沮河谷區走馬村川道、瑤曲川道和小丘、坡頭、下高埝原。水質良好,宜飲用。

礦產資源

銅川境內主要是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水氣礦產,總計20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4種,發現礦產地75處,資源總量為47.2億噸,保有資源量36億噸,潛在經濟價值達2000億元。能源礦產有煤炭、油頁岩、石油、煤層氣4種。
全市含煤面積1298.3平方千米,礦產地48處。油頁岩儲量6.77億噸,石油儲量1億多噸。金屬礦產有鐵礦、鋁土礦2種,為耐火黏土等礦產資源的伴生礦種。非金屬礦產有水泥用灰岩、電石用灰岩、制鹼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陶瓷黏土、耐火黏土、高嶺土、磚瓦用黏土、腐植酸肥料煤、水泥配料黃土12種。已開發利用的主要礦種有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黃土、陶瓷黏土、耐火黏土、磚瓦用黏土5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7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萬人,城鎮化率為64.23%。全年出生率9.89‰,死亡率6.06‰,人口自然增長率3.83‰。

民族

主要少數民族有漢、蒙古、回、藏、苗、壯、布衣、朝鮮、滿、侗、白、土家、黎族等少數民族。

政治體制

​書記 ​楊長亞
市委副書記 ​李智遠 魏四新
市長 ​李智遠
​常委 嚴維佳​楊曉彬王 剛何尚民常雅玲李志強郭 軍崔 歆
秘書長 ​高 巍

經濟概況

綜述

201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48.59億元,比上年增長7.6%,增速較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54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179.76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144.3億元,增長8.5%,占比41.4%,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41828元。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7:51.9:40.4調整為7:51.6:41.4,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全年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81.47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1%,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非煤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8.7%,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全年財政總收入36.5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0.06億元,同口徑增長9.3%。財政支出117.63億元,增長21.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1.91億元,增長17.2%;教育支出21.11億元,增長11.3%;醫療衛生計畫生育支出10.66億元,增長28.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7.76億元,增長51.6%;農林水事務支出15.05億元,增長17.4%。2017年民生支出較上年增加95.9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1.5%。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6.29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跨地市投資和農戶投資)471.15億元,增長15.0%。民間投資166.75億元,下降1.0%。全市施工項目1308個,增長28.7%;完成投資446.42億元,增長21.6%。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2個,增長28.2%;完成投資167.99億元,下降5.3%。
全年共簽約各類招商引資項目297個,涉及金額765.75億元。其中契約項目210個,涉及金額483.62億元;全年實際到位資金195.73億元,其中,簽約項目到位資金71.59億元。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1.1%,漲幅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八大類消費價格指數“六升二降”:食品菸酒下降1.6%、衣著漲4.1%、居住降0.8%、生活用品及服務漲2.2%、交通和通信漲1.1%、教育文化和娛樂漲0.9%、醫療保健漲12.3%、其他用品和服務漲0.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累計上漲17.5%,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累計上漲9.5%,提高9.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市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5.55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全年糧食總產24.29萬噸,增長0.5%。其中夏糧7.25萬噸,增長1.6%;秋糧17.04萬噸,下降2.3%。園林水果總產79.16萬噸,增長4.8%,其中,蘋果75.31萬噸,增長5.4%。蔬菜種植面積10.23萬畝,產量18.84萬噸,增長3.1%。全年生豬出欄11.88萬頭,出欄家禽161.12萬隻。肉類總產1.69萬噸,下降0.1%,奶類產量2.72萬噸,增長1.3%,禽蛋產量1.64萬噸,下降2.4%。
全市5個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48個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勢頭良好,海升千畝矮砧蘋果、上林苑葡萄莊園等現代農業示範引領效果初顯,5個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和80個美麗鄉村創建村紮實推進。

第二產業

華能銅川電廠華能銅川電廠
2017年,全市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50.84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6.24億元,增長7.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24.13億元,占16.5%,較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重工業增加值122.1億元;非能源行業增加值71.74億元,增長11.1%,增速高出能源行業7.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97.1%,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四大支柱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04.33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加值55.3億元,下降0.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29.12億元,增長0.6%;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3.58億元,增長66.1%;電力生產及供應業16.33億元,增長20.2%。
食品、醫藥及裝備製造業等接續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5.08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其中,醫藥製造業3.39億元,增長7.9%;裝備製造業7.79億元,增長10.6%;食品製造業3.9億元,增長70.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2.38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實現利潤總額28.17億元,增長182%;28個行業,21個盈利7個虧損,虧損額較上年減少0.19億元;稅金總額21.85億元,增長28.4%。
全市在統的46個工業品,28個產量增長,18個下降。5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三增二降”。
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8.92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38家,新增2家;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39.92萬平方米,下降19.8%。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4.74億元,比上年下降42.1%。其中,住宅投資12.65億元,下降41.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4.54億元,下降62.5%。商品房銷售面積41.19平方米,增長18.5%。

第三產業

2017年,全市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3.26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87.1億元,增長15.4%。
分區域看,城鎮實現零售額114.06億元,比上年增長13.1%;鄉村實現零售額39.2億元,增長14.7%。分形態看,餐飲收入28.22億元,增長13.7%;商品零售125.04億元,增長13.5%。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94.77億元,增長20.7%;零售業銷售額169.55億元,增長20.2%;住宿業營業額9.45億元,增長19.0%;餐飲業營業額25.62億元,增長20.0%。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4605萬元,比上年增長61.5%;其中,出口34415萬元,增長60.6%。
旅遊業持續發展。銅川博物館、照金幹部學院、藥王山養生文化體驗中心等50個重點旅遊項目順利推進,四大景區建設持續推進,鄉村旅遊快速發展,耀州區馬咀村、宜君旱作梯田景區分別榮獲“十佳美麗村鎮”“十佳攝影地”殊榮。2017年全市接待遊客1750.3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4.91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5.46%和37.2%。
全市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4家,營業網點156家,從業人員2314人。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99.94億元,較年初新增35.95億元,比上年增長7.7%,各項貸款餘額206.95億元,較年初新增33.46億元,增長19.3%,其中短期貸款45.63億元;中長期貸款129.69億元。證券機構累計成交量167.38億元,下降14.8%;客戶資產量14.47億元,下降2.3%。
2017年,全市共有各類保險業機構25家,分支機構79家,從業人員6554人。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5.11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96億元,增長12.2%;人壽險保費收入11.15億元,增長24.7%。保險業累計賠付2.3億元,增長23.4%;其中,財產險賠付2.07億元,增長23.6%,人壽險賠付0.23億元,增長21.5%。

社會事業

教育

漆水流韻漆水流韻
2017年,銅川市共有各類中國小校131所,在校學生7.19萬人;其中,普通高中1.6萬人,普通國中1.81萬人,普通國小3.7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61人;職業高中在校學生169人;各類幼稚園102所,其中,公辦65所,民辦37所;在園幼兒1.9萬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聯考二本上線人數2292人,上線率40.3%,較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全面推進教育惠民六大工程,25所472套農村中國小教師周轉房建設完成。

科技

2017年,全市科技經費投入0.87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共有民營科技企業99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1項,受理專利申請301項,專利申請授權172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獲全省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獲楊凌農高會后稷獎33項。榮獲省級創業型城市殊榮,累計建成15個創業孵化基地,6個被認定為省級示範基地。入駐企業601家,扶持2483人成功創業,帶動5.79萬人就業。

文化

2017年,銅川市擁有市級廣播電視台1個,縣級廣播電台1個;藝術表演團體4個,文化館5個,文化站39個;公共圖書館5個,圖書總藏量631.4萬冊,出版報紙365份9.12萬張;影視傳媒公司2家,3D影院6家。銅川大劇院、銅川體育館、銅川博物館、銅川市工人文化宮完成基礎建設,市縣“兩館”(圖書館、文化館)全部達到部頒三級館以上標準,成功舉辦第24屆消夏納涼廣場文化活動、“我們的節日”2017年春節廣場文化活動、等系列大型文化活動,全年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演出750場,放映公益電影6125場。
全市擁有綜合檔案館5個,專業檔案館1個,大型企業檔案館1個;年末館藏全宗465個,館藏案卷36.07萬卷,保管檔案33.73萬件,館藏資料4.25萬冊。

衛生

2017年,銅川市高規格衛生與健康大會的召開、“健康銅川2030”行動計畫的制定、多位專家工作站(室)的落戶和多項創新改革,全面開啟了健康銅川建設。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884個;其中,醫院4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0個,衛生院34個,村衛生室543個,門診部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9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防疫站)5個,專科疾病防治院1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5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6534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8702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2505人,註冊護士3767人,衛生防疫和防治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44人,婦幼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431人。

體育

2017年,銅川市全年舉辦全市第十一屆運動會、“全民健身”、“紅色照金”全國門球邀請賽、籃球錦標賽等各類大型群體育競賽活動24次,組團參加了2017年省年度比賽,獲第一名5個,第二名9個,第三名15個。全年銷售體育彩票1161.2萬元,較上年增長9.7%。市全民健身館順利建成。

人民生活

2017年,銅川市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2元,比上年增長9.4%,加快0.7個百分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28元,增長8.5%,加快0.5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6元,增長9.2%,加快0.7個百分點。

就業[2]

2017年,銅川市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024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3%,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361人,轉移農村勞動力7.06萬人,新增公益性崗位7060個。

社會保障

2017年,銅川市提高了機關、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年人均分別提高30元。社保卡持卡人數64.28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9.25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9.24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92萬人,參加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8.1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7.85萬人;其中,城鎮職工19.06萬人,城鎮居民18.7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9.61萬人。參加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3.84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到99.46%。
全市共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2個,擁有床位1811張,比上年增長0.8%。全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4.46萬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510元,比上年提高4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年3470元,提高455元。

環保

2017年,銅川市圍繞建設“美麗銅川”目標,聚焦打贏“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狠抓鐵腕治霾、柔性治水、科學治土。全年關閉7座水泥粉磨站,淘汰落後產能80萬噸,限期治理污染企業106家,拆除燃煤鍋爐507台,全市萬元GDP能耗下降4.79%。新建沮河上游隔離防護網10.66公里。收穫優良天數242天,比上年增加32天,PM2.5年平均濃度54㎎/m3,下降8.47%。

安全生產

2017年,銅川市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24人,比上年下降2.56%,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69人。

郵電

2017年,全市郵政和規模以上企業快遞服務總量11339.21萬元,增長18.6%;業務總收入11981.72萬元,增長19.6%。其中,快遞服務272.63萬件,增長18.1%;收入3619.56萬元,增長15.1%。年末行動電話用戶82.44萬戶,比上年下降2.5%;年末固定寬頻用戶18.84萬戶,增長8.8%。年末有線電視用戶12.2萬戶,數位電視用戶10.34萬戶。

交通

交通交通
2017年,銅川市全年公路客貨周轉量97.9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0.0%。年末境內公路總里程4301.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3.99公里,國道93.53公里,省道68.7公里,縣道578.17公里,鄉道889.11公里,村道2370.15公里,專用公路58.08公里。全年建成縣鄉油路80公里,通村油路69.7公里。全市民用車輛擁有量12.54萬輛,其中汽車8.88萬輛。

民俗風情

婚嫁

結婚場面結婚場面
訂婚

舊社會訂婚憑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訂媳婦,先由男方家備酒筵請媒人,謂之“央媒”。經媒人說合,擇吉日備酒肉,由媒人送往女方家,謂之“上門”。女方家若允婚,即將禮品收下;若拒婚,則不收禮品。嗣後,男方家再擇吉日,帶著4件、6件、8件、12件不等的厚禮,由長輩同媒人一起前往女方家,女方家讓女出拜。午間,款待以酒菜麵條
,謂之“帶湯”。若設酒席盛情招待,謂之“大帶湯”。
新中國成立以後,婚嫁習俗逐漸發生大的變化:一是實行婚姻自由,男女青年自由戀愛,由父母包辦買賣成婚者急劇減少。二是訂婚年齡普遍推遲。三是城市中的婚姻介紹所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應運而生,工作活躍。
結婚
結婚前夕,男方要邀請四鄰青年男女,商量有關事宜。根據女方妝奩多少,預先安排搬取人員,並請男性年長者(須有原配偶)或者村長負責帶領。婚日,迎親者(有男有女)偕吹鼓手前往女家,女家酒食款待。隨後,由抬妝奩人員先將嫁妝抬走。此時,新娘須著男方帶來的紅衣,頭戴鳳冠,蓋以紅布(又名蓋頭),靜候上轎。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婚姻法》的宣傳貫徹,封建買賣婚姻已被廢止,結婚儀式比較簡單。迎親不用花轎,一般用拖拉機、汽車。嫁妝逐漸向高檔耐用品發展。男女雙方筵席一般比較豐盛。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舉行集體婚禮已在城鄉興起,即由共青團和婦女組織籌備,在“五一”、“十一”等節日期間,由主辦單位將結婚者集中在一起,用糖茶招待,唱歌跳舞,婚禮儀式後歡度蜜月。但隨著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農村亦有)青年結婚在添置衣被、首飾、家具、家用電器、用小轎車迎親及結婚筵席等方面,互相攀比、大擺闊氣之風漸盛。離婚率也逐年上升。
回門
結婚次日午飯後,女家下帖,迎女婿及女兒回家,謂之“回門”。第三日,女家設筵席款待女婿,鄰居備酒肉前往祝賀,謂之“看女婿”。下午,夫婦同歸。

喪葬

初喪
人死後先為死者穿著壽衣(老衣)。一般男子穿衣、袍、褂等最多7件,女子則以5件為度,謂之“小殮”。之後,在炕下燒紙,移屍靈床,鋪以能響動之草,面蓋白紙,謂之“苫臉紙”。靈床停堂中至第三日下午入殮。棺內下墊黃土,上鋪紅褥,兩旁用紙包香末或柏樹葉墊實。屍體上再蓋紅單,並用新棉花蘸酒拭死者面孔,最後蓋棺,謂之“大殮”。
開弔
大唐養生園大唐養生園
入殮的次日,即喪後第四日,開始弔唁。喪家用白紙糊門,並剪白紙為長絮,用竿棍豎立於大門外。還需用寬幅長條白紙書寫“訃告”,張貼於大門之外。男女均著孝服。柩前掛白帳,帳前設祭桌,上擺祭品,兩旁設男女草墊座位。親友來弔唁者,給以白帽布,謂之“散孝”。
出殯
開弔後,選吉日出殯。在出殯的前一天晚上,擺設酒肴祭奠,親屬在靈位前跪拜奠酒。然後,舉行家祭禮,按照家族輩份先後順序,跪拜奠酒。在整個祭奠過程中,由穿孝衣的子女及孫男孫女分別跪於靈前(男女各為一行)兩側號啕大哭。翌晨出殯,待行起柩禮畢,長子捧紙盆摔路旁,執幡前行,其他子女侄子按長幼尾隨在後。吹鼓手為前導,親朋前後送喪。至墓下葬,安置冥器,在小桌上列祭器,叫做“墓用”。旁邊立紙糊童男童女。實土成冢。孝子行安主禮,抱主歸家。
葬後禮
葬後還有暖墓、覆山、全山、應七、生日、百期、一周年、二周年等禮儀,直到三周年過後才除孝。未換服前謂之“重服在身”。守重服者不拜年,過春節門上不貼紅紙對聯。有的地方孝子穿孝服手執香,要向鄰居和主要親屬家去謝孝,以後方能進出人家大門。謝孝時,遇到年老者要叩首跪拜,對方應以揖禮答謝。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積極進行殯葬改革,城市提倡火葬,農村改革土葬,實行公墓。一再提倡葬禮從簡,可以送花圈、開追悼會,喪主不必穿白孝服,只佩戴黑紗,以示哀思,但是舊的葬禮習俗仍在延續。1986年前後,各鄉村普遍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向民眾進行移風易俗教育,具體幫助喪主辦理喪事。

生育

催生

產前,娘家需準備賀喜的禮物,如嬰兒的衣帽、產婦月子中的食物等。快到臨產時,娘家媽要去看女兒,謂之“催生”。分娩後主家要給娘家通知,謂之“報喜”。娘家得訊後,即送所備嬰兒衣物及食品。
滿月
稱作“彌月之喜”。女孩滿月,外婆家只送喜餅、小孩衣帽及一塊3尺藍布(叫做“尿布”),以示祝賀。男孩滿月則除外婆家送禮外,主人一般擺設酒筵,招待親朋、鄰居。是日,需抱著小孩游村“碰乾大”(即義父),凡碰到第一個合適的人便分別認作乾大、乾媽、乾爺、乾婆(只認一人),並請到家款待。而乾大等人則要送衣服、項鍊、銀牌之類的賀禮,繼送燈籠、裹肚數年,長成結婚也得備禮慶賀。乾娃每年須向乾大等拜年,年老臨終時亦要獻禮送葬。新中國成立後,“碰乾大”(包括其他)之風漸息。
全燈
男女孩長到12周歲時,逢元宵節要通知親友前來全燈。外婆家則要給女兒和外孫各送一套衣服和鞋襪、帽子及一對大紅燈,其他親戚配燭送禮。有的還送時鐘、檯燈、衣料等物。主家則喜容相迎,酒菜款待。

壽誕

新中國成立前,不論男女年過50即稱“大壽”。誕辰日,除親朋好友前來祝賀外,對有錢有勢的人巴結奉迎者亦多前來祝賀。壽主大擺筵席,款待來賓,但一般農民,多是從60歲開始。當日,全家子女歡聚一堂,為老人行跪拜禮、敬酒,以示祝賀孝敬。新中國成立後,祝壽者多為自己的子女,敬獻禮品以壽糕最為風行。

名優特產

大櫻桃大櫻桃
銅川市地處黃土高原蘋果最佳適生區的中心地帶,海拔高,光照強,氣候涼爽,降水適中,土層深厚,晝夜溫差大,具有生產優質蘋果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而且光、熱、水、氣、土等主要自然條件均處於最適範圍,匹配合理,與美國華盛頓州的維納契(世界名牌蘋果---“蛇果”的主產地)極為相似,被國內外專家一致認定為生產優質蘋果的理想地區,在全國蘋果區劃中被劃為最適宜區,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銅川所產蘋果,果型端莊,色澤艷麗,香甜爽脆,風味醇厚,而且無污染,硬度大,耐貯運,在1974年即被國家選為國宴用果,並被確定為全國外銷蘋果基地,在全國、全省的多次水果鑒評中,銅川的新紅星、紅富士等10多個品種多次榮獲部優、省優產品獎,其中紅富士榮獲金獎。在國內和東南業市場享有很高的聲譽,倍受消費者青睞。

風景名勝

風景名勝風景名勝
耀州唐三彩窯窯址遺址博物館、宋耀州窯窯址遺址博物館、耀州窯博物館、柳公權墓、耀縣宋塔、藥王山、唐玉華宮遺址、大香山、姜女祠。
大香山寺
大香山又名叫三石山,位於銅川市耀州區西北45公里處,平均海拔1414.3米,。山勢東西走向,主峰分東峰、中峰、西峰依次排列,酷似一個巨大的筆架,又象一個巨大的香爐。
藥王山
位於銅川耀縣城東1.5公里處,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長期隱居之處,因民間尊奉孫思邈為“藥王”而得名。藥王山本名五台山,由5座山巒組成,為紀念醫學大師孫思邈,後人在此修廟、建殿、塑像、立碑,藥王山成為著名的醫宗聖地。
藥王山碑林藥王山碑林
藥王山碑林

藥王山碑林位於陝西省耀縣藥王山(原名磬玉山)。山上建有藥王(古代醫學家孫思邈)廟,廟前五通高大石碑上刻有孫思邈著《千金要方》內容,山上還有紀念孫思邈碑碣百餘通。
藥王山石刻
藥王山石刻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耀縣城東1.5公里處。
姜女祠
銅川姜女祠位於印台區金山山麓,距銅川古城約1.5公里。
玉華宮
玉華宮景區位於陝西銅川市印台區,距銅川市37公里,屬橋山山系,海拔

2401.67米,總面積2482公頃,森林覆蓋率90.4%。天然植被保存完好生物種類繁多,具有較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

著名人物

孫思邈孫思邈
傅玄
西晉北地郡泥陽(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東南)人,西晉初年的文學家、思想家,參加撰寫《魏書》,又著《傅子》。
令狐德棻
北周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初政治家,史學家,編修《周書》。
孫思邈
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中國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譽為藥王。
柳公權
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
范寬
北宋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北宋山水畫家,名列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
井勿幕
清末陝西省蒲城縣(今陝西銅川市印台區)人,陝西辛亥革命的先驅和傑出領導人之一,被孫中山譽為革命的“後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雷雨順
銅川市郊區金鎖鄉烈橋村人,中國著名氣象學家。
郭秀明
祖籍河南省淅川縣,任銅川印台區紅土鎮惠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因積勞成疾,在西安猝然長逝,被銅川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城市榮譽

2010年銅川市榮獲“陝西省衛生城市”稱號。
2012年銅川市獲“省級園林城市“稱號。
2012年入選“2012年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3年銅川市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榮譽稱號。
2013年銅川市成功申報"全國第二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市"。
2017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7年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交流合作

風景銅川景色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對外交往面的進一步拓寬,銅川市同國內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也進一步增多。
1973年7月,銅川市同廣州湛江市結為國內友好城市,隨後又同山東煙臺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並設立了銅川市政府駐煙臺辦事機構,為進一步增強雙方的交流與合作創造了條件。1997年3月,該市黨政領導成功訪問了江蘇徐州市,雙方達成了多項共識,並以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為契機,締結了友好城市關
系協定。1998年9月,銅川市組團參加了98泉州商交會,並於1998年11月在泉州成功舉辦了98銅川招商暨新聞發布會,並簽訂了友好城市關係協定。
1999年8月,在泉州市的邀請下,該市又組團參加了99泉州經貿洽談會,進一步活躍了雙方的經貿往來。2000年4月,內蒙古黨政領導率團在銅川學習考察期間,經協商後,達成了共識,締結了國內友好城市關係協定。不斷拓寬的國內友好城市關係加快了銅川市對外開放的步伐,促進了經貿業的發展。以徐州為例,自1997年3月銅川市同徐州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以來,雙方簽訂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協定項,援助銅川市項目250個,有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為適應國家對外開放形勢發展的需要,發展銅川的對外友好交流與合作關係,1994年初,銅川市與大韓民國慶尚北道奉化郡建立了聯繫。不僅加深了兩市郡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增進了友好關係,而且為兩市郡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創造了條件。隨著銅川市和奉化郡友好交流關係的不斷發展,98年,經全國友協批准,兩市郡正式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

銅川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銅川市位於陝西省腹地,南接古城西安市,北通黃帝陵和革命勝地延安。銅川在歷史上屬京畿(念ji,一聲)重鎮,歷史文物古蹟豐富。
景點藥王山;玉華宮;玉華寺;耀州窯遺址;金鎖關;香山寺;福地湖;姜女祠;耀州窯博物館;藥王故里;錦陽湖生態園;陳爐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