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地底的通道或空間]

洞穴[地底的通道或空間]
洞穴[地底的通道或空間]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數以十萬計的岩溶洞穴分布在廣大的國土範圍內,北自黑龍江的伊春,南到海南島的三亞市,西起西藏獅泉河,東到通化、杭州。而且,歷史上對它們的科學記載和論述甚為悠久。早在《山經》( 春秋戰國時代)和第一部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西漢時代) 中就有關於岩溶洞穴及其內化學沉積物的記載。2014年11月20日媒體報導:亞洲最大洞穴在中國貴州省發現,大得可以開飛機。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可溶岩分布面積廣大,裸露於地表的碳酸鹽岩面積有91萬平方公里,加上覆蓋與埋藏於地下的碳酸鹽岩,可溶岩分布面積達340萬平方公里,南方黔、滇、桂、川、湘、鄂、粵諸省區為最重要的岩溶區,碳酸鹽岩沉積總厚度在一萬米以上,幾乎分布於各個地質時代,分布面積廣大的碳酸鹽岩,加上適宜的多種多樣的氣候條件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岩溶洞穴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
中國桂林蘆笛岩中國桂林蘆笛岩

中國數以十萬計的岩溶洞穴分布在廣大的國土範圍內,北自黑龍江的伊春,南到海南島的三亞市,西起西藏獅泉河,東到通化、杭州。而且,歷史上對它們的科學記載和論述甚為悠久。早在《山經》( 春秋戰國時代)和第一部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西漢時代) 中就有關於岩溶洞穴及其內化學沉積物的記載。不少洞穴在隋唐之前就已有遊人參觀、探險,留下大量石刻、題記等文物。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1587--1641)親自探查了南方300餘個岩溶洞穴, 成為世界洞穴探險和考察的先驅。近代,以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為代表的我國岩溶洞穴考古和洞穴文化研究舉世矚目。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中外聯合洞穴探險活動的開展,探測了一批探測難度很大的巨型洞穴系統,取得了一批新成果。越來越多的岩溶洞穴被發現、被探測、被開發。據初步統計,目前已調查的洞道長度超過500米的岩溶洞穴在400個以上。截至2002且5月,我國實測長度超過3000米的洞穴有108個;被開發的遊覽洞穴總數約3000個;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洞穴近百個。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洞穴系統是廣西樂業百朗地下河洞穴系統,已探測到總長達75公里的洞穴通道;其次是湖北省利川縣騰龍洞,水洞和旱洞總長度為52.8公里;貴州省修文白龍洞洞穴系統、鎮遠聾子河大溶洞、綏陽雙河洞多繽洞的洞道長度都超過20公里。許多洞穴中有巨大的洞穴廳堂,全世界已知平面面積大於30000平方米的單個廳堂共有24個,中國就占有7個,貴州格必河洞穴系統中的苗廳面積11.6萬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二。從單個大廳的體積看,廣西樂業縣大槽洞穴中的紅玫瑰大廳體積為7百萬立方米,居世界第二。
長洞穴、大洞穴最為發育的地區為南方濕潤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區, 最為集中的發育在黔、桂、滇和四川、湘西、鄂西和粵北等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如皖、贛、蘇、浙、閩、海南、台灣諸省,碳酸鹽岩呈島狀或條狀零星分布,氣候條件有利,洞穴亦較發育, 但其規模和發育密度遠遜於西南地區。過去認為岩溶洞穴不發育的北方地區,近年來也不斷有洞穴被發現,大部分是地下水位型洞穴,有不少洞穴長度超過千米,如遼寧本溪水洞(長3134米),北京房山縣石花洞(長2500米)等。

學名詞解釋

洞穴洞穴

[白雲石]即白雲岩的礦物名稱,其化學成份為CaMg(CO3)2。
[邊石]水流過積水池邊緣形成的碳酸鈣沉積。邊石的邊為花邊,有的成小壩,邊石內常積水成塘。邊石是地下水沿不平坦洞穴底部流動時由於二氧化碳散逸,碳酸鈣沉澱形成。
[邊石壩]橫過水流方向形成的凸向下游的壩狀邊石。
[穿洞]沿地下河道或脫離地下水位的河道的兩端開口、洞內透光的洞穴廊道。
[洞穴]英文cave,自然形成的人可進入的地下空洞,通常由水的溶蝕、侵蝕和風蝕作用而成。
[洞穴沉積]由物理、化學作用形成的洞穴機械沉積、流水沉積以及次生化學沉積物沉積的通稱。
[洞穴系統]特定區域由人可進入的或具有水力聯繫的相互連通的洞穴管道,也指具有複雜洞穴通道和洞廳的洞穴。
[洞穴探險]英文caving,即進入洞穴進行探險活動。
[洞廳]具有較大洞長和洞寬的洞中空穴。
[落水洞]由流水沿裂隙進行侵蝕、溶蝕以及塌陷作用形成的消泄地表水的垂向洞穴,常與地下洞道或洞廳相連,深度可達百米以上。
[洞穴崩塌堆積]從洞頂、洞壁、洞口伴隨崩塌作用形成的塊石、碎石和角礫石堆積物的統稱。
[洞穴生物堆積]主要由動物糞便、骨骼所形成的土狀洞穴堆積物。
[地下河]又稱暗河,具有河流特性的地下通道。
[洞穴生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洞穴生物只能在洞內特定環境中繁衍,在洞外已失去生存能力的生物,故又稱真洞穴生物。如低等植物藻類、微生物、脊椎動物盲魚、盲鰍,無脊椎動物蜘蛛、馬陸、班灶馬、蜈蚣等。洞穴動物眼睛明顯退化,缺乏色素。廣義洞穴生物指洞內分布的所有生物種群。

世界最昂貴礦洞世界最昂貴礦洞

[洞穴植物]種類和數量都很少,只在洞口附近出現一些特殊植物,向內隨著光的強度減弱,植物種類迅速減少,植物的器官和組織結構也發生變化。它們主要有羊齒植物、苔蘚和地衣、藻類。
[洞穴動物]包括真洞穴動物、喜洞穴動物和寄居性洞穴動物。a.真洞穴動物,只生存於洞內黑暗世界中,不能生活於洞外環境的動物,體內通常缺少色素,完全沒有眼或僅有很小的眼,但觸角很長,嗅覺靈敏,具有低消耗能量的新陳代謝。如洞穴魚洞螈、洞穴蜘蛛、尺蛾和膜足硬肢馬陸。b.喜洞穴動物,在洞穴內完成生命循環、能在洞外黑暗潮濕環境中生活的動物。如蚯蚓、某些蠑螈。c.寄居性洞穴動物,臨時寄居於洞內的動物,如蝙蝠。
[地下水示蹤]檢測流水或土壤水消失點與地表或地下水出露點之間的水力聯繫的方法。
[地下水面]地下水的潛水水面,地下水完全充填所有的地下空間。
[鵝管]洞頂向下生長的上下基本一致的細長中空的鐘乳石。
[方解石]碳酸鈣最常見的礦物形式,也是灰岩的主要組分。
[伏流]地表河流經過地下的潛伏段。它與地下河的主要區別在於伏流有明顯的進出口,而地下河沒有,而且伏流進口水量為出口水量的主要來源。
[峰林]高聳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分散或成群出現在平地上,遠望如林。
[峰叢]聯座的峰林,峰與峰之間常形成“U”形馬鞍地形。
[方解石]即碳酸鈣的礦物名稱,其化學成分為CaCO3。
[虹吸管]即siphon,一段充水的、呈倒“U”形,在一定距離露出水面的、進出口有水位差的地下岩溶管道。
[腳洞]沿地下水面發育形成的水平性洞穴。多由泛濫的洪水侵蝕、溶蝕作用形成於石峰腳下。
[捲曲石]螺鏇狀或扭曲向上的鐘乳石。由飽含碳酸鈣的水從洞頂或洞壁的毛細管滲出而沉積的,可以沿任意方向生長。
[喀斯特]即karst,是岩溶的同義詞,原是斯洛維尼亞西北部石灰岩台地的地名,當地稱kras,德語叫karst,後被借用為石灰岩地區的溶蝕作用的名稱。
[流石]洞內流水形成的碳酸鈣沉積。形成洞頂的稱頂流石,形成於洞壁的稱壁流石,形成於洞底的稱底流石。
[蓮花盆]又稱雲盆,由中心向外、向上生長所形成底小面大的盆狀碳酸鈣沉積物,呈圓形或渾圓形盤狀。它有環形中心,大部分與洞頂的鐘乳石對應。分布在洞底較為開闊的溶洞中,盤頂面位於同一水平面上,其外圍總有封閉的邊石壩,能蓄水。
[流痕]由水流的溶蝕和侵蝕作用,在洞壁上形成的波狀凹凸的形態。通過它可鑑定形成時的水流流向。
[落水洞]消泄地表水的近於垂直的或傾斜的洞穴。
[錨點]即英文belay,系單繩或保險繩或梯子的地方。
[迷宮]由各種方向、規模、並相互連通的溶洞所組成的近乎水平的洞穴系統。
[潛水坑]即Sump,地下水淹沒洞頂的地下水洞段。
[泉]從岩石或土壤向地表流出的水的露頭。
[溶潭]可溶岩地區呈潭狀、井狀水深較大的天然地下水露頭。
[石珊瑚]在鐘乳石表面,下滴水流和水花濺出的水珠在毛細管水作用下粘附在洞壁或石筍、石幔的表面而形成的珊瑚狀碳酸鈣沉積物。
[石膏]即硫酸鈣,CaSO4.2H2O。
[石盾]又稱調色板,由上下兩塊平行的板組成的外形似盾狀的碳酸鈣沉積物。石盾是由略具承壓性質的滲流水沿某一裂縫以一定角度滲出,從裂縫口部開始形成上下兩個板面並向外呈環形逐層生長沉澱成盾狀沉積物,盾體的直徑從10多厘米至4或5米,厚度一般為2~10厘米,當滲流水較多時,便在盾面的下部形成石鐘乳或石幔。
[石幔]洞壁或洞頂流出的飽含碳酸鈣的薄層水流沉積形成褶狀流石,形如布幔,又稱石簾、石帷幕。
[石旗]有洞頂或內側洞壁上連續性水流形成的薄而透亮的旗幟狀流石。
[豎井]直徑比煙囪大的深井狀的垂向洞道,深數十米至數百米。
[石鐘乳]自溶洞頂部向下生長的圓錐或圓柱狀碳酸鈣沉積物,形如鍾乳而得名。滲流水流入洞頂後因溫度、壓力的變化,二氧化碳逸去,水中碳酸鈣過飽和沉澱形成。開始以小突起附在洞頂,以後逐漸向下增長,具有同心圓狀結構,洞口部位的石鐘乳,因有藻類等低等生物附著生長,生物有向陽性,所以這種石鐘乳向下生長時往往斜向洞外,屬於生物喀斯特
[石筍]溶洞洞頂滴水落到洞底後,在洞底發生濺擊作用,經水的蒸發,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鈣發生沉澱,形成由下而上增長的碳酸鈣沉積物,形如筍狀,具有疊帽特徵。
[石柱]石鐘乳與對應生長的石筍連線後形成的柱狀體。
[石花]呈叢花狀散布在洞壁或其它洞穴堆積物表面的非重力水(霧水)沉積。
[石灰華]又稱鈣華,在地表由岩溶河、泉、湖水沉積形成的大空隙性次生碳酸鈣。
[溶蝕]由流動的介質尤其水對可溶性岩石所進行的化學侵蝕作用。
[天坑]四周岩壁陡立(而不是任何形式的緩坡但不包括後期改造)深度與寬度均大於50m的地表陷坑。
[天生橋]地下河與溶洞的頂板崩塌後,橫跨河谷的殘留頂板。其兩端與地面相接,中間懸空而呈橋狀。
[天窗]地下河或溶洞頂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7]。
[穴珠]即洞穴珍珠,在地下河溶洞滴水坑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圓結構的球狀碳酸鈣沉積物。小的為鮞粒,大的呈球狀和餅狀。
[懸吊岩]洞內位於洞頂、洞壁的基岩突出物。
[煙囪]從洞口往裡垂直或近乎垂直的洞穴,洞體狹窄,僅靠人體支撐才得爬行,相應的攀行方法稱作煙囪式攀爬。
[岩層]沉積岩的層或一層一層的沉積岩。
[岩溶]水對可溶岩如石灰岩、白雲岩和鹽岩的溶蝕作用及其所產生的地質現象。
[岩溶漏斗]又稱斗淋,即doline的音譯,呈碟狀、圓錐狀或煙囪狀的封閉窪地,由垂向裂隙的溶蝕作用或洞穴頂板的崩塌作用,漏斗多形成於岩溶地區,漏斗個體變化也很大,從幾米到幾百米不等。
[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由岩溶作用造成的地貌。在碳酸鹽岩(包括石灰岩、白雲岩、泥灰岩等)地層中分布最廣,地面上往往崎嶇不平,岩石嶙峋,奇峰林立,地表常見有石芽、溶溝、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蝕窪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岩溶形態,由地下則發育著地下河、溶洞等各種洞穴系統。

中國研究會

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
朱學穩教授向央視記者介紹樂業地區地下河分布情況朱學穩教授向央視記者介紹樂業地區地下河分布情況

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成立於1991年,會長:朱學穩教授。現有團體及個人會員1000餘人,在廣州、重慶、貴陽、柳州等地都有本會的團體會員。
本會成立以來,在普及洞穴科學知識、組織中外探險力量對我國洞穴資源的調查,開展學術活動和國內外交流,以及在保護洞穴資源等方面均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和顯著的成績。特別在推動我國岩溶與洞穴旅遊事業的發展方面更是成績卓著。自1993年以來,在重慶、廣西、湖南、湖北、海南、貴州、遼寧、山東等省(區)完成洞穴旅遊開發的前期科學論證、規劃設計、燈光施工等數十項。在開發部門有著廣泛的信譽與威望。本會還從旅遊資源的發現與評價,開發項目的科學調查論證與規劃設計等工作上,系統而全面地啟動了重慶的武隆縣和廣西的樂業縣旅遊業的發展,所取得巨大經濟效益,在當地廣大民眾中有口皆碑。

中外探險

1、中英洞穴聯合考察
時間: 1987年12月21日至1988年元月27日及1989年2月23日至4月2日
地點: 廣西馬山、都安、巴馬、鳳山諸縣
英方人員:Andy Eavis 等22人。
中方人員:朱學穩等16人。
探險成果:1987年12月21日至1988年元月27日共測繪了洞穴29.687公里,其中巴馬縣15.735公里,馬山縣13.952公里。
1989年中英雙方第四次合作,實際測繪和探測了洞穴26個,總長度達40公里。
2、第五次中英洞穴聯合考察
時間:1991年3月17日至4月21日
地點:雲南蒙自、四川興文
英方人員:Andy Eavis 等11人。
中方人員:朱學穩等21人。
探險成果:第五次中英洞穴探險在南洞地下河流域範圍內實測了洞穴和豎井13個,大莊、草壩盆地周邊岩溶丘陵地區考察了小型洞穴十餘個,總長度約400—500米。
3、第六次中英洞穴聯合考察
時間:1992年8月16日至9月29日
地點:西藏、四川興文、筠連、珙縣、高縣、重慶
英方人員:Andy Eavis 等25人。
中方人員:朱學穩等5人。
探險成果:在西藏發現西藏規模最大的洞穴—布瑪村查貢契木(大洞之意)洞穴。洞口寬11米,高8—10米,洞內一般寬高也在4—5米左右,全長約50米。 在四川興文縣石林、四龍、興晏、仙峰、周家五個鄉22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共探測15個主要洞穴系統,新測洞穴總長度24.8公里。
4、第一次中澳聯合洞穴探險
洞穴洞穴

時間:1992年12月30日至1993年2月6日
地點:重慶南桐、統景、廣西桂林
澳方人員:Rauleigh Webb等5人
中方人員:朱學穩等6人
探險成果:在南桐礦區叢林、關壩、萬東、景星、南天、青年、萬盛等約26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共調查了磨子洞玉皇宮洞猴子洞興無廠洞玉竹龍宮洞皂角洞大佛洞寨子洞老龍洞涼風洞金鵝洞大龍洞筲萁口子洞王家壩水洞等19個洞穴,並對其中10個洞穴進行了測繪,測繪長度逾10公里。
在統景風景區前後三天共探測猴子洞仙女洞楊家洞吊岩洞竹林洞磚房子豎井大塘豎井等大小10個洞穴。
5、中意聯合洞穴探險
時間:1993年8月9日至1993年8月28日
地點:四川華鎣、廣西桂林
意方人員:rosario Ruggieri等10人
中方人員:朱德浩等6人
探險成果:在華鎣市探險工作中,共探測洞穴22個,多數為垂直豎井。測繪的洞穴總長超過4公里,垂直豎井總深度為616米。
6、第七次中英聯合探險
時間:1994年7月27日至9月9日
地址:長江三峽地區
英方人員:Mr. Andy Eavis等13人
中方人員:朱學穩等6人
探險成果: 探險工作自8月14日至24日,共探測7個洞穴系統,製圖洞穴長度達15公里。深度居世界第一,體積居世界第二的小寨大漏斗(小寨天坑)。
7、第八次中英聯合探險
時間:1996年7月26日至9月21日
地點:重慶、萬縣、巫溪、奉節、雲陽和武隆(長江三峽地區)
英方人員
布朗小分隊:Brian Judd等12人
安迪小分隊:Andy Eavis等15人
中方人員:朱學穩、潭開鷗等7人
探險成果:考察了高原型岩溶地貌的整體發育特徵。共探測了31個洞穴,測繪總長近24公里。考察了工作地區的岩溶旅遊資源。探明了瞿塘峽黃金洞,確認了該洞的考古價值。
8、中英第九次聯合探險
時間:1997年12月1日至12月19日
地點:重慶萬縣、奉節、涪陵、南川
英方人員:Andy Eavis等18人
中方人員:朱學穩等12人
探險成果:共探測了5個岩溶洞穴,測繪總長大於2000米。
進一步考察了工作區的岩溶旅遊資源。
9、中英第十次聯合探險
時間:1999年8月23日至9月25日
地址:重慶奉節小寨天坑、武隆、巫山、雲陽
英方人員:Andrew James Eavis 等10人
中方人員:朱學穩 、張遠海等4人
探險成果:確認了天坑地縫在世界的地位。
小寨天坑與天井峽地縫間的地下河探測完成1800米。
10、中英第十一次洞穴聯合探險
時間:2000年10月1日至10月19日
地點:廣西凌雲、樂業
英方人員:Gerard Campion等16人
中方人員:朱學穩、韓道山等4人
探險成果:在凌雲縣探測了6個洞穴,總測繪長度10公里。
馬王村的沙洞和弄銀村的彭家灣洞具有潛在的旅遊開發價值。
探測了大石圍天坑及地下河段風岩東洞西洞,測量製圖洞穴總長度6公里。
11、中美洞穴聯合探險
時間:1988年3月7日至3月19日
地點:湖南郴州萬華岩
美方人員:Ron Bridgemon 等。
中方人員:汪訓一等
探險成果:探明了萬華岩充水溶洞長度達4500米,主洞長2245米 ,探明了地下河的沿伸方向。
12、中南(南斯拉夫)洞穴聯合探險
時間:1988年11月
地點:四川興文
13、90’中日洞穴聯合探險
時間:1990年2月19日至4月1日
地點:廣西天等縣(龍茗鄉、都康鄉福新鄉寧乾鄉、向都鄉) 山東淄博(博山區朝陽鄉、土門鄉)
探險成果:測洞6個(中方測2個,日方測3個,共同測1個。)測洞總長度為1527.6米。
在16個洞穴中分別採集了10多種類91塊洞穴沉積標本。
14、92’中日洞穴聯合探險
時間:1992年2月20日至4月1日
地點:廣西恭城(西嶺鄉、嘉會鄉、粟木鄉)、平樂(護城鄉、二塘鎮、福興鄉)
日方人員:有關谷光等8人
中方人員:王福星 等7人
探險成果:共探洞30個。其中豎井10個,總長度13.3公里,豎井總深度402.1米。
共在23個洞穴中採集洞穴生物標本30多個大類,500多個標本。
15、中日97洞穴聯合探險
時間:1997年2月18日至3月24日
地點:貴州仁懷(三合、火石崗、長崗、合馬)
探險成果:共探測豎井8個,累計深度約1100米,累計長度5730米。
16、中日98洞穴生物考察
時間/;1998年10月13日至10月27日
地點:貴州大方縣、六盤水、羅甸、荔菠、廣西巴馬、風山。
探險成果: 共考察16個洞穴,發現了許多的甲蟲群,採集了大量標本,其中有不少新種新屬。
17、中日99洞穴聯合探險
時間:1999年8月15日至1999年9月20日
地點:廣西樂業
日方人員:山田亮二等6人
探險成果: 成功地探測完成了廣西樂業同樂鎮白岩腳屯垂直深度大於350米,口部直徑500米×380米,口部面積190,000平方米,總容積30,000,000~50,000,000立方米的大型岩溶漏斗。
探測了周圍的頃斜洞穴和水平洞穴近20個,累計長4000餘米。
18、南丹·中意洞穴聯合考察
時間:2001年12月26日(10天)
地點:廣西南丹
意方人員:Rosario Ruggieri等4人
中方人員:韓道山、張遠海
探險成果:探險隊在南丹至里湖公路中段塘前村考察時,發現了石林群和天坑。
此次調查豎井有18個。實際測量2個。
19、中英第十三次洞穴聯合探險
時間:2002年3月8日至4月14日
地點: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
英方人員:Androw James Eavis 等21人
中方人員:朱學穩等5人
探險成果:探測並製圖的洞穴總長度近40公里。探測垂直豎井四十多個。確定大石圍洞穴的實測最大垂向深度為820米。在該岩溶系統的上游和下游洞穴中,發現了大量的(近30種)地下真洞穴生物種類,包括多種盲魚和盲蟹等罕見種。

最新動態

越南發現世界最大洞穴

洞穴洞穴

最近研究調查表明,不久前在越南的一個偏遠叢林中發現的那處大規模洞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單個洞穴。

這處大規模洞穴被命名為Son Doong洞穴,洞穴內部的大部分地區的寬度和高度都能達到262英尺(即80米)左右。這么宏大的面積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最大洞穴得主,坐落在馬拉西亞地區的婆羅洲島的“鹿洞”。曾為“最大洞穴得主”的“鹿洞”確也不容小覷,“鹿洞”洞穴內部的寬度和高度甚至都達到了300英尺(折契約91米),但是它的深度卻只有一英里左右(大約1.6千米)。
相比之下,坐落在風芽國邦國家公園周邊的Son Doong洞穴則要深得多。探測者沿著洞穴走了2.8英里(差不多4.5千米),直到被季節性洪水所阻擋,卻仍未走到盡頭。因此,他們認為該洞穴的深度應該遠大於2.8英里。
更值得一提的是,來自英國洞穴研究協會科考隊的亞當·斯皮蘭尼透露說,在這個大規模的洞穴內部,甚至有超過兩英里的地方的寬度和高度遠遠超過了460英尺(折契約140米)。
進入該洞穴的隊伍分為前後兩批,斯皮蘭尼是第一批隊伍中的一員。他所在的小組在沿著洞穴探索的時候,遇到了一堵高約46英尺(大約14米高)的牆。斯皮蘭尼說:“第二批隊伍在進行探索的時候遇到了季節性洪水,不得不退出洞穴。我們將於明年再度探索,並將翻閱那道阻擋我們的牆壁,好對這處洞穴做更多更深的探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