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孫位的《高逸圖》又名《七賢圖》,畫名“孫位高逸圖”為宋徽宗趙佶所題,這幅圖所描繪的是魏晉時期膾炙人口的竹林七賢的故事。
現在看到的這幅《高逸圖》為《竹林七賢圖》殘卷,圖中只剩四賢。在長卷式的畫面上,主體人物是4個封建士大夫分別坐於華麗的氈毯上,每人身旁都有一名小童侍候。我們來分別看一下這幾個人物。最右邊的是山濤,身披寬襟大袍,上身袒露,雙手抱膝,體態豐腴,倚著華麗的靠墊而坐,眼睛像是盯著正前方,眉宇間流露出矜持、傲慢的神色;第二個手執如意作舞的是王戎,眼睛也平視前方,一副自得其樂的表情;第三個捧杯縱酒的無疑是唯酒是務的劉伶,他蹙額回首,作欲吐狀,小童則手持唾壺在身旁跪侍;第四位是手執尾塵的阮籍,他身著寬大的衣袍,似面帶微笑,悠然而坐,旁邊的小童端著杯幾,俯首侍候。畫中人物彼此之間以蕉石樹木相隔,使氣氛靜穆安閒。在這幅殘缺的《竹林七賢圖》中尚缺嵇康、向秀、阮鹹3人。
《高逸圖》現藏於中國上海博物館,它縱45.2厘米,橫168.7厘米,是一幅彩色絹本的人物畫。此畫構圖採取樹石與人物相間隔,次要人物與主要人物相襯托的手法,既突出了主要人物,又將各個人物的動作情態統一於和諧的環境之中。
《高逸圖》描繪了四個“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隱士,其形象、表情、姿態、服裝,都儼然魏晉士族名流的風度,在他們旁邊或身後,各有一個侍者在小心地侍候著。
作者用筆細膩,流暢自如,畫中除了人物外,還襯以花木樹石,將人物間隔開,既能突出每位士大夫的個性,又能把每個人物的動作情態統一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之中。
畫中所畫樹木,先是用有變化的線條勾出輪廓,然後用筆按結構皴染,古雅簡練,呈現出山石的質感,也使人物環境充滿了冷僻靜穆的氣氛。《高逸圖》開啟了中國五代畫法的先河,是中國歷史人物繪畫的佳作。
畫家小傳
孫位,生卒年不詳,東越(今浙江紹興)人,一名遇,號會稽山人。性情疏緊,襟抱超然,擅畫人物、道釋、松石、墨竹,尤以畫水著名,與擅畫火的張南本並稱於世。曾在應天寺、昭覺寺、福海院畫過許多壁畫,其畫筆精墨妙,氣象雄放,情高格逸。代表作品有《高逸圖》、《春龍起蟄圖》等。
孫位是晚唐時的著名畫家,唐僖宗李儇因黃巢起義而逃到了四川,孫位以御用畫家相隨入蜀,到四川做了“文成殿下道院將軍”。孫位曾在四川的昭覺寺、應天寺畫《墨竹》、《天王像》、《松石》和《龍水》,當時在蜀中曾有“畫山水人物皆以孫位為師”一說。
據《宣和畫譜》記載,孫位的畫作至宋時有26件,而流傳到現在的只有《高圖》。孫位的《高逸圖》又名《七賢圖》,畫名“孫位高逸圖”為宋徽宗趙佶所題,這幅圖所描繪的是魏晉時期膾炙人口的竹林七賢的故事。畫家通過嫻熟高超的技術,出色地刻畫了魏晉士大夫“高逸風 度”的共性,又刻畫出了他們的個性。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