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
《簪花仕女圖》是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作者周昉,描繪的是春日陽光下幾位貴婦賞花遊園的場景。畫面上,貴婦們一律是高髻簪花,蛾眉杏眼,步步春色,款款閒情。最右側的仕女,髮髻插一枝牡丹花,左手執拂塵引逗小狗。相鄰的婦人輕提肩上柔滑的絲衫,似乎不勝春陽的奧熱。手持團扇的侍女位置靠後,她的神態最為淡然,扇面上一簇灼灼的花朵遠比她要光艷奪目,說明著她的獨特身份。接下來的一位婦人,髻插粉荷,右手拈一朵紅花凝神觀賞,與面前振翅的仙鶴,形成動靜相宜的場景。第五位婦人雖然位置稍遠,體態顯小,但她頭戴海棠花,身披朱紅披風的形象,卻肅然而露顯貴之氣。畫面最左側的婦人,頭上的簪花應該是素淡的芍藥,她右手裡輕輕捏著一隻蝴蝶,不勝嬌羞,而她明顯側身顧盼的姿勢,和最右側的婦人側身凝睇之姿遙相呼應,間有名獒瑞鶴花枝蝴蝶穿插,整幅畫面便渾然一體了。按時間來看,周昉創作這幅畫的時代,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盛唐已經過去,可是,畫中婦人們卻嫻雅得如同一個春夢,也許,畫家無意讓她們經歷世間的繁複,只讓她們在畫面上慵懶著,在時間裡閒逸著,儘管,這種閒逸里也會讀出些“春花秋月何時了”的虛空無奈。
作品評價
《簪花仕女圖》是唐代仕女畫標本型作品,在此之前,繪畫大多表現的是歷史宗教人物,如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那種亦仙亦幻的美,如同隔著浩渺河漢,離凡塵中的我們有些杳渺。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卻是將唐朝貴婦真實的生活場景推到了前台。也許,周昉無意留給千年之後的品評者太多有關唐朝生活場景的記錄,他甚至不願添加亭台樓閣做點綴,只是要把心儀的女子推到薄薄的絹素上,用細而簡勁的線條,淡而豐富的敷彩,一遍遍地描,一筆筆地畫,描畫出薄如蟬翼的衣裙下膚如凝脂的質感,描畫出豐腴婀娜的身姿里柔和恬靜的美感,讓千年之後的我們,驀然回首,驚嘆於她們遙遠而逼人的美麗。
周昉們塑造的豐腴健碩、短頸袒胸的仕女形象也成為那個時代的審美特徵。不久前,我在敦煌看彩繪壁畫和洞窟造像,唐朝的那種線條飄逸,繪製精美,以及人物眉宇間總是隱含不露的笑意,和周昉的簪花仕女是一脈相承的。唐宋之後的造像或繪製,雖然也算艷麗,結構也還完整,卻總感覺多了些倉促,少了些細膩,多了些塵囂,少了些神怡。這樣看來,畫面上的這些簪花仕女,袒露的也是一個朝代的豐腴和大氣。
◎工筆重彩人物畫的標準樣式之一;
◎周“周家樣”的代表作;
◎是一幅自南宋以來歷代遞傳有序的珍貴畫作
作品命名
《簪花仕女圖》之命名,得於美女頭上一朵碩大盛艷的牡丹。嬌嬈旖旎的花瓣,有著花冠的氣派,卻不失嫵媚,承著唐人的別情厚愛,連同那帶著生命的綠枝,一起植於仕女高頎的秀髮中,或許還合著露珠,配著仕女蓬鬆的高髻和精緻、透明而坦蕩的裙衫,達到了畫家的要詣,“風帶舒還卷,簪花舉復低”,正應了謝偃的《踏歌詞》。花有枝,枝可有簪的用處。在傳統的簪、笄未大加修飾的漢代,花便成了簪的補充樣式。
《簪花仕女圖》扇上牡丹,與髻上之花和得那么自然,也那么從容。圖中除一朵深紅的牡丹外,余皆為淡色牡丹,別於一般人的深色之癖,正是“閒花淡淡春”,與裴士淹詠白牡丹之情愫相似。
畫家小傳
周昉,生卒年不詳,字仲朗,長安人,出身貴族,官至宣州長史,擅長人物仕女,畫法上“效張萱,後則小異”。所畫人物,既能形似,又能神似,能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同時,周昉還擅長畫宗教畫,創造出了“水月觀音”這一美妙形象,被後人稱之為“周家樣”。傳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圖》和《揮扇仕女圖》。
周昉的作品
周昉的作品現存者相傳有《揮扇仕女圖》、《調琴啜茗圖》、《簪花仕女圖》等。其中《揮扇仕女圖》,絹本(北京故宮博物院),描繪宮廷夏日婦女們睏倦慵懶的生活,反映了她們生活在令人窒息的深宮之中的寂靜、鬱悶的精神狀態。挺直的線條和衣紋近乎方形的轉折,是這幅畫的用筆特色。《簪花仕女圖》,絹本(遼寧省博物館),精緻地刻畫了幾個身披輕紗、高髻凌風的貴婦在庭院中閒步、賞花、採花、戲犬等的生活情節。她們步履從容,但眉宇間卻流露出若有所思的心態。圓渾流暢的線條,艷麗豐富的色彩,出色地表現了“綺羅纖縷見肌膚”的效果。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