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
文人畫筆墨法式建立後,便將筆墨向所有畫科拓展,很快完成了山水、花鳥的寫意化,這是文人畫完善的標誌。但由於文人畫筆墨多具有抽象性和獨立性,人物畫因受到造型和輪廓的限制很難被引入其中,文人畫“用墨”也很難用於人物畫,這就使得人物畫的發展落後于山水、花鳥文人畫。“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則完成了人物畫筆墨的寫意化。
在“揚州八怪”中,黃慎是引書法為畫法最突出的一位,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他的書風決定了他的畫風。在他的畫中,能真切體會出書風即畫風的風格。在他的小寫意畫中,以行書筆法為之,在大寫意畫中,以草書筆法為之。應該說是他的書法確立了他文人畫藝術的品性。以往的水墨寫意人物,基本上都是勾完整體的人物衣褶、輪廓後,再在輪廓內塗上水墨。梁楷曾以水墨寫人物,但他多用沒骨潑墨,而很少用線,或是線多,不能將線和墨加以結合,所以這些人物畫都不能稱為寫意畫,只能稱為水墨畫,但黃慎的寫意人物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寫意。
黃慎將“拖泥帶水”的墨法和靈動的草書筆法,直接用於人物身上,他的畫是用粗筆濕墨揮灑,從墨中引出線,再由線變成墨。而且,黃慎是以草書的筆意對人物的形象進行高度的提煉和概括,筆不到而意到。黃慎的人物畫,大多是以市民、漁夫為題材的,真實地再現了貧苦人民的生活現狀,與那些描寫帝王高官、名人高士的題材有天壤之別。
賞析
這幅《醉眠圖》描繪的是八仙之首的鐵拐李醉眠的情狀。畫幅上部有作者題寫的草書“誰道鐵拐,形肢長年,芒鞋何處,醉倒華顛”16個字,這幅畫詩畫交融,極富哲理,令人深思。畫中鐵拐李背倚酒罈,伏在一個大葫蘆上作醉態狀。
葫蘆口冒著白煙,與天地交織在一起,給人以茫茫仙境之感,把鐵拐李這個無拘無束、四海為家的“神仙”的醉態刻畫得獨具特色,突出了主題。正如鄭板橋說的那樣:“畫到神情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此圖構圖奇妙,作者將人、葫蘆、包裹和鐵拐堆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三角形,並且作者極力誇張畫中的大葫蘆,雖然只用線條勾出,但卻能化實為虛。背景中的空白處用從葫蘆里噴出的酒氣添充,顯示出作者的獨具匠心。畫中作者的題款也使畫面的布局富有了變化。作者以禿筆揮灑,大膽潑辣,僅幾筆就勾出了葫蘆,但質感十足。對於人物頭部的刻畫,作者所用筆墨比較活潑,粗中有細,細中有粗,用赭色對禿頭略作渲染,使前額凸出明顯,自然逼真;作者用禿筆點刷出人物蓬亂的頭髮和眉毛,把醉酒的鐵拐李形象描繪得如準確而形象。
在這幅《醉眠圖》中,黃慎高超的表現技巧和獨到的造型能力被表現得一覽無餘。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