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澗寒松圖》

《幽澗寒松圖》

《幽澗寒松圖》近乎正方形的幅面和平面的取景方法,使畫家不得不採用特殊的構圖方式,將通常所畫的寬廣水面壓縮成一條溪流,從前景緩緩流過。他用輕重乾濕不同的側峰微妙地畫出山石的頂面與側面,以表現其立體感,此畫對這一畫法的運用可謂登峰造極。畫中所展現的是幽靜清涼的景色,而這正是倪瓚心目中的寧靜有序、遠離塵囂的理想環境。

基本信息

簡介

《幽澗寒松圖》描繪了疏朗的樹叢,平緩的土坡,茫茫的遠山,層疊的寒泉;山巒以側鋒乾筆擦而成,濃淡交迭的墨色令土山石坡剛柔相濟,形簡意繁。

樹木用中鋒細筆描繪,取松疏姿態,樹葉用松針點,樹幹上的疤節點以濃墨,四周用淡墨渲染,將此疏林坡岸,淺水遙岑之景烘托得極富生趣。全畫筆法秀簡淡,意境荒寒,枯筆淡墨,蘊藉超脫之志,著墨不多而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元四家”之一的倪瓚(1306~1374),字元鎮,號雲林,江蘇無錫人。他生長在太湖之濱,對清遠秀麗的湖光山色有深刻的體會,所畫山水,平遠蕭疏,閒散野逸,他的筆墨簡約恬淡,在"元四家"中以"惜墨如金"而見稱。後人認為他的畫是"逸品"的典型代表。

作者畫風

倪瓚的繪畫開創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在繪畫史上不僅被列為“元四家”之一,而且還被當代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倪瓚擅畫山水、竹石,早年拜董源為師,後師法唐末五代著名山水畫家荊浩和關仝二人。

畫法墨色清淡,用側鋒,以乾而帶毛的“渴筆”畫山石樹木,作折帶皴,間用披麻皴,多用橫點點苔,皴擦多於渲染,畫樹多取松疏姿態。他還好畫疏林坡岸、淺水遙岑之景,意境蕭散簡遠,簡中寓繁,用筆似嫩實蒼。構圖上他喜歡採用平遠構圖,近景高樹數株,中景多是遼闊的湖面,而遠山被提到了畫幅最上端,構成兩段式章法,使畫面具有遼闊、曠遠的特殊效果。倪瓚畫竹也極負盛名。

倪瓚寫,往往超乎於形似之外,著重於抒發“胸中逸氣”,他不去刻意追求形似,而是把自然的山水當做自己寄興抒情的依託。

創作背景

《幽澗寒松圖》是倪瓚晚年的一幅作品,晚年的倪瓚,經歷了元代末年紛至沓來的天災人禍,也經歷了生活從富裕悠閒到窮困潦倒的大起大落,一直在太湖周邊,過著浪跡天涯的生活。於是,在流浪的途中,一幅名垂後世《幽澗寒松圖》就產生了。

如果你要到太湖邊上去你可以看到,除了惠山是300多米高,其他了山全都是100多米,百八十米的這樣,都沒有高山,所以它是寫實,他是根據他在漂泊當中的所見所聞。他是一種寫實山水,那么幽見寒松呢,除了我們所說的這個分段構圖以外,還有他明顯的這種乾筆的折帶皴,就是說像古代人穿的絲綢的衣帶折過來一樣,自然的這種翻折的這種痕跡。它的這個皴是這樣的,也是主要用來表現在這些太湖邊上的一些碎石,土坡的,都是從生活當中提煉出來的繪畫語言,那么還有一些用這個細筆空勾出的一些樹幹點的這些樹葉還有其他的一些雜樹的枝條,都明顯地具有倪贊自身的這種面貌,所以說這是一種定型的,典型的風格。

正如憂患與流放成就了屈原那樣偉大的詩人一樣,困頓與漂泊也成就了倪瓚這樣一位傑出的畫家。早年,倪瓚的家族曾為江南著名豪富,隨著家庭由盛而衰的變故,倪瓚的畫風也隨之改變。到晚年畫《幽澗寒松圖》的時候,他已經完全確立了屬於自己的個人風格。

那么後來他的夫人也死了,他的心境就一直不好,所以就不能像以前一樣那么優越的生活,因為以前他是一個非常講究節瞥的人,他家裡頭的樹都是要經過他自己的那些侍從,僕人都要用刷子刷乾淨的。樹幹都要刷乾淨的,他是很講究的,所以呢,過了流浪生活以後,就講究不了這些了,而且到他晚年的時候,他就窮到什麼份上了,就連招待客人的錢都沒有了。去到朋友家去作客,喝人家一壺吃兩個麵筋就覺得這是,啊呀非常美味的好飯。所以這個反差非常大,那么在他的這個匯報當中也是,就是從他早期的那種比較溫潤的,學習董劇那種甚至還有親密重彩的那種設色,而是濕筆的,很溫潤的那種風格。慢慢地就轉化為一種非常枯淡,非常孤獨的,而且整個的逸韻非常的冷寂那么一種生活。所以這個前後的變化非常大,就基本上到他五六十歲的時候,他的這種個人的風格就定型了,那么定型以後基本上他的這個山水畫主要的就是乾筆,淡皴,枯墨。

作品價值

倪瓚的作品,無不以自然為自己的創作源泉。只不過他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把自然的山水當作自己寄興抒情的依託。倪瓚距今已近700多年,他的畫跡僅有數十幅留存至今。由於倪瓚具有極高的國際聲譽,其作品在國際藝術市場有較高的價值,但出售的作品卻極為罕見。只是在1995年,香港佳士得推出倪瓚的一幅書法作品《詩草尺牘》,以332萬港幣成交,創下佳士得在港的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紀錄。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