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石濤所繪。石濤是明朝宗室,作品中往往流露身世之感,激昂悲憤,蒼涼憂鬱。石濤以山水見長,兼工花卉。他主張“搜盡奇峰打草稿”,又主張“我之為我,自有我在”,而且廣泛吸收前人技法,融會貫通,獨來獨往,自成一格。他的畫風富有創新精神,在運筆用墨、設色構圖上皆突破陳法,令人耳目一新。石濤晚年在商業都市揚州賣畫,他恣肆奇拙的畫風,對“揚州八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這幅《淮揚潔秋圖》描繪的是淮揚秋景。畫面上秋水茫茫,蘆葦叢生,近處有掩映在樹叢中的數間屋舍。幾點紅楓增加了秋天的氣息,江面上一葉孤舟,一漁翁泛舟水上,使畫面平添了許多超然之感。畫中河岸呈月牙形,占據了畫面的二分之一左右,河灘上的蘆葦與之相向,構成呼應之勢。
這幅畫運用了石濤特有的“拖泥帶水皴”,連皴帶擦,濃淡、乾濕並用,描繪出濕潤沃疏的質感。畫中的房屋用粗筆,蘆葦用細筆,形成生動的對比。此圖滿幅灑落的濃墨苔點,吸收採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點土石,配合著尖筆剔出草叢,使整個畫面蕭森郁茂,蒼莽幽邃,體現了一種豪情奔放的壯美。
賞析
石濤此畫上河岸邊的城牆中屋舍層層。河岸及城牆內外的叢樹以水墨點畫,垂柳與河岸邊葦草用白描畫法。田地與土坡以“拖泥帶水皴”畫出。垂柳和土坡上又有赭石作點,明淨雅潔。下方虛畫,雲霧迷漫。遠處淡墨渲染。畫面的上部有畫家一段富有詩意的題跋,敘述了古揚州的變遷,並抒發了作者的感慨,增加了畫面的氣氛,引人聯想。此圖布局新穎,靈活運用了各種筆勢,淋漓盡致地描繪出自然山水變幻莫測的風貌,形成了他自己獨特多樣化的風格。
圖繪城垣一角。城內房屋人家,城外荒田坡岸,河川蘆灘。遠處崗巒延綿,煙波杳靄。水面輕舟一葉,一人獨棹其上。畫面以平遠法構圖,運以[拖泥帶水皴],連皴帶擦,且乾濕、濃淡墨並用,施以赭色,使畫面呈現一派清秋景象,韻致幽雅,意境深遠。其上自題[淮揚潔秋圖],並題七言長詩一首。末識[為山老道先生正。大滌子極]。鈐[痴絕]朱文長方印,[若極]白文方印,[零丁老人]、[於今為庶為清門]朱文方印。另鈐[□齋珍藏]等鑑藏印。
畫風影響
在清四僧中,山水、花鳥、人物全能者就屬石濤了,他不僅在繪畫上才能過人,而且在理論上也有著自己的真知灼見,並著有《苦瓜和尚話語錄》。石濤的山水畫多師元人,以元人筆墨為根基,意境營造也未脫元人多遠。
石濤對北宋巨然和元代倪瓚用心頗多,沈周、藍瑛的成分也不少。他畫中的山石結構和山川的起伏都非常生動真實。雖然石濤臨學古人,但他學畫不是“死學”,而是以“自己”為主,通過自己的胸臆觀察自然,將所學的東西變得了無痕跡。石濤對臨習各家而不知變通的做法甚是不滿,他在一方常用印上刻“搜盡奇峰打草稿”7字,表明了他對真山真水的重視。石濤山水畫的風格樣式較多,但總體是水墨變幻,清剛縱放,情調新奇。其筆墨、技法變化多端,神奇莫測,有時大筆潑墨,有時乾筆細皴,筆法的肥瘦、方圓、尖禿、軟硬、橫斜、順逆,配合著墨、水、色的全面運用,使得各種物象躍於筆端。石濤善於用點,曾在《大滌子題畫詩跋》中稱:“點有雨雪風晴、四晴得宜點;有反正陰陽襯貼點;有夾水夾墨、一氣混雜點;有含苞藻絲、瓔珞連牽點。”
石濤繪畫對傳統的最大突破在於章法,在他的作品中,布局變化多端,新疑奇妙,能給人一種強烈、新鮮的視覺衝擊感。且石濤作畫無固定章法,純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在皴法方面,石濤也是不拘一格的,此外,他還喜用各種夾葉、圓圈、三角形等來疏通畫面,使畫面蓬勃靈動,生機盎然,以增加變化。一直以來,文人畫都十分注重利用題跋來補充畫面的不足或升華畫面的意境,所以題跋大多位置固定,字型統一,內容也大多是就畫論畫。而石濤在作品中的題跋,有時在畫面的上方,有時在下方,有時在中間,有時在邊角。寫題跋所用的字型有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等,甚至有時還會出現篆字,有時長篇大論,有時則僅署“窮款”。其跋文的內容也豐富多樣,如闡發畫意,論述畫理,慨嘆身世,針砭人生等。此外,石濤也擅畫花果蘭竹,筆意自由暢快,與朱耷同以水墨豪放著稱。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