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此圖由王繹畫楊謙(號竹西)小像,倪瓚補畫松石平坡。圖中楊謙留著長發,頭戴小帽,身著長袍,持杖獨立。人物面部用細筆勾描,略用淡墨烘染,形象生動逼真。筆墨不多,卻較好地表現了楊竹西“清謙謹慎”的性格。畫像後親以小石的弧松,更加烘託了楊竹亡在宋亡後不仕朝遷的氣節。畫中倪瓚題云:“楊竹西高士小像,嚴陵王繹寫,句吳倪瓚補作松石。癸卯二月。”癸卯為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卷後有元人鄧元祜、楊維禎等十一家題記。
賞析
這幅《楊竹西小像》中的人物由王繹畫,倪瓚補畫松石平坡。畫中倪瓚題云:“楊竹西高士小像,嚴陵王繹寫,句吳倪瓚補作松石。癸卯二月。”癸卯為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卷後有元人鄭元祜、楊維禎等十一家題記。鈐名章、藏印等80餘方。根據畫中題跋釋文,可知這幅作品已歷明、清兩代著名收藏家項元汴、伍元蕙、宋犖等遞藏,是一件流傳有序的元畫精品。
楊竹西即楊謙,楊謙是南宋遺民,號筆西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不屑於入世,隱居江南,與倪瓚、王繹等人交往密切。圖中楊謙應該是在策杖緩行,他頭戴烏帽,身穿長袍,須髯下垂,面相清癯、磊落而有神,兩眼前視,略帶微笑,形象慈祥。此圖所繪應為楊謙晚年的肖像。楊謙所立坡上,身旁點綴石堆、一株枯松等簡單襯景,烘託了特定環境中的特定人物,更顯示出了楊謙在宋亡後,身著野服,不肯趨炎附勢的氣節和情操。《楊竹西小像》純用“白描”手法,以鐵線描為主,線條簡練、挺拔,造型端莊,刻畫了楊竹西的清廉、謹慎的性格,被視為形神兼備之作。
作者用細筆勾描人物面部五官及鬚眉,比例協調,略烘淡墨,使形、神躍於紙上。衣紋以中鋒運筆,寥寥數筆,就把身體的體積感和衣服的質感表現出來了。倪瓚所畫松石,筆墨枯淡、松秀,與人物相得益彰,體現出特定時代文人雅士“抗簡孤潔,辟處窮居”的境遇。
評價
這是一幅元代人物肖像畫的經典作品。圖繪一老者策杖立坡間,旁點綴松石等簡單襯景。本幅左側倪瓚題款:“楊竹西高士小像,嚴陵王繹寫,句吳倪瓚補作松石。癸卯二月。”癸卯為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據款識可知此卷為王繹、倪瓚合作而成。此圖所繪應為楊氏歸老林泉後的晚年肖像。圖中楊謙頭戴烏巾,右手執杖,衣袍寬鬆,面相清癯、磊落而有神。描繪精細,人物面部均以淡墨為之,以線為主,略事烘染,著墨不多而神情畢肖,特別是面部皺紋全以淡墨彎曲的線條畫出,表現了畫家嫻熟的用筆。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平。倪瓚所補松石,筆墨枯淡、松秀,與人物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一幅精美的肖像畫作品。此圖後紙有元鄭元祐、楊維楨等等題九段,鈐名章、藏印等80餘方。(元鄭元祐、楊維楨題跋釋文)歷明、清兩代著名收藏家項元汴、伍元蕙、宋犖等遞藏,是一件流傳有緒的元畫精品。
畫家簡介
王繹(約1333-?)元畫家。字思善,自號痴絕生,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居杭州。自幼喜畫,年十二三,即已能寫照。繼得吳中顧逵指授,畫藝益進。所作多線描,少暈染,往往於晤對談笑間默記人物情態,然後落筆貌寫,具得其神氣。所著《寫像秘訣》,中有《彩繪法》、《寫真古訣》、《收放用九宮格法》等內容,為現存較古的畫像技法著作。所知傳時作品僅有這幅《楊竹西小像》。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