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名稱】五代李成讀碑窠石圖
【類別】中國古畫
【文物原屬】私人收藏
圖中央聳立著龜座龍顏巨碑,一位騎驢過客與童子駐步讀碑,幾棵蒼老枯樹起於亂石中,背景則是一片空茫荒寒淒迷、氣象蕭疏,寓寄世道興衰榮辱的感慨。
作品賞析
北宋時,人們從山水畫中尋求樂趣的心態已十分普遍,“不下堂筵,坐窮泉壑”成為當時的社會時尚,也說明自然美的山水畫空前興盛起來。宋初有“三家山水”,即李成、關仝和范寬。李成的山水畫師法荊浩,也學過關仝,但青出於藍,作品多表現山東平原的山水特色,且最長於平遠寒林,能達到“神化精靈,絕人遠甚”的境地。北宋《聖朝名畫評》評李成的作品為“神品”,說他“能畫山水林木,當時稱為第一”,“思清格老,古無其人”。
《宣和畫譜》也說“凡稱山水者,必以成為古今第一”。李成山水真跡北宋末年已很少,米芾在《畫史》中說“李成真見兩本,偽見三百本”,可見李成作品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李成的畫繼承了荊浩、關仝北方山水畫派的成就,並發展成新的風格。李成山水畫的藝術特點是“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李成以爽利灑脫的筆致和富有微妙變化的墨色,表現煙雲靄霧和風雨明晦的氣候變化中山川大地的靈秀。後世稱李成這種清淡而有層次的用墨為惜墨如金。
觀此圖不禁使人陷入一種蒼涼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塊殘碑,幾株枯樹,原野淒涼。作者表現出人世滄桑,往事如煙,不堪回首之感,表現出他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畫中殘碑以淡墨染正側面,斑駁漫漶;環繞殘碑周圍的枯樹盤復,枝幹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荊棘枯草,所有的景物都烘托出無限悽愴之氣氛。
荒寒的原野、勁拔的枯樹和矗立的石碑,使人產生對逝去歷史的追憶和時代變遷的感慨。景物氣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畫中蘊含著耐人尋味的哲理。畫中的寒林枯樹變化多姿,用筆尖利,窠石土坡圓渾秀潤,符合李成“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端穎脫,墨法精微”的特色。碑側寫有“王曉人物李成樹石”字樣。此畫清初曾為著名收藏家安歧、梁清標等人收藏,後進入清宮,畫上鈴有“安儀周家收藏”、“蕉林居士”、“孫承澤印”及乾隆收藏諸印十餘方,並經《珊瑚木難》、《清河書畫舫》、《大觀錄》、《墨緣匯觀》等書著錄,被公認為是最能代表李成畫風的傳世名作。
作品介紹
北宋初期的畫壇,范寬、關仝、李成稱雄,但此消彼長,到中期時就只有李成一枝獨秀了。李成是唐宗室的後裔,此時已家道衰落,雖獨創畫格,名重當時,但似乎仍無意以此為業,“吾儒者,粗識去就。性愛山水,弄筆自適耳,豈能奔走豪士之門與工技同處哉”。然而才命不遇,遂放意於詩酒間,最終醉死客舍,年僅四十九歲。但其堅挺圓健的勾勒,淡墨精秀的墨法,獨創的“蟹爪樹”、“鬼臉石”,卻後繼有人。當時有李宗成、翟院深、宋迪、許道寧等師之,後代則有郭熙、王詵等,形成一個強盛的畫派,幾乎籠罩了北宋的畫壇。傳世的李成的畫,僅據《宣和畫譜》著錄的有一百五十九件,而米芾則見到了三百多件,但他以為只有兩件是真的,其餘全是贗品。到現在,據專家的鑑定,似乎還是《讀碑窠石圖》比較接近於李成的原作,但也屬宋人摹本。也許米芾見到的三百件畫中大部分,其實並非後人刻意造假,而是學畫人精心臨摹之作。如趙佶臨摹的唐《虢國夫人遊春圖》,後人視同真跡。
《讀碑窠石圖》縱126.3厘米,橫104.9厘米,雙幅絹本,墨筆。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圖繪荒野寒林,窠石錯疊,枯枝槎椏,林中昂首龜趺上馱著一塊碑,碑前有主僕兩人,主人騎騾,正神情專注地俯身仰首細讀碑文。僕人則拄杖站立,目顧他處,心不在焉。古人樹碑刻石,為的是記錄人或事,以傳遞後人。而當時記錄或傳遞信息的工具尚不發達,人們也往往是通過碑文來了解前人、前事。畫中的人物正深深地沉浸在對歷史的緬懷之中,人世滄桑,往事如煙,氣象蕭疏,煙林清曠。後人聯想到李成的身世,似乎與此圖的氣息非常之契合。加上滿紙勾勒勁挺、墨韻秀潤的“蟹爪樹”、“鬼臉石”,功力深厚,乃是典型的李成手筆。在石碑的側面,有小字書:“王曉人物、李成樹石”,更讓後人將此畫歸於李成名下。但是據宋末周密的《雲煙過眼錄》記載,他當時所見已僅剩半幅,並無人物,於是今之學者又據此斷定此圖為宋代的摹本。
宋畫大多用絹作畫本,絹利於勾勒,濕筆皴、染。李成的雄強遒勁、弧曲而極富折轉韻律的勾線,可以說將中國畫的線條之美發揮到極致。然而,隨著元代文人畫的興起,漸漸改用紙作畫本,紙利於乾筆皴擦,而文人崇尚“平淡天真”的意趣,於是改以五代的董源、巨然為宗師,勾、皴的線條漸漸變得松秀率意,與宋畫的鐵畫銀鉤、法度謹嚴大相逕庭。這種技法上的演變,在山水畫中尤為明顯,那是因為文人對山水畫情有獨鍾,至“元四家”崛起,其技法已臻佳境。然而人物、花鳥畫卻在元以後漸遭冷落,故雖也受山水畫變法的影響,但畢竟沒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新技法。
畫家簡介
李成(919—967)宋初傑出畫家。字鹹熙。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曾流寓青州(今山東益都)。因為信在“營丘”,故又稱“李營丘”。幼好文學,氣調不凡,性情曠磊有大志。畫山水,北宋初推為第一。初師關同,後自成一家。惜墨如金,常用直擦的皴波,寫平遠寒林。畫樹木節處,不用墨圈,只點下大點。通過用淡墨塗抹,所作雪景,峰巒林層,凡煙支變滅,水石幽澗,樹木蕭森,山川險易,莫不曲盡其妙。民載中說他的畫:“掃千里於咫尺,寫萬趣於指下”。江少虞的《皇朝事實類苑》里說:“成畫平遠寒林,前所未嘗有。氣韻瀟灑,煙林清曠,筆勢穎脫,墨情精絕,高妙入神,古今一人,真畫家百世師也。……”
《宣和畫譜》說他擅長描寫“山林藪澤,平遠險易,縈帶曲折,飛流危棧,斷橋絕澗,水石、風雨、晦明、煙雲、雲霧之狀”。其作品有:《盤車圖》、《漁樂圖》、《寒鴉圖》、《山水圖》等。宣和御府所藏有一百九十五卷,真偽難辨。只有翟院深的摹本,非常近似,可以亂真,但缺少神氣。現在保存的宋畫中有他和王曉合作的《讀碑窠石圖》。
中國傳世名畫(一)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