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三友圖》

《歲寒三友圖》

《歲寒三友圖》,圖中松、竹、梅的構思,已明確傳達出借“歲寒三友”表達出的剛正、堅貞的氣節。此後《歲寒三友圖》成為畫家表達超然高潔之氣概的固定程式。

基本信息

國畫簡介

在中國畫中,是常被表現的題材,而在“文人畫”中,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風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現人格品質和氣節。蘇東坡有詩曰:“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如文同畫梅、竹、石題:“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是三益友。”松樹早在唐代吳道子時就常被畫在壁障上,後世多在山水畫中運用,也有單獨畫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筆下的“常客”。梅的畫法在楊無咎時創出後,後世畫梅能手也層出不窮。到趙孟堅時才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創“歲寒三友”之格。

松樹

唐寅《歲寒三友圖唐寅《歲寒三友圖

松樹四季常青,姿態挺拔,葉密生而有層雲簇擁之勢,欹斜層疊,不啻馬遠、劉松年筆意。在萬物蕭疏的隆冬,松樹依舊鬱鬱蔥蔥,精神抖擻,象徵著青春常在和堅強不屈。松樹的品格是國人最為崇拜的。

翠竹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徵,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冬不凋,清秀而又瀟灑。古往今來,“不可一日無此君”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

梅花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韻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的姿容、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漫天飛雪之際,獨有梅花笑傲嚴寒,破蕊怒放,這是何等的可愛、可貴!

趙孟堅畫

《歲寒三友圖》南宋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南宋 趙孟堅《歲寒三友圖》南宋 趙孟堅

冊 紙:水墨

尺寸:32.2 x 53.4公分

收藏地址:台北故宮博物院

淨瑩淨的紙面上,畫家以墨筆畫上一株飽結花朵、苞蕾的梅枝,繼而交錯、繞夾著如星芒般的松針與墨影般的竹葉,將它們橫斜置於畫面中央。這三株折枝植物的組合,不但是一件寫生佳作,同時畫中「歲寒三友」-松、竹、梅的組合,又代表當時文人認為應該具備的節操與美 德。
從宋代開始,中國畫裡的花草樹木,在講究其形態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松、竹、梅,因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學、藝術中,得到許多人們的青睞與讚賞。但將它們組成「三友」,並用來比況身處亂世,不變其節的忠貞之士,卻已是南宋末年的事了。

這幅「歲寒三友」的作者,為南宋末年,集文人、士夫、畫家身份於一身的趙孟堅(1199-1264或至1267)。由於經歷喪國的痛楚,趙孟堅常以水墨或白描畫梅、蘭、水仙等,來表達他清高堅貞的品格。「歲寒三友」圖亦工亦寫,梅花以淡墨襯染著用細筆、濃墨所圈鉤的花瓣,松針用筆尖挺勁拔,墨竹則以中鋒運使,挺勁有力。松、竹、梅畫法各異,筆墨清新,充滿韻致,是幅極具精神的南宋小品。

趙孟堅《歲寒三友圖》趙孟堅《歲寒三友圖》

這幅《歲寒三友圖》以折枝形式將梅、松、竹組合在一起,雖然畫得比較工整和寫實,但與那種勾勒著色的工筆重彩則迥然有別。重墨粗線畫出的竹葉、勁挺而規整排列的松枝與圈勾後顯示為百花的梅朵,形成視覺形式的韻致。

宋以後,“歲寒三友”也常被作為瓷器的裝飾題材,或是用石塊、柏樹代替梅或松樹而組成歲寒三友圖的。趙孟堅晚年多作梅竹,他所畫墨竹取法文同,而用筆比文同瘦勁,並著意竹葉的大小、長短變化;他所畫的墨梅學楊無咎,但比楊的筆法更為清瘦雅逸,顯得爽利。趙孟堅在書梅竹三詩卷中曾這樣寫道:“從頭總是楊湯法,拼下功夫豈一朝。”又說:“濃寫花枝淡寫梢,鱗皮老乾墨微焦。筆分三踢攢成瓣,珠暈一圓工點椒。”

“歲寒三友”至趙孟堅時成定格,梅、蘭、竹、菊“四君子”畫的程式中,墨蘭又是趙孟堅所創。他的墨蘭也受文同畫竹之法的影響,以筆墨直接寫出蘭葉,點出蘭花,把蘭葉翻卷剛柔和蘭花的婀娜姿態表現得十分傳神。而且,趙孟堅還創出一筆長、二筆短、三筆“破鳳眼”的寫蘭規則,概括了草本植物的生長規律,他之後的花草畫家多借鑑這種蘭葉的穿插方法。此外,趙孟堅還創出了水墨水仙畫法,是以雙鉤渲染,把水仙的凌波絕塵之情態表現得非常傳神。從他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趙孟堅留給後世的,不僅是畫跡和畫法,更重要的是一種品格,人們所追求的是他的“意”和“跡”的高度統一。

徐世昌畫

《歲寒三友圖》《歲寒三友圖》—徐世昌畫

這幅《歲寒三友圖》以折枝形式將梅、松、竹組合在一起,雖然畫得比較工整和寫實,但與那種勾勒著色的工筆重彩則迥然有別。重墨粗線畫出的竹葉、勁挺而規整排列的松枝與圈勾後顯示為百花的梅朵,形成視覺形式的韻致。

徐世昌(1854~1939年),字卜五,號菊人,別署水竹邨人,生於河南衛輝。1918年至1922年任民國大總統。1922年6月,徐世昌被派系“逼宮”下野,隨後到新鄉衛輝,開始過詩、、畫三位一體的“隱逸”生活。

徐世昌六歲開始學畫,善畫山水、松竹,尤其喜歡繪製扇面,他的代表作《晴風露月四竹圖》極為出名,人稱:“畫中晴,振雨露聲;風竹搖曳飄灑,露竹沐甘浸潤;月竹清漪宜人,為竹作中之精品。”

八大山人畫

基本資料

歲寒三友圖歲寒三友圖

作品:歲寒三友圖
作者:八大山人
規格:172×69cm
估價:RMB 3,000,000-5,000,000
成交價:4,350,000

內容:瑩淨的紙面上,畫家以墨筆畫上一株飽結花朵、苞蕾的梅枝,繼而交錯、繞夾著如星芒般的松針與墨影般的竹葉,將它們橫斜置於畫面中央。這三株折枝植物的組合,不但是一件寫生佳作,同時畫中「歲寒三友」-松、竹、梅的組合,又代表當時文人認為應該具備的節操與美德。
從宋代開始,中國畫裡的花草樹木,在講究其形態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松、竹、梅,因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學、藝術中,得到許多人們的青睞與讚賞。但將它們組成「三友」,並用來比況身處亂世,不變其節的忠貞之士,是南宋末年的事了。
圖中款識:丁丑十一月望日友翁沈先生自豫將歸贛八大山人浮白於洛陽再浮白於漢陽王家曰:麟今年六十有八也望七可預為壽叄友歲寒梅竹松也畫竹(八大山人至日)相見幸會惿葦大官之廚大火西流而為之畫伴隨其諱以為之賀曰預賀由來吳楚星同寅豫曰:揚州可放梅夢自文昌隨北斗(文昌星六北斗星七比之梅放六放)辰要駙焉列三台(梅竹松三),論功彩群難麟躍(三友比之蘇德一人)百面氤氳懸鼐開真箇驢鄉仙鶴在成仙夸鶴健徘徊八大山人頓書。
鈐印:八大山人(白) 何園(朱) 驢屋屋(白) 在芙(朱)

作者:八大山人, 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原為明朝王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歸宿:八大山人《歲寒三友圖》於北京北緯2009年秋季拍賣會從3,000,000元起拍,最終以4,350,000元成交。

樊圻畫

樊圻《歲寒三友圖》樊圻《歲寒三友圖》

作者:樊圻 材質 紙本

標題:歲寒三友圖 年代 清代

規格 :縱88厘米 橫57厘米

種類:立軸 設色
此畫中以蘭、梅、山茶為題,輔以奇石。梅枝以墨線鉤勒,染以赭石,略加點苔。梅花及水仙以白描手法繪出,清麗動人。山茶及水仙葉叢以沒骨之法寫出,柔和潤澤。中間奇石以積墨法渲染而成,厚實凝重,不以線勾,卻以留白做線勾畫形狀層次,脫俗絕倫。畫面韻雅氣清,顯“三友”之高貴。

于右任與《歲寒三友圖》

于右任先生大筆如椽,一生所作詩詞甚多,其中不少與中山陵有關。1928年1月,于右任、何香凝、經亨頤、陳樹人一起到紫金山晉謁正在建造中的中山陵墓。何香凝是人們崇敬的革命家和藝術家,經亨頤是廖承志夫人經普椿的父親,一生高風亮節,詩書畫印的造詣都相當高。陳樹人則是嶺南畫派的創始人之一。他們四人謁陵後,合作了一幅畫《歲寒三友圖》,何香凝畫古梅,經亨頤作翠竹,陳樹人繪奇松;然後由於右任在上面題詩二首,其一:“紫金山上中山墓,掃墓來時墓已寒。萬物昭蘇雪啟蟄,畫圖留作後人看。”其二:“松奇梅古竹瀟灑,經酒陳詩廖哭聲。潤色江山一支筆,無聊來寫此時情。”詩中的“經酒陳詩廖哭聲”一句,于氏曾經有過註解:“經先生豪於飲,廖夫人以仲凱先生殉國所為詩,直皆血淚。陳先生詩名“寒綠吟草”。
于右任于右任

歸屬

1932年“一·二八”之後,何香凝約當年合作《歲寒三友圖》的老朋友,組成了“寒之友”社,他們用寫字作畫來排遣胸中憤慨。到1936年,國運之危,殆如累卵。于右任與何香凝、陳樹人、經亨頤又重新合作了《歲寒三友圖》二十幅,何、陳、經分畫竹松梅,于右任仍舊題寫1928年作的那兩首詩,件件都有特色。1936年11月,何香凝在南京主辦書畫義賣展覽時,這批《歲寒三友圖》為很多人爭相購買。馮玉祥、馬超俊、楊傑、梁寒操、李宗獄等人都各買了一幅;錢大鈞的夫人買了兩幅。義賣得款,連同書畫展覽的其他一百多件作品的筆潤所得,何香凝全部捐贈給奮戰在冰天雪地里的抗日義勇軍將士。
1949年於先生到了台灣,但他對大陸、故鄉、親人、舊友無時不在思念中,對中山陵也從未忘懷。這《歲寒三友國》後來有一幅流落到台灣畫市上,他的一位朋友買了回去。于氏重睹當年和老友謁陵後合作的字畫,不由感慨萬端,聯想當年“寒之友”社的經亨頤、陳樹人早逝,潸然淚下,於是提筆在畫上補寫了一“時”字,增題了兩首詩:“三十年來補一字,完成題畫歲寒詩。相逢回念寒三友,泉下經陳知不知?”“破碎山河期再造,凋零師友記同游。中山陵樹年年老,掃墓於朗已白頭。”一時盛傳海內外。

中國傳世名畫(一)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