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位《高逸圖》卷

孫位《高逸圖》卷

《高逸圖》,中國唐代畫家孫位的繪畫作品。孫位 (9世紀)一名遇,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唐末廣明初年曾隨僖宗李儇入蜀。善畫人物山水,松石墨竹。此圖絹本,設色。縱45.2厘米,橫 168.7厘米。

孫位《高逸圖》卷

正文

中國唐代畫家孫位的繪畫作品。孫位 (9世紀)一名遇,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唐末廣明初年曾隨僖宗李儇入蜀。善畫人物山水,松石墨竹。此圖絹本,設色。縱45.2厘米,橫 168.7厘米。從內容看,即是《竹林七賢圖》的一段。畫面以 4個士大夫為主體,列坐於設色絢麗的花毯上,他們身旁各有侍者一人。圖右第一人為山濤;第二人王戎;第三人劉伶;第四人阮籍。該圖採取作為人物襯景的樹木竹石與人物相間隔的構圖方式,用筆工細,設色濃重,其湖石的皴染完整,開五代畫法的先河。卷首右上有北宋趙佶簽題“孫位高逸圖”,圖的左右邊及隔水絹上鈐有趙佶“政和”、“宣和”、“雙龍”、“御書”諸印,中間鈐有趙佶“睿思東”朱文長方印3方。圖後有明司馬垔跋。曾經清梁清標收藏,後入清內府,《石渠寶笈》著錄。現藏上海博物館。 孫位,唐末會稽(浙江紹興)人。善畫龍水、人物、松石墨竹,兼長天王鬼神。曾隨僖宗入蜀,蜀中皆以孫位為師。北宋初期的鑑賞家黃休復在《益州名畫錄》中將當時畫家按其技藝的高下分為“逸格”“神格”“妙格”“能格”等。“逸格”被認為是得之自然,比另三格更有一種難於言表的情致。當時蜀中畫家入此格僅孫位一人而已。也許“逸格”一說,正是由這幅《高逸圖》所來。
此幅《高逸圖》無作者名款,北宋時由宋徽宗趙佶題名。畫上鈐有北宋“宣龢”“雙龍”“政和”“宣和”“御書”等印璽,以及清梁清標和內府諸收藏印。雖如此,人們對這幅畫的內容卻一直不甚了了。圖中人物是泛泛而指,還是確有其人?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有學者考訂出圖中人物乃是著名的“竹林七賢”。《高逸圖》為《竹林七賢圖》的殘卷。圖中所剩四人,右一為山濤,體態豐腴,披襟抱膝,倚坐在華麗的花墊上,這位性好老莊而又“介然”不群的山巨源,頭微微仰起,顯得放誕傲慢。他身邊擺著精美的酒具,侍者手托一琴,略有疲憊之色。其二為王戎,跣足趺坐,右手執如意,左腕懶懶地擱在右手上,正凝神靜觀,若有所思,侍者捧卷軼立於其旁。右三人是寫“酒德頌”的劉伶,此公“車後荷鍤”醉死便埋的瀟灑在這裡得到了證實。他滿頤髭鬚,雙手捧杯,回頭作欲吐之狀,侍者捧唾壺跪接。飲必醉、醉必吐、吐復飲,嗜酒如命也不過如此了。左一人是與嵇康齊名的阮籍。他手執麈尾,一副自得其樂,悠哉游哉的樣子。身後有侍者托奉方斗聽命。畫中諸賢的面容、體態、表情各不相同,並以侍童、器物為補充,在豐富人物個性的同時,更清晰地表述了人物的身份。人物著重眼神刻畫,得顧愷之“傳神阿堵”之妙;線條細勁流暢,如行雲流水,兼有張僧繇“骨氣奇偉”的特色。畫風在六朝的基礎上更趨工致精巧。而補綴的木石已用皴染,開啟了五代畫法的先路,使《高逸圖》在傳統人物畫的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承前啟後的作用。

配圖

孫位《高逸圖》卷孫位《高逸圖》卷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