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唐閻立本職貢圖(傘蓋下人物—使者)唐朝時期,中國為世上強大的國家,連線東西雙方的通商大道行旅不絕。首都長安在當時已經是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國際性都市,並且成為歐亞大陸上的一個活動中心。在長安的街道上,各類種族、膚色的人群熙來攘往,呈現著嘉年華般的熱鬧與多樣。閻立本《職貢圖》所描繪的便是唐太宗時,南洋的婆利、羅剎、與林邑國等前來中國朝貢及進奉各式珍奇物品的景象。
唐閻立本職貢圖(怪石)從前端牽羊者已在畫外的形式判斷,有學者認為現存的《職貢圖》乃是經過裁切之後的作品。目前全幅共繪有二十七人,如同遊行的隊伍一般,自右向左行進。行列的中央及左方,有僕人持傘蓋隨行,暗示出傘蓋下人物的使者身份,而傘蓋的存在,同時突顯了他們尊貴的地位。畫中的貢品包括鸚鵡、怪石、象牙等等,其樣式之多,除了令人目不暇給外,也充滿了異國的情調,讓人得以窺探在不同文化下的多元性。
蕭繹職貢圖
所謂《職貢圖》,指的是我國處於封建國家時,外國及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上層向中國皇帝進貢的紀實圖畫。蕭繹是梁武帝的第七子,當時南朝與各國友好相處,來朝貢的使臣不絕於途,而作為皇子的蕭繹則有機會見到這些平常人不能看到的盛大景象。
《職貢圖》展現的就是這一時期國家間友好往來的繁盛場面。《職貢圖》原作約成畫於梁武帝時,原圖共35國使,現存此圖為殘卷,描繪了12位使者朝貢時的形象,依次為滑國、波斯、百濟、龜茲、倭國、狼牙修、鄧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自題、末國的使者。畫面中,使臣著各式民族服裝,拱手而立,由此可見南北朝時期“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國家間友好往來的繁盛場面。從使臣們風塵僕僕的臉上,流露出來到南朝進貢時既嚴肅又幸喜的表情,同時也傳達出不同地域和民族使者的不同面貌和氣質,臉型膚色各具特點。同時,每一位使者背後,有一段敘述其國家方位、山川、風土以及歷來朝貢情況的題記。
創作這幅動機
蕭繹還專門為這幅《職貢圖》作了序言,說明了創作這幅《職貢圖》的動機:“臣以不佞,推轂上游,夷歌成章,胡人遙集……瞻其容貌,訊其風俗,如有來朝京輦,不涉漢南,別加訪采,以廣聞見,名為職貢圖云爾。”從繪畫技法上看,畫中人物線條簡練遒勁,以高古遊絲描為主,間施蘭葉描手法,簡練遒勁,並分層次加以暈染。人物形象承襲著魏晉以來富有裝飾而謹嚴的風格,但人物刻畫略顯生動不足。
據說這幅圖
《職貢圖》是蕭繹做荊州刺史時所畫。549年(太清三年),侯景亂軍攻陷建康(今江蘇南京市),梁武帝被侯景逼死。552年,蕭繹派王僧辨等討伐侯景,在同一年,蕭繹繼位。555年,西魏軍攻破江陵,蕭繹被殺。在死之前,蕭繹把宮廷所藏的名畫及各種典籍24萬卷全部焚毀,西魏兵士從灰燼中救出的4千軸殘卷中就包括後來流傳下來的只剩12個國家使臣的《職貢圖》,後被各朝臨摹。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