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桃實圖》](/img/2/0a3/nBnauM3X3QzM3AzNxMTN4EzM5ITM2ETN4IjNwADMwAzMxAzLzU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齊白石(1864-1957)桃實圖
設色紙本立軸100×34cm1950年作
鈐印:白石、人長壽
款識:樹老弟正壽。九十老人白石,庚寅。
著錄:《海外珍藏齊白石精品選》,香港翰墨軒2005年待出版。
說明:海外回流作品。
RMB:1,500,000-2,500,000
繪畫手法
齊白石衰年變法,多取法老缶吳昌碩;但這取法又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筆墨精神。他自己說:“我是學習人家,不是摹仿人家,學的是筆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其中尤以畫桃極為神似。
齊白石畫桃,先以沒骨大寫意法直接用洋紅潑寫碩大桃實,滲以少許檸檬黃,再以花青、赭墨寫出葉子和枝幹,後用濃墨勾勒葉筋,設色濃重艷麗。與其畫荷花所創的紅花墨葉恰成強烈對照。此幅中,桃實的分布亦頗具匠心。
此幅《桃實圖》作於齊白石九十歲,當1950年,時齊白石受毛澤東邀到中南海做客。白石受此殊榮,私心自是歡喜無限,故其畫作之中亦時有流露。此幅雖為樹先生祝壽所作,但隱然有為自己做壽之意。“人長壽”的鈐印即泄露其中心事。
此幅上款人或為劉樹先生。劉乃北京名醫,好藏書畫,與近代名畫家交好。曾邀張大千為作《牧牛圖》,又請溥儒題詩“牧牛賦”相輔。
吳昌碩《桃實圖》
![吳昌碩《桃實圖》](/img/4/bff/nBnauM3XzUDMxQjNycTN4EzM5ITM2ETN4IjNwADMwAzMxAzL3U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清末民初時,海上畫派的集大成者吳昌碩,將古樸厚重的金石味引入中國畫的創作之中,體現了畫家個性的拓展和中國古代文人畫內涵的延伸。時代的要求又使得以他為代表的海派畫家的繪畫風格必須與新興城市商業相呼應,其晚年的精心畫作《桃實圖》在這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結合畫家所處時代背景,從筆墨、題材、色彩、題款及印章、格局章法等幾個角度出發,去發現隱匿在畫中的商品化氣息。
《桃實圖》是中國清代畫家吳昌碩的國畫作品、該畫紙本設色,幅面180×96厘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吳昌碩(1844~1927)近代畫家。初名俊、俊卿,字昌碩、倉石,晚以字行,別號缶廬、缶翁、破荷、大聾、老缶等。浙江安吉人。清末曾官江蘇安東知縣,在任僅一個月,後寓上海。中年後始作畫,擅花卉,取法徐渭、朱耷、李蟬,並受趙之謙、任頤的影響,畫風筆墨酣暢,色彩濃重,為"海上畫派"的主要代表。能詩文,長書法,攻《石鼓文》,朴茂雄健,自成一格;精篆刻,能融皖、浙諸家與秦漢印精華,蔚為一代大師。著有《缶廬集》等。
吳昌碩與任伯年一樣,對近代中國畫起了重大影響。他的畫風源自徐渭,但變其草書入畫為以石鼓文入畫。變徐氏的水墨大寫意為重彩大寫意。作畫重氣勢,所謂:"苦鐵畫氣不畫形"。
《桃實圖》繪兩棵壯實的桃樹,樹上碩果豐實,樹下一塊巨石矗立,而樹上的一枝連同桃實垂直倒偃在地。桃葉用濃墨寫出,枝葉穿插。圖中自題:"灼灼桃之華,赬顏如中酒,一開三千年,結實大於斗。丙辰冬吳昌碩。"鈐"俊卿之印"、"昌碩"白文印。丙辰為公元1916年,吳昌碩時年七十二歲。
吳昌碩畫風
文人畫強調以書入畫和追求筆墨自身語言的精煉,書與畫的關係一直貫穿著文人畫的發展始終。趙之謙成功地將金石碑刻筆意用於畫中,開創了文人畫的新境界,之後的吳昌碩開了中國繪畫現代畫風的新面貌。
吳昌碩師承沈周、徐渭、朱耷、石濤、趙之謙、任頤等諸家,以金石書法入畫。他常以梅、蘭、竹、菊、牡丹、荷花、水仙為題材,偶爾也作人物畫。吳昌碩擅寫石鼓文,刻印遠宗秦漢,又融浙、皖兩家精華,獨具風格。而且他的石鼓文、篆刻為他的繪畫起了“保駕護航”的作用。由於石鼓文的用筆剛勁有力、蒼古渾厚,使吳昌碩的畫有了金石之氣,用筆如錯金鍛鐵,渾厚持重,他筆下的花卉也都有了剛勁中的婀娜情態。
在構圖上,吳昌碩將石鼓文變正為斜,以傾斜的“井字”形架構作為他構圖的基礎,所以作品常從左下方向右方斜上,有時也從右下方向左方斜上,枝葉緊密而呈對角傾斜之勢,更顯筆墨堅實,充滿了張力。在用色上,吳昌碩常用西洋紅畫花,畫葉子用濃的綠、黃再加焦墨,色彩飽滿而深厚。此外,吳昌碩對用筆、施墨、題款、鈐印等配合得宜,藝術個性極為鮮明。
藝術價值
吳昌碩的代表作品;
現代繪畫藝術的精品;
以書入畫的最好典例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