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俠客行》著於1965年,據說靈感和書名來自李白的詩作“古風五十九首”之《俠客行》。小說敘述的是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主人公石破天自小沒名沒姓,和一個他以為是自己母親的女人,僻居於一座不知名的荒山上。那女人叫他做狗雜種,他便以為這就是他自己的名字。那女人脾氣古怪,動輒打罵於他,他也習以為常。他從國小會了砍柴、做飯等種種家務,卻大字不識一個,於世事、人心更是一無所知。一天那女人忽然不見了,他自小相伴的那條叫“阿黃”的狗也不見了,便出去到處尋找。結果人和狗都沒找著,自己卻迷了路。
當他來到一個叫侯監集的小鎮上時,適逢許多武林人物為一枚玄鐵令大動干戈。他是個小乞兒的樣子,誰也沒注意,卻因為飢餓太甚,撿了個混戰中撒落在地的燒餅吃,意外地得到了玄鐵令。正在眾人發現,各各威逼利誘之時,玄鐵令的主人謝煙客適時趕到。將玄鐵令奪回。但這個魔頭恪於諾言,必須答應為持令者做一件事,他怕眾人教唆這個小乞兒讓他乾不利於他的事,便連令帶人一起攜走。不料他想盡辦法也不能讓石破天求他一件事,石破天告訴他,母親對他的唯一教誨,便是不管怎樣也不能求人。他雖然是乞兒卻從不乞討,別人給他吃他就吃,別人不給,他實在餓了,便拿了就吃,他也不知道這叫偷,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謝煙客無奈只好帶他回自己隱居的摩天崖,途中石破天遇見幾個武林人物圍攻一個叫大悲老人的老頭,他挺身而出,雖然沒救成大悲老人,卻在他臨死之前做了他的朋友,得了他一套載有武功的泥人。到了摩天崖,謝煙客傳授他兩種極陰、極陽的內功,想讓他走火入魔而死,以絕後患。
不料正在石破天陰陽交戰,即將走火入魔的時候,長樂幫來人硬說石破天是他們的幫主,將他劫回幫中。幫中的醫道高手貝海石將石破天救活,反而成就了他陰陽合一的無上內功。幫中人都認定他就是名叫石破天的幫主,他怎么解釋也無濟於事。後來他自己也懷疑起來,等到他結識了一個名叫丁當的女孩,那女孩指給他看,她從前在他肩頭咬傷的疤痕時,他就更懵懂了。他喜歡丁當又不敢喜歡,因為他還不能確定自己到底是誰。
幸好在他最為難的時候,真的石破天被幫中人捉回。原來貝海石等人知道“狗雜種”不是真的石破天,但因他長相與石破天酷似,因此故意將錯就錯,讓他冒名頂替,以替他們消解即將到來的災難,而石破天肩上的傷疤,也是貝海石在他昏迷時用手術弄上去的。這時石破天已以幫主的身份接了俠客島的賞善懲惡令,而在雪山派作了惡又冒名石破天逃出來做了長樂幫主,後又逃走的石中玉卻又冒充“狗雜種”,石破天騙得了謝煙客的信任。石破天剛在石中玉父母那兒得了一點溫暖和愛意,石中玉的到來使他只好又離開了。
他先和人見人怕的賞善懲惡使交上了朋友,結為兄弟,後又邂逅雪山派祖師白自在的妻子小翠和她的孫女阿繡。開始他被誤認為石中玉,差點被殺,但等誤會澄清,小翠卻收他作了金烏派的掌門弟子,阿繡與他也漸漸兩情相悅。他們趕回雪山派,石破天憑藉自己的蓋世神功消解了雪山派的門戶之變,治好了白自在的瘋病。這時謝煙客在石中玉的唆使下,趕來向雪山派尋仇,但石破天的出現終於使一切真相大白,而丁當也徹底棄石破天而去。
不久石破天隨白自在等武林高手持令前往俠客島,在島上經歷一番驚險後,終於弄明白了三十年來許多武林高手前往俠客島一去不返的真相:島上一個山洞裡的石壁上刻著李白的那首叫做《俠客行》的五言古詩,其中隱含了一項絕頂神功。俠客島主從中土以賞善懲惡令逼來眾多武林高乎,只是為了一起參詳這項神功,但各人見仁見智,誰也破解不了,而對武學的酷嗜,卻使這些人面對石壁神智痴迷,再也不想離開這個山洞。石破天聽著眾人的爭論,看著他們痴迷的樣子,只是感到害怕,卻不明所以。眾人都在詩句分解注釋的各個小山洞,他因為不識字,在那兒既害怕又看不出個究竟來,便來到刻著整篇詩的大洞。不料他往石壁上一看,目中所見都是一把把形態、劍勢、劍意各各不同的利劍,所有的文字於他毫無實際的意義可言。他順著劍勢、劍意看去,內息自然而然隨之流動,手舞足蹈,待得從頭至尾看完一遍,這項神功已是被他練成了。
回歸中土後,為解一樁武林疑案,他隨丁當的叔祖丁不四等去尋找他的女兒,終於又回到了小時候居注的荒山。當他看到那條與他闊別已久的狗“阿黃”時,欣喜若狂,看來,在石破天的心中,絕世武功遠比不上“阿黃”,比練成“俠客行”武功更高興萬分。然而他的身世依然是個謎。
作品目錄
舊版目錄 | 新修版目錄 | ||
---|---|---|---|
第01章 玄鐵令 | 第12章 兩塊銅牌 | 第一回 燒餅餡子 | 第十二回 兩塊銅牌 |
第02章 少年闖大禍 | 第13章 舐犢之情 | 第二回 荒唐無恥 | 第十三回 變得忠厚老實了 |
第03章 摩天崖 | 第14章 關東四大門派 | 第三回 不求人 | 第十四回 關東四大門派 |
第04章 長樂幫幫主 | 第15章 真相 | 第四回 搶了他老婆 | 第十五回 真假幫主 |
第05章 叮叮噹噹 | 第16章 凌霄城 | 第五回 丁丁當當 | 第十六回 凌霄城 |
第06章 傷疤 | 第17章 自大成狂 | 第六回 腿上的劍疤 | 第十七回 自大成狂 |
第07章 雪山劍法 | 第18章 有所求 | 第七回 雪山劍法 | 第十八回 有所求 |
第08章 白痴 | 第19章 臘八粥 | 第八回 白痴 | 第十九回 臘八粥 |
第09章 大粽子 | 第20章 “俠客行” | 第九回 大粽子 | 第二十回 “俠客行” |
第10章 金烏刀法 | 第21章 “我是誰?” | 第十回 太陽出來了 | 第二十一回 “我是誰?” |
第11章 藥酒 | 第十一回 毒酒和義兄 | 後記 |
創作背景
1965年,當《天龍八部》還在《明報》連載時,《俠客行》就已開始在《明報》每周贈送的《東南亞周刊》上連載。1977年7月該書修訂完稿,金庸寫了該書的後記。
這部小說的書名是由詩人李白的同名古言詩而來,小說的內容也與那首詩作密切相關;不過,小說的情節並非是對李白詩作的演繹和注釋,而是對這一詩作作了出人意料的安排。
人物介紹
石破天書中主人公。他原是流落侯監集的一名小乞丐,因為餓極撿起一塊燒餅吃卻吃出來武林人人渴望的玄鐵令,他命在旦夕又被謝煙客救走並且教他純陰純陽的武功法門想置他於死地。當他又一次瀕臨生死關頭時,意外地被長樂幫眾救回,並幫他治好內傷而且成就了他至高無上的內功。石破天被誤認成石中玉,接連遭到雪山派的追殺,由於丁璫的錯認使他險遭丁不三之手,然後學會了丁璫的“一十八路擒拿手”、丁不四的武功、雪山派劍法、玄素莊石清夫婦的武功、史婆婆的“金烏刀法”,一躍成為武林頂尖高手。他為了幫助長樂幫消除災禍,毅然接了賞善罰惡令,幫助雪山派平息內亂,為了丁璫甘願替石中玉頂罪,他的俠義使他與賞善罰惡二使結為兄弟。他隨從中土武林人士到了俠客島後,由於目不識丁,倒學會了四十年來沒有人能參透的武林秘笈,練成了絕世神功。當他從俠客島回到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後,“媽媽”梅芳姑的去世使得他的身世成為一個永遠的謎。
阿繡
白自在和史婆婆的孫女,白萬劍之女,石破天之未婚妻子。她有一張瓜子臉,一雙明亮清澈的大眼睛,長得清麗文秀,善使“雪山劍法”。她嬌羞、溫柔、靦腆,對人恭謹友善。她初次與石破天的目光相接時,便登時羞得滿臉通紅。她對石破天痴情一片,目光中總流露出關切之情,這給了石破天莫大的鼓舞。她欣賞他的善良真誠、處事得體、情深義重,因此在石破天去俠客島時,立下誓言,如果三月初八他還沒有回來,她便要隨奶奶投海自盡。她以心性識人,雖然石破天與石中玉的相貌酷似,但她仍堅決相信,石破天不是石中玉。
丁璫
“丁璫”有丁丁當當,聲東擊西之意。丁不三的孫女,石中玉的情人,石破天拜過堂的妻子。她是一個處於正邪之間的女子。她十七八歲,有一張清麗白嫩的臉龐,一雙清澈的眼睛,身穿淡綠衫子,秀麗美艷,腰間有一柄柳葉刀。她使丁家祖傳的五套一十八路擒拿法。她大膽俏皮,但對丁不三卻十分害怕,怕他殺了石破天。她叫石破天“傻子白痴”,引丁不三上當,讓他自稱是“聰明白痴”。她喜歡年少英俊、輕薄浮浪、叫她丁丁當當的石中玉,不喜歡善良誠實的石破天。
石中玉
他的名字有華而不實之意。石清和閔柔之子。十八九歲,臉色較白,眉毛較細,長相俊美文秀。曾是雪山派弟子,後又做了長樂幫幫主。當年,石清送他赴雪山派學藝,他在短短兩三年內,便領悟到了雪山派武功的精要,封萬里、白自在都對他甚為得意。石中玉少年時便是個人物,連師門白自在掌門的嫡親孫女阿繡都敢輕薄。他倨傲無禮、殘忍好殺,又輕薄浮浪、千伶百俐。石中玉當了幫主後作威作福,作踐良家婦女,無惡不作。
史婆婆
閨名史小翠,白自在的妻子,白萬劍的母親,阿繡的奶奶,石破天的師父。她創製了克制“雪山劍法”的“金烏刀法”。她年輕時曾貌美如花,她父母看中了白自在的名望,便將她許配給了這個雪山派掌門人。她在成婚之初,常與丈夫拌嘴,說她自己應嫁給丁不四。但當她和阿繡練功走火入魔落入丁不四手裡時,她卻堅守貞節,拒不前往舊情人丁不四的碧螺島上去,實在逃不過,寧可跳到河裡去。史小翠一共跳過兩次河,一次是表示決不與舊情人有什麼瓜葛,第二次是表示對丈夫忠貞不貳。第一次是自愛,不肯玷污了自己的名譽,第二次是愛人,愛自己的丈夫。她雖對丈夫時有不滿,但在內心深處還是只愛他一個。
白萬劍
外號“氣寒西北”。他與“風火神龍”封萬里合稱“雪山雙傑”。雪山派長門弟子的首領,白自在與史小翠之子,阿繡之父。他身材甚高。四十二三歲年紀,氣宇軒昂,英姿颯爽。他的劍法高出了同輩,出招之迅、變化之精、內力之厚、法度之謹均是第一流的高手風範,其父對自己的武功也很得意,便為他取名為“白萬劍”。
白自在
凌霄城城主,雪山派掌門人,史婆婆的丈夫,白萬劍的父親,阿繡的爺爺。人稱“威德先生”。自在,有不受拘束之意。他的自在在眾生就是劫難。“威德”二字是在標榜自己,體現了他的自命不凡。他白髮蕭然,身材高大,眼光耀如閃電,威猛無儔,如天神一般。生平得意絕技是“神倒鬼跌三連環”。他死要面子,狂妄自大。雪山派的內力法門本來平常無奇,白自在本人卻因巧服異物,內力大增,但他對此事卻始終秘而不宣。眾師弟的武功始終差他一大截,並對他有怨恨之心。他自高自大,目無一切,惟我獨尊,還一定要殺掉不給他拍馬屁的人,以此來樹立至高無上的權威。
貝海石
長樂幫軍師。外號“著手回春”、“貝大夫”,“著手回春”比“妙手回春”高,說明他手段高明。“海石”二字又有高深莫測之意,說明他深諳世故。是一老者,臉色蒼白,口前有短髭,說話有氣無力,便似身患重病的模樣。最得意的絕技是“五行六合掌”。內力精湛,只因中年時受了內傷,身上常帶三分病,此後久病成醫,也就有了“貝大夫”的外號。他深諳世故,在白萬劍等人來到長樂幫時他將石破天從丁趟那裡帶回。他不願回答范一飛的問題,便反客為主,抓住了武林中人愛面子這一點,說石中玉接任幫主乃是司徒橫慧眼識英才。
丁不三
外號“一日不過三”,自稱一日之中最多殺三人。六合人氏。有個哥哥叫丁不二,有個弟弟叫丁不四,有個孫女叫丁璫。他鬚髮皓然,眉開眼笑,但目光中總有一股兇狠之意,腳穿白布襪子、繡有壽字的雙梁紫緞面鞋子,使丁家的擒拿手。當石破天與丁趟正在船上飲酒時,大怒之下欲要殺了石破天,沒想到石破天內功高深莫測,大出意料,而且石破天見他並不懼怕,當下歡喜,便力促石破天與他孫女成親。
丁不四
外號“一日不過四”,自稱一日之中最多殺四人。六合人氏,隱居碧螺山。有兩個哥哥,丁不二、丁不三。他的相貌與丁不三有幾分相似,服飾也差不多,腰間纏著一條黃光燦然的九節軟鞭,他善使諸般拳法掌法、“金龍鞭法”。他一一出場就以老耄之身,纏著史小翠不放,顯示了他纏磨舊情人的一片痴心,贏得人們的同情。但後來讀者才知道他又是梅文馨的昔日情人,還有一私生女——梅芳姑。
梅芳姑
丁不四與梅文馨的私生女。三十九歲。自幼隨母學藝,後隱居於豫西盧氏縣東熊耳山之枯草嶺。二十年前,她相貌很美,武功兼修丁、梅二家之所長,武功了得,且會做詩填詞,善於女紅、烹飪,不僅樣樣比閔柔強,也比石清強。她處處要強,如此一個美女、才女加淑女,看上了石清,石清也承認閔師妹不如她美,卻偏偏不敢喜歡。梅芳姑得不到石清的愛,心裡憤憤不平,由忿生怒,積怒成怨,她對石清的感情由愛變恨。她要殺了閔柔與兩個孩子,石清忙著救閔柔,便沒能阻止她將兒子搶走,後送回一具嬰兒屍身。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我是誰”的疑問和“機關算盡太聰明”的隱喻可以說是這部寓言式作品的真正旨歸,也是它的全部精華所在。小說創造了石破天這個奇異的人物形象,長樂幫為擋“銅牌之難。而奉一少年石破天為其幫主,此事或不足為奇。然在石破天逃遁之後又尋找到一位與之十分相似的少年來冒名頂替,乃至於使其情人、仇家、父母都無法辨認,這就奇也怪哉。這是小說的最為表面的一個層次:故事或傳奇層次。再則,小說中的主人公,可算是一位少有的奇人,他連。我是誰”也弄不清楚,被母親——其實未必是他的真母親——稱之為“狗雜種”,被謝煙客稱之為。小叫花”,被用海石等人稱為石破天,被阿繡稱為“大粽子”,被史小翠取名為史億刀”,然而所有的這些名字,顯然都並非他的真正的名字。或許,他乃是石清、閡栗的次予——當年被梅芳姑搶去,但並未弄死——石中堅,亦即是石中玉之胞弟了,難怪他與石中玉如此相像。但此事確實與否,尚不得而知。少年一直糊塗,但並不愚笨,冒名頂替之苦,可想而知。俠客島得名於島上有一排洞窟,窟中刻著李白之詩《俠客行》。其中包藏了一套絕世的神功。而這《俠客行》的武功,果然是一種極為獨特的“奇功”:多少武林高手,才智之士如少林寺妙諦方丈,武當山愚茶道長等英才,加之如神人一般的龍、木兩位島主,寓數百人之智與數十半之功都不能“破譯”。卻恰恰被一位目不識丁的少年早一舉破解並練成神功。其實在人類求知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各種牽強附會的注釋往往會損害原著的本意,反而造成嚴重的人為的障礙。如佛教大乘般若經以及龍樹的中觀之學,都極力破斥煩瑣的名相戲論,認為各種知識見解,徒然令修學者心中產生虛妄念頭,有礙見道,因此強調“無著”、“無住”、“無作”、“無願”。《金剛經》云:“凡有所相,皆是虛妄”,“法尚應含,何況非法”,“看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如此等等都是這個意思。而這個意思,則可說是此《俠客行》的最深層的“意思”了。
總之,從《俠客行》書名著手,亦可把握這部小說的“玄妙”之處。一層是“俠客島之行”,這是全書的故事梗概;再進一層則是“俠客行武學”,這便是書中的“核心”了。一來是若無《俠客行為的武學,俠客島也就不復存在,小說中的俠客之行的故事也就不復存在了。二來此俠客島之行,其目的及其寓意也盡在有關“俠客行”武學的寓言之中。更深的一層是——最深的一層或者可謂“返樸歸真”——“俠客之行”,亦即敘述一位無知的少年,如何成為一位真正的俠客,這不僅只是說他的武藝高強或奇遇迭至,而是說他心性仁厚,無私無我,大智大愚,為真正的至高無尚的“俠客”的典範與楷模,其他俠客或多或少地總有藏和或做作之處。而此中少年則完全是至性至情,人所不及。此小說主人公的人生經歷與遭遇,可謂是極其不幸、苦不堪言的。然而幸與不幸、乃至苦與不苦,全然有乎一心之辨,如此少年並不以一己之苦為苦、一己之幸為幸,實為至人至俠。這樣的人物,既可以從具體的形象與性格中去觀照,同時也可作其抽象與象徵的意義上去把握。——書中少年是一位真正的典範的俠;他所經歷的人生道路與歷程,亦正是真正的俠客之路以及“俠客之行”。
藝術特色
敘事金庸的這部小說創作改變了過去的習慣敘事模式:歷史背景——江湖傳奇——人生故事,而是以江湖傳奇——人生故事——人性寓言為新的結構模式。這樣,不僅在意義的層面上達到哲學的深度,而且在技藝的層面上又保證藝術的完整。
描寫
此書一反金庸大部分作品的路子,既無明確的時代背景,也沒有宏大的場面,寫愛情也只是浮光掠影,除了石破天之外,人物描寫也只是點到即止。
懸念
《俠客行》的結尾,主人公石破天在他的養母梅芳姑自殺後,再也無人知道他的身世秘密,從而不知道“我是誰?”小說的最後一章的題目便叫《我是誰?》
《俠客行》中的《我是誰》的結局也是具有深刻意義的。第一層,是故事本身的邏輯結果,即梅芳姑死後,確實不知誰是主人公的父母了。第二層,讀者大約隱隱能猜到,他是石清與閔柔的兒子,但卻沒有任何靠得住的證明,永遠只能是猜測而已。進而,主人公自始至終都沒個正式的名字,他的所有的稱呼都是冒名的,而他的所有的“身份”都是他人的“替身”(包括在梅芳姑家裡,他也是梅芳姑心目中的某個人的替身,所以她稱他為“狗雜種”)。
武功設定
碧針清掌:謝煙客在隱居摩天崖的數年中新創的一路掌法,曾花了好幾個月的功夫將這路掌法直練得出神人化,無懈可擊。丁不三的擒拿手:丁不三的五套一十八路擒拿手,變化繁複,著實厲害。它包括“勾”、“帶”、“鎖”、“拿”、“戳”、“擊”、“劈”、“拗”等手法。具體有“黑煞掌”、“風尾手”、“鶴翔手”、“龍騰爪”、“虎爪手”、“夜叉鎖喉”、“玉女拈針”、“白鶴手”、“九連環”等招數,其中“黑煞掌”是丁家祖傳,著實厲害,傷人後會留下黑色的手掌印,“九連環”環中套式,共有九變。
丁不四的拳法:丁不四獨創的武功,甚是厲害。包括“渴馬奔泉”、“粉蝶翻色”、“橫掃千軍”、“和風細雨”、“鐘鼓齊鳴”、“春雲乍展”等招數。
丁不四的掌法:包括“逆水行舟”、“奇峰突起”、“或左或右”、“天王托塔”、“黑雲滿天”等招數。丁不四的武功虛中套實、實中套虛,變幻無常。丁不四曾用此掌法與石破天拆招.被打得頭昏眼花,牙齒跌落。若是在大椎穴上擊一掌,便是不死也得重傷。
金烏刀法:史婆婆針對“雪山劍法”而創。按史婆婆的說法,金鳥就是太陽,太陽一出雪就融化了,史婆婆是想打敗狂妄自大的白自在。“金烏刀法”比“雪山劍法”多一招,包括“開門揖盜”、“梅雪逢夏”、“踏雪尋梅”、“長者折枝”、“漢將當關”、“赤日金鼓”、“赤焰暴長”、“千鈞壓駝”、“大海沉沙”、“赤日炎炎”、“鮑魚之肆”等二十三招。
控鶴功:大悲老人所使用的武功之一。當年大悲老人和謝煙客在北邙山比武時用的正是這套功夫。
羅漢伏魔神功:一少林前輩神僧獨創的一套神功。它集佛家內功之大成,深奧精微至極。
梅花拳:梅文馨家傳武功。
梅氏劍法:梅文馨為對付丁不四而新創的一路劍法。
上清觀的擒拿法:主要體現在勾、拿、彈、抓。
上清劍法:上清觀的武功。“上清劍法”共一十三招,施展出來,直如星丸跳擲,火光飛濺,迅捷無比。包括“朝拜金頂”、“順流而下”、“左右逢源”等招數。
神倒鬼跌三連環:白自在生平的得意絕技。包括三招:一揪、一抓、一絆。
無妄神功:史小翠(史婆婆)與孫女阿繡同練的一套內功。
五行六合掌:貝海石的得意絕技。在長樂幫,曾用此掌法與雪山派的人動手,震斷了花萬紫的長劍,打落了其他人的長劍。
雪山劍法:雪山派創派祖師創製,共七十二招。包括“鶴飛九天”、“雲橫西嶺”、“明駝西來”、“雪花六出”、“朝天勢”、“老枝橫斜”、“朔風忽超”、“大漠飛沙”、“飛沙走石”、“梅雪爭春”、“暗香疏影”、“雙駝西來”、“嶺上雙梅”、“明駝駿足”、“雪泥鴻爪”、“風沙莽莽”、“胡馬越嶺”、“明月羌笛”、“蒼松迎客”、“月色昏黃”等招數。凌霄城內外遍植梅花,雪山派祖師又生性愛梅,所以劍法中夾雜了不少梅花、梅萼、梅枝、梅乾的形態,古樸飄逸兼而有之。
炎炎功:謝煙客將大悲老人送與石破天泥人身上的內功法門顛倒了次序教給石破天,且一味叫他修習少陰、厥陰、太陰、陰維、陰躋等諸路經脈,所有少陽、陽明等經脈卻不同步相授,欲置石破天於死地。
玉兔劍法:“玉兔”二字能體現出阿繡的斯文、聰明。
作品評價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家炎:《俠客行》的寓意相當深刻。小說通過不識字的石破天居然能破譯石壁上那首詩所包藏的絕頂武功,給人豐富的啟示。它的矛頭指向包括傳統經學在內的各種教條主義、繁瑣哲學、經院氣的解讀模式。作家陳墨:《俠客行》自然是一部極為好看的、引人入勝的小說。然而它真正的文學、藝術及其哲學與文化價值,則正藏蘊於這好看之中。正所謂雅俗共賞,值得再三讀之,依舊會意味無窮。
作者介紹
金庸,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1924年生。曾任報社記者、,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1959年在香港創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誌及書籍,1993年退休。先後撰寫武俠小說十五部,開創了中國當代文學新領域。並興起海內外金學研究風氣。曾獲頒眾多榮銜,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英國政府O.B.E勛銜及法國最高榮譽“藝術與文學高級騎士”勳章和“騎士勛位”榮譽勳章,劍橋大學、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北京大學、日本創價大學、台北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蘇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校名譽教授,並任英國牛律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等公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