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趙孟堅歲寒三友圖

宋代趙孟堅歲寒三友圖

潔淨的扇面上,作者繪松、竹、梅折枝,以墨筆畫上一株飽結花朵、苞蕾的梅枝,繼而交錯、繞夾著如星芒般的松針與墨影般的竹葉,將它們橫斜置於畫面中央,以松針的灰和墨竹的黑來襯托出梅花的白。松葉如鋼針,竹葉如刀劍,更表現出梅花的傲骨冰心。整個畫面筆墨秀麗,清絕幽雅,意趣橫生。這幅《歲寒三友圖》通過對畫面的安排,明確表達出作者剛正、堅貞的氣節。畫扇的右上方鈐“子固”白文印。 用筆上,畫中的梅花以淡墨襯染著用細筆,濃墨所圈鉤的花瓣、松針用筆尖挺勁拔,墨竹以中鋒運使,挺勁有力。松、竹、梅畫法各異,充滿韻致,是幅極具精神的南宋小品。趙孟堅的作品一筆一畫都注意書法與畫法的結合,可以代表宋末文人畫的藝術特色。

基本信息

名畫檔案

名 稱:《歲寒三友圖》

作 者:趙孟堅

創作時間:南宋

尺 寸:縱24.3 厘米,橫23.3 厘米

材 料:紈扇,絹本,墨筆

收 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名畫賞析

在中國畫中,松、竹、梅是常被表現的題材,而在“文人畫”中,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風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現人格品質和氣節。蘇東坡有詩曰:“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如文同畫梅、竹、石題:“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是三益友。”松樹早在唐代吳道子時就常被畫在壁障上,後世多在山水畫中運用,也有單獨畫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筆下的“常客”。梅的畫法在楊無咎時創出後,後世畫梅能手也層出不窮。到趙孟堅時才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創“歲寒三友”之格。宋以後,“歲寒三友”也常被作為瓷器的裝飾題材,或是用石塊、柏樹代替梅或松樹而組成歲寒三友圖的。

趙孟堅晚年多作梅竹,他所畫墨竹取法文同,而用筆比文同瘦勁,並著意竹葉的大小、長短變化;他所畫的墨梅學楊無咎,但比楊的筆法更為清瘦雅逸,顯得爽利。趙孟堅在書梅竹三詩卷中曾這樣寫道:“從頭總是楊湯法,拼下功夫豈一朝。”又說:“濃寫花枝淡寫梢,鱗皮老乾墨微焦。筆分三踢攢成瓣,珠暈一圓工點椒。”“歲寒三友”至趙孟堅時成定格,梅、蘭、竹、菊“四君子”畫的程式中,墨蘭又是趙孟堅所創。他的墨蘭也受文同畫竹之法的影響,以筆墨直接寫出蘭葉,點出蘭花,把蘭葉翻卷剛柔和蘭花的婀娜姿態表現得十分傳神。而且,趙孟堅還創出一筆長、二筆短、三筆“破鳳眼”的寫蘭規則,概括了草本植物的生長規律,他之後的花草畫家多借鑑這種蘭葉的穿插方法。

此外,趙孟堅還創出了水墨水仙畫法,是以雙鉤渲染,把水仙的凌波絕塵之情態表現得非常傳神。從他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趙孟堅留給後世的,不僅是畫跡和畫法,更重要的是一種品格,人們所追求的是他的“意”和“跡”的高度統一

《歲寒三友圖》 - 徐世昌畫

這幅《歲寒三友圖》以折枝形式將梅、松、竹組合在一起,雖然畫得比較工整和寫實,但與那種勾勒著色的工筆重彩則迥然有別。重墨粗線畫出的竹葉、勁挺而規整排列的松枝與圈勾後顯示為百花的梅朵,形成視覺形式的韻致。

徐世昌(1854~1939年),字卜五,號菊人,別署水竹邨人,生於河南衛輝。1918年至1922年任民國大總統。1922年6月,徐世昌被派系“逼宮”下野,隨後到新鄉衛輝,開始過詩、書、畫三位一體的“隱逸”生活。

徐世昌六歲開始學畫,善畫山水、松竹,尤其喜歡繪製扇面,他的代表作《晴風露月四竹圖》極為出名,人稱:“畫中晴竹,振雨露聲;風竹搖曳飄灑,露竹沐甘浸潤;月竹清漪宜人,為竹作中之精品

《歲寒三友圖》 - 八大山人畫

內容:瑩淨的紙面上,畫家以墨筆畫上一株飽結花朵、苞蕾的梅枝,繼而交錯、繞夾著如星芒般的松針與墨影般的竹葉,將它們橫斜置於畫面中央。這三株折枝植物的組合,不但是一件寫生佳作,同時畫中「歲寒三友」-松、竹、梅的組合,又代表當時文人認為應該具備的節操與美德。

從宋代開始,中國畫裡的花草樹木,在講究其形態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松、竹、梅,因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學、藝術中,得到許多人們的青睞與讚賞。但將它們組成「三友」,並用來比況身處亂世,不變其節的忠貞之士,是南宋末年的事了。

圖中款識:丁丑十一月望日友翁沈先生自豫將歸贛八大山人浮白於洛陽再浮白於漢陽王家曰:麟今年六十有八也望七可預為壽叄友歲寒梅竹松也畫竹(八大山人至日)相見幸會惿葦大官之廚大火西流而為之畫伴隨其諱以為之賀曰預賀由來吳楚星同寅豫曰:揚州可放梅夢自文昌隨北斗(文昌星六北斗星七比之梅放六放)辰要駙焉列三台(梅竹松三),論功彩群難麟躍(三友比之蘇德一人)百面氤氳懸鼐開真箇驢鄉仙鶴在成仙夸鶴健徘徊八大山人頓書。

鈐印:八大山人(白) 何園(朱) 驢屋屋(白) 在芙(朱) 作者:八大山人, 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原為明朝王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于右任與《歲寒三友圖》

于右任先生大筆如椽,一生所作詩詞甚多,其中不少與中山陵有關。1928年1月,于右任、何香凝、經亨頤、陳樹人一起到紫金山晉謁正在建造中的中山陵墓。何香凝是人們崇敬的革命家和藝術家,經亨頤是廖承志夫人經普椿的父親,一生高風亮節,詩書畫印的造詣都相當高。陳樹人則是嶺南畫派的創始人之一。他們四人謁陵後,合作了一幅畫《歲寒三友圖》,何香凝畫古梅,經亨頤作翠竹,陳樹人繪奇松;然後由於右任在上面題詩二首,其一:“紫金山上中山墓,掃墓來時墓已寒。萬物昭蘇雪啟蟄,畫圖留作後人看。”其二:“松奇梅古竹瀟灑,經酒陳詩廖哭聲。潤色江山一支筆,無聊來寫此時情。”詩中的“經酒陳詩廖哭聲”一句,于氏曾經有過註解:“經先生豪於飲,廖夫人以仲凱先生殉國所為詩,直皆血淚。陳先生詩名“寒綠吟草”。

朱宣鹹中國畫《歲寒三友圖》

朱宣鹹以松、竹、梅這三種在寒冷冬季屹立不倒的耐寒植物(歲寒三友)不畏冰雪和風暴的特質,來象徵堅強不屈的精神。

朱宣鹹中國畫《歲寒三友圖》 朱宣鹹中國畫《歲寒三友圖》

畫家小傳

趙孟堅(1199~1264 年),字子固,號彝齋居士,宋宗室嘉興海鹽人。宋理宗寶慶二年進士,曾官嚴州太守。趙孟堅個性疏闊放縱,性喜嗜酒,有六朝人的林下之風。學識淵博,能詩文,擅書畫,尤工梅、竹、松、水仙、蘭花等。時人向他索畫,他則有求必應,毫不吝

惜。代表作有《墨蘭圖》、《歲寒三友圖》等。

藝術價值

趙孟堅的代表作品;

南宋寫意畫的代表作;

能代表趙孟堅的繪畫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