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錄》

《倖存錄》

《倖存錄》,明夏完淳撰寫的筆記小說。

基本信息

例文賞析

神廟沖齡踐祚, 睿質夙成,慈聖內訓甚肅。輔臣張居正擅權,而才以法制,天下朝令夕行,雖多苛察,人奉法惟謹,尤留心邊事。初與高拱合策撫俺答,邊鄙不聳,宣大以西,桴鼓凝埃矣。用大帥戚繼光於薊鎮、譚綸為督撫,一切用舍興建,惟 繼光言是從。繼光建城堡墩台制度,皆精絕,烽火精明。又調素練浙兵,雜邊兵練之,車馬步雜用。東夷聞而畏之,匹騎不敢入者二十餘年。迨烈皇帝登極,磔魏璫;亟召袁崇煥,以大司馬經略邊事,慰勞倍至。詢以東夷何日可滅?崇煥以五年為期。及賜食出,至午門,群臣問可奏績否?崇煥謂上期望甚迫,故以五年慰上心雲。爾時有識者,訝其不成功。再入對, 崇煥遂吏部用人、兵部指揮、戶部措餉言,諭俱以邊臣相照應,乃方得成功為請。上即命各部及言路,如崇煥言。崇煥無可卸責,一至寧遠,遂為講款計。蓋自崇煥寧遠奏捷之後,即令番僧往吊東夷以講和。以罷歸,未就。再出,無以塞滅東夷之命,遂以平東夷自 歸慮島師毛文龍泄其計,遂身入島,誘文龍斬之。文龍璫遼事破壞之後,從島中收召遼人牽制,舍伏海、蓋;時時襲 東夷
《倖存錄》 倖存錄
 有所斬獲,頗有功。但漸驕恣,所上事多浮誇,索餉又過多,朝論多疑而厭之者。以其身權重兵,又居海島中,莫能難也。崇煥初斬文龍,上亦甚喜之,褒諭倍至,不嫌其矯詔。未幾,東夷闌入遵化,撫臣劉□、大司馬王洽俱不習邊事,倉皇無以應敵。東夷長驅迫都城,急召崇煥入衛。宣大各鎮之兵,亦先後至。崇煥因以滅東夷自任,一旦縱夷至此,惟死戰庶足贖罪;乃與東夷相值,輒避去。及入對,先以危言悚滿朝,冀朝臣懼而從款議也。顧上英明,終不敢以款上奏,第力請率兵入城休養。上不許,已深疑崇煥矣。都中人又 喧言崇煥實導東夷入犯,上益切齒。再召崇煥入,即下詔獄,而擢滿桂為武經略,以祖大壽、 黑雲龍輩俱為統帥。遼兵素感崇煥,桂與大壽又互相疑,大壽輒率兵歸寧遠,遠近大駭。亟;用孫承宗言,置大壽擅歸罪不問,仍鼓勵之。大壽之母,亦以忠義責之,得不叛去。滿桂合各鎮兵與虜戰,桂戰沒,雲龍被擒,兵大潰,幾殲焉。幸虜亦得志歸,都城危而復安。於是,磔崇煥,誅王洽,用承宗鎮關門, 梁廷棟為大司馬,印巡撫撫寧遠,劉大 訓撫薊州,孫元化撫登萊,布置一新。虜所陷各城,亦皆恢復。然秦撫耿杞入衛之兵,中道潰去為亂,貧民附之,而流寇之患起矣。承宗未久亦罪去,印巡撫與大壽不合,梁司馬、 劉大訓以中朝水火事相連,俱罷。此後用人,亦皆草率塞責。東夷一犯宣府,一入山西,兩由薊入燕;而壬午之入,直走青齊,及淮而止。所至屠掠一空,禍為至劇。我之兵力,每以計寇,寇急則調邊兵以征寇,東夷急又輟剿寇之兵將以防東夷。卒之,二患益張,國力耗竭,而事不可為矣。闖寇逼都城,欲輟關外之兵,入關禦寇;議久不決,而寇已破都門而入。烈皇帝身殉社稷,普天痛憤。吳三桂父陷寇中之不顧,務報國讎;但力不能璫,借兵於東夷。一戰大勝,寇即棄都城而走,而東 夷晏然以為得都城於寇,非得之我也。傳檄三齊,迅掃秦晉,既得河北,復取江南。一時迎降恐後者,以為寇為先帝之仇,東夷能為我滅寇,非我仇也。嗟乎!寇之發難,以何事起?天下嗷嗷,皆以加賦之故。然賦加於何年?皆以東夷發難也。且河北為寇所攘,猶曰取之於寇;江南何罪而奄有之耶?我謀不臧,將不擇、兵不練,廷臣置邊事於度外,邊臣以 尋端卸患為得計。至南都之政,賄賂滋章,如狂如醉,使高皇帝之開闢、烈皇帝之憂勤,一期宗社 邱墟,大可痛也!

作者簡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 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國授中書舍人。事敗被捕下獄,賦絕命詩,遺母與妻,臨刑神色不變。著有《南冠草》、《續倖存錄》等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