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老母

驪山老母

驪山老母又稱黎山老母,驪山姥。為華胥氏所生,伏羲與女媧是其兄弟姐妹,古代漢族傳說中的女仙名。在道教崇奉的女仙中,地位崇高。傳說驪山老母居於驪山(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在漢族民間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道觀中都供奉有她的聖像,今陝西臨潼驪山半山腰專門建有驪山老母殿用於供奉。黎山老母姓氏與來歷不詳。為天地正氣智慧的化身,常在天地善惡轉化的時候,以神秘身份化現示相,為人指點迷津、傳授秘籍法要、救苦救難,因而廣被世人崇奉。一說,殷周之間有驪山女,為戎胥軒妻,親附於周,為諸侯所推服,唐宋後遂以為女仙,尊為“老母”。張壽王言:“驪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白蛇傳奇》里寫了白素貞是黎山老母的弟子。

基本信息

由來

驪山老母驪山老母

驪山老母一作“驪山姥”,或“黎山老母”。道教崇奉的女仙。《太平廣記》卷六十三引《集仙傳》記其事。略云:“驪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歷名山,博採方術,至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黃帝陰符》本,筌抄讀數千遍,竟不曉其義理。因入秦,至驪山下,逢一老母,鬢髻當頂,余發半垂,敝衣扶杖,神壯甚異。路旁見遺火燒樹,因自言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尅。’筌聞之驚,前問曰:‘此《黃帝陰符》秘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計一百八十年,六周總計一千八十年矣。’”於是命李筌坐樹下,為其說《陰符》之義。謂:“《陰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乃至道之要樞,豈人間之常典!”遂對《陰符經》之出世和內容,進行長篇解說。“言訖,謂筌曰:‘日已晡矣,吾有麥飯,相與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於谷中取水,飄忽重百餘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卻至樹下,失姥所在,唯於石上留麥飯數升。”筌乃食麥飯而歸。此從絕粒求道,注《陰符經》,著《太白陰經》行於世。

俞樾《小浮梅閒話》云:“驪山老母,實有其人,非烏有也。《史記·秦本紀》:'申侯言於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漢書·律曆志》載張壽王言:“驪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考驪山女為戎胥軒妻,正當商、周之間,意其為人,必有非常材藝,為諸侯所推服,故後世傳聞有‘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後遂以為女仙,尊為‘老母’。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二八引《集仙錄》略謂:唐代李筌好神仙之道,在嵩山,得黃帝《陰符經》,抄讀數千遍,但不曉其義。在驪山下,遇一老母,為李筌說《陰符經》玄義。講畢,為時已久,母曰:“觀子若有飢色,吾有麥飯,相與為食。”因自袖中出一瓢,令筌於谷中取水。水既滿,瓢忽沉泉中。筌回原處,老母已不見,只見麥飯數升,筌食麥飯後,絕粒。後入山訪道,不知所終。另一說,殷周之間有驪山女,為戎胥軒妻,親附於周,為諸侯所推服,唐宋後遂以為女仙,尊為“老母”。小說或戲曲中多作“黎山老母”。如傳說中的女將樊犁花,即為黎山老母的弟子。《史記.秦本記》:“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清俞樾《小浮梅閒話》云:“驪山老母,亦有其人,非烏有也。”

《神仙感遇傳》載唐少室書生李筌常游嵩山,得《黃帝陰符經》,遇驪山老母,指授秘要。宋鄭所南有《驪山老母磨鐵杵欲作繡針圖》詩。小說所稱,非無自矣。按俞樾是從典籍角度,指出驪山老母之所本,並非認定為實有其人。驪山老母為道教尊奉的神仙,則由來已久。

文學形象

唐朝:她在唐僧師徒的取經路上,夥同觀音、文殊、普賢幾位菩薩弄了個莫家莊出來,自己扮寡婦媽媽,其餘則化作三個美貌小姑娘,把豬八戒迷得七葷八素。然後還在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心的時候,跑去他面前磨繡花針,等著李白問她“你磨什麼呀?”她就說,只要有恆心,鐵杵磨成針。然後李白大受啟發,從此刻苦用功,成了一代詩仙。

太宗貞觀年間,她還收了西涼國寒江關守將的女兒樊梨花做徒弟,教她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術,成就了英勇的女帥。

宋代:她又收了穆桂英做徒弟,成為楊門女將。

清代:居然有刻本小說講祝英台殉情之後,被驪山老母救了起來,還教了一身法術。

影響

驪山老母是道教頗有影響力的女仙,其姓氏來歷不想,民間又誤“驪”為“黎”字以稱她為黎山老母。驪山老母驪山仙女,風華絕代,秀媚無比。據稱秦始皇曾經到過驪山,遇見驪山老母,驚人天人,他生了邪念,受到懲罰。

驪山老母被道家尊奉為至高無上的女神,老母為上古的女帝,無極大慈尊,生化萬物,創造人類,是天下之母,傳先天大法,授下《陰符經》助黃平定五方,護國佑民。每逢應劫轉道運,扶持正義,大顯威靈,傳八寶教化世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布導於天下,規範人們的行為,淨化人們的心性,為人們療心疾破煩惱,去心魔堅修志,真道妙理證光明,金線垂下救靈兒,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維護萬方和平,功德浩大,是炎黃子孫所尊崇的古仙老母。人們對其充滿無上的崇敬。

相關傳說

驪山老母驪山老母

不少傳說稱驪山老母即女媧,亦稱無極老母,“古女神而帝者”。她同伏羲神農史稱三皇,是人類始祖。《說文》雲“女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山海經.大荒西經》云:“女媧功烈,非僅造人,又兼補天”,“誠天地初辟摩肩盤古之大神也”。驪山老母摶黃土造人歷盡艱辛。《風俗通義》云:“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她為人們制定婚姻而又繁衍了人類。驪山老母鍊石補天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淮南子.覽冥訓》云:“往古之時,四極 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才使得“蒼天補,四極正,淫水固,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使人類得以安居樂業。驪山老母以德化人,扶持正義,教人多行善事,匆作惡跡。《淮南子》云:“女媧不設法度,而以至德遺於後世”。驪山是老母鍊石補天之處,《路史》云:“女媧,立治於中皇山之源,繼興於驪”,《長安志》亦有“驪山有女媧治處,今驪山老母殿即其處”的記載。《漢書.律曆志》 將驪山老母稱為“驪山女”,也是因其生活在驪山一帶之故,“驪山女亦為天子,遂以為女仙,尊曰老母”。驪山乃老母鍊石補天之座騎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溫湯,供人民沐浴,能醫治多種皮膚頑症,故曰神湯,亦是老母之聖德也。驪山老母不僅是我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遠古尊神,民間祭祀老母的活動也由來已久。農曆正月二十日民間製作麵餅是為紀念老母鍊石補天之大功,六月十三日是驪山老 母廟會,歷時五天,屆時,各地香客、民眾數萬人上山朝拜、祭祀這位功德無量的遠古尊神,是正其源而志其德也。

其它考證

據順昌縣博物館館長王益民介紹:在元末明初蒙古族所撰寫的《西遊記》雜劇里有一段孫悟空的自白:“小聖弟兄姊妹五人:大姐驪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齊天大聖、小兄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依此推之,驪山老母是孫悟空的大姐。

驪山老母殿

老母殿老母殿

老母殿,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城南驪山西繡嶺第三峰之巔,據殿內現存之《創修山路碑》記載,始建於秦。唐初重建,時稱老母祠。老母殿整體建築包括山門五間、三仙殿三間、祭殿五間、主殿五間、廂房六間、配殿四間。三仙殿內供奉被尊為“福壽、治眼、授子”三位女仙雲宵、瓊宵、碧宵之神像。主殿內供奉驪山老母(女媧)金身神像。明崇禎八年在主殿後增建藏經樓一座五間兩層(民國年間已毀,遺址尚在)。明萬曆四十七年曾對總體建築進行過較大修繕,故現有建築基本屬於明清格局,占地面積八千餘平立米。建國後雖進行過兩次維修,但原貌未變。近幾年,道觀對殿前平台、道路進行了徹底整修,新修了進殿石台階路。

老母殿內現尚保存有明萬曆十六年鑄之鐵鍋、鐵缸各一口,老母像前有明代鑄之鐵磬一個。主殿記憶體有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立之《驪山老母授經碑》一通,記述了唐代著名道士李筌在驪山腳下遇老母為其傳授《陰符經》的經過。老母殿自古以來就是驪山上一座著名的道教宮觀,驪山老母是我道教供奉的一位遠古尊神。

驪山老母殿,道教宮觀。在陝西省臨潼縣城南的驪山西繡嶺第二峰上。相傳驪山老母曾在此山鍊石補天,並於唐玄宗時在此山之下向李筌傳授《陰符經》秘義,老母仙逝之後,人們將其葬於驪山之陽(今陝西藍田縣境內),又於驪山西繡嶺第二峰上修建了一座女媧祠,以為紀念,後人逐漸改稱曰老母殿。此殿坐北面南,建築分前、後兩院,前院有山門、前殿及配房,後院主要有大殿及左右道舍等。主殿老母殿內供奉驪山老母塑像,並藏有唐代所立《驪山老母授經碑》一通,碑文記載了唐代學者李筌在驪山腳下逢老母傳授《陰符經》秘義的經過。山門內兩側置有鐵鍋、鐵缸各一口,均為明代所鑄造。殿外山峰秀麗,風景優美,是驪山風景名勝區內的重要古蹟之一,為陝西省道教重點宮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