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錄

倖存錄,記載明末史事的史書,共六卷,明末夏允彝著。

基本信息

倖存錄

記載明末史事的史書,共六卷,明末夏允彝著。
夏允彝,生年不祥,卒於公元1646年。字彝仲,號瑗公,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系明末著名少年詩人夏完淳之父。夏允彝自幼聰慧過人,飽讀詩書,博學善文。他所生活的時代東林講席之風正好盛行,蘇州人張溥、楊廷樞等人仿效東林黨,結為復社。夏允彝受此啟發,也與松江同鄉陳子龍、徐孚遠等人結為幾社,以此與復社文人相互應和。公元1637年(即崇禎十年),夏允彝考中進士,官居長樂知縣。在任知縣期間,他兢兢業業,吏治清明,尤其擅長處理疑難案件,平反了不少冤假錯案,深得長樂百姓愛戴,被推為“廉能知縣”。
明朝滅亡後,他投奔極富民族氣節的抗清名將史可法,與之共謀復興明室大計。福王朱由崧登基後,他被推舉為弘光朝吏部考功司主事,但由於母親的原因未能上任。但他依然與同鄉陳子龍一起,積極秘密從事抗清活動,曾多次為抗清義軍出謀劃策,進行多方支援。不久,史可法在揚州保衛戰中殉難,接著,弘光小朝廷都城南京陷落,成立剛剛一年的弘光王朝就此覆滅。夏允彝面對如此國事,深感悲絕絕望,於是寫下絕命詞自投深淵而死,表達了以身殉明的堅強決心。他死後,其子夏完淳繼承父親遺志,與老師陳子龍一起積極從事抗清活動,兩年後也被清軍逮捕,壯烈犧牲
至於《倖存錄》的內容,正如作者夏允彝所說,是記述“國家之興衰,賢奸之進退,虜寇之始末,兵食之源流”的。在書中,作者記載了南明弘光朝廷建立的始末、史可法等忠臣義士如何被權臣馬士英排擠出朝以及弘光王朝與滿清士兵的作戰情況以及清軍逐漸入主中原的經過,寄予了自己對國事的深深憂慮以及力主抗清復明的堅強決心。而其中記述最詳也最有價值的是“門戶大略”和“門戶雜誌”兩篇,在這兩篇中,作者詳細記載了弘光王朝各朝臣之間、東林黨、閹黨以及復社文人之間的黨爭。在夏允彝看來,值此清兵壓境、國難當頭之際,弘光王朝上下本應戮力同心、一致抗敵,但各朝臣之間卻黨派林立、紛爭不斷以至於互相傾壓,因而在“門戶大略”、“門戶雜誌”中對這些行為進行了毫不諱飾的批評,認為黨爭也是導致明王朝覆滅的極大原因。他的這些記述和言論,最為人稱道也最為人所詆毀。
按照作者在《倖存錄》中的觀點,明王朝的北都北京和南都南京之所以相繼陷落,黨爭紛起、互相傾軋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其中最突出的表現便是東林黨人與非東林黨人之間的內訌。他們既沒有高瞻遠矚、以國事為重的識見,亦沒有戮力同心、和衷共濟的肚量,相反卻是你爭我奪、斗個不休,其結果便是使明王朝的政治危機更加嚴重,以至於使清軍有可乘之機,這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事情,其結局是“親者痛,仇者快”。夏允彝雖然本身就是幾社發起人之一,也與復社文人交好往來,但他並不為門戶偏見所囿,而是站在一個較高立場上深刻認識到黨爭足以耽誤國事,因此強烈反對黨爭。他的這些見解都在《倖存錄》中得到了表現,故“門戶大略”與“門戶雜誌”兩篇頗多公允之論。比如,他對於東林黨人和復社文人的評價中都既有恕辭也有貶詞,既讚賞他們在朝政中的一些正義作為,也對他們雜而偏、不盡公忠的缺點秉筆直書。認為正是由於他們囿於自己的門戶之見而言辭過激,致使黨爭加劇,結忿深久,導致了身家兩敗、國家命運更加艱難的結局。同樣,對於當時及後世史書中人人唾罵的馬士英等人,夏允彝也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對之進行了評論,其中也是既有恕辭也有貶辭
《倖存錄》的這些言論引起了一些東林黨人及復社人士的不滿。由於夏允彝的人品行為都是光明磊落廣為人所稱道的,所以復社文人要想對此進行攻擊駁斥就有一定難度。為了給自己的攻擊言論找一個較好的藉口,許多東林黨人和復社文人便將《倖存錄》牽強附會地認為是別人竄改的作品。如復社文人黃宗羲認為該書是後人竄改而成的,稱其為“不倖存錄”,並作《汰存錄》以糾正該書說語。巢鳴盛在為《汰存錄》寫序時,更將《倖存錄》說成是小人附會的議論。他們之所以會產生這些看法,恰恰是因為作者在《倖存錄》中所指出的“門戶之見”所致。也正是由於上述原因,《倖存錄》長期以來不斷遭到刪削和竄改,以至於使該書難以保持原貌。
在《明史·藝文志》、《千頃堂書目》中,《倖存錄》僅作一卷,傳抄本有三卷、四卷、六卷不等。夏完淳在《續倖存錄自序》中稱《倖存錄》為:“首盛衰大勢,遼事、門戶與流寇,皆有大略,有雜誌。”據此可知,《倖存錄》原書共有八篇。現今的流行本包括“國運盛衰之始”、“遼事雜誌”、“門戶大略”、“門戶雜誌”、“流寇大略”、“東彝大略”等共六篇,其中遼事無“大略”,流寇無“雜誌”,已經亡佚兩篇。通行各本中有合而為一卷的,也有以篇為卷的。各種本子都有所刪削,而其中以六卷本較為完善。
《倖存錄》長期以來之所以不能保持原貌,除去該書觀點引起有門戶之見的文人的刪削和竄改外,還因為該書在清朝被長期列為禁書,不能刊刻,只能以抄本的形式秘密流傳。在輾轉傳抄過程中,往往會發生增刪或遺漏之事。據現存史料看,《倖存錄》有許多種抄本,且各抄本卷數頗有差異。另外,還有光緒九年(即公元1883年)刊刻的《勝朝遺事》本、《明季稗史彙編》本、《明末十家集》本等等。
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經軍機處奏請、乾隆帝批准,《倖存錄》被列為全毀書。究其原因,不外乎作者夏允彝是執著於抗清事業的義士,並且書中“觸礙字句甚多”、“語多偏頗”,為滿清王朝所不容。

相關他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