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
鼓身扁圓形,鼓框木製,有的用多層板條烘烤彎曲定形而成,鼓口直徑19.5厘米、鼓邊高3.5厘米~4厘米,兩面均蒙以牛皮或羊皮。將皮面預先縫在大於鼓口的圓鐵圈上,鐵圈用粗鉛絲製作,直徑21.5厘米,然後在兩鐵圈中穿以繩索,拉緊鐵圈而使鼓皮繃緊。鼓框一側設有短木柄,柄長9厘米、柄徑2.6厘米。手鼓鼓面光素無飾,鼓框和短柄均塗以紅漆。鼓棰木製,棰長26厘米,棰柄稍粗。
類別
手鼓是鼓中的一個大類別,是一種打擊樂器。各地、各民族稱謂不同,製法也稍有差別,其中最為典型的維吾爾達卜。在中東和中亞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手鼓樂器。
其中“達卜”是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的手鼓,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語稱“納格曼達卜”或簡稱“達卜”。鼓身扁平圓形或八角型,單面蒙羊皮或驢皮,框周圍嵌有若干銅或鐵制小銅鈸,故名。直徑20-50厘米不等。歷史悠久,四至六世紀敦煌北魏壁畫中早已出現。
新疆手鼓
新疆手鼓又稱達卜。達卜是以其音響命名。達卜:因敲擊時發出“達”、“卜”兩種音響而得名。手鼓是新疆各族人民慶祝豐收、節日的常用樂器。
達卜早在1400年前的南北朝時就已出現,隋唐時期,達卜隨西域歌舞傳入內地。1759年以後,達卜列入清代的回部樂。長期以來,達卜廣泛流傳於民間,成為新疆維吾爾、烏茲別克、塔吉克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樂器。
在長期的發展中,各民族的達卜形制略有不同,各具特色,音色豐富,廣泛用於器樂合奏和民間歌舞伴奏。
維吾爾族人民非常喜愛達卜,男女老少都會演奏。在維吾爾族各種形式的器樂合奏和歌舞伴奏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樂器,經常作為領奏樂器使用,並起著協調樂隊高、中、低音和統一節奏的指揮作用,除可合奏或伴奏外,還能進行獨奏。
達卜音色清脆響亮,聲音力度變化幅度較大,演奏技巧靈活多變,可以起到烘托各種不同樂曲情節氣氛的作用。
手鼓造型可愛,顏色熱烈,能產生歡快的氣氛。
演奏
達卜由於流傳地區的不同,而形成特色各異的演奏風格與流派。傳統的演奏技巧主要有鼓心音、鼓邊音、掌音、指音、挫音和彈音等,奏出的音響高低頓挫,形成豐富的音樂語言。
此外,也可將達卜置於兩腿之間,雙手滾奏鼓邊,發出如鈴的樂音。
維吾爾族:演奏時,雙手“虎口”扶住鼓框,除拇指外,其餘各指均可用於擊鼓。手指敲擊鼓面的不同部位,能發出音響有別的“咚”、“噠”之聲,音色千變萬化,表現力極為豐富。搖動鼓身,使小鐵環撞擊鼓框,亦能發出“沙沙”的音響。
烏茲別克族:演奏時,左手持握手柄,用右手拍擊鼓面。
在維吾爾族、烏茲別克族,達卜通常由男子演奏。
尤為獨特的是,塔吉克族的達卜,幾乎全由女子演奏,這是多年來留下的傳統風俗。
結構
達卜鼓框木製,內綴有小鐵環,單面蒙皮,各民族的達卜形制略有不同。
達卜是在扁圓形的木製鼓框上,單面蒙以羊皮、小馬皮或驢皮,鼓框內側綴有許多小鐵環而成。現達卜還多蒙以蟒皮,使發音清脆響亮。
在維吾爾族,達卜有大、中、小型三種,面徑36~52厘米。一般樂隊和手鼓舞伴奏常用中型鼓,鼓面直徑約44厘米,鼓框高5厘米左右;古典音樂木卡姆伴奏樂隊則用大型鼓和小型鼓。
烏茲別克族的達卜,在外形、製作和奏法上,都與維吾爾族的達卜相似。
塔吉克族的達卜,鼓框寬大,形制別具一格。民間多使用白楊木製的舊篩子邊據作鼓框,蒙以狼皮、牛皮、小馬皮或驢皮。鼓框內側不綴小鐵環,有的只在鼓框中裝以3副小鐵鈸。演奏起來,音色低沉、渾厚,裝有鐵鈸的達卜,音響更為鏗鏘雄壯。
盤點少數民族樂器
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本任務是盤點少數民族樂器,歡迎大家一起協作,有些詞條分值高的但是質量不高,不要錯過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