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14戶,有鄉村人口511人,其中農業人口511人,勞動力33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11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1.7%。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7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草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木薯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基礎設施和交通的建設;挖通通村公路,大力發展木薯種植業;大力發展勞務輸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收入由2008年的1879元增加到2500元。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554.9畝(其中:水田212.4畝,旱地342.5畝),人均耕地1.0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146畝,主要種植木薯等經濟林果。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1.7%。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3萬元,占總收入的55.5%;畜牧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26.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4頭,肉牛15頭,肉羊50頭);漁業收入0.7萬元,占總收入的0.7%;林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8.4%;第二、三產業收入8.8萬元,占總收入的9.2%;農民人均純收入187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0人(占勞動力的69%),在省內務工242人,到省外務工8人。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54.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228個(勞均2個)。該村沒有集體收入和固定資產,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衛星電視、通無線電話,無路燈。全村沒有通自來水,有114戶飲用井水,有11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14戶通電,有97戶通衛星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5%和8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2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98%)。該村到鄉不通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汽車1輛,拖拉機2輛,機車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2.4畝,有效灌溉率為38.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8畝。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馬街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2公里。該村沒有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0戶,占農戶總數的8.8%。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1.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草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木薯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4戶,共鄉村人口511人,其中男性278人,女性233人。其中農業人口511人,勞動力332人。該村以哈尼族、彝族為主(是哈尼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哈尼族386人,彝族125人。到2008年底,全村沒有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70人,參合率92%;享受低保24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馬街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2公里。該村沒有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0戶,占農戶總數的8.8%。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木梳賈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馬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32公里。有一個校點,校舍建築面積70平方米,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9人,其中小學生125人,中學生54人。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小組收支情況。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54.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228個(勞均2個)。該村沒有集體收入和固定資產,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團支部1個,團員25人。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民整體素質低、農村經濟發展滯後,無主要支柱產業培植,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農村衛生路面及人畜飲水困難問題急待解決,民眾生病就醫困難,不通公路,民眾的生產生活十分不便;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基礎設施和交通的建設; 挖通通村公路,大力發展木薯種植業;大力發展勞務輸出。盤點雲南省有趣的村落名
雲南,名稱起源於“彩雲之南”或“雲嶺之南”,位於中國西南邊陲。雲南省以昆明為省會,設有地級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8個。其下管轄的市轄區12個、縣級市9個、縣7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29個。 | |||
木梳賈村 瓦納舊寨村 瓦納新寨村 倮沙村 既庶村 山白村 大衣村 督捕撫村 小蚌嘎村 小普初村 阿八寨村 送妹村 木鐸村 爵冊村 大挨來村 | 登雲小寨村 祥雲新寨村 土弄村 如興寨村 小昆普村 白安村 七星上寨村 七星下寨村 自福村 卡娘村 山衣村 吾乃白村 大孟澤村 五者村 | 小坡腦村 六蓬村 那炳村 昆車村 昆灣村 清明里村 保紅村 黑坡村 果衣村 大無浪村 無浪村 竹溪村 小孟澤村 大興安村 | 全福莊大寨村 阿路嘎新寨村 昆甫小寨村 昆甫大寨村 麻栗新寨村 小五隊村 大遲田自然村 竹瓦房村 章巴自然村 西租小寨村 西租大寨村 督捕撫村趙家寨自然村 雀梨樹自然村 三河自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