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江油市是四川省首批批准的對外開放城市。處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日照總數1367小時,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無霜期280天,年均氣溫16.2攝氏度。這裡氣候溫和,冬暖春早,夏長秋短,無霜期長。市境東部多丘陵和平原,西部屬山地。交通便捷,通訊設施完備,礦產資源豐富,雨量很充沛,土地肥沃。有天然氣、石油、 煤、硫鐵礦、 赤鐵礦、優質石灰石、水泥粘土等礦產。工業以冶金、機械、建材、礦業、電力、化工等為主;其主導產業有化工、機械、冶金、建材、能源等,名品有高溫合金剛、不鏽鋼、水泥、架空索道設備等。其中,水泥產量占四川省20%,有“水泥之鄉”之稱。江油附子產量居中國各縣市首位。江油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能源基地,冶金基地,建材基地。第四屆四川省文明示範城市。
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江油市不僅物產豐富,而且人文薈萃,山川奇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太白祠、 粉竹樓、 隴西院, 洗墨池、 磨針溪、 讀書台等十多處李白遺蹟令人神往;奇麗險峻的 竇團山、規模宏大的李白紀念館、千姿百態的岩溶景觀,風光如畫的 養馬峽、 涪江六峽以及神秘莫測的道教聖地乾元山等風景名勝,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吸引著大量的海內外遊客。
江油市是唐代大詩人 李白的故鄉,建有 李白紀念館和 太白公園,一座風景如畫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位於成都經濟圈北端的一座正在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旅遊城市,素有“李白故里,九寨門戶,蜀道咽喉,華夏詩城”之稱,現由綿陽市代管。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鄧小平為江油親筆題寫了“李白故里”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江油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工業興市”發展戰略的引領下,以開闊的視野,開明的態度、開放的 政策和開拓進取的精神,依據豐富的 資源,逐步建立起了冶金、能源、機械、建材、化工、 紡織、食品等門類為主的工業體系。是國家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境內40餘家國有大中型企業和科研機構奠定了堅實的工業基礎和科研基礎。近年來,江油市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0年江油市的市內生產總值67.38億元,下區內工業總產值66.58億元,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8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41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150元 財政收入4.79億元跨入了中國財政大縣百強之列。2002年在中國西部縣級最具競爭力的排名達到第六位。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四川省首批“工業強縣”示範市、環境優美示範城市、法治市、文明城市。地處成渝經濟區北端,是綿陽國家科技城重要輻射區,幅員面積2719平方公里,總人口88.87萬。城市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35萬。
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7.09億元。
歷史沿革
江油歷史悠久,三國置江由戌,西魏改為江油縣。江由,取涪江水清澈如油之意。一說系油溪而來。1958年改江彰縣。1959年復改江油縣。1988年設市。
早在北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設郡,後改江油縣。[東漢]設定的德陽縣,以後歷經演變,到隋初縣境分置陰平、昌隆2縣。以後又幾經演變,至[南宋]時江油縣治遷入縣境後,分置江油、彰明2縣。相沿至1958年兩縣合併為江彰縣,1959年更名江油縣。1988年撤銷江油縣設江油市。1935年紅四方面軍駐縣時,曾分設過濟時、重華、彰明3縣和中壩市。1988-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江油市。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江油市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
1913年,江油縣鄉鎮行政區劃,仍沿襲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舊制,全縣分東、南、西、北等四鄉,稱東鄉、西鄉……鄉以下全縣分十甲,甲以序數為名,稱一甲、二甲、三甲……每鄉轄二三個甲,亦稱東六甲、 西八甲。縣以下時為鄉、甲二級制,甲是最基層行政單位。1914年,全縣4鄉分設為8個鄉,以序數為名稱一鄉、二鄉、三鄉……鄉以下仍設甲,全縣仍分10甲,每鄉轄1至2個甲;江油是鄉、甲兩級制。與江油相鄰的彰明縣(1958年撤,併入江油縣)將清末的9個鄉20個保改為9個區、18個保、4個團,實行區、保(團)、甲三級制。1929年,全縣8個鄉改為8個區,稱一區、二區、三區……10個甲分設為18個鄉,鄉以鄉治所在地較大場鎮名稱為名,如大康鄉、新安鄉、永平鄉等,每區轄2至3個鄉,每鄉轄幾個至10多個甲,時為區、鄉、甲三級制。
1936年1月,為解決當時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全縣分為3個區,24個聯保,492保、4920甲,區仍以序數為名,聯保以保公所所在鄉場名稱為名,如雙河聯保、中和聯保、讓水聯保等,保、甲以鄉聯保為一塊按序數稱呼。如一保、二保,一保一甲、二保一甲。時為區、聯保、保、甲四級制。
1940年8月,為適應抗戰需要,統一行政區劃,撤銷聯保改為鄉鎮,撤併部分保、甲。全縣仍分為3個區,原24個聯保改為4個鎮17個鄉,原492個保撤併為295個保,原4920個甲撤併為3156個甲。時為區、鄉(鎮)、保、甲四級制。與江油相鄰的彰明縣,當年也在按省政府指令調整縣以下行區劃,撤銷區的建制,由縣政府直轄聯保(當時彰明是全省最小的一個縣,面積僅600多平方千米)。
1950-1955年,先後7次調整行政區劃。至1955年,全縣分設5個區(縣的派出機構)、2個鎮、32個鄉、284個村、10個居民委員會,約3000個村(居)民小組。1958年秋,彰明縣併入江油縣,全縣分設為9個區、40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361個管理區、1588個生產小隊。1984年後,江油縣(市)多次進行撤區並鄉建鎮工作。
198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立江油市。
2006年1月6日,四川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北城鄉,將原北城鄉的龍井、興隆、雲頂3個村和白石村的第五、六、七、八村民小組所屬的行政區域劃歸永勝鎮管轄,將原北城鄉的白衣、柳林、代東、大坪、觀霧、小河6個村和白石村的第三村民小組所屬的行政區域劃歸武都鎮管轄。
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14號)批覆同意撤銷文勝鄉、大堰鄉、貫山鄉、西屏鄉,設立文勝鎮、大堰鎮、貫山鎮、西屏鎮。
2015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5]2號)批覆同意撤銷方水鄉、香水鄉,設立方水鎮、香水鎮。4月29日,綿陽市政府批覆同意江油市撤銷原長鋼三個街道成立長城街道:撤銷長鋼街道、武都長鋼街道、含增長鋼街道,設立長城街道,街道辦事處駐長鋼路130號,轄原長鋼、武都長鋼、含增長鋼3個街道以及厚壩長鋼生活區行政區域,共9個社區。同年,撤銷八一鄉,設立八一鎮。至此,全市轄2個街道、28個鎮、12個鄉。
2016年11月28日,綿陽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發《綿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江油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批覆:撤銷中壩鎮,設立中壩街道辦事處,以原中壩鎮的行政區域為中壩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中壩街道辦事處駐涪江路中段398號。撤銷義新鄉,設立義新鎮,以原義新鄉的行政區域為義新鎮的行政區域,義新鎮人民政府駐孝親路東段191號。撤銷東興鄉,設立東興鎮,以原東興鄉的行政區域為東興鎮的行政區域,東興鎮人民政府駐迎賓路85號。
行政區劃
2003年12月8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33號)批准,江油市北城鄉人民政府駐地由白石村一組遷至白衣村九組天竹山。至2005年,全市轄4個街道、20個鎮、21個鄉,481個村、59個社區1、31個家屬委員會,3433個村民小組、615個居民小組。
2006年1月6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2號)批准,江油市撤銷北城鄉建制,將原北城鄉的龍井、興隆、雲頂3個村和白石村的第五、六、七、八村民小組所屬的行政區域劃歸永勝鎮管轄,將原北城鄉的白衣、柳林、代東、大坪、觀霧、小河6個村和白石村的第三村民小組所屬的行政區域劃歸武都鎮管轄。
截至2016年10月,江油市轄2個辦事處、30個鎮、10個鄉:長城辦事處、華坪辦事處、中壩鎮、三合鎮、太平鎮、青蓮鎮、武都鎮、彰明鎮、含增鎮、龍鳳鎮、大康鎮、新安鎮、戰旗鎮、雙河鎮、永勝鎮、小溪壩鎮、河口鎮、重華鎮、厚壩鎮、二郎廟鎮、馬角鎮、雁門鎮、九嶺鎮、八一鎮、方水鎮、西屏鎮、香水鎮、大堰鎮、貫山鎮、文勝鎮、東興鎮、義新鎮、新興鄉、新春鄉、東安鄉、銅星鄉、重興鄉、雲集鄉、石元鄉、敬元鄉、六合鄉、楓順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油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龍門山脈東南。距離綿陽市35公里,成都160公里。市幅員面積2719平方千米。 東鄰廣元市區和劍閣縣,南接梓潼縣和綿陽市遊仙區、涪城區,西接安州區、北川縣,北連平武縣、青川縣。
江油市人民政府駐中壩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4度44分,北緯31度47分。
氣候
全境處於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日照總數1367小時,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無霜期280天,年均氣溫16.2攝氏度。
地貌
江油以平壩和丘陵的地貌為主。
按地貌主要類型分,平壩占8.6%,丘陵占49.0%,山區占42.4%。市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系山地,海拔一般800-1500米,最高峰為楓順鄉與平武市交界處的轎子頂山,海拔2356米;東南部系丘陵和平壩,海拔一般500-700米,最低點為龍鳳鎮飛鳳山麓涪江河谷,海拔462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5年江油市土地總面積271992.99公頃。其中農用地242157.5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9.03%,耕地63822.00公頃,占農用地的26.36%;園地6581.21公頃,占農用地的2.72%;林地142253.38公頃,占農用地的58.57%;草地235.36公頃,占農用地面積0.10%;其它農用地29265.55公頃,占農用地的12.09%。
建設用地20648.6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7.59%,其中城鄉建設用地16658.58公頃,占建設用地的80.68%;交通水利用地3591.25公頃,占建設用地的17.39%;其他建設用地398.83公頃,占建設用地的1.93%。
其他土地9186.8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3.38%。其中水域用地5755.7公頃,占其他土地的62.65%;自然保留地3431.10公頃,占其他土地的37.35%。
礦產資源
江油礦產豐富,有金、大理石、煤、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硫鐵礦、石英砂等,市工業開發區具有良好的能源、建材、天然氣等為發展工業可利用的資源優勢,現已探明金屬與非金屬礦20餘種。已進行規模開採的有天然氣、黃鐵礦、赤鐵礦、石灰石、白雲石、矽石等7種。
植物資源
江油市工業開發區還是全國商品糧食生產基地,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同時,蔬菜、水果等亦是開發區的優勢所在。
水資源
江油市水資源豐富,區內涪江河年水流量48億m³,平通河年流量7億m³,自產水量18億m³,地下水總量3.9億m³,可開發的水資源總量18.76億m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全市公安戶籍人口87.8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4.28萬人,非農業人口33.58萬人;男性人口44.68萬人,女性人口43.18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3.5:10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9.41萬人,城鎮化率為55.85%,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9‰,死亡率10.4‰,人口自然增長率2.86‰,符合政策生育率96.8%。
民族
有彝族、藏族、苗族、回族、侗族、瑤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綜合經濟
綜述
江油市昔日曾因長鋼的帶動成為全省的“十強縣”。1996年以後,隨著長鋼的大幅下滑虧損,江油市被甩在了“十強縣”之外的第18位,連續兩年財政赤字過億元。逆境中,江油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帶領全市人民清醒反思,勵精圖治,奮力追趕,短短几年,終於又走出一片開放發展的艷陽天。2001年在全省縣級經濟綜合評比中,江油市跨入了全省類區先進縣行列。
200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0.0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15.17億元,第二產業44.15億元,第三產業40.76億元。財政總收入7.01億元,總支出4.94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1.21億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1.12億元,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1.54億元。
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5.96億元,增長14.4%,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53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54.24億元,增長20.5%;第三產業增加值44.19億元,增長11.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854元。三次產業構成比例為15.1:46.8:38.1。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達到48.82億元,增長19.8%,占GDP的比重為42.1%,對GDP的貢獻率達到55.4%,拉動GDP增長7.98個百分點。
2016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347.09億元,可比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95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69.44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133.70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9%、53.9%和40.2%,分別拉動經濟成長0.5、4.5和3.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6:50.3:37.1調整為12.7:48.8:38.5。服務業增速高於GDP增速0.7個百分點,占比提升1.4個百分點。人均GDP達43726元,比上年增加3079元,增長8.4%。
2016年,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213.65億元,增長8.7%,占GDP比重61.6%,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2.7%,拉動經濟成長5.3個百分點。其中: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07.58億元,增長8.8%。非公有制經濟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77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03.95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96.93億元,增長9.1%。非公有制工業實現增加值87億元,增長9.3%。
第一產業
2014年總產值24.46億元,比2003年增長26.8%。糧食總產量29.5萬噸。農作物總面積118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72.93萬畝,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面積45.07萬畝。豬、牛、羊肉產量49969噸,牛奶產量2003噸,禽蛋產量19570噸。生豬出欄69.21萬頭,小家禽出欄1507萬隻,羊出欄6.75萬隻,生豬存欄45.98萬頭,羊存欄4.21萬隻,大牲畜存欄5.68萬隻。
2016年,全年新增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綿陽市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達到55家,龍頭企業年經行銷售收入32億元,增長6.7%。新發展家庭農場185個,創建市級以上家庭農場示範場33個、“星級”家庭農場5個,家庭農場達到435個,培育認定新型職業農民214人,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5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431個,社員總數4.2萬餘人,帶動農戶7.5萬戶次,帶動基地32萬畝,為農民實現商品收入15億元,帶動農民戶均增收1萬元。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76.42億元,增長4%。其中:農業產值39.42億元,增長4%,占總產值比重51.6%;牧業產值30.69億元,增長3.8%,占總產值比重40.2%。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44.87億元,增長4%。
2016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11公頃,增長0.2%。全年糧食總產量30.48萬噸,增產1.4%。油料總產量4.59萬噸,減產1.9%。蔬菜產量42.22萬噸,減產1.3%。水果產量4.34萬噸,增產3%。全年生豬出欄42.57萬頭,下降4.1%;肉類總產量5.59萬噸,減產1.6%。全年出欄活家禽1056.38萬隻,增長0.2%;禽蛋產量2.09萬噸,增長0.2%。
2016年,聘請307名護林員對全市201.89萬畝森林資源及46萬餘畝生態公益林進行常年有效管護。兌付國家級生態公益林補償金679.61萬元。全年累計義務植樹171.8萬餘株,設立了7個大型公益林宣傳管護標牌。森林覆蓋率達48.4%。
全年完成農村水利總投資1.5億元,完成水毀工程修復317處,整治塘堰206口,新增和恢復蓄水提水能力121萬方,新增節水能力183.7萬方,建設村鎮供水工程19處,新建改造提灌站17處,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62萬畝,實現機收面積41127公頃。新建冷藏庫32座、烘乾房7座、新增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能力2860噸。
2016年,全市規模化糧油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商品蔬菜基地面積達到30萬畝、特色林果面積30萬畝、特色中藥材基地面積達2萬畝、特色花卉基地2.5萬畝,建成雁門老鷹茶、河口紅肉柚、新興川紅花芍藥中藥材、青蓮牡丹等20餘個產業園,全市規模農業面積占全市耕地面積40%以上。
第二產業
2014年建築全市轄區工業總產值完成12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68.17億元;集體1.49億元,股份制46.96億元,私有及其他3.14億元。規模工業銷售產值實現66.26億元。粗鋼產量55.15萬噸,鋼材63.09萬噸,水泥306.31萬噸,發電量52.72億千瓦時,棉紗6974噸,醬油8671噸。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23億元。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34.55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86.41萬平方米。房地產企業商品房銷售面積22.63萬平方米,其中銷售住宅20.3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23206萬元,其中銷售住宅1.18億元。商品房空置面積8.05萬平方米。建設環保在全社會投資總額中,基本建設投資5.33億元,更新改造投資11.81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1.94億元,其他投資4.80億元,城鎮非國有投資16.74萬元。全年通過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新增固定資產2.34億元,建成投產項目97個,全年竣工房屋面積4.11萬平方米。新增的主要生產能力和效益有:城市道路擴建面積8.25萬平方米,改建公路0.54公里,新建中國小席位1000個,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城市公共運輸車輛購置15輛。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量3245萬噸,上升2.1%;工業固定廢物產生量151.4萬噸,上升10.7%。全年環境污染施工治理項目15項,總投資9224萬元。
2016年,新增規模企業18戶,達到212戶,其中“兩新”企業36戶。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538.46億元,增長10.9%;“兩新”產業總產值155.6億元,增長39%。全部工業增加值150.1億元,增長9.4%,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49.9%,拉動經濟成長4.2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工業化率為43.2 %,工業產銷率98.9%。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3.08億元,增長11%。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27.36億元,增長13.8%;利潤率5.5%,同比提升0.1個百分點。利稅總額47.88億元,增長2.7%;利稅率9.7%,同比回落0.8個百分點。
2016年末,工業園區轄區規模企業146戶,實現工業總產值456.88億元,增長10.8%,占工業總產值比重84.8%。
2016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過億元的企業123戶,完成產值489.72億元,占總產值比重90.9%,對工業經濟的貢獻率94.4%;其中產值過5億元的企業19戶,完成總產值268.11億元,增長6.5%。
2016年,190餘戶規模企業在網際網路建立了入口網站和網頁進行產品展示和宣傳,“觸網率”達90%;60%的企業使用了信息化財務軟體,15%的企業設定了專門的信息化部門;全市工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5億元。
2016年,以冶金機械、建材、食品醫藥和能源業為主的支柱產業分別完成總產值206.12億元、85.48億元、46.05億元和19.35億元,占比分別為38.3%、15.9%、8.6%和3.6%,四大支柱產業產值占比66.4%。
2016年,全市資質內總專包建築企業36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8.38億元,增長16.3%;其中:建安工程產值56.68億元,增長14.8%。建築業增加值19.45億元,增長5.6%。建築業竣工產值43.39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26.24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00.7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72.86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6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63.88億元,增長13.1%。其中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9.71億元,增長14.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4.17億元,增長11.9%;城鎮增長快於鄉村2.2個百分點。按消費形態分,實現餐飲收入21.94億元,增長11.7%;實現商品零售141.94億元,增長13.3%;餐飲收入與商品零售之比13.4:86.6。全年新增13戶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單位,達到201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85億元,增長16.4%,快於全部社消零增速3.3個百分點,占社消零總額的比重53%,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2016年,成功舉辦“一月一節會”和香水戶外運動節等系列活動16次,吸引鄉村遊客297萬人次,實現鄉村旅遊收入19.6億元。共接待國內外遊客606.5萬人次,增長20.1%;實現旅遊總收入80.08億元,增長20.1%。
社會事業
科技
2016年,新建樓友會頤高電子眾創空間、四川省軍民兩用技術轉移和產業孵化中心孵化器2個、總數達到7個,新增面積1.5萬平方米、總數達到5.5萬平方米,入孵企業149戶。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255戶,新增規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8戶,全市專利申請600件,授權專利350件,專利技術項目實施轉化產值增幅增長13.8%,技術契約成交額4748萬元。
教育
2016-2017學年,全市有各類學校170所,在校學生9萬人,教職工6997人,專任教師5707人。其中幼稚園82所,在園(班)幼兒1.98萬人;國小61所,在校學生3.42萬人,專任教師2130人。國小入學率達100%,國小鞏固率達100%。國中21所,在校學生1.51萬人,專任教師1758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學生1.22萬人,專任教師836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8611人,專任教師195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66人。
2016年,全市重本上線1746人,上線率26.6%;本科上線4682人,上線率71.2%;萬人上線比達53.2,本科上線和重本上線人數再創歷史新高。上線率、萬人上線比及重點本科、一般本科增幅再居綿陽各縣市區第一。
文化
2016年末,全市有劇場1個,公園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3個,圖書館1個,藏書22萬冊,博物館2個,文物保護單位37個,全市有電影院4個,鄉鎮廣播電視站14個,廣播綜合覆蓋率100%,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
2016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646個,其中醫院21個、鄉鎮衛生院4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8個、診所177個、村衛生站387個、其他醫療衛生機構3個,共有醫院病床位7329張,衛生機構從業人員6998人,其中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489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186人,註冊護師、護士2317人。
全市參合農民61.94萬人(含失地農民),參合率達102.7%。參合農民住院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7%。全年共為147.19萬人次的參合農民補償醫藥費2.8億元,受益率241.3%。縣域內住院診療的建卡貧困患者7213人次,新農合基本補償1562萬元,大病保險補償538萬元,特殊補償資金40餘萬元,基本實現縣域內建卡貧困患者住院醫療零支付。
體育
2016年,全市開展各類藝術培訓13026人次,開展各類體育競賽活動21次。綿陽市第六屆運動會上,我市在青少年足球、籃球、田徑、武術、桌球、羽毛球等項目中勇奪61枚金牌、80枚銀牌、59枚銅牌。全市體育場館119個,全年免費開放體育場館20萬人次。
城市發展
江油投資條件優越,開明開放。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51025”計畫500億元重點產業園區——江油工業園區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19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全面達到“九通一平”,標準廠房、供電供氣管網、企業服務中心配套完善。作為四川省首批對外開放城市、“擴權強縣”試點市之一,享有寬鬆的經濟管理許可權,具有明顯的政策優勢。擁有川西北地區最健全的基礎設施、最雄厚的產業基礎、最優質的政務環境,重商、親商、富商,是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當前,江油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屆四次五次全會和綿陽市委六屆七次八次全會安排部署,緊緊圍繞省委提出的“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實現‘兩個跨越’”和“綿陽建設西部經濟文化生態強市、國家科技城”的具體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轉型升級、統籌發展”的工作總基調,堅持以“四個全面”為統領,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堅定不移實施“11321”發展戰略,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核心,以籌辦“三會一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目的,把城市建管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生態環境轉型升級、“一園八區”轉型升級、統籌城鄉轉型升級、民生工程轉型升級作為推動經濟社會新發展的主攻方向,走以工業高端化、農業產業化、三產現代化、旅遊特色化、城鄉一體化為引領的現實路徑,著力構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公平正義的社會生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加快建設“詩意中國·李白故里·美麗江油”!
交通運輸
概況
江油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距省會成都160公里,綿陽市區35公里;至綿陽機場只需30分鐘,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昆明等22個城市。作為成(都)綿(陽)樂(山)城際客專最北端的“第一城”,境內設江油、青蓮兩個高鐵站,融入了“成都1小時經濟圈”“重慶2小時經濟圈”;西(安)成(都)高鐵加快建設,在境內擬設厚壩站,建成後江油將成為全國設高鐵站最多的縣級市之一;寶(雞)成(都)鐵路複線縱貫全境,鐵路運輸十分方便。京昆高速公路(綿陽—廣元段)貫穿南北,設6個進出口和1個開放式綜合服務區。鐵路
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雞)成(都)鐵路複線縱貫全境114km,境內有大小火車站14個。全天47趟寶成線旅客列車停靠或者從江油站始發,同時,江油也是成都鐵路局江油車務段和機車折返段所在地。成綿樂城際鐵路已於2014年12月20日建成通車,並確定北起點站為江油火車站(綿陽車務段)。
鐵路線路有:寶成線、成綿樂城際鐵路、西(安)成(都)客運專線、九綿遂宜旅遊鐵路。
公路
綿廣高速公路、綿九高速公路(在建)、梓(潼)江(油)快速通道(在建)、綿江快速景觀大道、中(壩)雁(門)公路、中(壩)武(都)公路、中(壩)貫(山)公路、省道302線萬阿公路、九寨東環線等公路構成江油公路主幹網路;驅車從成都方向過來,途經成綿廣高速公路(江油貫山道口下)及中貫連線線到達江油市區僅需1小時40分左右;從廣元方向過來,途經綿廣高速公路(江油北道口下)及萬阿公路到達江油市區僅需3個半小時左右。航空
從江油驅車至綿陽南郊機場只需45分鐘即至,現已開通上海、北京、廣州、鄭州等20餘條全國大中主要城市航線。而綿陽九嶺備降機場(位於江油市九嶺鎮)也已經寫入《成都德陽綿陽規劃合作框架協定》。歷史名人
風景名勝
綜述
2003年以來,江油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重華、新春、2003年永勝、銅星、文勝等鄉鎮發現25個古人制硝岩洞遺址,硝洞內遺存能完整反映古代制硝工藝流程。2006年,江油成功註冊為“中國 火藥之鄉”。江油市旅遊資源豐富,有雲岩寺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有李白故里、紅軍紀念碑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白龍宮、佛爺洞、觀霧山、海燈武館等旅遊勝地。此外,城附近還有金光洞,猿王洞等名勝。江油同時也是劍門蜀道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風景區。境內省級旅遊景點竇圌山,三峰聳立,峰勢奇特,修建於宋代淳熙年間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飛天藏”現完整保存在竇圌山岩內。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佛爺洞、觀霧山、天寶山、乾元山,白龍宮等30多處旅遊景點多姿多采。江油還有豐富的人文景點。唐代詩人李白留下珍貴遺篇,中國武林奇人海燈法師的四大絕技震驚中外,舉重冠軍劉壽斌,發明家張開遜等都從這裡走向世界。
2006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而在2007年初,由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中國縣域旅遊網、影響力傳媒機構等單位共同主辦的“一生最值得去的66個”中國文化旅遊大縣'"徵集評選活動結果日前揭曉,其中,“李白故里”江油名列 21位、四川第二位。
截止2009年江油市擁有旅遊景點方面有國家4A級景區一個,國家3A級景區2個,國家2A級景區2個並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兩個(雲岩寺飛天藏及老君山古硝洞遺址群)。在青蓮鎮有[唐代]詩人李白的故居,現存有隴西院、太白祠、衣冠墓、磨針溪、粉竹樓、洗墨池等遺蹟。珍藏文物已有4000多件,還有桃花潭、洗墨池、大石獅以及建於[明代]的雷鳴堰等文物古蹟。有雲岩寺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有李白故里、紅軍紀念碑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白龍宮、佛爺洞、觀霧山、海燈武館、竇圌山等旅遊勝地。
江油竇團山
天下奇山――竇團山是劍門蜀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江油市北25公里處,距綿陽66公里,距成都170餘公里,是國內著名的丹霞地貌風景區,其交通快捷方便,環境宜人。
竇團山以奇特的山峰、驚險的索道、古老的廟宇及各種特色旅遊項目,吸引著中外遊客,詩仙李白少年游此,曾留下了“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的千古絕句。
李白故里
李白故里位於江油市境內,包括青蓮場李白故里、市區李白紀念館、太白公園、海燈武館及太白洞等景點。是以唐代大詩人、“詩仙”李白的故居為主的人文景觀長廊,距綿陽市40公里。
位於青蓮場的李白故里是李白度過青少年時代的地方,前有匡山如屏,後倚天寶、太華諸山,峰巒蜿蜒,山明水秀。主要景點有隴西院、太白祠、李白衣冠墓、磨針溪、洗墨池、粉竹樓、月園墓等,已列為省級文物單位。李白紀念館是1962年紀念李白逝世1200年籌建的。紀念館三面環水,竹柳成蔭,幽雅寧靜。主要建築有太白堂、太白書屋、曉雅齋、懷榭軒、臨江仙館。珍藏文物已有4000多件,有李白的稀世墨寶,記載詩人青少年時代在青蓮的兩座宋碑,以及李白塑像、匡山太白像、碑刻等,還有桃花潭、洗墨池、大石獅以及建於明代的雷鳴堰等文物古蹟。與紀念館隔河相望有太白公園,園內展布樓亭閣榭,林木豐茂,環境優雅。
李白紀念館
紀念館內建築皆系仿唐風格,規模宏大、古樸雄偉。步入館中,覺“香雲”襲人,聽“花雨”無聲;登“詩苑”,逸興遄飛;俯“青蓮池”,碧波照影;仰“歸來閣”,情思無限;謁“太白堂”,臨風懷想;靜憩“曉雅齋”,心與境寂;把酒“邀月亭”,神遊物外;可憑榭“問水”,可臨江“觀濤”,覽勝之樂,難以盡言。兼之一江碧水、兩岸綠楊、三春鳥語、四季花香,風光清幽秀美,使遊人流連忘返。
市地跨涪江兩岸,是蜀中文化旅館游勝地。在青蓮鄉有[唐代]詩人李白的故居,現保存有隴西院、太白祠、衣冠墓、磨針溪、粉竹樓、洗墨池等遺蹟。李白紀念館是1962年紀念李白逝世1200年籌建的。紀念館三面環水,竹柳成蔭,幽雅寧靜。主要建築有太白堂、太白書屋、曉雅齋、懷榭軒、臨江仙館。珍藏文物已有4,000多件,有李白的稀世墨寶,記載詩人青少年時代在青蓮的兩座宋碑,以及李白塑像、匡山太白像、碑刻等,還有桃花潭、洗墨池、大石獅以及建於明代的雷鳴堰等文物古蹟。與紀念館隔河相望有太白公園,園內展布樓亭閣榭,林木豐茂,環境優雅。
文化產業園
青蓮國際詩歌小鎮
由陝西竹園村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青蓮鎮李白文化旅遊產業園項目,按照旅遊地產開發模式,分為休閒度假區、文化教育產業區、田園觀光(科技農業)區、養老養生區、水資源濕地保護區及運動休閒區,建設五星級酒店、體育運動休閒公園、農業生態旅遊觀光區及現代化農莊、唐馬球馬術運動莊園旅遊區、文化主題商業街、李白國學文化教育學院、藝術家村及藝術品交易區、養生養老住宅及配套醫療機構等。
佛爺洞
佛爺洞位於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處, 是神迷的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此處上接匡山(又名戴天山); 下連李白讀書台;東臨觀霧、團嶺;西依瑩華、乾元。 它是通往九寨溝風景區的必經之地。洞周山環水繞,古木繆翠,風光奇絕。 民國二十三年,人們在通天暗河內發現了一尊三米多高的石刻如來佛像, 故此洞名曰:佛爺洞。 整個旅遊區域以佛爺洞為主,其餘的七仙洞、牛角洞、西方境等正逐步開發。 佛爺洞由三廳、兩廊、一河構成,全長三千餘米,洞內景點六十多個。
白龍宮
江油白龍宮是一個集山、水、洞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自然的地理優勢使其在周邊景區中獨樹一幟,散發出獨特的魅力。這裡的洞奇、山青、水秀、人文景觀比較豐富,能讓遊客陶醉於清山綠水之中。
溶洞最大的特點是原始、自然、古樸、,全長1.2公里,分水、旱兩部分,除了神態萬千的鐘乳石,還有暗河划船。洞尾瀑布飛花濺玉,充分展現出溶洞的神奇景觀。1999年中央電視台將此洞作為《西遊記》續集的拍攝基地;2002年9月中旬國家洞穴研究會在白龍宮召開,給予可持續發展的研討評估。
緊臨溶洞前有碧波蕩漾的香水湖,後有景色宜人的世外桃源――花果山。特別是驚險、刺激的漂流,更是讓遊客回味無窮。真正體會:“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人生境界。為了景區的更好發展,現已規劃出集觀光、休閒、探險為一體的新穎、獨特的旅遊項目。
乾元山
乾元山風景名勝區海拔1800~2100米的乾元山,青山綿延、溶洞幽深、水流清澈、森林廣布。山上金光洞又名太乙洞,據稱為道教發祥地。相傳太乙真人曾在此修煉,並調教哪吒三太子。山間主要景點有金光峽谷、通天棧道、太子廟、銀光洞及太乙真人煉丹池等處。全山有森林數千頃,尤以鬱鬱蔥蔥的辛荑林為當地特有勝景。山嶽與峽谷、宗教景觀融為一體,是旅遊、休閒的好地方。
太白碑林
碑林以園林為基調,注重傳統藝術與現代審美意識相結合,根據李白詩風的脈絡,分為“李白詩精品園”、“清風明月園”、“故園山水園”、“磨針尋夢園”、“詩仙醉酒園”等五大部分。碑刻的內容主要是歷代書畫名家書寫的李白詩歌和頌揚李白的楹聯詩文等近二千件創作精品,風格迥異,足以體現我國源遠流長的書畫藝術的深刻魅力,極具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我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書法家趙朴初先生專門為此題寫了“太白碑林”碑名。
隴西院
位於江油市區西南15公里青蓮鎮天寶山麓。為唐詩人李白故宅。現存殿宇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又增修倉頡、太白、文昌、地母等殿,並祀李白塑像。至民國年間,諸殿堂多殘破,僅山門照壁尚完整。照壁上方所嵌“隴酉院”三字猶存。建國後歷經修葺。院東數百步有李白妹月園墓。隴西院的山門經多次維修,保留了清代風格,山門微呈八字,中部檐頂上塑有寶珠中花,鰲魚,四角有卷草翼角。中門上端捶灰豎匾上用瓷片嵌塑“隴西院”三個大字,匾周塑五條蟠龍,栩栩如生。三道門由石條砌造,兩側均刻對聯。中門是:弟妹墓猶存莫謂仙人空浪跡,藝文志可考由來此地是故居”;右門是“舊是謫仙棲隱處,恍聞昔日讀書聲”;左門是:“太華直接青蓮宅,天寶遙看粉竹樓。”
海燈武館
位於江油市昌明河畔,與李白紀念館隔河相望。由於現代著名高僧海燈法師生於江油重華鎮,故在此地建立武館。該館成館於1988年。占地24畝,建有正門、照壁、演武廳、大小練功場、會客廳、宿舍、室內練功房、食堂、法師靜居小院以及軒、室、亭、榭、迴廊等古建築,面積達四千多平米。武館布局嚴謹、氣勢宏偉、錯落有致,與太白公園為毗鄰,同李白紀念館隔河相望,共融於青山綠水、銀瀑、竹樹環抱之中,風景宜人,是文武雙修、陶冶情操的理想場所。館名由原國家副主席烏蘭夫提寫,李鵬、劉華清、遲浩田等中央領導來武館視察,並提詞相贈。
百合花基地
百年好合愛情谷位於四川省江油市大康鎮境內,於2015年建立,2015年6月12號獲得百合公園的稱號,國家級4A級景區,與九皇山相鄰,主要以百合的品種繁多而出名,園區內已有百合品種1500餘種,種植百合面積大餘5200畝。園區由“風情月意、青梅竹馬、愛情小築、青雲花梯、愛情隧道、百合博覽園”等主題公園組成。
涪江六峽
涪江六峽位於四川江油市,在江油市國家AAAA旅遊風景區竇圌山和佛教聖地觀霧山之間,緊靠猿王洞和藏王寨。北起於平武縣響岩扇鐵溝南澤壩,東南至武都鎮白石溝,全長約20km。總落差近50m,河床平均縱比降在2.5‰左右。自扇鐵溝向南,這六個峽依次為石門關峽、平驛峽、喇叭峽、藏王寨峽、牛鼻子峽、挖金峽等景點。2009年,武都引水工程水庫修成後,庫區回水長37km,可直達平武縣南澤壩。屆時,這六個峽所在的河段將連為一體,成為開發前景最大的人工湖面。水利部發文正式授於涪江六峽為“第十三批國家水利風景區”。
青林口古鎮
青林口,坐落於二郎廟鎮西南的小山溝里,潼江之源馬閣水與另一條小河在這裡交匯,川北重要的紅色旅遊景點。 至今仍保留了較完整的文昌宮、媽祖廟、南華宮、萬年戲台、橋樓亭等古建築和大量清代、民國時期的木構一樓一底民居,自1999年中央電視台《西遊記》續集劇組在此拍攝兩集外景後,名聲鵲起。青林口依山傍水,位於江油市東北約40公里。原為江油、梓(潼)、劍(閣)三縣交通要道和商貿集散地,會館林立,寺廟興盛,街坊繁華。
土產特產
人參果
人參果:傳說是神仙的專利,今天上了您我的餐桌。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江油市一個遠離城市的新安鎮臥龍山上生產的臥龍山牌人參果深受都市人的喜愛。這是因為既無環境污染,又在種植過程中嚴格按照綠色有機食品要求進行生產作業,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純天然有機食品。
人參果形似人的心臟,呈淡黃色,並有紫色條紋,果肉淡黃,具有特有的芳香氣味,爽甜無核,清香多汁,風味獨特可口,營養豐富,可食率占95%以上。據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及中國林科院分析表明:人參果除具有低糖、低脂肪|、高蛋白、含十六種胺基酸外,還富維生素C及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鉀、鈣、磷、鐵、錳、鋅、鈷、硒和鉬等。
核桃花
核桃花採用野生新鮮、質嫩,去掉須花色澤呈天然綠色的嫩莖作原料,精心加工而成,表面淡棕色或深黑色,還原後呈綠色或灰色.恢復其天然形態及色、香、味和營養成份。
核桃花富含人體所需植物脂肪油,主成份為亞油酸、油酸、亞麻酸的甘油脂,並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維生素日:。具有補腦、清心明目.定喘潤腸之功能。 用於防治腦痛、腎虛腰痛、腳軟、虛寒喘咳、大便燥結。是人們膳食佳品。
川烏
川烏為常用川產道地中藥材,草本植物烏頭,乾燥主根。又稱川草烏、烏頭等。性熱,味辛、苦,有大毒,具有祛風、除濕、散寒等功效。四川為主要栽培產區,尤以 江油市 產量著名。商品一般分川烏和川烏片兩種。主要藥用及中毒成分為雙酯類生物鹹,藥用一般須經過炮製。
中壩醬油
產自於四川江油,據史書記載,川北中壩,自古為釀醬之鄉,其品味之冠以北門清香園為屬。1985年經中國食品雜誌社審定,載入《中國名食百科》史冊;同年經四川省經委推薦,國家計經委批准,選入《中國土特名產辭典》。1989年獲部、省雙優桂冠。
1997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食品名牌產品”稱號。江油附子
江油附子產於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為著名川產地道藥材。
《藥物出產辨》稱附子“產四川龍安府江油縣”。江油附子為江油特產,栽培歷史有1300多年,炮製歷史亦逾千年。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江油附子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3月23日起對江油附子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飲食文化
介紹
主食以大米為主,兼食麥面,玉米面,紅苕等雜糧,山區則以玉米為主兼食大米,馬鈴薯傳統習慣是早餐稀飯,中餐乾飯,晚餐麵條。農村農忙是請人做農活,半上午送飲食到工地次叫做“打吆台”一般是吃雞蛋,醪糟,饅頭或麵條之類。
解放後城鄉曾一度一伙食團,農村人民公社和城鎮街道居民委員會一伙食團興辦於1958年下半年,1959年下半年後漸次停辦。工礦、企事業單位一伙食團則逐漸以單位職工為對象,六七十年代後家庭自己開火的漸次增多。1959--1961三年困難時期城鄉均曾普遍以麥麩、米糠、糖糟、紅苕藤、目苗、胡羅卜苗等各種野菜代主食。
肉食以豬肉為主,兼食雞,鴨,魚及牛,羊肉。回民則忌食豬肉以牛羊肉為主,解放前生活水平普遍偏低,除紳 商富豪外,一般民眾只在逢年過節或招待客人時才吃肉,平時吃肉定在舊農曆每月的二十六日,名之曰“打牙祭”。不少窮苦人往往一月兩月也難吃一回肉。解放後時候水平普遍提高,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80年代以來城鎮的絕大多數家庭是天天有肉吃,農村每月吃肉的次數也普遍曾多.蔬菜則以產定食,口味尚辛辣酸麻,做菜之法有煎,抄,燉,燒,煮,涼拌等。過去無論城鄉,家家均自製甜醬,豆瓣醬,豆 ,豆腐乳,乾醃菜等,解放後則城市,工礦去漸漸趨於從尚店購買, 家家醃製泡菜及春節醃製臘肉,香腸等,無論城鄉至今未變。鏡內雁門,六合,楓順,石元,馬角。重興,雲集等以玉米為主食的山區農民常年喜食酸菜(以鮮油菜苗洗淨煮熟後連湯到入缸記憶體放自行發酵變酸後隨食隨取)據說能幫助消化。
舊時逢壽誕,婚嫁,喪葬或建房,喬遷等,民間時興設宴款待親朋鄰居。農村宴席稱為“十大碗”,既四個冷盤,六個蒸菜,外加一道湯菜,官家豪紳則擺闊氣,做“參肚席”之內,醃臘,粉蒸,紅燒,清燉,涼拌,煎抄,外加雞,鴨,魚及海菜。解放後待客習俗雖大體存在,但不在拘泥於“十大碗”,近年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后,又漸時興到餐館定做宴席招待客人。
此外,鏡內居民飲茶,飲酒,吸菸較為普遍。民國時期本地產雲樂茶,昌明茶,白茶。解放後江油國營茶廠精製太百花茶等多種茶葉供應縣內外。民國時期多飲燒酒,黃酒,麯酒。解放後飲啤酒的漸多,80年代後飲料種類增多。習俗亦梢有改變,待客除置備白酒類外,尚需置備飲料(如“高橙”,“雪碧”,“天下秀”等)供婦女兒童飲用。民國前進普遍吸水煙,農村中老年人吸葉子煙,吸紙菸的人很少,還有一部分人吸鴉片煙解放後鴉片徹底禁絕,吸紙菸的人漸占主流,僅有農村或城鎮的部分中老年人吸葉子煙。80年代後,城鎮吸紙菸的漸趨高檔化。
民國時期和建國初期,鏡年居民做飯主要以木材為燃料。1958年“大躍進”中,因“大煉鋼鐵”而大量砍伐林木,致使木材奇缺,此後城鎮改燒蜂窩煤,而農村則以燒才草為主。1975年後農村推廣修建沼氣池,以沼氣捕助燃料,1976年後長城鋼廠,江油發電廠等廠礦單位及中壩,武都的部分居民逐漸開始使用天然氣做燃料。
江油美食
酸辣魚是一道四川的特色名菜,屬於川菜,味濃厚,泡菜味突出,具有濃郁的四川民間家常風味,如不加豆瓣則為四川傳統名菜泡菜鯫魚。 | 酸菜魚 |
紅燒肥腸以紅燒技法製成。成菜豬腸形如象眼,色澤黃亮,味道香醇,柔嫩可口,肥而不膩。 並且有氣血雙補、 補虛養身、 便秘調理、痔瘡調理等功效。 | 紅燒肥腸 |
麻辣火鍋主打牛油火鍋,均選自地道的川味火鍋純牛油,熬好的火鍋底料,再配上花椒、乾辣椒等等...一鍋鮮香熱辣的紅油鍋底就出爐了! | 麻辣火鍋 |
席涼粉由豆類澱粉製作而成,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色澤潔白,晶瑩剔透,嫩滑爽口。 | 席涼粉 |
汶川地震影響
5月12日下午14時28時左右,在四川省 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餘震涉及與震中相距120多公里的四川省江油市,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截至14日19時,江油市死亡337人(安葬160人),傷7750多人,其中重傷2900多人,失蹤120多人。全市城鎮危房面積達790萬平方米(初步判定結構嚴重受損的危房400萬平方米),城鎮房屋倒塌80萬平方米,農房1600萬平方米受損,其中倒塌600萬平方米,輕微拉裂600萬平方米,危房400萬平方米,家庭財產損失52億元,其中城市居民24億元,農民28億元。194所學校受災,其中55所較嚴重, 學校建築物80%受損,其中圍牆倒塌11653米,校舍損毀8365間81萬平方米;道路損毀96公里; 橋樑嚴重受損,其中有10座橋樑已成危橋;全市水庫大壩187座受損,其中48座受損嚴重;農作物受損面積4.5萬畝, 牲畜養殖損失約為1億元。全市工業企業受損127戶,死亡28人,受傷420人,直接經濟損失約為42.2億元。地震造成江油市直接損失約240餘億元。汶川地震18日凌晨餘震6.0級
四川省江油市(北緯32.1度,東經105.0度)發生6.0級餘震。這次餘震已造成3人死亡,1006人受傷。
在江油市文勝鄉以北、馬角鎮以西發生六點零級餘震,震中具體位置為何家溝和龍石壩之間,持續時間大約十餘秒。餘震發生後,中共江油市書記、抗震救災指揮長易林,市長、抗震救災常務指揮長宋開慧立即召集相關人員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應急措施。一是立即通知文勝鄉、馬角鎮、雁門鎮、石元鄉、敬元鄉、楓順鄉、六合鄉和毗鄰鄉鎮核查人員傷亡、房屋垮塌情況並開展自救;二是指派市政府副市長韓曉清帶領相關人員立即奔赴災區組織抗震救災工作;三是迅速增派救災物資送往相關鄉鎮。
重建工作
江油以項目建設為核心,加快災後重建步伐,為擴大內需打下了基礎。截止2009年4月16日,江油編制申報了涉及工業、農業、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災後重建項目2479個,總投資572.85億元。已開工建設投資50萬元以上的項目745個。目前,拉法基瑞安雙馬水泥生產線、川礦集團筒體生產線、龍鳳水電站等6個投資上億元的重大項目已全部開工,總投資達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