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西昌市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安寧河中段,是全國彝族聚居最多的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為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
西昌西漢元鼎六年建邛都縣,隋唐稱西州,唐代設建昌衛,元朝置建昌路,清初置寧遠府,1939年後,國民政府在西昌建屯墾委員會和軍事委員長行轅。新中國成立後屬西康省西昌專區,1978年撤銷西昌地區建制,併入涼山
彝族自治州。1980年新建西昌市,1986年撤銷西昌縣建制併入西昌市。境內居住有 漢、 彝、 回、 蒙、 藏、 滿、 苗等10多個民族。西昌是國務院批准的開放城市和旅遊區。素稱“川南勝景”的瀘山矗立於邛海南岸,主峰2377.5米,山上有茂密的雲南松,並有保存完好的黃杉、漢柏、唐柏等珍稀古木;林間掩隱著漢、唐、明代依山建造的隱溪寺等十餘座古剎、殿宇;山麓有全國罕見的地震碑林及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境內著名的景觀,還有城內南詔景莊王修建的古白塔,紀念紅軍長征彝海結盟的塑像和取材於彝族民間故事的大型鋼鑄——月亮的女兒。此外,境內還有奇峰突兀、瀑布高掛、原始森林濃蔭蔽日、古冰川遺蹟保存完好的螺髻山風光以及千姿百態栩栩栩如生的黃聯土林;這裡又是聞名於世的衛星發射基地。
歷史沿革
唐置建昌府,元置建昌路,明改衛。清雍正六年置西昌縣。以今城在唐代建昌舊城之西,故名。1979年設市。
2000年,西昌市轄6個街道、7個鎮、29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北城街道、長安路街道、新村街道、長寧街道、馬道鎮、太和鎮、川興鎮、黃聯關鎮、安寧鎮、佑君鎮、禮州鎮、西郊鄉、高梘鄉、小廟鄉、四合鄉、大興鄉、海南鄉、大箐鄉、黃水鄉、西溪鄉、經久鄉、洛古波鄉、西鄉鄉、樟木箐鄉、響水鄉、開元鄉、裕隆回族鄉、羊角壩回族鄉、中壩鄉、阿七鄉、磨盤鄉、蕎地鄉、月華鄉、興勝鄉、琅環鄉、民勝鄉、巴汝鄉、馬鞍山鄉、白馬鄉、銀廠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61521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西城街道 44480 東城街道 31852 北城街道 26413 長安街道 12009 新村街道 7211 長寧街道 6247 馬道鎮 20603 禮州鎮 24560 安寧鎮 27633 川興鎮 25822 黃聯關鎮 11304 佑君鎮 13878 太和鎮 16860 西郊鄉 73539 小廟鄉 15646 高梘鄉 20193 四合鄉 7454 月華鄉 15955 興勝鄉 17925 琅環鄉 7751 民勝鄉 6941 西鄉鄉 19290 樟木箐鄉 13140 響水鄉 5518 開元鄉 7120 大興鄉 6574 海南鄉 8231 大箐鄉 4736 經久鄉 12129 西溪鄉 18476 黃水鄉 6592 洛古波鄉 6173 裕隆回族鄉 15731 高草回族鄉 13327 中壩鄉 9169 阿七鄉 6784 蕎地鄉 4969 磨盤鄉 7615 巴汝鄉 3579 銀廠鄉 2988 白馬鄉 3715 馬鞍山鄉 5080 www.xzqh.org
2003年4月30日,西昌市新建安昌鎮,鎮人民政府駐原螺 山種畜場場部,轄原螺 山種畜場場部及其4個村所屬的行政區域(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14號批覆)。
2004年,西昌市轄6個街道(東城、西城、北城、長安、新村、長寧)、8個鎮(禮州、川興、佑君、黃聯關、安寧、馬道、太和、安哈)、27個鄉(西郊、四合、小廟、高梘、黃水、經久、西溪、阿七、中壩、磨盤、蕎地、響水、開元、大箐、海南、銀廠、白馬、巴汝、月華、興勝、琅環、民勝、西鄉、大興、洛古波、馬鞍山、樟木箐)、2個民族鄉(高草回族、裕隆回族)。
歷史文化
西昌自古便是祖國西南邊陲的一個重鎮,自秦漢始,歷代政權均在此建立過郡、州、司府、委派過官吏。如漢元鼎6年(公元111年),武帝遣司馬相如為使,建邛都(今西昌),設越西郡,轄15縣,屬益州。以後轄也雖不斷發生變化,擔郡、州、司府的治所依然在西昌。
因此,西昌迄今已是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已被四川省列為省級文化名城)。同時,由於海拔、氣溫、日照、經緯度等條件好,加之大氣中懸浮物質少,空氣透明度大,所以月亮光亮圓大,故西昌又有“月城”之美譽。
歷史上,司馬相如、司馬遷、諸葛亮、忽必烈、馬可波羅、楊升庵、石達開、蔣介石、宋美齡等名人都在西昌居住過,迄今,孔明寨、蔣介石“特宅”等歷史遺蹟依然存在,可供遊人觀瞻。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朱德、彭德懷、賀龍、李富春、郭沫若、胡耀邦、趙紫陽、胡啟立、喬石、李鵬、江澤民等先後來過西昌視察,均留下諸多墨寶。
西昌的古蹟主要有西漢土城遺址、無名漢闕、唐代白塔、南詔景莊王廟、羅羅宣慰司、清真寺、大通門等。
建昌古城文物分布多達2400餘處,古遺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畫、古建築遍及全市。西昌的古遺址主要有聚落遺址、城址、窯址和礦冶遺址四類。其時代有新石器、殷商、春秋戰國、秦漢、兩晉、唐宋和明清,其中新石器遺址十七處,殷商遺址二處,漢代遺址三處,古城址十一處,窯址二處,礦冶遺址二處。建昌古城是西昌各民族人民五百年歷史的一個縮影,五百多年來,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無不在古城上留下痕跡。
“大順”紀年磚在古城上出現,證實了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於公元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後,其部將劉文秀(撫南將軍)確在西昌舉“大順”旗號據城數月,進行反清鬥爭。同時主持培修了建昌古城。這一事件賦予了建昌古城的特殊意義。“大順”城磚為四川首見。城內曾發現記載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過境情況的碑刻。這對研究太平天國運動具有重要意義。
建昌古城,悠悠五百年,文人墨客多匯於此,明代文學家楊慎、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清詩郎查儉堂以及近現代教育家黃炎培等都留下他們的墨跡,此外,在建昌古城以東2公里外的姜坡頂上,迄今還遺存著當地人稱的“月魯城古堡”。現場鑑定:此古堡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城堡、至今古堡上仍保存著戰時的工事、石炮等遺蹟、遺物。
歷史人物
黃越勛
黃越勛 男,漢族,四川宜賓人,1944年6月生,國家一級編劇。1963年參加工作,先後在重慶、西昌當知青;1980年調西昌市文化宮任創作輔導幹部;1995年調西昌文聯任常務副主席至2003年退休。
1979年開始文學創作,1988年重點轉入電影、電視文學劇本創作。至2005年,有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文藝評論等700餘篇散見於全國各報刊雜誌;有20餘部影視作品投入拍攝後在國內外公映或播出,並多次獲獎。其中,擔綱編制的八集電視劇《趙世炎》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題寫片名,2001年9月獲第八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電視連續劇《摩梭女王》獲中國作家世紀論壇全國評比一等獎;執筆的電影故事片《大涼山傳奇》獲“中國少數民族電影題材特別榮譽獎”,全國“騰龍獎”;《風流女傑》獲長春電影製片廠“小百花獎”;任總撰稿的電視專題藝術片《中國航天城——西昌》獲四川省政府一等獎,合作創作的話劇《希望在人間》1997年獲四川省文藝調演一等獎,全國二等獎;其餘代表作品有:《夢斷湄公河》、,電視連續劇《啊,勿忘我》、《漁火》、《法網煙靄》、《國家利益》、《跨過霧都的廢墟》、《走進女兒國》、《雷馬屏監獄》、《國色天嬌》、《風雲瀘沽湖》、《冷箭》等。
1997年獲“八五”期間四川省“五一文學藝術獎章”,2005年獲“中國知名專家終身成就獎”。其成就收入《中國文學藝術家傳集》、《中國專家人才庫》等八種典籍。
李明貴
李明貴(又名李康寧) 男,漢族,禮州鎮人,1945年12月10日生,高中文化。1987年前,以刊刻、照相、汽車修理、電焊、建築施工、開小四輪拖拉機為業。此後,合夥創辦企業。1995年始投身於收藏。至2005年,收藏有:古陶80餘件;明清、民國瓷器300餘件;古瓷片標本300餘件;銅、石、木、雜玩等100餘件;字畫、碑帖20餘件;古籍、舊書、抄本1000餘冊;文獻、檔案、扎函、雜記、契證、文約、薄冊、執據、憑單、票照等2000餘件;“文革”遺物、老報、舊雜誌等1萬餘件。其中,契證、文約、執據、憑單等十分珍貴,具有鮮明的地方性和完整性。可為研究西昌地區清代、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藝術、人物、民族、民俗、民風等提供佐證,是西昌一筆可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李明貴除熱心於收藏外,還進行古董的研究和整理,曾在國家級報刊《中國收藏》、《收藏界》上發表了《昭信股票失信於民》、《魚籃觀音喻母恩》、《西昌出土的南詔、大理國火葬墓陶罐》、《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幾件摩梭達巴法器》等數篇研究鑑賞文章。李明貴收藏文物古董不圖名利,但求自娛修身。
釋照州
釋照州俗名楊桂,男,漢族,四川省射洪縣文開鎮廣龍村人,1963年1月13日生,大專文化,光福寺住持。1986年在三台縣大佛寺出家,歷任沙彌、知客。1989年入成都文殊院空林佛學院讀書,1991年畢業。1994年到西昌任瀘山光福寺住持兼涼山州、西昌市佛教協會會長,並擔任西昌市政協常委,涼山州人大代表。當時的光福寺,殿宇破敗,佛事衰微,百廢待興,通過他十多年化緣集資1600萬元苦心經營,重修照壁、山門、念佛堂、望海樓、大雄寶殿、地震碑林,新修佛心園、書法碑林等大型殿宇樓閣,使光福寺里里外外煥然一新,成為國內外遊客青睞的名勝景點。照州弘法布道的同時躬行慈悲,廣結善緣,於1997年發起成立該寺“佛教慈善救濟功德會,”救災助困,援助孤寡、慰問傷病,先後資助貧困學子234人,其中大學生84人;還耗資20餘萬元擴建禮州桂林國小。
張正寧
張正寧 男,漢族,四川鹽源縣人,1945年生,高中文化,副研究員。1965年參加工作,1984~1987年任西昌市文化館館長。1988~2001年任西昌市文物管理所所長。西昌市第五屆人大代表,第六屆政協委員。1991年起,連續三年評為西昌市有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1995年省文化廳、省人事廳授予“四川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00年評為西昌市先進工作者。
張正寧是西昌考古工作第一人。1974-1976年,參與禮州新石器遺址及戰國大石墓的考古發掘,從而揭開了西昌考古發掘的序幕。1988年後,又相繼主持黃聯東坪漢代治銅鑄幣遺址、經久大洋堆殷商古遺址、馬道漢墓、禮州漢墓、北山唐代瓷窯等一系列考古發掘。1991年,市政府申報西昌市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工作中負責策劃和撰稿。1993年,為州政府擔任主要撰稿人申報邛海——螺髻山風景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獲國務院批准。1999年,主持重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通樓。
1979年幫助原西昌文化館創辦文藝期刊《西昌月》;1994年幫助市委宣傳部創刊《航天城報》。在國家、省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考古論著《漢越嶲郡郡治地望考》、《西昌歷史文化名城調查評價》、《西昌東坪漢代治銅鑄幣遺址的發報》(獲涼山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摩梭人葬俗述論》等38篇,其學術成就載入《中國當代歷史學學者辭典》(西北大學出版社);文學作品《春雨核桃流》、《禮州懷古》、《月城古韻》等百餘篇(件)在省州各類報刊發表。
劉效石
劉效石 男,漢族,城區人,1954年7月10日生,國中文化,無黨派人士,中醫主治醫師,出身中醫世家,其父劉石麟是西昌名中醫。1971年4月上進心在西昌縣城關鎮紅旗診所(南街聯合診所)隨父當中醫學徒;1977年4月始坐診行醫。1990年8月評為西昌市名中醫;1997年由市中醫院聘為副主任中醫師。行醫中又得伯父劉伯昆醫師及老藥師的傳授,並系統自學了高等院校中醫專業教材。在中醫治療內、婦、兒科常見病及一些慢性疑難雜症方面既繼承運用傳統,又不拘泥成法,有自己的見地,取得較好療效,為患者所信賴。1990年起享受名醫掛號門診,在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核中多次評為優秀。曾獲“四川省青年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推薦為“四川青年八五(時期)先進。”是政協西昌市第五~六屆、涼山州第七~八屆、四川省第七屆委員。
饒緒鎮
饒緒鎮 別名西正,字中和,男,漢族,祖籍江西省金谿縣左坊鎮菱塘村,1919年冬月出生於西昌上西街,註冊中醫師,成都中醫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兼職副教授;四川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涼山州、西昌市黃埔同學會負責人;政協涼山州第七~九屆及西昌市第三~七屆常委;2000年四川省第九屆天府健康老人,2004年第六屆全國健康老人;2005年海內外傑出愛國人士、抗日戰爭榮譽軍人。
1943年2月畢業於黃鋪軍校18期一總隊炮科,爾後從軍於國家革命軍,先後在湖北、四川、西北、西南等地區任排長、副連長、連長、營長、參謀、中校參謀長等職務。1950年3月3日西昌戰役中率部向解放軍投誠。同年9月18日因歷史問題在西昌入獄,1980年9月出獄回籍,在獄中自學中醫,返鄉後經考試合格開辦中山診所行醫謀生。1985年其歷史問題由四川省軍區平反。
饒緒鎮人生經歷曲折坎坷,閱歷豐富,在諸多方面受到社會首肯。①愛國愛鄉,抗日戰爭時期,1943年在湖北對日寇作戰中頭手受傷,1944年11月在西昌發起“朋友從軍運動“抗日,計有426名青年入伍到四川瀘縣受訓;長期通過信函、電信、接待來訪等方式與海內外黃埔同學保持廣泛而友好的聯繫,為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而不懈努力;2001-2005年,倡議並促成西昌市修建“抗日殉國華品章將軍紀念碑暨西昌抗日殉國烈士紀念碑”;捐款兩萬元在邛海種植小葉榕300株,並多次捐資助學。②參政議政,至2005年底共參加市政協“雙月座談會”108次,在每年的州、市政協會議上均提出議案,撰寫的保護耕地、關心“三農”、推廣農業科技,扶持個體工商戶、淨化文化市場、設立市民公共閱覽欄、保護文物古蹟、改善生態環境、加強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提案得到重視,有的已得以落實。多次評為優秀政協委員。③行醫長內科,尤善治療婦科疾病、胃腸症、多種肝病、腎病等疑難雜症;1991-2002年任西昌市紅十字會理事、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城區衛生協會會長。④善文,時有詩文自勉、酬友;1995年8月參加中共四川省委主辦的“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學術論文研討會”,其著文《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被評為優秀論文,獲二等獎。
徐紹斌
徐紹斌 男,漢族,西昌人,1974年8月20日生,大專學歷,國家級運動健將,1992年進入四川省帆板隊,退役後任該隊教練(初級)。運動員生涯中,在全國及亞洲地區水上運動賽事中16次獲得較好名次。其中獲得全國或國際比賽前三名10次,分別為:全國錦標賽,1991年男子奧林匹克場地繞標項目第三名,1994、1996年男子帆板障礙賽第二名和第三名;全國帆板優秀選手賽,1994年奧林匹克場地及奧林匹克長距離項目兩個冠軍,1995年相同項目的第二名、第一名;1998年全國帆板冠軍賽奧林匹克航線及男子帆板障礙賽兩個項目的第三名;1996年亞洲錦標賽奧林匹克航線項目冠軍。
殷劍
殷劍 女,漢族,海南鄉人,1978年12月25日生,國際級運動健將。1993-1997年在邛海水校帆板隊集訓,1997年6月轉為正式運動員進入四川省帆板隊,2001年入選國家隊。1997-2005年,在26次國際、國內水上項目賽事中進入前六名,其中參加全國帆板錦標賽、全國運動會等21次國家級賽事,獲7個冠軍、1個亞軍、一個季軍;參加5次國際賽事,在女子米氏奧林匹克航線項目上獲2002年亞州錦標賽冠軍,2004年亞洲錦標賽季軍,雅典奧運會亞軍。
朱光國
朱光國 男,彝族,西溪人,1952年2月27日生,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經濟師。自1971年擔任生產隊長起就著手抓工副業生產,從辦石灰窯、粉廠、酒廠開始,先後創辦西溪紙箱廠、彩湖食品廠,購置西昌水泥廠的造紙、紙袋分廠,新建、改建、擴建高頻焊管廠、鑄鋼廠、複合肥廠、彩印廠、建材廠、機修廠等企業,均擔任廠長。1992年將創建的各企事業合併為西溪農工商集團任總經理;1994年初改制為西溪集團股份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所辦企業工業產值1991年突破1000萬元,實現利稅162萬元,1995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3億元。1994-1996年被評為“全國800家最大市場占有企業”、“四川省500家最大市場占有企業”、“首屆中國百佳鄉鎮企業形象單位”和“全國鄉鎮企業先進單位”。
朱光國於1994年被評為“全國鄉鎮企業家”、同年4月評為“四川省勞動模範”。1995年任中國鄉鎮企業協會理事、四川省鄉鎮企業協會副會長。1995-2001年,先後擔任過西溪鄉黨委副書記、書記、工作員等職務。
沙智
沙智,男,回族,經久鄉全營村人,中共黨員,1950年冬任經久鄉第一屆農協會主席,1953年率全營村8戶農民組成全鄉第一個互助組,當年皮棉畝產50公斤,為其時西昌地區最高產量;水稻由過去畝產100公斤左右猛增到350餘公斤、玉米從25公斤左右增至100餘公斤。1954年帶領12戶農民成立西康省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沙智農業生產合作社,該社修建了合營抽水站,修建了西昌縣第一條機耕道(西溪505至合營16公里),成立了西昌地區第一個農機站,購置回西昌地區第一台拖拉機。從互助組到初級社、高級社,沙智均任社長。繼後,任經久公社合營大隊大隊長,大隊革委會主任至1975年。
1952-1954年,沙智連續三年評為西康省農業勞動模範,曾當選為西康省第一、二屆人大代表,西康省第一屆人代會主席團成員。1955-1959年為中共西昌縣委委員。1955年任川康少數民族參觀團副團長,率團到成都、重慶、武漢等地參觀,1994年病故。
行政區劃
西昌市轄6個街道(東城、西城、北城、長安、新村、長寧)、8個鎮(禮州、川興、佑君、黃聯關、安寧、馬道、太和、安哈)、27個鄉(西郊、四合、小廟、高梘、黃水、經久、西溪、阿七、中壩、磨盤、蕎地、響水、開元、大箐、海南、銀廠、白馬、巴汝、月華、興勝、琅環、民勝、西鄉、大興、洛古波、馬鞍山、樟木箐)、2個民族鄉(高草回族、裕隆回族)。
人口地理
西昌位於四川西南部,是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中心。
西昌位於川西高原(海拔1500米-2500米)的安寧河平原(四川第2大平原)腹地,東經101°46′—102°25′、北緯27°32′—28°10′,南北最長約20公里,東西最寬約43公里,幅員面積2651平方公里。
全市轄37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14個居民委員會,231個行政村,177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6.8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77萬人,城鎮人口19.11萬人,有漢、彝、回、藏等28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8.77%。
自然環境
地質構造
西昌市地質構造與發育歷史極為複雜、具有演化多樣性、地層出露齊全性的特點,除奧陶系有所缺失外,從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各系均有不同的岩層分布。
岩漿活動主要是前震旦紀、早震旦世、二迭紀、晚三迭紀四個時期,由於安寧河斷裂的多期岩漿活動,在以上四個時期分別導致酸性或基性岩漿的侵入與噴發。
侵入岩出露在安寧河以西的磨盤山區,由流紋斑岩、似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凝灰熔岩、石英斑岩、拉斑玄武岩、正長岩、閃長岩、普通花崗岩和鹼性花岩形成磨盤山雜岩等。
噴出岩以晚二迭世峨眉山玄武岩出露最廣,分布普遍,在安寧河以西氂牛山及磨盤山區均可見到。
早震旦世的酸性熔岩,見於螺髻山,面積140平方公里。
西昌位於楊子準地台西緣、川滇地軸中段。整個市區的基底系前震旦紀變質岩系——會理群組成。構造線近東西向,而蓋層構造線呈南北向。經“晉寧運動”,使地槽回返,形成了褶皺基底。隨後的“四川運動”又使蓋層發生劇烈而全面的褶皺。下古生代以來,幾度強烈而明顯的不均衡升降運動,導致市轄區一些地區的缺失、斷裂及岩漿的頻繁活動。至今,西昌的地殼仍然處在局部抬升、翹起或陷落,河流改道、地震隨時可能發生的新構造運動中。
在安寧河與雅礱江之間,以白塔溝為界,西面為中生界(j—k)組成不完整向斜,東為磨盤山雜岩帶。區內分別有長達60公里、75公里和24公里的以向家鋪子、白塔溝和九溪頭為主的幾大南北向高角度的斷層發育。其中,磨盤山主體沿斷裂隆起,形成安寧河谷地塹的西壁。位於安寧河與則木河之間南寬北窄的楔形地帶,由於長期睡或,形成了拱曲及輕度的褶皺現象。區內背斜保存完好,而西溪——大槐樹一帶的向斜,南段軸部及北段兩翼均被斷裂破壞。洛古波鄉的扭性斷裂多呈北西向平行伸出,並發生在背斜兩翼或向斜軸部。斷層除區域中表現為沖斷層外,兩側則為正斷層。物探資料表明,貫穿了南北數公里寬的安寧河谷中,隱伏著兩條很陡的主要斷裂。由於兩側的螺髻山與磨盤山長期抬升和隆起,使安寧河谷地形成相對的沉降“地塹”。這條斷裂產生於前震旦紀晚期,其後又出現多期活動。南起普格縣以南,順則木河,越過瀘山東麓邛海湖濱的則木河壓扭性斷裂帶,沿西昌城西部與安寧河隱伏斷裂交接,其走勢為東南——西北向,延長75公里以上。此斷裂活動頻繁,最易引發地震。
除以上幾大斷裂外,還有全長25公里,向北傾斜於擺擺頂附近,軸部在螺髻山以南,由下震旦統開建橋中下段組成的螺髻山背斜。其東翼由上震旦統、寒武統和下奧陶統組成,傾斜角為東40°~70°。受以上幾大斷裂的影響,除安寧河谷平原和邛海湖盆外,其它地區均有間隙性抬升運動,主要表現為階地和夷平原發育,河谷深切,溝壑較多,古河道變分水嶺。在西昌城區及大箐梁子都分布有第四紀沼澤泥炭層和膠結礫石層。安寧河斷陷帶,有深達200~1000米、南薄北厚的第三系、第四系的沉積物。南部的德昌、禮州至瀘沽上升隆起,西昌至太和、瀘沽至石龍橋下降沉陷。西昌——邛海這片深達200~1000米的第三系、第四系沉陷區近期還在沉陷。掀斜運動在大箐梁子最為明顯,其表現是第三系湖泊沉積出露標高差距很大,大箐梁子與新村附近高差達200~1000米,而西側平距僅5~10公里。則木河西側第四系比東側發育,安寧河東側第四系比西側發育。這兩點說明螺髻山、大箐梁子還在翹起。由於則木河、安寧河兩大斷裂的深刻影響,使第三系、第四系地層發生小型褶曲與斷裂,這些褶曲與斷裂處多有溫泉分布,也使邛海——城區附近成為歷史地震中心。
地形地貌
西昌市全境海拔在1500米以上。地形以中山為主,占全市總面積的78.9%,高山、低山分別占1.1%和3.4%;河谷平壩面積占16.4%,是四川省第二大河谷平原。山地分布在安寧河東西兩側:西部氂牛山,是市境內山地的主體,占全市總面積的一半,自北向南縱貫全境,構成安寧河與雅礱江的分水嶺。其北段許多山峰海拔超過3500米,向南逐漸降低。整個山體,大部分界於2000~3000米之間;安寧河東側屬螺髻山山脈,其北段主脊線在喜德縣境,南段主脊線在西昌與普格的分界線上。這裡有數座超過4000米的高峰,其中擺擺頂高達4182米。安寧河是市境內最主要的河流,過境長度約82公里。雖屬中、上遊河段,但卻是整個河谷最開闊、河床最寬坦的地段。谷地最寬處超過10公里,平均寬度也在6~7公里之間;河床最寬處將近2公里,其中布滿沙洲,將水流分成若干辮狀支流。來自東西側山地的數十條支流與幹流共同匯成市內農田用水主要來源。但它們的特點是流量季節變化較大,達1340每秒立方米,最小只有1.55每秒立方米,相差864倍。支流流量更不穩定,雨季山洪暴發,河水泛濫;乾季則河床暴露,甚至斷流。另一條大河是流經市域西部邊界的雅礱江,過境長度約90公里,穿行於高山峽谷之中。氂牛山西坡的大小支流都匯入雅礱江中。其下游及河口段多為深切割峽谷,而中上游分布著許多較為開闊的谷地與匯水盆地,成為西部山地中的居民點。平壩分布在安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谷地中,大部具有河流階地、河谷盆地或山麓沖積扇的形態,地面完整、起伏較小,便於自然灌溉、提灌和機械作業。由於長期的開墾與耕作,已成為西昌農作物的主要生產基地。
市區東南邛海為一斷陷湖,為四川省內第二大淡水湖。湖岸東西陡峭、南北平緩,特別是北部與城區之間,有一約50公平方公里的廣闊平原,構成湖盆糧食、蔬菜及其它經濟作物的主產區。由於長期以來東河飛播林區和螺髻山河流泥砂的淤積,湖面逐漸縮小。湖西面,有一小河與安寧河相通,是湖水外泄的唯一通道。
水利資源
西昌市安寧河及雅礱江兩大水系所控制。安寧河自北向南貫穿全市,市境內其乾支流控制集雨面積1852.3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員面積的69.8%,是西昌市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雅礱江水系其乾支流控制集雨面積802.9平方公里,除氂牛山西麓幾條支流外,其幹流為過境。市東南有四川第二大淡水湖——邛海,它是市區工農業及城鎮生活用水水源。
一、安寧河及其支流
安寧河古稱孫水,發源於橫斷山脈小相嶺之陽落雪山及菩薩崗之間。河源海拔4551米,其幹流自北向南,由冕寧縣漫水灣至黃土坡與沙壩間進入西昌市境,經月華、禮州、西寧、太和、經久、佑君、黃聯、黃水、阿七等鄉鎮,在黃水鄉大慶溝與小瀘塘間入德昌縣境,繼續南流,於攀枝花市米易縣灣灘以下2.5公里河口大橋注入雅礱江。
安寧河幹流總長337公里,在西昌市境內幹流長86.31公里,流域總面積1150平方公里,集雨面積1852.3平方公里。市區幹流總落差150.22米,平均縱坡1.7%;漫水灣流量站實測多年平均流量11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347000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洪峰流量117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最枯流量1.55立方米/秒(1969年太和站)。安寧河流域兩岸有耕地87萬畝,其光熱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十分豐富,被列為世界銀行貸款農業開發項目。西昌市受益的主要有大橋水庫漫水灣水利樞紐及渠系配套工程等。境內安寧河兩岸耕地39.62萬畝,是西昌市的糧倉。安寧河水能理論蘊藏量24.83萬千瓦,可開發量2.65萬千瓦。大橋水庫建成投運,水能可開發量將大大增加。
二、雅礱江及其支流
雅礱江系金沙江最大支流,自西北冕寧、鹽源兩縣間進入西昌市,向南流入鹽源與德昌縣境。流經西昌市西部境區長78.5公里。因其河床深切,兩岸山高坡陡,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價值巨大。市境內有氂牛山西坡諸水匯入雅礱江。
三、湖泊——邛海
邛海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位於市區東南約4公里,西岸有“川南勝境”的瀘山為屏,東南及東北有群山環抱,園林旖旎,山水相連,交相輝映,與瀘山合為一體,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據考證,邛海是史前地質構造運動斷陷而形成。古稱邛池、或邛澤池,其形狀如蝸牛出殼,南北長11.5公里,東西寬5.5公里,湖周長35公里,水面面積3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大水深34米,蓄水量3.2億立方米,常年水面海拔高1507.14米,水位變幅0.41~1.69米。邛海周邊支流如鳥爪狀注入其中,以官壩河、鵝掌河為大,匯流面積3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2億立方米。補給水源以地表徑流為主,湖周沖積扇層間地下水、喀斯特裂隙水次之。
四、地下水
據《安寧河水考察報告》對西昌市境內地下水資源作出的估算,境內地下水以平原、盆地孔隙水和層間水為主,全市地下水儲藏量約10036萬立方米。
市境內溫泉頗多,主要有溫水塘、河西溫泉、高草溫泉、羅家場溫泉、太和溫泉群、水門洞溫泉、川興溫泉等9處,水溫19℃~38℃,出水量30~864立方米/日。已開發為溫泉浴場。川興溫泉:位於川興鎮中學西南。井口水溫42.5℃,每晝夜湧水量500~300立方米。高梘張林溫泉花園:1號井為礦泉,井深320米,每晝夜湧水量400立方米,水溫28℃;2號井為氡泉,井深1018米,每晝夜湧水量500立方米,水溫42℃。
境內井泉亦多,但隨著自來水開發建設,城鄉井泉早已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逐漸淘汰。
交通概況
航空
西昌青山機場是攀西地區的航空港,是我國西南跑道最長的大型全天候機場。西昌每天有班機往返成都,飛行時間約40分鐘,票價大約500元。最近西昌又開通了西昌——重慶、西昌——北京直達航班。
鐵路
西昌是成昆鐵路線上的一個大站,每天有多對火車可直達北京、西安、昆明、成都、重慶、攀枝花等省內外大城市。成都-西昌的夕發朝至的列車最適合旅遊者,車程10小時左右。此外,還可以乘坐重慶北——攀枝花的N755次列車直達西昌。現在還增開了西昌--昆明的2647/8次直通旅客列車。從市內到西昌火車站,可以乘坐公交6路、11路、12路、16路到達。
公路
川滇公路(即國道108線)以西昌為紐帶,途經成都、石棉、西昌、攀枝花、昆明,把南北連線成一體。西昌汽車站每天有班車發往省內外和周邊景區,到瀘沽湖、會理、米易等地都有公路客運班車前往,價格在20元-80元/人。西昌高速公路已經運營的為瀘(沽)黃(聯關)段,正在修建的雅(安)攀(枝花)高速將成都至西昌的自駕車旅遊時間大大縮短。
城市交通
西昌市公車站和西昌市旅遊車站有發往各旅遊景點的班車。計程車擔負起了市內交通的重任。
經濟發展
序號 | 時間 | 地區 | 指標 | 數值 | 單位 | 來源 |
1 | 2006年 | 西昌市 | GDP | 1026551 | 萬元 | 《2007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2 | 2006年 | 西昌市 | 第三產業增加值 | 42.2264 | 億元 | 《2007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3 | 2004年 | 西昌市 | GDP | 714499 | 萬元 | 《2005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4 | 2004年 | 西昌市 | 第一產業增加值 | 13.1225 | 億元 | 《2005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5 | 2004年 | 西昌市 | 第二產業增加值 | 28.7494 | 億元 | 《2005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6 | 2004年 | 西昌市 | 第三產業增加值 | 29.578 | 億元 | 《2005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7 | 2003年 | 西昌市 | 增加值 | 590215 | 萬元 | 《2004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8 | 2003年 | 西昌市 | 第一產業增加值 | 10.629 | 億元 | 《2004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9 | 2003年 | 西昌市 | 第二產業增加值 | 21.1457 | 億元 | 《2004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10 | 2003年 | 西昌市 | 第三產業增加值 | 27.2468 | 億元 | 《2004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11 | 2002年 | 西昌 | GDP | 523233 | 萬元 | 《2003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12 | 2002年 | 西昌 | 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 | 18.2 | 萬元 | 《2003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13 | 2002年 | 西昌 | 第二產業占GDP比重 | 34.5 | 萬元 | 《2003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14 | 2002年 | 西昌 | 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 | 47.2 | 萬元 | 《2003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15 | 2001年 | 西昌 | GDP | 475638 | 萬元 | 《2002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16 | 2001年 | 西昌 | 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 | 19.2 | 萬元 | 《2002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17 | 2001年 | 西昌 | 第二產業占GDP比重 | 34.4 | 萬元 | 《2002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18 | 2001年 | 西昌 | 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 | 46.3 | 萬元 | 《2002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19 | 1999年 | 西昌 | GDP | 377619 | 萬元 | 《2000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20 | 1999年 | 西昌 | 第一產業增加值 | 8.5517 | 億元 | 《2000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
民族風情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四川省涼山州是我國彝族最大的聚居區。每年的農曆6月24日,涼山彝族同胞要穿上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舉辦聲勢浩大的選美活動和服飾、賽馬、摔交、射箭的比賽,並在夜晚點燃火把在曠野中遊行,紀念他們心中的英雄。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傳統佳節,自漢唐起,已沿襲一千多年。火把節一般於每年農曆二十四日舉行,歷時三天。有關火把節起源的記載和傳說有數十種,內容豐富,優美動人。其中較為普遍的幾種說法是:
1、相傳天上的恩梯古茲(彝族神話中的天神)派嘍囉到凡間危害眾生和莊稼,人們在支格阿魯(彝族神話中的英雄)率領下毫不畏懼,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代代相傳。
2、書倫撰修《西昌縣誌》載:……唐開元間,有鄧耿詔者,六詔之一也。南詔欲並五詔,因星回節召五詔令飲於松明樓。鄧耿妻慈善,懼難止夫勿行,不聽,乃以鐵釧約夫,背而別。比至南詔,火其樓,諸詔尋夫骸不可識,獨慈善以釧故將其骸以歸。南詔異其惠,以幣聘之,善以夫未葬為辭,既葬乃於櫻城自守。南詔以兵圍之,三月食盡,善盛服端坐餓以死,南詔尋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日,比戶所松焉。燎長丈余,入夜爭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豐歉。戚友會聚,剁牲飲酒,夷漢同之……。正如《西昌縣誌.文藝志》(建昌竹枝詞)所載: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樓煙冷尚余哀,而今火樹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難回,贈到金杯隱自哀。千古人猶照亮節,吞來六詔已成灰。
3、遠古的時候,天上的一個大力士和地上的一個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戰勝,狼狽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開弄是非,於是天神不分青紅皂白,遷怒於人間,遣派大量的害蟲到地上糟踏莊稼,危害人
民,人們點燃火把到田間驅除蟲害,戰勝了天神,這天正好是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屆時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游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
涼山彝族火把節一年一屆,其主會場一般設在普格縣或布拖縣,西昌市設分會場,其選美活動中評選出的美女一般來自於美姑縣。
名土特產
松茸 蟲草 蕨瑩 圓根酸菜 鹽源蘋果 建昌板鴨 彝族酒具 彝族漆器 火繪畫藝術品
知名企業
凱麗來賓館
長征機械廠
人文旅遊
大通門
大通門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年,是明建昌古城四大城門(北為建平,南為大通,東為安定,西為寧遠)之南門。是西昌市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有樓建於門垛之上,稱大通樓。
“八百里河山風風雨雨依還看藍天白雲,兩千年往事是是非非試問這紅牆綠瓦。”大通門歷經歷史滄桑變遷,是西昌六百年歷史的見證,1991年,大通門被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西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8年開工,2000年竣工,修復了大通門並重建了大通樓。
大通樓由正廳、耳房、樓廳、檐廓、陽台等部分組成,為重檐歇山式仿明建築。城樓上的對聯、匾額、石刻、木雕、彩繪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品味。
城門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城樓建築面積588平方米,其他附屬設施140平方米,城樓設有展廳,常有各類展覽向遊人開放,還設有舞池、茶樓、觀景台。每逢節假日,夜晚彩燈映城樓,為西昌市夜景之一。
大通門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經過整修和恢復後,大通門城樓巍峨,瓮城依舊,城碟壯觀,是人們懷古頌今,休閒觀景的好去處。
大通樓高22米,重檐歇山式大屋頂中式建築,紅牆綠瓦、雕樑畫棟,楹聯詩詞,石刻斗都拱,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大通門是西昌六百年歷史的一個見證。
明未張獻忠起義,其部將劉文秀攻下大通門占領建昌城,後在大通門上高高飄揚“大順”旗幟。
清代太平天國起義,翼王石達開攻占大通門,殺洋人,滅清軍。
辛亥革命西昌起義士張耀堂武裝起義,殺進大通門,在順城街與清軍激戰,殺死了作惡多端的滿清縣令章慶。
大通門目睹了西昌六百年歷史的輝煌與不幸,往事如煙,是非難明,惟有試問這大通門的紅牆綠瓦了。
旅遊景點
1邛海瀘山
邛海瀘山景區位於中國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境內。景區與西昌城區連成一體,組成了國內不多見的山、水、城相依相融的獨特自然景觀和優美的人居環境,是邛海—螺髻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州府西昌市及安寧河流域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陽光燦爛、天高雲淡,空氣清新宜人,夜晚月光明媚,是休閒、度假、觀光,旅遊的勝地;是涼山州旅遊的中心和門戶。這裡湖光山色美、民族風情濃、氣候甲天下,乃“休閒渡假勝地,禦寒避暑樂園”。
邛海位於西昌城東南五公里處,一片浩瀚波光閃耀在蒼山碧野之中。其形狀如蝸牛,南北長10.3公里,東西寬5.6公里,周長37公里,水域面積27.88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11米,最深處18米,蓄水量達3億立方米,海拔1500.30米。四周青山環抱,滿湖碧水,秀麗的邛海瀘山與夜晚皎潔的明月形成人間仙景,被譽為建昌八景之一。湖周群山環抱,綠樹成萌,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湖水常年清澈,四季均宜游泳、泛舟、垂釣。
邛海的景色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春季柳眉桃腮,燕語呢喃,菜花鋪金,湖水輕盪;夏日,遠峰近樹,山壽漁村,湖中倒影,虛實迷離,相映生輝;秋天,天高氣爽,水天一色,玉兔初升,明鏡如水,上下交輝;隆冬,天淨水明,紅楓翠柏,樓台亭閣,宛若畫卷。
邛海起到調節西昌的氣候資源的關鍵作用,使西昌城市四季如春,也成就了西昌如詩如畫的美景。每到秋末冬初,便會有成群候鳥飛臨此處,如天鵝、白鶴、鷺鸛、鳧燕、蒼鷺、池鷺、沙鴨等約19種,數量達上萬隻,它們為了躲避北方的嚴寒,成群結隊飛到冬如春季的邛海,享受邛海給予它們的溫暖,人們與它們和諧相處,為野生動物們搭造了一個棲息的天堂。
邛海之濱的氣候令人神往,邛海的秀麗風姿則更加迷人。當夕陽西下,晚霞似火,海邊的青山、房舍、廟宇全都鍍上了一層金。海浪在陽光照耀下,好似向四面八方發射著千萬支金箭。起風時,由微波低吟變成巨浪高歌,風助水勢,水借風威,掀起層層浪濤,鋪天蓋地而來。浪頭一字排開,雪白如練,似牧鵝郎驅趕千萬隻白鵝在弄潮逐浪。待夜幕降臨,邛海好似一位安詳的少女,恢復了寧靜。驀地從東山頂托起一輪銀盤似的明月,月中陰影歷歷可鑑,仿佛能聽見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聲。這時月白風清,水平如鏡,萬籟俱寂,天地山水全溶進使人神醉心迷的月色之中。“月出邛海夜,空明徹九宵”正是邛海賞月的真實寫照。世界著名女作家韓素音在西昌邛海飽覽湖光山色之後,讚嘆不已,將邛海和西昌與瑞士日內瓦湖畔的旅遊名城洛桑相媲美。
邛海歷來盛產魚蝦,是重要的漁業基地和水上運動場。邛海實行國家地面水II類水質標準,周邊沒有工業污染和生活重污染,水質良好,邛海魚類以攝食邛海水體的天然餌料實現生長。所以邛海魚是綠色生態產品,漁產品品質優良,魚類屬有機魚,食用後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經過國家無公害認證機構嚴格考察,2003年、2004年先後獲準省、國家級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獲得了“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和“無公害水產品”認證證書。一些特種水產品青蝦、中華絨螯蟹、銀魚等還遠銷省城、上海、甚至出口,聲名遠播。
如果你到西昌來,以邛海青蝦做的“醉蝦”是一定要品一品的,以邛海魚燒烤的魚片,是一定要嘗一嘗的。在你大飽口福之際,還可以在湖面賞月、泛舟,相信你一定會連連稱絕的。
3 螺髻山
螺髻山位於西昌市東南37公里處,主峰海拔4359米,螺髻山峰體是千年前古冰川造山運動所形成的,峰體的形狀有點象青螺,山峰則酷似少婦髮髻,故而得此名,有“西子淡妝,峨嵋淡抹,螺髻天生”之美譽。
站在峰上,可俯瞰螺髻山東沿的片片森海。湖的出水口之下,3500米“V”谷北壁的大型冰川刻槽,橫嵌岸壁,是螺髻山的絕景,槽中遺有古冰川作螺旋式推進碾磨岩壁的清晰擦痕,顯示了當年冰川活動巨大的自然威力。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罕見的,巨大古冰川刻槽,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和旅遊觀賞價值。
4 瀘沽湖
瀘沽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瀘沽湖,位於川滇交界外的四川省鹽源縣瀘沽湖鎮,距西昌市258公里,宛如一顆潔白無暇的巨大珍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部。她那如詩如畫的旖旎風光,亘古獨存的母系氏族遺風民俗,基督教中的“諾亞方舟”,喇嘛教的朝鐘暮鼓,是那樣的惹人矚目,使眾多遊客的目光投向這塊神秘的土地。
瀘沽湖,當地人稱“謝納咪”,意為大海、母湖,從高處鳥瞰,如一隻展翅的飛燕也是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湖水面積50.8平方公里,另有萬畝草海,水面海撥2688米,被譽為“高原明珠”。湖中七島,婷婷玉立,林木蔥鬱。湖的西北面,雄偉壯麗的格姆山巍然矗立,這即是納日人為之崇拜而人格化的格姆女神。湖的東南南,與草海連線,這裡牧草豐盛,牛羊肥美,淺海處茂密的蘆葦隨風蕩漾,蔟蔟的花草迎風招展,每到冬季,天鵝、黑頸鶴等珍稀候鳥數以萬計棲息於此,憑添一種生氣,一種景致。湖周,在那茂密的原始森林裡,虎、豹、獐、鹿、岩羊、小熊貓、短尾猴、斑羚羊等珍稀動物出沒其間,給人幾分畏懼,幾分野趣。湖畔,阡陌縱橫,田園萬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木摞房舍,炊煙裊裊,牧歌陳陳,漁火點點,阿哥阿妹,結伴相隨,好一派景象萬千的農家農園,令遊人魂不守舍。
5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
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亞洲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具有大功能發射太空飛行器基地能力的新型衛星發射基地。自1984年第一顆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以來,十餘年間,已先後用"長征三號","長征二號E","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而十餘顆衛星。基地一九八八年對外開放以來,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餘萬人遊覽了基地.目睹了火箭升空的實況。如今,中國這片最神奇的峽谷,以新的姿容,笑迎五洲四海的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