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結盟[革命事件]

彝海結盟[革命事件]
彝海結盟[革命事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彝海結盟”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體現和重大勝利,給奇蹟般的萬里長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筆。在通過彝區的過程中,中國工農紅軍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張,為革命勝利後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基本信息

簡介

彝海結盟彝海結盟
在彝海,紅軍還建立了第一隻少數民族地方紅色武裝——中國夷民紅軍沽基(果基)支隊。彝海結盟,保證了中國工農紅軍順利通過涼山,在當時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為紅軍主力保存了寶貴的有生力量。在涼山,還有近萬名彝族青年參加了紅軍,涼山和涼山的少數民族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相關事件

渡河之難

彝海結盟彝海結盟
作為紅軍統帥的毛澤東,他心裡十分清楚,紅軍渡過金沙江,暫時擺脫了蔣介石重兵的圍追堵截,達到了北渡長江,進入四川境內的戰略目的。但是,還未能實現與紅四方面軍會師,而要到川西北,或川陝甘去創造新蘇區,找到一個落腳點,還需要戰勝許許多多的困難,而當前的首要困難就是必須迅速飛越天險大渡河。
從瀘沽到大渡河在當時有兩條路:
一條是當時的大路。從瀘沽東面翻越小相嶺,經越西縣城到大樹堡,由此渡過大渡河,便可直逼雅安,威脅敵人在四川的心臟――成都。
另一條是小路,而且是崎嶇難走的羊腸山路。從瀘沽北面到冕寧縣城,然後通過拖烏彝族聚居區到達大渡河邊的安順場。
但是,在當時,人們把經彝族區的小路視為畏途,軍隊,尤其是漢人軍隊要通過這一地區是很不容易的。
熟悉中國歷史的毛澤東,他知道,在72年前的1863年,也是在5月,太平天國的著名將領、翼王石達開曾率數萬大軍,到達大渡河的紫打地(今安順場),就是被大渡河所阻。清軍勾結當地少數民族統治者土千戶王應元、土司嶺承恩,對石達開的部隊圍追堵截,致使石達開及其部隊進退無路,輜重全失,妻兒七人投入大渡河,全軍覆沒,石達開為四川總督駱秉章所獲,被害於成都。
毛澤東知道,他的對手蔣介石決不會放過消滅紅軍的這個機會,他在思考與謀劃:如何與蔣介石進行新一輪的較量。
蔣介石也熟知石達開在大渡河全軍敗亡的故事。當他得知紅軍渡過金沙江,向大渡過急進的訊息後,認為消滅紅軍的機會來了,他決心要使紅軍重演72年前太平天國將士全軍覆滅的悲劇,讓毛澤東成為第二個石達開。
為在大渡河一帶圍殲紅軍,蔣介石絞盡了腦汁,他斷定紅軍只敢走大路而不敢走小路,因此,他為在大路上圍追堵截紅軍下了大本錢。
1935年5月10日,蔣介石從貴陽飛抵昆明,以便就近督促各路人馬圍攻紅軍。一到昆明,他立即給其在大渡河南北的各路部隊發電說:大渡河是太平天國石達開全軍覆滅之地,今紅軍已進入這崇山峻岭,一線中天,江河阻隔,給養困難的絕地,必步石達開之覆轍無疑。他命令各部:努力作戰,建立殊勛。他還給其部下打氣說:紅軍此次進入涼山大渡河地帶,此乃我軍聚而殲之的大好時機,各部官兵,人人洞悉72年前石達開率師80萬尚敗亡在這裡的故事。又說紅軍的形勢更比石達開困難,尤望各軍師長人人效法當年駱秉章生擒石達開的壯志,立即率部圍擊,在大渡河夾擊紅軍,予以聚殲。
其實,歷史記載非常清楚,石達開率部到達大渡河畔時,僅有4萬太平軍將士。而蔣介石為了提高部下在大渡河地域殲滅紅軍的信心,竟然不惜編造歷史,把在大渡河失敗的4萬軍隊誇大為80萬。
為保證圍殲毛澤東紅軍戰略目的的實現,蔣介石一方面命令尾追紅軍的10萬國民黨軍隊迅速渡過金沙江,分幾路向紅軍夾擊,企圖迫使紅軍向大渡河靠近;另一方面命令前頭截擊紅軍的國民黨軍隊,迅速集結於大渡河北岸,企圖憑天險之河而扼守,將紅軍消滅於大渡河之南。為使紅軍無法渡過大渡河,蔣介石還命令守大渡河的部隊:收繳南岸渡河的船隻以及渡河材料,全部集中於北岸;蒐集南岸民間糧食,運送北岸,實行堅壁清野;反清射界,如南岸居民房屋可資紅軍利用掩護其接近河岸者,悉數加以焚燒。
蔣介石擺好了他的陣式,滿以為石達開的歷史悲劇,將在這裡重演。
毛澤東決心打破蔣介石的如意算盤。他明白,蔣介石部署的大渡河會戰的關鍵是固守大渡河,不使紅軍渡河,待尾追紅軍的10萬中央軍渡過金沙江後,在金沙江與大渡河之間的深山峽谷中南北夾擊紅軍。打破蔣介石如意算盤的關鍵是趕在中央軍追上來之前渡過大渡河。可是,怎樣才能渡過大渡河呢?
毛澤東決定避開大路而選擇小路,他斷定蔣介石以為紅軍不敢走小路,因此小路的防備一定較弱。他決定組織一支先遣隊,偵察了解大渡過邊國民黨軍隊的布防情況,以決定從何處渡過大渡河及如何渡過大渡河。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關係著紅軍的前途。派誰去呢?他首先想到了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
1935年5月19日,中央軍委任命劉伯承為先遣隊司令員,紅一軍團政治委員聶榮臻擔任先遣隊政治委員。任命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肖華為民眾工作隊隊長。

勸彝族人

從冕寧到大渡河,中間隔著大涼山地區。這裡聚居著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彝族。彝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他們世代繁衍生息在群峰聳立,氣勢磅礴的康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的東南部邊緣地帶。數千年來,彝族一直參加我國各種軍事、政治、經濟等活動,對於締造我們偉大的祖國,維護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是,這一個偉大的民族,聚居在大涼山的部分,在當時由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落後,還是一個尚處在奴隸社會的民族。由於歷代反動統治階級一貫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對彝族軍事上征剿,政治上歧視,經濟上掠奪,文化上同化,使彝族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難。狡黠的漢族商人經常利用彝族人民的樸實誠懇,對他們進行欺詐和剝削;國民黨軍閥的軍隊又經常對他們進行:“剿討”和搶掠。這一切,都引起了彝族人民對漢人的猜忌和敵視,種下了極深的成見。他們特別反對漢人的“官兵”入境。顯然,在當時要他們能夠很快地從本質上理解紅軍是什麼樣的軍隊,理解共產黨與國民黨有本質的區別是,是很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要順利地通過這個地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擔任紅軍先遣隊任務的劉伯承、聶榮臻肩上的但子有多重,可想而知。
為了爭取時間,又必須要經過大涼山的彝民區。在當時,賴以克服這個困難的唯一武器,就是黨的民族政策。先遣隊臨行前,毛澤東親自向劉伯承、聶榮臻指出:先遣隊的任務,不是去與彝族民眾打仗,而是去宣傳黨的民族政策,用政策的感召力與彝民達到友好,爭取說服他們,用和平的辦法借道彝民區。只要全體紅軍模範地執行紀律和黨和民族政策,就一定能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同情,彝民不但不會打我們,還會幫助我們通過彝族聚居區,搶先渡過大渡河。
冕寧以北的拖烏地區為彝族聚居地,彝族同胞尚處奴隸社會,按照果基、羅洪、倮伍三支劃分區域,形成各自的大小部落,彼此經常互相“打冤家”,械鬥不息。由於國民黨反動派和地方軍閥的長期壓迫,與漢族的隔閡、猜疑很深,存在著根深蒂固的敵對情緒,這就給紅軍通過彝區帶來很大困難。
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的先遣部隊於5月21日到達大橋,經過調查研究工作,找好了嚮導和通司(翻譯),於22日進入彝區。在紅軍過額瓦埡口時,發現樹林中有成群結隊的彝人出沒,並發出呼嘯,企圖阻止紅軍前進。部隊被迫縮短行軍距離,走到彝海子,突然從身後額瓦方向傳來槍聲,也湧出成百上千的彝人,手舞大刀簪矛和棍棒,高聲吼叫著向紅軍掉來。接著,後面傳來訊息說:“跟在後面的工兵連因掉隊和沒有武器,所帶的工具,器材都被彝人搶光,衣服好剝盡,被迫走原路退回出發地。這地,先遣部隊面臨著前有包圍,後有襲擊的嚴重局面,紅軍堅持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決不打槍,於是部隊停止前進。

結為兄弟

經通司(翻譯)向彝人喊話、做宣傳解釋工作還不見效果時,忽然從山谷埡口處有幾人騎騾馬奔來、通司認得為首者是果基支頭人果基小葉丹的四叔果基約達。通司上前聯繫,說紅軍首長要同他談話。果基約達欣然同意了,當即揮散了集聚的人群。紅軍民眾工作隊隊長肖華同果基約達就地坐下,進行交談,說明紅軍是為受壓迫的人打天下的,此來並不打擾彝人同胞,紅軍劉司令統率大隊人馬路過此地,只是借路北上。並根據彝人十分重義氣的特點,又告訴他,劉司令願與彝族頭人結為兄弟。起初,果基約達有些半信半疑,可是,當他環顧紅軍的軍紀十分嚴明,並不像地方軍閥軍隊那樣惡狠狠地湧進堡子燒殺搶掠時,便消除了懷疑,接受了結盟意見。小葉丹全名為果基小葉丹,果基或譯為古雞、古基,小葉丹或譯為小約旦。彝族實行父子連名制,按這一習俗,小葉丹的全名應為果基.木吉.葉丹。果基為家支名稱,木吉為父名,葉丹為本名。為了與同名的葉丹相區別,於是加是“小“字。按照彝族習俗,在一般情況下稱呼”果基葉丹“即可,但是在某種場合,為表示莊嚴或鄭重,就必須稱呼父子連名的全稱。
小葉丹出生於公元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果基家系涼山彝族傳說中的兩個始祖之一的曲涅之後裔,為涼山地區最大的家支之一。所謂“家支“,系涼山彝族奴隸制度下的一種父系血緣集團組織,內部嚴禁通婚。在當時,涼山彝族地區約有100多個互不隸屬,各有固定地域的黑彝家支,實際起著政權的作用。家支內有大小頭人,按習慣處理內外事務。
果基家族本世居於涼山腹地之中的普雄一帶(今越西縣境),直到19世紀末時,其先人才輾轉遷徏到冕寧縣今彝海鄉白沙村。
果基小約丹兄弟共6人,他排行第四。自幼就性情倔強、豪爽,表年時代即善交際、講義氣。由於處在貴族地位,耳濡目染,在中年時已熟悉習慣法與典故,能言善辯,成為當地彝族的政治代表、重大事件的裁決者之一。他不僅在本家族內頗有聲望和號召力,就是在冕寧一帶也是有影響的頭人,被視為“善於辭令的尊者”。
民眾工作隊隊長肖華率紅軍來到果基的地盤時,“果基”與“羅洪”正在不斷械鬥。小葉丹是“果基”家的領袖,他欣然答應與紅軍結盟。
肖華報告劉伯承、聶榮臻後,劉件承立刻騎馬來到彝海子邊。同時,要基小葉丹帶領當家娃子(即從奴隸中選拔的管家)消馬爾各子也來了。果基小葉丹見了劉伯承,便要摘牛黑帕子行磕頭禮。劉伯承急忙上前扶住說:“大哥不要這樣。”果基小葉丹問:“你是劉司令?”劉伯承答:“我是司令。”果基小葉丹接著說:“我是小葉丹,我們大家講和不打了。”劉伯承即告訴果基小時丹說,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為受壓迫的人打天下的。共產黨實行漢彝平等,同彝族是一家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要團結起來去打國民黨軍閥,以後紅軍回來,大家過好生活。這樣,通過通司和沙馬爾各子作翻譯,很順利地達成了協定。於是,劉伯承和果基小葉丹欣然決定,在彝海子邊打雞吃血酒結拜兄弟。
彝海,原名“魚海子“,彝語叫”烏勒蘇泊“,意即海子,海拔2000多米,是個高山淡水湖,面積約20萬平方米,呈元寶形,四周山巒環抱,林木蓊蔥。就在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舉行了舉世聞名的”彝海結盟“。果基小葉丹叫人找來一隻雞,但沒有酒和酒杯。劉伯承便從紅軍警衛員皮帶上解下兩個瓷盅,叫警衛員舀來彝海的水,以水代酒。當沙馬爾各子殺了雞,將雞血滴入兩個瓷盅後,小葉丹要劉伯承先喝,按照彝人風俗,先喝者為大哥,兄弟就應該服從大哥。劉伯承高肖地端起瓷盅,大聲地發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今天我同果基小時丹在彝海子邊結為兄弟,如有反覆,天誅地滅“。說完後一口喝下血酒。果基小葉丹笑著叫”好“!也端起瓷盅來大聲說:“我小葉丹同劉司令結為兄弟,願同生死,如不守約,同這雞一樣地死去”。說完後也一口喝乾。劉伯承當眾將自己隨身帶的左輪手槍和幾支步槍送給了果基小時丹。果基小時丹也將自己騎的黑騾子送給了劉伯承,結盟便告結束。
傍晚,紅軍先遣部隊仍然返回大橋宿營。劉伯承邀請果基小葉丹叔侄一同到大橋。紅軍把街上所有的酒都買來,又按價付錢收下民眾送來的豬羊肉,設宴祝賀結盟。同時還邀請了羅洪支頭人羅洪作一和漢人陳誌喜等一同赴宴。劉伯承代表紅軍將一面書寫著“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的紅旗授與果基小葉丹。並即席講話,勸解彝人內部不要打冤家,漢保彝,彝保漢,團結打劉家。

結盟成功

次日,紅軍先遣部隊在果基小葉丹的嚮導下,通過俄瓦彝海子向北前進。沿途山上山下,到處是成群結隊的彝人,發出“啊吼”的呼喊聲。但是,這次的呼喊聲不像昨天的怒目相待,而是笑遂顏開的歡迎和歡送了,劉伯承在喇嘛房與小葉丹分手,紅軍留下參謀丁伯霖作後續部隊的聯絡員。果基小葉丹派娃子(即奴隸)沙馬爾各子、沙馬巴黑、果基子達、果基特達作嚮導,把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的部隊一直護送到筲箕灣,再由果基阿最支送到岔羅,出了彝區,直抵安順場。從此,紅軍的後續部隊便沿著“彝海結盟”這條友誼之路,勝利地通過了敵人估計無法通過的彝區。“彝海結盟”體現了黨的民族政策的勝利,體現了少數民族對紅軍的愛戴和軍民的團結,。“彝海結盟”給奇蹟般的萬里長征增添了光彩的一筆。
紅軍走後,許多彝民為了紀念紅軍,把當年出生的孩子取名為“紅軍子”或“紅軍姆”(即“紅軍女”之意),還有許多人冒著生命危險,把紅軍留下來的東西保存起來,愛如珍寶。
特別是紅軍果基支隊,他們舉著劉伯承所贈給的旗幟,牢記劉伯承“一個指頭沒有勁,十個指頭捏在一起力量就大了”的話,不僅自己拿起武器和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長達數年的游擊戰,而且還聯合了倮伍、羅洪家族的武裝一起組織成游擊隊,打擊國民黨派到這一帶的軍隊,有名的扯羊村和野雞洞保衛戰,就是他們打的。
在那艱苦鬥爭的歲月里,果基支隊的戰士們眼看自己的房屋被焚毀,牛羊被搶劫,卻千方百計地保住劉伯承所贈給的旗幟。小葉丹把這面紅旗當作民族團結的見證和民族解放的希望,身邊的許多東西都丟掉了,唯有“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的旗幟始終保存著。他將這面旗幟藏在背兜下面特製的夾層里,從這裡轉移到那裡。在最艱難的時刻,小葉丹含著熱淚勉勵自己的妻子和弟弟,不要忘了劉伯承的囑託,不要忘記共產黨紅軍的恩情。他說:“紅軍一定會回來的,劉伯承我信得過,他絕不會騙我。萬一我死了,你們一定要保護好這面紅旗,將來把她親手交給紅軍。”
一年一度的火把節,他們總是聚集在彝家海子旁邊,跳起鍋莊舞,放聲歌唱:
清清海水流不盡啊,
紅軍啊,“三斗三斤”(意即很多很多),
紅軍一去已數春啊,
也不呀,捎個信。
彝家盼紅軍啊,
三天三夜呀,說不盡。
………
彝家受盡千年苦啊,
彝家有苦無處傾。
一心啊,盼紅軍,
盼您啊,回來救彝家人。
當年的紅軍終於回來了,
1950年5月21日,西康省解放後,小葉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遺囑,鄭重地把劉伯承贈送給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的隊旗親手獻給了政府。
至今,這面旗幟珍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它是彝族人民的光榮,紅軍的光榮,長征的光榮。它記載了紅軍和彝民的深厚情誼,是共產黨和紅軍的民族政策的偉大勝利實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