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XSLC),又稱“西昌衛星城”,是中國衛星發射基地,始建於1970年,1982年交付使用。 自1984年1月發射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到2016年11月22日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活動已突破100次。中心由總部、發射場(技術區和兩個發射工位)、通信總站、指揮控制中心和三個跟蹤測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關的生活保障單位組成,其中發射場的坐標位置為東經102度、北緯28.2度。主要擔負廣播、通信和氣象等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發射的組織指揮、測試發射、主動段測量、安全控制、數據處理、信息傳遞、氣象保障、殘骸回收、試驗技術研究等任務。中心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通信、廣播、氣象衛星等試驗發射和套用發射任務,2016年2月1日15時29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成功發射了第五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標誌著北斗系統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於1982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發射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到2013年底已發射中國國內外衛星82次,為祖國爭得了榮譽。1990年4月7日,該中心成功發射了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西昌優越條件頗多:海拔高、緯度低;地形隱蔽,地質結構堅實;水源豐富穩定;交通和通訊條件理想。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對外開放最早、承擔衛星發射最多、自動化程度較高、綜合發射能力較強的航天發射場,近80顆國內外衛星從這裡送入太空。

組成任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總部、發射場(技術區和兩個發射工位)、通信總站、指揮控制中心和三個跟蹤測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關的生活保障(醫院、賓館等)單位組成。主要擔負廣播、通信和氣象等地球同步軌道(GTO)衛星發射的組織指揮、測試發射、主動段測量、安全控制、數據處理、信息傳遞、氣象保障、殘骸回收、試驗技術研究等任務。

地理環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於四川省境內,中心總部設在四川省西昌市北約60公里處的秀山麗水間,衛星發射場位於西昌市西北65公里處的大涼山峽谷腹地---冕寧縣澤遠鄉封家灣。衛星發射測試、指揮控制、跟蹤測量、通信、氣象、勤務保障六大系統的相應場區,都分散在峽谷之中的不同區域。該地區屬亞熱帶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為16℃,全年地面風力柔和適度。這裡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發射季節。
自古人們在西昌能經常觀賞到分外明亮皎潔的地球衛星--月亮,歷來傳為佳話,故西昌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以“月城”的美稱聞名海內。而今,又以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服務於人類而聲震環宇。她除了擁有“月城”、“小春城”、“攀西聚寶盆”和“黃金地帶”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調的名字外,又增添了充滿現代科學技術魅力的名稱:“中國航天城”、“東方休斯敦”等。
據航天專家介紹,這裡具有“天然發射場”的優越條件:一是緯度低(北緯28.2度),海拔高(1500米),發射傾角好,地空距離短,緯度越低,北緯28°14′42.72'',東經102°01′39.95'',離赤道越近,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又可縮短地面到衛星軌道的距離,從而增加火箭的有效負荷。
二是峽谷地形好,地質結構堅實,海拔1857米,有利於發射場的總體布局,對地面發射設施、技術設備及跟蹤測量,通訊的布網有利,能滿足多個發射場的建設。
三是晴好天氣,“發射視窗”好。年平均氣溫18℃,是全國氣候變化最小的地區之一,日照多達320天,幾乎沒有霧天,試驗周期和允許發射的時間較多。
總之西昌的緯度低、海拔高、雲霧少,無污染,空氣透明度高。因此,一座現代化高科技的衛星發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里,這裡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衛星的航天基地。

布局特徵

外圍布局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發射中心,坐落在西昌城北60公里的峽谷中。衛星發射測試,指揮控制,跟蹤測量,通信,氣象,勤務保障六大系統的相應場區,都分散在峽谷之中的不同區域。76米高的發射塔架和300多米高的避雷塔,巍峨的聳立於峽谷的底端。這裡是一個三面環山,向東南開口的半封閉小盆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塔架由11層工作平台和相對應的電纜提桿組成,同時對星箭進行吊裝對接,加注燃料和垂直測試。在點火的那一瞬間,平台自動鏇轉星箭分離,固定火箭的螺拴也隨即啟爆,火箭噴出熊熊烈焰拔地而起。發射塔架兩側的山體內,是與場區相匹配的指揮,測試,控制以及供應水,電,氣的設施。進入火箭發射的最後半小時程式後,地面人員就全部轉入山體內。
技術廠區,位於發射場區不遠的山坳里。一幢幢乳白色的高大建築隱沒於綠樹深處,是衛星發進行裝配,加注,測試及火箭水平測試的地方,也是國內目前最先進,最優越的廠房,如今技術廠區已對外開放,人們不僅可以看到特殊的內部結構,還可以看到一枚專供參觀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的研製成功,特別是掌握氫氧發動機失重的情況下二次點火的技術,標誌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控制大廳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指揮控制大廳,是發射中心的“神經中樞”,位於距發射城幾公里以外的山灣里。這裡集中了中國航天技術水平的各種先進儀器,是最具神秘色彩的電腦王國。大廳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前方一面20餘平方米的的彩色電視螢幕,旁邊還有許多狀態顯示板組成的長18米,寬6米的顯視大屏。大廳內還分布著總指揮台,各種控制台,記錄儀和顯示器。科技人員和貴賓們可以通過電視螢幕和各種顯示儀器,清晰地看到火箭從發射架上起飛到飛到一級火箭脫落的實況。指揮者也是通過電腦群送來的各種參數,圖象進行監視,判斷,從而運籌帷幄,戰勝太空的。指揮大廳的四周慢大大小小的電腦房,各色顯示燈不停地閃著神秘的眼睛,伴隨著電腦的嗡嗡聲,將火箭起飛後的各種信息迅速處理傳輸到各跟量站和設在北京的總指揮所。控制大廳後方的樓廳是參觀廳。瀏覽參觀者可以坐在這裡透過前方巨大的玻璃窗,觀看大型彩色螢幕上播放的發射實況。

發射塔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目前擁有兩個發射塔架:
3號工位:1978年底竣工,1984年1月29日首發長征三號遙一火箭,2007年重建以滿足發射”嫦娥一號”的需要,又稱為新3號工位。目前主要用於發射長征三號甲火箭(也可發射長征二號丙)。
2號工位:1990年投入使用,早期用於發射長二捆與長征三號甲,目前主要用於發射長征三號乙/丙。
1號(未建設):用於曙光號載人飛船的發射,只完成了鐵路,隧洞等基建施工。

發射歷史

=

為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了三個第一:第一,是在1984年6月8號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第二,是在1986年的2月1號,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二號的發射成功,結束了我國租用外國衛星看電視的歷史,我們現在看的電視節目和天氣預報都是我們自己的衛星傳送的;這些衛星都是用老三號發射工位,讓他們從這裡發射升空的。第三,1990年成功發射我國承攬的商務衛星,亞洲一號,亞洲一號是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可以說它在當時被稱作“災星”,它轉到五個國家都沒發射成功,後來用太空梭抓回來,於1990年的4月7日又從老三號發射塔將它成功從這裡發射出去。所以說它是一個功勳塔。現在是功成身退。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70年,於1982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發射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已發射國內外衛星28次。1985年10月,XSLC正式對外開放,承攬衛星發射業務,接待了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技術交流、考察團體。先進可靠的設施和條件,為衛星的發射提供了安全優質的服務。1984年以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先後發射了17個顆國內外通訊衛星,這表明我國已是世界上幾個重要的掌握商業發射能力與技術的國家之一,在世界航天城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隨著西昌航天城建設的加速和西昌內陸開放城市的崛起及西昌青山機場國家一類航空口岸的設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給許多參觀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與回憶。
43年來,月亮城先後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實用通信衛星、國際商業衛星、導航衛星、月球探測衛星、數據中繼衛星和第一枚大推力捆綁式運載火箭等多項“第一”,年發射能力達到10發以上。首次承擔整星整箭出口發射任務等多個第一,躍居世界十大航天發射場之列。中華兒女的飛天夢想,在月亮城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次次上演。
“中心先後實現了從發射單一型號火箭到發射多種型號火箭,從單射向發射到多射向發射,從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到發射多軌道太空飛行器,從發射國內衛星到發射國際商業衛星,從每年最多4次發射到年發射能力達到10顆以上,從近控測試發射到遠控組織指揮,從產品套用到核心科研成果自主研發七大躍升。”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振中說。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書記孫保衛30日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這裡見證了中國航天走向高軌,走向世界,走向深空,反映了中國航天發射能力的提升。他認為,艱苦奮鬥是西昌航天精神的鮮明特徵,求實創新是本質體現,團結奉獻是根本要求。西昌航天精神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澱的過程,更是一代代西昌航天人鍥而不捨、不懈探索的結果。
2013年12月2日,長征三號乙火箭將迎來第25次出征,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迎來第83次發射,使命是“跑”整個嫦娥三號任務的“第一棒”—托舉嫦娥三號進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對於世界上關注中國航天力量的觀察者,西昌體現了中國火箭發射的最高水準,它不光送走了月球探測衛星和巡航車,還是2007年反衛星飛彈的發射地。
近期海南基地建成後,很多發射任務會從西昌轉移走,但西昌的兩座發射塔仍將會是中國航天的主心骨,並長期如此。
2016年1月16日0時5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白俄羅斯通信衛星一號,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轉移軌道。白俄羅斯通信衛星一號是白俄羅斯共和國首顆通信衛星,也是中國航天首次向歐洲用戶提供衛星在軌交付服務。此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邁出了開拓歐洲市場、服務世界航天的重要一步。
2016年3月30日4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二十二顆北斗導航衛星。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25次飛行。
2016年11月22日23時2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太空。至此,這箇中心航天發射活動已突破百次,同時這是長征系列火箭的第241次飛行。
2016年12月11日零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42次發射。2018年7月10日04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三十二顆北斗導航衛星。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80次飛行。
2018年7月29日9時4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三、三十四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系統第九、十顆組網衛星。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81次飛行。
2018年9月19日22時0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七、三十八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系統第十三、十四顆組網衛星。2018年10月15日1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39、40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系統第15、16顆組網衛星。
2018年11月1日23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四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這顆衛星屬於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系統第十七顆組網衛星,也是北斗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2018年11月19日2時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系統第十八、十九顆組網衛星。

探月工程

嫦娥一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2007年10月22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嫦娥一號”衛星一切準備就緒,整裝待發。24日18時許,“嫦娥一號”衛星在這裡成功發射。
2007年10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的首顆衛星──“嫦娥一號”啟程奔向38萬公里外的月球。這次神秘太空之旅的起點,就是四川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2004年3月,國防科工委、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探月計畫首顆衛星“嫦娥一號”,將於2007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執行繞月飛行任務。為什麼選擇西昌發射“嫦娥一號”衛星呢?
原來,探月工程的“嫦娥一號”是目前中國航天發射衛星到達地最遠的一顆衛星。它不僅僅對衛星提出了進行繞月運行的要求,而且對火箭的推力以及姿態控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用大推力火箭先將它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5.1萬公里的地球同步大橢圓軌道。經過專家們對長征系列火箭進行嚴格可行性分析,最終選定運用長征系列火箭家族中運載能力較強、發射成功率最高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承擔此次發射。
在中國四大衛星發射場中,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能用“長征三號甲”等多種型號運載火箭發射各種型號衛星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責無旁貸地承擔了發射首顆月球探測衛星的重任。
衛星發射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系統密切配合、協同工作。從火箭、衛星運抵發射場到發射升空,一般需要40天左右的時間,經過一系列複雜流程對星箭進行測試直至發射。繞月探測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第三大里程碑,為確保首發成功,嫦娥一號衛星的發射準備時間又相對較長一些。
火箭、衛星運抵發射場後,要在各自的測試大廳進行裝配和測試。測試大廳裝有大功率空氣調節器,已保證所需要的溫度和濕度。而衛星對潔淨度的要求近乎苛刻,接觸它的人都要全身包裹,戴上口罩,就像研究院所的化驗室。
確保星上設備與地面設備匹配,同時解決測試中出現的問題,是衛星在發射場的第一關。經測試合格後,對衛星實施燃料加注,以滿足衛星上天后軌道、姿態控制和正常運行的動力需要。
火箭測試大廳比衛星的要大的多,它可以同時進行枚火箭的測試工作。不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依據他們30多年的經驗,重新整合工作流程,將大部分的測試項目,放到火箭在發射塔上豎起後進行。除了對分系統匹配測試外,大規模的總檢查就有四次,確保火箭無故障上天。發射區建有2號和3號兩個發射塔架。現有的3號發射架是2006年中心為適應世界航天科技發展趨勢,滿足國家航天事業發展需求,在原發射架位置重新改造修建的一座新塔,主要用於發射“長征三號甲”火箭。3號發射架高85.5米,塔上的12層工作平台可以180度鏇轉,塔頂上的吊車用來完成火箭、衛星的起豎、對接和吊裝;塔底有一個支撐火箭的發射台和一個能耐高溫、高速氣流沖刷的導流槽。3號發射架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箭發射塔之一。
天氣預報在常人的眼中就是氣溫高低、颳風下雨,但在這裡卻關係到衛星發射的成功與失敗。火箭、衛星在發射區測試合格後,視天氣情況,再根據衛星的入軌視窗,決定是否加注燃料,待命發射。
所謂發射視窗,是允許發射太空飛行器的時間範圍。太空飛行器的發射視窗根據航天任務和外界限制條件確定的。影響發射視窗的外界條件主要有天體運行軌道條件、太空飛行器的軌道要求、太空飛行器的工作條件要求,還有發射方向、地面跟蹤測控和氣象等條件等。就航天任務來說,有三種發射視窗,一是年計視窗,它是指以指定的某一年內連續的月數表示,適用於星際探測任務;二是月計視窗。是以確定的某個月連續的天數表示,適用於行星和月球探測任務;三是日計視窗。是以某日內某時刻到另一時刻的形式表式,適用於各種太空飛行器。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嫦娥一號衛星發射,考慮到月球運行到與地球相對距離最短以及衛星與月球交匯入軌的較佳時機,每月適宜發射的時間只有一次,每次發射視窗為35分鐘。如果錯過時機,下次發射要在一個月後才能進行。水的沸點是100℃,而這些管道中流動的另外兩種液體的沸點分別是-253℃和-183℃。它們是火箭最重要的推進劑,叫液氫和液氧。目前,被研究和投入試驗的液體推進劑已多達百餘種,被分為氧化劑和燃燒劑。液氧、四氧化二氮、紅煙硝酸是常用的氧化劑,主要起助燃作用。液氫、煤油、偏二甲肼是燃燒劑。在這些常用的推進劑中,液氫液氧能量最高,比沖最大。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唯一採用液氫液氧低溫推進劑的發射場,液氫液氧裝在長征三號甲火箭的第三級,火箭的一二級使用的推進劑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等。
燃料加注時,首先加注一、二級火箭的常規推進劑,然後在射前7小時給三級火箭加注液氫、液氧低溫推進劑。
繞月探測工程,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近年來開展的“三大工程”之一。啟動三年多來,中心緊緊圍繞“實現繞月探測工程首發成功”的工程總目標和“精心組織、保障到位、測試規範、確保全全”的具體要求,實施了上百個發射場技術改造項目,實現了火箭、衛星的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綜合發射試驗能力不斷攀升,為繞月探測衛星發射“首發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嫦娥奔月”的優美傳說到“萬戶飛天”的壯烈實踐,從衝出地球村、登入月球到探測火星、飛向銀河系,幾千年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神秘太空的探索與追求。

嫦娥二號

嫦娥2號嫦娥2號

2010年9月29日,中國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發布訊息:嫦娥二號衛星和火箭已完成發射場區的測試和檢查,測試結果正常,完全滿足發射的技術條件。將於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19時整起飛。如果遇到氣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視窗時間發射,還選擇了10月2日和3日擇機發射。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345毫秒,嫦娥2號點火,19時整成功發射。在飛行後的29分53秒時,星箭分離,衛星進入軌道。19時56分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目前已飛入指定軌道。
嫦娥二號發射火箭殘骸在2010年10月1日19時11分墜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周圍的村子。
“嫦娥二號”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因嫦娥二號此衛星上搭載的CCD照相機的解析度將更高,其他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為“嫦娥二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二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
進一步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間環境等。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孫輝先透露:“實際上,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用星。”,發射嫦娥一號時,為確保繞月飛行的成功,準備了兩顆衛星。“如果嫦娥一號沒有實現當初的目標,可能就會發射這顆備用星,嫦娥一號的任務圓滿完成了,這顆衛星就成為我國探月工程二期衛星的先導星了。”

嫦娥三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嫦娥三號是中國國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階段的登月探測器,包括著陸器和月球車。預計將於2013年12月初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它將攜帶中國的第一艘月球車,並實現中國首次月面軟著陸。2013年8月28日,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對外宣布,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當天召開第十一次會議暨嫦娥三號任務進場動員會,審議批准了嫦娥三號任務由研製建設階段轉入發射實施階段。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今年年底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2013年9月11日嫦娥三號乘飛機轉運,於12日10時抵西昌發射場。
嫦娥三號於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
嫦娥三號將是中國發射的第一個地外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器(月球車),也是月球24號結束後重返月球的第一個軟著陸探測器,實現中國首次月面軟著陸。嫦娥三號衛星是中國國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階段的登月探測器,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獲取月球內部的物質成分並進行分析,將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測”引申至內部探測。,是探月工程二期(落)的關鍵任務,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嫦娥三號著陸器上攜帶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遠鏡、極紫外相機,巡視器上攜帶了測月雷達。這些都是世界月球探測史上的創舉。嫦娥三號除了使用嫦娥二號已經驗證的部分數據,還將增加測距測速雷達和雷射測距儀。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但將完成不同的探測任務。

北斗衛星

2016年6月12日23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二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該衛星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後,與其他在軌衛星共同提供服務,將進一步增強系統穩健性,為系統服務從區域向全球拓展奠定堅實基礎。

十大使命

試驗使命

一、配合運載火箭驗證地月轉移軌道直接發射技術。
二、驗證距月面100千米近月制動的月球軌道捕獲技術。
三、驗證100千米×15千米軌道機動與飛行技術。
四、對二期工程的備選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試驗。
五、搭載輕小型化X頻段深空應答機,配合中國新建的X頻段地面測控站,試驗X頻段測控技術。
六、試驗遙測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編碼技術,月地高速數據傳輸技術及降落相機技術。

探測使命

一、獲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維影像,解析度由嫦娥一號衛星的120米提高至優於10米。
二、探測月球物質成分。
三、探測月壤特性。
四、探測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
在奔月的天路上飛馳112個小時後,10月6日上午,“嫦娥二號”在近月點100公里處踩下剎車,成功實施第一次近月制動。這標誌著“嫦娥二號”由地月轉移軌道進入周期約12小時的環月軌道。從追月者到繞月者,“嫦娥”姑娘完成了直上九重天后最關鍵、最華麗的“變身”。
10時30分,“嫦娥二號”伸展筋骨,開始了制動前熱身——調整姿態,衛星的490牛發動機耗時25分鐘,在太空中翻了個“跟斗”,為降速做好準備。上午11時06分35秒,北京航天城飛行控制中心發出第一次制動指令,“嫦娥二號”放緩疾行的腳步,運行速度慢慢降到2.4公里/秒以下。據介紹,月球的引力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速度快了衛星可能飛跑,速度過慢衛星可能會撞上月球。1942秒後,“嫦娥二號”被月球捕獲,進入環月軌道,它立即關閉490牛發動機,回到巡航狀態。
2010年11月8日,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首次公布嫦娥二號衛星傳回的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月球虹灣區域局部影像圖。
這張月球虹灣局部影像圖成像時間為10月28日18時25分,衛星距月面約18.7公里,解析度約為1.3米。影像圖中心位置為西經31度3分,北緯43度4分,對應月面東西寬約8公里,南北長約15.9公里。影像圖顯示,該區域表面較平坦,由玄武岩質的月壤復蓋,分布有不同大小的環形坑和石塊,其中最大的環形坑直徑約2千米。影像圖的傳回,標誌著“嫦娥二號”任務所確定的六個工程目標全部實現,四個科學目標也正在陸續實現,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號”工程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發射事故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1992年3月22日,長征二號捆綁運載火箭發射澳普圖斯通信衛星B1星,第三助推器的點火觸點因多餘鋁屑物產生電弧接通了關機觸點,從而造成助推器在點火後隨即關機。火箭的主計算機測得推力不夠,所有發動機於7秒後實施了緊急關機。火箭未升空。
1992年12月21日,長征二號捆綁運載火箭發射澳普圖斯通信衛星B1星,在飛行47秒後,衛星發生爆炸,火箭的整流罩過早分離,但衛星和上面級殘骸仍進入預定軌道。(中方認為,飛行47秒後衛星發生爆炸,使前部整流罩受損脫落,但在衛星爆炸產生震動、運載重量突然減輕的情況下,火箭仍然將衛星和上面級殘骸準確地送入預定的近地橢圓停泊軌道。衛星製造商,美國的休斯空間與通訊公司認為長二捆火箭越過環繞西昌發射場四周的群山後,遭遇風切變,因火箭制導系統設計中的欠缺,導致整流罩受損過早分離,使衛星發生爆炸。)經過一番協商,中美雙方互相承認衛星和火箭都沒問題,仍用長二捆補射一顆澳普圖斯B3通信衛星。
1995年1月26日,長征二號捆綁運載火箭發射亞太二號通信衛星,在飛行50秒後,衛星爆炸引發火箭爆炸,星箭俱毀。事後中方認定的原因是由於美方沒有告之衛星的諧振頻率,而湊巧在高空切變風的情況下,火箭頭整流罩的諧振頻率(12.7赫茲)與衛星相同,從而產生共振,導致衛星發動機爆炸。衛星製造商,美國的休斯空間與通訊公司認為原因是在高空切變風的情況下,整流罩結構破壞,造成衛星發動機爆炸。雙方將兩種意見都寫入了故障說明書,為了以後客戶保險起見,中方改進加強了整流罩,並做到絕不在氣象不好的情況下發射,由此可推論到澳大利亞的澳普圖斯B2通信衛星發生爆炸也是此因。隨後中方用長征三號乙補射一顆亞太二號R通信衛星。
1996年2月15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國際通信衛星708,由於火箭慣性基準平台失效(慣性基準平台的隨動環伺服迴路里功率輸出模組中的金鋁鍵合點材料老化,在高衝擊下產生斷裂,從而導致隨動環故障,造成慣性基準無電流輸出,俗稱“慣性平台倒台”,向箭上控制系統輸出了火箭在作正俯仰和正偏航運動的錯誤信息;控制系統為糾正火箭實際上並不存在的正俯仰和正偏航運動,控制火箭進行負俯仰和負偏航,偏離發射方向。除慣性平台外,箭上其它各系統硬體、軟體均工作正常。),火箭點火起飛後約2秒後,飛行姿態即出現異常,火箭偏離發射方向。飛行約22秒後,火箭撞上離發射架約1.85公里的山坡上,隨即發生劇烈爆炸,星箭全部損失,星體和箭體基本沒有大的殘骸。死亡6人,傷57人,毀傷民房80餘間。
2009年8月31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帕拉帕-D”(PALAPA-D)通信衛星,由於三級發動機Ⅰ分機被多餘物堵塞氫噴嘴,燃氣發生器局部泄漏,三級二次點火後推力不足,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轉移軌道 (該發動機在總工作時間的43%中提供的推力比要求低38%),衛星遠地點偏低。據衛星製造商法國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通報,衛星已捕獲,狀態正常,可利用自身燃料完成餘下的三次軌道變更,使衛星進入正常的工作軌道。另據報導,因點火時間延長,導致燃料損耗,衛星壽命從設計的15年減少到10.77年。
2017年6月19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我國廣播電視直播衛星“中星9A”,發生過程中火箭三級工作異常,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具體原因正在調查分析。目前,衛星太陽帆板和天線已展開,工況正常。現已變軌至94.7°E,衛星壽命從設計的15年減少到11年。

旅遊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於川西南的旅遊勝地西昌,以其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現代化的航天旅遊觀光著稱。其中的邛海——螺髻山更被列為十大自然風景名勝。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已漸漸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成為旅遊熱線上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來自國內外的遊客在這裡參觀衛星發射,仰望著噴薄升騰的運載火箭冉冉升起。
1985年10月,XSLC正式對外開放,承攬外星發射業務。先進可靠的設施和條件,為外星的發射提供了安全優質的服務。1984年以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先後發射了17個顆國內外通訊衛星,這表明我國已是世界上幾個重要的掌握商業發射能力與技術的國家之一,在世界航天城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西昌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有“月城”之美稱,交通便利,大型民用機場每日航班往返成都、昆明、廣州與西昌之間。西昌市中心距衛星發射場65公里,從西昌市出發約1小時可抵達。
從西昌包計程車或麵包車前往,車程1小時,車費200-300元。也可以參加當地旅行社組織的衛星發射場一日游,每人費用100元左右(包含車費、門票、講解)。
門票:50元,可在城裡購票,也可進“溝里”時再購票。主要參觀點發射架、發射指揮控制大廳、長征三號火箭實體,衛星發射及控制中心(一般通過看錄像來了解發射過程)。

參觀須知

一、票價:成人120元、兒童60元。
二、參觀人員應聽從指揮,文明參觀。
三、嚴禁攜帶易燃、易爆、危險品參觀。
四、參觀人員應有風險意識。
五、未成年人須成人陪同參觀。心臟病人、有突發性急性病人員、孕婦不宜參觀。

交通路線

1、鐵路。西昌是成昆鐵路線上的一個大站,每天8對火車可直達北京、西安、成都、昆明、重慶、攀枝花等省內外大城市;成都——西昌的夕發朝至列車最適合旅遊者。
2、航空。西昌也是川西地區唯一擁有民用機場的城市,每天都有航班飛成都、昆明和深圳,每周有兩個航班飛北京、西安和廣州。
3、公路。西昌城東5公里就是邛海—瀘山,城西38公里即到螺髻山,經鹽源到瀘沽湖也僅300 多公里。

四大發射中心

1、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甘肅省酒泉市與內蒙古阿拉善盟之間);
2、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沙壩鎮);
3、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山西省岢嵐縣);
4、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海南省文昌市)。

世界著名的航天發射中心

航天指與研究和探索外層空間有關的領域,利用太空科技來以太空飛行器來進入外層空間。

盤點世界十大航天發射基地

航天發射場是航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包括技術區和發射區,可以完成生航天運載器、太空飛行器、有效載荷及航天員系統的測試、組裝及發射的全部工作。由於現代航天運載器的航區有時可達赤道的一半,所以航天發射場的選擇既是一個複雜的技術經濟問題,同時也是一個複雜的國際關係問題。影響的選擇的因素很多,諸如發射場的地理位置、航天運載器的用途和結構尺寸、氣象條件、地形地貌條件、供水條件、國家和國際空間計畫的規模、交通條件、保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能力、沿航區設定測量站和海上測量船或測量飛機的可能性以及國家的技術和經濟水平等。

探索太空:人類永不止步

世界著名航天發射場和著陸場

航天發射場是航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包括技術區和發射區,可以完成生航天運載器、太空飛行器、有效載荷及航天員系統的測試、組裝及發射的全部工作。在載人航天飛行中,為了確保航天員和太空飛行器安全順利地返回地面,要建設相應的著陸場。世界各航天大國根據各自的國情和載人航天工程的特點建設了適合本國載人太空飛行器返回的著陸場。

西昌旅遊景點

世界十大航天發射基地

航天發射場是航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包括技術區和發射區,可以完成生航天運載器、太空飛行器、有效載荷及航天員系統的測試、組裝及發射的全部工作。
自然科學——宇宙——宇宙探索>>>回到科學頻道
甘迺迪航天中心位於美國東部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梅里特島,成立於1962年7月,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進行載人與不載人太空飛行器測試、準備和實施發射的最重要場所,其名稱是為了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
西部航天和飛彈試驗中心位於美國西部洛杉磯北面的西海岸,占地近400平方公里,是美國最重要的軍用航天發射基地,主要用於戰略飛彈、武器系統試驗和各種軍用衛星、極軌衛星的發射。
拜科努爾航天中心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建於1955年6月,是前蘇聯建造的太空飛行器發射場和飛彈試驗基地。該發射場擁有13個發射台,可以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大型運載火箭、太空梭及多種飛彈。冷戰結束後,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歸屬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每年要向哈薩克斯坦支付1.15億美元的租金,租用期至2050年。
普列謝茨克基地位於俄羅斯白海以南300公里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建於1957年,主要用於發射大傾角的偵察、電子情報、飛彈預警、通信、氣象和雷達校準衛星,是世界上發射衛星最多的發射場,發射次數占全世界總數一半以上。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最早建成的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基地,是測試及發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低軌道的各種試驗衛星、套用衛星、載人飛船和火箭飛彈的主要基地,基地並負有殘骸回收、航天員應急救生等任務,截至2005年10月,中國發射了約50顆人造衛星,其中37顆在酒泉發射。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重要的太空飛行器發射基地,由總部、發射場、通信總站、指揮控制中心和三個跟蹤測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關的生活保障單位組成。
種子島航天中心是日本最大的宇航研究中心和航天發射中心。位於九州島南115公里的種子島上。此機構由1969年日本宇宙開發事業團建立,現在受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管理。
庫魯發射場也稱蓋亞那航天中心,位於南美洲北部法屬蓋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在沿大西洋海岸的一片狹長草原上,建成於1971年,是目前法國唯一的航天發射場所,也是歐空局(ESA)開展航天活動的主要場所。
聖馬科發射場在非洲東部肯亞東海岸的恩格瓦納海灣,距海岸4.8千米,有一個巨大的海上平台,這就是義大利政府委託羅馬大學航空與航天研究中心籌建並管理使用的聖馬科航天發射場。
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是印度最重要的航天發射中心。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占地面積145平方公里,占海岸線長度達27公里,該發射場先後用SLV-3回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重40公斤的小型衛星。

航天發射中心

亞洲 中國 - CNSA: 酒泉太原西昌文昌603基地印度 -ISRO:SDSC•VSSC•TERLS♦ 伊朗 -ISA:塞姆南♦ 以色列 -ISA: 帕勒馬希姆日本 -JAXA: 種子島內之浦哈薩克斯坦 -RKA: 拜科努爾朝鮮 -KCST: 東海市 •Tongch'ang-dong♦ 巴基斯坦 -SUPARCO:Sonmiani• 俄羅斯 -RKA:Dombarovskiy• 斯沃博德內 •Vostochny♦ 韓國 -KARI: 羅老
歐洲 俄羅斯 -RKA:KapustinYar• 普列謝茨克瑞典 -SSC:Esrange
北美洲
加拿大 -CAF,CSA:FortChurchill♦ 美國 -NASA:KSC• 瓦拉普斯美國 -DoD: 卡納維拉爾角范登堡美國 -私人:CornRanch• 科迪亞克 •Mid-AtlanticRegionalSpaceport•Mojave•Oklahoma•SpaceportAmerica
南美洲 巴西 -FAB,AEB:BarrierofHell• 阿爾坎塔拉法國-ESA,CNES: 庫魯
太平洋 馬紹爾群島 -DoD: 羅奈爾德雷根 ♦移動-私人: 奧德賽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