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校史
篳路藍縷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學學生脫離震旦,擁戴馬相伯在吳淞創辦復旦公學。6月29日(農曆五月廿七),原震旦學院教師於《時報》登載《前震旦學院全體幹事中國教員全體學生公白》,是為“復旦”校名之始。校名擷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兩句中的“復旦”二字,本義是追求光明,表示不忘“震旦”之舊,寓含自主辦學、復興中華的意義。9月14日,復旦正式開學。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復旦學生多數參加革命軍;加上經費停發,校舍又為光復軍司令部占用,學校一度停辦。12月中旬,校長馬相伯、教務長鬍敦復在無錫士紳支持下,借李瀚章大公祠為課堂,昭忠祠為宿舍,籌備復學。1905~1911年,復旦公學培養出四屆高等正科 ,畢業生共57人。
1912年5月5日,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通告各省:大局初定,速令高等學校、專門學校開學。一時各校紛紛籌備複課,復旦則因校址無著,經費困難,束手無策。孫中山先生在聽了于右任(時任臨時政府交通部長)匯報後,當即決定撥補助金一萬元。之後,復旦遷址徐家匯的李鴻章祠堂辦學。
1913年3月1日,復旦重新開學。 3月20日,宋教仁被刺。5月3日,上海學界公祭宋教仁。復旦公學派人布置靈堂,校長李登輝、教師邵力子、蔣梅笙等在會上慷慨陳辭。不久,爆發“二月革命”,但這次革命迅速失敗。復旦校董中多人逃亡國外,學校經費補助又告斷絕。李登輝校長千方百計地開源節流,師生共同努力,終於使學校收支趨於平衡。在這樣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養成了復旦師生團結奮鬥,精打細算,講究效率的傳統。
1912~1916年,共培養大學預科畢業生十五人,中學畢業生一百五十人。其中知名的有張志讓、孫越崎等人。
1913~1941年,李登輝擔任校長,是復旦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 在他任內,復旦發展成為一所聞名全國、有特色的私立綜合性大學,形成了從中學到研究院的完整辦學體系。
1917年,復旦開始辦理大學生本科業務,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下設文、理、商三科以及預科和中學部。復旦升格為大學後學生也逐步增加。
1918年,李登輝校長去南洋集資了15萬,在江灣置地,即是今天復旦校園之基礎。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復旦教師邵力子當時任《民國時報》總編,所以首先接到北京方面的傳真,立即告知李登輝及復旦同學,成立了上海市學生聯合會,組織學生堅持罷課、罷市,站在了鬥爭的最前列,並得到了孫中山的支持。
草創奠基
1920年冬,在江灣建造校舍,至1922年落成。計有教室樓一座,名簡公堂(今復旦博物館);辦公樓一座,名奕柱堂(1929年增添兩翼,改作圖書館,今校史館所在地);第一學生宿舍(抗日戰爭中毀於炮火,今相輝堂址)一座;教師宿舍一棟(已毀)。
1922年4月,大學部遷址江灣;中學部則留徐家匯原址,稱私立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1923年,金通尹教授倡議在理科設立土木工程系,內部分為道路、橋樑、建築等。該年秋,復旦在郭任遠教授建議下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心理學院,並開始招收研究生。
1924年,復旦學生為841人,教職員58人。
1928年,五卅慘案爆發,復旦學子自動組織義勇軍,積極訓練,準備投筆從戎。
1929年,復旦大學進行系科改組,增設新聞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其時全校共有17個系,分屬文、理、法、商四個學院。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復旦在李登輝校長主持下,召集全校師生開聲討大會,並成立軍事訓練委員會,加強對學生的軍事訓練。復旦同學在李校長的支持下,三次去南京向國民黨政府請願,要求出兵抗日。11月20日,復旦一百多同學組織“義勇軍”,參加十九路軍抗日,被分配擔任後勤、宣傳、教育等工作。戰爭期間,復旦大學遷至徐家匯的附中繼續上課。
1935年華北事變後,北平學生髮動了“一二·九”運動,復旦同學立即回響,到上海市政府請願,反對華北自治。後又雲集火車站準備赴南京請願。蔣介石打電報給李登輝,李校長被迫去火車站勸阻學生,被同學們謝絕。由於國民黨當局的阻擾,復旦學生自己開火車準備去南京請願,但是鐵軌又被破壞。“我們修。”同學們修復鐵路後在無錫被阻攔。國民黨用武力將同學押解回滬。但京滬鐵路中斷四天,引起了國際的重視,反響很大。
1936年3月25日凌晨,上海市軍警當局包圍復旦大學,並從校外宿舍逮捕學生救國會幹部七人。下午,軍警又沖入校內,毆打師生,學生有力反抗,將軍警逐出校外。軍警在校外開槍,誤殺警察一人,反誣學生所為。26日上午,軍警進校搜捕,結果一無所獲。李登輝校長強烈抗議國民黨的暴行,29日召開臨時校董會,會後前往責問上海市長吳鐵城。吳承認發布復旦學生槍殺警察的新聞是錯誤的,保證以後決不派警入校搜查。上海各界救國會也發表宣言,抗議軍警圍捕復旦學生。在各方面的反對和抗議下,國民黨不得不將全體被捕學生釋放,鬥爭取得了完全勝利。下半年,李登輝校長在國民黨當局的陰謀下被迫離職,吳南軒繼任。吳南軒到任後,復旦愛國學生遭迫害,救亡運動被扼殺。
抗戰時期
1937年1月8日,為了貫徹國民黨最高當局把復旦大學遷出上海的意圖,學校董事會召開第九次會議“擬在太湖流域另覓佳處”。國民黨三屆二中全會期間,民族資本家榮德生出資購買太湖邊土地一千餘畝,以促成復旦遷校。由於抗日戰爭爆發,這一遷校計畫未能實行。
1937年,復旦大學設有文、理、法、商四學院,十六系科。附設有中學、實驗中學各一所,義務國小二所。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日寇侵滬,戰火紛飛,復旦學生開學到校極少。不久,南京教育部派人來滬,指示復旦大學、大同大學、大夏大學、光華大學四所私立大學組成臨時聯合大學內遷,大同、光華因經費無著落而退出,復旦、大夏組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聯大,“復旦大夏聯合大學”分二部分別遷往江西、貴州。11月12日,上海淪陷。江西一部聯大決定內遷貴陽與二部合併,師生長途跋涉,於12月底抵重慶。
1938年2月,復旦在重慶複課。3月,復旦、大夏兩校領導人在貴州桐梓會晤,決定取消“聯大”,各自在川黔兩省設校。該年復旦渝校有六十多名畢業生。
1938年2月,留滬復旦複課。這年暑假,復旦滬校有55名畢業生。
1938年秋,復旦渝校陸續增設史地系、數理系、統計系、農墾專修科、園藝系、農場、茶葉組、農藝系等。
1940年5月27日,日機轟炸重慶復旦大學,罹難師生共七人。由於校舍被炸毀,學校宣告本學期暫告一段落。1940年秋,復旦渝校建立農學院。
1941年11月25日,國民政府行政院第五屆一次會議通過決議,復旦大學翌年起由私立改為國立,由吳南軒任校長。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進駐上海租界。李登輝宣布復旦滬校實行“三不主義”,即不向敵偽註冊、不受敵偽津貼、不受敵偽干涉,三不不行,立即停辦。在敵偽環伺的情況下,學校堅持不教日文。
1942年1月1日,中學部獨立,改稱上海市私立復旦中學(今上海市復旦中學),李登輝兼任校長。
復員回滬
1946年8月,復旦渝校師生回到上海。同年秋,投考學生達11000多人,錄取400餘人,復旦生物系設立海洋學組,是國內高校第一個海洋學專業。12月24日夜,北京大學先修班的女生沈崇被美國兵強行姦污。30日晚,復旦舉行“全校學生大會”,控訴揭露駐華美軍暴行,決定從12月31日起罷課三天。31日,復旦與其他各校代表開會,組成“上海市學生抗議美軍暴行聯合會”,並決定在1947年元旦舉行全市性抗暴遊行大示威。
1947年元旦,復旦同學七八百人由虹口公園經四川北路進行遊行示威。下午,遊行隊伍在外灘與十所大專院校、十六所中學同學一起共一萬餘人,沿南京路進行遊行示威。同日,復旦大學的33位教授,發表《正告美國政府的意見書》。這場抗議駐華美軍的運動持續到三月上旬,成為蔣統區人民鬥爭的新高潮的標誌。3月,復旦學生自治會進行改選,進步同學組成“五院聯合競選團”,反動學生組成“不談政治競選團”,展開了激烈的競選活動。“五院聯合競選團”獲得了壓倒的勝利。學生自治會競選一結束,復旦同學立即投入到三反運動中去。5月26日,在特務學生的指揮下,反動軍警在國權路埋伏,襲擊進步學生,這就是“國權路血案”。血案發生後,同學罷課,教授罷教,章益校長也多次向教育部提出辭職。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全市性大搜捕,全市共逮捕學生50餘人。復旦同學被捕去11人,由於爭議力量的努力,從7月8日開始,被捕學生陸續釋放。7月5日,李登輝老校長提出了“復旦精神”的定義,他對畢業生說:“…服務、犧牲、團結,是復旦的精神,也是你們的責任!”
1947年,復旦恢復招收研究生,是年春,經濟研究所成立,首屆招收研究生9人。至1949年春,研究生人數達97人。1948年,復旦向教育部申請設立生物研究所,從事醫藥、農業、漁業等問題的科學研究,獲準從1949年開始招生。
1948年底,國民黨教育部暗中策劃復旦遷校台灣,一千多名師生聯合簽名反對,這件事揭開了護校和迎接解放鬥爭的序幕。
1949年,為了做好護校工作,以學生為主建立了防護大隊。 4月27日,上海警備司令部限令復旦大學在兩天內遷入市區育才中學。國民黨軍隊隨即進入學校。5月27日,上海大部解放,復旦同學立即集合,配合人民解放軍,乘汽車進入復旦校園。6月20日,學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軍管會任命張志讓、陳望道擔任校務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該年學校設有文、理、法、商、農五個學院20多個系(科)和經濟、生物兩個研究所。郭沫若、鄒韜奮、老舍、竺可楨、馬寅初等學者曾到校演講或任教。
跨越騰飛
1950年,復旦大學的海洋學組併入山東大學,暨南大學的文、法、商三院,同濟大學的文、法兩院,以及浙江大學、國立英士大學的部分系科併入復旦大學。
1951年,應陳望道校長之請,毛澤東主席為復旦親筆題寫了校名。
1952年2月,中共復旦大學委員會成立,李正文任書記。
1952年秋,復旦大學的法學院、商學院、農學院調出,分別參與成立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和瀋陽農學院;而華東地區的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安徽大學、金陵大學、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大同大學、光華大學、大夏大學、上海學院、中華工商專科學校、中國新聞專科學校等高校的文、理科有關院系併入復旦大學,是年復旦不僅大大加強了基礎學科的實力,也集中了江、浙、皖、滬地區一批優秀人才,如:蘇步青、陳建功、談家楨、盧鶴紱等教授,均是在院系調整中進復旦的,成為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的全國重鎮,奠定了後50年學科發展的基本格局和師資基礎,在解放初期享有“江南第一學府”的美譽。
1956年,復旦第一次黨代會召開。五六十年代,楊西光、王零領導的學校黨委支持校長陳望道狠抓教學質量,發揮老專家、老教授的作用,有計畫、有重點地系統培養中青年骨幹教師。期間,復旦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條件都有了長足發展,形成了有特色的學科高原。1949~1966年,復旦培養的學生中有70餘人日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人數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三。
1958年“大躍進”,復旦大學理科新建了計算數學、力學、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無線電電子學、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等新專業。此前,文科重建了法律系、哲學系。這些新專業的創建,標誌著復旦開始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綜合大學之路。
1959年,復旦大學被列為全國16所重點大學之一。1966~1976年,復旦大學成為“文革”重災區,教學科研受到重創。
1977年,復旦恢復招收本科生,次年恢復招收研究生。
1978年,蘇步青出任校長、黨委委員,夏征農出任黨委第一書記,進行了一系列撥亂反正工作,同時倡導民主辦校,推動思想解放運動。
1984年,復旦大學成立研究生院。同年,再次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建設的10所高校之一。
1993年2月,復旦大學提出了“追求優質,爭創一流,明確復旦作為高校國家隊的坐標位置”的發展大計,並逐步確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總體奮鬥目標。
1994年,復旦大學通過由國家教育部組織的“211工程”部門預審。
1995年5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為復旦大學題詞:“面向新世紀,把復旦大學建設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會主義綜合性大學。”
1999年,國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簽定共建復旦大學的協定,復旦成為“985工程”的首批建設高校。
2000年4月27日,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2005年復旦大學百年華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來賀信。賀信中稱復旦大學是“由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參加校慶大會並致詞。國家郵政總局發行復旦百年校慶紀念郵票,這是繼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後中國第二次為一所大學百年校慶發行郵票。
2006年,“復旦”被評為上海市著名商標。
2007年,“復旦”商標(包括“復旦”二字和圖形標識)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教育類),復旦因此成為繼清華大學之後,中國第二所獲此殊榮的高校。
2009年,入選國家“珠峰計畫”。
2013年4月10日,學校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簽訂合作框架協定。
2016年9月29日,復旦大學青島研究院揭牌,系復旦上海本部之外的首個院區。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5月31日,成立復旦大學-谷歌科技創新實驗室。 6月11日,復旦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 10月11日,QS2019年中國大陸大學排名公布,復旦大學位居第3位,得分為95.5分 。10月17日,QS教育集團2019金磚國家大學排名發布,復旦大學位居第3位。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6年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復旦大學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6個、“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9個、總後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0個、上海工程研究中心2個 。
平台類別 | 平台概覽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套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專用積體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 | 先進材料實驗室、生物醫學研究院、腦科學研究院、微納電子科技創新平台、數理研究科技創新平台、微納加工與器件公共實驗室 |
“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 歷史地理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國外馬克思主義與國外思潮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美國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傳播與信息研究中心、美國研究中心、世界經濟研究所、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非線性數學模型與方法、計算物質科學、微納光子結構、套用離子束物理、現代人類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醫學分子病毒學、分子醫學、智慧型化遞藥、公共衛生安全、癌變與侵襲原理、B類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先進塗料工程研究中心、網路信息安全審計與監控工程研究中心、先進儀器製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進照明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糖複合物、抗生素臨床藥理、手功能重建、醫學技術評估、醫學分子病毒學、聽覺醫學、近視眼研究、癌變與侵襲原理、新生兒疾病 |
總後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全軍智慧型化遞藥 |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 現代套用數學、分子催化與功能材料、智慧型信息處理、周圍神經顯微外科、醫學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輔助手術、器官移植、女性生殖內分泌相關疾病、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視覺損害與重建(籌)、乳腺腫瘤(籌) |
上海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超精密光學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消化內鏡診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資料來源: |
建設成果
• 自然科學與工程&醫學研究
復旦大學誕生了中國第一台質子靜電加速器、第一台電子模擬計算機和第一個ALGOL-60編譯器,第一台X.25分組交換機,第一套網際網路監控裝備、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子計算機。在人類基因組學、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等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進展。醫學科研的經費和項目數,已從兩校合併初期的25%左右,增長到全校總量的一半。
1.科研經費&項目
2010年度,學校理工科、醫科共獲得各類項目1393項,到款總經費108186萬元。獲得“973”計畫項目2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2項,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6項。
共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745項,獲資助項目482項,獲資助經費17465.9萬元。其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54項,青年科學基金159項,重點項目10項,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2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
獲得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博導類項目資助20項,新教師類項目資助37項,資助經費為253.2萬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9項,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39項,經費128.5萬元。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資助立項3項。獲得財政部、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4357萬元。
2.論文發表
2010年度,學校理工科、醫科申請中國專利671項,數量較2009年增長近30%。授權專利數量164項,全校累計有效專利(維持中)841項。已完成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17項,為歷年最高。全校2009年發表SCI論文1958篇,比上一年增長12.98%。
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被《自然》於2010年2月以連續兩篇研究論文的方式發表,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論文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
3.科技獲獎
2014年度,該校醫科共有2個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科普類)1項。
2013年度,該校醫科共有1個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另外周良輔院士榮獲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該校理工科獲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
2012年度,該校共獲國家科學技術獎7項,其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
2011年度,該校共獲國家科學技術獎4項,其中自然科學獎二等獎3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
2010年度,該校共獲國家科學技術獎4項,其中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
•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
從2003年到2007年,該校文科研究和發展費用累計達到2.6億元,承擔國家社科基金146項、教育部課題194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236項。出版各類著作2200部,發表論文1.5萬篇,研究報告2300篇,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222項。
復旦大學獲獲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各類獎32項、獲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各類獎79項、獲上海市第十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各類獎17項、獲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各類獎80項。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復旦大學圖書館前身為戊午閱覽室,1922年正式建館。由文科館、理科館、醫科館、張江館、江灣館(李兆基圖書館)、古籍部(國家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組成。
截至2014年底,圖書館館藏紙本文獻資源約500餘萬冊,其中線裝古籍約40萬冊(包括善本6萬冊),民國時期圖書10萬冊。訂購中西文紙質期刊6124種,訂購中外文資料庫271個,電子圖書233.93萬種,中西文全文電子期刊6.52萬種,特色館藏包括古籍、民國時期文獻、外文圖書、復旦人著作以及各類專題贈書。
• 學術期刊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主要刊載文、史、哲、經、法等學科論文。創刊於1935年6月,1978年復刊。
《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中、英文混版):創刊於1935年6月30日,主要刊登數學、化學、生命科學、技術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醫學科學等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研究快報、研究簡報等。
《復旦學報(醫學版)》:其前身是《上海醫科大學學報》,創刊於1956年6月。主要刊登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等領域的以原創性研究為主的論文。
《數學年刊》:2008年,該刊出版《數學年刊A輯》(中文版)6期,《數學年刊B輯》(英文版)6期,以及A輯中譯英版C輯(英文版)4期(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 《中國當代數學》,由美國阿倫頓出版公司在美國出版發行)。
《復旦教育論壇》:已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並且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之教育類的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RCCSE權威、核心期刊排行榜與指南》核心期刊。
《新聞大學》:為全國新聞核心期刊,中國社科期刊學術論文統計資料庫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文與引文資料庫首批來源期刊,並被許多名牌大學在學術評審時內定為權威刊物。
《當代修辭學》:為語言學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
《世界經濟文匯》:屬於CSSCI來源期刊。
《研究與發展管理》: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認定的中國管理科學類重要期刊之一。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獲得2007年度“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稱號。經過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遴選指標體系綜合評價,被評選為2008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復旦大學核心期刊,被萬方數據、中國知網及重慶維普資料庫全文收錄。
《微生物與感染》:2008年,共發表述評3篇,論著25篇(其中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論著5篇,國家“973”和“863”計畫資助的論著5篇,其他項目資助的論著3篇),綜述21篇,其他文章34篇。
《中國循證兒科雜誌》:全年共發7期(包括增刊1期)。刊發論著42篇,專家對談錄7篇,講座2篇,綜述10篇,病例討論2篇,病案報告7篇。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0年起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5家期刊資料庫收入並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誌》:為中國科技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核心期刊)。
《中華手外科雜誌》:已加入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數位化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中國臨床醫學》: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CJFD)、萬方資料庫數位化期刊全文收錄;被國家圖書館、中國版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全文收錄。
《中國癌症雜誌》: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入選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來源期刊”;加入“萬方資料庫―數位化期刊群”全文上網,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被北大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收錄為中文核心期刊。
教育教學
師資隊伍
截至2015年5月,學校有全職在編專任教師2527人、專職科研人員303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2080人,獲博士學位人員2202人,有海外學習經歷人員750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40人(其中全職兩院院士26人),復旦文科傑出教授2人、特聘資深教授1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及兼職教授12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上海市教學名師2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1個,上海市教學團隊7個。
文科傑出教授:章培恆、 陸谷孫、裘錫圭
文科特聘資深教授:周振鶴、姜義華、 朱維錚、童兵、劉放桐、王水照、葛劍雄、葛兆光、 俞吾金、陳尚君、朱立元、黃霖、姚大力
國家級教學名師:陸谷孫、陳紀修、袁志剛、范康年、陳思和、喬守怡、 俞吾金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院士姓名 | 類 別 | 院士姓名 | 類 別 | 院士姓名 | 類 別 | 院士姓名 | 類 別 |
乾福熹 | 兼職 | 郝柏林 | 專職 | 安芷生 | 兼職 | 楊雄里 | 專職 |
胡和生 | 專職 | 楊福家 | 專職 | 沈學礎 | 兼職 | 李大潛 | 專職 |
沈自尹 | 專職 | 陸汝鈐 | 兼職 | 王迅 | 專職 | 陳凱先 | 兼職 |
賀福初 | 兼職 | 黃春輝 | 兼職 | 林國強 | 兼職 | 楊玉良 | 專職 |
洪家興 | 專職 | 陶瑞寶 | 專職 | 趙國屏 | 兼職 | 彭實戈 | 兼職 |
江明 | 專職 | 王正敏 | 專職 | 麻生明 | 專職 | 趙東元 | 專職 |
穆穆 | 許寧生 | 專職 | 包信和 | 專職 | 葛均波 | 專職 | |
金亞秋 | 專職 | 孫鑫 | 專職 | 陳恕行 | 專職 | 金力 | 專職 |
徐國良 | 張人禾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湯釗猷 | 專職 | 顧玉東 | 兼職 | 胡思得 | 兼職 | 陸道培 | 專職 |
陳灝珠 | 專職 | 王威琪 | 專職 | 聞玉梅 | 專職 | 鄔江興 | |
周良輔 | 專職 | 陳芬兒 | 專職 | ||||
資料來源: |
特聘教授 | |||||
陳良堯 | 金曉峰 | 羅澤偉 | 邵志敏 | 黃 洋 | 丁建東 |
孫鳳艷 | 楊玉良 | 傅吉祥 | 徐 昕 | 王紅艷 | 曾 璇 |
葛均波 | 賀鶴勇 | 李嘉禹 | 孫 波 | 陳詩一 | 游建強 |
湯其群 | 趙東元 | 周 憶 | 趙世民 | 毛 穎 | 王學路 |
侯曉遠 | 雍炯敏 | 余 龍 | 於文強 | 汪涌豪 | 朱依純 |
金國新 | 李葆明 | 朱劍虹 | 資 劍 | 劉智攀 | 袁小平 |
韓平疇 | 馬 蘭 | 吳宗敏 | 周 電 | 郜元寶 | 王麗華 |
周鳴飛 | 朱依諄 | 鄒雲增 | 鍾國富 | 莫偉民 | 周 磊 |
陳思和 | 黃 維 | 姜波克 | 劉 冉 | 嚴 軍 | 李富友 |
Alastair Murchie | 封東來 | 林尚立 | 湯善健 | 欽倫秀 | 屈衛東 |
楊 新 | 張素春 | 張湧泉 | 張世理 | 郭蘇建 | 武利民 |
郭坤宇 | 李華偉 | 邵正中 | 吳曉明 | 彭慧勝 | 孫笑俠 |
張 軍 | 張 衛 | 章 清 | 周 儉 | 楊振綱 | 袁志剛 |
陳 猛 | 郝 模 | 劉 釗 | |||
講座教授 | |||||
李 駿 | 金 力 | 駱亦其 | 卓 敏 | 袁鈞瑛 | 郁國梁 |
陳貴強 | 陳 先 | 施 揚 | 許 田 | 魏蘇淮 | 熊 躍 |
陳韜文 | 谷 迅 | 韓 珉 | 楊 丹 | 史安昌 | 王 睿 |
柏兆俊 | 管坤良 | 陳 俊 | 劉 鈞 | 邱子強 | 張 堅 |
王德威 | B.Elman | 潘忠黨 | 沈文輝 | 翁巨揚 | 餘思遠 |
易 慶 | 趙心樹 | 蔣家琪 | 宋京生 | 張 琦 | 夏伯嘉 |
Richard H. Finnell | 郭 亮 | 紀如榮 | 唐科奇 | 錢震超 | |
資料來源: |
教學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獲批時間 |
物理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范康年 | 2007年 |
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陳思和 | 2007年 |
生物學基礎和骨幹課程教學團隊 | 喬守怡 | 2008年 |
哲學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俞吾金 | 2008年 |
西方經濟學教學團隊 | 袁志剛 | 2008年 |
兒科學教學團隊 | 桂永浩 | 2008年 |
數學類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陳紀修 | 2009年 |
英語閱讀賞析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陸谷孫 | 2009年 |
細胞與分子醫學教學團隊 | 左 伋 | 2009年 |
預防醫學骨幹課程教學團隊 | 姜慶五 | 2010年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 | 顧鈺民 | 2010年 |
資料來源: |
院系概況
截至2014年年底,學校下轄31個直屬院系(含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開辦70個本科專業;此外學校建有復旦學院(本科生院),該院下設志德書院、騰飛書院、克卿書院、任重書院和希德書院5個貫穿本科教育階段的住宿書院;建有11個直屬附屬醫院。
• 院系專業
院系名稱 | 專業(類)名稱 |
中國語言文學系 | 中國語言文學類(含漢語言文學、漢語言2個專業) |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 英語、翻譯、德語、日語、朝鮮語、俄語、法語 |
新聞學院 | 新聞傳播學類(含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4個專業) |
歷史學系 | 歷史學 、旅遊管理 |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 文物與博物館學 |
哲學學院 | 哲學類(含哲學、宗教學2個專業) |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 社會學類(含社會學、社會工作2個專業)、心理學 |
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 國際政治(含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國際政治3個專業)、思想政治與教育 |
法學院 | 法學 |
經濟學院 | 經濟學類(含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財政學、保險學5個專業) |
數學科學學院 | 數學類(含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2個專業) |
物理學系 | 物理學 |
核科學與技術系 | 核技術 |
化學系 高分子科學系 | 化學類(含化學、套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3個專業)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微電子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類(含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生物醫學工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6個專業) |
材料科學系 | 材料科學類(含材料化學、材料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專業) |
航空航天系 | 航空航天類(含理論與套用力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2個專業)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類(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2個專業) |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 環境科學 |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2個專業) |
軟體學院 | 軟體工程 |
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類(含工商管理、市場行銷、財務管理、會計學、管理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統計學7個專業) |
上海醫學院 | 臨床醫學(8年制博士學位)、臨床醫學(含臨床醫學5年制、基礎醫學、法醫學3個專業) |
公共衛生學院 | 預防醫學(5年制)、公共事業管理 |
藥學院 | 藥學 |
護理學院 | 護理學 |
資料來源: |
• 書院概況
志德書院
系紀念復旦創始人馬相伯先生。志德書院以綠色為標誌性顏色,門匾字型為秦篆,秦篆是中國古代漢字統一的標誌。書院楹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而後游於藝;修其身齊其家治其國,必先正其心。”“每月7日書院日”、“志德學子高中行”、“志德登高”、“志德詩文化節”等是書院特色文化品牌。
騰飛書院
系紀念復旦老校長李登輝先生。騰飛書院以紅色為標誌性顏色,門匾字型為漢隸,漢隸的形成極大提高了書寫的速度,從而加速了文化傳播。書院楹聯:“乾始坤承,通徹古今上下,總是鳶飛魚躍;靜虛動直,渾忘物我內外,無非月滿潮平。”“騰飛論壇”、“騰飛定向”、“騰飛月”等是書院特色文化品牌。
克卿書院
系紀念上海醫學院創辦者顏福慶先生。克卿書院以藍色為標誌性顏色,門匾字型為魏碑,魏碑是南北朝時期碑誌、雕刻使用的字型,用以樹碑立傳紀念先賢的尊貴品格。書院楹聯:“讀書面對聖賢,當知所學何事;立志胸存社稷,但求無愧於心。” “克卿人節”、克卿峰會、書院刊《新卿年》等是書院特色文化品牌。
任重書院
系紀念解放後第一任校長陳望道先生。任重書院以橙色為標誌性顏色,門匾字型為唐楷,唐楷的出現代表文字從古代演變到了現代。書院楹聯:“力學如為山九仞,高須加一簣;行仁若法海十分,滿尚納千流。”書院學子作詞院歌《任重學子志》,“任重沙龍”、任重年華,任重體育周等是書院特色文化品牌。
希德書院
系紀念該校傑出女校長謝希德先生。希德書院以紫色為標識色,門匾取字秦漢簡帛古隸,出自秦睡虎地、漢銀雀山簡牘,經配字形成“希德書院”。書院楹聯取自湖南衡山集賢書院“立言立功立德,此之謂不朽;希賢希聖希文,人皆可以為。”導師論壇、卿雲講會、書院學生自主社團等是書院特色文化品牌。
• 附屬醫院
直屬附屬醫院:中山醫院、華山醫院、兒科醫院、婦產科醫院、眼耳鼻喉科醫院、腫瘤醫院、華東醫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金山醫院、浦東醫院(籌)
學科建設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復旦大學是中國首批設立博士後流動站單位之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5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上海市重點學科20個,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9個。
在2012年全國學科評估中,復旦有12個學科位列全國前3,18個學科位列全國前5。截至2015年11月,1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其中,化學 、材料科學和臨床醫學入榜全球前1‰,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2018年5月,獲準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法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公共管理、藥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護理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光學工程、電子科學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教育學、心理學、力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戲劇與影視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光學工程、電子科學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工程博士、臨床醫學博士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金融、套用統計、稅務、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法律、社會工作、教育、漢語國際教育、套用心理、翻譯、新聞與傳播、出版、文物與博物館、工程、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護理、藥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旅遊管理、圖書情報、藝術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哲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現代語言學
序 號 |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
1 | 哲學 | 產業經濟學 | |
金融學 | |||
2 | 理論經濟學 | 政治學理論 | |
國際關係 | |||
3 | 中國語言文學 | 歷史地理學 | |
中國近現代史 | |||
4 | 新聞傳播學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
內科學 | 心血管病 | ||
5 | 數學 | 腎病 | |
傳染病 | |||
6 | 物理學 | 兒科學 | |
神經病學 | |||
7 | 化學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
外科學 | |||
8 | 生物學 | 眼科學 | |
耳鼻咽喉科學 | |||
9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腫瘤學 | |
婦產科學 | |||
10 | 基礎醫學 | 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 | |
藥劑學 | |||
11 | 中西醫結合 |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
序 號 | 學科名稱 | 序 號 | 學科名稱 |
1 | 西方經濟學 | 11 | 生物物理學 |
2 | 民商法學 | 12 | 生物醫學工程 |
3 | 國外馬克思主義 | 13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4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14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5 | 英語語言文學 | 15 | 內科學(呼吸系病) |
6 | 新聞學 | 16 | 婦產科學 |
7 | 原子與分子物理 | 17 | 外科學(胸心外) |
8 | 無機化學 | 18 | 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 |
9 | 分析化學 | 19 | 藥理學 |
10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20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序號 | 所在單位 | 學科名稱 |
1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臨床病理科 |
2 |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 新生兒內科 |
3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 | 傳染病科 |
4 |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 頭頸腫瘤科 |
5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 檢驗科 |
6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 神經內科 |
7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呼吸內科 |
8 |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 婦產科 |
9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介入影像科 |
以上表格內容資料來源:
人才培養
• 本科生培養
1.課程結構
本科階段的課程結構由通識教育、文理基礎和專業教育三大板塊組成。通識教育課程包括核心課程、專項教育課程和選修課程。文理基礎課程設定人文、社會科學、經管、 數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醫學七組,為學生提供基礎性、公共性和學術性的寬口徑專業教育。專業教育課程由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組成。2015年12月,本科教學年開課種類3100餘門、開課量5650門次,生均擁有課程0.46門次,班級規模在30人以下的課程達到總量的54%以上,開設全英文課程超過180門次,
2.自主招生
2002年在全國首批開始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2006年起,經教育部批准,在上海、江蘇和浙江開始自主選拔改革錄取試驗,學生經過學業水平測試、申請入學和面試,獲得預錄取資格。
3.望道計畫
2010年起,復旦大學在文、理、醫的基礎學科開始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實施方案”(簡稱“望道計畫”),帶動各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計畫配置了基礎課程平行班、探究研討式課程、專業基礎課、專題研究、學術研究資助和國際交流六個平台,對全校申請加入的本科生進行個性化培養。
4.本科生學術研究資助計畫
本科生學術研究資助計畫(FDUROP,Fudan'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是為支持本科學生參與學術研究而搭建的平台,包括三個項目,分別是䇹政項目、望道項目、曦源項目。FDUROP給本科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創新思想的機會。每年資助近500名學生獨立開展創新性的學術研究活動。學校與境外的195所大學開展學生交流,本科期間參加國際訪學的學生占總數的40%。學校每年資助的學生社會實踐項目超過400個、社團310多個。此外,學生還可接受系統的創業培訓和項目扶持。
5.質量工程
截至2015年11月,復旦大學擁有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3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建有各類國家級精品課程及精品資源共享課63門,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12門。
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中文、歷史、哲學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基礎醫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預防醫學、生物科學、哲學、物理學、基礎醫學、經濟學、歷史學、數學與套用數學、化學、國際政治、核技術、管理科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化學教學實驗中心、物理教學實驗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環境科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序號 | 課程名稱 | 獲評年份 |
1 | 中國古代文學史 | 2004 |
2 | 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 | 2006 |
3 | 中國文學批評史 | 2008 |
4 | 中國文學批評史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5 | 美學 | 2010 |
6 | 史學導論 | 2008 |
7 | 現代西方哲學 | 2003 |
8 | 西方哲學史 | 2008 |
9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選讀 | 2009 |
10 | 大學英語 | 2003 |
11 | 新聞學概論 | 2008 |
12 |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 | 2010 |
13 |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 | 第二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14 |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 2010 |
15 |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16 | 總量經濟學 | 2004 |
17 | 管理信息系統 | 2003 |
18 | 審計學 | 2005 |
19 | 機率論 | 2010 |
20 | 服務管理學 | 2007年教育部-IBM精品課程 |
21 | 高級服務管理學 | 2010年教育部-IBM精品課程 |
22 | 數學分析 | 2007 |
23 | 量子力學 | 2004 |
24 |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 | 2007 |
25 | 大學物理實驗 | 2008 |
26 | 文科物理 | 2009 |
27 | 近代物理實驗 | 2010 |
28 | 量子力學 | 第二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29 | 大學物理實驗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30 | 近代物理實驗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31 |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32 | 文科物理(理論與實驗)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33 | 譜學導論 | 2004 |
34 | 物理化學 | 2007 |
35 | 譜學導論 | 第二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36 | 物理化學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37 | 遺傳學 | 2004 |
38 | 資料庫新技術 | 2008年教育部-IBM精品課程 |
39 | 商務智慧型 | 2009年教育部-IBM精品課程 |
40 | 高級Web技術 | 2010年教育部-IBM精品課程 |
41 | 面向服務的業務流程管理 | 2010年教育部-IBM精品課程 |
42 |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 2008 |
43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第二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44 | 醫學遺傳學 | 2004 |
45 | 醫學遺傳學 | 第二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46 | 局部解剖學 | 2007 |
47 | 局部解剖學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48 | 法醫學 | 2008 |
49 | 法醫學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50 | 醫學導論 | 2010 |
51 | 內科學 | 2005 |
52 | 兒科學 | 2006 |
53 | 兒科學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54 | 耳鼻咽喉科學 | 2008 |
55 | 耳鼻咽喉科學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56 | 婦產科學 | 2008 |
57 | 腫瘤學概論 | 2009 |
58 | 腫瘤學概論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59 | 預防醫學 | 2006 |
60 | 預防醫學 | 第二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61 | 藥理學 | 2009 |
62 | 藥理學 | 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63 | 健康評估 | 2005 |
資料來源: |
課程名稱·中文 | 課程名稱·英文 |
全球化下的中國文化與社會 |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under Globalization |
能源與環境 | Energy and Environment |
普通化學 | General Chemistry |
旅遊市場研究 | Tourism Market Studies |
免疫學 | Medical Immunology |
微生物學 | Medical Microbiology |
先秦儒家與法家 | Pre-Qin Chinese Phylosophy I(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 |
中國公共行政 |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
中國背景中的社會研究 | Conducting Research in Chinese Context |
國際商務的演進 |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中國語言與文化 |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
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及其改革 | Chin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Its Reform |
資料來源: |
• 研究生培養
1.概覽
復旦大學研究生教育在全國研究生教育史上曾有過三個“率先”。1923年,從金陵大學畢業的文學學士蔡樂生,進入復旦大學心理學院為研究生,標誌著復旦大學研究生教育的開始,這在國人所辦的高等學校中是首開先河的。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復旦大學率先在全國公開招收研究生,從1949年10月至1965年12月總計招收、培養研究生651人。1977年10月復旦大學又在全國最早恢復研究生招生。1981年1月1日實施《學位條例》以後,復旦大學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與其他高校一樣,真正步入了發展軌道。在1983年全國18名首批博士學位獲得者中,復旦占4名,全國最早的2名文科博士也是復旦培養的。1984年國務院批准全國22所高校建立研究生院,復旦大學和上海醫科大學都在其中。復旦培養的研究生中有23名在1991年被國家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碩士、博士學位獲得者”光榮稱號。
復旦大學2012年共有1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另有11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至此,在1999年至2012年連續14屆的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活動中,復旦大學共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5篇,在全國高校中位列第三,並累計有70篇博士學位論文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
2.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資助計畫
2010年,復旦大學啟動了“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資助計畫”。計畫包括優秀大學生夏令營資助、推免生暑期科研訓練資助、研究生暑期學校資助、重點學科優秀博士生科研資助、交叉學科優秀博士生科研資助和博士生短期國際訪學資助六個板塊。
3.研究生獎學助學體系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設有30多種校級研究生獎學金,獎額1000-10000元不等;學校撥出專款試行的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三助工程;各院系設立的專項獎學金;政府撥款與學校自籌資金相結合的困難補助基金;學校協助辦理的國家助學貸款等等。
國際交流
• 首腦訪問
美國總統羅納德·威爾遜·里根、法國總統德斯坦、荷蘭首相呂貝爾斯、以色列總理拉賓、挪威首相布倫特蘭、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比利時首相邁斯塔特、印度副總理納拉亞南、亞塞拜然國民議會主席阿列斯克羅夫、韓國前總統金大中、美國微軟公司前總裁比爾· 蓋茨、巴基斯坦總統馬姆努恩·海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相繼訪問了復旦大學。
• 孔子學院
截至2013年3月,復旦大學在國家漢辦的指導和幫助下,與海外友好學校共建了七所孔子學院,設立的七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德哥爾摩北歐孔子學院,奧克蘭孔子學院,法蘭克福孔子學院,漢堡孔子學院,愛丁堡孔子學院,諾丁漢孔子學院和悉尼孔子學院。
• 辦學項目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美國華盛頓大學合作EMBA項目。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挪威管理學院合作MBA項目。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香港大學IMBA項目。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義大利博科尼/路易斯商學院管理學雙碩士項目。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韓國高麗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三校雙學位亞洲MBA項目。
復旦大學軟體學院—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計算機軟體學士學位聯合培養項目。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合作培養英語語言教學碩士項
• 合作中心
截至2014年10月,學校建有的合作中心有復旦-北卡聯絡辦公室、北歐中心、奧地利中心、復旦-耶魯教育合作中心、復旦-BI聯絡辦公室、中瑞復旦學院等機構。
復旦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名
復旦大學的前身是馬相伯於1902年創辦的震旦學院。震旦開學一年多之後,因法國教會勢力干預學校教務,篡奪校政,以于右任為首的絕大部分同學憤然退學。 1905年,他們重新擁戴馬相伯創立了復旦公學,校名“復旦”便是于右任所取,表示不忘“震旦”之舊,更含復興中華的意義。
“復旦”二字出自《尚書大傳》中的一篇《虞夏傳·卿雲歌》。《虞夏傳》記載,舜禪讓給禹時,“卿雲聚,俊集,百工相和而歌卿雲。帝乃倡之曰: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1951年,應陳望道校長之請,毛澤東主席為復旦大學題寫校名。復旦接到題名後,放大複製成校門匾額、縮小複製後用於校用信封、信箋、校徽、畢業證書封面等,原跡請榮寶齋精裱後珍藏於校檔案館。
• 校徽
一九一八年,校長李登輝到南洋募集資金十五萬銀元,在江灣購地七十餘畝。一九二零年冬,復旦大學在江灣奠基。從此,學校擁有了永久校址。復旦校徽即根據江灣校區奠基石拓片製作。
學校的標識系統包括題名、徽志等。題名繁體中文“復旦大學”由毛澤東主席題寫。徽志為正圓形,內圈正中為小篆繁體中文“復旦”字樣,內外圈間為復旦大學英文名稱“FUDAN UNIVERSITY”以及建校年份“1905”。目前使用的校徽於1999年申請商標註冊,2000-2001年陸續發布認證。校徽為圓形,“復旦”篆書居中,英文名上環繞,創校時間(公元紀年)下環居中。
精神文化
• 大學精神
校訓:復旦校訓出自《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圖為李登輝校長題寫的校訓。
校風:文明、健康、團結、奮發。
學風:刻苦、嚴謹、求實、創新。
復旦精神: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
• 校歌
復旦大學校歌 | |
劉大白作詞、豐子愷作曲,創作於1925年 復旦復旦旦復旦,巍巍學府文章煥,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無羈絆;無羈絆,前程遠,向前、向前,向前進展!復旦復旦旦復旦,日月光華同燦爛! 復旦復旦旦復旦,師生一德精神貫,鞏固學校維護國家,先憂後樂交相勉;交相勉,前程遠,向前、向前,向前進展!復旦復旦旦復旦,日月光華同燦爛! 復旦復旦旦復旦,滬濱屹立東南冠,作育國士恢廓學風,震歐鑠美聲名滿。聲名滿,前程遠,向前、向前,向前進展!復旦復旦旦復旦,日月光華同燦爛! | 校歌 |
• 校花
白玉蘭,1913年3月,春寒料峭,復旦公學剛剛從吳淞遷入上海西區徐家匯的李公祠。庭院中有數株白玉蘭樹,師生譽之為“花中君子”,以她為校花。1947年李登輝正式提議白玉蘭為復旦校花。
• 校慶日
1905年9月14日(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復旦公學正式開學,1949年以前,復旦一直把這天作為校慶日。1937年3月2日,復旦大學召開校務會議,把5月5日定為校友節。1938年5月5日,復旦大學決定本日為遷北碚“立校紀念日”。自此,校慶日與校友節合二為一。1949年5月27日是上海解放、復旦大學獲得新生的日子,後來復旦校務會議通過陳望道校長的提議,把5月27日定為復旦的校慶日。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 務 | 姓 名 | ||
黨委書記 | 焦揚 | ||
黨委副書記 | 袁正宏、劉承功、尹冬梅、許征 |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許寧生 | ||
常務副校長 | 桂永浩 | ||
副校長 | 金力、林尚立、張志勇、周亞明 | ||
資料來源: |
歷任領導
姓名 | 任期(解放前) | 姓名 | 任期(解放後) |
馬相伯 | (1905~1906)(1910~1912) | 張志讓 | ------------- |
嚴復 | (1906~1907) | 陳望道 | ------------- |
夏敬觀 | (1907~1909) | 蘇步青 | ------------- |
高鳳謙 | (1909~1910) | 謝希德 | ------------- |
李登輝 | ( 1913~1936.7) | 華中一 | ------------- |
唐路園 | (1918~1919) | 楊福家 | ------------- |
郭任遠 | (1924. 7~1925. 3) | 王生洪 | ------------- |
錢新之 | (1936. 8~1940. 5) | 楊玉良 | (2009.1~2014.10) |
吳南軒 | (1940. 5~1943. 2) | 許寧生 | (2014.10~) |
章益 | (1943. 2~1949. 7) | ------- | ------------- |
資料來源: |
復旦校友
根據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全球億萬富豪校友排行榜:截至2011年,復旦大學擁有46位全球億萬富豪校友、21位中國政界英才校友、83位兩院院士和60位傑出社會科學家校友。
美國對其本土大學中外籍學生獲得博士學位者(1999-2003)的本科畢業院校的統計數據顯示,復旦大學畢業生獲得美國學位的有626人,排全球前7位。
屆數 | 姓名 | 介紹 | 姓名 | 介紹 |
1901-1910 | 邵力子 | 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 | 陳寅恪 | 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
于右任 | 著名政治家、教育家 | 胡敦復 | 中國數學會早期的組織者 | |
竺可楨 | 當代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 | 鄭桐蓀 | 著名數學家 | |
1911-1920 | 羅家倫 |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 張志讓 | 當代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 |
孫越崎 | 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 | 徐悲鴻 | 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 |
1921-1930 | 陳維稷 | 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 胡寄南 | 著名心理學家 |
童第周 | 卓越的生物學家、教育家 | 馮德培 | 中科院院士、神經生理學家 | |
嚴幼韻 | 著名外交官 | 夏征農 | 中共上海市委書記 | |
陳瑛 | 中國倫理學會會長 | 馬彥祥 | 中國戲劇導演、戲劇活動家 | |
1931-1940 | 王鐵崖 | 中國當代國際法學家 | 靳以 | 現代著名作家 |
錢悳 | 著名傳染病學專家 | 楊國亮 | 著名皮膚病學家 | |
鄒荻帆 | 當代詩人和翻譯家 | ------- | --------------- | |
1941-1950 | 包蕾 | 現代劇作家、童話作家 | 李達三 | 著名華人企業家 |
袁木 | 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 | 陳曾燾 | 著名華人企業家 | |
俞瑾 | 國家級名老中醫 | 陳至立 |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1951-1960 | 洪紱曾 | 中國農業科學家 | 李嵐清 | 傑出政治家,藝術家 |
吳敬璉 | 著名經濟學家 | 唐家璇 | 著名外交官 | |
方守賢 | 中科院院士、加速器物理學家 | 王啟明 | 中科院院士 | |
胡思得 | 核武器工程專家 | 楊福家 | 中科院院士 | |
1961-1970 | 江綿恆 | 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 聶辰席 |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 |
洪昭光 | 著名心血管專家 | 左煥琛 | 中國農工民主黨十三屆中央副主席 | |
陸谷孫 | 《英漢大辭典》主編 | 周瑞金 |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教授、博士生導師 | |
張文康 |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 陳至立 | 全國婦聯主席 | |
龔學平 |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陳凱先 | 中國新醫藥博士聯誼會理事長 | |
朱祖良 | 全國政協常委 | 韓啟德 | 中國科協主席 | |
1971-1980 | 盧新華 | 當代作家和畫家 | 章晟曼 | 世界銀行副行長 |
周韶寧 | UT斯達康公司總裁 | 曹景行 | 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 | |
徐子望 | 高盛集團(亞洲)區董事總經理 | 季衛東 | 摩根史坦利執行董事 | |
張之皓 | 花期銀行商業銀行部總經理 | 孫明春 | 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 | |
哈繼銘 |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 蔡洪平 | 中國民營海外上市之父 | |
邱致中 | 巴克萊資本亞太區副主席 | 孟曉犁 | 哈佛大學研究生院首位華人院長 | |
1981-1990 | 韓正 | 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 | 王滬寧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 |
朱民 | IMF全球副總裁 | 瞿秋平 | 上海銀行總行行長 | |
張耀麟 | 中國平安銀行副行長 | 盧新華 | 著名作家 | |
范劍青 | 著名數學家 | 梁曉聲 | 當代著名作家 | |
張勝友 | 光明日報出版社副社長 | 程天權 |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 |
邵平 | 中國平安銀行行長 | 謝遐齡 | 中國哲學、社會學博士生導師 | |
方永剛 | 感動中國的人物之一 | 王子傑 | 久游網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 |
曹國偉 | 新浪董事長 | 丁磊 | 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 |
李若山 | 復旦金融期貨研究所所長 | 虹影 | 世界文壇的著名作家 | |
唐海松 | 億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 梁建章 | 攜程網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 | |
榮海 | 西安海星集團總裁 | 陸奇 | 百度集團總裁兼營運長 | |
1991-2000 | 丁薛祥 | 中央政治局委員 | 王家瑞 |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
朱敬 | 盛大線上首席技術官 | 丁國榮 | 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 | |
陳天橋 | 盛大網路董事長兼執行長 | 盧志強 | 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 | |
蔣巨峰 | 原四川省省長 | 郭申元 | 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 | |
秦朔 | 上海《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 胡勁軍 | 上海市文物局局長 | |
張黎剛 | 愛康網健康科技公司董事長 | 梁信軍 | 上海英富信息發展公司董事長 | |
汪群斌 | 上海復星集團總裁 | 王華慶 | 中國人民銀行紀委書記 |
獲得榮譽
2018年10月,《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榜單》發布,復旦大學排名第六。
2009中國一流大學名單
由武書連領銜的《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在《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誌發表了2009年度中國一流大學。課題組提出的2009中國一流大學的標準是:“在中國大學評價中,入選研究1型大學。或者獲得工學前6名,理學、醫學、管理學、文學前3名,經濟學、農學、法學前2名,歷史學、教育學、哲學第1名的研究型大學(需進入中國大學前30名)” 。按照以上標準,2009年中國有15所大學入選中國一流大學。 |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一)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文學100強
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等4個學科類,共有66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醫學50強
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口腔醫學、中醫學、法醫學、護理學、藥學等8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哲學20強
哲學只有哲學1個學科類,3個本科專業。 |
盤點上海周邊旅遊景點
2010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
名稱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富豪人數 | 最富有的校友(2009年財富) |
1 | 北京大學 | 北京 | 63 | 百度:李彥宏(180億) |
2 | 清華大學 | 北京 | 54 | 嘉鑫控股:呂慧(90億) |
3 | 浙江大學 | 浙江 | 53 | 美特斯邦威:周成建(185億) |
4 | 復旦大學 | 上海 | 38 | 泛海建設:盧志強(300億) |
5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26 | 太平洋建設:嚴介和(120億) |
6 | 上海交通大學 | 北京 | 19 | 紅杉資本:沈南鵬(45億) |
7 | 中山大學 | 廣東 | 18 | 明發集團:黃煥明(70億) |
8 | 南京大學 | 江蘇 | 16 | 家世界:杜夏(68億) |
9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15 | 騰訊:張志東(70億) |
10 | 浙江 湖北 湖北 黑龍江 | 12 12 12 12 | 騰龍集團:張志祥(180億) 銀億集團:熊續強(90億) 三金藥業:鄒節明(53億) 吉利集團:李書福(68億) |
上海大學一覽表
中國211工程大學
上海市高校一覽
復旦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同濟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商學院 | 東華大學 | 上海理工大學 | 上海大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海事大學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上海海洋大學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上海師範大學 | 上海建橋學院 | 上海政法學院 | 上海電機學院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上海套用技術學院 | 上海電力學院 |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 上海金融學院 |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 上海體育學院 | 上海音樂學院 | 上海戲劇學院 | 杉達學院 | 華東政法大學 | 上外賢達經濟人文學院 | 同濟大學同科學院 | 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 | 上海東方文化職業學院 | 上海工商學院 | 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 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學院| 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誠信學院 | 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 |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 | 上海工商外國語學院 |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海關學院 | 上海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建峰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 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民遠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歐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托普信息技術學院 | 上海新僑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行健職業學院 |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震旦職業學院 | 上海中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紡織工業職工大學 | 上海體育職業學院 | 上海醫藥職工大學 | 上海市廣播電視大學 | 上海職工醫學院 | 上海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 | 華東理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 | 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 上海社會科學院 |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上海電機學院 | 上海電力學院 | 上海廣播電視大學 | 上海市工商外國語學院 |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 墨爾本大學 | 悉尼大學 |
加拿大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
智利 | 智利大學 |
中國大陸 | 復旦大學 | 南京大學 | 北京大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浙江大學 |
印度尼西亞 | 印度尼西亞大學 |
日本 | 慶應義塾大學 | 京都大學 | 大阪大學 | 東北大學 | 東京大學 | 早稻田大學 |
韓國 | 首爾大學 | 高麗大學 |
中國香港 | 香港大學 | 香港科技大學 |
馬來西亞 | 馬來亞大學 |
墨西哥 | 蒙特瑞科技與高等教育學院 |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
紐西蘭 | 奧克蘭大學 |
菲律賓 | 菲律賓大學 |
俄羅斯 | 遠東國立大學 |
新加坡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中國台灣 | 國立台灣大學 |
泰國 | 朱拉隆功大學 |
美國 | 加州理工學院 | 史丹福大學 | 柏克萊加州大學 | 戴維斯加利福尼亞大學 | 爾灣加州大學 | 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 |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 聖塔芭芭拉加利福尼亞大學 | 俄勒岡大學 | 南加州大學 | 華盛頓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