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山西大學位於具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14所入選院校之一。學校前身為創建於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其悠遠的文脈可以上溯至明代三立書院及清代晉陽書院和令德書院。早期的山西大學堂中西合璧,文理並重,辦學思路開闊,育人理念先進,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三晉大地百年文化科教的重鎮。2002年初,學校被國家列為中部重點支持的五所高校之一。2005年5月山西大學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部共建大學。2012年,山西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標誌著學校正式成為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設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全部學科門類。現有65個本科專業,18個雙學位專業,137個碩士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點,48個博士點,4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科技哲學和光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20個省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建設學科;科技哲學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計算智慧型與中文信息處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研究教育部優秀創新團隊,2個省級優秀創新團隊。學校還有教育部在高校所設的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國家職教師資培訓基地。
山西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名師名人薈萃。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94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3人,高級職稱教師882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106人,碩士生導師52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9人,“何梁何利基金獎”獲得者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3人,教育部骨幹教師8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霍英東獎教金”獲得者2人。學校還聘請了楊振寧等330名海內外著名學者為客座教授、兼職教授或名譽教授。全省評出10名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我校占有6名;全省評出54名青年學術帶頭人,我校占到13人。
山西大學辦學條件優良,治學環境優雅。學校占地面積2450畝,建築面積103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文獻295萬冊(件),電子圖書17.2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億多元。學校是山西省最早開展Internet接入服務的高校,實現了網路化管理,部分課程實現了網上教學。學校逐步形成了以傳統格局為主的北校區和以現代建築為主的南校區,成為“林蔭遮道、花草圍樓、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園式”學府,是省政府命名的“園林化單位”和“綠色學校”。
山西大學十分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始終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閎材,應國家之需要”為己任,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12萬名各類人才。中國石油地質學的奠基人孫健初,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王曰倫,中國生物統計和作物育種學科主要創始人王綬,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院士、清史專家蕭一山,曾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魯迅的摯友、著名散文家川島等就是眾多優秀學子的傑出代表。改革開放以來又有一批畢業生在學術界頗有影響,如物理系畢業的朱日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系畢業的武維華為中國農業大學長江學者,數學系畢業的姚鵬飛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學校逐步完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體系,生源質量好、學生綜合素質高,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5683名,各類研究生4000名。本科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新生錄取分數線連續位居全省首位,學生一次性就業率位於全省前列。在第九屆“挑戰杯”大賽中,我校獲得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一項,總分排名全國高校第13位;在2000年的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代表山西省高校參賽,是10所獲得“校長杯”的高校之一;在最近兩年的全國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英語競賽、健美操比賽中,學生共獲得12個全國一等獎。科學技術哲學專業殷傑的博士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003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
山西大學科研水平不斷提升。近三年來,我校SCI、EI、CSSCI論文數量和質量逐年提高,爭取到國家級科研課題246項,其中國家“973”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火炬項目、國家產業化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18項。有232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其中2002年“全固化單模單頻綠光雷射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後現代科學哲學》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年“低度有色配製酒穩定性的研究及套用”和“芒硝法生產硫酸鉀關鍵技術的研究及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新型光敏水解褪色材料的研究與套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5年“周期瞬子和高能量子隧穿”研究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山西大學對外交流進一步拓展,已與英國劍橋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英國阿斯頓大學、法國巴黎六大、德國亞琛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美國愛達荷州立大學、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日本東京國際大學、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日本國士館大學、日本立教大學、韓國培才大學等50餘所國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積極開展留學生教育,並與國外高校聯合辦學,在校本科生可以赴境外交流、赴國外高校攻讀學位,成為山西國際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橋樑和視窗。
根據2006年中國大學排行資料,山西大學綜合辦學實力位居第64位。學校將繼承百年傳統,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以改革求活力、以開放求效益的辦學思路,努力推進高水平高效益辦學的協調發展,建成山西省高素質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高技術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諮詢的中心,成為國內高水平、國際有影響的研究教學型大學。
校園環境
塢城校區
學校占地面積2066畝,建築面積近100萬平方米。以傳統格局為主的校北區古樸典雅,以現代建築為主的校南區氣勢恢宏,校園林蔭遮道,花草圍樓,處處散發著宜學宜居的人文氣息,被省政府命名為“園林化單位”、“綠色學校”和“林業生態學校”。
校園景觀
文科大樓、理科大樓(田家炳教育書院)、古鐘、游泳館、淵智園、令德湖、二里河、海南島、藝術大樓、初民廣場、山大老校門、舊圖書館、多功能圖書館、科技大樓(逸夫樓)、文體館、老體育館、檔案館、令德食堂、文瀛苑、令德超市、令德公寓區、文瀛公寓區、鴻猷體育場、南操場、附屬幼稚園、附屬國小、研究生院、國際學術交流。
山西大學校園風光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貝森朵夫音樂廳、田家炳雕像、孔子雕像、鄧初民雕像、毛主席雕像、量子光學科研實驗樓及各學院辦公教學樓等。
文化傳統
校訓中西匯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強報國。
校風
勤奮嚴謹、信實創新。
校徽
校徽總體外形設計採用雙層圓形,寓意團結、同心、嚴謹、規範,山西大學校徽外層圓選用江澤民總書記為山西大學題寫的校名,及英文名稱“SHANXIUNIVERSITYCHINA”,以便於對外交流,同時兩種文字的對比具有造型上的美感;內層主題採用“山西大學堂舊址”的教學大樓和山西大學誕生的年份——“1902”。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最直觀,最有歷史性,也最具有象徵意義,將“舊址”採用藝術手法加以處理,充分表現出她的歷史震撼力和藝術感染力,體現了山西大學的特徵和歷史,表明了“風雨春秋,百年滄桑,自強不息,千秋輝煌”的主題。主體顏色採用深色海綠,既有歷史的凝重感,又蘊含著無限活力。
校歌
長夜星光,文瀛激盪,飛雪迎春綻丁香。勤耕四野,勇拓八荒,育桃李天山西大學校歌下芬芳。我們肩負希望,我們奮發自強,豪飲一路風雨,托起明日朝陽。淵智翰墨,德秀書香,世紀鐘聲催遠航。傳承文明,追尋夢想,創偉業科教興邦。我們肩負希望,我們奮發自強,豪飲一路風雨,托起明日朝陽,豪飲一路風雨,托起明日朝陽。
歷史沿襲
晚清時期1898年的“百日維新”和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以後,清王朝為了維護其專制統治,迫於國內外各種壓力,於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初宣布實行所謂“新政”,興辦學堂為其教育改革之主要內容。同年,清政府下詔,“除京師大學堂應切實整頓外,著各省所有書院牞於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均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國小堂。”當時山西太原設有“晉陽書院”和“令德堂”兩所書院。張之洞建的令德堂書院擁有部分西學特徵,“百日維新”期間,“令德堂”曾改為山西省會學堂,並進行過一定改革。
1901年,在義和團運動中,山西仇殺天主教主教、教士130餘人,教案特別嚴重。在處理教案問題中,在山西傳教的英國耶穌教浸禮會傳教士李提摩太(RichardTimothy)於1901年3月曾向清廷議和全權大臣李鴻章與奕劻提議,以山西教案賠款50萬兩白銀用於在太原創辦一所近代中西大學堂,選拔全省優秀學子入學,設立學堂,教導有用之學,開導晉省人知識。後又於5月29日遞交了《上李傅相辦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條》,其中第三條對此提議作了專門的具體陳述。
山大鴻猷體育場背牆浮雕
大意為:共罰白銀50萬兩,每年交5萬兩對此李鴻章、奕劻立即表示贊同並電告巡撫岑春煊遵辦。10月岑春煊曾派洋務局提調周之驤赴上海與李提摩太面談此事並議定了創辦中西大學堂契約八條。
1902年初,李提摩太偕人來太原擬簽訂正式契約時,方知晉省已辦起了山西大學堂。於是他又建議岑春煊將山西大學堂與他擬創辦的中西大學堂合併辦理,中西大學堂部分稱為西學專齋,原奏擬設的山西大學堂部分稱為中學專齋,統稱為山西大學堂。內設兩部,一部專教中學,由華人負責;一部專教西學,後經多方反覆籌商,並交由山西大學堂學生進行了民意測驗,對有關細節進行了逐條逐字的斟酌,由李提摩太本人負責。就此建議,岑春煊認為涉及教育主權問題和傳教問題,未敢應允。議定了合辦山西大學堂的契約23條,於光緒二十八年五月初二日(1902年6月7日)由山西司道及紳士等與李提摩太及擬聘之西學專齋總教習敦崇禮簽字,巡撫蓋章立案,呈報光緒皇帝朱批。在“晉陽書院”和“令德堂”兩所書院的基礎上,山西巡撫岑春煊即遵朝廷諭旨將令德堂改設為山西大學堂。委派山西候補道姚文棟為首任督辦(相當於校長),高燮曾為總教習,谷如墉為副總教習,以太原文瀛湖南鄉試貢院作為臨時校址,接收晉陽書院和令德堂學生,正式開學。由此山西大學堂正式成立。最初的山西大學堂,設中學專齋和西學專齋,校址在太原市侯家巷(現太原師範學院附屬中學)。
1910年,山西大學堂已開辦近10年,省出經費50萬商銀已付清,根據“契約”規定,西學專齋應歸還山西自辦。是年11月上旬,李提摩太來並辦理了有關移交手續,教育部頒布了新的教育法令。遵照新的規章,山西大學堂改名為山西大學校,監督改稱為校長,中學專齋與西學專齋的建制也同時取消。西齋教習也大部分按契約解聘離晉,不久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設立了預科和本科,預科分為一、二兩部,一部為文法科,二部為理工科,均修業三年,本科分文法工三科。由此山西大學校便奠定了以後文理多科的綜合性大學的基礎。
民國時期
1918年確定為國立山西大學。1918年7月,山西大學校、列入國立範圍。北洋政府時期,山西大學校被稱為國立第三大學,並規定凡是山西大學本科畢業生,以其所學任事三年,或曾任校長及教員滿三年者可參加參議員選舉。直到1922年重新頒布學制,全國大學才逐步增多。抗戰時期
1931年改名為山西大學,抗戰期間,曾遷至晉南、陝西三原、秋林等地。1937年被迫停辦。
1939年復校。
1943年4月再次被確定為國立山西大學。
1949年春,中國大學理學院併入山西大學。新中國成立初期,山西大學設有文、理、醫、工、法五個學院,共18個系和6個專修科,是當時國內辦學規模較大、學科門類齊全、辦學水平高的高等院校之一,著名進步學者鄧初民任校長。
1952—1953年,全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山西大學調整如下:
①取消山西大學建制。
②文、理兩院(含中文、歷史、外語、教育、數學、化學、生物7個系及中文、史地、數學、理化、生物、體育5個專修科)合併,改稱山西師範學院。
③醫學院(含醫學系)獨立建院(今山西醫科大學)。
④法學院改稱財經學院(含經濟、工商管理、會計3個系),後劃歸入中國人民大學。
⑤原法學院法律系已於此前的1949年併入北京大學。
⑥工學院(含土木工程、採礦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紡織工程7個系)中冶金工程系參與組建新成立的北京鋼鐵工業學院(今北京科技大學),紡織工程系和採礦工程系併入西北工學院(今西北工業大學)。
⑦工學院其餘部分(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4個系)獨立建校,後發展成為太原理工大學。1954年,山西師範學院由太原市侯家巷遷入太原市塢城路(山西大學現址)。1959年,再度組建山西大學。
1961年,與山西師範學院合併,仍定名為山西大學。
1962年,山西體育學院、山西藝術學院併入山西大學。
1992年,中共中央原總書記、原國家主席江澤民為山西大學題寫校名。
1998年,成為山西省重點大學。
2001年,山西大學成立研究生學院。2002年4月,成為國家中部地區重點支持的五所大學之一。2005年5月,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重點建設的省部共建大學。
2011年6月,經校長辦公會決定,將研究生學院正式更名為“山西大學研究生院”。2012年5月,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
2012年11月,成為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入選高校,進入“一省一校”國家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的新平台。
2014年2月,太原電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山西大學,成為山西大學大東關校區。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師帥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賈鎖堂 |
黨委副書記 | 張漢靜、李思殿、鮑善冰 |
紀委書記 | 趙懷洲 |
副校長 | 劉維奇、行龍、楊軍、高策 |
副校級調研員 | 柴建芳 |
第一任 | 姚文棟 | (1902年3月-1902年5月) |
第二任 | 沈敦和 | (1902年5月-1906年7月) |
第三任 | 楊熊祥 | (1904年春-1905年) |
第四任 | 傅岳棻 | (1905年9月-1906年8月) |
第五任 | 丁寶銓 | (1906年7月-1907年春) |
第六任 | 解榮輅 | (1906年8月-1909年9月) |
第七任 | 渠本翹 | (1909年9月-1910年3月) |
第八任 | 胡鈞 | (1910年3月-1912年2月) |
第九任 | 李鏡蓉 | (1912年2月-1912年5月) |
第十任 | 高時臻 | (1912年5月-1916年5月) |
第十一任 | 田應璜 | (1916年5月-1916年8月) |
第十二任 | 高時臻 | (1916年8月-1918年8月) |
第十三任 | 王錄勛 | (1918年8月-1937年11月) |
第十四任 | 馮綸 | (1939年10月-1939年12月) |
第十五任 | 閻錫山 | (1939年12月-1943年4月) |
第十六任 | 王懷明 | (1943年4月-1946年6月) |
第十七任 | 徐士瑚 | (1946年6月-1949年7月) |
第十八任 | 鄧初民 | (1949年9月-1953年12月) |
第十九任 | 梁園東 | (1953年12月-1958年6月) |
第二十任 | 楊蕉圃 | (1958年6月-1959年9月) |
第二十一任 | 焦國鼐 | (1973年-1980年) |
第二十二任 | 甄華 | (1980年2月-1981年4月) |
第二十三任 | 陳舜禮 | (1982年4月-1983年9月) |
第二十四任 | 程人乾 | (1984年3月-1987年12月) |
第二十五任 | 李旦初 | (1987年10月-1988年12月) |
第二十六任 | 李鎮西 | (1988年12月-1991年) |
第二十七任 | 彭堃墀 | (1991年6月-2000年10月) |
第二十八任 | 郭貴春 | (2001年-2012年8月20日) |
第二十九任 | 賈鎖堂 | (2012年8月21日-) |
2012年,在武大版《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2012-2013》排行中名列國家重點大學第59名;在山東省高等教育評估所公布的“2012年全國大學排行榜”中,位列一般大學第2名;繼2011年後再次同河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入選中國三星級大學(入選“三星級”的大學均是“中國知名、中國區域一流大學”,在國內和各區域有較高知名度、較受廣大學生歡迎,是中國各區域創建“中國高水平大學”的生力軍);2013年,在中國科教評價網中綜合實力位列國家重點大學第80名,其中研究生教育競爭力位列第61名,科技創新競爭力位列91名,人文社科研究競爭力位列第62名;2013年中國校友會排行中位列全國86名,入選中國知名大學,中國研究型大學,中國三星級大學。2014年中國校友會排行中位列全國75位,入選中國知名大學,中國三星級大學,中國區域研究型大學。2014年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中名列全國第78位。
學術科研
研究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
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原子分子物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學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計算智慧型與中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煤化工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環境保護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煤炭廢棄物資源化高效利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山西省人文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學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地方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方言與口傳文化典藏研究中心、管理與決策研究中心、區域社會史研究中心、旅遊研究中心校企共建重要科研基地:山西大學—陽煤集團催化劑研發中心、山西大學—陽煤集團精細化學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第一個校企聯合成立的大型研究機構,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重點項目)
山西省院士工作站: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院士工作站、智慧型信息處理院士工作站和化學生物學院士工作站山西省協同創新中心:山西資源循環與生態環境、高附加值煤基化學品關鍵技術、面向信息化的大數據分析與處理、三晉文化與社會轉型山西省重點實驗室與研究中心:生物工程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省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智慧型信息處理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功能分子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省光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中藥材GAP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工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西大學的SCI、EI、CSSCI論文數量和質量逐年提高,爭取到國家級科研課題246項,其中國家“973”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火炬項目、國家產業化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18項。2011年6月,湯森路透對山西大學1980年至今發表的科研論文所做的分析顯示:山西大學webofscience資料庫收錄論文從2004年開始,增長態勢顯著,合作夥伴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全球20餘所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有著密切的科研合作關係;被webofscience收錄最多的學者,收錄論文高達267篇;收錄論文篇均被引次數為5.33次,平均每年的被引用次數達到440.56次,而且被引次數從2005年開始呈逐年高速增長的趨勢,2010年被引近2500次,受到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人員的關注。"十一五"期間,自然科學研究共發表SCI核心期刊論文比"十五"期間增長了1.5倍,其中SCI特一區論文從2006年的1篇增加到2011年的57篇。申請專利254項,授權159項,其中發明專利占絕大多數。
山西大學長期以來獲得國家級獎勵多項,有232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其中2002年“全固化單模單頻綠光雷射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後現代科學哲學》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年“低度有色配製酒穩定性的研究及套用”和“芒硝法生產硫酸鉀關鍵技術的研究及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新型光敏水解褪色材料的研究與套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5年“周期瞬子和高能量子隧穿”研究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年,“糾纏態光場及連續變數量子通信研究”獲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哲學社會科學方面,2006-2010年期間共發表CSSCI學術論文1897篇,其中SSCI收錄論文3篇,出版著作343部;獲省部級以上各類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獎150項,其中,在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獲得8項優秀成果獎,郭貴春教授的《科學實在論的方法論辯護》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劉毓慶教授、殷傑教授分別獲得二等獎。2011年,山西大學榮獲山西省科學技術獎10項,其中一等獎三項,實現省級三大類一等獎的全覆蓋。2013年榮獲四項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包攬山西全部獲獎成果。在基礎研究方面,出版了《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文庫》、《山西文學大系》等。《〈科學哲學手冊〉譯叢》列入"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填補了中國科學哲學界尚無大型專業學術叢書的空白。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自然辯證法概論》教學大綱受到中央領導、相關部委的高度肯定。在第七屆山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審中,山西大學獲一等獎數量超過了山西省的1/3。繼郭貴春教授獲得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之後,劉毓慶教授主持申報的"中日韓《詩經》百家匯注"和喬全生教授主持申報的"近代漢語方言文獻集成"兩項課題名列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第二批)中標課題單中,實現了學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零的突破。截至2012年,學校有國家級科研課題297項,其中國家重點科研項目35項,年度科研項目總數達到778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9項國家科研大獎。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4項,立項率高達19.7%,資助項目總量在中國位居第23位,較2011年向前大幅躍進20個名次,比2011年全校資助項目增加9項,高出中國平均立項率13%近7個百分點。其中,重點項目占中國重點項目立項總數160項的1/80,在山西省49項資助項目中,山西大學占山西高校第一。
社會服務
對外服務司法鑑定中心企業診斷研究中心
校辦企業山西世紀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新型環保教具研製、生產、銷售
山西大學高新技術開發總公司經營範圍:電子產品 光機電一體化
中國日報社與山西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生物肥料 飼料 化工 環保 生化製品技術轉讓和產品進出口
太原山大新化工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植物生長調節劑――多收寶的生產和銷售
太原山大宇光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雷射器及系列產品的研製、生產、銷售
山西世紀之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生物工程產品的研製、生產、銷售
山西大學勞動服務公司經營範圍:日用百貨 五金交電 水暖器材 書刊、音像製品、飲食服務服裝、木器加工等
山西大學印刷廠經營範圍:雷射排版、製版、印刷
太原奇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太原合盛精化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盛博凱科技有限公司、太原精緻達科技有限公司、太原天中益耀科技有限公司、太原悅利文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勇寧記科技有限公司、太原起然益康科技有限公司、太原世紀朗多科技有限公司、太原磅管家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和信恆盛科技有限公司、太原凱賓尼爾科技有限公司、太原如是達科技有限公司、太原軟思達科技有限公司、太原創成煥新科技有限公司、太原創博贏科技有限公司、太原晉藝閣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智悅鑫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百瑞生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會通地景科技有限公司、太原葦杭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三晉中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企業。
教學成果
精品課程十一五期間:
國家級精品課程:《近代物理實驗》、《區域社會史導論》、《原子物理學》
省級精品課程:《古代漢語》、《資料庫原理》等16門課程
國家級規劃教材:《科技哲學》、《中國近代社會史概論》等7部教材
學校設18個學院,90個本科專業,17個雙學位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全部學科門類。
2006年,山西大學啟動了"三學期制",為學生提供跨學科學習和交流的平台,使"三學期"制的推行不僅成為一個學習時間安排的改變,更成為一種教學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改革。
會議現場
同時,學校強化實踐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等高水平學科競賽活動,並持續取得發展新突破。僅2011年,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共獲得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獲得省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1項,榮獲"挑戰杯"全國組委會授予的"校級優秀組織獎"榮譽稱號。學校還擁有國家在高校設立的所有獎助學金項目,並設立了學校獎助學金及18種社會捐贈(基金)獎學金,每年發放1300餘萬元,受益學生達58%。據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1-2012)》顯示,山西大學本科教學競爭力排在一般大學第5位,綜合性大學第23位。
學校擁有165個碩士點,碩士專業學位種類16個,涉及36個專業和領域。75個博士點,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37個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另有5個博士二級學科授權點,13個碩士二級學科授權點;學校自主設定交叉學科博士點2個、目錄外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山西大學加強研究生教育,遵循"分類培養,提高質量"的原則,實施了新增學位點的研究生培養方案,加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明確了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兩類研究生不同的培養目標。山西大學有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其中光與原子物理教學團隊為全國23個物理學類國家級教學團隊之一,區域社會史教學團隊為全國10個歷史學類國家級教學團隊之一。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研究生教育評價報告(2010-2011)》顯示,山西大學研究生教育競爭力排在全國高校第62位,綜合性大學第20位。
一級學科碩士點: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生態學、統計學、光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圖書館學、情報與檔案管理、軟體工程、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哲學、考古學、中國史、生態學、軟體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物理學、化學、哲學、環境科學、生物學、歷史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體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考古學、生態學。
山西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是山西省辦學規模最大的一所成人高等教育學院。學院歷史悠久,辦學規模大,專業設定面廣,層次齊全,教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
素質教育基地1999年1月,山西大學成為教育部批准的32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在基地建設的準備和實踐中,我們極盡所能利用地方文化教育資源的作用和本校的學科優勢,進行了旨在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教師文化素質、大學文化品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學生獲獎山西大學是山西省唯一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發起高校和組委會成員單位,在歷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1項;“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中,榮獲1項銀獎和多項銅獎,並連年榮獲中國“挑戰杯”優秀組織獎。截至2010年該校正式註冊的學生社團有學術教育、文藝娛樂、科技創新、體育健身、公益愛心、創業實踐共99家,其中,腳踏車協會榮獲“全國十佳學生社團標兵”榮譽稱號,是華北地區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高校學生社團。
學生組織山西大學學生會堅持培養同學全面發展的基本方針,發揚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精神,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上學生活動第一線,致力建設“同學之家,師生之橋,幹部之校”。
山西大學社團聯合會旨在服務、指導、管理和監督學生社團的組織,是豐富校園生活、應接校內外學生社團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學校紛繁精彩的學生社團的管理者。
院系專業
專業設定山西大學現設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全部學科門類。校本部設有19個學院,開設72個本科專業,18個雙學位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點3個。擁有165個碩士點(一級學科碩士點37個),16個專業碩士學位點,75個博士點(一級學科博士點15個),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物理學、化學、哲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中國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體育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考古學和生態學),學位點總數位列全國第25位。學校擁有科技哲學和光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環保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012年10月,為更有效地整合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山西大學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類),基地名稱為“原子分子物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該中心在超冷原子分子的製備、新奇量子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學院設定文學院數學科學學院
法學院物理電子工程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哲學社會學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環境與資源學院
管理學院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外國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音樂學院山西大學MBA教育中心
美術學院山西大學MPA教育中心
體育學院
師資力量
山西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名師名人薈萃。學校有專任教師197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2人,高級職稱教師1137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138人,碩士生導師85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9人,“何梁何利基金獎”獲得者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山西省“百人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27人,其中短期項目引進25人,全職引進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3人,教育部骨幹教師8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9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霍英東獎教金”獲得者4人,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1人,山西省特聘教授3人,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20人,山西省青年學術帶頭人42人。同時還擁有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教育部創新團隊,光學學科團隊、科技哲學學科團隊、原子與分子物理團隊、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團隊、環境分析化學及套用團隊、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團隊6個省級優秀創新團隊。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6個。十一五期間,3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7部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學校還聘請了方潤華、楊振寧、張繼鋼等超過330名海內外著名學者及藝術家為客座教授、兼職教授或名譽教授。
山西大學辦學條件優良,治學環境優雅。學校占地面積 2251 畝,建築面積 109 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文獻 314 萬冊 ( 件 ) ,電子圖書 106 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 2 億多元。學校是山西省最早開展 Internet 接入服務的高校,實現了網路化管理,部分課程實現了網上教學。學校逐步形成了以傳統格局為主的北校區和以現代建築為主的南校區,成為“林蔭遮道、花草圍樓、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園式”學府,是省政府命名的“園林化單位”和“綠色學校”。
山西大學十分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始終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閎材,應國家之需要”為己任,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 12 萬名各類人才。中國石油地質學的奠基人孫健初,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王曰倫,中國生物統計和作物育種學科主要創始人王綬,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院士、清史專家蕭一山,曾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魯迅的摯友、著名散文家川島等就是眾多優秀學子的傑出代表。
改革開放以來又有一批畢業生在學術界頗有影響,如物理系畢業的朱日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系畢業的武維華為中國農業大學長江學者,數學系畢業的姚鵬飛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學校逐步完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體系,生源質量好、學生綜合素質高,育人水平明顯提高,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教學成果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5822 名,各類研究生 5265 名。本科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新生錄取分數線連續位居全省首位,學生一次性就業率位於全省前列。《近代物理實驗》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古代漢語》等9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科技哲學》、《中國近代社會史概論》等7部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在第九屆“挑戰杯”大賽中,我校獲得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一項,總分排名全國高校第13 位;在2000 年的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代表山西省高校參賽,是10所獲得“校長杯”的高校之一;在最近兩年的全國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英語競賽、健美操比賽中,學生共獲得 13 個全國一等獎。科學技術哲學專業殷傑的博士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科研能力山西大學的SCI、EI、CSSCI論文數量和質量逐年提高,爭取到國家級科研課題246項,其中國家“973”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火炬項目、國家產業化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18項。2011年6月,湯森路透對山西大學1980年至今發表的科研論文所做的分析顯示:山西大學webofscience資料庫收錄論文從2004年開始,增長態勢顯著,合作夥伴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全球20餘所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有著密切的科研合作關係;被webofscience收錄最多的學者,收錄論文高達267篇;收錄論文篇均被引次數為5.33次,平均每年的被引用次數達到440.56次,而且被引次數從2005年開始呈逐年高速增長的趨勢,2010年被引近2500次,受到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人員的關注。"十一五"期間,自然科學研究共發表SCI核心期刊論文比"十五"期間增長了1.5倍,其中SCI特一區論文從2006年的1篇增加到2011年的57篇。申請專利254項,授權159項,其中發明專利占絕大多數。近十年來,山西大學獲得國家級獎勵多項,有232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其中2002年“全固化單模單頻綠光雷射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後現代科學哲學》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年“低度有色配製酒穩定性的研究及套用”和“芒硝法生產硫酸鉀關鍵技術的研究及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新型光敏水解褪色材料的研究與套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5年“周期瞬子和高能量子隧穿”研究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年,“糾纏態光場及連續變數量子通信研究”獲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哲學社會科學方面,2006-2010年期間共發表CSSCI學術論文1897篇,其中SSCI收錄論文3篇,出版著作343部;獲省部級以上各類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獎150項,其中,在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獲得8項優秀成果獎,郭貴春教授的《科學實在論的方法論辯護》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劉毓慶教授、殷傑教授分別獲得二等獎……2011年,山西大學榮獲山西省科學技術獎10項,其中一等獎三項,實現省級三大類一等獎的全覆蓋。
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文庫》是反映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要研究成果的一套叢書,代表了我國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前沿成果。《山西文學大系》的出版是對山西豐富的文化遺產進行整理和研究的一項世紀性文化積累工程。《〈科學哲學手冊〉譯叢》列入"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填補了我國科學哲學界尚無大型專業學術叢書的空白。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自然辯證法概論》教學大綱順利完成,受到中央領導、相關部委的高度肯定。在第七屆山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審中,山西大學獲一等獎數量超過了全省的1/3。繼郭貴春教授獲得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之後,劉毓慶教授主持申報的"中日韓《詩經》百家匯注"和喬全生教授主持申報的"近代漢語方言文獻集成"兩項課題名列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第二批)中標課題單中,實現了學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零的突破。爭取科研項目的能力不斷加強。截至2012年,該校有國家級科研課題297項,其中國家重點科研項目35項新圖書館,年度科研項目總數達到778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9項國家科研大獎。在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公布的名單中。山西大學24項項目獲得資助,立項率高達19.7%,資助項目總量在全國位居第23位,較2011年向前大幅躍進20個名次,比2011年全校資助項目增加9項,高出全國平均立項率13%近7個百分點。其中,重點項目占全國重點項目立項總數160項的1/80,在山西省49項資助項目中,山西大學占一半。
主辦刊物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本刊是山西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期刊,主要報導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和地學等學科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成果。先後被《CA》、《俄羅斯文摘雜誌》及國內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各種評價檢索系統收錄。被評為中文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榮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一等獎、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本刊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恪守“學術創新,質量第一”的原則,緊密追蹤學術前沿,高度關注學術熱點,嚴格遵循學術規範,把學術的原創性、前瞻性視為生命線。連續16年被評為“山西省一級期刊”,連續10年入選CSSCI,被評為“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和“北方優秀期刊”,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晉文化研究”欄目被評為“全國社科學報優秀欄目”。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本刊是綜合性哲學類學術性刊物,旨在倡導辯證思維,加強科學與人文的溝通,促進自然科學工作者和社會科學工作者聯盟,推進科學技術哲學研究及相關學科的發展。是全國三大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刊物之一,是CSSCI來源期刊。
《量子光學學報》
本刊是中國物理學會量子光學專業委員會學術性會刊。旨在反映國內量子光學及相關領域的科研成果、交流學術信息。促進國內量子光學的發展,加強國內外聯繫,向國內外學術界展示我國量子光學領域的研究水平。
《晉圖學刊》
本刊是山西省唯一的一本面向圖書情報學領域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堅持以“探研學術、指導實踐、交流經驗、培養新人”為辦刊宗旨,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e線圖情》、《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庫》等的來源期刊,被評為山西省一級期刊。
重點學科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光學、科學技術哲學
省級一級重點學科:無機化學理論物理環境科學基礎數學計算機套用技術套用化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中國近現代史
省級二級重點學科:31個
省級優勢重點一級學科:物理學、哲學
山西省高等學校特色重點一級學科: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學、科學技術史、管理科學與工程、中國語言文學、體育學、歷史學
博士後流動站點:物理學、化學、哲學、環境科學、生物學、歷史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體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考古學、生態學
對外交流
山西大學對外交流進一步拓展,已與英國劍橋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英國阿斯頓大學、法國巴黎六大、德國亞琛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美國愛達荷州立大學、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日本東京國際大學、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日本國士館大學、日本立教大學、韓國培才大學等 50 余所國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積極開展留學生教育,並與國外高校聯合辦學,在校本科生可以赴境外交流、赴國外高校攻讀學位,成為山西國際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橋樑和視窗。
根據2010年網大中國大學排行資料,山西大學綜合辦學實力位居第43位。在全國範圍內理學排行20,管理學排行33,經濟學排行65,教育學排行8,法學排行43,歷史學排行31,文學排行52,哲學排行第4,社會科學排行19,自然科學排行56。2011年在中國校友會網中國三星級大學以及武書連版大學畢業生質量排名山西地區第一名,在武大版《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2012-2013》排行中位列中國大學第59名。2012年,在山東省高等教育評估所公布的“2012年全國大學排行榜”中,山西大學位列一般大學第2位。2012年,山西大學再次入選中國三星級大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地方大學的領先者,2012年成為“中西部高校綜合能力提升工程”14所院校之一,正式步入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行列。
2009中國大學教育學60強
教育學包括教育學、體育學等2個學科類,共有9個本科專業。 |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二)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
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哲學20強
哲學只有哲學1個學科類,3個本科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