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汕頭大學大門](/img/b/f49/n5GcuM3X2QzN2gTNxYDMykDN5QTMxMTNwgTMxADMwAzMxAzL2A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歷史沿革
![(圖)汕頭大學](/img/3/e00/cGcq5CM0EzXzUjM4UDNwkTMxgDM0ITMxETN3UzMwADMwAzMxAzL5E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79年初,開始籌辦汕頭大學。
1980年5月,成立了以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同志為主任的汕頭大學籌備委員會。國際著名企業家李嘉誠先生與莊世平先生商定,毅然捐巨資促成在潮汕地區興辦大學的義舉。
1981年8月26日,國務院批准成立汕頭大學,葉劍英元帥親題校名。11月,著名經濟學家許滌新首任校長。
1983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同年,教育部批准汕頭醫專改辦為汕頭大學醫學院。
1984年1月1日,舉行奠基典禮。
1986年6月20日,鄧小平同志在京會見李嘉誠先生時指出“汕頭大學要辦得更加開放一些,逐步辦成國家重點大學”。
1987年2月10日,成立校董會。 1990年2月8日,舉行落成典禮。
1991年,被列為第一批本科招生錄取院校。
1993年,首次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1996年12月,通過國家“211工程”部門預審。
1998年,首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2001年,設定“基礎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2年,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成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2年,學分制和英語提升計畫改革啟動。
2003年7月,通過“九五”“ 211工程”整體建設驗收。
2004年10月,順利通過“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
2005年5月,在全國高校中率先通過ISO9000/14000質量/環境一體化認證。
2006年6月,順利通過“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整體驗收。
2007年4月,名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行列。
2007年,法學院張月姣教授榮任世界貿易組織(WTO)大法官
2007年,推行教師年薪制改革。
2008年,成為“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
2008年,獲碩士推免權。
2010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0年,入選國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首批高校。
2010年,兩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獲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
2010年,在中國高校nature&science論文排行榜中,列全國第9名,為廣東省唯一入榜高校。
2011年,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6.77%,居全省一本高校之首。
2011年,汕大自主辦學綜合改革、醫學教育改革項目被列為廣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2011年,獲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2011年5月28日至29日,以“醫學教育全球化”為主題的第五屆“東西方聯盟”(EWA)年會在汕頭大學召開。
2011年起,汕頭大學醫學院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聯合培養本碩連讀生,成為中國內地首家與境外著名大學開展臨床醫學教育合作的學校。
2012年6月,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李嘉誠基金會共建汕頭大學。
2012年9月,獲批設立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2年,化學、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全球1%行列。
2012年,汕大商學院工商管理大類本科專業通過EPAS國際認證,為亞洲第一家大學本科專業通過該認證。
2013年,汕大被列入教育部“香港高校與內地高校師生交流計畫”。
2013年9月,以色列理工學院與汕頭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計畫在廣東省汕頭市創辦“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GTIIT)。
2015年3月,商學院全部本科專業通過EPAS國際認證。
2015年4月9日,由汕頭大學和以色列理工學院合作舉辦的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獲教育部批准籌建。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止到2013年,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教育部智慧型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室;腫瘤病理學研究室。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5個:廣東省海洋生物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數位訊號與圖像處理技術重點實驗室;CAD/CAM中心;多學科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研究所。
廣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數學研究所;工程結構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廣東省重點產業科技創新平台1個(汕頭輕工裝備研究院);廣東省高校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4個((輕工裝備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水產生態養殖與水產品加工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風電
機組控制系統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智慧型醫學超聲診斷系統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廣東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地方政府發展研究所;華文文學研究中心)。
廣東高校國際暨港澳台合作創新平台2個(風洞實驗室;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研究所)。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萬方數據資源系統入網期刊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癌變·畸變·突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全文收錄《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汕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華文文學》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會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圖書館新館總面積達2萬1千平方米, 閱覽座位1500個,設有27個研討室,綜合展覽、會議、學生活動中心等功能;全館實現無線網路覆蓋,便於查閱圖書館電子期刊資料庫連線網路,在國內率先把UHF RFID電子卷標技術引入圖書流通及清點工作中。新圖書館館藏文獻總量超過174.3萬冊/件,其中潮汕地方文獻特藏被列入國家主推的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畫。學術成果
2009年,科研經費首次突破4000萬元,比增36.9%。2012年,汕頭大學科研立項經費達8135萬元,比2011年增長15.7%。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等各類國家級項目71項,批准經費達3,951.84萬元。 學校2010年被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收錄論文236篇,收錄數創歷年之最;被SCI收錄的期刊平均影響因子由2006年的1.65提高至2011年的2.59,為歷年最高值;2005-2009年,共有323篇SCI收錄論文被引用913次,在全國高校排名中列第76名。在“2012中國高校Nature & Science論文排行榜”中,汕大論文篇均被引次數全國最高。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學校共有文、理、工、法、商、醫、長江新聞與傳播、長江藝術與設計8個全日制學院和1個研究生學院、1個繼續教育學院。有專業:經濟學 、法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 | 汕頭大學理學院 | 2 | 汕頭大學醫學院 |
3 | 汕頭大學文學院 | 4 | 汕頭大學工學院 |
5 | 汕頭大學法學院 | 6 | 汕頭大學商學院 |
7 | 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 | 8 | 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 |
9 | 汕頭大學繼續教育(開放)學院 | 10 | 汕頭大學體育部 |
11 | 汕頭大學社科部 | 12 | 汕頭大學英語語言中心 |
13 | 汕頭大學計算機教學中心 | 14 | 汕頭大學藝術教育中心 |
學科建設
![真理鍾](/img/b/d63/n5GcuM3XwITNzUzMwcDMykDN5QTMxMTNwgTMxADMwAzMxAzL3A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教學改革
學校大力推行以整合思維、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可適應的專業培養模式和教學質量評估和持續改進為主要內容的先進本科教育模式,形成了國際通用學分制、英語提升計畫、CDIO工程教育模式、系統整合醫學教育模式等等特色教學模式。學校試行將公益課程、人文素養、體育精神等理念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探索汕大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國際通用的學分制2002年,學校參照已開發國家高校通用的學分制管理制度建立學分制。學生學業管理從按專業和年級管理,轉變為按課程計畫管理,真正實現了學生跨專業選課、跨年度選課。英語提升計畫2002年5月,學校成立英語語言中心(ELC),啟動“英語提升計畫”,對針對CET考試的公共英語課程,進行全面改革。“英語提升計畫”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批判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使用英語思考和交流的能力;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協調發展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等技能。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2005年,學校在學習、消化和吸收CDIO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並參考加拿大工程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提出了符合我國發展需要的、特色鮮明的“以設計為導向的EIP-CDIO工程人才培養新模式”,即注重職業道德(Ethics)、誠信(Integrity)和職業素質(Professionalism),並與CDIO有機結合,強調做人與做事相結合,做人通過做事體現,做事通過做人保證。2006年學校成為國內首個CDIO成員,並於2010年成為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第一批試點高校,引領國內工程教育改革。2014年,工學院包能勝教授等主持完成的“中國CDIO工程教育新模式的構建與推廣”榮獲二等獎,是廣東省本科高校16個二等獎項目之一,也是汕頭大學校本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新突破。系統整合醫學教育改革2002年,學校醫學院在國內率先推行系統整合醫學教育改革,並率先獲得教育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系統整合醫學教育模式改變了國內傳統理論與臨床培養脫節的“老三段”的醫學教育的弊端,將臨床培養能力貫穿教育全過程,並以系統整合代替以學科為主的課程體系,實行問題導向教學方法,並建立首家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成為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4年,醫學院楊棉華教授等主持完成的“國際化視野下卓越醫生培養的綜合改革與實踐”榮獲一等獎,為廣東省本科高校獲得的兩個一等獎項目之一,實現了汕頭大學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零”的突破。整合思維學校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在本科新生中開設整合思維基礎課程,讓學生在大學四年的生活中有不一樣的學習經歷,獲得整合思維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2012年學校全面推行整合思維模式,將思維訓練植入全校所有公共課、專業課程及各項學生活動當中。本科國際認證學校繼續推動本科專業的國際認證工作,以此探索提升本科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2011年,商學院工商管理大類本科專業通過EPAS國際認證,為亞洲第一家大學本科專業通過該認證。2015年,商學院全部本科專業通過EPAS國際認證。全人教育模式2012年學校首次提出塑造汕大學子“STU-DNA”,並以通識教育課程、服務學習、住宿學院以及綜合素質拓展項目為主要載體,將4C(Culture, Civility, Character, Care)教育有效融入到人才培養各個環節,進一步深化全人培養理念。2008年,學校成立了大陸高校第一家本科四年全程住宿學院—至誠書院,打破學生專業界限,促進專業學科交流學習,推動大學從單純的“專業培養”向具備社會適應能力的“全人教育”轉變。學校試行將公益課程、人文素養、體育精神等理念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推行服務學習模式,實施公益課程必修學分計畫,倡導把公益課程教學與“服務學習”模式結合起來,創建具有特色素質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培養。2009年以來,在李嘉誠基金會的支持下,開展高級戶外拓展項目,舉行了南澳島野外生存拓展訓練營、香格里拉高級訓練營、希夏邦馬峰科考體驗登山、雅魯藏布江和可可西里公益科考、南極科考等等活動。以高級戶外拓展項目、汕大籃球隊和學生體育活動為主要載體,將體育精神培養融入其中。學校2014年3月份圓滿完成的“汕頭大學極地學府-南極科考”項目,通過行走學習方式,不僅有效培養學生堅忍不拔、陽光進取、追求卓越的品格,提升其團隊合作、領袖能力等綜合素質,更重要的是,圍繞項目開展在全校形成了課堂外學習和素質提升的濃厚氛圍。“高級戶外拓展項目”被評為廣東省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精品項目。“2014 極地學府—南極科考”科普講堂進校園系列活動被評為2014年廣東省“全國科普日”優秀特色活動。教學建設
截止到2013年,教育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臨床技能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現代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藝術與設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CDIO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臨床技能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於CDIO培養模式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工程計畫中心)。教育部2007年度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創新實驗區,汕頭大學醫學院臨床技能中心);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廣東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廣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工商管理、藝術設計、法學、臨床醫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廣播電視新聞學)。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1個(工商管理,藝術設計、法學、臨床醫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廣播電視新聞學,護理學,套用化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文學);廣東省名牌專業4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臨床醫學、工商管理),廣東省重點專業1個(臨床醫學),開設七年制本碩連讀臨床醫學專業,形成了從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已建設現代化的數字圖書館。醫學院有五所附屬醫院,有3533多張病床,其中第一附屬醫院榮獲“全國百佳醫院”和“三級甲等”醫院,為醫學生提供良好的醫療實踐機會。教學成果
教育部(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臨場基本技能 ,病理學,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醫學影像學);教育部(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病理學,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師資力量
截止到2013年,有教職工和醫護人員5113多人,專任教師近100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者至少273人,以醫學院最多為128人(44人為博導)。設定了“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專任教師中71.8%具有高級職稱,55%具有博士學位,38.2%具有海外經歷,17.3%為外籍及港澳台地區師資。著名教師汕頭大學對外交流
國際交流![朱銘雕塑作品《人間系列——紳士》](/img/c/a74/n5GcuM3X3gDOxEjN1UDMykDN5QTMxMTNwgTMxADMwAzMxAzL1A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社會聲譽
2016年6月21日,在全球高等教育界有廣泛影響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報》雜誌(THE)發布了“2016亞洲大學排行榜”,汕頭大學列161-170位,在上榜的39家中國大陸地區高校中列第32位。同年9月22日,《2016-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發布,共有52所中國大陸高校榜上有名,其中汕頭大學在上榜的大陸高校中並列第22位,是上榜中國大陸高校的唯一“80後”大學。廣東省上榜的高校共4所,分別是中山大學、汕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暨南大學。2017年4月5日,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公布2017年世界年輕大學排行榜,汕頭大學首次入榜,列第151-200位,是中國大陸入榜的兩所高校之一(另一所為蘇州大學)。學校領導
黨政領導
校長、黨委書記 姜虹 | 負責學校全面工作;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黨委工作部綜合辦公室、組宣統辦公室。 |
執行校長 顧佩華 | 協助校長主持學校行政工作;分管行政事務部綜合辦公室、發展規劃辦公室、財務管理服務中心;負責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籌建工作。 |
黨委副書記 羅念潮 | 分管黨委工作部監察審計辦公室、工會、共青團、離退休服務中心;負責幹部、思想政治教育、紀檢、社科部思政教育方面工作。 |
副校長 溫小波 | 負責本科生院全面工作、藝術教育工作、體育工作、社科部有關教學和通識教育工作;分管行政事務部人力資源中心。 |
副校長 林丹明 | 負責書院總院、創新創業研究院全面工作,分管行政事務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校園安全服務中心,圖書館、網路與信息中心、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出版社、學報編輯部;協助分管行政事務部綜合辦公室;協助開展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籌建工作;協助開展與政府部門的協調工作。 |
副校長 烏蘭哈斯 | 負責研究生院全面工作、學科建設、繼續教育、實驗室安全工作;分管行政事務部資源管理中心、招投標中心;協助開展發展規劃工作。 |
副校長 馮興雷 | 協助開展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籌備工作 |
校長助理 徐宗玲 | 分管校友工作。 |
校長助理 黃東陽 | 協助校領導聯繫醫學院工作,協調醫學院遷入校本部的整合工作。 |
校長助理 陳少剛 | 協助校領導開展資源管理工作。 |
校董會
職位 | 姓名 | 現任職務 |
名譽主席 | 李嘉誠 | 李嘉誠基金會主席 |
主席 | 藍佛安 | 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
董事 | 林 積 | 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
羅偉其 | 廣東省教育廳廳長 | |
陳良賢 | 中共汕頭市委書記 | |
劉小濤 | 汕頭市人民政府代市長 | |
黃潔夫 | 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醫院協會、中國控煙協會會長,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主任 | |
趙沁平 | 中國工程院院士、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系統仿真學會理事長 | |
李立明 | 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校長、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 | |
馬蔚華 |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理事長,原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行長兼執行長 | |
霍泰輝 |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 | |
梁卓偉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 | |
王小凡 |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唐納德與伊莉莎白庫克實驗腫瘤學講席教授、藥理與癌生物學教授 | |
吳 虹 | 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 |
宋垚臻 | 汕頭大學校長、黨委書記 | |
顧佩華 | 汕頭學大執行校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
邊軍輝 | 汕頭大學醫學院執行院長 | |
區小燕 | 李嘉誠汕頭大學發展基金會執行董事 | |
羅慧芳 | 李嘉誠汕頭大學發展基金會執行董事 | |
馮兆麟 | 李嘉誠汕頭大學發展基金會執行董事 | |
羅敏潔 | 李嘉誠汕頭大學發展基金會執行董事 | |
韓 然 | 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 | |
許麗艷 | 汕頭大學醫學院教授 | |
義務財務顧問 | 林怡仲 | 普華永道香港首席合伙人、中國及香港市場主管合伙人 |
義務法律顧問 | 李王佩玲 | 胡關李羅律師行高級合伙人 |
特別顧問 | 巴德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
韋 鈺 |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長、原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協榮譽委員、國家總督學顧問、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 |
歷任領導
屆次 | 職 務 | 姓名 | 任 職 時 間 | 備 注 |
第一屆 | 校長 | 許滌新 | 1981.11.7-1986.9.10 | 1986.9.10任名譽校長 |
書記 | 林川 | 1983.10.5-1988.11.25 | 83.10.5-83.11.4為代理書記 | |
副校長 | 羅列 | 1981.9.10-1985.10.15 | ||
林川 | 1983.10.5-1986.9.10 | 第一副校長 | ||
伍正誼 | 1983.12.26-1985.10.15 | 84.9.28兼任醫學院院長85.11.8任醫學院名譽院長 | ||
李時岳 | 1983.12.26-1987.10.28 | |||
陳德鴻 | 1984.9.6-1986.9.10 | |||
郭寶江 | 1984.9.6-1986.9.10 | |||
副書記 | 羅列 | 1981.9.10-1985.9.27 | ||
沈英明 | 1984.9.6-1988.11.25 | |||
第二屆 | 校長 | 楊應群 | 1986.9.10-1989.6.17 | |
書記 | 楊應群 | 1988.11.25-1992.12.19 | ||
副校長 | 楊少文 | 1986.9.10-1988.10.12 | ||
沈英明 | 1987.10.28-1990.11.16 | |||
副書記 | 盧啟智 | 1987.10.28-1992.6.23 | ||
第三屆 | 校長 | 戴景宸 | 1989.6.17-1992.12.21 | |
副校長 | 姜桐 | 1989.6.17-1998.1.20 | ||
莊威鳳 | 1990.11.16-1992.12.21 | |||
副書記 | 沈茂勛 | 1988.11.25-1992.6.23 | ||
校長助理 | 張沖 | 1988.9.20-1992.8.26 | ||
陳達才 | 1988.9.20-1996.10.22 | |||
第四屆 | 校長、書記 | 林維明 | 1992.12.21-1997.2.18 | |
副校長 | 陳昌盛 | 1993.7.6-1996.8.8 | ||
張茂光 | 1996.8.8-1999.1.22 | |||
徐小虎 | 1996.9.5-2001.6.6 | 兼任醫學院院長 | ||
副書記 | 柯光祖 | 1992.6.23-1996.2.8 | ||
陳梓權 | 1992.6.23-1997.10.16 | 1997.10.16任助理巡視員1999.11.25退休 | ||
第五屆 | 校長 | 張湘偉 | 1997.2.18-2001.6.6 | 1997.5.8-2001.5.14兼黨委副書記 |
書記 | 黃贊發 | 1997.2.18-2002.6.7 | ||
副校長 | 吳光國 | 1999.2.1-2007.3.15 | ||
梁明 | 1997.10.16-1999.7.17 | |||
鄭義 | 1999.9.3-2004.10.10 | |||
林倫倫 | 1999.9.3-2004.4.1 | |||
副書記 | 梁明 | 1996.2.8-1999.7.17 | ||
余國梁 | 1996.2.8-2004.5.16 | |||
第六屆 | 校長 | 徐小虎 | 2001.6.6-2014.9 | |
書記 | 謝練高 | 2002.6.7-2008.12.30 | ||
副校長 | 李玉光 | 2001.6.6-2007.3.15 | 兼任醫學院院長 | |
項兵 | 2002.9.4-2007.9.26 | |||
蕭澤麗 | 2002.9.4-2005.11.17 | |||
王偉廉 | 2005.3.6-2012.5.5 | |||
顧佩華 | 2005.11.17- | 執行校長 | ||
顧江 | 2007.4.25-2012.3.16 | 兼任醫學院院長 | ||
副書記 | 羅念潮 | 2004.5.16- | ||
校長助理 | 莊東紅 | 2001.11.7-2006.8.10 | 2006.8.10調任韓山師範學院副院長 | |
謝苗 | 2004.7.20-2007.7.19 | 2007.7.19調至深圳大學 | ||
李丹 | 2006.6.7- | |||
林丹明 | 2006.6.7- | |||
沈民奮 | 2008.4.2- | |||
烏蘭哈斯 | 2008.4.2- |
知名校友
姓名 | 成就 |
方廣宏 | 王老吉公司現任總裁 |
林仕強 | 創作《拍拍評》手機套用、《玉兔奔月》遊戲 |
劉堅冰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東莞分公司、任市場運營分析主管 |
葉其昌 | 私募資金管理者 |
陳蔚林 | 汕頭市博景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汕頭市女企業家協會理事 |
李偉光 | 麗景裝飾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設計總監 |
陳琦 | 麗景裝飾設計有限公司、現任公司副總經理 |
廖曉鵬 |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協理事兼篆刻委員、梅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梅州印社社長、嘉應詩社秘書長 |
馬文波 | 中山市龍網電腦有限公司總經理 |
陳月榮 | 民建中山市委會專職副主委 |
易鑒超 | 中國青年報聘為特約通訊員 |
學校環境
![行政樓](/img/1/f43/n5GcuM3XxYjNyEzNxgDMykDN5QTMxMTNwgTMxADMwAzMxAzL4A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校園規劃
汕大新主體校園由世界級建築師Herzog and Meuron設計,校園的綠化景觀,加上一系列公共雕塑,結合人文與自然,呈現出獨特的校園空間。校園總設計師瑞士建築師Herzog and Meuron是目前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2001年獲堪稱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建築獎。新圖書館
由李嘉誠基金會投資約二億元興建的新圖書館於2009年落成使用,被稱為“亞洲最美麗的大學圖書館”。新圖書館由香港設計中心選出的“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得獎者陳瑞憲設計,以中國傳統線裝書盒子為設計概念,結合現代主義手法,強調橫向感,空間流暢,並且相互穿透。中庭設計突顯圖書館精神中樞的地位,營造莊嚴和安靜的氣氛;二樓竹庭及自修室將自然元素融為一體,引入天然日光,並配以傳統園林設計綠化景觀。新館總面積達2萬1千平方米,有1500個座位、27個研討室,以及綜合展覽、會議、學生活動中心;全館覆蓋無線網路。為了便於查閱數據,新館在國內率先把RFID電子卷標技術引入圖書流通及清點工作中。新圖書館館藏文獻總量超過174.3萬冊/件,其中潮汕地方文獻特藏被列入國家主推的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畫。新圖書館主入口“建立自我追求無我”(Looking up · Looking down)的雕塑由英國著名藝術大師Zadok Ben–David創作。朱銘“人間”系列雕塑
2002年6月建成,主體結構為圓筒形,上層擺放台灣著名雕塑家朱銘先生的“人間”系列銅質雕塑,下部為半敞式水庫管理室。雕塑台與水庫大壩通過砼橋台連成一體,構築成一道校園文化風景線。大禮堂
大禮堂面積5600多平方米,擁有1798個座位。音響、燈光、冷氣、座位等全部採用國外最先進設備,是學校舉行大型活動的主要場地之一,汕大學生組織的各種晚會、比賽也多在這裡舉辦。新行政中心
汕頭大學新行政樓Block A於2012年6月28日由李嘉誠先生親自揭幕。新行政中心占地面積5545平方米,建築面積16319平方米,為汕大行政人員提供集辦公、會所、展示於一體的嶄新空間。新行政中心以“寬大清正,眾必近歸之”為箴言,它的投入使用,將繼續推動汕頭大學扁平化管理改革與實踐,進一步減少學校行政條塊劃分,促使大學各個行政機構及機構內部各個崗位的最佳化協作,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是汕頭大學倡導“優質管理成就學術自由”和“先進本科教育”理念的有效延伸。學術交流中心
由著名設計師張叔平設計的國際級大學交流中心,房間數目逾五十間。樓內會議廳及客房均配備現代化的設備,曾舉辦過多次大型國際會議,接待過國際組織官員、各界嘉賓和國內外著名學者等。新體育館
2012年6月29日,汕頭大學新體育館建設項目舉行了動土儀式。新體育館項目總用地面積60868.6平方米,建築面積52127.4平方米,包括有6000個座位的綜合體育館、附帶標準比賽游泳池的游泳館、體育與健身訓練中心、會議廳、精品酒店和車庫等。該體育館被稱為“高地公園”,項目建設資金估算為人民幣3.5億元,由香港李嘉誠基金會全額捐資,計畫於2015年竣工。新體育館不僅作為大學校園內的個體設施,同時也是校園內多種設施共同運營的特定場所,為校內師生、周邊居民以及社會人士提供完善的運動及娛樂場所,實現校園體育設施既能服務大學,又能為社區提供體育活動及組織較高級別體育賽事場館等使用功能。據悉,該項目方案設計的核心思想來自彼特拉克(1304-1374,義大利詩人,學者、歐洲人文主義運動的主要代表)的文學作品——《登頂旺圖山》:“爬山的旅程及經歷比站在頂峰俯瞰更寶貴”。文化傳統
校徽
設計者:集體設計:吳南生、林川、林墉等設計時間:1981年含義:校徽標誌為一本打開的書,下為澎湃之水,象徵汕頭大學是建立在海濱鄒魯的高等學府。鳳凰騰飛,金鳳似火(金鳳花是汕頭市的市花),蘊含著人們的良好祝願,寄託著潮汕仁人志士的百年夢想和李嘉誠先生愛國愛鄉的寬廣情懷,預示汕頭大學不斷發展,前程似錦。
校訓
有志、有識、有恆、有為曾國藩曾說:"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汕頭大學校訓訓勉廣大學子,要有明確的志向和堅強的意志,歷練知識和智慧,持之以恆,做有為之人。校歌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我愛汕大,有水有山 山色青青,凝聚著中華千秋文明的燦爛 水氣靈靈,貫通長江無窮智慧的源泉 美麗的校園,孕育著我們求知報國的情感 前輩的情操,嚮導著我們搏擊長空的羅盤 | 知識改變命運,成功在於登攀 我們從校園奠基人生,我們為世界開創明天 向最高最遠的目標挑戰,這是汕大人豪邁的信念 讓我們上高山之巔,托起燦爛的朝陽 讓我們涌滄海之水,激揚自豪的詩篇 |
畢業歌《大學問》
《大學問》是汕頭大學的畢業歌,是“非正式版”的校歌。這首歌的曲子是Beyond的《光輝歲月》,由李嘉誠買下著作權後,請香港詞人林夕重新填詞。歌詞如下:知道什麼叫天高地厚內心的天空 也要懂得探究知道什麼是海市蜃樓人海的感受 也要去進修知識跟世界細水長流智慧用思考照明宇宙我們懂得學問沒盡頭學會怎么做事 再學做人的操守我們懂得學習的理由吸收是為了奉獻 才能承先啟後生命不止堅毅與奮鬥有夢想才是 有意義的追求成功不止付出與擁有有承擔才是 最高的成就知識跟世界細水長流智慧用思考照明宇宙我們懂得學問沒盡頭學會怎么自救 再學做人的操守我們懂得學習的理由力量要用來分享 才能承先啟後我們懂得學問沒盡頭學會終身學習 才沒辜負一番造就我們懂得學習的理由活出生命的光彩 才無愧於春秋2009中國大學醫學50強
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口腔醫學、中醫學、法醫學、護理學、藥學等8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