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隱樓

上海書隱樓

上海書隱樓,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市區天燈弄77號。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一1795)。

基本信息

簡介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市區天燈弄77號。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一1795),後為郭萬豐船號主人購得,其後裔居住至今占地2000多平方米,屋宇雕樑畫棟,四周有鳳頭牆。東部有門樓、轎廳、大廳,西部為內宅,前後為二進廳樓,中間為院子,兩面有側樓。此建築之特色為多磚雕、木雕,磚雕儀門、漏窗等雕鏤山水人物,如文王訪賢、“八仙”登山、鳳穿牡丹、松鼠葡萄等。木雕在門窗隔扇、梁枋裙板上,有梅蘭竹菊、漢宮秋月、亭台樓閣、雙獅戲球等。

樓前東西兩側廳與北房之間各有一塊磚雕屏風,東側雕三星祝壽,西側雕八仙遊山,背面是雲中飛舞的蝙蝠,周圍有福壽無比圖案的鑲邊,頂部正中是二龍戲珠,底部正中是鸞鳳和鳴,為中國磚雕珍品。門坊上雕有姬昌NC022溪訪賢故事。屋樓掛匾額一塊,稱“書隱樓”,是上海市區較為完整的清代住宅。

歷史

上海書隱樓上海書隱樓

時至今日的上海地方志中仍記載著:此樓是由乾隆年間《四庫全書》的副總編修、與紀曉嵐齊名的榜眼沈初所建。這也許是為“書隱樓”匾額沈初的題字所惑。溯本追源,找到建造書隱樓的真正主人,赫然呈現的是一個真正隱沒了的著名園林——號稱擁有“滬上三十六景”的“日涉園”。 書隱樓只是明代上海著名私家花園——日涉園舊址中的一小部分。“隱士”風采今猶在書隱樓,與寧波天一閣、南潯嘉業堂並稱“明清江南三大藏書樓”。書隱樓相傳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書隱樓”三字的匾額是乾隆癸未榜眼、後來成為《四庫全書》副總裁的沈初所題。

建築

“書隱樓”也被周邊的人叫做“九十九間樓”,共五進,實際有房70餘間。宅院可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前部有轎廳、七梁正廳、船廳、話雨軒、十字牆和戲台;船廳原是三面臨水,建有形象逼真的船篷軒。大廳的地基是大型條石基,十分穩固。正南中間為石庫門,兩扇大門前後都貼有磨平的方磚,木門藏於中間,是鮮有的中國式防火門。大廳西牆外有一口宋代石井,井欄呈八角形,每邊各有橫直線兩道,式樣與蘇州北宋名園滄浪亭的井欄完全相同。

上海書隱樓上海書隱樓

第四進與第五進,說是後部,其實為主建築,位居正中,曲徑通幽漫步而入,頓有與世隔絕之感。第四進——正樓,供藏書之用,五進是宅居樓,是主人居家閱書的地方。兩幢古典式走馬樓成“開”字格局,雕樑畫棟,精美絕倫。四周有大青磚砌起的厚二尺、高三丈六尺的封火牆圍合,比上海老城牆還高出一丈二尺。大門、側門均為石庫門,木質門上都用方磚遮蓋,可見其防火措施之嚴密。建築中最為珍貴的是磚雕、木雕藝術。木雕十分精美,底樓銀杏木的楠扇長窗裙板上,分別有浮雕江干城廊、長橋臥波、垂柳風帆、鶯鳳和鳴、五福同慶等圖案。船廳檐枋上還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浮雕。

書隱樓最具特色的是門樓磚雕,門坊上刻有西昌伯磻溪訪賢的故事,人物馬匹,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字碑兩側兜肚,右側為穆王朝見西王母圖,王母騎青鸞翱翔雲間,下臨碧波;左側為老子騎著青牛出函谷關為關吏寫書的圖景。樓前東西兩側廳與北房之間,各有一塊鏤空立體雕刻的磚雕屏風。東側雕三星祝壽,西側雕八仙遊山。背面是雲中飛舞的蝙蝠,周圍有福壽無比圖案的鑲邊,頂部正中是二龍戲珠,底部正中是鸞鳳和鳴,是江南宅居建築裝飾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這些代表著中國建築藝術特色的曠世奇珍幾乎隱沒在齊人高的荒草之中,多處樓梯已朽不可攀,許多雕花木構件也塌落、朽毀、霉爛……

現況

書隱樓是與寧波天一閣南潯嘉業堂齊名的中國江南三大清代藏書樓之一。老城廂天燈路77號的書隱樓所在地。高高的風火牆,緊閉的大門,令人莫測大院內的春秋。門旁豎立著1987年確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牌。按響門鈴,89歲的書隱樓主人郭俊倫先生打開了院門,滿院的綠意迎面而來。但隨著記者低頭穿過枝葉縱橫的綠樹雜草,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在這仿佛回到兩個世紀之前時空的院落,堪稱是斷牆殘垣、滿目瘡痍,充滿了衰敗和荒涼;而在這荒涼和衰敗中又頑強地展示著往日的精緻和氣派。 該宅第歷經戰亂,尤其大廳在“文革”中被工廠占用,損壞嚴重。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後,有關部門曾力圖將其修繕,多次開會研究,並與書隱樓主人協商保護方案,曾提出房屋置換、經濟補償等方式,使書隱樓由國家來維護。但終因房產所有人家庭成員意見分歧,未能達成一致。對書隱樓感情深厚的郭俊倫試圖自己來維護這幢老宅院,然而儘管他畢業於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但畢竟髦耋之年,精力有限,且經濟拮据,小修小補,已是勉為其難。

盤點上海周邊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