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科大學

重慶醫科大學

重慶醫科大學創建於1956年,坐落於中國美麗的山水都市——中央直轄市重慶,由上海第一醫學院(現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遷來渝組建而成。原名重慶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2008年教育部、重慶市《部市戰略合作協定》確定為重點建設大學。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和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重點建設高校之一。2013年國家將重慶醫科大學定為“教育部、衛計委、重慶市‘兩部一市共建學校‘”,進入未來的醫學教育“國家隊”,2012年獲教育部批准成為中國政府獎學金院校,2013年又被教育部授予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暨來華留學“211”院校,成為全國建設100所來華留學示範基地中首批建設的38所院校之一,是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西部地區十四所大學之一。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圖)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外景
重慶醫科大學學校占地面積852畝(含附屬醫院),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為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學校已於2003年在重慶市大學園區新征土地2300畝,新校區建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預計2005年可入住新生。學校教學資源豐富,教學、科研、醫療儀器設備總值近4.1億元,藏書66萬冊。現有7個學院和14個系(部),設定有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兒科醫學方向、救援醫學方向、生殖醫學方向)、醫學檢驗、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醫學影像學、麻醉學、護理學、生物醫學工程(醫療器械方向)、中醫學(中西醫結合方向)、中藥學、中藥學(中藥製藥方向)、英語(醫學英語方向)、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藥衛生方向)等18個專業及專業方向。

有附屬綜合醫院2所,兒童醫院1所,均為三級甲等醫院;有附屬口腔醫院一所,是重慶市唯一的大型口腔專科醫院;尚有4所非直管附屬醫院,12所教學及實習醫院。學校有各類在校學生16000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1300餘人;外國留學生61人;普通本科生5500餘人;高職本專科生近4000人;成教本專科學生5500餘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4728名,其中有教授229人;副教授744人;講師、主治醫師等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488人。有103名專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三位教授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該校現有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傳染病學、兒科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學科2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5個;學校有10個研究所,20個研究室,博士後流動站3個(含與企業聯合承辦的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6個,博士生導師111名,碩士學位授權點51個。

校園環境
重慶醫科大學是省屬重點大學,始建於1956年,經過50年的建設與發展,已經成為一所以醫科為主的多科性高等醫科院校。重慶醫科大學縉雲校區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虎溪鎮,與老校區的直線距離約20km,新校區總用地面積約131.45hm2,總建築面積48.18萬平方米,容積率0.68,規劃容量為滿足20
學校現有附屬醫院6所(綜合性醫院4所,兒童醫院、口腔醫院各1所)。在《2011年中國最佳醫院綜合排行榜》(全國100所)中,附屬兒童醫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分別排名第49位、第68位、第94位。各附屬醫院共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0個,居全國前列。醫院開放床位10000餘張,年門診量790餘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39萬人次。另有3所附屬醫院正在建設階段。此外,有9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和30多所教學醫院分布在重慶、四川及深圳等地。
錄取規則

1、學校按“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程式,德智體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錄取考生。2、按志願優先的原則,從高分到低分錄取第一志願的上線考生;若第一志願生源不足,將錄取非第一志願上線考生,直至計畫完成。
3、嚴格執行各省(市、自治區)招辦制定的招生政策,在確定錄取時,承認各省(市、區)招辦的加分、降分。考生的錄取專業以分數優先的原則按專業志願從高分到低分進行,並結合德智體綜合情況錄取;本科考生單科成績原則上應達到及格水平。對加、降分考生進行專業安排時以原始成績計。若專業計畫已滿,考生又不願服從專業調配則退檔。
4、投向各省的七年制本碩連讀招生計畫為意向性計畫,學校將根據生源實際情況進行部分調整。
5、學校英語專業只招收英語語種考生,其它專業不限外語應試語種,但新生入學後,外語教學為英語;我校所有專業男女生比例不限。
6、學校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口腔專業不招“左利手”(俗稱“左撇子”);護理學考生身高不低於155厘米。其它體檢項目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

師資力量

學校在職職工4824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00餘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0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98名。擁有“教育部創新研究團隊”2個,重慶市“創新研究團隊”2個。有一大批專家教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長江學者”計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等資助項目和計畫。
重慶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兒科學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檢驗基礎醫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麻醉學系
重慶醫科大學醫學影像系
重慶醫科大學衛生學校
重慶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
重慶醫科大學分子醫學檢測中心
重慶醫科大學實驗教學管理中心
重慶醫科大學信息管理系
重慶醫科大學體育工作部
重慶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吳小翎

校長、黨委副書記:雷寒

黨委副書記:馮躍林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志勇

副校長:董志、鄧世雄、謝鵬、黃愛龍、楊竹、田傑
知名校友
鄧明昱(英文名:MillerMingyuDeng)
重慶人,1984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醫學系。美國華僑。醫學博士、健康科學哲學博士。心身醫學家、性學家、臨床及諮詢心理學家。美國東西方健康科學院教授(紐約),東西方性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國際心身醫學院(ICPM)院士。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IACMSP)理事長。國際中華套用心理學研究會理事長、中華心理諮詢師國際協會理事長、《國際中華套用心理學雜誌》總編輯、《華人心理健康報》主編、《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常務編委、《中國行為醫學科學雜誌》通訊編委、美國心身學會(APS)協調委員(開發中國家學科帶頭人的職位、唯一的中國大陸背景專家)。
世界華人性學家協會(WACS)副會長兼北美分會會長、國際中華性健康研究會會長、《國際中華性學雜誌》總編輯、《華人性研究》雜誌社長、《華人性健康報》主編、世界性健康學會(WAS)會士(全世界88名性學家、唯一的中國大陸背景專家)、中國青少年愛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協調員。[4]
楊崇匯
四川人,1970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醫學系,曾任重慶醫科大學教師、團委書記,共青團重慶市委書記,共青團四川省委副書記,四川省雅安地委副書記、地委書記,1990年——1994年任四川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1994年——1999年任四川省委副書記,1999年——2001年任四川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2001年——2007年任雲南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省委黨校校長,2007年起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系十七屆中央委員、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博士點
一級
學科博士點: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護理學
生物醫學工程(可授工學、理學、醫學學位):超聲醫學、組織工程與細胞工程、生物製藥與生物醫用材料、生物醫學信息技術、物理醫學[4]。
基礎醫學:病原生物學
臨床醫學:內科學、兒科學、老年醫學、神經病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臨床檢驗診斷學、護理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運動醫學、麻醉學、急診醫學、全科醫學。
藥學:藥理學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基礎醫學、護理學[11]
國家重點學科
內科學(傳染病)InfectionDisease
該學科於1956年由上海醫學院著名傳染病學專家錢德教授、劉約翰教授、張定鳳教授、王其南教授來渝創建。現下設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傳染病與寄生蟲病研究所以及省部共建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同時也是《中華肝臟病雜誌》承辦單位和編輯部所在地。1979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1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89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重點學科,2002年再度入選。
兒科學Peadiatrics
1956年,上海第一醫學院兒科系全遷來渝創建重慶醫學院兒科系,成為全國最早建立的四大兒科系之一,是衛生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中國最早建立的四大兒童急救中心之一。當年,一批矢志建設西部、發展西部兒科醫學事業的開拓者來到這裡,他們是:首任院長、第一任《中華兒科雜誌》主編陳翠貞教授、中國小兒外科奠基人之一王贊堯教授、全國知名小兒傳染病專家石美森院長、消化病專家徐谷教授、腎病專家沈錦教授、新生兒病專家吳仕孝教授、血液病專家張錦教授、兒童保健學專家鄭惠連教授、小兒傳染病專家陳季方教授等。
臨床檢驗診斷學
該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1983年經國家教委批准首批設定本科專業,1986年、1990年先後在全國首批獲準臨床檢驗診斷學碩士、博士學位授權,1992年、1999年成為四川省、重慶市的重點學科,2000年被評為重慶市重點實驗室,2001年被評為重慶市“十五”期間重點建設的12個重點學科之一,2002年被評為本專業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學科,2005年,臨床檢驗診斷學實驗室獲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立項。該學科點的發展代表了中國檢驗醫學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
神經病學neurology
重慶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為國家重點學科(2007)。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是醫院的重點、特色學科。該科室始建於1958年,由我國著名神經病學專家傅雅谷、沈鼎烈、徐越和董為偉教授從上海第一醫科大學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來渝創建,經過半個世紀幾代人的努力建設,現科室擁有重慶市唯一的神經病學重點實驗室及西南地區唯一的神經病學研究所。作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專業性科室,我們各方面的條件長期以來都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所取得的成績在國內及西部地區同類學科中均名列前茅。另外,科室還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州總醫院、美國JohnsHopkinsUniversity醫學院、美國MiamiUniversity醫學院、美國Sunnyvale帕金森病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雙邊學術交流合作關係。至此,該科在西部地區乃至全國都享有盛譽。

歷史成就

(圖)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

學校先後承擔了國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863計畫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新藥基金項目、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項目等高層次科技項目,同時還承擔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2001年以來,執行各級科研項目1228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3734篇。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關於2001年論文檢索結果的分析報告,學校在國內重要期刊發表論文排序居全國各類高校第44位。自1978年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及部、委、省等各級科技成果獎465項。

獲國家發明專利等各類專利23項。2001年我校科研處榮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100所普通高等學校科研管理先進集體”獎。學校出版的《重慶醫科大學學報》、《中華肝臟病雜誌》、《臨床超聲醫學雜誌》、《兒科藥學雜誌》和《醫學教育探索》等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我校研製的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超聲聚焦刀)屬世界首創,是我國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醫療儀器,2000年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現已實現產業化,該設備已出口亞洲歐洲,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

發展文化
(圖)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共選派880餘人次赴美、英、加、日、俄、法、德、澳、荷蘭瑞士等國家及香港地區進修、留學及參加學術交流;邀請了272批800餘人次的外國專家教授來校講學訪問;聘請了46位來自美、日、法及香港地區的醫學專家為該校名譽教授。先後有45名來自美、加、澳等國的語言專家為本校外語教師。隨著國家關於西部大開發和“科教興國”戰略的進一步實施,重慶醫科大學將站在新的歷史高點上,肩負新的歷史使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為把該校建設成國內一流醫科大學而努力奮鬥。

學校秉承上海第一醫學院優良的辦學傳統和嚴謹治學的學風,以“嚴謹、求實、勤奮、進取”為校訓,在規模適度發展的基礎上,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集中力量加快隊伍建設,進一步調整結構,深化改革,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團結一致,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艱苦奮鬥,為把我校建設成國內一流的醫科大學而努力奮鬥。

歷史沿革

重慶醫科大學原名重慶醫學院,根據中央部署1956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分遷來渝組建上海第一醫學院重慶分校,後獨立成立重慶醫學院。1985年重慶醫學院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曾先後隸屬於衛生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2002年,重慶職工醫學院、重慶中醫學校併入重慶醫科大學分別組建套用技術學院和中醫藥學院。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自2000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市級(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二等獎23項;國家精品課程3門,市級精品課程14門;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市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國家優秀教學團隊2個,市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市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學校作為首席研究單位先後牽頭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研究計畫項目、國家重大科學計畫項目、國家973計畫項目、863計畫項目、國家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新藥基金項目、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畫項目等高層次科技項目,同時還承擔眾多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學校重視科學研究,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十一五”期間,主持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國家高技術發展研究計畫(863計畫)、國家科技計畫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0餘項。獲各類科技成果獎勵110餘項,其中2008年、201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勵20餘項。
2008年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收錄國內論文2337篇,居全國高校第28位;SCI收錄論文166篇,居全國高校第100位。學校出版的《重慶醫科大學學報》(中文核心期刊)、《中華肝臟病雜誌》、《臨床超聲醫學雜誌》、《兒科藥學雜誌》和《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等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自200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80餘項。我校研製的聚焦超聲腫瘤治療設備(海扶刀)屬世界首創,是我國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醫療儀器,實現產業化以來,已在全國30餘家大型醫院投入使用,相繼出口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研究機構
學校擁有3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超聲醫學工程省部共建科技部重點實驗室、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臨床檢驗診斷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已逐漸形成高水平的科研平台。
學術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與美、英、法、加、澳等多個國家10餘所高水平大學開展研究生、七年制和本專科生聯合培養和交流,以及科學研究項目合作。與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重點大學聯合培養七年制學生。[5]學校先後與美、英、加、日、法、德、澳、荷蘭等國家及香港地區的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校際交流合作關係。與法國波爾多大學醫學院、斯特拉斯堡大學醫學院、土魯斯三大醫學院和西布赫塔尼大學普瑞斯特醫學院在臨床醫學教育和醫療技術方面有密切的學術交流,聯合培養七年制臨床醫學人才;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加拿大百年理工學院、亨伯學院等院校開展護理教育交流與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本科和專科等不同層次的護理專業人才;與英國UCL皇家自由醫學院與有密切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特別是在脂質研究領域有深度合作,雙方定期互派人員交流。2013年教育部公布其為中國38所“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之一。

辦學規模

學校設有18個學院、系、部,以及研究生學院、生命科學研究院。有三級甲等附屬醫院5所(其中綜合性醫院3所,兒童醫院、口腔醫院各1所),開放床位7000餘張,年門診量550餘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5萬人次;另有附屬第三醫院、附屬大學城醫院、附屬黃水康復醫院、附屬雙福醫院等4所醫院正在建設階段。[4]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18個國家和地區招生。1997年開始招收臨床醫學七年制本碩連讀學生。現有在校學生26397人,其中博士生406人,碩士生2919人(2010年新招博士生146人、碩士生1116人);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生18427人;成教本專科生4116人,留學生628人。
專業設定
重慶醫科大學以醫學為主,醫、理、工、管、文、法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現設有23個本科專業,5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省市級重點學科4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科研動物基地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8個。[4-5]
2013年新增加專業:醫學影像技術、套用統計學
學校傳統學科優勢在臨床醫學,為全國第二批次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居於國內領先水平,已進入全國綜合性或單科性醫科院校前十餘位。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已形成新的優勢學科,即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該學科將產、學、研及科技轉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擁有原創性的智慧財產權產品和多項發明專利,並形成產業化,在學科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產生了對學科發展有巨大推動的學術群體和創新團隊。學校的學科發展勢頭良好,口腔醫院併入學校後,已獲得口腔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
學校擁有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內科學(傳染病)、兒科學、神經病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特別是兒科學和臨床檢驗診斷學居於國內領先水平。[4]

學院設定

基礎醫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原基礎醫學部)成立於1956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抽調100多名基礎醫學師資組建了重慶醫學院基礎醫學部,1996年基礎醫學部更名為基礎醫學院。學院歷經50餘年的建設與發展,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對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發展,並躍入全國基礎醫學先進行列。
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93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58人,講師73人,助教3人;博士導師18人,碩士導師54人,博士學位占33.33%,碩士學位占44.07%。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家重慶醫科大學體育館教育部首批骨幹教師2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重慶市“教育工作終身貢獻獎“獲得者1人,重慶市優秀教師3人、重慶市名師1人、重慶市“322”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0人及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6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畫2人、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8名,重慶市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14人。
科室介紹:現有基礎醫學院辦公室、基礎醫學院教務科以及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原生物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免疫學、法醫學、放射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物理學、數學、計算機共14個教研室。
教學任務:承擔了全校40餘個專業(或專業方向)本科生、留學生、研究生的公共基礎與醫學基礎教學任務,開設理論課程80餘門,實驗課程300餘門。教學工作量占全校教學計畫的40%左右。並在課餘時間指導20餘位本科生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金銀獎和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一、二等獎。
教學改革與研究:學院以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思想為先導,以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為生命線;以課程體系改革為主題;以改革教學方法為手段,以推動醫學基礎醫學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獲得重慶市教改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20餘項,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5項,發表教學改革論文200餘篇。
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現有“國家級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有病理學、組織胚胎學和病理生理學三門市級精品課程,有生物化學、法醫學、放射醫學、生理學、人體解剖學、分子生物學6門校級精品課程。
科學研究:學院建立有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分子醫學與腫瘤研究中心、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室和法醫學與生物醫學信息研究室4個科研平台。近5年學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0餘項,國家科技部、教育部、衛生部、國家新藥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重慶市科委及教委等各級課題150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國家發明專利12項,年均發表論著200餘篇,其中25%的論著被SCI收錄。
學科建設:現有基礎醫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基礎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特種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有人體解剖學、法醫學、病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4個省級重點學科;重慶市基礎醫學科研創新團隊一個;
人才培養:學院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25名,招收碩士研究生100名,並招收基礎醫學和法醫學專業本科生,年均招收人數80名。
臨床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醫學一繫於1956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學院)分遷來渝創建,1994年2月成立重慶醫科大學臨床學院。學院位於重慶市渝中區袁家崗友誼路,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學院以培養德、智、體、勞、美全面發展的臨床醫師和醫學科技人才為目標,現已具備“醫學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臨床學院現有教研室24個,歷年來先後承擔了重慶醫科大學大約60%的臨床課程和生產實習任務。
承擔著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救援醫學方向)、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老年醫學方向)、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心理衛生方向)、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生殖醫學方向)、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兒科醫學方向)、五年制麻醉學專業、五年制影像學專業、五年制口腔醫學專業、五年制醫學檢驗專業、五年制中醫學專業(中西醫結合方向)、四年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四年制護理學專業、四年制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專業(醫藥衛生方向)、四年制英語專業(醫學方向)及尼泊爾留學生教學任務等,培養了大量人才。
第二臨床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醫學二系成立於1978年,1996年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學院有教研室23個,歷年來承擔了學校七年制臨床醫學、五年制臨床醫學、七年制臨床醫學(兒科醫學方向)、五年制臨床醫學(兒科醫學方向)、五年制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留學生班、五年制預防醫學、五年制預防醫學(衛生檢驗方向)、四年制預防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方向)、四年製藥學(臨床藥學方向)、五年制中醫學(中西醫結合方向)、五年制中醫學(康復治療方向)、五年制針灸推拿學、五年制中醫學(中醫骨傷方向)、七年制臨床醫學(物理醫學方向)、五年制醫學影像學專業(物理醫學方向)、五年制生物醫學工程(醫療器械方向)、三年制醫學影像學、三年制中西醫結合專業、三年制中醫骨傷專業、三年制中西醫結合專業專升本(成人業餘)、三年制中西醫臨床醫學專升本(成人業餘)、四年制中西醫結合(成人業餘)、三年制針灸推拿學、臨床醫學梁山班等不同層次和專業的臨床課程和生產實習的重任,現已成為辦學層次齊全、規模較大的臨床醫師培養基地。
兒科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兒科學院於1956年由復旦大學(原上海第一醫學院)兒科系分遷來渝創建。1981年、1990年和1995年分別被批准為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現是國家四個兒科學重點學科之一、重慶市重點建設的重點學科。
兒科學院是衛生部指定的四個全國兒科醫師畢業後培養基地和四個國家繼續醫學教育基地之一。2002年,《兒科學》被評為重點學科;2002年《兒科學》重點課程被推薦為重慶市優質示範課程,2003《兒科學》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2005年《兒童保健學》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附屬醫院是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兒童專科醫院,曾兩次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文明行業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已培養40屆本科生共3666名,碩博士研究生417名、博士後研究生5名,是全國兒科醫學人才培養重要基地之一。
第五臨床學院

重慶市第二人民醫院建於1939年,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承擔教學工作,200重慶醫科大學9年成建制劃轉重慶醫科大學後,成為重慶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該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教學醫院,是衛生部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基地,重慶市醫療急救中心永川分中心,美國心臟協會(AHA)培訓中心,日立MR全國培訓中心。
學院現已具備“醫學學士—碩士”的人才培養體系,設有教研室6個,先後承擔重慶醫科大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生殖醫學方向)、五年制中醫學專業(中西醫結合方向)、五年制醫學檢驗專業、五年製法醫專業、五年制基礎醫學專業、四年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四年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醫事法律方向)、三年製成人專科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專業、三年制普通專科護理專業的理論教學任務,重慶醫科大學、瀘州醫學院、重慶醫藥高專等多所醫學院校本科、專科層次的臨床醫學、護理、檢驗、藥劑、影像等專業的臨床實習教學任務,以及畢業後繼續教育(專科醫師培訓、進修等),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衛生事業合格人才,逐漸發展成為辦學層次齊全、規模較大的臨床醫師培養基地。
中醫藥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組建於2001年,是重慶市建立最早的中醫藥高等教育基地。組建以來,學院發展迅速。現有2個省級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內科學);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中西醫結合基礎、中西醫結合臨床、針灸推拿學、中醫臨床基礎);9個本科專業及方向(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醫康復治療學、中醫骨傷科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中藥製劑學、中藥製藥學、中藥分析與鑑定)、6個專科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中醫骨傷科學、中藥學、中藥分析與鑑定、中藥資源開發與套用)、2個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與專科專業(中藥學、中西醫臨床醫學)。
學院以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為主體,緊緊圍繞中醫學(包括針灸推拿)、中西醫結合醫學、中藥學三個一級學科,充分套用重慶醫科大學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等學科門類的整體優勢,培養包括碩士生、本科生、專科生在內的高等中醫藥專業人才。辦學類型涉及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對外中醫藥教育等多種形式,形成了以人才培養高層次、教育教學特色化為發展方向的中醫藥高等教育體系。學院現有在校本科及專科學生2100餘人,碩士研究生32人,外國留學碩士研究生3人。
公共衛生與管理 

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成立於2011年7月,由原公共衛生學院(2005年成立)和管理學院(2005年成立)合併而成。是重慶醫科大學重點建設的以預防醫學與管理學交叉學科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院系。
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設有: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婦幼衛生與兒童少年衛生學、遺傳與優生、衛生檢驗、衛生重慶醫科大學毒理學、衛生經濟與管理、醫學心理學及醫學倫理學、醫事法律、人文藝術等13個專業教研室;醫學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循證醫學研究中心、衛生統計與信息諮詢中心、食品安全檢測中心4個研究中心和公共衛生實驗教學中心;學院辦公室、院黨總支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3個行政科室。
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師資力量較為雄厚,擁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為中堅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95人,其中教師84名,有教授11名、副教授31名、講師33名,有博士生導師2名,專職碩士生導師40名,兼職碩士生導師25名;有獲霍英東教育基金獎的教授、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1名,重慶市學科學術技術帶頭人3名、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名、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名;重慶市教委中青年學術骨幹6名;重慶市“五個一批”優秀理論人才3名;15位教師在全國和省級學術機構擔任副理事長、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常務理事、理事職務;6名教師擔任多種專業雜誌常務編委和編委;5名教師擔任政府各級部門專家顧問。
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具有較強的綜合辦學實力。擁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公共管理兩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以及公共衛生專業碩士(MPH)和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專業學位授權點。可招收臨床檢驗診斷學博士研究生。設有預防醫學、衛生檢驗、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衛生經濟管理、醫事法律、套用心理學7個本科專業(方向),在校本科生2100餘名。
有重慶市重點學科3個(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遺傳學),省級精品課程1門(衛生統計學)。先後主持科研項目13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0餘項,國際合作15項,省部級廳局級科研項目50餘項,總經費達2100餘萬元。獲得科技成果獎22項,其中部省級科技進步獎10項。出版專著25部,教材30部,發表科研論文1000餘篇。
學院積極發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英國、美國、日本、瑞典等國家的大學、研究所建立友好合作關係,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和研究生培養工作。有5位海內外知名學者被聘為客座教授。
學院積極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服務。擁有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批准的“重慶市心理諮詢師培訓鑑定中心”“重慶市營養師培訓中心”、中國醫師協會授牌的“中國醫師人文醫學技能培訓基地”和由勞動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OSTA)組織的“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ZHC)中心”。
藥學院 

學院下設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藥理學、臨床藥學、藥事管理學6個教研室和藥學實驗管理中心。學院現有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藥理學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生藥學、藥理學、微生物與生化製藥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藥理學、藥物化學為重慶市重點學科;招收4個專業(方向)本科學生:藥學、臨床藥學、製藥工程、藥物分析。
學院現有教職工65人,其中專職教師57人,黨政管理人員3人,技術人員5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30人(正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占教師總數的52.63%;具有研究生學歷的47人(博士生17人,碩士生30人),占教師總數的82.46%。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2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專家1人,國家新藥及食品評審專家6人,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3人,重慶市骨幹教師2人,重慶市政府“322”重點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全院教師承擔了本專科、研究生等層次50門理論課和14門實驗課。
口腔醫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其前身為重慶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始建於2001年,是重慶市最大的口腔醫療、教學和科研中心。學院設有口腔內科學(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口腔預防學與兒童口腔病學五個專業教研室,口腔專業英語、口腔設備學兩個教學組。具有口腔基礎醫學和口腔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配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專業教學實驗室和教學設備。
護理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成立於2006年10月,坐落在重慶醫科大學及其臨床學院的校園中。擁有50年護理辦學歷史,醫院與學院完全融合,具有得天獨厚的辦學優勢。已有在校本科專科學生4120名,研究生25名,形成了專科、本科、碩士等多層次辦學體系。護理學院擁有固定資產1500餘萬元,教學及辦公用房6507平方米,其中包括設備先進、管理一流的護理學實踐教學中心。該中心主要設備有:多參數心電監護儀、人工呼吸機、多媒體教學聽診系統、吸痰器、多功能護理模型人等;有模擬手術室、模擬母嬰同室病房及ICU病房;有內、外、婦、兒護理學實驗室,護理學基礎授課專業教室,護理操作練習廳及護理實訓所需的所有設備。並有專業的學術交流廳。多媒體網路教室及投影教室,設備一流,管理先進。護理學院有一支精幹敬業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下設黨政辦公室、教務科、教育研究室、學生科四個行政科室及內科護理學教研室、外科護理學教研室、婦產科護理學教研室、兒科護理學教研室、護理學基礎護理學教研室。師資構成專兼職相結合,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教師55人,講師242人。
信息管理系

重慶醫科大學是西南地區最早設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藥衛生方向)專業的學校,於2002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隸屬公共衛生學院。2007年6月從公共衛生學院獨立出來,成立信息管理系,與圖書館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
培養適應我國衛生事業信息化發展需要的具有系統的衛生信息系統網路管理與規劃、電子健康信息管理與利用、衛生信息分析與決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院校、醫藥企業、衛生行政管理、信息服務等部門從事信息分析、信息建設、信息管理,能為決策者提供快速、全面、準確的信息,輔助管理決策的醫學信息套用型專門人才。
檢驗醫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成立於1983年,是原國家教委1983年批准設定的首批本科點之一。據中國大學專業排行榜統計,在全國79所開設有醫學檢驗專業的高校中,重慶醫科大學醫學檢驗專業連續6年均排名全國第一,並長期擔任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醫學檢驗研究會理事長單位。重慶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不僅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而且在學術水平上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充分發揮了在臨床檢驗診斷學領域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檢驗醫學院設有臨床生物化學、臨床血液學、實驗診斷學、臨床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生物分析化學、臨床檢驗儀器學等教研室和臨床檢驗診斷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現有教授12名,副教授16名。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全部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本學科現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名,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醫學檢驗研究會理事長1名,重慶市巴渝學者1名,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4名、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5名,重慶市分析測試學會理事長1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名。
檢驗醫學院現已形成了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體現出較強的科研創新能重慶醫科大學校園(7張)力。“十五”期間,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60餘項,科研總經費逾1000萬元(未含配套經費)。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1項。發表CSCD核心期刊論文160餘篇,SCI收錄26篇。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教學成果獎10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臨床生物化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實驗診斷學》、《臨床檢驗儀器學》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主編和參編專著10部,規劃教材37人次,3部主編教材列入“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在學科建設、教學改革及檢驗醫學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上居國內本專業領先水平,訖今共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398名,博士研究生146名,博士後3名,本-碩連讀七年制學生116名。3篇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被評為重慶市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畢業生分布全國各地,已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

醫學影像系 

經國家教育部批准,2000年4月重慶醫科大學醫學影像系正式創建。系部設在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系主任任紅教授、博士導師,系副主任王志剛教授、博士導師,教學秘書冉海濤教授、碩士導師。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共有專業課教師79人,其中高級職稱33人,占57%,青年教師中有研究生以上學歷15人,占60%;擁有博士導師4人,碩士導師9人,其中1人為國家一二層次優秀人才、3人獲國家政府特殊津貼、2人為重慶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1人為重慶市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學術技術帶頭人。近五年主持各級科研項目15項,其中國家863科研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6項,國家火炬計畫科研項目1項;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三等獎7項。在國外SCI及國內CSCD、核心期刊等雜誌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9部。[1]
生物醫學工程

重慶醫科大學於1990年7月獲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3月,經重慶市教委批准,成立了重慶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經教育部批准,2003年8月,獲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2007年6月獲得了“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標誌著我校生物醫學工程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已經形成。
重慶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是在重慶醫科大醫學超聲工程研究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實行系(所)一體化管理。2002年12月,研究所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省部(重慶市—科技部重慶醫科大學)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系(所)獲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稱號。同時,該系(所)是“國際超聲治療學會秘書處”、“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治療委員會秘書處”的所在地。該系(所)以超聲治療學及相關的醫學、工程等交叉學科為研究領域,以超聲治療學為研究核心,初步建成了超聲治療領域學術、技術交流的平台,雲集了一批多學科交叉、醫工結合的科研隊伍。
該系共有博士生導師7名,碩士生導師10名,教師專業涉及生物醫學工程、腫瘤學、超聲治療學、電子學、計算機學、材料學、機械學等。已培養碩士研究生62名、博士研究生27名、博士後5名,在校本科生256名、碩士研究生55名、博士研究生6名、博士後5名。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穩定的科研方向,包括超聲治療的套用基礎研究、超聲治療的臨床研究、醫學信號和圖像處理、胚胎與腫瘤的同源性研究等。

思想政治教育1956年重慶醫學院建院,同年成立了馬列主義教研室,教研室主任曾紫霞(中共地下黨員,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畢業,小說《紅岩》中孫明霞的原型人物)。1982年成立德育教研室。
1985年馬列主義教研室與德育教研室合併,成立社會科學教學部。
2000年在社科部的組織架構基礎上成立公共事業管理系。
2003年成立人文學院,下設社會科學教學部和公共事業管理系。
2005年人文社會學院更名為管理學院,與社會科學教學部合署辦公。
2010年4月,學校根據中宣部、教育部有關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立獨立二級機構的檔案精神,把“社會科學教學部”更名為“思想政治教育學院”,成為獨立的直屬學校領導的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二級機構。其職責為:統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負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相關管理工作;負責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梯隊建設等工作。
學院下設4個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教研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形勢與政策教研室。
現有在職教職員工22人,正教授2人,副教授8人。有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重慶市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重慶市高校“兩課”優秀教師、重慶市“五個一批”優秀理論人才以及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等各類優秀人才8名。學院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橫向合作項目1項,承擔教育部、重慶市社科聯、重慶市科委、重慶市教委的科研項目20餘項。主編出版了多種著作和教材,每年均有20多篇論文發表於國內有影響的各種期刊上。獲得過教育部教育教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等獎,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獎等多項獎項。
收費標準

1.學費:6000-7500元/年,按不同專業和層次收費,七年制學生第一學年收費分別按聯合辦學大學收費標準執行。(具體收費標準隨各省招辦公布的重慶醫科大學計畫情況一併公布)
2.住宿費:標準為500-1200元/年/人。
3.以上收費標準若有變動,以當年重慶市公布的收費標準為準。

2009中國大學醫學50強

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口腔醫學、中醫學、法醫學、護理學、藥學等8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重慶市高校一覽

重慶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