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簡稱“華政”,位於中國上海,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和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首批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單位、五院四系成員、亞洲法律學會創始成員、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創始成員;是以法學學科為主,兼有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等學科的法務部與上海市共建重點大學,被譽為“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截至2017年10月,學校有長寧、松江兩個校區,占地面積75萬餘平方米;學校圖書館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法律文獻中心,中外文法學資料庫在全國法律[一種社會規則]院校中排名第一;有各類在校生18000餘人,教職工1200餘人;學校下設21個學院(部),160餘個科研機構;法學一級學科在近兩次學科評估中位列全國前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法學類項目、法務部項目立項數近五年來多次獲得全國第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前身史略

華東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
聖約翰大學,原名聖約翰書院,1879年創建,是美國聖公會施約瑟主教於1877年籌建,將聖公會1865年設立的格雅書院和1866年設立的度恩書院合併後,在滬西梵皇渡路(今萬航渡路)購地興辦的中國第一所現代教會高等學府。
1894年,該校建造了中國式的教育樓,為紀念創始人施約瑟主教而取名“懷施堂”。新中國成立後,約大師生為紀念1921年畢業生鄒韜奮,要求將懷施堂改名為韜奮樓,於1951年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同意更改樓名。韜奮樓為上海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03年,該校用庚子賠款基金興建“思顏堂”,以紀念中國籍牧師顏永京先生,今改名為四十號樓。孫中山先生曾在這裡發表過“民主國家,教育為本”的著名演講,為長寧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25年6月3日,五卅慘案發生後,聖約翰大學為阻止學生參加反帝鬥爭宣布停學,與學生發生強烈衝突,以孟憲承為首的19名教職員及553名學生憤然離校,於當年8月另組光華大學(今延安西路東華大學校址)。這就是歷史上的“六三”事件,“六三樓”因此得名。此樓今座落於華東政法大學校園內,是長寧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聖約翰大學培養出許多傑出的中國學生。歷屆校友中,以服務工商、教育、外交、醫務界為多,知名者有鄒韜奮、顧維鈞、施肇基、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榮毅仁、經叔平、林語堂潘序倫周貽春、周有光、孟憲承、嚴家淦、劉鴻生、劉吉生、顏福慶、牛惠霖、牛惠生、史久鏞、黃嘉華、張愛玲等。

艱難歷程

1952年6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華東政法學院在聖約翰大學的舊址上應運而生。當時,由六所學校的法律系、四所學校的政治系和一所學校的社會學系組合而成,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建校後的華東政法學院第一任院長由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長魏文伯兼任,日常工作由副院長鄭文卿主持;魏文伯不兼院長後,由鄭文卿任院長,趙野民、宋子成任副院長。
1956年,鄭文卿調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由曾任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院長的雷經天擔任院長。
華東政法學院初創時期設有大學部、夜校部和專修科,1953年設乾訓班,1954年設本科,1957年設函授部。
1958年,華東政法學院遭到了第一次撤銷的厄運。華政與上海財經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歷史研究所、復旦大學法律系合併成立了上海社會科學院。停止招生工作,成立政治法律研究所等,華政一部分教師併入政治法律研究所。
1963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小組和教育部根據《中共中央批轉中央政法小組、教育部黨組關於加強高等政法教育和調整政法院系問題的請示報告》,向市委提出《關於籌辦華東政法學院的意見》。9月市委批覆同意,提出以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法律研究所為基礎籌辦,由該所黨組書記袁成瑞為籌委會辦公室主任,行政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教育部雙重領導,以最高人民法院為主。
1964年,正式復校,由魏明任黨委書記兼院長,袁成瑞為副書記,田光為副院長,招生149人,次年招生208人。
1972年,經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上海市委決定,華東政法學院第二次撤消,師資隊伍再次解體,大部分流向復旦大學;校舍則被上海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分校、上海市衛生學校、普陀區衛生學校、果品公司、蔬菜公司、水文站、水上派出所等八個單位瓜分。
1979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教育部聯合發出《關於恢復華東政法學院的通知》。6月,中共上海市委決定:劉少儻任黨委書記,徐盼秋任黨委副書記兼院長,曹漫之任黨委委員、副院長兼教務長,潘念之任黨委委員、副院長。以劉少儻、徐盼秋和曹漫之為首的領導核心,從復旦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及其他單位以至於全國各地迅速集中必要的師資和辦學人員,這在當時及時擴充了華政的師資隊伍,師資匱乏問題得到了緩解。同時,在市政府的關懷下,陸續收回部分校舍。
1979年9月,華政迎來了復校後的第一批303名學生。除了復旦分校將東風樓歸還華政外,其他校舍依然被占。以徐盼秋、曹漫之為首的一批黨政領導下達指示:先建圖書館與教學大樓。於是,在黨委一班人的帶領下,全體師生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黨政工團讓出辦公室,在帳篷里辦公,保證教學用房的需要,毫無怨言,以苦為樂。這就是被滬上高校傳為佳話的“帳篷精神”。

重獲新生

華東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
專業建設:1985年4月,華政的本科教育在單一法學專業的基礎上,增設了經濟法、國際經濟法和犯罪學(1995年改為偵查學)三個專業,1994年11月又增設了國際法、貿易經濟和英語三個專業,1997年11月再增設行政管理和貨幣銀行學兩個專業。1998年7月,將上述九個專業調整為法學、偵查學、經濟學、金融學、英語和行政管理六個專業。2003年增設社會學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兩個專業,2004年增設治安學、政治學與行政學、會計學、智慧財產權、公共事業管理、勞動社會保障、新聞學七個專業。2005年增設社會工作、文化產業管理、邊防管理、漢語言文學、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日語七個專業。
院系設定:1985年,設定法律系、經濟法系、國際法系和犯罪學系(1995年改為刑事司法系)。2003年初,撤系設院,陸續成立了法律學院、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商學院、外語學院、人文學院、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信息技術學院、社會學系、研究生教育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12個二級學院(系)。
招生情況:復校當年,在華東六省一市招收新生303人;自1981年起開始招收研究生;至1983年底,各類在校生已達3429人,其中本科生1649人、專科生177人、研究生34人、函授生1569人。1991年,本科在華東六省一市均進入第一批招生,並迅速擴展到全國,1994年,成為上海市自主招生的八所試點院校之一,同年成為全國實行並軌收費改革的院校之一;1995年獲批招收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全國首批試點單位之一;1996年,學校獲準接受外國留學生攻讀學士、碩士學位,成為上海20所向留學生頒發學位證書的院校之一,同年又獲準招收港澳台地區學生;1998年在全國招收法學專業第二學士學位生。

開拓發展

2000年,學校由原法務部直屬高等政法院校,改為“中央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
2002年,教育部對32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學進行水平評估,學校是13所被評為優秀的院校之一。
2003年2月,位於松江大學城,占地800畝的松江校區破土動工。當年9月,一期建設工程完工,迎來了首批學生。2005年6,二期工程基本完工。當年8月,完成學校主體向松江校區的搬遷工作。由此,學校主體由長寧轉向松江的工作基本完成。松江校區的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制約華政發展的“瓶頸”問題。
松江校區從2003年2月11日打下第一根樁,到10月17日迎來第一個新生,僅用了八個月的時間。這八個月,歷經嚴寒酷暑,華政的建設者們披星戴月,日夜奔忙,用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鑄就了今日風格依然的松江華政園。第一批入住松江的師生們克服重重困難,在教學和生活設施尚不完備的條件下,幫助學校挺過難關,幫助學校順利度過這一艱難時期。
2007年3月,經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五屆一次會議的專家評議,教育部正式批准該校由華東政法學院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
2007年6月9日上午,華東政法大學揭牌慶典活動舉行。
2012年10月,入選首批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2012年12月1日,學校舉行建校60周年慶典。
2014年,成為全國接收“中國政府卓越獎學金”六所高校之一。當年,入選首批上海市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2016年,入選上海市“市屬高校本科教學教師激勵計畫”試點單位。
2017年9月29日,成為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創始成員。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華東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
截至2016年1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000餘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近400人,5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入選全國“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入選全國“萬人計畫”教學名師,1人入選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4人獲評“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2人獲評“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獲評“全國優秀教師”,1人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評“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獲評“全國留學回國先進個人”,1人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青年長江項目,1人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2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9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0人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6人獲評“上海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6人獲評“上海市優秀中青年法學家”,9人入選“上海東方學者”,5人入選“上海青年東方學者”,24人獲評“曙光學者”,2人獲得“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資助,22人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16人獲評“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此外,學校擁有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
國家百千萬工程人選(5人):何勤華馬長山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9人):羅培新、金可可、王遷、程金華等。
全國高校教學名師(2人):何勤華、劉憲權
上海領軍人才(10人):顧功耘、劉憲權、王立民、高富平、杜志淳、吳弘、李秀清等
東方學者(9人):顧敏康、陳峰、程金華、張紅、StephenPhuaLyeHuat、李連江、冷靜等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負責人 獲評年份
法律史本科教學團隊 何勤華 2007年
經濟法學本科教學團隊 顧功耘 2010年

院系概況

根據2016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19個學院(部),開辦24個本科專業。

院系專業
教學院系 專業名稱 修業年限
法律學院 法學 4
刑事司法學院 偵查學 4
邊防管理 4
治安學 4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
商學院 經濟學 4
會計學 4
國際經濟與貿易 4
工商管理 4
金融學 4
社會發展學院 社會工作 4
社會學 4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 4
勞動與社會保障 4
政治學與行政學 4
公共事業管理 4
智慧財產權學院 智慧財產權 4
人文學院 新聞學 4
文化產業管理 4
漢語言文學 4
外語學院 日語 4
翻譯 4
德語 4
英語 4

教學建設

華東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
根據2015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4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個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9門上海市級精品課程,3個上海市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項目,2個“十二五”本科教學工程市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法學、偵查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外國法制史、中國法制史、經濟法學、司法鑑定概論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法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
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開放型國際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上海市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法學、偵查學、智慧財產權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29門):外國法制史、國際經濟法、刑法學、中國法制史、商法概論、經濟法學、法理學、偵查學、刑事訴訟法學、民法學、國際私法學、司法鑑定概論、著作權法、訴訟證據學、政治學原理、貨幣銀行學、金融法學、法醫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智慧財產權法、金融犯罪研究、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大學生心理健康、國際反壟斷法、現場勘查學、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公司法學、刑事專案偵查、漢語與寫作(Ⅰ、Ⅱ)
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項目(5個):法學、政治學、偵查學、智慧財產權專業和“國際金融、航運法律人才培養創新”項目
“十二五”本科教學工程市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法學、偵查學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1月,學校擁有法學、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碩士學位授予權,套用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有1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個專業碩士學位點、24個本科專業,以及法學博士後流動站;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法律史)、5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一流學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學科各1個。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國第三輪(2012年)、第四輪(2016年)學科評估中,法學一級學科均位列全國前五。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法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法學、公共管理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司法鑑定、智慧財產權、法政治學、社會法學、公安法學、法律方法論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套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4個):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法律與金融、國際法學、軍事法學、公安法學、司法鑑定、智慧財產權、區域經濟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法制教育與傳播研究、政治學理論、比較政治、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管理、文化產業管理、傳媒法制、社會法學、社會管理等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金融碩士、法律碩士(法學)、法律碩士(非法學)、公共管理碩士、社會工作碩士、翻譯碩士、會計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

重點學科
序號 學科名稱 編號 級別
1 法律史 30102 國家級
2 刑法學 S30901 上海市(第三期)
3 經濟法學 S30902 上海市(第三期)
4 法學 上海市一流學科
5 公共管理 上海市一流學科
6 國際法學 J51103 上海市教委(第五期)
7 民法與智慧財產權 J51104 上海市教委(第五期)

國際交流

根據2017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先後與國(境)外近150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有3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12年起成為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的院校。
加拿大總理,英國前副首相、法律大臣,比利時議長,澳大利亞首席大法官,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瓜地馬拉憲法法院院長,泰國憲法法院院長,阿聯聯邦最高法院院長,納米比亞國民議會副議長,荷蘭王國社會事務和就業大臣,以色列法務部部長等各國政要曾先後來校參觀訪問。
根據2015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共同舉辦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芝加哥-肯特法學院、舊金山大學、聖路易斯大學、威拉姆特大學、約翰·馬歇爾法學院、多米尼加大學、馬里蘭大學、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學,金門大學,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道格拉斯大學,蒙特婁大學,德國帕桑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荷蘭自由大學、艾柔默斯大學、格羅寧根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華威大學、卡迪夫大學、威斯敏斯特大學、盧頓大學,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里昂商學院、巴黎第五大學,義大利羅馬第二大學、羅馬第三大學、皮埃蒙得大學,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大阪大學、熊本大學、香川大學、名古屋大學、九州國際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悉尼科技大學、維多利亞科技大學、昆士蘭科技大學、昆士蘭大學、福林德斯大學、迪肯大學,邦德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瑞典隆德大學,韓國清州大學、漢城大學、安山—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等建立了合作關係。
根據2015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銀行上海分行、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上海毅石律師事務所、國浩律師事務所、通力律師事務所等70餘家立法、司法、執法、金融和法律服務等單位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
2017年9月29日,華東政法大學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華東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
根據2016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科學研究院等160餘個科研機構,是最高人民法院自貿區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教育立法諮詢與服務研究基地,中國(上海)自貿區法治創新研究基地,擁有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1個、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上海市高校知識服務平台1個。
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1個):法律文明演進研究
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院、政府體制改革與監管模式創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經濟法律戰略研究院
上海市高校知識服務平台(1個):社會治理研究院

科研成果

2011年至2014年,何勤華、何明升、高富平、童之偉分別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其中何明升教授的研究成果三次被全國哲學社科規劃辦公室編制的《成果要報》採納。
2012年,學校獲19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總數位列上海高校第三。
2013年,學校立項27項,在上海與復旦大學並列第2,其中法學類課題立項15項,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一,這也是學校第4次位居全國第一;2014年,學校立項19項,在政法類高校中位列第一。
根據2016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近五年來,學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法學類項目、法務部項目立項數多次獲得全國第一,國家級重大課題立項數在全國政法高校中居領先地位。
科研獲獎情況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序號 d成果名稱 作者 所獲獎項
1 TheEmergenceof'BlackSociety'CrimeinChina(中國的“黑社會”犯罪) 張筱薇 第四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2 《中國法學史》 何勤華 第三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全國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所獲獎項
1 《外國法制史》(第三版) 何勤華
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教材類三等獎
2 《日耳曼法研究》 李秀清 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
3 《從對峙走向和諧:循環型社會法的形成》 鄭少華
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
4 《證券期貨犯罪理論與實務》 劉憲權 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
5 中國喪服制度史 丁凌華
2002年度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6 經濟法教程 顧功耘 2002年度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教材類一等獎
7 土地使用權與用益物權 高富平 2002年度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8 競爭法論 徐士英 2002年度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科研項目情況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立項時間 負責人 經費(萬元)
1 可持續發展與競爭法關係之研究 2001年 徐士英 2
2 WTO規則與中國競爭法的完善 2001年 林燕萍 4.5
3 證券犯罪研究 2002年 劉憲權 7
4 憲法控權本質及機制研究 2003年 蔣德海 12
5 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規制問題研究 2003年 顧功耘 7
6 人類基因的法律地位 2003年 邱格屏 5.5
7 自然壟斷企業反壟斷法調整機制研究 2004年 徐士英 6
8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與中國反腐敗法制的完善 2004年 周洪鈞 7
9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 2005年 何勤華 7
10 國有自然資源管理、利用、保護法律制度研究 2005年 高富平 7
11 金融犯罪研究 2005年 劉憲權 7
12 和諧社會與理性制度選擇 2005年 鄭少華 5
13 健全全國統一大市場與我國省際之間利益衝突 2006年 李建勇 8
14 計算機取證相關法律與技術問題研究 2006年 王永全 8
15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 2006年 羅培新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立項時間 負責人 經費(萬元)
1 技術創新、國際技術轉移的非線性增長模型及其實證模擬 2005年 唐曉雲 16
國家軟科學計畫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立項時間 負責人 經費(萬元)
1 我國司法鑑定質量管理體系研究 2004年 杜志淳 8
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
序號 項目名稱 立項時間 負責人 經費(萬元)
1 自主創新立法保障研究 2006年 陳俊 5
2 強化法律監督制度研究 2007年 陳俊 4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立項時間 負責人 經費(萬元)
1 高新科技園區立法研究 2004年 陳俊 3
2 對著作權“技術措施”的法律保護與法律規制研究 2005年 王遷 3
3 WTO與IMF框架下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法律問題 2006年 賀小勇 5
4 從獨語到對話:和諧社會法治宣傳轉型研究 2006年 王永傑 3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根據2017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有印刷型中外文圖書藏書240餘萬冊,紙質期刊1817種,電子圖書206萬餘種,各類專業資料庫93個,法律類中外文資料庫尤為齊全,在全國法學院校中名列前茅。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法律文獻中心,以法學為專業特色、外文原版文獻為重點、數位化資源為核心的館藏文獻體系已初步形成,正努力打造紙質文獻保障品種,數字資源提供副本的文獻保障體系。
中外文法學資料庫在全國法律院校中排名第一。圖書館以法學為專業特色、外文原版文獻為重點、數位化資源為核心的館藏文獻體系已初步形成,正努力打造紙質文獻保障品種,數字資源提供副本的文獻保障體系。主要數字資源包括:中國學術期刊網、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資料庫、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意法規及司法案例庫、正典法律資源庫、國研網、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位化年鑑平台、刑事司法資料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Lexis法律資料庫、LexisNexis學術大全資源庫、Westlaw、HeinOnline、EBSCO、龍源期刊網、方正報紙、網上報告廳、環球英語多媒體資源庫、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方正電子書、書生電子書、超星電子書、華圖法學文獻全文資料庫、非書資料管理系統等。

學術期刊
《法學》是由華東政法大學主辦的一本中文法律類期刊,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法律理論類月刊,創刊於1956年;是美國、英國等國會圖書館收藏的中國為數不多的法學刊物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法律類)”、“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由上海市教委主管、華東政法大學主辦,以法學為主、其他社會科學為輔的學術性刊物;為CSSCI法學來源期刊、中文法律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法學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期刊。
《犯罪研究》(原名《刑偵研究》)是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上海市犯罪學學會主辦、學校協辦,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專業性理論刊物,創刊於1981年;該刊主要欄目有理論研究、經濟犯罪研究、專題筆會、實踐探索、檢察官論壇、境外透視等,內容翔實、觀點新穎,是犯罪學研究領域獨具特色的學術刊物和全國法律類核心期刊。
《青少年犯罪問題》雜誌創刊於1982年,是中國公開發行的青少年犯罪研究專業期刊,由華東政法大學主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該刊主要反映有關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權益保護以及犯罪學領域的新動向、新觀點、新問題、新經驗;致力於整合犯罪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資源,已經連續兩屆被遴選為CSSCI期刊,曾獲法學類核心期刊稱號。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書記
姓名 在職時間
趙野民
1956/06—1956/11
劉少儻
1979/06—1984/04
莊詠文 1984/04—1985/05
陸慶壬 1989/01—1995/03
祝林森 1999/12—2003/06
杜志淳 2003/06—2015/06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姓名 在職經歷
魏文伯
1952年10月至1955年兼任華東政法學院首任院長。
鄭文卿 1955年5月至1956年6月任華東政法學院院長。
雷經天 1956年6月至1958年8月任華東政法學院院長。
魏明 1964年6月至1972年4月任華東政法學院院長、黨委書記。
徐盼秋 1979年6月至1984年4月任華東政法學院院長。
陳天池 1984年4月至1985年8月任華東政法學院院長。
史煥章 1985年8月至1997年8月任華東政法學院院長,1995年4月至1998年10月兼任院黨委書記。
曹建明 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華東政法學院院長。
何勤華 1999年12月至2015年7月任華東政法學院院長、華東政法大學校長

知名校友

姓名 職務/榮譽 姓名 職務/榮譽
莊亨浩 曾任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張斌生
曾任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全國十佳律師
江仁寶
曾任山東省司法廳廳長 劉乃雄 曾任浙江省司法廳廳長
乾以勝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 李佩佑 曾任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鄭魯寧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高建平
福建興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行長
劉玉珠 國家文化部市場司司長 劉華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主任
齊奇 曾任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薛江武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
李靜 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申岳 原江蘇省 610 辦公室主任
黃平 盛源集團董事局主席 車俊 中共河北省委副書記
程九龍
上海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 孫華璞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馬新嵐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周傳有
中金集團董事長
魏鏇君 中共江西省委副秘書長兼江西省信訪局局長 鄭肇芳 上海海事法院院長
劉福壽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曹建明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蔣家開 新疆天雪律師事務所主任 全國十佳律師 孔祥俊 最高人民法院高級法官 全國十大中青年法學家
李鈺君 景潤房地產董事 孫潮 中共上海市閔行區委書記
袁月全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高級法官中國法官十傑(2005) 中國十大法治人物(2007) 周梅芳 廣東省深圳市人民檢察院 全國十佳公訴人
沈志先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郝鐵川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原華東政法學院副院長
馬春雷
共青團上海市委書記 柴崢濤 浙江省紹興市人民檢察院 全國十佳公訴人
滕一龍 曾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黎淑蘭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全國三八紅旗手(2008)

文化傳統

校標

學校校標形狀是三邊為弧形的等邊三角形,上半部弧形部分為華東政法大學英語譯名全稱,其中間主體部分為由“HDZF”(“華東政法”漢語拼音大寫首字)四個字母組成的學校韜奮樓建築造型,底部由天平和書本圖形組成。

校訓

篤行致知明德崇法
出典:
篤行——“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篤行,表示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切實追求,注重實踐。
致知——“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禮記·大學》)
致知,表示尋求知識,探求真理。
明德——“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尚書·君陳》)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禮記·大學》)
明德,表示追求完美的德性。
崇法——“上賢以崇德,簡不肖以絀惡。”(《禮記·王制》)
崇,表示尊敬、推重。
法,法律,法治。表示我們學校主要的專業。
崇法,表示崇尚法律,追求法治。
校訓含義:
篤行致知,其含義是以自己踏實的態度,認真實踐,積極探求科學知識,追求科學真理。
明德崇法,其含義是要崇尚完美的德行,追求法治;這和中國實行“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方略相銜接,將國家的治國方略和學校的校訓結合起來,正說明了,該校作為一所以法學教育為主、兼有其他管理類學科教育的著名院校,她的歷史使命所在。
校訓前後兩部分,“篤行致知”表明學校教育的要求、方式和途徑,“明德崇法”表明學校的辦學理念、方針和使命,兩部分互相補充,相互支撐,構成了一個整體,比較全面、鮮明地點出了該校的特點和辦學目標。

校歌

華東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
《明珠之光》
徐永康
朱良鎮
芳草地紅磚牆
百年學子拼搏場
坎坷復坎坷
潮落又潮漲
生生不息如長江
師恩沐幼苗
勤學成棟樑
華政英才走四方
莫忘,莫忘
莫忘,莫忘
祖國未來擔肩上
不負青春時光
風雲起鐘聲揚
千年中華盼飛翔
依法治中國方能致富強
有志青年聚東方
秉公斷曲直
執法我強項
人民利益高無上
莫忘,莫忘
莫忘,莫忘
祖國未來擔肩上
耀我明珠之光
耀我明珠之光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上海大學一覽表

上海市高校一覽

復旦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同濟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商學院 | 東華大學 | 上海理工大學 | 上海大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海事大學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上海海洋大學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上海師範大學 | 上海建橋學院 | 上海政法學院 | 上海電機學院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上海套用技術學院 | 上海電力學院 |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 上海金融學院 |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 上海體育學院 | 上海音樂學院 | 上海戲劇學院 | 杉達學院 | 華東政法大學 | 上外賢達經濟人文學院 | 同濟大學同科學院 | 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 | 上海東方文化職業學院 | 上海工商學院 | 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 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學院| 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誠信學院 | 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 |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 | 上海工商外國語學院 |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海關學院 | 上海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建峰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 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民遠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歐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托普信息技術學院 | 上海新僑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行健職業學院 |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震旦職業學院 | 上海中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紡織工業職工大學 | 上海體育職業學院 | 上海醫藥職工大學 | 上海市廣播電視大學 | 上海職工醫學院 | 上海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 | 華東理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 | 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 上海社會科學院 |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上海電機學院 | 上海電力學院 | 上海廣播電視大學 | 上海市工商外國語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