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建築面積達12餘萬平方米,分為浦東、莘莊兩個校區。2007年11月,在市政府和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6億餘元、新征土地270餘畝的浦東新校區建成啟用,一所由濱江森林公園環抱的現代化的公安院校矗立於東海之濱、浦江之畔,學校的硬體條件由此邁上了一個更高的台階,為建設一流的公安院校奠定了堅實基礎。2000年以來,上海市公安局將改革和加強公安教育訓練工作作為警務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努力構建上海公安大教育大培訓工作體系。作為上海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主陣地、主力軍,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牢固樹立“用公安教育托起公安工作的明天”的辦學理念和“服從服務於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需要”的辦學思想,瞄準創建國內示範、亞洲一流、世界先進的警察院校的目標,大力推進公安教育“三個重心轉移”(公安教育工作重心從職前教育向職後教育轉移、職後教育工作重心從學歷教育向專業培訓轉移、專業培訓工作重心從注重理論學習向注重能力培養轉移)戰略,全面深化公安職業教育改革,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公安院校辦學新模式,努力培養和輸送適應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和現代警務機制建設的高素質、套用型警務人才,有效提升了上海公安民警的綜合素質和實戰本領。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550人,其中市局專職教官121人占22%、專任教師教員90人占16%、學管幹部(專職輔導員)73人占13%、行政教輔人員140人占26%、文職46人占8%、職工80人占15%。現任校長:白少康。
進入新世紀以來,上海市公安局將改革和加強公安教育訓練工作、構建現代警務機制、推進信息化建設作為上海警務改革的三大主攻方向,堅持公安教育優先發展、深度發展、超前發展,努力構建上海公安大教育、大培訓工作體系,進一步強化了公安教育在公安工作中的先導性、基礎性和全局性的戰略地位與作用。
學校作為上海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主陣地、主力軍,牢固樹立“用公安教育托起公安工作的明天”的理念和“服從服務於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需要”的辦學思想,瞄準在師資、教學、管理、設施方面爭創“四個一流”的目標,全面深化警察職業教育改革,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公安院校辦學新模式,加快建設與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具有時代特徵、上海特點、警察特色、職業教育特性的公安院校,為上海公安機關充分履行新世紀新階段重大政治和社會責任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得到了公安部、教育部和組織人事部門的充分肯定。2007年8月,學校申報創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期間,公安部專門向教育部、財政部具函肯定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走出了一條以公安需要為導向、戰訓研一體化、具有鮮明公安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新路,已成為全國公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代表了公安院校教育發展方向,對全國公安院校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得到了周永康同志和公安部黨委的充分肯定”。2007年11月,教育部、財政部批准學校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創建單位,同年,學校還被市教委評為“上海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以學校為主陣地、主力軍的上海公安教育訓練改革也得到了組織人事條線的充分肯定,公安部相繼在學校設立了“外警培訓基地”、“全國公安師資培訓基地”、“公安民警心理訓練上海實驗中心”和“公安部科技信息化教育訓練基地”。2007年7月,市公安局被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評為“上海市‘十五’公務員培訓工作先進集體”。2007年,學校被上海市教委評為“上海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10年11月,學校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公安院校中唯一的“全國公安教育訓練工作先進集體”。2011年12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範基地”。
2007年以來,
歷史沿革
學校創建於1949年6月,其前身是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同時成立的上海市警務學校。1955年,更名為上海市公安學校,主要開展各類短期培訓和中專教育。1983年11月,改建為上海公安專科學校,列入高校建制,主要開展專科教育和成人學歷教育。1992年4月,易名為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1996年,學校與當時的上海市第一、第二人民警察學校實行“三校合併”;同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在全國省屬公安院校中率先試辦本科教育。2000年,市局黨委從上海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的實際需要出發,作出停辦本科教育、保持專科規格、改革辦學模式、強化民警培訓的決策。2002年,學校在全國公安院校乃至普通高校中首創了全日制第二專科教育,開闢了新形勢下公安院校辦學新模式。管理體系
2004年,為促進上海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長遠發展,市局黨委決策實施上海公安教育訓練體制改革,實行市局政治部分管教育訓練工作的部領導與學校主要領導“角色合併”,組建由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和政治部教育訓練處負責人一起參加的上海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管理班子共同體,集全局教育訓練職能於一身,形成了以學校為主陣地、輻射全局的大教育管理格局,實現了上海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統一領導與高效運作,從體制上保證了學校與實戰部門的“校局聯動”、學員培養的“育用銜接”。教學改革
創辦第二專科教育
1996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在全國省屬公安院校中率先試辦本科教育。2000年,學校在全面分析國家人事、教育、財政政策的基礎上,針對公安院校現行辦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及時調整了學校辦學定位,主動停辦了本科學歷教育。2002年8月,經教育部批准、人事部門同意,學校試點開展第二專科教育,招收全日制高職高專及以上學歷的應(歷)屆高校畢業生,實行公務員錄用考試“關口前移”,與高校入學考試同步進行,學員入學後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公安專業教育,畢業後頒發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第二專科文憑,並由市局統一分配工作。2003年以來,學校已招收六屆共4500餘名第二專科學員,已畢業四屆共3700名學員,畢業生入警率為100%。第二專科教育已成為上海公安機關錄警的主渠道。第二專科教育實行“按崗位招錄、分崗位施訓、定崗位使用”的“訂單式”培養模式。一是招生堅持“三個標準”。為適應公務員錄用政策,學校招生堅持專科生起點入學標準、公務員招考標準和人民警察錄用標準。學員入學必須同時通過由市教委組織的高校入學考試、市人事局組織的公務員錄用考試和市公安局組織的招警測試。二是培養做到“三個對應”。即培養人數對應公安進人計畫,專業設定對應警種崗位需求,培養質量對應崗位用人標準。每年招生前,由市公安局根據各區縣警力編制情況,確定招生崗位和人數,並分別報市人事局和市教委批准。學員在錄取時即確定工作崗位,學校按警種崗位定向實施專項訓練,培養的學員符合未來崗位套用型人才標準。三是專業建設強化“三個支撐”。即課程體系支撐、“雙師”團隊支撐和實訓實習基地支撐。學校強化崗位核心能力課程體系建設;堅持教官制度,加強“多能化”培養,著力打造“雙師型”的公安師資隊伍;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注重學員實訓實習,校外頂崗實習時間達到半年,超過總課時的三分之一。四是教學改革實行“三個轉變”。學校瞄準警務活動中最常用、最基本、最重要、最實用的業務知識和技能,推行崗位核心能力教學改革,實現教學從“學科本位”向“能力本位”、從“課堂為中心”向“現場為中心”、從“懂不懂”向“會不會”的“三個轉變”,使教學更加符合未來崗位用人和實戰需要。五是德育養成打牢“三個根基”。學校堅持政治建警、從嚴治警,在強化學員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注重“忠誠為魂、紀律為綱、服務為本”的人民警察職業素質教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設計、組織與實施,努力培養黨和人民放心的忠誠衛士。六是學員合格必備“三個資格”。學員畢業分配前必須獲得公務員任職資格、第二專科畢業資格和人民警察上崗資格。
開展分類、分層、分級的警銜晉升培訓
學校推行分類、分層、分級的警銜晉升培訓,提高民警綜合素質和實戰本領。一是實行警銜晉升培訓制度改革。民警每晉升一級警銜都必須參加集中培訓,培訓前必須通過市局統一組織的體能測試,達標再訓。學校在培訓中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實行優勝劣汰、末位調整,以此不斷提高廣大民警的崗位業務能力。改革以來,民警的警察通用基礎技能和體能素質明顯提高,基本解決了“說不過、跑不過、打不過”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校全面實行民警分類、分層、分級培訓,大幅度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專業崗位培訓班的種類從原來的4個增加到現在的57個。實行“先考後提、逢提必考、任職必訓”的領導幹部任職資格考試和任職培訓。規定全局擬競聘處、科級領導崗位的幹部、民警必須通過任職資格考試,取得任職資格後,方可參加領導崗位競聘,競聘成功後,必須先參加任職培訓,合格者方可正式擔任領導職務,形成了領導幹部培訓長效機制。首創“輪訓輪值”教育訓練新機制
2000年,學校首創了“輪訓輪值、戰訓合一”機制,組織民警分期分批至學校培訓基地參加封閉式集訓,同時作為市局的機動部隊參加值班備勤、處置突發事件和治安整治任務,至今已舉辦81期培訓16200餘人。“輪訓輪值”的運作模式為兩個校區每4周各進駐一批學員,每批200人,為期8周,始終保持400人的輪訓規模。“輪訓輪值、戰訓合一”機制的建立,既落實了公安部“基層一線民警實戰必訓”的要求,提高了廣大民警警務實戰能力;又最佳化了警力資源配置,創新了公安教育訓練模式,貫徹了“警力無增長改善”的要求;同時,也增強了上海公安機關快速反應、應急處置能力,得到了公安部的充分肯定並在全國推廣。輪訓輪值”學員隊伍先後完成了APEC會議、F1賽事、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特奧會等一系列重大安全保衛任務,為打造“安全上海”發揮了積極作用。師資建設
2003年,學校推行了教官制度,聘任了一大批來自實戰部門、了解實戰情況、富有實戰經驗並有施教能力的教官充實到學校教學崗位。專職教官分為“初、中、高、特”四個等級,聘期為3至5年。隨著大量能戰會教、資深業精教官的引入,學校最佳化了師資結構,促進了教學與實戰的緊密銜接。學校已形成一支涉及16個公安業務大類、197個科目,由121名市局專職教官、101名基層專職教官、196名市局兼職教官、755名分縣局兼職教官組成的師資隊伍,成為上海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主力軍。學校加強教學人員“多能化“培養,鼓勵教學人員瞄準“一專多能”的目標,依託培訓“項目制”,組織教官、教師參與各類培訓的課程策劃、師資安排、授課施訓、教學輔助、考核評估等多項工作,加強教官、教師從事教學、組織、管理等多項能力的培養,促進師資隊伍從單一的“業務傳授者”向“教學策劃者、組織者和傳授者”轉變。鼓勵教學人員積極拓展教學領域,加快從某業務領域“單一科目傳授者”向“多科目傳授者”轉變。同時,學校一方面分批派送教師深入有關分縣局參加基層實踐,通過基層一線業務骨幹、優秀民警與學校教師“一對一”結隊帶教,幫助廣大教師熟悉實戰情況,另一方面派送教官教師到學管部門輪崗鍛鍊,豐富實戰經歷,積累實戰經驗,提高德育教育能力,實現教書育人雙管齊下,做到能教會做,既教又管,使教學人員積極從單一的“業務傳授者”向“業務傳授者、德育輔導者和實戰帶領者”轉變。
學校大力加強教學、學管兩支隊伍的相互融合,引導學管幹部瞄準“德育輔導者、業務傳授者、實戰帶領者”“三者合一”的目標,按計畫、分步驟、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管幹部圍繞業務課題參與教研活動和教學設計,編寫教綱、教案、講義,融入教學訓練工作,有效實施學管幹部綜合發展導航,加強學管幹部“三者合一”能力培養。同時,學校進一步拓展了學管幹部校內流動與校外掛職鍛鍊相結合的培養渠道,分批選派學管幹部前往基層派出所參加掛職鍛鍊,全面提高學管幹部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全力打造一支“能思想輔導、能教學訓練、能帶兵實戰”的新型學管幹部隊伍創造了有利條件。
機構設定
學校為副局級單位,下設辦公室、政治處、後保處、教務處、學管處、科研中心、教輔中心、崗位業務教研部、基礎教研部、警訓部、警務駕校、培訓一部至四部共15個副處級機構。學校地址
浦東新區凌橋崇景路100號上海市高校一覽
復旦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同濟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商學院 | 東華大學 | 上海理工大學 | 上海大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海事大學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上海海洋大學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上海師範大學 | 上海建橋學院 | 上海政法學院 | 上海電機學院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上海套用技術學院 | 上海電力學院 |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 上海金融學院 |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 上海體育學院 | 上海音樂學院 | 上海戲劇學院 | 杉達學院 | 華東政法大學 | 上外賢達經濟人文學院 | 同濟大學同科學院 | 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 | 上海東方文化職業學院 | 上海工商學院 | 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 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學院| 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誠信學院 | 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 |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 | 上海工商外國語學院 |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海關學院 | 上海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建峰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 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民遠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歐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托普信息技術學院 | 上海新僑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行健職業學院 |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震旦職業學院 | 上海中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紡織工業職工大學 | 上海體育職業學院 | 上海醫藥職工大學 | 上海市廣播電視大學 | 上海職工醫學院 | 上海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 | 華東理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 | 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 上海社會科學院 |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上海電機學院 | 上海電力學院 | 上海廣播電視大學 | 上海市工商外國語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