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歷史系]

北京大學[歷史系]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近代最早以“大學”身份和名稱建立的學校,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唯一以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並開創了中國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農科、醫科等學科的大學教育,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大傳承著中國數千年來國家最高學府——太學(國子學、國子監)的學統,既繼承了中國古代最高學府正統,又開創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先河,可謂“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自建校以來,一直享有崇高的聲譽和地位。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北大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深刻的影響了中國百年來的歷史進程。學校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設大學、C9聯盟,以及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的重要成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校園景色校園景色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近代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最早以“大學”身份和名稱建立的機構,也是近代最早的綜合性大學,並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北大是中國近代惟一以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大學,最初也是當時的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國家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北大傳承著中國數千年來國家最高學府——太學(國子學、國子監)的學統,建立之初身兼傳統太學制度與現代大學建置的雙重身份,既繼承了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之正統,又開創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可謂“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自建校以來,一直享有崇高的名聲和地位。民國元年(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
北大被公認為中國最高學府,同時也是中國綜合實力第一的大學,理科、文科、社會科學、新型工科和醫科都是它的強項。按照國家重點學科,北大的理科、文科、醫科實力均為全國第一。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大誕生了中國高校中最早的數學、物理、化學、地質、計算機、微電子、核物理、心理、農學、醫學、中文、歷史、哲學、考古、外語、政治、經濟、商學、新聞等學科。
北大是近年來國內外各類大學排行榜中獲得第一最多的大陸高校。在2011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北京大學位列全球第49位,再次蟬聯中國內地高校第1。在2011年9月5日發布的最新英國《QS大學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46位,蟬聯中國大陸高校第1位。2011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News)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北大總排名為世界第46名,同樣蟬聯中國內地高校第1位。在2011年世界資訊網(Webometrics)世界大學排名中,北大位列中國高校第1位。西班牙教育部公布的2011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1位。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2011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學排行榜中,北大蟬聯中國內地高校第1位。2011年中國大學校友會公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北大蟬聯第1位。2011年人大版中國大學排名中,北大再次蟬聯第1。另據統計,北大曆年錄取的各省高考狀元以及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奧賽金銀牌得主人數,均高居全國第一,遠多於國內其他所有學校錄取人數的總和。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祥地、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源頭之一,以及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根據地之一,北大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裡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北大主校園占地面積3.39平方公里,合5085畝。本專科在校生人數1.4萬餘人、碩士在校生人數1萬人、博士在校生人數5千餘人、函授生及夜大生7413人、留學生1016人。國家重點一級學科18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13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北京大學共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4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263個;自2002年至2009年,全國先後三次完成了全部一級學科的評估工作。北京大學共有53次一級學科排名第一,排名為全國前5名的一級學科共72次。其中2007-2009第三次評估中,9個一級學科排名第一,31個一級學科排名前5,名列參評單位前列。
校園景色校園景色
北京大學有諾貝爾獎得主名譽教授1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2位、院士82名(中科院58名+工程院8名+第三世界科學院16名)、21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22名千人計畫學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4位、長江學者148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58人、國家重點學科81個、國家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8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2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的數量20個、國家級示範性軟體學院一個(排名全國第一),19個附屬和教學醫院。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亞洲最大的大學圖書館,現藏書1046萬冊,電子圖書及期刊逾7億冊。以上指標北大均居全國高校第一。
北大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及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系列的重點大學,是國家“111計畫”和“珠峰計畫”重點建設的名牌大學,亦是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九校聯盟(C9)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的成員。
現任校長周其鳳院士、黨委書記朱善璐教授。

歷史沿革

清末/京師大學堂時期
大學堂匾額大學堂匾額

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推行“戊戌變法”,詔書中強調“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1898年7月3日,光緒帝批准了由梁啓超代為起草的《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正式創辦京師大學堂,並任命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孫家鼐為首任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管學大臣),許景澄任中學總教習,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任西學總教習。9月21日,慈禧太后與守舊派發動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失敗。但是,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

京師大學堂是當時中國最高學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因此胡適馮友蘭季羨林等學者認為,北京大學傳承了中國數千年來國家最高學府太學(國子監、國子學)的學統,是古代最高學府在現代的延續;同時它又是中國近代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是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開創者,故有“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之說。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京師大學堂遭到破壞。1900年8月3日,清廷下令停辦京師大學堂。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後,京師大學堂遭受破壞。

1902年12月,晚清政府委任吏部尚書張百熙為管學大臣,“責成經理”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得以恢復。吳汝綸和辜鴻銘任正副總教習,嚴復和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總辦和副總辦。創辦於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也併入大學堂。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舉辦開學典禮。

根據學制,不同程度的畢業生分別授給貢生、舉人、進士頭銜。

1903年,增設進士館、譯學館及醫學實業館。

1904年,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改為總理學務大臣,負責統轄全國學務,並另設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專管京師大學堂事宜。京師大學堂統轄全國教育的職能因此分離,成為單純的高等學校。同年,進士館開學,招收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後兩屆科舉進士,即癸卯科(1903年)進士80餘名和甲辰科(1904年)進士30餘名入學。並選派首批47名學生出國留學,開中國高等學校派遣留學生之先河。

1905年國子監停辦時,一批未畢業的學生直接進入京師大學堂學習。

1910年,

京師大學堂開辦分科大學,開辦經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農科共七科,設十三學門,分別是經科的詩經、周禮、春秋左傳,文科的中國文學、中國史學,法政科的政治、法學,商科的銀行保險,格致科的地質、化學,工科的土木、礦冶,農科的農學,中國近代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初具規模。

中華民國/國立北京大學時期

民國初年(1912-1916)

1912年5月4日,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校,旋即冠“國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國立”的大學,嚴復出任北京大學首任校長。

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學校長。此時已有黃侃、辜鴻銘、錢玄同、馬敘倫、陶孟和、馮祖荀、何育傑、俞同奎等名家在北京大學任教。

五四運動前後(1916-1927)

北大曆任校長北大曆任校長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的這十年,被視為北京大學校史上的一段輝煌期,“奠定了北大的傳統和精神”。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學開學,蔡元培在開學典禮上發表演說,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蔡元培主張“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辭退了一批不稱職的中國、外國教師,聘請陳獨秀、夏元瑮分別出任文科、理科學長,聘請胡適、李大釗、魯迅、劉半農、梁漱溟、李四光、王星拱、顏任光、鍾觀光、任鴻雋、李書華、丁西林、馬寅初、陶孟和、陳啟修、王世傑等到校任教。此期間在北京大學任教的著名學者還有黃節、吳梅、劉文典、陳垣、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馬衡、康心孚等。對有學術造詣、政治上守舊的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人,蔡元培也用其所長。

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推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制度。他設立了評議會,將其作為學校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評議員由教授選出。後來,又在各學門(系)設立教授會。隨後又設立北京大學行政會議、教務會議、總務處。至1920年9月,北京大學教授治校的管理體制已經基本成熟。蔡元培倡導教育獨立,認為官僚政客不應干涉教育,“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為此幾次辭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

蔡元培力圖將北大辦成以文、理兩科為重點的綜合性大學,將商科併入法科,把工科併入北洋大學。1919年,蔡元培撤銷文、理、法科,學門不再隸屬於科,並改學門為學系,設14個學系。蔡元培廢除年級制,實施選科制,以發展學生個性,溝通文理。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設立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培養研究生。這是中國高校最早的研究所。1918年,他創立《北京大學月報》,為中國最早的大學學報。蔡元培積極開展學術交流,邀請杜威、羅素、班樂衛、普朗克等名家到北大講學。1920年,北京大學允許3名女生進入文科旁聽,並在同年秋天正式開始招收女學生,開中國公立大學男女同校之先。

1919年竣工的北大紅樓1919年竣工的北大紅樓

1919年(民國八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北京大學等北京多

所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羅家倫、江紹原、張廷濟為學生運動三個代表,隨後舉行示威遊行。北京大學學生傅斯年任遊行隊伍總指揮。集會宣讀了北大學生許德珩起草的《北京學生界宣言》,遊行中散發了北大學生羅家倫起草的《北京學界全體宣言》。遊行學生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軍警當場逮捕學生。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朱家驊、胡適、魯迅當時為了營救學生,不惜發動全國工商界罷工罷市。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得到了各地青年學生和人民民眾的同情和支持,學生愛國運動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國,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反帝愛國運動。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的職務,並拒絕簽署巴黎和約,學生運動取得勝利。五四運動後,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率先在中國系統地接受、傳播、實踐馬克思主義,北大成為中國研究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1920年8月,陳獨秀創建上海共產黨小組。1920年10月,李大釗創立北京共產黨小組。中共一大前,中國53名中共黨員有21名是北大師生、校友。

三十年代(1927-1937)

1927至1929年間,北大處於動盪之中,並遭到嚴重摧殘。奉系軍閥攫取北京政權後,於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與北京其他八所國立大學合併為京師大學校。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先將其改為中華大學,復改為北平大學,復改為國立北平大學北大學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復校,國民政府於8月6日恢復國立北京大學。

1930年(民國十九年),國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長、蔡元培先生的高足、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長的蔣夢麟開始執掌北大,翌年一月正式就職。蔣夢麟改革北京大學管理制度,提出十六字方針“教授治學,學生求學,職員治事,校長治校”,改評議會為校務委員會。

1931年北大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設立合作研究特款。動工興建新圖書館、地質館、灰樓學生宿舍等三大建築,修建了大操場;理科各系設施得到相當的改善。

1932年6月,北京大學實行學院制,設文、理、法三個學院,胡適、劉樹杞、周炳琳分別出任院長。

1935年,北大已建成實驗室40多個,實驗儀器6716件,標本15788種,藥品及實習用具3100多件,設備條件居於全國高校前列。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期(1937-1946)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7月底,日軍先後占領北平、

天津。9月,北京大學奉南京國民政府令南遷至湖南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天津的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臨時大學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全校設文、理、法商、工、師範五個學院,26個系。1938年5月4日,西南聯大正式上課,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復並開始招生,研究生學籍分屬三校。

西南聯合大學辦學條件十分艱苦,校舍緊缺、缺少儀器、資金不足。部分師生不得不兼職以維持生計。儘管條件艱苦,西南聯大辦學九年間本專科、研究生畢業3882人,在校生共8000人左右,培養出了很多優秀人才,其中90人後來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6人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獎章者共23人),3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李政道、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45年8月,日本戰敗。由於交通條件困難、三校原有校舍有待修繕,西南聯大繼續辦學一年。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合大學舉辦結業典禮,聯大宣告結束。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國立北京大學(1946-1949)

1946年9月,胡適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46年9月,胡適出任北京大學校長

1946年7月胡適先生由美返國,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長,致力於北大之全

面復興,“把北大做到最高學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學術研究機關”。雙十節在國會街北大第四院禮堂隆重舉行復校開學典禮。胡適先生以其絕高的威望,延攬名師,可謂濟濟多士,萃集一堂。

1946年,北大聘任湯用彤為文學院長,饒毓泰為理學院長,周炳琳為法學院長,馬文昭為醫學院長,俞大紱為農學院長,馬大猷為工學院長,樊際昌為教務長,陳雪屏為訓導長,鄭天挺為秘書長,設33個學系(其中醫學系下設18科)、兩個專修科及獨立的文科研究所。據1946年12月的統計,北大有註冊學生3420人。復員後,北大文、理、法學院得到加強,醫、農學院處於中國頂尖水平。胡適還擬設立原子能研究中心,但是因局勢動盪未能實現。194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選舉首批院士,北大十名教授當選,列中國各大學之首。

1948年11月,北平被解放軍包圍。國民政府原本計畫讓北京大學南遷,但北大教授會決議不南遷。國民黨擬定“搶救大陸學人計畫”,派出飛機,希望一批重要學者離開北平南下。胡適、錢思亮、毛子水、姚從吾等人受邀南下,但大多數學者留在了北平。12月15日胡適校長離平南遷,由鄭天挺、湯用彤、周炳琳三人主持校務,但表示“我雖在遠,決不忘掉北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建國後至文革前的北京大學(1949-1966)

北京大學校園風光北京大學校園風光

1949年底,北大教育系併入北京師範大學。1952年,政府仿效蘇聯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的文理科的部分師資併入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大學三校的農學校合併為北京農業大學;北大工學院併入清華大學;北大醫學院獨立為北京醫學院(後改為北京醫科大學);北大地質學系與清華大學等校有關係科﹐組建了北京地質學院(已更名中國地質大學);北大學法律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已更名中國政法大學)。院系調整後的北京大學遷校址於原燕京大學校址,原來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著名學者雲集北大,奠定了北京大學文理兩科在中國長期領先的地位。

1955年,中國科學院首批223名學部委員中,北大在任教師有28人,居中國高校之首。院系調整後,北大在1954年重建法律系(原北大法律系已有48年歷史,1952年併入了今中國政法大學),1956年重建圖書館學系,1960年重建政治學系。

1955年,為了儘快建立中國的核工業體系,北大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原子能人才培養基地——物理研究室(技術物理系前身)。此外,北大在中國最早培養半導體專業人才,並在中國計算機研究起步階段就辦了計算機學習班。據1966年的統計,北大時有在校生近九千人。這期間北大培養的畢業生有百餘人後來成為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這段時間,北大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等。

由於政治活動頻繁,人文社科研究受到干擾。校長馬寅初的《新人口論》被視為此階段北大最突出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但文章發表後就遭到了批判。1957年反右運動中,北大七百餘名師生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黨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開始糾正各種失誤,同年整頓高校工作,提高了北京大學的教學質量。

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76)

北京大學校園風光北京大學校園風光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發“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拉開帷幕。在康生的策劃授意下,北大哲學系黨總支書記聶元梓等七人於1966年5月25日貼出大字報《宋碩、陸平、彭佩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攻擊北京市委大學部副部長宋碩、北大校長兼黨委書記陸平、北大黨委副書記彭佩雲,指責三人“破壞文化大革命”,走“反對黨中央、反對毛澤東思想的修正主義路線”。該大字報曾遭到北大廣大師生的強烈反對,6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文播發了大字報。6月,改組後的北京市委宣布撤銷陸平、彭佩雲的職務,設工作組代行北大黨委職權。7月,北京市委撤銷北大工作組,江青點名要求聶元梓籌建北京大學文化革命委員會(簡稱“校文革”)。9月,校文革正式成立,聶元梓執掌大權。聶元梓被稱為北京造反派的五大領袖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間,北大被稱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頑固堡壘”。北京大學的很多幹部、教師被打成“黑幫分子”“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遭受殘酷迫害。據統計,文化大革命期間北京大學有冤假錯案1000多宗,400餘戶被抄家,知名學者饒毓泰、翦伯贊、俞大絪在內的60餘人非正常死亡。1968年5月16日,校文革設立“監改大院”(也稱“黑幫大院”,俗稱“牛棚”),關押幹部、教師218人,對其進行迫害。1969年,七千餘名北大師生被下放鯉魚洲(位於江西南昌,是血吸蟲疫區)農場進行勞動改造。

1965年3月起,北京大學開始在陝西漢中建設新的校區(時稱“653工程”)。

1970年6月27日,在停止招生四年後,北大開始採取“民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的方法招收工農兵學員。第一屆入學新生2242人,其中北京總校1676名,漢中分校148名,江西分校418名。

1973年8月,北京大學電子儀器廠和北京有線電廠等單位合作在北大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每秒運算一百萬次的積體電路電子計算機(簡稱150機)。標誌著中國電子計算機技術又前進了一大步。

1975年,北京大學圖書館新館建成啟用,是中國當時面積最大、設備最好、藏書最豐富的高校圖書館。

改革開放後的北京大學(1976-至今)

北京大學西門北京大學西門

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結束了十年內亂。在鄧小平同志等領導的關心下,北京大學迅速恢復了學校秩序,並於1978年春迎來了“文革”後第一批經高考錄取的大學生。

1979年成立力學系,1982年成立社會學系,1983年考古學專業從歷史學系分出獨立建系,同年成立王選教授任所長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北大逐步實行了校、院、系三級管理體制改革,設立了經濟學院等多個學院。設立方正集團、北大青鳥集團等公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1979年9月,黨中央為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馬寅初平反,並批准教育部任命其為北京大學名譽校長。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大學7000多名師生參加國慶35周年慶典。北大遊行隊伍行至天安門前打出“小平您好”的條幅,表達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聲。

1989年4月,胡耀邦逝世,北京大學學生與北京其他高校學生自發悼念胡耀邦。

1996年10月、1998年5月,北大成為國家高等教育“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百年校慶,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慶典活動。北大的百年校慶也令世界矚目,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賀信中稱:"北京大學是一個名聲顯赫的學術中心。"英國牛津大學校長盧卡斯代表前來參加慶典活動的世界60餘所著名大學的校長高度評價了北京大學百年來形成的學術風氣。美國史丹福大學校長蓋哈爾·卡斯帕爾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北京大學的百年紀念具有特殊的意義,值得來自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們在此相聚一堂。

1999年11月,許智宏院士出任北京大學校長。

2000年4月3日,同根同源的北京大學與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於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學院,並於1946年7月併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2000年,復又回歸北大懷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校友參觀母校的校史展覽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校友參觀母校的校史展覽館

2001年,北大啟動“元培計畫”,貫徹“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辦學方針,實踐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2001-2002年,北京大學先後組建、成立了政府管理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物理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環境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軟體學院、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2002年2月,時任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院長王選院士獲得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中國現代印刷革命的奠基人,被人們譽為“當代畢升”。

2014年5月,北大啟動“燕京學堂”項目,為來自海內外一流大學的學生開設的一年制“中國學”碩士學位。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學校2014年,學校共有實驗室157個,國家級實驗室(籌)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8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6個,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3個,232個各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

國家級實驗室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
國家重點實驗室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 分子動態及穩定態結構
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 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聯合)
湍流與複雜系統研究 稀土材料化學及套用
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聯合) 核物理與核技術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聯合)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化學基因組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國家工程實驗室
數字視頻編解碼技術 口腔數位化醫療技術和材料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數學及其套用 生物有機與分子工程
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 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
水沙科學 造山帶與地殼演化
神經科學 分子心血管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細胞增殖與分化
高可信軟體技術 機器感知與智慧型
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套用研究 計算語言學
視覺損傷與修復 慢性腎臟病防治
輔助生殖 數量經濟與數理金融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醫學物理和工程 空間信息集成與3S工程套用
城市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與管理 先進電池材料料理論與技術
網際網路安全技術 食品安全毒理學研究與評價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智慧型康復工程技術 有源顯示工程技術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心血管分子生物學與調節肽衛生部開放實驗室 精神衛生學衛生部開放實驗室
腎臟疾病衛生部開放實驗室 神經科學衛生部開放實驗室
醫學免疫學衛生部開放實驗室 生育健康衛生部開放實驗室
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數學與套用數學 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
套用化學 腦科學與認知科學
核科學與核技術 軟體科學與技術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 東方文學研究中心
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 教育經濟研究所
外國哲學研究所 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
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 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
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
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國家發展研究院
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北京大學在學術方面的聲譽由一連串令人自豪的科學成就贏得: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有北大參與完成;世界上直徑最小的單壁碳納米管在北大產生;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電子數字計算機在北大設計;銻、銪、鈰原子量的國際標準在北大測定。

2014年,北京大學科研經費到款14.6億(不含醫學部);2013年科研經費到款27.73億。

2009-2013年北京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情況一覽表

年份 獲批項目數 獲批總經費(億元)
2009 480 2.2
2010 560 2.6
2011 586 3.85
2012 599 4.79
2013 604 4.7

信息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匯總

自然科學研究

“十五”期間,北京大學共獲得1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8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共有10篇論文在NatureScience上發表。

北大未名湖風光北大未名湖風光

其中,王詩宬院士主持的“三維流行拓

撲性質的研究”在2002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了45分鐘特邀報告;楊應昌院士主持的“氮的間隙原子效應及新型磁性材料研究”在2004年被評為中國稀土領域十大科技成就之首;醫學部尚永豐教授對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的發病機理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其研究成果於2005、2006年先後在Nature和Nature Reviews Cancer上發表。

環境學院方精雲院士關於中國森林植被是一個重要“碳匯”的研究結論被Science評論員認為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被Nature評述為全球碳循環研究的重要進展之一;塗傳詒院士基於太陽風起源高度的研究,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三維太陽風起源模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監測太陽活動對地球空間環境影響的“夸父”計畫,該計畫已得到國際同行的積極回響和參與,並已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順利啟動預研。

在高技術套用領域,中校微機電系統研究群體突破了一批關鍵工藝,首次在國內開發成功MEMS晶片的批量製造技術,研究成果得到廣泛套用;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研製成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GaN基短波長雷射器,使中國氮化鎵基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成為掌握相關技術的少數國家之一;關於CO分離技術這一獨特成果的廣泛套用已產生了重大社會經濟效益;醫學部細胞免疫實驗室研製的腫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通過中國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藥審中心評定,獲得了新藥臨床研究批文;中校自主研發的北大眾志-863CPU的系統晶片和網路計算機已經在電子政務、網路教育、公共事業、企業管理信息化等多個領域進行套用示範。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北京大學有25位中青年學者入選國家“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45名學者入選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揭示著北大人文社會科學未來發展的勃勃生機。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藏書樓,

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型的國立圖書館,是亞洲高校最大的圖書館。截止2014年底,圖書館藏書(不含院系分館)982.25萬冊,電子資源183.15TB。館藏中以150萬冊中文古籍為世界矚目,其中20萬件5至18世紀的珍貴書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學術期刊

北大所發行的部分學術期刊,是中國大陸當中,少有的獲得國際知名的大學所認可、具品級的學術期刊,而一些知名學府如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亦有與北大合作共同發行期刊。

北京大學學術期刊一覽表

序號 期刊名 統一刊號 創刊時間 出版周期 編輯部 主編 備註
1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1-2442/N 1955年 雙月刊 學報編輯部 趙光達
2 數學進展 CN 11-2312 1955年 雙月刊 數學科學學院 丁偉岳
3 物理化學學報 11-1892/O6 1985年 月刊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唐有祺 SCI
4 大學化學 CN11-1815/O6 1986年 雙月刊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段聯運
5 《地學前緣》 CN 11-3370/P 1994年 雙月刊 地大、北大 翟裕生 聯辦
6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1-1561/C 1955年 雙月刊 學報編輯部 程郁綴 CSSCI
7 《中外法學》 11-2447/D 1978年 雙月刊 法學院 賀衛方 CSSCI
8 《經濟科學》 11-1564/F 1979年 雙月刊 經濟學院 劉偉 CSSCI
9 《國外文學》 11-1562/I 1981年 季刊 外國語學院 季羨林 CSSCI
10 《國際政治研究》 11-4782/D 1980年 季刊 國際關係學院 梁守德 CSSCI
11 《大學圖書館學報》 11-2952/G2 1981年 雙月刊 圖書館 朱 強 CSSCI
12 《市場與人口分析》 11-3601/F 1994年 雙月刊 人口研究所 鄭曉瑛 CSSCI
13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11-4848/G4 2003年 季刊 教育學院 汪永銓
14 《南亞研究》 11-1306/C 1978年 半年 南亞文化研究所 孫培鈞 CSSCI
15 《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 1985年 研究生院 蔡桂生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據北京大學官網顯示,北京大學設有人文、理學、社會科學、信息與工程、醫學5個學部,62個直屬院系,學科專業涵蓋了除軍事、農業以外所有學科門類。2014年,北京大學本科專業120個,其中醫學部10個。

理學部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
信息與工程科學部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北京大學工學院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 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人文學部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
社會科學部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北京大學法學院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政府管理學院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
醫學部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 北京大學藥學院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北京大學護理學院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公共教學部 醫學網路教育學院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北京腫瘤醫院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跨學科類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 北京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 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研究所 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
深圳研究生院
北京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北京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 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
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 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止2014年7月,北大已擁有39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6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4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0門“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9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批次 專業名
第一批 經濟學 法學 西班牙語 阿拉伯語
口腔醫學 微電子學 軟體工程(設5個專業方向) 核技術
臨床醫學(與北大第一醫院結合) 臨床醫學(與北大人民醫院結合)
非通用語種群(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梵文、巴利文5個語種)
非通用語種群(蒙古語、菲律賓語、泰國語、波斯語、西伯萊語等12個語種)
第二批 哲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化學 生物科學
藥學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保險 城市管理
第三排 漢語言文學 世界歷史 考古學 預防醫學
第四批 漢語言文學 世界歷史 考古學 預防醫學
第六批 金融學 新聞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環境科學
第七批 能源與資源工程 環境工程 地質學(第一批)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院系 年度
1 分析化學 李克安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2003年
2 中國古代史 閻步克 歷史學系 2003年
3 鄧小平理論 陳占安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03年
4 細胞生物學 丁明孝 生命科學學院 2003年
6 大氣探測學 劉樹華 物理學院 2003年
5 電磁學 趙凱華 物理學院 2003年
7 人體生理學 范少光 醫學部 2003年
8 生物化學 賈弘褆 醫學部 2003年
9 現代漢語 陸儉明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3年
10 法理學 朱蘇力 法學院 2004年
16 彈性力學 王敏中 工學院 2004年
11 近代國際關係史 袁 明 國際關係學院 2004年
12 普通和無機化學 姚光慶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2004年
13 世界近代史 高 毅 歷史學系 2004年
14 動物生物學 許崇任 生命科學學院 2004年
15 高等代數 趙春來 數學科學學院 2004年
17 數學物理方法 吳崇試 物理學院 2004年
18 實驗心理學 朱 瀅 心理學系 2004年
19 病理學 顧 江 醫學部 2004年
20 病理生理學 吳立玲 醫學部 2004年
21 藝術概論 彭吉象 藝術學系 2004年
22 哲學導論 張世英 哲學系 2004年
23 政治學原理 王浦劬 政府管理學院 2004年
24 遙感概論 秦其明 地空學院 2005年
25 民族與社會 馬 戎 社會學系 2005年
26 生物化學 昌增益 生命科學學院 2005年
27 大學英語綜合課程 黃必康 外語學院 2005年
28 光 學 鍾錫華 物理學院 2005年
29 圖書館學概論 吳慰慈 信管系 2005年
30 離散數學 屈婉玲 信息學院 2005年
31 中國哲學史 李中華 哲學系 2005年
33 古代漢語 蔣紹愚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5年
32 中國現代文學 溫儒敏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5年
34 地理信息系統概論 鄔 倫 地空學院 2006年
35 刑法學 陳興良 法學院 2006年
36 西方文明史導論 朱孝遠 歷史學系 2006年
37 思想道德修養 祖嘉合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06年
38 基礎分子生物學 朱玉賢 生命科學學院 2006年
39 數理統計 何書元 數學科學學院 2006年
40 普通物理實驗 段家忯 物理學院 2006年
41 變態心理學 錢銘怡 心理學系 2006年
44 藥物化學 徐 萍 醫學部 2006年
42 口腔正畸學 周彥恆 醫學部 2006年
43 外科學 祝學光 醫學部 2006年
45 中國當代文學 洪子誠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6年
46 中國古代文學史 袁行霈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6年
47 個體經濟學 於鴻君 光華管理學院 2007年
48 保險學原理 孫祁祥 經濟學院 2007年
49 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 鄧小南 歷史學系 2007年
51 幾何學及其習題 莫小歡 數學科學學院 2007年
50 數學分析 彭立中 數學科學學院 2007年
52 近代物理實驗 吳思誠 物理學院 2007年
53 核物理與粒子物理導論 葉沿林 物理學院 2007年
55 醫學免疫學 高曉明 醫學部 2007年
54 神經生物學 韓濟生 醫學部 2007年
56 麻醉與重症醫學 楊拔賢 醫學部 2007年
57 個體經濟學 劉文忻 經濟學院 2007年(網路)
58 鄧小平理論概論 陳占安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07年(網路)
59 中國歷史地理 韓茂莉 城市與環境學院 2008年
60 國際政治經濟學 王正毅 國際關係學院 2008年
6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康沛竹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08年
62 機率論 陳大岳 數學科學學院 2008年
63 大學體育 郝光安 體育教研部 2008年
65 量子力學 程檀生 物理學院 2008年
64 力學 舒幼生 物理學院 2008年
66 計算概論 代亞非 信息學院 2008年
67 數據結構與算法 張 銘 信息學院 2008年
70 眼科學 黎曉新 醫學部 2008年
69 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 馬緒臣 醫學部 2008年
68 人體解剖學 周長滿 醫學部 2008年
71 行政管理學 張國慶 政府管理學院 2008年
72 線性代數 馮榮權 數學科學學院 2008年(網路)
73 中國現代文學名著導讀 商金林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8年(網路)
78 自然地理學 陳效逑 城市與環境學院 2009年
76 博弈與社會 張維迎 光華管理學院 2009年
77 田野考古實習 張弛 考古文博學院 2009年
74 數字邏輯電路與實驗 劉新元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2009年
82 神經病學 樊東升 醫學部 2009年
83 流行病學 胡永華 醫學部 2009年
79 藥理學 李學軍 醫學部 2009年
81 婦產科學 魏麗惠 醫學部 2009年
80 醫學微生物學 莊輝 醫學部 2009年
75 理論語言學 陳保亞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9年
84 財政學(網路) 劉怡 經濟學院 2009年(網路)
85 環境科學 朱彤 環境科學學院 2010年
86 生理心理學 韓世輝 心理學系 2010年
87 軟體工程 王立福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2010年
88 兒童口腔醫學 葛立宏 醫學部 2010年
89 行政管理學 周志忍 政管 2010年(網路)
90 影視批評 戴錦華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10年
序號 年度 教材名稱 作者
1 2007年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何書元
2 2007年 算法與數據結構--C語言描述(第二版) 張乃孝
3 2007年 新概念物理教程 熱學(第二版) 趙凱華
4 2007年 積體電路原理與設計 甘學溫
5 2007年 護理研究(第三版) 肖順貞
6 2008年 動物生物學(第2版) 許崇任
7 2008年 生命科學導論(第2版) 高崇明
8 2008年 機率論 何書元
9 2008年 線性代數 王萼芳
10 2008年 量子力學教程(第2版) 曾謹言
11 2008年 新概念物理教程 量子物理(第二版) 趙凱華
12 2008年 藥理學 庫寶善,李學軍,譚煥然
13 2008年 外科護理學 路潛,李建民
14 2008年 醫學寄生蟲學 高興政,田喜鳳,湯自豪寶
15 2008年 醫護心理學 胡佩誠,周郁秋,孫立波,馬麗,蔣繼國
16 2009年 經濟法學(2008年版) 張守文
17 2009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修訂版) 唐士其
18 2009年 中國史綱要(增訂本)(上、下) 翦伯贊、吳宗國
19 2009年 生物化學教程 王鏡岩、朱聖庚、徐長法
20 2009年 離散數學(第二版) 屈婉玲、耿素雲、張立昂
21 2009年 組織學與胚胎學(第三版) 唐軍民、高俊玲、白鹹勇
22 2011年 複變函數 李忠
23 2011年 陳閱增普通生物學(第3版) 吳相鈺 陳守良 葛明德
24 2011年 細胞生物學(第4版)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張傳茂
25 2011年 計算機系統平台 張麗 李曉明
26 2011年 微型計算機基本原理與套用(第二版) 王克義
27 2011年 公共政策學(第二版) 寧騷 彭宗超 林震
28 2011年 消費者行為學(第二版) 符國群
29 2011年 財政稅收法(第五版) 劉劍文 熊偉
30 2011年 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修訂版) 胡壯麟 朱永生 張德祿 李戰子
31 2011年 新編英國文學選讀(第三版) 上下 羅經國
32 2011年 泰語教程(第1-4冊) (修訂本) 潘德鼎
33 2011年 俄國文學史(上卷)(修訂版) 曹靖華 李明濱 岳鳳麟 張秋華
34 2011年 英語綜合教程學生用書(第l-4冊) 胡壯麟
35 2011年 社會醫學(第2版) 張拓紅
36 2011年 國際經濟法(第三版) 余勁松 吳志攀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批次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批次
1 變態心理學 錢銘怡 第三批 16 醫學免疫學 張毓 第三批
2 電磁學 王稼軍 第三批 17 病理生理學 吳立玲 第二批
3 兒童口腔醫學 葛立宏 第三批 18 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 鄧小南 第二批
4 婦產科學 魏麗惠 第三批 19 理論語言學 陳保亞 第二批
5 光學 鍾錫華 第三批 20 公共行政學概論 張國慶 第二批
6 口腔頜面醫學影像學 馬緒臣 第三批 21 數學物理方法 吳崇試 第二批
7 口腔正畸學 周彥恆 第三批 22 量子力學 程檀生 第二批
8 離散數學 王捍貧 第三批 23 力學 田光善 第二批
9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郭建寧 第三批 24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祖嘉合、宇文利 第二批
10 普通物理實驗 張朝暉 第三批 25 病理學 鄭傑、田新霞 第二批
11 軟體工程 孫艷春 第三批 26 生物化學 賈弘禔、倪菊華 第二批
12 實驗心理學 吳艷紅 第三批 27 人體解剖學 張衛光 第二批
13 數據結構與算法 張銘 第三批 28 醫學微生物學 莊輝、彭宜紅 第二批
14 西方文明史導論 朱孝遠 第三批 29 藥理學 李學軍 第二批
15 藥物化學 徐萍 第三批

國家級教學團隊(14個)

序號 團隊名稱 帶頭人 年份
1 憲法與行政法教學團隊 姜明安 2010年
2 生理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管又飛 2010年
3 口腔醫學課程建設教學團隊 郭傳璸 2010年
4 地理科學專業教學團隊 陶 澍 2010年
5 普通化學本科主幹基礎課教學團隊 姚光慶 2009年
6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尚永豐 2009年
7 田野考古實習教學團隊 趙化成 2009年
8 國家理科基地物理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王稼軍 2008年
9 現代漢語教學團隊 沈 陽 2008年
10 外科創新教學團隊 王杉 2008年
11 基礎數學教學團隊 姜伯駒 2007年
12 中國古代史教學團隊 閻步克 2007年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序號 名稱 批次
1 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第一批
2 化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第一批
3 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第二批
4 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 第三批
5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第三批
6 地球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第四批
7 生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第四批
8 考古實驗實踐教學中心 第五批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6個)

理科基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核物理、力學、心理學、基礎醫學、基礎藥學

文科基地: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

經濟學基地:經濟學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

序號 負責人 項目名稱 年份
1 朱慶之 元培學院(元培計畫) 2007年
2 陳紅 北京大學第二臨床學院長學制創新性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示範區 2007年
3 李四龍 哲學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2008年
4 孫祁祥 培養世界一流經濟學本科生教育實驗區 2008年
5 俞虹 邱章紅 領導型數字媒體創意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2009年

學科建設

北京大學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綜合性大學,誕生了中國高校中最早的數學、物理、化學、地質、心理、力學、計算機、微電子、核物理、農學、醫學、中文、歷史、哲學、考古、外語、政治、經濟、商學、新聞等學科。

據學校2014年7月官網顯示,北大共有5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263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5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點。有8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其中61個涵蓋在1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另有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此外,還有2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50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訊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天文學、測繪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新聞傳播學、生物醫學工程、中西醫結合、管理科學與工程、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生態學、統計學、軟體工程、護理學、藝術學理論等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52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訊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天文學、測繪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新聞傳播學、生物醫學工程、中西醫結合、管理科學與工程、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生態學、統計學、軟體工程、護理學、 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等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8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口腔醫學、藥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5個)

國民經濟學、基礎心理學、英語語言文學、印度語言文學、天體物理、固體地球物理學、構造地質學、通信與信息系統、核技術及套用、環境科學、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科學(腎病, 心血管病, 血液病)、兒科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外科學(骨外,泌尿外)、婦產科學、眼科學、腫瘤學、運動醫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企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圖書館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

亞非語言文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博士後流動站(39個)

校本部(33個):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核科學與技術、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社會學、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教育學、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測繪科學與技術、新聞傳播學、藝術學

醫學部(6個):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學

學科排名

2013年1月,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了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結果,在全部參評95個一級學科中,北大參評學科48個,排名第一的學科16個、排名前三的學科35個、排名前五的學科38個,以上數量均居全國高校第一。

國際影響

截至2013年11月,北大實現1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1%,其中進入ESI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千分之一的學科已經達到5個,分別是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物理學。北大的ESI論文總引用數在全球高校中列第129名,在大中華兩岸三地所有高校中名列第一。

2014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中,北京大學有21個學科進入全球前50名,其中化學列第15名,政治與國際關係列第21名,語言學、現代語言學均列第22名,材料科學排第28名、哲學、數字、運籌學、會計與金融學四科皆排在第30名,物理學與天文學第32名,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第33名,環境科學第34名,電機與電子工程第36名,生物科學第37名,藥理學第38名,計算機與信息系統第35名。

師資力量

據學校2014年7月官網顯示,北京大學有北京大學有6441名專任教師,其中1701名教授,2037名副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67人(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含雙聘)、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文科資深教授)22人,147名“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5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4人入選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千人計畫),43人入選青年千人計畫, 168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教學名師16人,教育部創新團隊34個。

中國科學院院士
數學物理學部
姜伯駒 張恭慶 陳佳洱 甘子釗 文蘭 楊應昌
丁偉岳 陳建生 田剛 趙光達 徐至展 李政道
蘇肇冰 張煥喬 解思深 王詩宬 賀賢土 霍裕平
周又元 王恩哥 鄂維南 陳十一 歐陽頎
化學部
唐有祺 徐光憲 黎樂民 劉元方 周其鳳 王夔
張禮和 黃春輝 高 松 吳雲東 劉忠范 嚴純華
地學部
趙柏林 塗傳詒 陳運泰 童慶禧 馬宗晉 葉大年
張彌曼 秦大河 陶 澍 張培震
信息技術科學部
楊芙清 王陽元 秦國剛 黃琳 李啟虎 陸汝鈐
梅 宏 包為民 龔旗煌
技術科學部
葉恆強 方岱寧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翟中和 韓濟生 韓啟德 許智宏 朱作言 方精雲
童坦君 趙進東 蔣有緒 尚永豐 朱玉賢 程和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陸道培 唐孝炎 郭應祿 沈漁邨 莊輝 何新貴
王隴德 高 文 俞夢孫 馬永生
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姜伯駒 張恭慶 許智宏 朱作言 陳佳洱 陳運泰
蘇肇冰 林毅夫 文蘭 韓啟德 徐至展 解思深
塗傳詒 方精雲 王恩哥 趙進東 嚴純華 高松
梅宏 朱玉賢

學校排名

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

北大是近年來國內、國外各類大學排行榜中獲得第一最多的大陸高

校。

2015年中國校友會大學排名中,北大蟬聯中國第1位。

2015年武書連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北大蟬聯中國第1位。

2015年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公布的大學排行榜中,北大蟬聯中國高校第1位。

2015年美國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39位,列中國大陸乃至大中華地區高校第1位。

2014-201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北京大學位列全球第48位,蟬聯中國內地高校第1。

2014年英國QS大學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57位。

文化傳統

北大精神

北大精神是北大校園文化的本質和核心,百年來,北大精神一代代傳承,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北大人承擔著不同的歷史使命,但始終本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從五四運動開始,北大人就一直有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生活的傳統。北大的歷史是不斷革新的歷史,北大是在新與舊的鬥爭中、在不斷求得自我革新中發展起來的,這使北大產生了許多重要人物和思想,成為百年名校。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學術積澱是北大校園文化的基礎。在北大的校園裡,老師是一盞盞明燈,是他們為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學子鑄造鐵打的營盤,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人才;學生是北大的主人,各地精英在北大的空氣中自由呼吸、展翅翱翔,他們突破創新、碰撞出絢爛的思想火花,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北大校園文化生活;北大精神是神奇的,它使老師和學生在這裡自由快樂地交流、暢快淋漓地討論,更使他們在這裡水乳交融、共同進步。

政治文化

溫家寶總理與北大情緣溫家寶總理與北大情緣

北京大學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源地、中國最

早的馬克思主義民主科學思想的源頭之一,以及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根據地之一,北大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

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北大一直與中華民族的崛起奮進同呼吸、共命運。改革開放以來,從1981年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1984年國慶35周年道出“小平您好”的由衷呼喚、到1997年初發出“再道一聲小平您好”的深情呼喚,北大人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弘揚著時代的主旋律。宣傳部、團委、學生會、研究生會、工會等積極開展各類政治文化活動,更加完善了從學校、團委到基層、班級、支部立體的綜合學習活動。

學術傳統

學術是北大發展的根本動力和力量源泉,也是北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學百餘年來成長了中國幾代最優秀的學者。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莊嚴無畏獨立思想,這一切又與先天下的嚴峻思想、剛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銳的抗爭精神相結合,構成了一種特殊的精神魅力。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傳統在北大薪火相傳,構成一種恆遠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學與民主”早已成為這聖地不朽的靈魂。在北大學會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感受更多的卻是北大對一個人人格的薰陶,從這裡走出的代代驕子無不都具備“北大”特有的精神氣質。

社團活動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北大社團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北大所成就的碩果,它的興盛始於1916年,當時由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

從1986年起,北大杯足球賽開賽。隨後“新生杯”、“碩士杯”足、籃、排球賽也先後崛起,這些活動不但增強了學生的體魄和團隊精神,也增強了北大的凝聚力。北大的“十佳”比賽內容豐富,有校園十佳歌手大賽、十佳主持人大賽、十佳演講比賽、十佳教師評選、十佳社團評選、十佳菜餚評選等等。十佳主持人大賽不僅精彩、引起校內外廣泛關注,更向央視、鳳凰衛視等全國性重要媒體輸送了許多人才。十佳歌手比賽已經是北大一年一度參與人數眾多、比賽形式常變常新、最具時代氣息和最為活躍的一個文藝賽事,在十佳歌手比賽的舞台上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校園明星。

北大社團中的部分社團的影響已經超出了北大,如山鷹社、愛心社等,他們所從事的活動常常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山鷹社”成立於1989年,社員先後登上了念青唐古拉、各拉丹東、玉珠峰、桑丹康桑、雪寶頂、克孜色勒、瑪卿崗日、卓奧友、博格達等十幾座山峰,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學校標誌

校訓

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

北京大學並無校訓。“勤奮、嚴謹、求實、創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愛國、進步、民主、科

學”、“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都不是北京大學的校訓。

校徽

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

“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於,要“以人為本”;校徽的象徵意義在於,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2007年6月6日,北京大學正式頒布實施《北京大學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辦法》,作為“根本大法”系統管理和維護北京大學的視覺形象。

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學正式發布《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手冊》,並推出修改後的北大校徽標識,在魯迅先生設計校徽圖案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標誌形似瓦當,兼有篆刻風韻,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

北大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紅色為標準色,並將其命名為“北大紅”。

北京大學校徽突出一個辦學理念,即大學要“以人為本”。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也有人說,上面的是學生,下面的是老師,教師就是要甘為人梯;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於藍勝於藍。原北大校長許智宏說,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

北京大學校徽的主管部門為北京大學標識管理辦公室。

校歌

北大1952年校歌《燕園情》作於1952年北大遷入燕園之後。歌詞先對五四先哲的夙求和西南聯大的顛沛作了回顧,然後抒寫今日學子的讀書報國之志。

1916年校歌 (時任校長 蔡元培 ,吳梅作詞) 1918年校歌 (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吳梅作詞) 1952年校歌,現為北大代校歌,《 燕園情 》(周保平詞,孟衛東曲)
景山門啟嬗幃成, 均又新,弦誦一堂春。 破朝昏,雞鳴風雨相親。 數分科,有東西秘文; 論同堂,盡南北儒診。 珍重讀書身,莫白了青青雙鬢。 男兒自有真,誰不是良時豪俊, 待培養出,文章氣節少年人。 械朴樂英才,試語同儕, 追想遜清時創立此堂齋。 景山麗日開,舊家主第門程改。 春明起講台,春風盡異才, 滄海動風雷,弦誦無妨礙。 到如今費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時幸遇先生蔡。 從頭細揣算,匆匆歲月,已是廿年來。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 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憶昔長別,陽關千疊, 狂歌曾竟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約。 我們來自江南塞北,情繫著城鎮鄉野; 我們走向海角天涯,指點著三山五嶽。 我們今天東風桃李,用青春完成作業; 我們明天巨木成林,讓中華震驚世界。 燕園情,千千結,問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朱善璐 校長: 林建華
常務副書記: 張彥 常務副校長: 吳志攀柯楊
黨委副書記: 於鴻君、敖英芳、葉靜漪 副校長: 王傑、李岩松、高松、陳十一、王仰麟
紀委書記: 於鴻君(兼) 秘書長: 楊開忠
總會計師: 閆敏
校長助理: 李曉明、張寶嶺、鄧婭、程旭、黃桂田、馬化祥、孫麗、陳寶劍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孫家鼐(1898.07—1900.00) 蔡元培(1916.12—1927.08)
許景澄,(1899,07—1900,07) 蔣夢麟,(1930,12—1945,09)
張百熙,(1902,01—1904,02) 胡適,(1945,09—1948,12)
張亨嘉,(1904,02—1906,02) 湯用彤,(1949,05—1951,09)
李家駒,(1906,02—1907,07) 馬寅初,(1951,06—1960,03)
朱益藩,(1907,07—1907,12) 陸平,(1960,03—1966,06)
劉廷琛,(1907,12—1910,09) 周培源,(1978,07—1981,03)
柯劭愍,(1910,09—1911,11) 張龍翔,(1981,05—1984,03)
勞乃宣,(1911,11—1912,02) 丁石孫,(1984,03—1989,08)
嚴復,(1912,02—1912,10) 吳樹青,(1989,08—1996,08)
何燏時,(1912,12—1913,11) 陳佳洱,(1996,08—1999,11)
胡仁源,(1913,11—1916,12) 許智宏,(1999,11—2008,11)
周其鳳,(2008,11—2013,03)

歷任書記

江隆基(1957.10—1958.09)
陸平,(1957,10—1966,06)
周林,(1977,09—1979,12)
韓天石,(1979,12—1982,09)
王學珍,(1984,03—1991,01)
汪家鏐,(1991,01—1994,07)
任彥申,(1994,07—2000,03)
王德炳,(2000,04—2002,04)
閔維方,(2002,04—2011,08)

校園環境

北京大學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校園占地總面積約7000畝,分為燕園校區、醫學部校區、昌平校區 、大興校區、無錫校區和深圳研究生院校區6個部分,其中燕園校區是北京大學本部,占地面積1.95平方公里(合2925畝)。昌平校區占地面積550多畝。大興校區為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所在地,占地面積約550畝。北京大學無錫校區同樣為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所在地,2008年投入使用,位於無錫市濱湖區大學城,占地面積500多畝。北京大學醫學部位於學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區學院路,占地面積約990畝。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南國燕園)占地面積82.87萬平方米(合1243畝),是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為主的高等教育機構。

北大校園分為校本部、醫學部 、昌平校區、大興校區、無錫校區和深圳研究生院6個部分,本部又稱燕園,包括淑春園、勺園、朗潤園、鏡春園、鳴鶴園、蔚秀園、暢春園、承澤園等,在明清兩代是著名的皇家園林,數百年來,其基本格局與神韻依然存在。校園北與圓明園毗鄰、西與頤和園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這一難得的歷史遺產,建設了風景如畫的校園環境,使之既有皇家園林的宏偉氣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麗特色。這裡不僅有亭台樓閣等古典建築,而且山環水抱,湖泊相連,堤島穿插,風景宜人;校園內古木參天,綠樹成蔭,四季常青,鳥語花香,園林景色步移景異。美麗的湖光塔影伴隨著大師的背影,這正是燕園中最美的圖畫。著名的“一塔湖圖”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

知名校友

截至2008年,北大校友中已有吳文俊、王選、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征鎰、徐光憲、王忠誠等八人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全國共14人),12人成為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勛(全國共23人),近1000人當選院士,北大的畢業生和教師為中國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工程技術及國防事業、文化事業的發展做了奠基性和開拓性的貢獻。

以下只列出部分知名校友,更多校友查看參考資料。

政界 李克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 冷溶 中國社科院常務副院長
李大釗 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 李肇星 中國前外交部長
陳獨秀 五四運動總司令 李源潮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
胡春華 中央政治局 委員、廣東省委書記 趙樂際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
任建新 前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書記 胡啟立 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
穆拉圖·特肖梅 衣索比亞總統
文藝 馮友蘭 著名哲學家 羅常培 語言學家、語言教育家。
徐志摩 現代詩人、散文家。 顧頡剛 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
茅盾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 傅斯年 歷史學家、學術領導人
朱自清 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 范文瀾 歷史學家
姚從吾 中國歷史學家 冼星海 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
俞平伯 現代詩人、作家、紅學家 卞之琳 詩人、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傳媒教育 撒貝寧 中央電視台著名當家主持人 李思思 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
張泉靈 央視著名主持人 俞敏洪 新東方學校創始人
王利芬 優米網創始人
工商 李彥宏 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黃怒波 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
科學 李政道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裴文中 史前考古學、古生物學家
鄧稼先 科學家、中國 “兩彈” 元勛 黃汲清 大地構造學 家、地層古生物學家
楊振寧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劉東生 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三強 核物理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煦 華裔科學家
于敏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田剛 數學家,全國政協常委
郭永懷 力學家、套用數學家 謝曉亮 哈佛大學 的 終身教授
朱光亞 中國核科學主要開拓者之一 侯朝煥 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光召 “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獲得者 余同希 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唐敖慶 理論化學家姿育家 金亞秋 中國科學院院士
白春禮 中國科學院院士、院長

學校榮譽

國內

王選院士王選院士

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王選院士(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計算數學專業)和物理系45屆碩士黃昆院士獲得200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西南聯大地質系42屆校友劉東生院士獲200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西南聯大40屆校友葉篤正院士獲得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光憲院士和北京大學醫學院50屆校友王忠誠院士獲得2008年國家最高技術獎,加上2000年獲獎得吳文俊院士(1951-1952年任教於北京大學),2007年獲獎的吳征鎰院士(1940-1942年入西南聯合大學理科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師從西南聯合大學生物系主任張景鉞教授(北京大學教授))至今為止北大校友共8次榮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全部共十四位)。

北大地質地理系69屆校友、西北大學舒德乾教授與另外兩位合作者分享200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在2001-2005年中僅授予兩項。

北大技術物理系85屆校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宗保寧領銜獲得2005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在2001-2005年中僅授予三項。

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光憲院士榮獲2005年度何梁何利科技成就獎,為北大繼徐光憲院士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全國高校僅6位)。北大化學系45屆校友鄒承魯院士和吳征鎰院士(曾在西南聯大任教)榮獲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迄今為止的23位成就獎(01-05年間僅4項)得主中有北大校友12位。

北大數學科學學院段學復、物理學院陳佳洱、甘子釗、楊應昌、趙柏林、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滂、黃春輝、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塗傳詒、信息科學學院王陽元、醫學部馮傳漢等十位教授在2001-2005年間獲得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迄今為止北大共37位教授獲此殊榮,在全國高校中遙遙領先。同期,魏寶文(物理系57屆)、李澤椿(地球物理系65屆研究生)、楊起(地質系46屆碩士)、顧方舟(醫學院50屆)、張仁和(物理系58屆)、冼鼎昌(技術物理系56屆)、王世績(技術物理系56屆)、惠永正(化學系62屆)、丁一匯(地球物理系63屆)、戴汝為(數學力學系55屆)、王乃彥(技術物理系56屆)、熊大閏(地球物理系62屆)、肖序常(地質系52屆)、吳德昌(化學系49屆)、曹學義(醫學部預防醫學系畢業)、鍾南山(醫學部醫療系60屆)、程耿東(數力系64屆)、楊國楨(物理系62屆)、張煥喬(物理系56屆)、陳慶雲(化學系52屆)、白春禮(化學系78屆)、許志琴(地質地理系64屆)、唐希燦(生物系57屆)、劉應明(數學力學系63屆)、夏建白(物理系65屆研究生)、杜慶華(原北大教師,1952年調出北大)等26位校友也獲得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鍾南山鍾南山

北大校友朱建士(數力系58屆)獲得2002年第四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校友范滇元(62屆)、鍾南山(醫學部醫療系60屆)獲得2004年第五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管理、承辦,是中國工程科技界的最高獎。此前,北大校友張宗祜(地質系48屆)、王壽雲(數力系60屆)、金國藩(工學院50屆)曾榮膺此獎。

北大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姜伯駒院士(數學力學系57屆)獲得2002年第五屆華羅庚數學獎。北大校友姜禮尚教授(數學力學系57屆)獲2005年第七屆華羅庚數學獎。華羅庚數學獎是中國數學會與湖南教育出版社聯合主辦的為了紀念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而設立的獎項,用以獎勵並鼓勵對中國數學事業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數學家。該獎自1992年以來的獲獎數學家中,北大人有五位,位居各高校之冠。

北大校友、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鞏馥洲研究員(1995年至1997年在數學科學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和段海豹研究員(1987年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分獲2003年第九屆和2005年第十屆“陳省身數學獎”。該獎旨在獎勵在數學領域作出突出成果的中國中青年數學家。自1986年以來,在獲得該獎20位中青年數學家中,有北大校友8人,位居各高校之冠。

北大計算數學專業84屆校友、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講座教授湯濤獲2003年度“馮康科學計算獎”。1995年設立的馮康科學計算獎旨在獎勵科學計算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海內外中國青年數學家。該獎每兩年頒獎一次,獎金15,000元。自設立以來的11位獲獎者中,有北大校友5位,居全國高校首位。

北大物理學院馬伯強教授(物理系89屆博士)獲得2002-2003年度周培源物理獎。北大校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物理系65屆)、王恩哥(物理系90屆博士)分別獲得2000-2001、2004-2005年度周培源物理學獎。該獎項至今的六位獲獎者中五位是北大畢業生。該校工學院黃永念教授(數力系63屆、66屆研究生)獲得2002年第三屆周培源力學獎,為該獎的第三位獲獎者。周培源物理獎和力學獎由周培源基金會設立,每兩年評選一次,一般每次評選一人或一個項目。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秦國剛教授獲得2000-2001年葉企孫物理獎,龔旗煌教授獲得2004-2005年饒毓泰物理獎,北大校友水永安(物理系53屆)獲得2000~2001年饒毓泰物理獎。

王鼎盛(物理系52屆)獲得2000-2001年葉企孫物理獎,馬中騏(物理系64屆研究生)獲得2004-2004年王淦昌物理獎。中國物理學會胡剛復、饒毓泰、葉企孫、吳有訓、王淦昌物理獎在2001-2005期間供授獎三次,授予14項。

席振峰席振峰

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席振峰教授獲2003-2004年度“中國化學會-巴斯夫青年知識創新獎”和2004年中國金屬有機化學領域的最高獎--中國化學會第一屆“黃耀增金屬有機化學獎”。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學院何國琦和鄭亞東教授分別獲得2001年、2005年第七次、第九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教師獎”。北大校友葉連俊、楊起、石耀林院士分別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榮譽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是中國地質學領域的最高獎,其中榮譽獎在三次授獎中只授予了8人。

北京大學王勁松博士榮獲2005年度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專門獎勵在大氣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空間探測學和空間物理學領域從事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和開發研究中做出貢獻的45歲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北大計算機研究所湯幟研究員榮獲首屆“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特等獎,同時授予“當代發明家”榮譽稱號。“發明創業獎”由國家科技部批准,中國發明協會設立,是首個為發明家設立的國家最高獎項,也是現在國家獎勵辦批准的惟一一個獎項。共10人獲得特等獎。

北大外國語學院教授黃燎宇和已故田德望教授分別獲得2005年第三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魯迅文學獎是國家級文學獎,黃燎宇教授(北京大學學士、碩士、博士)也是第八位獲得魯迅文學獎的該校畢業生。

北大校友劉國光(1946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經濟系)獲得2005年度首屆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中國經濟學獎是由中國總量經濟學會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共同發起設立的,旨在獎勵在經濟理論、政策及研究方法等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中國學者。首屆中國經濟學獎側重於評選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把經濟學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國家發展與改革開放政策制定中做出傑出貢獻的經濟學家。

北大法學院教授張守文、陳瑞華先後入選2002、2004年度兩屆中國十大中青年傑出法學家,同時當選的還包括呂忠梅(84屆)、袁曙宏(法學博士)、蔡定劍(法學博士)、景漢朝(96屆法學碩士)、馬懷德(法律系88屆)、莫紀宏(法律系86屆)等六位校友。至此,在歷屆十大青年法學家評選中,已有12位校友獲此稱號。

國際

侯仁之院士侯仁之院士

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院士2001年獲得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大獎——“研究與探險委員會主席獎”。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金鼎漢(55屆東語系)2001年獲得印度總統納拉亞南親自頒發的代表印地語研究最高成就的獎項——喬治·格里森獎。金鼎漢教授還曾於1993年獲印度總統夏爾瑪頒發的世界印地語榮譽獎,印度中央印地語研究院稱讚他為當今世界印地語研究界最有影響的學者之一。

北大醫學院50屆校友、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王忠誠院士獲得2001年“第十二屆世界神經外科聯合學術會議”授予的“最高榮譽獎章”,這是世界神經外科最高獎,他是迄今中國惟一獲此殊榮的神經外科醫生。

北大化學系78屆校友、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白春禮院士獲得國際化學工業協會總部授予的2001年度“國際獎章”,以表彰他在納米科學領域的傑出貢獻和為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所發揮的領袖作用。白春禮院士是繼中國化學家侯德榜1943年獲該學會“榮譽會員”後第二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

北大校友劉東生院士(地質系42屆)獲2002年度“泰勒環境”(TaylerEnmvironmentalPrize),獲頒金制獎牌和20萬美元獎金。“泰勒環境獎”是環境科學領域的最高獎,有“環境科學的諾貝爾獎”之稱。

北大校友李暘博士(經濟學院90屆)獲歐盟經濟學進步獎,表彰其在總量經濟學方面的成就;該獎是歐盟十七國共同設立的有關巨觀經濟政策研究的大獎。

北京大學人類學蔡華教授被法國科學院授予2002年度“法語國家大獎”金獎,以表彰他在人類學領域的傑出成就。“法語國家大獎”是由法國、加拿大、摩洛哥等法語國家共同設立的一個獎項,表彰在學術上做出突出貢獻的用法語作為工作語言的學者。蔡華教授是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人。

北大景觀設計學研究院俞孔堅教授主持設計的作品中山岐江公園獲得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2002年度頒發的全美景觀設計年度最高獎:設計榮譽獎(DesignHonorAward),2003年中國建築藝術獎的公共環境類城市環境藝術優秀獎,2004年由全國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和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聯合頒發的“中國現代優秀民族建築綜合金獎”。

學校排名

2016年4月20日,自然出版集團首次發布2016自然指數排行榜(NatureIndex2016Tables),展示了最近四年的各年度指數,北京大學是在中國位居第一的大學(全球第11位)。
2016年5月4日,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公布2016年世界大學聲譽排行榜,北京大學排第21位。
2016年6月18日,國內新銳人工智慧公司iPIN發布了2016大學畢業生薪酬排行榜,北京大學排名第6。
2016年6月21日,武書連2016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出爐,北京大學排名第3。
2016年6月21日,武書連2016中國大學社會科學排名公布,北京大學排名第1。
2016年6月21日,武書連2016中國大學理學排名出爐,北京大學排名第1。
2016年06月27日,2016中國大學教師水平排行榜100強,北京大學排名第2。
2016年7月20日,2016年QS金磚排行榜發布,北京大學排名第2。

世界大學排名

2015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 39
2013-2014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術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45
2013-2014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46
2015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術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48
2015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57
2013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151-200

學校動態

五四運動95周年,習近平北大考察調研

習近平考察北大習近平考察北大

2014年是五四運動95周年,北京大學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習近平近年來多次來這裡考察調研。

上午9時,習近平在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校長王恩哥陪同下,首先來到北京大學人文學苑,觀看人文社科成果展。展覽展示了北京大學文學、歷史、哲學、考古學科取得的重要學術成就和北大圖書館館藏重要文獻,包括《共產黨宣言》多種譯本。習近平向馬克垚教授、袁行霈教授等詳細了解人文社科學科發展情況,對北京大學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取得的成果給予肯定。

北大“校長實名推薦制”

2014年1月12日,北京大學開始公示2014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候選人名單,山東省24所高中的27名優秀學生上榜。如順利通過公示,這些候選人高考時可享受最高降至當地一本線錄取的優惠。記者注意到,與往年相比,2014年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名單中首次出現了農村生源。其中一名為廣饒一中校長高欣華推薦的牛偉強;儘管與其他人相比,牛偉強的簡歷並不豐富,但廣饒一中校長高欣華的推薦詞讓人為這個農村學生動容。另一名為莘縣實驗高中校長呂丁學推薦的於國帥;他的數學、物理成績尤其突出,2012年獲全國中學生數理化能力展示一等獎;2013年獲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他思維開闊具有創新意識,所設計的‘多功能臂力器’獲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出身農村,能夠有機會參加多項賽事並獲獎,也足以說明這個農村學生不一般。

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北京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13年11月11日晚,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北京大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美麗的北大未名湖畔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強衛,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出席簽約儀式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鹿心社出席簽約儀式。副省長朱虹與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劉偉代表雙方共同簽署《江西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學戰略合作協定書》。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張彥主持簽約儀式,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楊、黨委副書記敖英芳、葉靜漪及副校長李岩松、高松等出席儀式。

北京大學考古發現:中國的牛馴化起於一萬年前

2013年11月13日,北京大學科研團隊證實中國的東北地區可能是牛馴化中心之一,將中國的牛的馴化歷史提早到一萬年。此研究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吳小紅教授和物理學院劉克新教授帶領的北京大學加速器質譜碳十四年代研究團隊研究發現,發表在2013年11月8日的《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

學校校慶

2016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學118周年校慶日。上午北大山鷹社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宣布,於2018年5月,即北大120周年校慶之際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這也是北京大學學生首次攀登珠穆朗瑪。

特色專業

中國語言文學

是全國中文學科中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總體實力最強的系。本科現階段設4個專業:中國文學、漢語語言學、古典文獻學、套用語言學(中文信息處理)。這裡也是北大文科院系中教授和博士生導師數量最多的院系,平均5個本科生就能擁有一位專業導師。中文系目前是按全系大專業招生,前兩年不分專業,統一組織同學系統學習。第四學期開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志趣報名選擇專業。

光華管理學院

光華管理學院

作為北京大學專門從事工商管理研究和教育的商學院,光華管理學院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獨立的學術思想和濃厚的學術氛圍。為了體現交叉學科的特點,學院多年堅持文理兼收的原則,每年都有約五分之一的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進入光華管理學院。

經濟學

現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財政學、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等六個本科專業,經濟學院也是極為國際性、開放性的學院,國際交流十分廣泛,置身於此,可以放眼世界,胸懷天下。

新聞與傳播學

北京大學是“中國新聞學和新聞教育之搖籃”。早在1918年北大就開設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門新聞學課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團體,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新聞學著作,創辦了中國第一份新聞學期刊,為中國新聞學研究和新聞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建國後,北大兩度在全國率先開辦新聞專業,畢業生大都成為我國新聞教育和新聞戰線的骨幹力量。

法學

法學院是中國近現代法學高等教育的發源地。學院學科齊全、名師雲集,開展的法學教育涵蓋法學本科、智慧財產權第二學士學位、法學碩士、法律碩士、法學博士等多個層面,擁有多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998年,本著“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辦學方針,法學院率先取消了法學本科教育的專業劃分,只設立法學專業,本科學制為4年。學生在4年內修滿最低140分並完成實習和學士學位論文後,準予畢業,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開設專業

重點專業

省部重點(4個)

  • 世界史
  • 地理科學
  • 地理信息科學
  • 地球物理學


國家重點(26個)

  • 生物技術
  • 漢語言文學
  • 漢語言
  • 古典文獻學
  • 歷史學
  • 哲學
  • 英語
  • 經濟學
  • 新聞學
  • 廣告學
  • 法學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社會學
  • 社會工作
  • 圖書館學
  • 生物科學
  • 化學
  • 地質學
  • 環境工程
  • 工程力學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物理學
  • 大氣科學
  • 核工程與核技術
  • 口腔醫學
  • 數學與套用數學











國家品牌(13個)

  • 考古學
  • 西班牙語
  • 阿拉伯語
  • 印地語
  • 泰語
  • 金融學
  • 保險學
  • 國際政治
  • 城市管理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 預防醫學
  • 軟體工程





本科專業

藝術學(1個)

  • 廣播電視編導


理學 (2個)

  • 天文學
  • 數學與套用數學


法學(1個)

  • 法學


工學(2個)

  • 環境科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經濟學(1個)

  • 經濟學類


歷史學 (1個)

  • 考古學


歷史學(1個)

  • 歷史學類


法學 (2個)

  • 社會學
  • 國際政治


文學 (10個)

  • 緬甸語
  • 印地語
  • 朝鮮語
  • 日語
  • 阿拉伯語
  • 西班牙語
  • 法語
  • 德語
  • 俄語
  • 英語





哲學(1個)

  • 哲學類


其它(2個)

  • 理科試驗班類
  • 文科試驗班類


管理學(3個)

  • 公共管理類
  • 工商管理類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理學(6個)

  • 心理學
  • 生物科學
  • 化學類
  • 物理學
  • 物理學類
  • 數學類




文學(2個)

  • 新聞傳播學類
  • 中國語言文學類

錄取分數線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錄取批次
2015 - 680 500 一批
2014 - 680 - 一批
2013 700 679 658 一批
2012 684 671 668 一批
2011 699 680 672 一批
2010 689 668 664 一批
2010 667 657 647 提前批
2009 689 673 640 一批
2009 666 661 656 提前批
2008 692 670 663 一批
2008 654 650 646 提前批
2007 684 667 650 一批
2007 661 655 649 提前批
2006 677 650 623 一批
2006 650 641 632 提前批
2005 - - - 一批
各專業設定及分數線
具體專業 平均分 最高分 錄取批次
生物科學 640 646 第一批
環境科學 632 632 第一批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633 633 第一批

撤銷授權

2016年3月25日,教育部下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下達2014年學位授權點專項評估結果及處理意見的通知》,通知規定,評估結果為“不合格”的學位授權點,自發文之日起撤銷學位授權;評估結果為“限期整改”的學位授權點,即日起要進行為期2年的整改。北京大學的資產評估碩士、出版碩士、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在名單之列

爭議事件

2016年1月,“北京大學培訓網”“北京大學研修班”“北京大學高層培訓中心”……這些網站統統與北京大學無關。北京大學通過官網曝光84個假冒的“北大網站”,稱這些網站與北京大學並無合作關係。這些網站中文名字大多含有“北京大學”四個字,比如“北京大學培訓網”“北京大學研修班”“北京大學高層培訓中心”“北京大學繼續教育”“北京大學EMBA總裁班”等,其主要業務為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這些假冒網站為了提高相似度,也在網址中加入“pku(北大英文縮寫)”字樣,例如“pku.ceopx.cn”“pkuclass.com”等。實際上,北大校內各院系、單位的官網一般以“pku.edu.cn”為後綴。

體育賽事

2016年6月14日,第18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在廈門集美大學誠毅學院落幕,女籃決賽中,北京大學以56:65被北京師範大學擊敗。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排行榜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排行榜。

學校分類導航

學校是有計畫、有組織地進行系統的教育的組織機構。
職業學校藝術學校特殊學校電影學校
音樂學校武術學校軍事院校體育學校

教育分類導航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類型有正規教育、成人教育、技術教育、特殊教育、終身教育等。
教育網站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各國教育
招生高等教育遠程教育成人教育

2009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

人民網上海2009年6月16日電 近日出版的《新世紀周刊》推出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前十位中,有6所地處長三角的大學,而上海交通大學則繼2008年之後再居排行榜首位。“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根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他們所在學校做出的評價形成,2009年是第四次發布。其指標包括生活滿意度、學習滿意度、就業收入滿意度、大學消費滿意度等。編制者表示,學生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消費者,由他們結合切身感受來評價自己的母校,也許更為權威,對選擇學校和專業的考生更有參考價值。

2009中國一流大學名單

由武書連領銜的《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在《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誌發表了2009年度中國一流大學。課題組提出的2009中國一流大學的標準是:“在中國大學評價中,入選研究1型大學。或者獲得工學前6名,理學、醫學、管理學、文學前3名,經濟學、農學、法學前2名,歷史學、教育學、哲學第1名的研究型大學(需進入中國大學前30名)” 。按照以上標準,2009年中國有15所大學入選中國一流大學。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一)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天津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東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吉林大學
中南大學
武漢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同濟大學
四川大學
北京大學
山東大學
重慶大學
南京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湖南大學
東北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江南大學
燕山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廈門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江蘇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蘇州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蘭州大學
南昌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長安大學
暨南大學
西北大學
河北大學
寧波大學
揚州大學
廣西大學
華僑大學
湘潭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深圳大學
安徽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瀋陽工業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西南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廈門大學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山東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西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蘇州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山西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雲南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同濟大學
中南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湖南大學
上海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北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揚州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暨南大學
曲阜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大學
遼寧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汕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聊城大學
重慶大學
新疆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徐州師範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安徽大學
溫州大學
天津大學
內蒙古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寧波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黑龍江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遼寧大學

2009中國大學文學100強

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等4個學科類,共有66個本科專業。
北京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大學
復旦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四川大學
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暨南大學
中山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南開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蘇州大學廈門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南大學
上海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河南大學
吉林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上海音樂學院
東北師範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上海戲劇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東南大學
徐州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中南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四川外語學院
西北師範大學
中央美術學院
安徽大學
蘭州大學
湖南大學
河北大學
內蒙古大學
揚州大學
山西大學
中國音樂學院
南昌大學
鄭州大學
湘潭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青島大學
西北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杭州師範大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
汕頭大學
寧波大學
同濟大學
廣州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南京藝術學院
曲阜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遼寧師範大學
新疆大學
山西師範大學
聊城大學
溫州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武漢音樂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
寧夏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中央戲劇學院
天津外國語學院

2009中國大學醫學50強

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口腔醫學、中醫學、法醫學、護理學、藥學等8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2009中國大學哲學20強

哲學只有哲學1個學科類,3個本科專業。

2010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

名稱學校名稱所在地富豪人數最富有的校友(2009年財富)
1北京大學北京63百度:李彥宏(180億)
2清華大學北京54嘉鑫控股:呂慧(90億)
3浙江大學浙江53美特斯邦威:周成建(185億)
4復旦大學上海38泛海建設:盧志強(300億)
5中國人民大學北京26太平洋建設:嚴介和(120億)
6上海交通大學北京19紅杉資本:沈南鵬(45億)
7中山大學廣東18明發集團:黃煥明(70億)
8南京大學江蘇16家世界:杜夏(68億)
9華南理工大學廣東15騰訊:張志東(70億)

10

浙江工業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浙江

湖北

湖北

黑龍江

12

12

12

12

騰龍集團:張志祥(180億)

銀億集團:熊續強(90億)

三金藥業:鄒節明(53億)

吉利集團:李書福(68億)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北京市高校一覽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科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方工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交學院|首都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聯合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中華女子學院|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首鋼工學院|北京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物資學院|北京警察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廣告學院|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北京錫華國際經貿職業學院|北京盛基藝術學校|北京培黎職業學院|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吉利大學|北京匯佳職業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工商管理專修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北大方正軟體技術學院|北大資源美術學院|北京人文大學|北京高等秘書學院|北京套用技術大學|中國防衛科技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信息大學|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北京財經專修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北京美國英語語言學院|中國管理軟體學院|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北大資源學院|現代管理大學|北京民族大學|北京市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北京市建設職工大學|北京市房地產職工大學|北京市汽車工業總公司職工大學|北京市西城經濟科學大學|北京市豐臺區職工大學|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北京教育學院|北京市東城區職工業餘大學|北京市總工會職工大學|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北京市崇文區職工大學|北京宣武紅旗業餘大學|北京市石景山區業餘大學|北京市朝陽區職工大學|北京市機械工業局職工大學|北京醫藥集團職工大學|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北京演藝專修學院|北京興華大學|北京新園明職業學院|網路銷售大學|朝陽二外|中北國際演藝學校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北京大學歷任校長

人物任期人物 任期
孫家鼐 (1898年7 月----- 1900年春) 許景澄 (1900年春----- 1900年8月)
張百熙 (1902年1月----- 1904年1月) 張亨嘉(1904年1月----- 1906年2月)
李家駒(1906年3月----- 1907年8月) 朱益藩 (1907年8月----- 1908年1月)
劉廷琛 (1908年1月----- 1911年12月) 柯劭愍(1910年12月----- 1911年12月)
勞乃宣(1911年12月----- 1912年2月) 嚴復(1912年2月----- 1912年10月)
章士釗 (1912年10月----- 1912年12月) 何燮侯(1912年12月----- 1913年11月)
胡仁源(1913年11月----- 1916年12月) 蔡元培(1916年12月----- 1927年7月)
劉哲 (1927年8月----- 1928年6月) 李煜嬴 (1928年6月----- 1929年1月)
陳大齊 (1929年1月----- 1929年8月) 蔡元培(1929年9月----- 1930年12月)
蔣夢麟(1930年12 月----- 1945年10)胡適 (1945年10月----- 1948年12月)
湯用彤 (1949年5月----- 1951年9月) 馬寅初(1951年9月----- 1960年3月)
陸平 (1957年10月----- 1966年5月) 周培源(1978年7月----- 1981年3月)
張龍翔(1981年6 月----- 1984年3月) 丁石孫(1984年3月----- 1989年8月)
吳樹青(1989年8月----- 1996年8月) 陳佳洱(1996年7月----- 1999年11月)
許智宏 (1999年11月----- 2008年11月) 周其鳳(2008年11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