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基本信息

院士評選

國內人選

1、標準條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國國籍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專家),可被提名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必要時,可提前或延後進行。每次的增選院士名額,由中國工程院主席團討論決定。
2、評選細則
2.1院士候選人的提名途徑:
(1)中國工程院院院士可直接提名候選人。每次增選,每位院士提名候選人數不超過兩名;獲得不少於三位院士提名的候選人為有效。
(2)各有關工程科學技術研究、設計、建造、運行機構、學術團體、高等院校、企業等,可按規定程式並經過民主推薦和有關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遴選後,提名候選人。
對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的提名,按(1)進行。不受理本人申請院士候選人。
2.2院士候選人的評審和選舉
由各學部組織院士進行。選舉時,實行差額、無記名投票。參加投票的院士人數達到或超過本學部應投票院士人數的三分之二,選舉有效;獲得贊同票超過投票院士人數二分之一的候選人,按本學部應選名額依次當選,滿額為止。不選舉已故專家、學者為院士。
選舉結果經院主席團審議批准,書面向全體院士通報並正式公布。
2.3院士稱號的撤銷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三條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其公民具有雙重國籍的規定,院士加入外國國籍後,即為自動放棄院士稱號。
(2)當院士的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可依據以下程式撤銷其院士稱號,即:有不少於五位院士書面提議,或者經學部常委會、主席團提議,要求撤銷其院士稱號,經其所在學部常務委員會調查核實,進行審議後,由本學部全體院士投票表決;參加投票表決人數達到或超過本學部應投票院士人數的三分之二,贊同撤銷其院士稱號的票數達到或超過投票人數的三分之二時,可作出撤銷其院士稱號的決定。此項決定,經院主席團審查批准生效,並通報全體院士。
院士本人提出辭去院士稱號的辭呈,經院主席團會議審查認可後生效,並通報全體院士。
2.4院士的義務和權利
積極促進工程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套用,努力創新,不斷作出成績;提倡科學精神,維護科學道德,發揚優良學風,起表率作用;積極培養人才,推動工程科學技術隊伍建設;參加工程院及學部的活動,承擔工程院及學部組織的諮詢、評議任務,促進工程科學技術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對國家工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決策有建議權;對院士候選人和外籍院士候選人有提名權;在院士會議上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享受國家規定的有關待遇。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外籍人選

1、標準條件
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學技術水平和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做出貢獻或在促進我國工程科學技術界國際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國籍專家、學者,可被提名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以下簡稱外籍院士)。
2、評選細則
2.1外籍院士的提名、評審與選舉
外籍院士增選,與國內院士增選同期進行。外籍院士候選人,必須獲得不少於五位院士的提名。每次增選,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兩名候選人。外籍院士正式候選人,由院主席團經過討論並實行無記名投票確定。外籍院士由全體院士會議實行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參加投票的院士人數達到或超過應投票院士人數的三分之二,選舉有效;獲得贊同票達到或超過投票院士人數三分之二者當選。
2.2外籍院士的義務和權利
外籍院士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和本院工作有建議權;可應邀出席本院及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可獲得本院贈送的出版物。外籍院士不參加選舉活動。外籍院士如取得了中國國籍,可轉為本院院士,並享有同等義務、權利及有關待遇。

資深院士

資深院士: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資深院士繼續享有諮詢、評議和促進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等權利和義務;但不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

院士名單

全體院士名單(802人)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117人)
陳福田、陳懋章、丁榮軍、董春鵬、杜善義、段正澄範本堯樊會濤馮培德甘曉華、高金吉、顧國彪
關傑、關橋、郭東明、郭孔輝、胡正寰、黃崇祺、黃瑞松、黃先祥、蔣莊德、金東寒、樂嘉陵、李椿萱
李鶴林、李鴻志、李駿、李明、李培根、李釗、林忠欽、劉大響、劉連元、劉人懷、劉怡昕、劉永才
劉友梅、龍樂豪、盧秉恆、路甬祥、馬偉明、孟執中、潘健生、錢清泉、饒芳權、蘇哲子、譚建榮、唐長紅
王浚、汪順亭、王興治、王玉明、王哲榮、吳有生、徐德民、徐芑南、楊鳳田、楊華勇、楊紹卿、尹澤勇
尤政、於本水、曾廣商、張福澤、張金麟、張軍、張立同(女)、張彥仲、趙煦、鍾掘(女)、鍾群鵬、鍾志華
周濟、朱能鴻、朱英富
資深院士:
艾興、陳士櫓、陳一堅、陳予恕、崔國良、丁衡高、朵英賢、高伯龍、顧誦芬、管德、郭重慶、何友聲
黃文虎、黃旭華、梁晉才、林尚揚、林宗虎、柳百成、陸元九、閔桂榮、潘鏡芙、戚發軔、阮雪榆、
沈聞孫、沈志雲、石屏、宋文驄、孫敬良、唐任遠、塗銘旌、屠善澄、王永志、汪槱生、溫俊峰、謝友柏
徐濱士、徐志磊、楊士莪、臧克茂、張貴田、周勤之、朱英浩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14人)
賁德蔡、蔡鶴皋、蔡吉人、柴天佑、陳鯨、陳良惠、陳志傑、陳左寧(女)、戴浩、鄧中翰、丁文華、段寶岩
范滇元、方濱興、方家熊、費愛國、封錫盛、高潔、高文、龔惠興、宮先儀、龔知本、桂衛華、郭桂蓉
何新貴、何友、胡啟恆(女)、黃培康、姜景山、姜文漢、李伯虎、李德仁、李德毅、李國傑、李三立、
李天初、李同保、李幼平、梁駿吾、凌永順、劉玠、劉尚合、劉永坦、劉韻潔、盧錫城、呂躍廣、馬遠良
倪光南、牛憨笨、潘雲鶴、沈昌祥、蘇君紅、孫家廣、孫優賢、孫玉、孫忠良、王天然、王小謨、
韋鈺(女)、魏正耀、魏子卿、吳澄、鄔賀銓、鄔江興、吳曼青、吾守爾·斯拉木、許居衍、徐揚生、許祖彥
楊士中、楊小牛、葉尚福、葉聲華、於全、張廣軍、張光義、張明高、張乃通、張堯學、張鍾華、趙沁平
鄭南寧、周壽桓、周仲義、朱高峰、莊松林
資深院士:
陳敬熊、陳俊亮、何德全、胡光鎮、金國藩、金怡濂、李樂民、林祥棣、林永年、陸建勛、毛二可
潘君驊、宋健、童志鵬、汪成為、王任享、王越、王子才、吳佑壽、姚駿恩、葉銘漢、俞大光、張履謙
張錫祥、趙伊君、趙梓森、鐘山、周立偉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102人)
才鴻年、曹湘洪、陳丙珍(女)、陳景、陳立泉、陳祥寶、陳蘊博、丁傳賢、丁文江、付賢智、乾勇、高從堦
顧真安、何季麟、胡永康、黃伯雲、蹇錫高、姜德生、江東亮、金涌、李大東、李冠興、李龍土、李言榮
李元元、李仲平、劉炯天、歐陽平凱、錢旭紅、邱定蕃、邱冠周、桑鳳亭、沈德忠、沈寅初、舒興田
孫傳堯、譚天偉、屠海令、王國棟、王海舟、王靜康(女)、汪旭光、王一德、王澤山、王震西、魏可鎂
翁宇慶、武勝、吳以成、徐德龍、徐惠彬、徐匡迪、徐南平、薛群基、殷瑞鈺、袁晴棠(女)、袁渭康、張生勇
張文海、張興棟、張耀明、趙連城、趙振業、周光耀、周克崧、周廉、周玉、鄒競(女)、左鐵鏞
資深院士:
陳清如、崔昆、戴永年、傅恆志、關興亞、侯芙生、胡壯麒、柯偉、李東英、李恆德、李俊賢、李正邦
李正名、劉伯里、劉業翔、陸鍾武、毛炳權、閔恩澤、師昌緒、唐明述、王淀佐、汪燮卿、吳慰祖、徐承恩
徐更光、嚴東生、楊啟業、殷國茂、余永富、曾蘇民、張國成、張壽榮、朱永濬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107人)
安繼剛、陳清泉、蔡美峰、岑可法、陳念念、陳森玉、陳勇、陳毓川、杜祥琬、多吉、樊明武、范維澄
范維唐、古德生、顧金才、顧心懌、郭劍波、韓英鐸、何多慧、何繼善、胡思得、黃其勵、蔣洪德、金慶煥
康玉柱、雷清泉、李立浧、李曉紅、李陽、李焯芬、羅平亞、馬永生、歐陽曉平、潘自強、彭蘇萍、彭先覺
錢紹鈞、邱愛慈(女)、沈國榮、蘇萬華、蘇義腦、孫承緯、孫龍德、孫玉發、唐西生、湯中立、童曉光
萬元熙、王德民、王思敬、聞雪友、夏佳文、謝和平、謝克昌、徐大懋、徐銤、薛禹勝、楊奇遜、葉奇蓁
衣寶廉、於俊崇、余貽鑫、袁亮、袁士義、岳光溪、曾恆一、張鐵崗、張信威、張勇傳、張玉卓、趙文智
趙憲庚、鄭健超、鄭綿平、周邦新、周守為
資深院士:
常印佛、傅依備、韓大匡、洪伯潛、胡見義、李慶忠、梁維燕、劉寶琛、劉廣志、毛用澤、倪維斗、潘垣
裴榮富、彭士祿、錢皋韻、錢鳴高、喬登江、秦裕琨、邱中建、阮可強、沈忠厚、王仲奇、翁史烈、鮮學福
許紹燮、楊裕生、於潤滄、翟光明、趙文津、周世寧、周永茂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105人)
程泰寧、崔俊芝、崔愷、杜彥良、葛修潤、龔曉南、郭仁忠、何華武、何鏡堂、胡春宏、黃衛、江歡成
江億、雷志棟、李建成、梁文灝、廖振鵬、林元培、劉加平、劉經南、劉先林、呂志濤、馬國馨、馬洪琪
繆昌文、聶建國、鈕新強、歐進萍、錢七虎、秦順全、任南琪、沈祖炎、孫偉(女)、王超、王浩、王家耀
王景全、王夢恕、王瑞珠、王小東、吳中如、項海帆、肖緒文、謝禮立、謝世楞、許其鳳、楊秀敏、楊永斌
葉可明、張超然、張建雲、張傑、張錦秋(女)、張祖勛、鄭皆連、鄭守仁、鍾登華、周豐峻、周福霖、周緒紅
鄒德慈
資深院士:
曹楚生、陳厚群、陳吉余、陳肇元、戴復東、董石麟、范立礎、方秦漢、馮叔瑜、傅熹年、關肇鄴、韓其為
黃熙齡、李道增、李圭白、李玶、李猷嘉、梁應辰、劉建航、龍馭球、盧耀如、羅紹基、馬克儉、茆智
孟兆禎、寧津生、錢正英(女)、容柏生、沙慶林、沈世釗、施仲衡、譚靖夷、王光遠、魏敦山、文伏波
吳良鏞、曾慶元、趙國藩、鄭穎人、鄭哲敏、鍾訓正、周鏡、周君亮、朱伯芳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47人)
蔡道基、陳克復、丁德文、丁一匯、段寧、方國洪、郝吉明、侯保榮、侯立安、蔣士成、金翔龍、李澤椿
劉文清、孟偉、潘德爐、龐國芳、錢易(女)、瞿金平、曲久輝、石碧、宋君強、孫寶國、孫晉良、王如松
魏復盛、謝劍平、許健民、徐祥德、俞建勇、袁業立、張全興、張偲、張懿(女)、周國泰、周翔(女)
朱蓓(女)
資深院士:
陳聯壽、季國標、金鑒明、劉鴻亮、倫世儀、任陣海、湯鴻霄、唐孝炎(女)、王文興、姚穆、郁銘芳
農業學部
(74人)
陳煥春、陳劍平、陳溫福、陳學庚、程順和、戴景瑞、鄧秀新、方智遠、傅廷棟、蓋鈞鎰、官春雲、管華詩
康紹忠、雷霽霖、李德發、李堅、李佩成、李玉林、林浩然、劉興土、劉秀梵、劉旭、羅錫文、馬建章
麥康森、南志標、榮廷昭、石玉林、宋湛謙、孫九林、唐啟升、吳孔明、夏鹹柱、向仲懷、辛世文、旭日乾
徐洵(女)、顏龍安、尹偉倫、印遇龍、喻樹迅、于振文、張改平、張齊生、趙法箴、趙振東、朱英國、朱有勇
資深院士:
陳宗懋、范雲六(女)、馮宗煒、郭予元、侯鋒、蔣亦元、李文華、劉大鈞、劉守仁、劉筠、盧良恕、任繼周
山侖、沈國舫、石元春、束懷瑞、汪懋華、王明庥、吳明珠(女)、熊遠著、余松烈、袁隆平、曾士邁、張福綏
張子儀
醫藥衛生學部
(115人)
巴德年、曹雪濤、陳君石、陳賽娟(女)、陳香美(女)、陳亞珠(女)、陳肇隆、陳志南、程京、程書鈞、叢斌
戴尅戎、丁健、樊代明、范上達、付小兵、高潤霖、顧玉東、韓德民、韓雅玲(女)、郝希山、侯惠民、胡盛壽
胡之璧(女)、郎景和、李春岩、李大鵬、李蘭娟(女)、廖萬清、林東昕、劉昌孝、劉德培、劉耀、邱貴興
劉志紅(女)、阮長耿、桑國衛、沈倍奮(女)、沈祖堯、石學敏、王辰、王廣基、王紅陽(女)、王威琪
王學浩、王永炎、王正國、吳天一、吳以嶺、夏家輝、夏照帆(女)、項坤三、謝立信、徐建國、楊寶峰
楊勝利、姚新生、於金明、俞夢孫、袁國勇、曾溢滔、詹啟敏、張伯禮、張心湜、張運、鄭樹森、鍾南山
周宏灝、周良輔、莊輝
資深院士:
安靜嫻(女)、陳灝珠、陳洪鐸、陳冀勝、程莘農、程天民、池志強、葛寶豐、顧健人、郭應祿、洪濤、侯雲德
胡亞美(女)、黃志強、黎介壽、李載平、劉彤華(女)、劉玉清、陸道培、盧世璧、彭司勛、秦伯益、邱蔚六
沈家祥、沈漁邨(女)、盛志勇、孫燕、唐希燦、湯釗猷、王琳芳(女)、王振義、聞玉梅(女)、吳德昌、吳鹹中
肖碧蓮(女)、肖培根、於德泉、俞永新、張滌生、張金哲、趙鎧、甄永蘇、鍾世鎮、朱曉東
工程管理學部
(50人,其中27人為跨學部院士)
巴德年、陳清泉、曹耀峰、杜祥琬、傅志寰、郭桂蓉、何繼善、胡文瑞、黃維和、蔣士成、劉德培、劉玠
劉人懷、欒恩傑、錢七虎、饒芳權、沈榮駿、孫永福、王安、王基銘、王禮恆、王隴德、王玉普、徐匡迪
楊善林、葉可明、殷瑞鈺、袁晴棠(女)、趙曉哲、鄭靜晨、鄭南寧、周建平、朱高峰
資深院士:
程天民、郭重慶、金鑒明、李東英、李京文、劉源張、盧良恕、陸佑楣、羅紹基、汪應洛、王眾托、徐濱士
許慶瑞、徐壽波、翟光明、張壽榮、朱曉東
已故院士名單(158人)

序號 姓名 逝世日期 出生日期 所屬學部
1 戚元靖 1994.11.04 1929.04.29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2 樓之岑 1995.03.23 1920.01.28 醫藥衛生學部
3 江紹基 1995.05.16 1919.04.12 醫藥衛生學部
4 章基嘉 1995.10.05 1930.01.01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5 汪菊淵 1996.01.28 1913.04.11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6 顧懋祥 1996.05.21 1923.01.25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7 李光博 1996.07.20 1922.06.16 農業學部
8 林華 1997.03.11 1913.06.24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9 蔣新松 1997.03.30 1931.08.03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0 佘畯南 1998.07.29 1916.10.06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11 胡海濤 1998.10.31 1923.10.21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12 辛德惠 1999.05.27 1931.12.24 農業學部
13 黎鰲 1999.08.21 1917.05.04 醫藥衛生學部
14 戚穎敏 1999.09.28 1929.11.04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15 吳中偉 2000.02.04 1918.07.20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16 宋鴻釗 2000.02.17 1915.08.13 醫藥衛生學部
17 劉天泉 2000.03.28 1927.11.10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18 殷震 2000.07.18 1926.06.28 農業學部
19 陸孝彭 2000.10.16 1920.08.19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20 董建華 2001.01.26 1918.12.17 醫藥衛生學部
21 李紹珍 2001.03.14 1932.09.16 醫藥衛生學部
22 孫俊人 2001.06.19 1915.11.15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23 於文虎 2001.08.28 1941.12.10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24 姜泗長 2001.09.09 1913.09.15 醫藥衛生學部
25 張維 2001.10.04 1913.05.22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26 姚紹福 2001.11.17 1932.10.13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27 許國志 2001.12.15 1919.04.20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28 陳力為 2001.12.26 1917.08.30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29 李鶚鼎 2001.12.30 1918.03.15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30 張啟先 2002.05.25 1925.08.25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31 高鼎三 2002.06.13 1914.07.24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32 黃宗道 2002.11.22 1921.02.03 農業學部
33 林華寶 2003.01.01 1931.05.29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34 梁春廣 2003.05.27 1939.02.01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35 王三一 2003.08.05 1929.01.01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36 莫伯治 2003.09.30 1915.03.02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37 侯德原 2003.10.17 1912.04.24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38 黃耀祥 2004.02.22 1916.08.17 農業學部
39 陳太一 2004.05.06 1921.12.29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40 馬福邦 2004.05.30 1934.07.26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41 許文思 2004.08.18 1925.03.05 醫藥衛生學部
42 何鳳生 2004.11.16 1932.06.26 醫藥衛生學部
43 朱之悌 2005.01.22 1929.10.01 農業學部
44 李國豪 2005.02.23 1913.04.13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45 童鎧 2005.08.10 1931.09.12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46 夏德全 2005.09.08 1938.12.27 農業學部
47 王選 2006.02.13 1937.02.05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48 徐端夫 2006.04.05 1934.04.10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49 嚴愷 2006.05.07 1912.08.10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50 邱竹賢 2006.07.28 1921.04.12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51 湯德全 2006.08.19 1915.12.14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52 杜慶華 2006.11.05 1919.04.14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53 張高勇 2007.03.16 1942.04.13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54 林鵬 2007.05.12 1931.12.18 農業學部
55 顧冠群 2007.05.26 1940.01.13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56 徐秉漢 2007.06.14 1933.08.21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57 劉廣潤 2007.06.25 1929.04.20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58 李振岐 2007.09.23 1922.10.04 農業學部
59 雷廷權 2007.12.06 1928.01.23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60 屈梁生 2007.12.07 1931.03.17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61 丁伯南 2007.12.13 1945.03.19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62 陳德仁 2007.12.21 1922.10.22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63 關君蔚 2007.12.29 1917.05.23 農業學部
64 陳火旺 2008.02.02 1936.02.05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65 姚福生 2008.07.11 1932.04.26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66 黃尚廉 2008.07.21 1936.08.16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67 陳秉聰 2008.09.01 1921.10.10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68 陳明致 2008.10.10 1929.11.28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69 侯祥麟 2008.12.08 1912.04.04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70 楊錦宗 2008.12.29 1932.08.25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71 陳先霖 2009.01.31 1928.09.27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72 段鎮基 2009.06.27 1934.02.19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73 時銘顯 2009.09.24 1933.04.26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74 韓德馨 2009.10.17 1918.09.06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75 錢學森 2009.10.31 1911.12.11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76 張在明 2009.12.04 1942.07.04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77 徐乾清 2010.01.09 1925.12.16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78 劉耕陶 2010.02.27 1932.05.06 醫藥衛生學部
79 黎磊石 2010.03.16 1926.10.26 醫藥衛生學部
80 聞立時 2010.04.06 1936.03.23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81 劉更另 2010.06.30 1929.02.15 農業學部
82 趙仁愷 2010.07.29 1923.02.16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83 梅自強 2010.08.19 1929.04.26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84 於維漢 2010.11.17 1922.01.28 醫藥衛生學部
85 董海山 2011.02.03 1932.10.18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86 謝鑒衡 2011.02.09 1925.01.03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87 屠基達 2011.02.16 1927.12.11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88 朱光亞 2011.02.26 1924.12.25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89 吳階平 2011.03.02 1917.01.22 醫藥衛生學部
90 徐旭常 2011.03.18 1932.11.29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91 羅沛霖 2011.04.17 1913.12.30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92 高守一 2011.05.21 1927.04.29 醫藥衛生學部
93 陳國良 2011.05.25 1934.03.02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94 陳新 2011.06.26 1932.01.12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95 王大珩 2011.07.21 1915.02.26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96 黃翠芬 2011.08.09 1921.03.06 醫藥衛生學部
97 王濤 2011.08.10 1936.06.01 農業學部
98 劉濟舟 2011.08.25 1926.07.22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99 張直中 2011.09.16 1917.04.01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00 董玉琛 2011.09.26 1926.06.11 農業學部
101 劉興洲 2011.11.06 1933.03.17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102 孫才新 2011.11.25 1944.12.13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103 周炯槃 2011.12.06 1921.01.05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04 朱建士 2011.12.18 1936.03.28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105 王士雯 2012.01.30 1933.03.29 醫藥衛生學部
106 黃培雲 2012.02.06 1917.08.23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107 顧夏聲 2012.02.06 1918.05.06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108 徐玉如 2012.02.17 1942.07.29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109 邵象華 2012.03.21 1913.02.22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110 李瑞麟 2012.04.12 1928.09.04 醫藥衛生學部
111 林俊德 2012.05.31 1938.03.13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112 陳俊愉 2012.06.08 1917.09.21 農業學部
113 曾德超 2012.06.23 1919.11.18 農業學部
114 沈榮顯 2012.06.30 1923.01.12 農業學部
115 翁心植 2012.07.07 1919.05.10 醫藥衛生學部
116 潘家錚 2012.07.13 1927.11.12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117 張蔚榛 2012.07.14 1923.10.05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118 朱尊權 2012.07.16 1919.02.03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119 張炳炎 2012.08.02 1934.10.14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120 王忠誠 2012.09.30 1925.12.20 醫藥衛生學部
121 史軼蘩 2013.02.13 1928.11.01 醫藥衛生學部
122 徐元森 2013.03.27 1926.05.22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23 張光斗 2013.06.21 1912.05.01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124 孫鐵珩 2013.07.02 1938.03.22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125 周開達 2013.07.20 1933.05.16 農業學部
126 王澍寰 2013.10.08 1924.12.12 醫藥衛生學部
127 陳志愷 2013.10.19 1926.11.28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128 周后元 2013.10.29 1932.12.22 醫藥衛生學部
129 薛鳴球 2013.11.12 1930.10.18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30 吳祖塏 2014.01.16 1914.03.01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31 張宗祜 2014.02.19 1926.02.19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132 周乾峙 2014.03.14 1930.06.28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133 劉源張 2014.04.03 1925.01.01 工程管理學部
134 沈德忠 2014.04.05 1940.06.13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135 葛寶豐 2014.07.10 1922.12.26 醫藥衛生學部
136 方秦漢 2014.10.14 1925.04.20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137 魏可鎂 2014.10.23 1939.08.29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138 師昌緒 2014.11.10 1920.11.15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139 劉連元 2014.11.17 1941.09.02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140 劉廣志 2014.11.19 1923.03.11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141 王如松 2014.11.28 1947.09.12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142 曾士邁 2014.12.31 1926.04.08 農業學部
143 徐更光 2015.01.07 1932.11.18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144 吳佑壽 2015.01.14 1925.07.14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45 劉筠 2015.01.21 1929.11.17 農業學部
146 雷志棟 2015.01.26 1938.01.04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147 陳福田 2015.03.20 1938.10.23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148 黃志強 2015.04.24 1922.01.01 醫藥衛生學部
149 喬登江 2015.05.08 1928.03.08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150 程莘農 2015.05.09 1921.08.24 醫藥衛生學部
151 安靜嫻 2015.07.10 1929.02.12 醫藥衛生學部
152 沈家祥 2015.07.30 1921.11.11 醫藥衛生學部
153 張滌生 2015.08.19 1916.06.12 醫藥衛生學部
154 曾蘇民 2015.11.08 1932.02.14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155 雷霽霖 2015.12.16 1935.05.24 農業學部
156 旭日乾 2015.12.24 1940.08.24 農業學部
157 張福綏 2016.02.09 1927.12.27 農業學部
158 閔恩澤 2016.03.07 1924.02.08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外籍院士

外籍院士名單(42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國籍 當選年 專業
1 貝聿銘 97 美國 1996 建築設計、城市設計
2 克勞夫 92 美國 1996 結構工程、地震工程
3 蒂奧萊 80 法國 1998 基因的分子生物學、B型肝炎
4 薩馬桑達蘭 75 美國 1998 礦物加工、膠體與界面
5 施敏 78 美國 1998 微電子、半導體器件物理
6 巴丘卡耶夫 76 俄羅斯 1998 航天動力學
7 羅依茲曼 85 美國 2000 分子生物學與腫瘤學
8 鄧文中 76 美國 2000 土木工程
9 普賴斯 71 英國 2000 船舶工程、船舶力學
10 何毓琦 80 美國 2000 自動控制理論與工程
11 施普爾 86 德國 2001 機械製造
12 雅克·剛 87 法國 2001 醫學(血液學)
13 弗斯貝格 71 瑞典 2001 礦物加工
14 黃煦濤 78 美國 2001 計算機(圖象處理)
15 藤島昭 72 日本 2003 光電化學
16 何大一 62 美國 2003 臨床病毒學
17 布魯斯 76 英國 2005 電子學
18 劉錦川 77 美國 20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19 大村智 79 日本 2005 藥學
20 霍信斯基 83 波蘭 2005 機械工程
21 沃爾夫 75 美國 2005 計算機
22 古里亞耶夫 79 俄羅斯 2005 信息與電子
23 黃鍔 77 美國 2007 數據分析,物理海洋學
24 奧德馬格努斯·福爾廷森 70 挪威 2007 船舶與海洋工程
25 郭位 63 美國 2007 工業工程(系統可靠性)
26 科林·布萊克默 70 英國 2009 神經科學
27 楊祖佑 74 美國 2009 航空航天
28 范良士 67 美國 2009 化學工程
29 羅傑·瑞迪 77 美國 2009 計算機科學
30 夏蘇魯 78 美國 2009 土木工程、材料科學、結構工程
31 巴里·J·馬歇爾 63 澳大利亞 2011 臨床微生物學
32 愛德華·F·克勞利 60 美國 2011 航空航天
33 弗雷德·塞泊 62 美國、德國 2011 結構工程、土木工程抗災與防護工程
34 霍寧博 69 美國 2011 公共衛生政策學
35 傑夫里·華茲華斯 64 美國 2011 材料科學與工程
36 小泉英明 68 日本 2011 工程、物理、神經科學
37 汪正平 67 美國 2013 電子封裝材料
38 王存玉 51 美國 2013 口腔醫學、分子信號和轉化醫學
39 李澤元 68 美國 2013 電氣工程
40 約翰·查爾斯·科瑞譚登 65 美國 2013 環境工程
41 培萊彬·特恩卓普·彼德森 74 丹麥 2013 機械與運載
42 羅賓·巴特哈姆 73 澳大利亞 2013 化學工程

院士分析

地區分布

(不含資深院士)

序號 地區 合計 機械 信息 化工 能源 土木 環境 農業 醫藥 工管
1 北京市 193 26 37 29 30 15 15 10 20 11
2 上海市 40 8 5 5 1 5 2 14
3 江蘇省 33 4 5 4 2 7 3 5 3
4 陝西省 23 9 4 3 2 2 1 2
5 湖北省 21 5 1 1 3 7 4
6 四川省 20 2 5 4 7 1 1
7 黑龍江 18 2 3 2 3 5 2 1
8 山東省 15 1 1 4 6 3
9 廣東省 15 1 1 1 4 2 2 2 2
10 遼寧省 14 3 4 3 2 1 1
11 浙江省 13 1 2 1 1 2 2 1 3
12 湖南省 12 5 2 2 1 2
13 天津市 11 1 1 3 2 4
14 河南省 8 1 2 2 1 2
15 香港 7 1 2 1 3
16 河北省 7 2 1 1 3
17 安徽省 6 3 3
18 甘肅省 5 1 1 2 1
19 雲南省 4 1 1 1 1
20 吉林省 4 1 3
21 重慶市 3 1 1 1
22 台灣省 3 1 2
23 福建省 3 2 1
24 新疆 2 1 1
25 江西省 2 1 1
26 山西省 1 1
27 廣西 1 1
28 內蒙古 1 1
29 西藏 1 1
30 寧夏 1 1
31 青海省 1 1
總計 488 68 79 65 69 55 31 45 64 12

籍貫分布

(不含資深院士)

序號 地區 合計 機械 信息 化工 能源 土木 環境 農業 醫藥 工管
1 江蘇省 73 10 13 11 10 9 8 5 6 1
2 浙江省 63 9 12 7 9 6 5 2 12 1
3 山東省 33 2 4 4 3 3 6 3 8
4 遼寧省 30 8 1 3 4 2 2 6 1 3
5 湖南省 28 4 2 4 7 4 4 3
6 上海市 26 3 6 2 2 6 2 1 4
7 四川省 25 2 6 4 4 5 2 2
8 河北省 23 6 2 1 2 2 1 3 6
9 廣東省 22 4 2 1 4 3 1 3 4
10 福建省 21 2 3 5 3 1 4 3
11 安徽省 20 1 6 3 4 1 4 1
12 湖北省 18 5 4 1 2 1 1 4
13 河南省 16 1 2 4 4 2 2 1
14 山西省 11 2 2 2 2 1 2
15 江西省 11 2 2 1 1 2 2 1
16 陝西省 11 4 2 1 1 1 2
17 北京市 11 1 2 3 2 3
18 吉林省 10 1 2 2 2 3
19 重慶市 6 1 2 2 1
20 天津市 6 1 1 1 1 2
21 黑龍江 6 2 2 1 1
22 甘肅省 3 1 1 1
23 雲南省 3 2 1
24 內蒙古 3 1 1 1
25 台灣省 2 1 1
26 新疆 2 1 1
27 廣西 2 1 1
28 貴州省 1 1
29 西藏 1 1
30 海南省 1 1
總計 488 68 79 65 69 55 31 45 64 12

年齡分布

(不含資深院士)

院士年齡 總人數 男性人數 女性人數
79 41 37 4
78 53 51 2
77 29 24 5
76 41 41 0
75 45 42 3
74 44 42 2
73 28 28 0
72 22 21 1
71 28 28 0
70 10 9 1
69 7 7 0
68 16 16 0
67 8 8 0
66 6 5 1
65 5 5 0
64 8 8 0
63 5 4 1
62 5 3 2
61 9 9 0
60 14 12 2
59 3 3 0
58 10 10 0
57 15 14 1
56 16 15 1
55 14 13 1
54 8 8 0
53 9 9 0
52 9 9 0
51 11 11 0
50 8 8 0
49 8 8 0
48 3 3 0
45 1 1 0
總計 539 512 27
平均年齡 69.05

泄密事件

2011年11月7日,網友“微塵”在其新浪部落格上發布了一篇博文——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已定結果(部分已定)。這份網路上最早的榜單有15人,除工程管理學部外,分布在8個學部。11月11日,網路上再現一版本。帖子按學部詳細列出了2011年度兩院“新院士”名單,其中,中科院34人,工程院33人。
2011年12月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選結果“出爐”,54名傑出工程科技工作者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表示,54名新院士是經過兩輪評審、選舉、主席團審議和報請國務院備案等多個程式的嚴格遴選,從485名有效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最終當選的。這次增選後,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783人。
對比工程院的名單與網路名單發現,網路上的33位新院士中,除工程管理學部中邱菀華不在最終名單外,其他32人全部在列,命中率高達97%。工程院新院士名單可能提前泄密。

院方回應

工程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國務院還沒有批覆以前,工程院是不會提前公布或者通知院士的,網路上的名單可能是通過院士本人了解到的。網路上的這份33人名單和最終的54人名單相比,顯然是不完全名單,說明“是非正式的途徑獲得,不符合規定”。
針對此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乾表示,工程院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了院士增選辦法,明確規定,在增選過程中出現的材料不實、弄虛作假以及通過不正當方式為被提名人當選院士進行活動的不當行為要進行嚴肅處理,要終止對該候選人的評審與選舉,並列入誠信記錄。“對今後的參選院士會有影響。”

曝光名單

姓名年齡工作單位
郭東明52大連理工大學
林忠欽53上海交通大學
劉連元69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高文55北京大學
吾守爾·斯拉木69新疆大學
錢旭紅49華東理工大學
邱冠周62中南大學
李言榮49電子科技大學
譚天偉47北京化工大學
李曉紅52武漢大學
孫龍德49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張玉卓49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蘇萬華69天津大學
李建成46武漢大學
劉加平54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崔愷53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繆昌文53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龔曉南66浙江大學
瞿金平54華南理工大學
陳劍平48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吳孔明46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喻樹迅57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康紹忠48中國農業大學
朱有勇55雲南農業大學
李堅68東北林業大學
詹啟敏52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
於金明53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
郎景和71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王學浩69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沈祖堯51香港中文大學
胡文瑞6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鄭靜晨51武警部隊總醫院
未上院士正式名單人員邱菀華,64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外界議論

高官、高管俱樂部
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農業部國家首席獸醫師(副部級)于康震、中石化集團董事長傅成玉、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曉魯……這一連串閃亮的名字不是政府官員和央企高管的某次會議名錄,而是2011年5月25日,中國工程院公布的2011年院士候選人名單。
如果連同離任官員、老總一同計算在內,包括教育部原副部長吳啟迪、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張基堯、交通部原總工程師鳳懋潤和國家安監總局原副局長閃淳昌等人,共有23名政府高官或央企高管入圍候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一片“高官、高管俱樂部”、“中國工程院還是中國工程隊”的非議聲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增選政策委員會主任旭日乾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先必須是科學家”、“這一標準對所有的被提名人一視同仁,不管是對高級幹部、企業老總,還是對沒有行政級別的科研人員”。
那么,為什麼有這么多的官員和老總要角逐“院士”頭銜?這種現象從何時開始?當選工程院院士能為他們帶來什麼?“中國工程院”這個時常被人們提起的名字,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外延和內涵?
政治光環籠罩
根據《中國工程院章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而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中國工程院自1994年成立後,經過17年發展,現有739名院士,其中兼有企業界或政界身份的院士並不少見。現任中國工程院院長的周濟,1999年12月當選工程院院士時也兼有企業界身份,那時他是華中理工大學校長兼華中軟體公司董事長。
1995年,時任上海市市長的徐匡迪就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時任建設部副部長的黃衛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隨後不久,黃衛當選北京市副市長,被人們稱作“院士副市長”。兩年後,黃衛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任常務副主席。
在成立於2000年的“工程管理學部”中,官員和企業家更不在少數。2001年12月,中國鐵道部時任部長傅志寰當選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院士。
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工程院相關負責人稱該學部院士當選條件“頗為苛刻”,當選人必須“具備重大工程建設管理經驗、國家科技布局與戰略管理經驗”。對於傅志寰院士的學術背景,該負責人稱,傅志寰對繁忙線路客貨混運提出了有別於西方國家的“客運要快速,貨運要重載”的解決對策,影響、價值頗大。
中國工程院不僅僅是“榮譽性、學術性諮詢機構”,它還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長期關注院士制度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指出,從級別上講,科學院、工程院有時比科技部還高。“因為科技部長是部級,而兩院的離任院長很多是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都是國家領導人級的。”
幾乎已經形成慣例的是,工程院之前三任院長,朱光亞、宋健和徐匡迪都曾在任職或離任院長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而中國科學院在“文革”之後的歷任院長,盧嘉錫、周光召和路甬祥,都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中國工程院網站也詳細列舉了在中共中央、人大和政協中擔任重要職務的院士名單。
有兩位院士為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路甬祥和周濟。5位院士為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陳左寧、多吉、潘雲鶴、王玉普和謝和平。其中多吉為西藏自治區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雲鶴為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正部級),王玉普為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與此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還有馬偉明、方濱興等26人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其中,路甬祥和農工黨中央主席桑國衛為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此外,于振文、尹偉倫、尹澤勇等4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其中孫永福、袁隆平、龔惠興擔任本屆全國政協常委。其中孫永福為鐵道部原副部長、黨組副書記。2005年,孫永福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時,還擔任著青藏鐵路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正部級)職務。
榮譽與待遇
一些熟悉政界的人士常常開玩笑稱,兩院(中科院、工程院)是中國部級官員最多的單位———儘管沒有明文規定,人們幾乎公認,所有的院士均享受相當於副省/部級待遇。當然也有例外———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級別的院士會享受更高級別待遇。
更為重要的是,只要現行體制不變,“院士”作為“終身榮譽”不會退休,那么伴隨著它的待遇也不會消失。
2011年3月以來,工程院在網站上連續發布了三封針對工程院全體院士、院士有效候選人及候選人所在單位的公開信。公開信援引部分院士的話稱,一些單位和個人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和渠道進行不正當的活動,為被提名人進行“助選”或“拉票”,有的院士所在單位還通過行政干預手段向院士提出不正當要求。
工程院期望院士及候選人都能夠“嚴格自律,潔身自好……共同為院士增選工作營造純淨、嚴肅的氛圍”。
同時公開信也提醒各位候選人,謹防上當受騙。“您可能更加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其中,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可能也在打你們的主意……根據歷年院士增選工作的經驗,可能會有人假冒中國工程院某領導、某院士或院機關工作人員的名義,以各種藉口向候選人推銷所謂的書籍、禮品或紀念品;或以各種名義欺騙候選人向中國工程院領導、院士或院機關工作人員贈送禮品、禮金。”
本版稿件據《南方周末》
工程院院士7年增長了540%
1980年,中國恢復學部委員制度時,新增283名學部委員,全國共有學部委員400名。這400人全部為自然科學界人士,因為此前,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已在1977年獨立為社科院。
1991年,中國科學院增選210名學部委員。1993年10月19日,國務院決定將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時宣布成立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1994年產生第一批96名院士,其中30人為中科院院士。
此後,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數高速增長。1997年,中國工程院增選116名新院士,1999年,增選113名院士,2001年再添81名,院士總人數已達到616人,還不包括24名外籍院士。短短七年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數增長了540%。
在日益高漲的爭議聲中,工程院院士增選的幅度終於下降,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別有58人、50人、33人和48人新當選為工程院院士。
2011年,中國工程院增選的車輪已經隆隆轉動,院士增選總名額將不超過60名。一周前,工程院公布了2011年的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485人的名單,第一輪評審將於6月26日至7月1日進行,第二輪評審和選舉將於10月30日至11月4日進行。
2011年,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各學術機構和機關、企業的博弈還在持續。坊間流傳著關於競選院士需要多少公關費的猜測。
畢竟院士的附加值是如此顯而易見。這不僅僅是榮譽,也與現實利益密切相關。比如,全國性的“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培育資金”評審,就規定項目申請需要2名院士或5名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推薦。

2015年增選

2015年12月7日,中國工程院公示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共選舉產生了70位新當選院士。新當選的院士中,來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占48.6%。
新當選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占95.7%,女性3人,占4.3%;最小年齡47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6.2歲,比2013年下降0.7歲;60歲(含)以下的56人,占80%;61歲至70歲(含)的12人,占17.1%;70歲以上的2人,占2.9%。新當選的院士中,來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占48.6%;研究院所15人,占21.4%;企業及醫院21人,占30%,比2013年增加8.5%,更多來自企業和基層一線的工程科技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共有6個尚無院士的二級學科產生了新當選院士,雷射增材製造、大數據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等學科方向均有新當選院士。
本次增選後,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852人(其中資深院士322人),院士隊伍的學科覆蓋更趨全面,地區分布更加廣泛,這將更有利於發揮院士的群體作用,推動我國工程技術的發展和激勵優秀人才的成長。

中國工程院2017年當選院士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2017年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齡49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56.37歲。60歲(含)以下的57人,占85%;61歲至70歲(含)的10人,占15%,更多優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專家當選。新當選院士中,來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業及醫院18人,占26.9%。本次增選共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以下名單按學部順序排列,同一學部內按姓名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9人) 鄧宗全|馮煜芳|何琳[海軍工程大學教授]|
黃慶學|孫逢春|王振國[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吳光輝[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夏長亮|周志成|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8人) 陳杰[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戴瓊海|劉永堅|劉澤金|
陸軍[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濱|譚久彬|王沙飛|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9人) 戴厚良|黃小衛|聶祚仁|潘復生[重慶市科委副主任]|
彭金輝|吳鋒[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指導教師]|張聯盟|
鄭裕國|周濟[中共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7人) 鄧建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毛景文|
孫金聲[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學博士]|湯廣福|
唐立[北京套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國法|王雙明|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8人) 陳湘生|鄧銘江|孔憲京|李華軍[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
吳志強[同濟大學副校長,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謝先啟|
岳清瑞|張建民[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6人) 陳堅[江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賀泓|蔣興偉|
王琪[四川大學教授]|吳豐昌|朱利中|
農業學部(8人) 包振民|蔣劍春|康振生|王漢中|張福鎖|
張守攻|趙春江[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鄒學校|
醫藥衛生學部(7人) 董家鴻[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李兆申|馬丁[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喬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田志剛[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王銳[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長]|張英澤[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工程管理學部(5人) 陳曉紅[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省委員會副主席]|范國濱|
劉合|盧春房|王金南|
外籍院士(18人) 安道琳|胡仕新|米耀榮|顧敏[浙江大學先進納米光子學研究所所長]|
雷歐·拉斐爾·萊夫|李凱[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史提芬·博伊德|尼古拉斯·佩帕斯|
松采夫·康斯坦丁·亞歷山德羅維奇|余艾冰|哈桑·卡雷姆|田村幸雄|
麥可·霍夫曼[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梅納赫姆·埃利梅萊赫|唐納德·格里爾遜|
尼古拉斯·羅伯特·萊蒙|韋伯斯特·卡維尼|比爾·蓋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