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臘縣

勐臘縣

勐臘縣,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西雙版納自治州東南部,總面積7056平方千米。勐臘縣境東、南被寮國半包,西南隅與緬甸隔瀾滄江相望,西北緊靠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北面則與普洱市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相鄰。2010年,勐臘縣總人口為28.17萬人。勐臘縣是個少數民族聚居的縣份之一,共有26個少數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少數民族人中占全縣總人口的70%。主要少數民族有傣、哈尼、瑤、彝。2013年,勐臘縣轄7個鎮、3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共有4個社區、52個行政村。2011年,勐臘縣完成全縣生產總值47.3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最佳化為42:19:39。勐臘縣旅遊景點有磨憨邊境貿易區、勐臘望天樹、南臘河野趣漂流等景點。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勐臘”系傣語,“勐”意為平壩或地區,“臘”意為“”,“茶水”即“獻茶水之地”。傳說釋迦牟尼巡遊到此時,人們獻很多茶水,喝不完的倒在河裡,此河名“南臘”,即“茶水河”,“勐臘”因以得名。

勐臘在西漢時屬益州郡哀牢地。東漢屬永昌郡鳩僚地。

隋朝屬濮部。唐南詔時屬銀生節度。

宋代屬景隴王國。宋淳熙七年(1180年),歸屬傣族首領帕雅真。

元代屬徹里路軍民總管府。明清屬車裡宣慰使司。

勐臘縣地圖勐臘縣地圖

明隆慶四年(1570年),車裡宣慰司將其轄區劃分為十二版納,勐臘縣境內勐臘、勐伴為一版納,勐捧、勐潤、勐滿為一版納,整董、倚邦、易武為一版納。

清雍正七年(1729)置勐臘土把總。

1913年屬普思沿邊行政總局第五區(勐臘),第六區(易武)行政分局。1927年第五區改置鎮越縣,第六區改置象明縣。1929年象明縣併入鎮越縣,屬普洱道。

1949年11月6日解放,成立鎮越縣人民政府,隸屬寧洱專區。1953年撤銷鎮越縣,置版納易武、版納勐臘、版納勐捧和易武瑤族自治區,屬西雙版納自治區(州)。1957年並為易武、勐臘兩個縣級版納。1958年並為易武縣,1959年改名勐臘縣。

2002年3月2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勐臘縣勐臘鄉、勐臘鎮,設立勐臘鎮,鎮政府駐原勐臘鄉政府駐地曼列村,將原勐臘鄉景飄行政村毛草山、桃子箐、納秀3個村民小組劃歸勐伴鎮會落行政村管轄。

2004年9月3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曼臘彝族瑤族鄉、勐潤哈尼族鄉,原曼臘彝族瑤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易武鄉管轄,原勐潤哈尼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勐捧鎮管轄。

行政區劃

勐臘縣轄7個鎮、3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勐臘鎮、勐捧鎮、勐滿鎮、勐侖鎮、尚勇鎮、勐伴鎮、關累鎮、易武鄉、象明彝族鄉、瑤區瑤族鄉;勐臘農場、勐棒農場、勐滿農場、勐醒農場。

2000年,勐臘縣轄7個鎮、5個鄉:勐臘鎮、勐侖鎮、勐伴鎮、關累鎮、勐捧鎮、磨憨鎮、勐滿鎮、曼臘彝族瑤族鄉、易武鄉、象明彝族鄉、瑤區瑤族鄉、勐潤哈尼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3565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勐臘鎮 50647 、勐捧鎮 40684 、勐滿鎮 20863 、勐侖鎮 22178 、磨憨鎮 20293 、勐伴鎮 10044、 關累鎮 22824 、勐潤鄉 12296 、易武鄉 7223 、曼臘鄉 8702、 象明鄉11997、 瑤區鄉7906。

2004年,勐臘縣撤銷曼臘彝族瑤族鄉、勐潤哈尼族鄉,原曼臘彝族瑤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易武鄉管轄,原勐潤哈尼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勐捧鎮管轄。

勐臘縣現有傣族、彝族、白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勐臘縣地處雲南省最南端,位於北緯21°09′-22°23′,東經101°05′-101°50′之間,由於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海拔高度在480-2023米之間。東部和南部與寮國接壤,西邊與緬甸隔江相望,西北與景洪市相接,北面與普洱市江城縣毗鄰。國境線長達740.8公里(中老段677.8公里,中緬段63公里)。縣城距省城昆明868公里,距州府景洪172公里。

氣候

勐臘縣屬北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熱量豐富,夏無酷熱,冬無嚴寒,降水充沛,旱雨兩季分明。全縣年平均溫度在21℃,年降雨量1700毫米以上,年積溫在7500℃ 以上。

地形地貌

勐臘縣西南端勐臘縣西南端

勐臘縣位於瀾滄江大斷裂以東,無量山南端之尾稍,整個地

勢東北部高,西南部和南部低。由於受構造作用控制,形成較多南北走向的山嶺和盆地,形成北部中山山原,坡狀起伏,中部岩溶景觀奇麗多姿,南部寬谷盆地開闊。

勐臘縣屬浸蝕山地,系橫斷山縱谷南段,無量山南延尾梢。地勢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呈梯狀下降。平均海拔1000米。全縣土地面積7093平方公里,山地占95.6%,山間盆地(壩子)占4.4%。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勐臘到處長滿植物,是名副其實的植物王國。泥土張樹,岩石長樹,樹上還長樹!茫茫林海中,植物種類無計其數,奇花異草,古樹名木千姿百態。到1998年底,已識別的植物4000餘種,其中能直接利用的經濟植物1000多種,有重要保護價值的300餘種,已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433種。境內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496萬畝。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70萬畝,縣級保護區32萬畝,保護區內生長著樟木、楠木、番龍眼、版納青梅、董棕、箭毒木、龍腦香、蘇鐵、緬茄、樹蕨、雞毛松、鐵力木等珍稀瀕危植物。羯布羅香(龍腦香科)、獨自酸角,緬茄、野生大葉茶為勐臘特有。望天樹之高、大板根之大、蘇鐵之多為全國之最。

動物資源

勐臘廣袤浩瀚的熱帶雨林,不僅孕育了千姿百態的植物群落,也孕育了難於勝跡的動物家族,素有“天然動物園”的美稱。已知的6000多種動物中,有鳥類427種,占全國鳥類種樹的16%;陸棲脊椎動物500種,占全國總數的25%,另有兩棲爬行動物23種,魚類100種,昆蟲5672種。至1998年12月,已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97種(一類18種,二類79種)。珍稀動物主要有亞洲象、孟加拉虎、東南亞虎、野牛、金錢豹、靈貓、小熊貓、長臂猿、蜂猴、熊猴、金絲猴、犀鳥、蟒蛇、綠孔雀等。白頰長臂猿、白喉犀鳥、棕頸犀鳥是勐臘特有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勐臘縣總人口為281730人。

2010年,勐臘縣共有家庭戶78333戶,家庭戶人口為27496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51人。

2010年,勐臘縣總人口中,男性為146921人,占總人口的52.15%;女性為134809人,占總人口的47.8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8.98。

2010年,勐臘縣總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58392人,占總人口的20.73%;15-59歲的人口為200935人,占總人口的71.3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2403人,占總人口的7.9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869人,占總人口的5.28%。

2010年,勐臘縣總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371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0626人;具有國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9939人;具有國小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6047人。

2010年,勐臘縣總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36171人。

民族

2010年,勐臘縣總人口中,漢族人口為83872人,占總人口的29.7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97858人,占總人口的70.22%。其中,傣族人口為58233人,占總人口的20.67%;哈尼族人口為68373人,占總人口的24.27%;拉祜族人口為2710人,占總人口的0.96%;彝族人口為27938人,占總人口的9.92%;布朗族人口為2871人,占總人口的1.02%;瑤族人口為18746人,占總人口的6.65%;基諾族人口為1300人,占總人口的0.46%;苗族人口為12382人,占總人口的4.39%。

經濟

概況

2011年,勐臘縣完成全縣生產總值47.34億元,比2010年增長11%,三次產業結構最佳化為42:19:39;財政總收入4.83億元,比2010年增長2.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63億元,比2010年增長15.7%;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3.84億元,比2010年增長54.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02億元,比2010年增長12.4%;邊境經濟貿易總額9.42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6億元,比2010年增長1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6元,比2010年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4415元,比2010年增長20.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6.85億元,比2010年增長32.9%;人口自然增長率6.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以內。

第一產業

2011年,勐臘縣投入支農專項資金1.6億元,占全年財政總支出11.56%。農業產業實現增加值19.84億元,增長8%。糧豆播種面積穩定在30.29萬畝,糧食總產量7.8萬噸。完成糧食作物高產創建5萬畝、基本口糧田建設2800畝、推廣超級雜交稻2.9萬畝、中低產田地改造1.59萬畝。改造低產膠園9500畝、低產古茶園6000畝、砂仁復壯更新改良1.5萬畝,推廣羅非魚標準化養殖2000畝。實施了12萬畝特色瓜果、7.1萬畝蔬菜等示範基地建設。全縣農業龍頭企業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0個,綜合服務社13個。

第二產業

2011年,勐臘縣引進雲錳集團橡膠深加工項目入駐勐滿園區,投資1.2億元的勐捧糖業公司技改項目竣工。2011年,勐臘縣爭取國家、省投資項目19個,到位資金8691萬元。2011年,勐臘縣引進項目21個,引進內資5.37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73.8%。

第三產業

2011年,勐臘縣完成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創建5A級景區、望天樹創建4A級景區工作,建成安納塔勐侖五星級度假酒店。接待國內外旅遊者229.66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20.4%,旅遊業綜合收入15.27億元,比2010年增長18.1%。新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標準化農家店20個,復蓋了100%鄉鎮和73%行政村。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勐臘縣教育支出3.16億元,增長65.8%。2011年,勐臘縣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有68個單體已開工,開工面積10.4萬平方米,63個單體主體工程已完工。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55%。2011年,勐臘縣全縣學校將集中為33所。為14690名農村義務教育家庭貧困寄宿制學生髮放生活費補助1240.7萬元、35102名學生享受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1763.08萬元。2011年,勐臘縣職高教育實行全免費,職高在校全日制學生達到482人。

科技

2011年,勐臘縣組織申報州級以上科技項目9個,完成農村科技活動室建設42個。2011年,勐臘縣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7萬人次,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提高到46.5%。

文化

2011年,勐臘縣實施文化惠民示範村6個,新建農家書屋3個,村籃球場32個。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項、省級2項、州級文物保護單位3個。全縣鄉鎮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一批文藝作品榮獲省級大獎。

衛生

2011年,勐臘縣醫療衛生支出1.44億元,增長124.6%。基層醫療機構門(急)診次均費和住院次均費均比改革前下降81%、每月門(急)診診療人次比改革前上升108%,藥品實際銷售價格下降24.6%。2011年,勐臘縣完成了6個村級衛生室建設和4個農場管委會醫療資源移交。

民族風情

茶馬古道,又稱鹽茶道,茶馬古道始於思茅,翻越崇山峻岭,穿過茫茫原始森林,涉江過河,止於昆明。歷史上稱之為古代南亞“走絲綢之路”,是當時滇西南與內地聯繫最重要、最大的商道之一。古道石板上硌下馬蹄印深深,至今仍清晰可見。聞名邇的雲南貢品“普洱茶”就是由這條商道人背馬馱運出去的。內地先進文化、生產技術和商品,如布匹、手工藝品、紡織技術等,也源源不斷地通過古驛道傳到四面八方。商道的繁榮,是噶灑一帶在百年前就經濟發達,文明進步,成為雲南最大的草皮街。茶馬古道真實記載了哀牢人的百年滄桑。

旅遊景點

磨憨邊境貿易區

磨憨邊境貿易區位於雲南省最南端,地處雲南省與中南半島的樞紐部位,與寮國磨丁口岸接壤,距西雙版納州府景洪190多公里(昆曼公路走線),距雲南省省會昆明700多公里。從磨憨出境後,到寮國南塔省省會62公里,到寮國古都-琅勃拉邦285公里,到寮國首都萬象680公里;經寮國向東可進入越南,向南可到達高棉、馬來西亞,向西可到泰國、緬甸。經寮國會曬到泰國國家級口岸清孔228.3公里(昆曼公路走向),到泰國首都曼谷約1000公里,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是我國通往寮國唯一的國家級陸路口岸及通向東南亞最便捷的陸路通道,也是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主體通道之一和建設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最佳結合部。

1992年3月3日磨憨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一類口岸,1993年12月22日正式開通,1994年8月向第三國人員開放。為依託國際大通道建設,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往來,2000年6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姐告現場辦公會上將磨憨確定為全省"一特三區"之一,實行特殊的管理方式和特殊的優惠政策進行布局建設,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西雙版納州對外開放的重視和支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勐臘縣及有關部門關心、支持下,貿易區工委和管委於2001年5月22日正式掛牌成立,成為雲南省擴大對外開放的試驗示範區之一。同時設立了中共西雙版納州磨憨邊境貿易區工作委員會和磨憨邊境貿易區管理委員會,負責領導和管理區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

磨憨邊境貿易區的發展面臨著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國際大通道建設、瀾滄江-湄公河區域合作及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等重要歷史機遇,如何搶抓機遇,發揮優勢,乘勢發展,走出有特色、有優勢、有效益的發展之路,必須科學地確立符合貿易區的發展框架。貿易區工、管委認真實施省委、省政府"一特三區"的建設目標和州委、州政府"開放活州"戰略,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充分預見國際大通道建設的綜合長遠效益和輻射功能,走可持續發展和與國際口岸接軌的路子,以構建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為前提,積極探索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的路子和經驗,按照建設生態化、民族化、現代化、國際化口岸城市的要求,用全新的思路,全新的觀念,高起點、高標準地制定了《設立磨憨邊境貿易區總體方案》。

勐臘望天樹

望天樹是西雙版納州特有的樹種之一,僅分布在州內勐臘縣的補蛙、景飄等地。望天樹屬龍腦香科,常綠高大喬木。因它長得挺拔筆直,高達七八十米,如利劍般直刺藍天,有“林中巨人”、“林中美王子譽。

勐臘補蛙望天樹景區,坐落在勐臘縣城東北方補蛙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占地面積20公傾。距縣城約十多公里,現已有六公里舖設成柏油路面。景區內建有旅館、空中走廊,既可遊玩,也可住宿。交通及景區基礎設施正在逐漸完善之中。如果你到望天樹景區遊玩,首先一定要去“空中走廊”體驗一下那種令人既驚又險的感覺。這走廊長2.5公里,高20米,是用粗大的鐵索在高大的望天樹之間連線建成,充分體現了當地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接著您可在熱帶雨林中的望天樹景區盡情觀賞自然界的種種奇觀。漫步林間,清澈的溪水叮咚作響,樹上鳥兒歡歌相迎,林層中間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蕨類植物,特別是殘酷的絞殺現象令您目不暇接,如果你運氣好的話,還能親手摘到三椏果、橄欖等野果一飽口福呢勐臘的望天樹景區,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遊客。絕對是你理想的消閒避暑勝地。

南臘河野趣漂流

位於勐臘縣城東郊7公里的曼龍勒傣族特色村寨邊。是西雙版納勐臘縣河馬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資7500萬元傾力打造的以趣味性、體驗性、刺激性為主的水上運動和戶外運動項目。包括皮划艇漂流、輪胎漂流、自由跳水、水上跳床、水中攀岩、河裡射魚、水上步行球、籃球、氣排球、桌球、羽毛球、檯球、大型鞦韆等;沿河岸邊有茂密的大竹林,風景迷人的河邊餐廳、河邊酒吧、河邊茶坊、大型游泳池,還有特色的傣味燒烤、傣味餐廳。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