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古名為suvara dvīpa(梵文:金島),在中國文獻中也稱之為金洲,馬來語稱為Pulaw Emas,也指金洲,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出產黃金。16世紀時金洲之名名聲,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險家遠赴蘇門答臘尋金。蘇門答臘島是世界第六大島,印度尼西亞第二大島嶼,僅次於加里曼丹島(婆羅洲),為大巽他群島島嶼之一,經濟地位僅次於爪哇島。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面積43.4萬平方千米,包括屬島約47.5萬平方千米,占全國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

基本信息

名稱來源

(圖)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

關於蘇門答臘島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島名來源於梵文SamudraDvipa,samudra意為“海”,dvipa意為“島嶼”,故蘇門答臘古時曾叫蘇瓦納布米(Sumutrabhumi),意為“光輝綺麗的鄉土”,這個名字的同義詞即蘇門答臘布米(Sumutrabhumi),蘇門答臘即從蘇門答臘布米演變而來。蘇門答臘古稱安達拉斯,此名源於阿拉伯語。數百年前,該島廣為種植橡膠樹,人們便把它別稱為“帕齊亞”,印尼語意即“橡膠島”。印度尼西亞獨立後,該島又贏得“希望之島”的美稱。蘇門答臘島印尼語寫作Sumatera,英語習慣拼作Samudra。關於蘇門答臘這一名稱中國古籍很早便有記載,以《元史·世祖紀》著錄最早。其中記述了公元1282年蘇木都刺國遣使來朝。蘇木都刺即是中國史籍中對該島的最早譯名。在《元史·世祖紀》中則譯作速木都刺。嗣後它的名字屢屢見於我國的正史和其中多種典籍中,只是譯名不甚統一而已,到了清代改譯名為蘇門答臘,近代圖書就沿襲這一譯名至今。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屢屢從蘇門答臘海岸經過。當年,明成祖令鄭和贈送給亞齊國王一座大鐘,現仍陳列在亞齊博物館里。

十五世紀初明永樂三年(1406年)蘇門答臘王蘇丹罕難阿必鎮遣使阿里入貢,明成祖昭封鎖丹罕難必鎮為蘇門答臘國王,賜印、金幣。永樂五年再次遣使入貢。宣德十年(1436年)明宣宗昭封少漁翁王的兒子繼承王位。後來,蘇門答臘國被亞齊酋長國所滅,亞齊酋長國一直延續到20世紀,而蘇門答臘成為全島的名字。

十五世紀初葉,威尼斯旅行家尼可羅·達·康替(Niccolò Da Conti)到蘇門答臘國旅遊達一年之久,他在所著的《游紀》中稱蘇門答臘為Shamuttera。

歷史

(圖)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的古名為suvarṇa dvīpa(梵文:“金島”),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開採黃金。蘇門答臘處於海上絲綢之路要道,所以經濟繁榮,貿易城市大量出現,特別是在東部,印度教也隨著滲透到這個地區。

古時蘇門答臘島上有室利佛逝、蘇門答臘、八昔、亞齊、那孤兒黎代等古國。

5世紀-6世紀南北朝(420年—589年)時有乾陀利國。

7世紀中葉唐永徽元年(650年)室利佛逝國取代乾陀利國而興起,位於現今巨港一帶。這個佛教王國王國在7世紀—9世紀獨霸一方,通過貿易交往和物理征服,在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婆羅洲西部傳播馬來文化。但是,歷史學家認為,這個王國的勢力範圍限於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不受其影響。

7世紀末葉唐鹹亨二年(671年)唐代高僧義淨,訪問室利佛逝國,停留六個月。

10世紀初天祐元年(904年)改稱為三佛齊,以勃林邦(今巨港)為首都。

10世紀末葉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二年(961年)、三年(962年)三月、三年十二月,三佛齊國王悉利大霞里壇遣使貢方物。

(圖)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地理位置

11世紀,宋元豐二年(1079年)七月三日三佛齊占卑使來貢方物;元祐三年(1089年)十二月遣使貢方物;元祐五年9(1091)年月又貢。這時三佛齊舊都勃林邦已被東爪哇國侵占,三佛齊國都遷往占卑。

13世紀初葉,宋代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適於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著《諸蕃志》有專條詳細敘述三佛齊國。

13世紀中葉,三佛齊遠征細蘭失敗,國力漸弱。

14世紀末葉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佛齊被爪哇滿者伯夷國王滅。

蘇門答臘國在元代稱為“須文達那國”,位於今日蘇門答臘島八昔(Parsei)河口,現在那裡還有一個名叫須文達那(Sumandra)的小村。

在19世紀,蘇門答臘的各王國一個接著一個被荷蘭殖民者打敗,唯有亞齊酋長國維持獨立。為了占領這個酋長國,荷蘭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打了昂貴的亞齊戰爭(1870年—1905年)。

(圖)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地震引發的大海嘯

1298年馬可·波羅曾敘述Samara,就是須文達那國。阿拉伯遊歷家伊本·白圖泰曾經到過須文達那國,他稱這個國為"Sumatra"(阿拉伯文對“Samudra”的音譯)但《伊本·白圖泰遊記》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19世紀,才被西歐的學術界重新發現。

蘇門答臘的古名為suvara dvīpa(梵文:“金島”),中國文獻中也稱為“金洲”,馬來語稱為Pulaw Emas,也指金洲,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出產黃金。16世紀時“金洲”之名名聲,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險家遠赴蘇門答臘尋金。蘇門答臘處於海上絲綢之路要道,所以經濟繁榮,貿易城市大量出現,特別是在東部,印度教也隨著滲透到這個地區。

地理

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部巴里散山脈(Barisan Mountains)和東部沼澤地。

在東部,強大河流把淤泥帶到下游,形成了遼闊的平地,遍布沼澤和湖泊。雖然該地區宜耕土地少,對農業不利,但是其對印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為“地上出產油,地下也出產油”:棕櫚油和石油。

蘇門答臘島位於亞歐板塊的西緣,該島以北地區位於印度板塊邊緣,是歐亞地震帶的一部份。2004年12月26日,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發的10米高海嘯席捲蘇門答臘西部的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在印尼就有超過八萬人死亡,災情主要集中在亞齊省和北蘇門答臘省。

環境

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是一座青翠欲滴的綠島,各類熱帶植物覆蓋全境,到處生機盎然。交疊錯落的山脈被原始森林淹沒,波平如明鏡的河流被高大挺拔的椰樹簇擁,無論是城市、鄉村、田野、道路都浸潤在綠色的海洋中。而綠色的海洋和蔚藍的天空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風情畫卷,成為蘇門答臘亘古不變的亮麗景觀,給旅遊者留下深刻印象。

西半部山地縱貫,有90餘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東半部為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約100千米以上。河流眾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富熱帶森林,覆蓋率60%。

蘇門答臘島雖然海岸線很長,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經常受到“印度洋拍岸浪”的襲擊。一種高高捲起的拍岸浪呈一長排或兩排、三排向岸上推進,其力量極大,可以把漁船舉至浪巔,然後翻轉倒下。由於“印度洋拍岸浪”現象的存在,致使蘇門答臘、爪哇兩個主島,幾乎無天然良港。

氣候

常年 高溫多雨,各地溫差不大, 降雨則有明顯差異。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區可達4500~6000毫米;山脈東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島的南北兩端年 降水量1500~1700毫米。

人口

(圖)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人口密度不高(85人/平方公里),人口稠密的地區包括北蘇門答臘、以及西蘇門答臘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區集中在巨港和棉蘭。
當地居民使用52種不同言,均屬於南島語系,文化方面也很接近。在東部,最普遍的語言是馬來語,但在其他地區不同的民族使用其他語言:南部和中部有Lampung語和Minangkabau語,北部的山區有Batak語,最北部沿海地區有亞齊語。在市區也有華僑使用閩南語。

資源

(圖)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

蘇門答臘島占據著印度尼西亞國家領土的1/4。這裡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物寶庫。島上僅僅哺乳類動物就有176種之多。除此之外還有眾多的爬行類,兩棲類動物。

除高地外,蘇門答臘氣候炎熱且極為潮濕。植被有蘇門答臘松、南洋松(Pinus merkusii)、大王花(Rafflesia arnoldii)、香桃木、竹、杜鵑花、蘭花、棕櫚樹、櫟樹、栗樹、烏木、鐵木、樟樹、檀香木及多種可用來製作橡膠的樹種。島上的動物包括猩猩、各種猿類、象、貘、虎、兩角聳立的蘇門答臘犀牛、長臂猿、樹鼩、飛狐猴、野豬和靈貓類。島上3座國家公園(勒塞〔Leuser〕山、葛林芝-塞布拉〔Kerinci Seblat〕和南巴里桑山〔Bukit Barisan Selatan〕)於2004年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保護區。

隨著人類在當地雨林中活動的增多,生物資源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威脅,目前,猩猩不到5000隻,而根據印尼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的統計,在2001年,蘇門答臘犀牛隻有132頭了。

礦產資源
巴里散山脈為青藏高原新生代山脈的連續,縱貫蘇門答臘島。該地區發現了 黃金礦床。火山所噴發的礦物質使得土壤肥沃。有 石油、鐵、金、銅、鈣等礦藏。農產以稻米、咖啡、橡膠、茶葉、油棕、菸草、椰子等為主。工業有煉油、採礦、機械、化工、食品加工等。重要城市有棉蘭、巴東、巨港等。

經濟

(圖)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

農產
農產以稻米、咖啡橡膠、茶葉、油棕、菸草、椰子等為主。

工業
工業有煉油、採礦、機械、化工、食品加工等。重要城市有棉蘭、巴東、巨港等.這個島的山脈、平原和北部沿海沼澤相間分布,是印尼經濟作物的最大種植園區。除了錫、石油等礦產資源外,這裡主要種植橡膠、咖啡等各種各樣的熱帶經濟作物。這個島的物產出口值占印尼的60%以上,可見蘇門答臘島在印尼經濟上多么重要。

為出口種植的農產品有橡膠、菸草、茶葉、咖啡、棕櫚油、苧麻纖維、瓊麻、椰乾、檳榔子、木棉、花生和胡椒。北蘇門答臘高地地區種植出口用蔬菜。生計作物有玉蜀黍、塊根作物、蔬菜和稻米。約有1/3的印度尼西亞木材產自蘇門答臘森林,森林另出產各種油類及纖維。蘇門答臘及其鄰近島嶼蘊藏石油、天然氣、錫、鋁土礦、煤、黃金、銀和其他礦產。靠近沙哇倫多(Sawahlunto)的翁比林(Umbilin)煤田面積約100平方公里(40平方哩)。其他煤田包括亞生(ASEN)山及南蘇門答臘的礦床。廖內省的杜馬伊(Dumai)地區有若干印度尼西亞境內最高產的油井;巨港和龐卡南-布郎丹(Pangkalan Brandan)亦有油田開發。

交通

蘇門答臘東北部、巴東高地和蘇門答臘南部都有健全之公路網,其他地方則只能利用山間小路和河流通行。西北-東南走向的蘇門答臘公路竣工於1980年代。蘇門答臘北部、中部和南部各有獨立、不相連的鐵路網。一家印度尼西亞航空公司有航班往來各大城市。

行政區域

(圖)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行政區域

蘇門答臘全島共分成八個省:
亞齊省(Aceh)首府:班達亞齊(Banda Aceh)
明古魯(Bengkulu)首府:明古魯(Bengkulu)
占碑(Jambi)首府:占碑(Jambi)
楠榜(Lampung)首府:班達楠榜(Bandar Lampung)
廖內(Riau)首府:北乾巴魯(Pekanbaru)
西蘇門答臘省-首府:巴東(Padang)
南蘇門答臘省-首府:巨港(Palembang)
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Medan)

文化

當地居民使用52種不同語言,均屬於南島語系,文化方面也很接近。在東部,最普遍的語言是馬來語,但在其他地區不同的民族使用其他語言:南部和中部有Lampung語和Minangkabau語,北部的山區有Batak語,最北部沿海地區有亞齊語。在市區也有華僑使用閩南語。

蘇門答臘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但Batak族信基督教(荷蘭人傳播的宗教),除此之外,也有印度教徒、佛教徒、天主教徒等。

蘇門答臘島旅遊

多巴湖是印尼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以其旖旎的湖光山色著稱於世,每年來此旅遊的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堪稱“蘇門答臘的明珠”。

多巴湖(Lake Toba)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北部的馬達高原,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馳名世界的高原湖泊,著名的旅遊勝地。多巴湖由斷層形成,湖面呈長菱形,長87公里,最寬處約26公里,湖面海拔906米,面積1145平方公里,湖水最深處可達529米。多巴湖原是7萬5千年前一場火山爆發,導致山頂陷落而形成的古代火山口遺址,因年久積水而成湖,湖邊斷層崖壁高達600米,崖壁下面是狹窄的平原。

多巴湖之奇還在於它擁有一個美麗的湖心島--沙摩西島(Samosir)。站在湖心島高高的山峰上極目眺望,湖面上碧波蕩漾,藍天與綠水連成一片,你會覺得自己仿佛已被融於這種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頗有渾然忘我之感。

沙摩西島是最大的島嶼蘇門答臘島上多巴湖內的湖中島,位於蘇門答臘島多巴湖為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淡水湖,於3萬年前形成,長45公里,寬20公里,全島面積530平方公里,約與新加坡相等,約占湖面的1/2,有一地峽連線湖西岸,地峽上有該島主要城鎮邦古魯蘭(Pangururan)。島的東部海拔1,630米,湖面海拔911米。地峽上的多洛普蘇武吉(Dolok Pusubukit)山被認為是第一批巴塔克人(Batak)的故鄉。當地巴塔克人種植水稻,飼養牲畜,在湖中捕魚,種植蔥蒜出售。主要信基督教,對祖先崇拜亦占重要地位。島上有許多古代巨石文物,島的東側旅遊業日益重要。這裡是多巴巴塔克族(Toba Batak)的故鄉。事實上“薩摩西島”原本是一個半島,在島的西邊有一寬僅200公尺的狹窄部份與陸地連結。1906年荷蘭人到達之後,在此處開通一條運河,從此就變成一個真正的島,然而此舉在當時的居民心中造成不小的驚慌,因為他們害怕薩摩西島將會因此沉入湖中。
更令人心醉的是多巴湖的夜色。當皓月冉冉升起之時,銀色的月光撒在湖面上,遠方朦朧的峰巒融在茫茫的月色里,眼前是一片墨綠色的世界,除了湖面上星星般閃爍著的點點漁家燈火,一切仿佛都安謐地睡著了,顯得那樣寧靜,神秘莫測。

沙摩西島上有亞齊王朝西達布塔爾的陵墓,大約建造於250年前,用石塊建成,高離地面,屍體直接放在石塊之中。陵墓前有一棵粗大的“聖樹”,樹附近地面上有很多隆起的樹根,樹根上放置著木板,遊人可以坐在這裡聽取介紹陵墓的歷史及典故。陵墓的前面有西達布塔爾的石頭像,後面是一位公主的頭像。陵墓附近還有一些石像,是古代巴塔克人許願求神的地方。在沙摩西島上建有巴塔克人的傳統長屋,屋頂高大,兩頭翹起,形似牛角,這裡的居民都相信水牛角可以避邪。島上的安巴里塔村內有石桌、石椅和石刑具,原是巴塔克王和官員開會和審案的場所,犯罪的人在此受刑受誅。島上的錫馬尼多村內有一個露天展覽館,收藏著西達烏魯克王國時期的古物,還有國王的住宅“魯馬博洛”,房屋柱子上掛著的10個水牛角,表示有10代國王曾經在此居住和生活過。

在多巴湖的西北端有一個較為著名的瀑布,名為西比索比瀑布,落差300多米。瀑布的水從石洞裡流出,注入湖中。這裡湖光山色,銀瀑飛涌,甚為壯觀。多巴湖周圍環繞著許多火山,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有西巴亞活火山和森納布活火山,山口時有輕煙噴出,白雲繚繞,景色迷人山,坡松林茂密。著名的避暑勝地馬達山,海拔1400米,山峰峻峭,樹木蔥蘢。附近的佩瑪丹·普爾巴村內,有建於200多年前的西馬倫甘王的宮殿長屋,整座建築以樹木和繩索造成,不用鐵釘,進門處中央的木架上放著12對牛角,每對牛角代表一個王朝。宮中有一間小屋為王的寢室,其餘的大房屋,中間是走道,兩旁高起約2尺,是嬪妃們的住處,每個妃子有一塊小地方,並有鍋灶,是她進餐的處所。多巴湖西北的東迎漁村,幽靜美麗,人稱“世外桃源”,村與湖灣相對的地方建有一座小公園,背山面水,崖影波光,清絕誘人。環湖有公路聯繫高原各城鎮,通往東、西海岸的棉蘭和實武牙。湖濱西北頭有東迎漁村。因多巴湖所在的馬達高原平均高度是1000米,湖面海拔906米,所以這裡空氣清新、氣候涼爽,加上這裡湖水如鏡、奇峰環抱的景色以及不斷興建的各種旅遊設施,多巴湖成為印尼這個終年夏日炎炎的熱帶國家所罕見的避暑旅遊勝地。

習俗

蘇門答臘島又稱“美南卡巴島”,意即“水牛的勝利”。關於這個名稱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 故事。距今1500年前,爪哇和馬來亞之間因蘇門答臘島的歸屬問題發生了糾紛,為了避免流血衝突,雙方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雙方各選出一頭足以代表本方的水牛,讓它們角斗,以其勝負來決定蘇門答臘島的歸屬。蘇門答臘島從此獲得了“美南卡巴島”的名稱。現在印度尼西亞還流傳著鬥牛的習俗。

蘇門答臘島的巴達克族人,忌諱公公和兒媳直接談話,有話非說不可的時候必須通過中間人.如公公要問兒媳家裡有沒有雞蛋,就得這樣問:“穆罕默德,請去問問我的兒媳,家裡有沒有雞蛋”兒媳也必須如此回答:“穆罕默德,請轉告我公公,昨天我剛剛買了一大竹籃。”在這問答中,作為中間人的穆罕默德可以自顧自地呆在一邊,毫不理睬二人在談些什麼,因為公公和兒媳彼此都聽得見對方的話,用不著別人來轉達.若是公公和兒媳在外面偶然相遇,雙方出於禮貌都想問候對方幾句,而此時旁邊又沒有第三者,那么路邊的石頭,樹木都可以充當“中間人”。

在蘇門答臘的西南部沿海,有一連串島嶼,叫明打威群島。這個島上生活著愛紋身的部落人,人們稱之為“花人”。由於這裡自然環境閉塞,花人們一直保留著他們紋身的習慣。紋身師用棕櫚樹汁和木炭等煮成染料,然後用針在被紋身的人身上刺成各種花紋圖案,再染上色汁,這樣刺在身上的花紋就終身保留下來。這種紋身是在莊重古樸的儀式下進行的,不是一次完成,每一個人一生要進行幾次,一般從小孩子時起就進行,最後達到完成全身的紋花工作。他們認為這是對一個人的美化。因為他們基本上不穿衣服,只在腰下部圍些樹葉或扎一塊布條,所以身上的花紋所顯示的美,能使人一目了然。

海嘯與地震

蘇門答臘海嘯

除了2004年底的由蘇門答臘島引發的印度洋大海嘯以外,2010年10月25日,印尼蘇門答臘島發生7.2級強烈地震,接著又引發了巨大的海嘯。
10月25日,印度尼西亞遭受一連串地震衝擊:當地時間當天19點5分,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發生芮氏5.8級地震;當地時間21點42分,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發生芮氏7.2級強烈地震,該地區其後相繼發生了芮氏5.5級和5級兩次餘震。
據悉,到目前為止,當地已發生150多次餘震。路透社報導指出,印度尼西亞當地漁業部官員稱,明打威群島(Mentawai)南巴蓋(South Pagai)地區沿海的貝圖-蒙加(Betu Monga)村生活著200名左右村民,當7.2級強震發生後,該村大部分建築被摧毀,160名村民失蹤,失蹤人員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目前僅知有40名村民生還。該官員稱,貝圖-蒙加村以及臨近村莊遭受強風暴雨衝擊,80%的建築都被摧毀,食物儲備不足,到處都是人們的哭泣聲。至少1人死亡,2人失蹤。當地警方表示,已設立了緊急哨崗,並搜救失蹤者。而在明打威群島的錫波拉(Sipura)島,2人的屍體被發現。據悉,在南巴蓋島,海嘯掀起的巨浪直撲沿岸村莊600米之內的腹地;而北巴蓋島的海浪直接打向民居的屋頂。
此外,澳大利亞外交貿易事務部發表聲明說,地震發生後,一艘載有8到10名澳大利亞人的船隻失去了無線電通訊聯繫。
據英國媒體報導,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25日發生7級以上強烈地震,據當地媒體報導,印度尼西亞衛生部官員10月26日稱,蘇門答臘島此前一天地震引發的海嘯已造成23人死亡、169人失蹤。

地震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訊息,台北時間2012年4月11日16時38分,北蘇門答臘西海岸發生芮氏8.9級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

中外名島

中外名島內容廣泛有趣,文、史、地知識豐富,敘述簡明扼要,讀來引人入勝。讀後能增長豐富的文、史、地知識,開闊視野,陶冶心靈。

印度尼西亞旅遊景點

世界面積最大的十個島嶼

第一名 北美洲 格陵蘭島2175600平方公里 丹麥
第二名 大洋洲 伊里安島紐幾內亞島)785000平方公里 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
第三名 亞洲 加里曼丹島婆羅洲)734000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
第四名 非洲 馬達加斯加620000平方公里 馬達加斯加
第五名 北美洲 巴芬島512000平方公里 加拿大
第六名 亞洲 蘇門答臘島434000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亞
第七名 亞洲 本州島227414平方公里 日本
第八名 歐洲 大不列顛島219800平方公里 英國
第九名 北美洲 維多利亞島212200平方公里 加拿大
第十名 北美洲 埃爾斯米爾島200445平方公里 加拿大

太平洋島嶼

主要島嶼
庫頁島 | 千島群島(含俄控南千島群島) | 琉球群島 | 釣魚台列島(日控) | 台灣島 | 崇明島 | 舟山群島 | 香港島嶼 | 海南島 | 加里曼丹島 | 菲律賓群島 | 蘇門答臘島 | 紐幾內亞島(伊里安島) | 紐西蘭群島 | 馬里亞納群島 | 爪哇島 | 小巽他群島 | 蘇拉威西島 | 摩鹿加群島 | 廖內群島 | 新加坡島
玻里尼西亞島群夏威夷群島 | 中途島(美) | 威克島(美) | 埃利斯群島(屬吐瓦魯) | 湯加群島 | 社會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 | 土布艾群島(屬法屬玻里尼西亞) | 土阿莫土群島(屬法屬玻里尼西亞) | 馬克薩斯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 | 紐埃島(紐西蘭) | 薩摩亞群島(分屬薩摩亞美屬薩摩亞) | 托克勞群島(紐西蘭) | 庫克群島 | 萊恩群島(屬吉里巴斯) | 菲尼克斯群島(屬吉里巴斯) | 強斯頓環礁 | 瓦利斯群島(法) | 富圖納群島(法) | 皮特凱恩群島(英)
美拉尼西亞島群
俾斯麥群島(屬巴新) | 索羅門群島 | 聖克魯斯群島(屬索羅門群島) | 新赫布里底群島(即萬那杜) | 新喀里多尼亞島(法) | 斐濟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島群
馬里亞納群島(分屬北馬里亞納關島) | 加羅林群島(分屬帛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南中國海諸島
東沙群島(台控) | 西沙群島(中控) | 中沙群島(無人) | 南沙群島(台、中、越、菲、馬分控)
日本列島
本州島 | 四國島 | 九州島 | 北海道島 | 對馬島 | 隱歧島 | 伊豆諸島 | 淡路島 | 佐渡島 | 小笠原群島 | 南鳥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