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學史
野豬的歷史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有跡象證明家豬可能來自歐洲和亞洲。在被人們發現的化石中證明有像野豬一樣的動物穿梭於森林和沼澤中等。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
20世紀初,野豬引入到美國作為獵物,但是它們與家豬進行混種。在南美洲、紐幾內亞、紐西蘭、澳洲及其他島嶼等,都有引入野豬及發生與家豬混種的情況。於2004年6月,在美國喬治亞州射殺了一隻非常巨大的“豬斯拉”。最初以為這是惡作劇,但經國家地理頻道調查及由科學家進行DNA測試後,證實豬斯拉是野豬和家豬的混種。
20世紀初,野豬也被帶到烏拉圭作為獵物。後來在1990年它們來到了巴西,迅速地成為了入侵品種,但要到2005年南里奧格蘭德州才容許持牌獵殺野生豬及其混種。從非洲的豬場逃走或放生的野生豬卻助長了它們的數量,故在聖卡塔琳娜州及聖保羅州也容許獵殺野生豬。南美的野生豬卻減低了美洲豹掠食領西貒及白唇猯的情況。
美國估計單于2008年,就有400萬隻野生豬造成的破壞和財產損失達8億美元。
形態特徵
![野豬](/img/3/c46/nBnauM3X4ADOzQTN1UzM4ATO2QTMxIDN0UDOzQTNwAzMxAzL1M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野豬體軀健壯,四肢粗短,頭較長,耳小並直立,吻部突出似圓錐體,其頂端為裸露的軟骨墊(也就是拱鼻);每腳有4趾,且硬蹄,僅中間2趾著地;尾巴細短;犬齒髮達,雄性上犬齒外露,並向上翻轉,呈獠牙狀;野豬耳披有剛硬而稀疏針毛,背脊鬃毛較長而硬;整個體色棕褐或灰黑色,因地區而略有差異。
2015年12月,俄羅斯獵人彼得·馬克西莫夫(PeterMaximov)捕獲一頭重達500公斤的超級大野豬。
棲息環境
野豬棲息于山地、丘陵、荒漠、森林、草地和林叢間,環境適應性極強。野豬棲息環境跨越溫帶與熱帶,從半乾旱氣候至熱帶雨林、溫帶林地、草原等都有其蹤跡,但就是沒有在極乾旱,海拔極高,與極寒冷的地區出沒。
生活習性
活動
![野豬](/img/0/f11/nBnauM3X2EjM5UDN5YzM4ATO2QTMxIDN0UDOzQTNwAzMxAzL2M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食性
![野豬](/img/4/684/nBnauM3X0UDM5UDMyczM4ATO2QTMxIDN0UDOzQTNwAzMxAzL3M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天敵
當受到威脅時,公豬會用獠牙來保護自己,沒有獠牙的母豬會咬對方。雖然並非致命的,但這樣的攻擊會導致嚴重創傷。野豬是老虎的獵物。老虎會跟蹤野豬群,逐一地襲擊它們,此方法曾完全摧毀整群野豬。老虎也會追捕野豬,但很少會如此對付雄豬,儘管野豬因自衛而殺死老虎的情況極為罕見。狼也會吃野豬,尤其在義大利、伊比利亞半島及俄羅斯。狼很少會面對面地襲擊野豬,很多時會攻擊它們的會陰,令它們失去平衡及大量出血。在以往蘇聯的一些地區,單單一群狼每年就可以殺死50-80隻野豬。在義大利的一些地區,由於野豬大量被狼所獵殺,引發野豬發展出一種對狼及家犬較具攻擊性的行為。條紋鬣狗有時也會獵食野豬,但似乎只限位於非洲西北部、中東及印度。
繁殖方式
雌性野豬年產2胎,一般每胎12-26隻。
分布範圍
世界
![野豬分布圖](/img/3/5f2/nBnauM3XxYDNyAzMygzM4ATO2QTMxIDN0UDOzQTNwAzMxAzL4M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中國
中國分布除了青藏高原與戈壁沙漠外,廣布在中國境內。中國的野豬分布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雲貴地區、福建、廣東地區。中國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人工養殖野豬的技術,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江西等省份。
亞種分化
野豬共有21個亞種,其中六種分布在歐洲:
中文名稱 | 學名 | 分布 |
歐洲野豬 | S. s. scrofa | 從法國到俄羅斯西部都有分布 |
西班牙野豬 | S. s. baeticus | 分布西班牙與葡萄牙 |
卡斯蒂蘭野豬 | S. s. castilianus | 分布西班牙北部 |
薩丁野豬 | S. s. meridionalis | 分布薩丁島 |
義大利野豬 | S. s. majori | 分布義大利中部與南部 |
高加索野豬 | S. s. attila | 分布歐洲東南部、土耳其、伊朗 |
北非野豬 | S. s. algira | 分布非洲北部 |
中東野豬 | S. s. lybica | 分布中東地區 |
蘇丹野豬 | S. s. sennaarensis | 分布埃及與蘇丹,已滅絕 |
裏海野豬 | S. s. nigripes | 分布亞洲中部 |
烏蘇里野豬 | S. s. ussuricus | 分布中國東北、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 |
台灣野豬 | S. s. taivanus | 分布台灣 |
日本野豬 | S. s. leucomystax | 分布於日本 |
琉球野豬 | S. s. riukiuanus | 分布於琉球群島 |
華南野豬 | S. s. moupinensis | 分布在中國華南與華北地區 |
西伯利亞野豬 | S. s. sibiricus | 亞洲北部 |
印度野豬 | S. s. cristatus | 分布在印度次大陸 |
南印野豬 | S. s. affinis | 印度南部與斯里蘭卡 |
喜馬拉雅野豬 | S. s. davidi | 喜馬拉雅南坡 |
印尼野豬 | S. s. vittatus | 分布在印尼 |
家豬 | S. s. domestica | 由人類馴養,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
種群現狀
歐洲
在近幾世紀,野豬的活動領域因人類獵捕而大量減少。他們可能是於13世紀時消失於英國;英格蘭北部於1610年確定已經毫無野豬存活,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試圖重新引進野豬到一些國家公園,但因偷獵而告失敗。自1700年後,英國就不再有野豬出沒。
丹麥最後的一頭野豬於19世紀初被射殺,於1900年代於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突尼西亞和蘇丹等地完全消失。它們已在俄羅斯大部份地區消失,尤其是阿爾泰山以西的地區。不過,在法國仍有很多野豬,且有增長的跡象。
1950年代後歐洲和中亞的野豬開始回升:在1960年聖彼得堡及莫斯科的郊野發現有野豬出沒;1970年再次于丹麥與瑞典出現,可能是從動物園裡逃出來的;於1980年代則因為車諾比核事故,電廠周圍的撤離區漸漸變成了野豬的生活空間;於1990年又有野豬遷徙到義大利北部。另外在英國也有大量野豬從籠中逃出,在野外成長,數量正在上升。
西班牙在2013年10月到2014年2月間共捕捉了4205頭野豬,2014-2015年捕捉了4387頭。活捉的野豬如果健康狀況較好,通常會送到狩獵場和遠離居民區的林區。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野豬是在18世紀由一些歐洲移民帶入澳大利亞的。這些移民為了增加食物儲備,把一些家豬放歸山林灌木。家豬由於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慢慢地體型越來越大、長出了豬鬃,成了野豬。目前野豬在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各州都有分布,昆士蘭州北部以及北領地北部等地區由於常年氣候溫暖濕潤、食物較為充足。加之幾乎沒有天敵,野豬可以說過著“自由幸福”的生活。有統計顯示,近年來澳大利亞的野豬數量甚至超過了本國居民數量,澳大利亞環境部門認為,野豬泛濫已經造成多重威脅,首當其衝的是農牧業。野豬是雜食性動物,食量很大,成群的野豬常常會“入侵”農牧場,啃食農場裡小麥、大麥、甘蔗、蘋果、西瓜等作物;一些牧場裡的小羊羔也成了野豬捕食的對象。野豬還喜歡拱土、翻泥,造成大片土地植被破壞。野豬還非常兇猛,常常把野生動物作為食物來源,威脅到瀕危生物的生存,破壞當地生態平衡。澳大利亞聯邦環境部發布的報告顯示,野豬的捕食已經威脅到16種瀕危物種的生存。同時,由於野豬的活動,如拱泥、踩踏、打滾、磨蹭樹木等,造成的水源污染、土地退化等問題也不容忽視。還有,野豬身上攜帶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會傳播疾病,會對人類及其他動物的健康構成威脅。澳大利亞早在2001年就把野豬泛濫列為一項生態環境威脅。政府還在2013年專門制定了減少野豬危害的意見,以控制野豬的數量。
中國
中國《浙江省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浙江杭州、衢州、溫州等10市接連發生野豬毀田傷人。加強野生動物保護使得野豬漸漸增多,虎、狼、豹等野生大型食肉動物漸漸消失,野豬失去了天敵。據統計,2000年浙江全省約有野豬2.9萬,而2006年時超過10萬頭——也就是說6年內,野豬數量多了2倍。不少偏僻的山地已經被野豬完全“攻陷”,野豬甚至將勢力觸角伸進了村莊。
在香港,由於食物和水源充足,加上絕少人狩獵,野豬的增長頗快,甚至經常走入人類生活的環境。
保護級別
野豬是非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野豬](/img/3/fc6/nBnauM3X3MTMwcTN4kzM4ATO2QTMxIDN0UDOzQTNwAzMxAzL5M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野豬的肚有大小,疔有多少,而且腥氣、臊臭味很重。加工和食用過程都有特別要求,才能使營養成分不被破壞。
營養價值
![野豬](/img/f/fb1/nBnauM3XzAzMwUjMzEDN4ATO2QTMxIDN0UDOzQTNwAzMxAzLxQ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因特種野豬食青草、粗料,不像家豬的飼料中含激素、鎮靜劑以及抗生素,因此酮體中無任何藥物殘留。
據瀋陽農業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測試,該肉中含有人體17種必須的胺基酸,特別是胱氨酸、蛋氨酸、賴氨酸分別比家豬高出14.1%、5.5%、15%,是人們追求的高營養、無公害的綠色食品。該肉中的脂肪酸中的亞油酸含量是普通豬肉的2.5倍,亞油酸是目前科學界認為的人體最重要的和必須的脂肪酸,但人體內不能合成該脂肪酸,只能從食物中提取,是細胞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對人體新陳代謝、心、腦、血管保健及抗組織細胞氧化有獨到功效。經常食用野豬肉可以預防高血壓、血管硬化、冠心病、腦血栓等病的發生。對延年益壽、曾智、提高免疫力大有益處。
經濟價值
野豬肉用價值高,堅韌粗糙的野豬肉有取代肥瘦相間的家豬肉的趨勢。
野豬主食青草、玉米秸稈、紅薯等青綠飼料,成本極低,僅家豬的三分之一,而且肉質特別鮮嫩香醇、瘦肉率高達85%,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綠色滋補食品,在市場極為暢銷,每公斤30~40元仍供不應求。一隻野豬年產仔約20頭,可獲利0.5~0.9萬元,效益是家豬的十幾倍。另外由於它長期生存於自然界,其抗病力、成活率都比家豬強,養殖風險較小。
飼養技術
一、飼養
入工飼養時一般購買小野豬進行馴養,其體重在10~22千克。在馴養過程中,最好採取家豬占20%、野豬占80%的方法混養。一般仿照家豬日餵2次。剛開始家養時,應配合生食飼喂,一個月後,一半生食,另一半餵家豬的飼料,如玉米面、麩皮、豆腐渣、粉渣;加入適量食鹽,配合混入飼餵。待野豬基本適應圈養後,再用飼餵家豬飼料餵野豬即可,但也應適當添餵一些根類、葉類植物。
二、配種技術
選擇身長、腿高、嘴尖等符合野豬特徵的純種野公豬留作種豬。
母野豬乳頭一般6~7對,年產2胎,一般每胎12~26隻。適宜的配種時間為出生後5~6月齡,體重40~60千克。一般採取初產母豬配早、經產母豬配晚的原則。野豬發情時,外生殖器明顯紅腫,當外生殖器由紅色變為暗紫色,由腫脹變為稍皺縮,或用手德住母豬臀部,母豬站立不動,兩耳直立,舉尾向上為最佳配種時間。最好採取復配方式,即間隔6~8小時後再交配一次。母野豬發情適合交配時,也可採用將公豬趕入母豬圈內1~2天,此時公野豬夜間可多次爬跨、交配。待確認交配成功後,將公野豬趕出。一般母野豬發情周期為18天,若配種過20天后不返情,說明已孕。
三、疾病預防
野豬具有生性喜潔、抗病力強、不易患病等特點。野豬圈舍要進行定期消毒,保持乾淨清潔。一般每半個月消毒一次,消毒可用10%~20%石灰水、10%高錳酸鉀溶液、5%~10%漂白粉等消毒藥進行消毒。每天至少打掃一次豬圈。及時餵給潔淨水,冬夏兩季要做好保溫防暑工作。
仔豬15日內要注射仔豬水腫疫苗,20日齡要注射仔豬副傷寒疫苗,30日齡注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各疫苗的用量按說明使用。種野豬每6個月注射一次豬瘟、丹毒、肺疫三聯苗,2毫升/頭。
豬仔斷奶
仔野豬斷奶的方法常用的有兩種:一次性斷奶和過渡斷奶。
一次性斷奶
一次性斷乳,也稱果斷斷奶法。當仔野豬達到預定的斷奶日齡時,斷然將母野豬與仔豬分開,一次性斷奶。
由於突然改變生活環境和營養供給方式,常會引起仔野豬消化不良,精神不安,生長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大多數仔野豬有體重下降的現象。同時母豬突然失去仔豬吃奶,乳房脹疼,容易引起乳房炎。
這種斷奶方法對母野豬或仔野豬都有較大的應激,但這種斷奶方法方便利索,操作簡單,適應於工廠化養殖。為了減少對母野豬的不利影響,應在斷奶前2~3天減少母野豬的飼料餵量。為了減少斷奶對仔野豬的應激,仔野豬斷奶後也不要馬上換圈,應該在原圈飼養3~5天后再轉圈。
過渡斷奶
過渡斷奶是逐漸減少每天對仔野豬的哺育次數。這種斷奶法必須設定補料單圈,仔野豬和母野豬隔開飼養。
以45天斷奶仔野豬為例,35日齡後隔離飼養。第一、第二天哺育6次;第三、四天哺育5次;第五、六天哺育4次;第七天哺育3次;第八天哺育2次;第九、十天每天一次,第十一天完全斷奶。
這種斷奶方法雖然增加了飼養人員的工作量,但長達10天的斷奶期使母野豬和仔野豬都能順利度過斷奶關。減少了母、仔野豬的應激。對防止仔野豬拉稀和母豬乳房炎都有很好的效果。
護理措施
(1)斷奶後的仔野豬一定要原圈飼養,斷奶時將母野豬趕走,仔野豬留在原圈繼續飼養2周,然後再進行轉圈和分群。
(2)不換料:維持原來飼料飼養,斷奶後的頭2周,仔野豬的飼料配方必須堅持與哺育料一樣,以免因突然改變飼料而降低採食量。
(3)提高溫度:由於斷奶後仔野豬採食量減少,對外界抵抗力下降,必須在原有圈舍溫度之上提高2~3℃,這樣才能使受應激的仔野豬在體質下降的情況下,身體感到舒服,避免因體質下降而引起腹瀉。
(4)稀料、乾料搭配:仔野豬斷奶前的營養供應形式是乳汁和乾料。斷奶後也要順應這種供應方式,模擬斷奶前的供應方式,稀料和乾料搭配飼餵。
具體辦法是:斷奶頭2天6份稀料,4份乾料;第三、四天5份稀料5份乾料;第五、六天3份稀料,7份乾料;第七天全部換成乾料。採取自由採食的方法飼養。
人工馴化
人工馴化野豬,一般從5~15kg的小野豬開始馴化為好,小野豬可塑性強,易於馴化。純種野豬剛捕獲階段,膽小生疑,警惕性高,性子較烈,故應保持場內安靜。約半個月後,有的野豬對環境就慢慢適應了,膽子也大了,飼養人員投食時,口裡發出一種固定的聲音後再投食,平時做到“少量多餐”,口裡都發出同樣的聲音,野豬就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產生安全感,不再怕人,也不攻擊人。為了加速其人工馴化,對剛捕捉來的純種野豬,還可按1:1的異性比例放人家豬或特種野豬圈舍內,由於野豬與家豬親和力強,彼此不撕咬,很易合群,在家豬或特種野豬的帶領下,很快就能大膽吃食,生長速度也加快了。同時,對膽大的野公豬,可輕輕地先用竹竿為之搔癢,進而用手為之搔癢也不驚嚇,這樣,就算完全被馴化了。
建造豬舍
種公野豬野性強、性情粗野、力量強,對圈舍地面及設施極具破壞力,種豬舍建造要做到結實牢固。
飼料搭配
野豬肉以其脂肪少、營養價值高、野味濃郁等特點,逐漸成為家豬的替代品和新型綠色保健食品。特種野豬食量較少,一般一天餵兩次即可。它喜生食,食性雜,各種雜草、菜葉、植物根莖、作物秸稈等都可作為飼料。野豬特別喜食青綠飼料,可占日糧的50%以上,配合少量精飼料即可養出健壯的野豬。
飼料添加劑
當前用作飼料添加劑的有維生素、胺基酸、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添加劑,還有抗生素、酶製劑、促生劑、鎮靜劑等生長促進劑及中草藥添加劑等。在飼養野豬時根據日糧中各種飼料的營養成分和各時期野豬對營養的需要,加入少量或微量上述營養物質,使日糧營養全面,可顯著提高飼料利用率和轉化率,減少飼料在儲存期的營養損失,以改進野豬的質量。抗生素、中草藥添加劑等有刺激野豬生長,增強免疫力與預防某些疾病的作用。經多年研究,用雷丸、白朮、桂枝、山楂、黃芪、貫眾、黃芩、厚朴等20味名貴中藥製成的中藥添加劑飼養野豬具有健脾補腎,消食健胃,清熱解毒之功效,對增強野豬體質,防治疾病等有顯著效果。
物種文化
雜誌
![美女粉碎野豬](/img/f/2cc/nBnauM3X0IjN0UDO3IDN4ATO2QTMxIDN0UDOzQTNwAzMxAzLyQ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象徵
在澳大利亞人眼中,野豬還常常被視為幸運的象徵。一家著名連鎖牛排餐廳就使用一隻卡通粉紅色野豬形象作為餐廳的標誌,人們常常稱之為“紅豬餐廳”。這家充滿粗獷和原始風情的連鎖餐廳常常座無虛席。在悉尼市中心,一座野豬造型的銅像噴泉常常引得遊人駐足。這隻渾身青銅色的野豬側臥在石台上,水從它的口中流下,垂涎欲滴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人們相信,摸了這隻野豬銅像的鼻子就會交好運,現在小豬的鼻子已經被摸得金光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