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

海葬

海葬是水葬的一種,又分為直接把死者沉在海中,或先將屍體燒成骨灰(先火葬[葬法之一]處理),撒向大海兩種。中國絕大多數海葬是將骨灰撒入大海的葬法。骨灰撒海,衝破了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人從自然中來,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繼墓葬以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人類思想的一大飛躍,是社會文明的一大標誌。海葬有利於節約土地、發展經濟,有利於移風易俗,有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這方面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為人民樹立了榜樣。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間。

基本信息

歷史起源

海葬的歷史十分的久遠,它最早起源於北歐海盜,並成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儀式。海葬最初的儀式十分的簡單,它以小船載屍,掛上風帆,乘著落日的餘暉,驅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後來在逐年的演化中,便為軍隊所用,早年,艦上人員死亡的時候,若屍體無法運回陸地安葬,他們則會在海上舉行海葬儀式。

儀式流程

辦理程式

海葬海葬
1.市民帶好本人居民身份證到懷恩殯葬服務中心辦理登記或者打電話進行電話預約登記。

2.懷恩殯葬服務中心根據預約登記要求,確定海葬進行的時間,同時發信給已經登記好的市民,通知交費的時間(一般在活動進行的前一周)和地點。

3.市民在收到信件後,按照所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去辦理交費手續,領取海葬活動須知。

4.按照須知上的時間到指定地點乘車、乘船,進行海葬活動。

海上追思

在船行過程中,舉行海上追思儀式,一般過程如下:

(1)由懷恩殯葬服務中心向先人敬獻花籃;

(2)全體參加海葬的喪家起立,向本次骨灰海葬的先人默哀;

(3)由喪家代表發言

(4)由有關領導講話

(5)喪家將鮮花花瓣與骨灰相拌

(6)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喪家陸續將拌有鮮花的骨灰撒向大海

(7)向先人海葬地獻花

海葬儀式

海葬典禮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舉行,但根據戰地特殊狀況也可於夜間舉行.當舉行海葬典禮的時候,全體艦員在後甲板列隊,遺體包殮好並綁上重物放置於木板上,當告別儀式完畢後將木板稍傾斜,屍體隨之滑入海中下沉。此時艦艇汽笛長鳴,軍艦降半旗,艦上軍樂隊奏哀樂,並將日期、時間、經緯度載入航海日誌。這就是他們最初傳統的海葬儀式。

主要案例

中國大陸

海葬海葬
周恩來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逝世後的骨灰撒海方式,開闢中國海葬的先河。隨著殯葬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海葬作為一種文明節儉的殯葬方式漸漸為民眾所接受,海葬是徹底解決骨灰入土占地,節約殯葬支出最有效的處理方法之一,也是今後骨灰處理的發展方向。

台灣地區

實際上,台灣的殯葬改革落後於大陸與日本許多,高雄港都的殯葬管理所,早在1997年訂定海葬管理條例,致力推動海葬文化。高雄殯葬管理所僱請二十人左右的船隻,免費讓至親家屬帶著骨灰,放入會溶解的器皿內,長眠於大海之中,與魚蝦為侶。

在新的殯葬管理法草案中,墓園與殯葬處所的定義將有所改變,墓園與住宅、學校隔離帶的限制將大幅放寬。墓園的社區化與藝術化勢在必行,像歐美或日本那樣,隔壁就是火葬場、大樓地下室就是殯儀館的情形將會發生。而都會區,諸如台北市、新竹市的火化率更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火化進塔已成為主流。然而全國還有兩百多萬個塔位閒置,在安葬方面,新法也將從過去土葬、火葬進塔的方式擴及至樹葬、海葬、花葬等多元方式。

日本列島

根據日本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在378名古稀老人當中,其中有高占4成的人表示願意在去世後將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按此比例,照10年前的同題調查高出了整整2倍。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墓地價格與年俱增,在東京、大阪等大都市裡,更是漲到了一般人望而生畏的天價。其次,海葬也體驗了"回歸自然"的新觀念。此外,海葬不僅經濟,還很浪漫。眼見海葬熱在升溫,人們瀟灑地將骨灰灑在特定的區域內,隨風飄向遠方,不留一點痕跡。日本海運公司靈機一動,新開設了“遠海海葬”業務。

伊斯蘭教對海葬看法

阿茲哈爾清真寺是全球正統遜尼教派的最高研究機構。該寺大教長大葉的顧問阿扎布指出:“伊斯蘭教徹底反對把屍體投入海中。”

阿扎布表示:“不論是遭到謀殺或自然死亡,不論伊斯蘭、基督教或無宗教信仰者,任何屍體都應該受到尊敬。”阿茲哈爾清真寺發出的一份聲明說:“如果本·拉登的屍體確實被投入海中,大葉大教長譴責此事。”

該聲明說,“該海葬程式違反宗教價值和人性之常情。大教長認為,不論死亡者的宗教信仰為何,伊斯蘭禁止毀壞屍體。尊重死者的方式是應將死者妥善下葬。”阿扎布說,只有在溺斃的情況下,“伊斯蘭才接受海葬”。

海葬優勢

防止疾病

海葬海葬
人體焚燒後產生的骨灰,屬無機物碳酸鈣,並非有毒有害物質,不會引起水質污染。而從火化角度來看,人體火化的溫度是800—1200度,如此高溫下有害病菌根本無法存活,包括傳染性極強的肝炎病毒、結核病菌等,由此可見,“病者骨灰撒海將傳播病菌”純屬無稽之談。

回流量少

骨灰撒海的選址也頗有講究。海葬基本選定在長興島、橫沙島之間的海面,就是因為這個地方水動力足,能把骨灰全部沖入大海,而不會引起回流。此外,長江上游每年帶入東海的泥沙為5億噸,而撒入大海的骨灰按800具算,每具重約500克,這也意味著每年撒入海洋的骨灰只有半噸左右,相對於泥沙量以及海洋的稀釋能力來說,這都是個極小的量。

申請事項

要求骨灰撒海的喪家可先與專門從事海葬服務的機構聯繫登記。海葬服務部在每個殯儀館內設有代辦處,分布在市區的殯葬服務部各網點也可代辦登記。登記時須持證明親屬關係的戶口簿、登記人的身份證、《火化證明》或骨灰暫存證。由海葬服務部安排時間,通知喪家。若骨灰盒暫存在殯儀館,應在海葬前領回。海葬服務部有專車將喪家送往碼頭登上海葬船,在有關部門指定的海域內將骨灰撒入大海。海葬結束後,由海葬服務部發給喪家《海葬證書》。舉行儀式:骨灰撒海時要舉行告別儀式,由專人主持(也有宣讀祭文的)並請家屬代表講話,回顧逝去親人的生平,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並行默哀禮。隨後,在哀樂聲中,家屬將鮮花與骨灰相伴,緩緩撒入大海。骨灰回歸自然。撒海時不能將骨灰盒及骨灰袋等其它雜物投入大海,要注意環境保護。

網上祭掃:骨灰撒大海,親情留人間。海葬的家屬思念故去的親人,希望能有機會祭奠親人。為了滿足這部分喪家的願望,對於祭掃不便的海葬家屬特別是遠在海外的家屬,網上祭掃解決了他們的困難。將來不論逝者有無實在墓地,其家屬都可為其登記網上墓地。屆時,人們足不出戶便可祭掃亡靈,寄託哀思。在網上公墓,逝者的親人和朋友可以看到逝者的生平事跡介紹,可以瞻仰逝者的照片遺容,可以聽到逝者的談話錄音,可以播放一段逝者最喜愛的音樂,還可向逝者獻上自己喜歡的鮮花和說上幾句想說的話。網上公墓真正實現了遠程祭掃,大大方便了喪家。

法律規定

海葬海葬
民政部下發《關於做好2013年清明節工作的通知》。民政部稱,將探索把告別廳租用、骨灰生態葬法等納入基本服務項目範疇,這也意味著骨灰生態葬法將有望由政府來買單。

民政部提出,要鼓勵生態安葬,各地要因地制宜開展骨灰撒海、樹葬等生態安葬活動,爭取對不保留骨灰的實行免費海葬、撒散等生態化安葬,並對其家屬實施獎勵。同時,鼓勵經營性公墓開闢生態公益墓區,提供免費或者低價骨灰安葬服務,引導民眾摒棄硬質墓穴和墓誌等。

去年,民政部下發《關於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指導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國火葬區將全面建立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民眾的基本殯葬服務今後將由政府買單。

此次的通知中,民政部表示,要爭取提標增項擴面,合理調整基本殯葬服務減免補貼標準,探索將告別廳租用,普通骨灰盒、紙棺,骨灰生態葬法等納入基本服務項目範疇,並擴大惠民殯葬政策受益面,儘快實現城鄉居民全覆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