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沈心海(1855-1941),原名涵,又名兆涵,齋名知還軒。江蘇崇明(今屬上海)人。沈心海為錢慧安嫡派弟子,花卉、山水、人物兼擅,更精仕女,所作遒秀古艷,而渲染髮髻和開相能一洗甜俗妖媚之習,有出藍之處。宣統元年(1909)與錢慧安、吳昌碩、高邕等創辦了上海豫園書畫善會,一度任會長。上世紀三十年代沈為畫壇耄耋,畫名遍海內,年近九十,腰腳仍健,食不厭粗,能步行三十里不倦,自雲生平不晏起,清晨必散步庭園中,賞玩花木一二小時,而後進餐冶事。境無順逆,均淡然處之。且絕不觀小字書,黃昏不動筆,故目不虧損,不戴眼鏡,尚能作工細仕女。居滬南西倉橋頭,屋後有園,栽培花木,四時發榮,紅紫不斷,繪事之餘,往往徘徊其間,觀賞為樂。每月集契約志,有品花會雅集,來者例須攜一珍奇花木,諸人評議,勝者舉杯為賀。其園中嘗出靈芝一株,高四五寸,引以為祥瑞,即邀品花會諸友,賞芝飲酒家中,酒酣揮毫,作《采芝圖》留念。又常游真如黃氏園,對花寫生,極風偃雨傾、日照煙籠之妙。沈心海門牆極盛,如許韻莊、朱良材、孫守伯、謝閒鷗等,皆能傳其衣缽,其中以謝閒鷗最為突出。
作品簡介
清季畫壇,錢慧安所開創的人物畫風格獨樹一幟,人物形象生動,畫風清新活潑,題材貼近民眾,筆姿簡約,尤其是錢慧安採用的線描法,蒼澀空靈,時稱“竹筋描法”。錢氏弟子眾多,尤以沈心海為箇中翹楚,其畫法系統繼承了錢氏的遺緒。
此幀沈心海所作《讀碑圖》亦是如此,畫作最明顯的特徵便是遒勁蒼澀、筆斷意聯的“竹筋描法”,這種線描法,被普遍施於人物衣紋、樹石等處,使畫面總體格調顯得細緻而不柔弱、精微而不纖細,是一種十分獨特的表現手法。而細觀人物臉部,開相設色生動自然,鬚眉筆觸輕靈活潑,經得起反覆的推敲和玩索。
此畫的題材,是人物畫中常見的《讀碑圖》,畫中二老者攜童子步至郊野,在綠蔭蔽芾的合歡樹下駐足讀碑,二人凝眉靜思,沉吟詠玩,神情間流露出怡然輕鬆的雋永意味,人物形象的生動傳神妙到毫顛,堪稱佳構。畫史上類似題材的畫作傳世有宋代李成、王曉合作的《窠石讀碑圖》,是中國美術史上的傳世經典,惜現流於海外,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