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穿越劇之於內地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也圍繞著這樣一個主題:改變歷史的催淚愛情故事。在網路平台上,一批穿越寫手已經誕生,他們創作的穿越小說作品為穿越劇提供了眾多風格迥異的劇情藍本。
文化背景
科學依據科學理論的發展為穿越提供了嚴謹的科學推理。
現代西方物理學和天文學理論的發展為人類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插上了翅膀。長久以來人們對自己生存的自然與世界的探索,對生存的時空的探索,若認真研究起來,最早從科學上將時間與空間聯繫起來,並提出一種時空倒流理論的當推愛因斯坦了,雖然他並未直接提出時光可穿越的想法與概念,但後來科學家霍金卻力證穿梭時空是有可能的。
首先,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引起人們對時空穿越的無限遐想。愛因斯坦在其《相對論》明確提出:“當一個物體達到光速,那么時間就會變慢,這一現象稱為‘時間膨脹’,而當這個物體的速度超過光速,那么時間就會倒流。”愛因斯坦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推斷計算來尋找時間,空間,運動著的物質這三者的關係,推斷出了著名的質能轉換方程,簡單的說明了質量,速度,引力,和時間的關係,即單位時間內速度越高,質量就越大,其自身的引力也就越大。由於不斷的加速物體本身分子就會發生變化,分子周期變緩,其他物體中,原子的周期也放緩,本身質量也就增大,半衰期延長,耗能變小,那么這是微觀的,這些微觀現象將在巨觀物體上表現出來,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到達光速時這一切就將停止,那么類推超過光速所有的微觀運動都將反方向,反映到了巨觀以後,不難想像,這一切就開始倒轉了。
其次,平行宇宙理論的提出和發展使得人們的穿越夢想更為美好。1954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研究生休.埃維雷特三世提出了這個大膽的理論:人類世界存在著平行宇宙。經過半個世紀的研究和探索,美國科學家認為如果可以利用這個理論或證明平行宇宙的存在,人類就可以實現時間旅行,可以實現三維,四維甚至多維空間的旅行。平行宇宙理論的重要之處在於:自然界存在著大量不斷分化著的平行宇宙。你猶豫著是該進A門還是B門?在一個宇宙中,你會走進A門,而在另一個宇宙中你會走進B門。在我們身邊,存在著無窮多的我們看不到的平行世界。而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就像收音機,假如我們能找到改變頻率的按鈕,我們就能像科幻故事中所描繪的那樣,從一個宇宙穿行到另一個宇宙。
最後,霍金的蟲洞理論構想為穿越提供可行性探討。簡單地說,“蟲洞”就是連線宇宙遙遠區域間的時空細管。暗物質維持著蟲洞出口的敞開。蟲洞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嬰兒宇宙連線起來,並提供時間旅行的可能性。蟲洞也可能是連線黑洞和白洞的時空隧道,所以也叫“灰道”。假設宇宙中有蟲洞這種物質存在,那么就可以有一種說法:如果你於一個時間站在蟲洞的一端(入口),那你就會於同一個時間從蟲洞的另一端(出口)出來。
各種科學理論的發展,為穿越劇提供了嚴謹的科學推理。
思潮推動
西方後現代文化思潮下的解構顛覆狂歡。
相對其他文藝類型而言,影視藝術總是受到後現代主義理論的格外關注,穿越劇作為一種新型的影視類型更是這種思潮衝擊下的產物。後現代主義最突出的理論特徵是反叛性與解構性,即對已經形成的各種權威性的傳統觀念、理論範式、原則規範等的懷疑、批判、顛覆和消解,對真理,進步價值的否定。這些剛好與穿越劇的精神實質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繫。穿越劇能夠時空穿梭明顯違背事實常理,這種違背事實常理的影視劇的之所以能出現並得到長足發展,與後現代主義對社會的精神影響密不可分的。後現代主義學者鮑德里亞在綜觀後現代語境的文化後指出:“今天,當真實和想像在同樣的操作整體中被混淆,美學魅惑遍及各處……真實完全被一種與其自身結果不可分離的美學所充滿,實在被它自身的形象所迷惑”,“一切堅固的東西都已煙消雲散”,“我們生活於鏡中之鏡的光影之中,遭遇著一處無從醒來的夢幻世界”。相形之下,這似乎正道出了
穿越劇大行螢屏的癥結所在:影像連結起夢想彼岸和當下此岸的時空,讓各種真實的現實和美好的幻境違背事實常理或是科學原理結合在一起,提升觀眾的審美愉悅性。
法國後現代哲學家利奧塔認為,攝影與電影這些工業性、技術型藝術手段的發明對傳統藝術構成了挑戰。他說:“這一挑戰的實質在於,照相和攝影過程能夠更好、更快地完成學院主義賦予現實主義的任務,同時其傳播效力要比敘事或繪畫現實主義高十萬倍。”在《話語,圖形》一書中,他企圖用形象的話語來打破抽象的理論話語,認為影像或圖象在後現代文化中具有中心地位。另一位法國理論家波德里亞,更是傾注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來研究仿像——即通過模擬而產生的影像——這一後現代條件下的新型符號模式。他認為,在後現代社會這個通過媒介建立起來的傳播型社會中,由電影蒙太奇手
段普泛化而形成的影像傳播,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面對面的口頭傳播和以印刷品為媒介的文字傳播,成為後現代獨特的語言符號系統。美國後現代理論家傑姆遜則認為,從“晚期資本主義(跨國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看,影視文化在後現代社會居於顯要的主導地位,無論在邏輯上還是實踐上都是一種必然。在後現代條件下,商品消費貫穿了社會所有領域的所有具體過程。由此,文化藝術與工業生產及商品消費緊密結合,使得藝術創作與欣賞成為一種“複製”生產和大眾化的商業消費。傳統意義上的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純藝術與實用藝術之間的距離與界限日趨消亡。影像符號所具有的直接性、淺顯性、平面性、隨意拼湊性,也正是後現代主義文化的本質特徵。